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多样的地形与气候环境

第八章 多样的地形与气候环境

刘威廷 着

第一节 台湾的地理位置

岛弧中枢的区位

台湾岛于亚洲大陆的东南边缘,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遥望,最窄处仅130公里。极北是宜兰县的黄尾屿,极南是屏东县鹅銮鼻南方的七星岩,极东是宜兰县的赤尾屿,极西是澎湖群岛的花屿,含本岛及13个属岛、澎湖群岛64个及钓鱼台列屿8个岛屿,合计86个岛屿。

太平洋火环带上的一点

台湾由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挤压碰撞,而由原来沉积在海床的地层露出海面而形成的岛屿,花东纵谷即为两大板块接合的所在,迄今菲律宾海板块每年仍以7公分的速度不停的挤压欧亚大陆板块,除了造成花东地区地震频仍外,也使得全台各处错落分布50多条活断层,更使得中央山脉每年增高0.5至1公分。1999年9月21日因菲律宾海板块向西推挤,促使台中盆地东侧的车笼埔断层再度错动,发生集集大地震,即造成严重的灾害。受到板块运动的影响,本岛主要岩层均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大致和岛轴平行,且节理发达。

地震与震灾防治

台湾岛因位在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接触带上,板块运动所引发的碰撞和摩擦常造成板块隐没和挤升等现象,以致地震的活动力十分强大,每年有感地震达二百余次,无感地震达一千多次。

伴随台湾的地质与地形条件,地震常带来断层错动、山崩、岩屑滑落、土壤液化等灾害。以1999年的集集大地震为例,车笼埔断层破裂长度超过80公里,断层错动量最大达约8至9公尺,断层附近的山地也在强震下普遍发生山崩和落石等现象,如草岭、九份二山的山崩及双冬的九九峰表层砾石岩屑被震落而形成光头山。还有西部滨海区也因强震地动长达30秒以上,因而产生多处的土壤液化。

今日虽然已经可用专业的地震仪和从许多现象如海平面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动物异常的行为等做地震观测;但从防震的观点来看,实不宜过度寄望地震预测的有效性。因此,在地震灾害防治上最重要的就是先对自然环境进行彻底的调查,并且在活断层带两侧、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沙滩或易于发生土壤液化的砂土区、地势较陡的山坡、河岸旁边和地下有溶洞或矿坑的地方等,皆宜避免盖建物或作开发。而在禁建带以外的地区也应多加强房

屋的主体结构和建材,土地之开发计划也必须经过工程人员专业之审查并做好防震的措施。

山崩及其防治

台湾常有地震和豪雨,又约有70%以上的面积属于山坡地及山区,再加上风化、侵蚀、植生和岩土性质等自然因素之影响,山崩乃成为台湾常见的环境灾害之一,例如:云嘉地区的清水溪草岭山崩即为有名的例子。1941年草岭地区因白河大地震而崩塌下480万立方公尺的土石和涵盖面积达59公顷的落石,清水溪因而被堵塞成一个天然湖。到了1942年1月,因连日豪雨而再度崩塌,土石量为上一次的数十倍,湖水积水量暴增数十倍,成为当地湖畔居民及下游住户的隐忧,直至1951年,潭水始溃决。1979年8月,草岭再因豪雨而发生山崩,清水溪又一次堵塞起来,一周后方告溃决。而九二一大地震后,崩落的土石又再度阻挡了清水溪的流向,形成一个地震堰塞湖─新草岭潭。从这个例子可以发现山崩的发生除地震引起外,与地形、地质及大雨最有关系。

为减少山崩的灾害,应减少在山区及陡坡进行开发;若进行开发,因水对岩石有软化、泥化的作用,故其防治应着重排除过多的水分。将陡坡削缓,固定斜坡,亦可抑制山崩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另外更属治本的方法是运用生物措施,建立和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水土保持能够落实,以增加土地的支撑力和稳定度。

第二节 多样化的地形景观

复杂多变的地形

台湾岛地形复杂,具有以下五大类地形:

