德州市自然灾害概括

德州市自然灾害概括

德州自古来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经常是“非旱即涝”和“十年九旱”。旱象有春旱、夏旱、秋早、全年旱}涝有夏涝、秋涝。历代志书常有“春大早”、“夏无雨‟‟、“秋无种”和“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之记载。建国40年内,全年性大旱已出现7次,即5.7年一遇I 大涝6次,平均6.7年一遇。另外九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次以上,干热风(俗称火风)十年九遇,冰雹、霜冻经常出现。地震频繁,建国后40年已发生5次,震中虽在周边地区,但已使德州『行房倒屋塌,肘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极大。

一、旱灾

近40年统计,本市出现全年性严重干旱达7次,占总年数的l 8%,平均5.7年一遇。其中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年份为19 51、19 65、1968、1972、1986、1988、1989年.1 9 65年全年降水只有256,7毫米,为正常年降水的43. 5%。以上年份均出现过河道断流、井水干涸、禾苗枯槁的现象。

除全年性干旱外,主要是春旱,其次是秋旱和夏旱。40年内出现春旱22次,为lo 年6遇。春旱严重的年份有1 952、1955、1960、1961、1962、1967、1972、1973、1974、1 9 78、1 981、1984、1 988年,其中1 955、1 961年的春季降雨均不足20毫米。1955年春冬连续无降水日数长达185天,1 960年为1 5 6天.1 9 6 1年则长达238天。严重春早,导致春苗误时,麦季减收。1961年,“立夏”尚未种春田,小麦无分蘖,收获不及种粮。

出现严重夏早年份有8次,占总年数的20%,为5年一遏。这些年份是1952、1 965、1968、1972、1986、1987年。这几个年份夏季降雨较常年少1~4倍,其中1965、1968. 年夏季为严重干旱,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长达30~60天,只能靠引水灌溉,无水源之地大片庄稼枯槁绝收。

秋旱的频率多于春旱,40年内共有21次,为1.9年一遇。其中较严重的秋早年份有1957、1965、1966、1967、1970、1981、1982、1986、1987、1988、1989年。秋旱多发生在9月上旬至1 0月下旬,有的年份从8月中旬至1 1月即无有效降雨。秋旱严重年份,常造成秋季歉收,秋种推迟。1965和1986年为夏旱、伏旱、秋旱相连。 本市自1840年以后至1 949年的近110年内,共发生全年性旱灾1 8次,为6.1年一遇。

水灾

水灾,包括内涝与河决。旧志记载的“大水”、内涝与河决常不分,其中河决占的比重更大。旧中国河道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汛期泛滥经常发生。建国后,由于政府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开挖输水河道,配套排灌设施,自60年代始,河决问题已不复存在。

民国期间(1912~1948年)37年内,德州因大水致灾7次,其中只有1次因降雨集中而内涝(1 93 7午7、8月降雨491,4毫米),其余6次均为运河决口所致。民国期间,运河决口为一大祸患,平均

6. 16年„遇。

建国后40年内,共发生水灾6次,其中河决1次,内涝5次。最

严重的内涝是1961、1962、1964年。

风灾

大风 历史上多有风灾记载:如1 541年(明嘉靖二十年)H 春,黄风尽晦,饮食以灯。”1 633年(明崇祯六年)“四月,黑风尽晦,飘刈麦无存。”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大风拔木,风自莱、登二州来。‟‟1 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大风拔木、大雨雹。” 近40年来,本市出现的九级以上大风(包括阵风)80多次,平均每年2次以上,并曾出现短时最大风速36.1米/秒的十二级以上大风(出现在1 965年8月10日)。1977年5月1 3日上午,平均风力7~8级偏北大风刮了近2个小时,短时最大风速为29,7米/秒(为十一级大风),造成市区多处停电,工厂停工l 郊区2.5万亩棉花幼苗生长点被刮断。1 990年7月1 5日21时45分至22时,本市出现特大暴风(雨),平均风力八级,阵风达十一级(32米/秒),造成全市停电,通讯一度中断}郊区倒树2081 2株,倒房244间,田间玉米、棉花、蔬菜受灾面积分别为18655亩、51 00亩、1150亩,果树受灾81 00亩。

