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对比阅读
(一)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恩赐) ..
的意思。
①引喻失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 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你的建议:
(二)
【甲】亲贤臣,远小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给馈饷,不绝粮道 ( ) ...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
①当世之事 决胜于千里之外 未知其二 ④ 可计日而待也。 ....
军诸侯以彰其咎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答:这个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成语:
甲文: 、 乙文: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躬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志无以成学( ) ..
2、翻译下面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
3、甲文中诸葛亮自叙身世的目的是什么? 。
4、乙文中诸葛亮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
5、甲文事中有情,乙文理中有情。请简要说明作者的情感特点。 。
(四)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五深入不毛……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
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辅( ) ..
2.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
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4.面问题:
(1)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3)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
(五)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3)其谁可而为之( )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
2.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3.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六)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咸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夙夜忧叹 .
(5)纵使更战 . ( ) (2)深入不毛 . ( ) (6)获止不去 . ( ( ) ) (3)至于斟酌损益( ) ..(4)向者不知虚实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的大事也。
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身。
3、【甲】文中“南方已定”是指什么?推断诸葛亮写《出师表》与七擒猛获哪件发生得更早些?
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
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 举出一例即可。
(八)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 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 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 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 ..
C.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良的) D. 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此则岳阳之大观也 ..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安陵君其许寡人 ..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6.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出师表对比阅读
(一)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③腹黄享 (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B.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罚) ..C.以昭陛下平明之理(道理)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恩赐) ..
的意思。
①引喻失义 ②天下之大义也 ..
2.将选文中画“ ”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 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你的建议:
(二)
【甲】亲贤臣,远小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高祖(刘邦)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给馈饷,不绝粮道 ( ) ...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两组是( ) .......
①当世之事 决胜于千里之外 未知其二 ④ 可计日而待也。 ....
军诸侯以彰其咎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结合语境解释(甲)文中的“引喻失义”和(乙)文中的“天下之大义也”中的“义”答:这个语句是
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4、写出源于选文中的成语:
甲文: 、 乙文:
5、甲、乙两文都谈到了用人的问题,你认为诸葛亮和刘邦都强调了什么?你对此有何看法?
(三)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躬耕于南阳(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非志无以成学( ) ..
2、翻译下面句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
3、甲文中诸葛亮自叙身世的目的是什么? 。
4、乙文中诸葛亮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
5、甲文事中有情,乙文理中有情。请简要说明作者的情感特点。 。
(四)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五深入不毛……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
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由是感激( ) ....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若嗣子可辅( ) ..
2.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
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
属①zhǔ。连接。②zhǔ。委托,交付。③隶属,归属。④亲属。⑤类。
4.面问题:
(1)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3)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
(五)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有所广益。亲贤臣,远小人……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3)其谁可而为之( ) (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 ..
2.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3.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六)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建兴三年,亮至南中,所在所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被当地部落人及汉人所佩服),募生致之(要求部下活捉孟获)。既得,使观于营阵之间,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擒七获,而亮犹释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咸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头领)而用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夙夜忧叹 .
(5)纵使更战 . ( ) (2)深入不毛 . ( ) (6)获止不去 . ( ( ) ) (3)至于斟酌损益( ) ..(4)向者不知虚实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的大事也。
今蒙观看营阵,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身。
3、【甲】文中“南方已定”是指什么?推断诸葛亮写《出师表》与七擒猛获哪件发生得更早些?
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
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 (2)悉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 咨臣以当世之事 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 举出一例即可。
(八)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 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 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B. 必能裨补阙漏(同“缺”,缺点) ..
C. 郗超与谢玄不善 (善良的) D. 既已狼噬梁、岐(像狼一样)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 ..
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此则岳阳之大观也 ..
D.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安陵君其许寡人 ..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4.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5.【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6.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