一、山地

因形成时期褶曲运动剧力,致使岛上山地地势高峻,1000公尺以上的山地占全岛总面积的29%,3000公尺以上的山岳超过200座。除由东北斜向西南的雪山山脉之外,其余均为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反应了板块的挤压方向。由东而西依次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中央山脉北起苏澳,南迄鹅銮鼻,为台湾山脉的主轴,其西侧的玉山山脉,主峰高3952公尺,为台湾岛的最高峰。由于山脉走向的阻隔,严重影响东西向的交通,更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二、丘陵、台地

高度100~1000公尺的丘陵和台地占40%。丘陵地主要为北部火山作用形成的大屯火山汇,及中部新竹、苗栗一带的竹苗丘陵;其中基隆山属侵入岩形成的隆起丘陵,没有火山口,而竹苗丘陵原为台地,经河流切割乃成为丘陵。

台地主要分布在嘉南平原以北的西部地区,为古冲积扇经河川切割成,其上多被覆红壤。由北而南依序为桃园、中坜、湖口、后里、大肚、八卦、斗六等台地。

三、平原、盆地

高度100公尺以下的平原和盆地占31%,分布零散,面积大小依次为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兰阳平原,其中嘉南平原由浊水溪、八掌溪、曾文溪等河流冲积而成;屏东平原及兰阳平原亦分别由高屏溪及兰阳溪冲积而成。

狭长的台东纵谷平原则是花莲溪、秀姑峦溪与卑南溪共同冲积而成的山麓冲积平原;盆地以台中盆地为最大,次为台北盆地,两盆地均因断层作用形成,再分别经由淡水河及大肚溪冲积,成为人口聚集、产业发达、交通便利之处,为本岛精华区所在。

河流地形与土地利用

台湾岛形成的年代较新,河蚀地形到处可见,以立雾溪为例,立雾溪发源于中央山脉东坡,支流甚多,主支流下蚀作用均极强盛,造成许多著名的瀑布及峡谷,瀑布以禅光寺旁的长春瀑布及天祥附近的白杨瀑布景色最雄伟;峡谷则主要分布于绿水至长春桥间,沿途河床露出洁白的大理石,两岸崖壁重直高耸达千余公尺,举目仰望,天空仅余一线。太鲁阁国家公园能够成为举世闻名的观光胜地,实为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所赐。

河积地形可以兰阳平原为例,宜兰河发源于台北县乌来乡与宜兰县礁溪乡交界的大礁溪山(1167公尺),于礁溪乡三层坪(70公尺)附近开始进入平原,形成长度约4公里的冲积扇,扇端大致位在台9号省道沿线,因此于公路附近出现涌泉带。往东地识再降,过宜兰市宜兰桥之后,冲积平原大幅开展,河流迤逦流向东南,在壮围乡东港附近的出海口处与兰阳溪、冬山河,共同形成一个小型三角洲。

河积地形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常导致不同的土地利用型态。如位在冲积扇面上的员山乡阿兰城一带,砂砾遍布,河水下渗,以果园旱作为主;位在泛滥平原上的宜兰市辛子罕、七张一带,则因土壤肥沃、取水方便,发展成重要的稻作区;至于在三角洲的东港附近,因沼泽遍布,多已开辟成鱼塭,发展养殖鱼业。

除此之外,台湾岛亦有由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曲流及河阶地形。前者可以高雄市田寮区三和里中坑附近的二仁溪为例;后者可以桃园的大溪河阶为最著名。位于田寮区境内的二仁溪,由于流经恶地地形,河道原本相当弯曲,后因河水直接切穿曲流颈而流,致使当地的交通路线、聚落与耕地也随之改变原来的相对位置。

台湾岛由于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各大小溪流两岸常出现河阶地形。从大汉溪左岸向东方展望,由上至下即可看到三层、田心、月眉等阶面。河阶上由于取水方便、土壤肥沃,因而稻田阡陌纵横,并有村舍民宅散布其间,构成典型的农村聚落景观。