干热风 一种在高温、低湿情况下刮的西南风,多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上甸。干热风常使小麦早熟、秕粒、甚至青枯死亡。群众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之说,是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主要气象灾害。 重干热风,日最高气温≥35℃,14时相对湿度≤25%,风速≥3米/秒;轻干热风,日最高气温≥32'C,14时相对湿度≤30%,风速≥2米

/秒。

近40年内共出现干热风262天,年均6.6天。其中6 0年代发生最多,年平均8.7天;50年代次之,年平均7.9天;70年代,年平均

5.7天;80年代,年平均3.9天。干热风发生最多的年份是1961和1 967年,各为16天。

出现重干热风危害严重的年份有1 968,1 9 72、1 981、1 982、1 987年。1 968年自5月1 3日开始连续出现干热风,至5月底共出现5天;6月2~6日又连续5天重干热风,日最高气温在39'C 左右,相对湿度1 5蹦以下,风速达7~8米/秒,为四级风。当年小麦比上年减产33* 9%。

冰雹

本市出现雹灾的机率为0. 25,平均4年一遇,属少雹区。

降雹的走向大部分是西北东南方向移动。第一条路线是自河北景县经本市向陵县、临邑去}另一路是自故城县北部经本市南部向东南去。冰雹移动与高空冷锋移动基本一致。

旧志记载的雹灾有4次,分别是1 414年(明永乐十二年)H 五月雹伤麦”;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四月大雨冰雹”}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旱、雹伤禾木‟‟;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夏五月大雨雹、大风拔木”。

近40年内,本市降雹1 6次,其中3月份1次,4月份1次,6月份1 0次,7月份3次,10月份1次。1967年4月26日、6月2日、6月14日共3次降雹,是历史上降雹次数最多的一年。一日之

内,降雹时间多集中在下午2~5时,其次是傍晚。每次降雹持续时间多为3~8分钟,冰雹大如枣子、小如豆粒。降雹时常伴有较大的偏西北风。

霜 冻

历年平均有霜日为92.4天,在正常情况下,从1 0月24日初霜,翌年3月31日终霜,初终日间隔日数为159.4天。如早(秋)霜出现太早,晚(春)霜终止太晚,所造成的低温冻害,常使棉铃冻僵、秋菜不熟和小麦及果树花芽受害,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本市霜陈为害的机率为90蟛,无危害年为10年一遇。

历史上,鲁西北一带即为重霜医,在2000年前就有霜冻伤庄稼的记录。《汉书》载“永光元年(公元前4 3年)三月初,陨霜杀桑、伤麦。秋,陨霜害稼。”《资治通鉴》载:“新天凤元年(公元1 4年)夏四月,陨霜杀草木……”《晋书》载:“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平原、厌次霜害稼。”上述“陨霜伤稼‟‟的范围,均在德州一带。

近40年,霜冻危害严重的年份为1953、1 954、1 9 61、1988年。1953年4月10 I .I ,小麦拔节,桃、杏花盛开,突降严霜,温度下降到-3.7 C;1954年4月20日,小麦拔节后期,气温突降为-1. 9:C;196】年4月1 5日,由于霜冻,气温下降到-2--6℃。以上几次晚霜,均使小麦和果树受到严重危害。1 988年1 0月1 3日出现初霜,使一批未开放的棉铃冻僵,减少了霜前花,露地蔬菜也遭受不同程度危害。 震 灾

