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育种概况

甘肃陇东学院冬小麦育种概况

一、历史延革

甘肃庆阳冬小麦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多年来,一直围绕抗寒抗旱、高产优质等旱地育种目

标,跟踪小麦育种学科发展方向,

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调整产业结

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出发,通

过产、学、研结合,集成小麦品种

与栽培关键技术,建立“育、繁、

推、产、加、销”联合体,构筑现

代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适宜我

国北部旱地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

为陇东及其周边地区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本条件

现有陇东旱作遗传育种

省级重点学科、陇东冬小麦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

学研究平台,下设冬麦育种

室、品质测试室、遗传生理

室、生物技术室、种业开发

等研究推广机构,校内有旱

地育种基地20亩,校外有

原、良种基地2000亩,年

可扩繁小麦良种70万公

斤。

实验室面积1200m 2,有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粉质仪、面筋指数测定仪、降落值测定仪、凯氏定氮仪、超低温冰箱、基因扩增仪、成像系统、电泳系统等分析测试仪器781台(件),价值225.6574万元。

三、研究团队:小麦育种团队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6名,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高级农艺师)2人,讲师1人,博士1人,硕士

2

人。

四、承担项目

“六五”--“十二五”期间,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资金转化、甘肃省科技支撑、农业科技资金转化等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0多项。近五年主要承担了科技部、财政部国家

资金转化项目《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

种示范与推广》、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

撑项目《抗旱优质专用冬小麦新品种选

育》、《丰产抗逆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陇育

4号中试与示范》、《庆阳市山塬旱地优

质抗逆丰产冬小麦新品种示范》、甘肃

省农牧厅《优质抗旱冬小麦分子育种技

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甘肃省农科院

生物技术项目《冬小麦抗旱种质材料创

新与抗旱育种研究》等科研项目10余

项,获科研经费90余万元。

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北部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五、主要成果

60多年来,先后育成“庆丰号”、“西峰号”、“庆选号”、“庆农号”、“陇育号”等5大系列冬小麦新品种70多个,其中国审小麦品种1个,新品种辐射甘肃陇东、陇中,宁

夏固原,陕西洛川、延安,山西

长治、临汾等四省(区),累计推

广3亿多亩,创造了显著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选育出的冬小麦新

品种庆丰1号、西峰16号、西峰

20号、西峰27号先后30多年作

为国家、省级区域试验对照品种

和北部旱地主栽品种,在区域粮

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

国作物育种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7年以来,育成陇育1-7号等冬小麦新品种7个,辐射甘肃庆阳、平凉,宁夏固原等地,累计推广2000万亩。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励13项(次),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市(厅)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科技论文200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

主要成果简介:

陇育4号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用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2012年获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后成为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

产量表现:2008-2009年甘肃省冬小麦陇东片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1.5 kg,比对照增产12%;常年均产300-350kg/亩,干旱年份250kg/亩;是甘肃陇东、宁夏固原等地主体推广品种,省内外累计推广200万亩。

特征特性:强冬性、抗旱、抗寒、抗青干、抗条锈、抗倒伏、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中熟;分蘖能力强,幼苗匍匐,株高90cm 左右,长芒,白壳,穗纺锤形,穗层整齐,容重807-825g/L,千粒重31-49g ,籽粒饱满,白粒、粉质,穗粒数35-43粒。

适宜在陇东旱塬地及及宁夏等同类地区种植。

陇育5号简介

陇育5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以

西峰20号为母本,庆农4号为父本杂交选

育而成,试验陇育217,2012年1月通过甘

肃省品种审定(甘审麦2012012)。

陇育5号强冬性,全生育期280天。中

熟,幼苗直立,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

穗率高。株高73-105.3厘米。穗纺锤型,长

芒、白壳,白粒、角质,穗粒数23.7-36个,千粒重33.95-45.4克,容重803-820克/升。籽粒含粗蛋白质12.41%,湿面筋26.9%,沉降值55.5

升,稳定时间10.5分。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混合菌及条锈病表现免疫。

该品种丰产性强,抗旱、抗寒,条锈病免疫、综合抗性好。2009-2010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1.38公斤,比对照西峰27增产7.74%;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0.42 公斤,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3.61%。2013-2014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18.6 kg,比对照长6878平均亩产297.75增产7.0%,增产点率88.9%,已通过国家北部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2015年被推荐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生产试验。

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及其同类地区种植。

甘肃陇东学院冬小麦育种概况

一、历史延革

甘肃庆阳冬小麦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60多年来,一直围绕抗寒抗旱、高产优质等旱地育种目

标,跟踪小麦育种学科发展方向,

从保障区域粮食安全、调整产业结

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出发,通

过产、学、研结合,集成小麦品种

与栽培关键技术,建立“育、繁、

推、产、加、销”联合体,构筑现

代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适宜我

国北部旱地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

为陇东及其周边地区小麦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二、基本条件

现有陇东旱作遗传育种

省级重点学科、陇东冬小麦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

学研究平台,下设冬麦育种

室、品质测试室、遗传生理

室、生物技术室、种业开发

等研究推广机构,校内有旱

地育种基地20亩,校外有

原、良种基地2000亩,年

可扩繁小麦良种70万公

斤。

实验室面积1200m 2,有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粉质仪、面筋指数测定仪、降落值测定仪、凯氏定氮仪、超低温冰箱、基因扩增仪、成像系统、电泳系统等分析测试仪器781台(件),价值225.6574万元。

三、研究团队:小麦育种团队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6名,其中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高级农艺师)2人,讲师1人,博士1人,硕士