海岸及其变迁

台湾四周环海,海岸线长约1200公里。东部的海岸山脉面海纵列,为上升的断层崖海岸,陡直而缺乏良港;西部是平浅的沙岸,水浅而多沙洲、舄湖,高雄港是舄湖改建而成;北部是岬湾相间的岩岸,基隆港是谷湾改建而成的天然良港,使段海岸的东北角,由于长期承受强劲的东北季风,以及季风吹来的汹涌海浪,风化、侵蚀等自然力交替作用,硬岩处凸出成岬,软岩处凹入成湾,也孕育出许多海蚀地形,例如鼻头角海崖下方的海蚀凹壁与波蚀硼特别发达,新北市石门区的海蚀门及金山区外海的海蚀柱,都为此段海岸增趣不少;南部有隆起的珊瑚礁海岸,沿岸的海阶地形,为分布于海岸线附近的低阶石灰岩阶地抬升而成,是恒春半岛持续隆起的地质证据,高雄柴山、恒春台地一带,也因而有石灰岩地形分布。

然而这个「婆娑之洋,美丽之岛」,由于近30年来河床采砂、大量兴建水库、拦沙坝,海边沙源日减;海岸开发工程如港口、防波堤及其他工程的辟建,影响海岸漂沙;而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新市镇、工业区,从北到南,正一个接一个快速而大面积地取代天然海岸线;沿海辟筑的鱼塭,超抽地下水;强烈的东北季风和台风带来的强浪,使台湾的西北部淡水河口至头前溪段海岸、西南部海岸、花莲至台东间的花东海岸,以及兰阳平原海岸都有非常显着的海岸后退、国土流失现象,此为台湾海岸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沿海居民,近20年来,500多公里长的台湾西海岸,水利局兴建了海堤即有450公里左右;而东部沿海则布满消波块。长此以往,身为海岛居民的我们,从事海上活动将会成为奢求。

离岛的自然环境

台湾的附属岛屿,包括澎湖群岛、小琉球岛、七星岩、兰屿、绿岛、龟山岛、澎佳屿、花瓶屿、棉花屿、基隆屿、钓鱼台列屿等。其中澎湖群岛将于「台湾的南部区域」一章中作详细介绍,其他各岛则简述如下:

一、兰屿

兰屿原名红头屿,全岛皆山,为一火山岛。沿海有珊瑚礁,气候高温多雨。

二、绿岛

绿岛原名火烧岛,也是一个火山岛,气候与兰屿相似。

三、琉球屿

又名小琉球,位东港外海,为各离岛中唯一不是火山岛,而由珊瑚礁石灰岩构成者。

四、龟山岛

为一火山岛,位宜兰外海,以形似浮龟而得名。

五、基隆屿、澎佳屿、棉花屿

均位于基隆外海,三岛均为火山岛,四周大部分为海蚀崖,仅有灯塔与气象站人员,无定居之居民。

六、钓鱼台列屿

位在台湾岛的东北方,属宜兰县,除了钓鱼台,尚有赤尾屿、黄尾屿。除极少数平坦海岸外,全为丘陵地,皆为无人岛,为我国固有领土,古代为国人航海指标,宜兰渔民常往附近海域捕鱼。周围海底可能蕴藏有石油。

第三节 温和湿润的气候

影响台湾气候的因素

台湾岛面积虽小,但因位置特殊,故气候多变化,兹分述如下:

一、纬度

北回归线通过本岛南部,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

二、海陆分布

台湾位居亚洲大陆东南海上,距大陆仅一海峡之隔,气候受海陆交互的影响,冬、夏气温变化很大。

三、地形

南北纵走的中央山脉及由东北斜向西南的雪山山脉,山高岭峻,对气流有阻隔作用,使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四、洋流

太平洋北赤道暖流主流经过台湾东部北上,支流穿过台湾海峡,对本岛的气温和雨量均造成影响。

五、季风

台湾为季风气候区,冬季的东北季风为北部带来丰沛的雨水,但背风的西部沿海平原却干燥少雨;夏季西南季风盛吹,形成西南部的雨季。

高温多雨多台风

一、高温

台湾的年均温除山地外,大致介于22℃~25℃间,最高月均温约27℃,南北差异不大;最冷月均温北部约15℃,南部约19℃,南北温差较大,全年均为生长季节。

二、多雨

由于冬、夏季风均来自海上,所以带来丰沛雨量。此外,夏季有热雷雨、台风雨;春、夏之交有气旋雨,故台湾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500公厘以上。就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而言,山地多于平地、东岸多于西岸。基隆南方迎风坡上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