据资料载,自元代至清末640年内共发生地震21次,平均30.5

年一遇。自1912~1 990年79年内共发生地震6次,平均13.3

年一遇。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发生5次较大地震,分别是1 966年3月8日、3月22日,1 969年7月1 8日.1 975年2月4日,1 976年7月28日。如1 9 66年3月8日地震,震中为邢台,波及本市,时值凌晨5时半,震时轰鸣如雷,门窗晃动,屋顶瓦响,鸡鸣犬吠。这次地震本市倒塌危房7 00余间。3月22日又震,时值下午4时,人多站立不稳,房倾树摇,田间野兔四奔,村内鸡鸭呜叫,猪狗不宁;再如1 976年7月28日,自夜3时半至1 8时45分连续大震3次,震时楼顶裂隙、电线扯断、危房倒塌,造成停水停电,部分工厂停工。

德州市自然灾害概括

德州自古来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区。由于自然气候条件影响,经常是“非旱即涝”和“十年九旱”。旱象有春旱、夏旱、秋早、全年旱}涝有夏涝、秋涝。历代志书常有“春大早”、“夏无雨‟‟、“秋无种”和“赤地千里,饿殍遍野”之记载。建国40年内,全年性大旱已出现7次,即5.7年一遇I 大涝6次,平均6.7年一遇。另外九级以上大风平均每年次以上,干热风(俗称火风)十年九遇,冰雹、霜冻经常出现。地震频繁,建国后40年已发生5次,震中虽在周边地区,但已使德州『行房倒屋塌,肘人民生产、生活影响极大。

一、旱灾

近40年统计,本市出现全年性严重干旱达7次,占总年数的l 8%,平均5.7年一遇。其中年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年份为19 51、19 65、1968、1972、1986、1988、1989年.1 9 65年全年降水只有256,7毫米,为正常年降水的43. 5%。以上年份均出现过河道断流、井水干涸、禾苗枯槁的现象。

除全年性干旱外,主要是春旱,其次是秋旱和夏旱。40年内出现春旱22次,为lo 年6遇。春旱严重的年份有1 952、1955、1960、1961、1962、1967、1972、1973、1974、1 9 78、1 981、1984、1 988年,其中1 955、1 961年的春季降雨均不足20毫米。1955年春冬连续无降水日数长达185天,1 960年为1 5 6天.1 9 6 1年则长达238天。严重春早,导致春苗误时,麦季减收。1961年,“立夏”尚未种春田,小麦无分蘖,收获不及种粮。

出现严重夏早年份有8次,占总年数的20%,为5年一遏。这些年份是1952、1 965、1968、1972、1986、1987年。这几个年份夏季降雨较常年少1~4倍,其中1965、1968. 年夏季为严重干旱,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长达30~60天,只能靠引水灌溉,无水源之地大片庄稼枯槁绝收。

秋旱的频率多于春旱,40年内共有21次,为1.9年一遇。其中较严重的秋早年份有1957、1965、1966、1967、1970、1981、1982、1986、1987、1988、1989年。秋旱多发生在9月上旬至1 0月下旬,有的年份从8月中旬至1 1月即无有效降雨。秋旱严重年份,常造成秋季歉收,秋种推迟。1965和1986年为夏旱、伏旱、秋旱相连。 本市自1840年以后至1 949年的近110年内,共发生全年性旱灾1 8次,为6.1年一遇。

水灾

水灾,包括内涝与河决。旧志记载的“大水”、内涝与河决常不分,其中河决占的比重更大。旧中国河道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汛期泛滥经常发生。建国后,由于政府领导人民兴修水利,开挖输水河道,配套排灌设施,自60年代始,河决问题已不复存在。

民国期间(1912~1948年)37年内,德州因大水致灾7次,其中只有1次因降雨集中而内涝(1 93 7午7、8月降雨491,4毫米),其余6次均为运河决口所致。民国期间,运河决口为一大祸患,平均