2

人。

四、承担项目

“六五”--“十二五”期间,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资金转化、甘肃省科技支撑、农业科技资金转化等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0多项。近五年主要承担了科技部、财政部国家

资金转化项目《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

种示范与推广》、甘肃省科技厅科技支

撑项目《抗旱优质专用冬小麦新品种选

育》、《丰产抗逆优质冬小麦新品种陇育

4号中试与示范》、《庆阳市山塬旱地优

质抗逆丰产冬小麦新品种示范》、甘肃

省农牧厅《优质抗旱冬小麦分子育种技

术研究及新品种选育》、甘肃省农科院

生物技术项目《冬小麦抗旱种质材料创

新与抗旱育种研究》等科研项目10余

项,获科研经费90余万元。

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北部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甘肃省冬小麦区域试验、生产试验。

五、主要成果

60多年来,先后育成“庆丰号”、“西峰号”、“庆选号”、“庆农号”、“陇育号”等5大系列冬小麦新品种70多个,其中国审小麦品种1个,新品种辐射甘肃陇东、陇中,宁

夏固原,陕西洛川、延安,山西

长治、临汾等四省(区),累计推

广3亿多亩,创造了显著的经济

和社会效益。选育出的冬小麦新

品种庆丰1号、西峰16号、西峰

20号、西峰27号先后30多年作

为国家、省级区域试验对照品种

和北部旱地主栽品种,在区域粮

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

国作物育种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2007年以来,育成陇育1-7号等冬小麦新品种7个,辐射甘肃庆阳、平凉,宁夏固原等地,累计推广2000万亩。获省、市科技成果奖励13项(次),其中: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市(厅)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发表科技论文200篇,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

主要成果简介:

陇育4号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用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2012年获庆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后成为甘肃省陇东片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对照品种。

产量表现:2008-2009年甘肃省冬小麦陇东片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1.5 kg,比对照增产12%;常年均产300-350kg/亩,干旱年份250kg/亩;是甘肃陇东、宁夏固原等地主体推广品种,省内外累计推广200万亩。

特征特性:强冬性、抗旱、抗寒、抗青干、抗条锈、抗倒伏、抗干热风,成熟落黄好,中熟;分蘖能力强,幼苗匍匐,株高90cm 左右,长芒,白壳,穗纺锤形,穗层整齐,容重807-825g/L,千粒重31-49g ,籽粒饱满,白粒、粉质,穗粒数35-43粒。

适宜在陇东旱塬地及及宁夏等同类地区种植。

陇育5号简介

陇育5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以

西峰20号为母本,庆农4号为父本杂交选

育而成,试验陇育217,2012年1月通过甘

肃省品种审定(甘审麦2012012)。

陇育5号强冬性,全生育期280天。中

熟,幼苗直立,叶色淡绿。分蘖力较强,成

穗率高。株高73-105.3厘米。穗纺锤型,长

芒、白壳,白粒、角质,穗粒数23.7-36个,千粒重33.95-45.4克,容重803-820克/升。籽粒含粗蛋白质12.41%,湿面筋26.9%,沉降值55.5

升,稳定时间10.5分。经接种鉴定,苗期对混合菌中感,成株期对混合菌及条锈病表现免疫。

该品种丰产性强,抗旱、抗寒,条锈病免疫、综合抗性好。2009-2010参加甘肃省陇东片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1.38公斤,比对照西峰27增产7.74%;2011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50.42 公斤,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3.61%。2013-2014年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18.6 kg,比对照长6878平均亩产297.75增产7.0%,增产点率88.9%,已通过国家北部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2015年被推荐参加国家北部冬麦区旱地组生产试验。

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及其同类地区种植。


相关文章

  • 农学概论1
  • 农学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A 一 单项选择题 1.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个. (5.0 分) 12 15 13 14 知识点: 2.1 作物的起源 ...查看


  •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 CROPRESEARCH 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研究与发展概况 万昕,李海林,罗斌,徐庆国.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总结回顾了中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我国杂交水稻和水稻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途 ...查看


  •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 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现代农业科技2014年第23期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方兴洲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针对近年来小麦赤霉病的相关研究报道进行分析归纳,了解当下小麦赤霉病病害防控研究的大体概 ...查看


  • 植物细胞工程
  • 细胞生物学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及展望 摘要 此文概要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分支学科及其研究进展.包括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与体细胞杂交.胚胎培养和试管受精.组织和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物质.单倍体育种.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植物 ...查看


  • 植物生产学
  • 植物生产学 第一章:作物生产概述 1. 栽培植物(作物)的类别:农作物:园艺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 2. 作物生产的地位: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3. 作物生产的特点:严格的地域性; 强烈的 ...查看


  • 植物远缘杂交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 植物远缘杂交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王纪娟 杨淑娟 任兰柱 (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72031) 摘要:植物远缘杂交技术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了一批远缘杂交品种.但由于远缘杂交时双亲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差异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也不 ...查看


  •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途径 农学10-2班 赵胜利 20100143 摘要 简要地分析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四川省的农业气候条件,从而探讨提高四川小麦产量的途径,包括栽培措施和育种. 关键字 小麦 产 ...查看


  • 植物育种学论文
  • 课号:EO5J03A02班级:阅卷教师:姓名:成绩:课程名称:学号:单倍体育种综述 Research Of Haploid Breeding [摘要]本文介绍了单倍体育种的概念.研究现状.特点,重点介绍了单倍体产生途径.鉴定与二倍化方法,讨 ...查看


  • 转基因水稻叶红伟
  • 浅析转基因水稻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基因工程研究进展作业 生物技术B1104 叶红伟 0514110420 引言: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生产用全国四分之一的耕地面积生产出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国二分之一以上的人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