达6700公厘,是东亚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澎湖群岛位居海峡之中,但因地势低平,不易截留水汽,年降水量不足1000公厘,为台湾地区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三、多台风

台风是源于热带海域的强烈气旋,台湾岛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台风的行进路径上,根据台湾中央气象局100年来的纪录显示,平均每年有3到4个台风侵袭台湾,发生时间以七到九月最频繁,占79%。当其来临时,暴雨狂风,常造成严重的灾害。

台风与防台

台风的风力常带有风灾,随之而来的焚风与伴随而来的盐风,可使农作物枯萎。而所挟带的豪雨虽有助于各地雨量的增加,但其强度不但常引起山洪爆发、在河川下游及低洼地区积水成灾,同时也常造成山崩和土石流等灾害。台风所产生的巨浪可高达一、二十公尺,造成沿海地区及海上的灾害。台风侵袭之后也常因人畜的伤亡及环境的污染而引发疫灾的流行。以1996年的贺伯台风为例,不仅其农业灾害高达199亿新台币之多,也造成淡水河流域的严重积水、南投山区土石流灾害、嘉义八掌溪流域及西南部沿海地区严重积水。又如1997年温妮台风给北部山区带来持续豪雨,诱发台北县汐止镇林肯大郡小区挡土墙所在的顺向坡产生滑动,造成建物下陷等灾情。2001年7月29日的桃芝台风,重创中台湾,路塌桥断,土石流肆虐;9月16日的纳莉台风,造成台北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患。

近年来因有雷达、卫星、计算机等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已使台风预报准确率大为提高;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计算每一经纬网格内台风的通过频率及其随后之动向,亦会有助于预报的发布。为了减少台风所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在台湾低洼区或低楼层的居民应防洪患,山区及谷口附近的居民应防山崩、土石流,而沿海地区居民当小心海水倒灌的发生。

梅雨

每年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此时期大陆冷气团势力减弱,但仍有相当力量,太平洋暖气团则势力增强向北伸展,两种禀性不同的气团势均力敌,或因地形阻滞作用,形成近似滞留的梅雨锋面,平均由日本南方海面向西南伸展,经台湾地区或邻近海域到华南地区。带来丰沛水汽的西南气流沿锋面上升,导致连续性降水,若雨势大或雨势持续,常带来洪泛灾害。1984年6月3日和6月10日台北地区的豪雨,造成上百亿元新台币的财物损失。

干旱与寒害

台湾中南部,冬半年晴朗干燥,主要降水来源仰赖春、夏之交的梅雨,若该年梅

雨期雨水少,就易引致严重的干旱,不仅造成农田休耕、农作损失,也使工业及民生用水匮乏。

此外,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南下,常使全台气温骤降,农、渔业往往蒙受巨大损失。

参考书籍

1.《2005台湾年鉴》,中央通讯社,2005。

2.我的E政府网站:http://www.gov.tw/index.htm。

3.兰屿信息服务网:http://lanyu.taitung.gov.tw/。

4.交通部中央气象局网站:http://www.cwb.gov.tw/index.htm。

5.《揭开福尔摩沙的面纱,台湾的自然地理》,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0。

第八章 多样的地形与气候环境

刘威廷 着

第一节 台湾的地理位置

岛弧中枢的区位

台湾岛于亚洲大陆的东南边缘,西隔台湾海峡和福建省遥望,最窄处仅130公里。极北是宜兰县的黄尾屿,极南是屏东县鹅銮鼻南方的七星岩,极东是宜兰县的赤尾屿,极西是澎湖群岛的花屿,含本岛及13个属岛、澎湖群岛64个及钓鱼台列屿8个岛屿,合计86个岛屿。

太平洋火环带上的一点

台湾由欧亚大陆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挤压碰撞,而由原来沉积在海床的地层露出海面而形成的岛屿,花东纵谷即为两大板块接合的所在,迄今菲律宾海板块每年仍以7公分的速度不停的挤压欧亚大陆板块,除了造成花东地区地震频仍外,也使得全台各处错落分布50多条活断层,更使得中央山脉每年增高0.5至1公分。1999年9月21日因菲律宾海板块向西推挤,促使台中盆地东侧的车笼埔断层再度错动,发生集集大地震,即造成严重的灾害。受到板块运动的影响,本岛主要岩层均呈狭长的带状分布,大致和岛轴平行,且节理发达。