6. 16年„遇。

建国后40年内,共发生水灾6次,其中河决1次,内涝5次。最

严重的内涝是1961、1962、1964年。

风灾

大风 历史上多有风灾记载:如1 541年(明嘉靖二十年)H 春,黄风尽晦,饮食以灯。”1 633年(明崇祯六年)“四月,黑风尽晦,飘刈麦无存。”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大风拔木,风自莱、登二州来。‟‟1 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大风拔木、大雨雹。” 近40年来,本市出现的九级以上大风(包括阵风)80多次,平均每年2次以上,并曾出现短时最大风速36.1米/秒的十二级以上大风(出现在1 965年8月10日)。1977年5月1 3日上午,平均风力7~8级偏北大风刮了近2个小时,短时最大风速为29,7米/秒(为十一级大风),造成市区多处停电,工厂停工l 郊区2.5万亩棉花幼苗生长点被刮断。1 990年7月1 5日21时45分至22时,本市出现特大暴风(雨),平均风力八级,阵风达十一级(32米/秒),造成全市停电,通讯一度中断}郊区倒树2081 2株,倒房244间,田间玉米、棉花、蔬菜受灾面积分别为18655亩、51 00亩、1150亩,果树受灾81 00亩。

干热风 一种在高温、低湿情况下刮的西南风,多出现在5月中旬到6月上甸。干热风常使小麦早熟、秕粒、甚至青枯死亡。群众有“小满不满,麦有一险”之说,是小麦生长后期的一种主要气象灾害。 重干热风,日最高气温≥35℃,14时相对湿度≤25%,风速≥3米/秒;轻干热风,日最高气温≥32'C,14时相对湿度≤30%,风速≥2米

/秒。

近40年内共出现干热风262天,年均6.6天。其中6 0年代发生最多,年平均8.7天;50年代次之,年平均7.9天;70年代,年平均

5.7天;80年代,年平均3.9天。干热风发生最多的年份是1961和1 967年,各为16天。

出现重干热风危害严重的年份有1 968,1 9 72、1 981、1 982、1 987年。1 968年自5月1 3日开始连续出现干热风,至5月底共出现5天;6月2~6日又连续5天重干热风,日最高气温在39'C 左右,相对湿度1 5蹦以下,风速达7~8米/秒,为四级风。当年小麦比上年减产33* 9%。

冰雹

本市出现雹灾的机率为0. 25,平均4年一遇,属少雹区。

降雹的走向大部分是西北东南方向移动。第一条路线是自河北景县经本市向陵县、临邑去}另一路是自故城县北部经本市南部向东南去。冰雹移动与高空冷锋移动基本一致。

旧志记载的雹灾有4次,分别是1 414年(明永乐十二年)H 五月雹伤麦”;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四月大雨冰雹”}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旱、雹伤禾木‟‟;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夏五月大雨雹、大风拔木”。

近40年内,本市降雹1 6次,其中3月份1次,4月份1次,6月份1 0次,7月份3次,10月份1次。1967年4月26日、6月2日、6月14日共3次降雹,是历史上降雹次数最多的一年。一日之

内,降雹时间多集中在下午2~5时,其次是傍晚。每次降雹持续时间多为3~8分钟,冰雹大如枣子、小如豆粒。降雹时常伴有较大的偏西北风。

霜 冻

历年平均有霜日为92.4天,在正常情况下,从1 0月24日初霜,翌年3月31日终霜,初终日间隔日数为159.4天。如早(秋)霜出现太早,晚(春)霜终止太晚,所造成的低温冻害,常使棉铃冻僵、秋菜不熟和小麦及果树花芽受害,使农业生产遭受损失。本市霜陈为害的机率为90蟛,无危害年为10年一遇。

历史上,鲁西北一带即为重霜医,在2000年前就有霜冻伤庄稼的记录。《汉书》载“永光元年(公元前4 3年)三月初,陨霜杀桑、伤麦。秋,陨霜害稼。”《资治通鉴》载:“新天凤元年(公元1 4年)夏四月,陨霜杀草木……”《晋书》载:“咸宁二年(公元276年),平原、厌次霜害稼。”上述“陨霜伤稼‟‟的范围,均在德州一带。