地震与震灾防治

台湾岛因位在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接触带上,板块运动所引发的碰撞和摩擦常造成板块隐没和挤升等现象,以致地震的活动力十分强大,每年有感地震达二百余次,无感地震达一千多次。

伴随台湾的地质与地形条件,地震常带来断层错动、山崩、岩屑滑落、土壤液化等灾害。以1999年的集集大地震为例,车笼埔断层破裂长度超过80公里,断层错动量最大达约8至9公尺,断层附近的山地也在强震下普遍发生山崩和落石等现象,如草岭、九份二山的山崩及双冬的九九峰表层砾石岩屑被震落而形成光头山。还有西部滨海区也因强震地动长达30秒以上,因而产生多处的土壤液化。

今日虽然已经可用专业的地震仪和从许多现象如海平面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和动物异常的行为等做地震观测;但从防震的观点来看,实不宜过度寄望地震预测的有效性。因此,在地震灾害防治上最重要的就是先对自然环境进行彻底的调查,并且在活断层带两侧、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沙滩或易于发生土壤液化的砂土区、地势较陡的山坡、河岸旁边和地下有溶洞或矿坑的地方等,皆宜避免盖建物或作开发。而在禁建带以外的地区也应多加强房

屋的主体结构和建材,土地之开发计划也必须经过工程人员专业之审查并做好防震的措施。

山崩及其防治

台湾常有地震和豪雨,又约有70%以上的面积属于山坡地及山区,再加上风化、侵蚀、植生和岩土性质等自然因素之影响,山崩乃成为台湾常见的环境灾害之一,例如:云嘉地区的清水溪草岭山崩即为有名的例子。1941年草岭地区因白河大地震而崩塌下480万立方公尺的土石和涵盖面积达59公顷的落石,清水溪因而被堵塞成一个天然湖。到了1942年1月,因连日豪雨而再度崩塌,土石量为上一次的数十倍,湖水积水量暴增数十倍,成为当地湖畔居民及下游住户的隐忧,直至1951年,潭水始溃决。1979年8月,草岭再因豪雨而发生山崩,清水溪又一次堵塞起来,一周后方告溃决。而九二一大地震后,崩落的土石又再度阻挡了清水溪的流向,形成一个地震堰塞湖─新草岭潭。从这个例子可以发现山崩的发生除地震引起外,与地形、地质及大雨最有关系。

为减少山崩的灾害,应减少在山区及陡坡进行开发;若进行开发,因水对岩石有软化、泥化的作用,故其防治应着重排除过多的水分。将陡坡削缓,固定斜坡,亦可抑制山崩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另外更属治本的方法是运用生物措施,建立和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使水土保持能够落实,以增加土地的支撑力和稳定度。

第二节 多样化的地形景观

复杂多变的地形

台湾岛地形复杂,具有以下五大类地形:

一、山地

因形成时期褶曲运动剧力,致使岛上山地地势高峻,1000公尺以上的山地占全岛总面积的29%,3000公尺以上的山岳超过200座。除由东北斜向西南的雪山山脉之外,其余均为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反应了板块的挤压方向。由东而西依次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和阿里山山脉。中央山脉北起苏澳,南迄鹅銮鼻,为台湾山脉的主轴,其西侧的玉山山脉,主峰高3952公尺,为台湾岛的最高峰。由于山脉走向的阻隔,严重影响东西向的交通,更造成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二、丘陵、台地

高度100~1000公尺的丘陵和台地占40%。丘陵地主要为北部火山作用形成的大屯火山汇,及中部新竹、苗栗一带的竹苗丘陵;其中基隆山属侵入岩形成的隆起丘陵,没有火山口,而竹苗丘陵原为台地,经河流切割乃成为丘陵。

台地主要分布在嘉南平原以北的西部地区,为古冲积扇经河川切割成,其上多被覆红壤。由北而南依序为桃园、中坜、湖口、后里、大肚、八卦、斗六等台地。

三、平原、盆地

高度100公尺以下的平原和盆地占31%,分布零散,面积大小依次为嘉南平原、屏东平原和兰阳平原,其中嘉南平原由浊水溪、八掌溪、曾文溪等河流冲积而成;屏东平原及兰阳平原亦分别由高屏溪及兰阳溪冲积而成。