近40年,霜冻危害严重的年份为1953、1 954、1 9 61、1988年。1953年4月10 I .I ,小麦拔节,桃、杏花盛开,突降严霜,温度下降到-3.7 C;1954年4月20日,小麦拔节后期,气温突降为-1. 9:C;196】年4月1 5日,由于霜冻,气温下降到-2--6℃。以上几次晚霜,均使小麦和果树受到严重危害。1 988年1 0月1 3日出现初霜,使一批未开放的棉铃冻僵,减少了霜前花,露地蔬菜也遭受不同程度危害。 震 灾

据资料载,自元代至清末640年内共发生地震21次,平均30.5

年一遇。自1912~1 990年79年内共发生地震6次,平均13.3

年一遇。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发生5次较大地震,分别是1 966年3月8日、3月22日,1 969年7月1 8日.1 975年2月4日,1 976年7月28日。如1 9 66年3月8日地震,震中为邢台,波及本市,时值凌晨5时半,震时轰鸣如雷,门窗晃动,屋顶瓦响,鸡鸣犬吠。这次地震本市倒塌危房7 00余间。3月22日又震,时值下午4时,人多站立不稳,房倾树摇,田间野兔四奔,村内鸡鸭呜叫,猪狗不宁;再如1 976年7月28日,自夜3时半至1 8时45分连续大震3次,震时楼顶裂隙、电线扯断、危房倒塌,造成停水停电,部分工厂停工。


相关文章

  • [七颗钻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附件二 南沙区区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参赛教师报名表 广州市小学语文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比赛 设计比赛 想象与理解相伴而行,朗读与表达比翼齐飞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广州市南沙区东涌第一小学 林爱芬 [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 ...查看


  • 全国旅游城市宣传口号大全
  • 全国旅游城市宣传口号大全 2010-02-25 10:45 上海--精彩每一天 西藏----寻梦者的乐园 天池--蟠桃熟了,我在天池等你 天池----天池风光,新疆画廊 新疆 --掀起你的盖头来 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 北京--东方古都,长 ...查看


  • 2014郑州市第二批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每日一练(言语四)
  • 1. 当人们闻气味时,如果感觉到挥发在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就会对这种刺激性的气味作出反应.植物也会对气味产生反应,最明显的实例是果实成熟时的情形--如果将一枚成熟的果实和一枚尚未成熟的果实放在一个袋子里,未成熟的果实会更快成熟.这是因为成熟的 ...查看


  • 2011年郴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 2011年郴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今天我们的中考阅卷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综合现场阅卷老师的意见,对2011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及学生答题情况做如下分析: 通过对语文试卷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整套试卷充分体现了<全日制义 ...查看


  • [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教学设计
  • <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模块: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设计 第二课) 教材分析: <小图形.大品牌--标志设计>是本册教材中平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部分的第一课.它要求以简洁明了 ...查看


  • 概括总结能力提升
  • [字体: 大 中 小 ] 申论材料的概括,是指根据申论要求对给定的全部或部分资料的主题.内容.观点及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总结是指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结论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 ...查看


  • 2015年各省市中考语文真题(新闻概括.广告标语整理含答案)
  • 2015年各省市中考真题分类汇编 (巴蜀渝东中学 胡宗国整理) 一.广告语.标语 1.(成都2015)语言运用(共12分) 成都美食,名扬四海.成都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美食活动.其中"成都美食节"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查看


  • 中考现代文阅读要点概括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 中考现代文阅读要点概括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 ...查看


  •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及答案
  • <苏州园林>语段阅读题(含答案) 一.读"设计者和匠师们"到"如在画图中的"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特征是什么? 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眼前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