狭长的台东纵谷平原则是花莲溪、秀姑峦溪与卑南溪共同冲积而成的山麓冲积平原;盆地以台中盆地为最大,次为台北盆地,两盆地均因断层作用形成,再分别经由淡水河及大肚溪冲积,成为人口聚集、产业发达、交通便利之处,为本岛精华区所在。

河流地形与土地利用

台湾岛形成的年代较新,河蚀地形到处可见,以立雾溪为例,立雾溪发源于中央山脉东坡,支流甚多,主支流下蚀作用均极强盛,造成许多著名的瀑布及峡谷,瀑布以禅光寺旁的长春瀑布及天祥附近的白杨瀑布景色最雄伟;峡谷则主要分布于绿水至长春桥间,沿途河床露出洁白的大理石,两岸崖壁重直高耸达千余公尺,举目仰望,天空仅余一线。太鲁阁国家公园能够成为举世闻名的观光胜地,实为这些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所赐。

河积地形可以兰阳平原为例,宜兰河发源于台北县乌来乡与宜兰县礁溪乡交界的大礁溪山(1167公尺),于礁溪乡三层坪(70公尺)附近开始进入平原,形成长度约4公里的冲积扇,扇端大致位在台9号省道沿线,因此于公路附近出现涌泉带。往东地识再降,过宜兰市宜兰桥之后,冲积平原大幅开展,河流迤逦流向东南,在壮围乡东港附近的出海口处与兰阳溪、冬山河,共同形成一个小型三角洲。

河积地形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常导致不同的土地利用型态。如位在冲积扇面上的员山乡阿兰城一带,砂砾遍布,河水下渗,以果园旱作为主;位在泛滥平原上的宜兰市辛子罕、七张一带,则因土壤肥沃、取水方便,发展成重要的稻作区;至于在三角洲的东港附近,因沼泽遍布,多已开辟成鱼塭,发展养殖鱼业。

除此之外,台湾岛亦有由河蚀与河积共同作用的曲流及河阶地形。前者可以高雄市田寮区三和里中坑附近的二仁溪为例;后者可以桃园的大溪河阶为最著名。位于田寮区境内的二仁溪,由于流经恶地地形,河道原本相当弯曲,后因河水直接切穿曲流颈而流,致使当地的交通路线、聚落与耕地也随之改变原来的相对位置。

台湾岛由于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各大小溪流两岸常出现河阶地形。从大汉溪左岸向东方展望,由上至下即可看到三层、田心、月眉等阶面。河阶上由于取水方便、土壤肥沃,因而稻田阡陌纵横,并有村舍民宅散布其间,构成典型的农村聚落景观。

海岸及其变迁

台湾四周环海,海岸线长约1200公里。东部的海岸山脉面海纵列,为上升的断层崖海岸,陡直而缺乏良港;西部是平浅的沙岸,水浅而多沙洲、舄湖,高雄港是舄湖改建而成;北部是岬湾相间的岩岸,基隆港是谷湾改建而成的天然良港,使段海岸的东北角,由于长期承受强劲的东北季风,以及季风吹来的汹涌海浪,风化、侵蚀等自然力交替作用,硬岩处凸出成岬,软岩处凹入成湾,也孕育出许多海蚀地形,例如鼻头角海崖下方的海蚀凹壁与波蚀硼特别发达,新北市石门区的海蚀门及金山区外海的海蚀柱,都为此段海岸增趣不少;南部有隆起的珊瑚礁海岸,沿岸的海阶地形,为分布于海岸线附近的低阶石灰岩阶地抬升而成,是恒春半岛持续隆起的地质证据,高雄柴山、恒春台地一带,也因而有石灰岩地形分布。

然而这个「婆娑之洋,美丽之岛」,由于近30年来河床采砂、大量兴建水库、拦沙坝,海边沙源日减;海岸开发工程如港口、防波堤及其他工程的辟建,影响海岸漂沙;而大规模的填海造陆,新市镇、工业区,从北到南,正一个接一个快速而大面积地取代天然海岸线;沿海辟筑的鱼塭,超抽地下水;强烈的东北季风和台风带来的强浪,使台湾的西北部淡水河口至头前溪段海岸、西南部海岸、花莲至台东间的花东海岸,以及兰阳平原海岸都有非常显着的海岸后退、国土流失现象,此为台湾海岸最普遍也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沿海居民,近20年来,500多公里长的台湾西海岸,水利局兴建了海堤即有450公里左右;而东部沿海则布满消波块。长此以往,身为海岛居民的我们,从事海上活动将会成为奢求。

离岛的自然环境

台湾的附属岛屿,包括澎湖群岛、小琉球岛、七星岩、兰屿、绿岛、龟山岛、澎佳屿、花瓶屿、棉花屿、基隆屿、钓鱼台列屿等。其中澎湖群岛将于「台湾的南部区域」一章中作详细介绍,其他各岛则简述如下:

一、兰屿

兰屿原名红头屿,全岛皆山,为一火山岛。沿海有珊瑚礁,气候高温多雨。

二、绿岛

绿岛原名火烧岛,也是一个火山岛,气候与兰屿相似。

三、琉球屿

又名小琉球,位东港外海,为各离岛中唯一不是火山岛,而由珊瑚礁石灰岩构成者。

四、龟山岛

为一火山岛,位宜兰外海,以形似浮龟而得名。

五、基隆屿、澎佳屿、棉花屿

均位于基隆外海,三岛均为火山岛,四周大部分为海蚀崖,仅有灯塔与气象站人员,无定居之居民。

六、钓鱼台列屿

位在台湾岛的东北方,属宜兰县,除了钓鱼台,尚有赤尾屿、黄尾屿。除极少数平坦海岸外,全为丘陵地,皆为无人岛,为我国固有领土,古代为国人航海指标,宜兰渔民常往附近海域捕鱼。周围海底可能蕴藏有石油。

第三节 温和湿润的气候

影响台湾气候的因素

台湾岛面积虽小,但因位置特殊,故气候多变化,兹分述如下:

一、纬度

北回归线通过本岛南部,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

二、海陆分布

台湾位居亚洲大陆东南海上,距大陆仅一海峡之隔,气候受海陆交互的影响,冬、夏气温变化很大。

三、地形

南北纵走的中央山脉及由东北斜向西南的雪山山脉,山高岭峻,对气流有阻隔作用,使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四、洋流

太平洋北赤道暖流主流经过台湾东部北上,支流穿过台湾海峡,对本岛的气温和雨量均造成影响。

五、季风

台湾为季风气候区,冬季的东北季风为北部带来丰沛的雨水,但背风的西部沿海平原却干燥少雨;夏季西南季风盛吹,形成西南部的雨季。

高温多雨多台风

一、高温

台湾的年均温除山地外,大致介于22℃~25℃间,最高月均温约27℃,南北差异不大;最冷月均温北部约15℃,南部约19℃,南北温差较大,全年均为生长季节。

二、多雨

由于冬、夏季风均来自海上,所以带来丰沛雨量。此外,夏季有热雷雨、台风雨;春、夏之交有气旋雨,故台湾的年平均降水量在2500公厘以上。就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而言,山地多于平地、东岸多于西岸。基隆南方迎风坡上的火烧寮,其年平均降水量

达6700公厘,是东亚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澎湖群岛位居海峡之中,但因地势低平,不易截留水汽,年降水量不足1000公厘,为台湾地区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三、多台风

台风是源于热带海域的强烈气旋,台湾岛正好位于西太平洋台风的行进路径上,根据台湾中央气象局100年来的纪录显示,平均每年有3到4个台风侵袭台湾,发生时间以七到九月最频繁,占79%。当其来临时,暴雨狂风,常造成严重的灾害。

台风与防台

台风的风力常带有风灾,随之而来的焚风与伴随而来的盐风,可使农作物枯萎。而所挟带的豪雨虽有助于各地雨量的增加,但其强度不但常引起山洪爆发、在河川下游及低洼地区积水成灾,同时也常造成山崩和土石流等灾害。台风所产生的巨浪可高达一、二十公尺,造成沿海地区及海上的灾害。台风侵袭之后也常因人畜的伤亡及环境的污染而引发疫灾的流行。以1996年的贺伯台风为例,不仅其农业灾害高达199亿新台币之多,也造成淡水河流域的严重积水、南投山区土石流灾害、嘉义八掌溪流域及西南部沿海地区严重积水。又如1997年温妮台风给北部山区带来持续豪雨,诱发台北县汐止镇林肯大郡小区挡土墙所在的顺向坡产生滑动,造成建物下陷等灾情。2001年7月29日的桃芝台风,重创中台湾,路塌桥断,土石流肆虐;9月16日的纳莉台风,造成台北市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水患。

近年来因有雷达、卫星、计算机等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已使台风预报准确率大为提高;根据以往的统计资料,计算每一经纬网格内台风的通过频率及其随后之动向,亦会有助于预报的发布。为了减少台风所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在台湾低洼区或低楼层的居民应防洪患,山区及谷口附近的居民应防山崩、土石流,而沿海地区居民当小心海水倒灌的发生。

梅雨

每年五月中旬到六月中旬,此时期大陆冷气团势力减弱,但仍有相当力量,太平洋暖气团则势力增强向北伸展,两种禀性不同的气团势均力敌,或因地形阻滞作用,形成近似滞留的梅雨锋面,平均由日本南方海面向西南伸展,经台湾地区或邻近海域到华南地区。带来丰沛水汽的西南气流沿锋面上升,导致连续性降水,若雨势大或雨势持续,常带来洪泛灾害。1984年6月3日和6月10日台北地区的豪雨,造成上百亿元新台币的财物损失。

干旱与寒害

台湾中南部,冬半年晴朗干燥,主要降水来源仰赖春、夏之交的梅雨,若该年梅

雨期雨水少,就易引致严重的干旱,不仅造成农田休耕、农作损失,也使工业及民生用水匮乏。

此外,冬季强大的蒙古高压南下,常使全台气温骤降,农、渔业往往蒙受巨大损失。

参考书籍

1.《2005台湾年鉴》,中央通讯社,2005。

2.我的E政府网站:http://www.gov.tw/index.htm。

3.兰屿信息服务网:http://lanyu.taitung.gov.tw/。

4.交通部中央气象局网站:http://www.cwb.gov.tw/index.htm。

5.《揭开福尔摩沙的面纱,台湾的自然地理》,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0。


相关文章

  • [第二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2
  • <第二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在亚洲地形图上标出亚洲的主要地形区. 2.理解记忆亚洲的地形特点. 3.掌握亚洲主要气候特点及影响. 4.亚洲的河流的共性以及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5.习和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影 ...查看


  • [第一节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 <第一节 亚洲的自然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亚洲的位置.世界第一大洲. 2.要求学生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6个地区,知道中国位于东亚区. 3.要求学生掌握亚洲中部高四周低的地势特征.青藏高原和主要河流. 4.要求学 ...查看


  • 中国自然环境-地形地势与气候教案
  • 中国自然环境-地形地势与气候 [教学目标] 1. 读图分析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并且能够根据其特征思考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2. 读图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了解其形成原因,并思考其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并且可以将自 ...查看


  • 亚洲自然环境教学设计
  • 第六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二节 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备课标] (一)课程内容标准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大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二)课标具体目标 1.运用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 ...查看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 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能在气候类型分布图上读出各种气候的分布,知道季风的含义,了解季风气候的范围和特点,能利用气温 ...查看


  • 多样的地形
  • <多样的地形>教学导学案 汾口镇中 余旭根 导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自然环境概况,即中国人民生活的环境.本课侧重于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环境只是人们生活的舞台,如何体现人的存在,如何协调人地关系是本课的主旨. ...查看


  •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知识技能] 一.用你的火眼金睛选出最中意的一个,选出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2 ...查看


  • 地理大题模板二
  • 地理典型大题及答题模板总结 一.总体分类模板 (一)地理位置 例子:创新设计乍得湖地理位置特征描述 (1) 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2) 位于非洲中北部 (3) 与炸得. 2.海陆位置对气候影响 其一:(海洋性与大陆性比较) (1).气温年较 ...查看


  •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气候复杂多样)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气候复杂多样) 贵州省丹寨县第二中学教师:徐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发布的特点和降水发布的特点,了解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各地区 人民生活的影响. 2. 初步学会分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