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繁荣的中长期前景

  中国繁荣的国际意义      25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这一数字是中低收入国家的两倍,是高收入国家的三倍。   这种快速增长的结果是,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80年的3.4%提高到2005年的15.4%,美国一直保持在21%的水平,欧盟国家的比重从29%下降到21%。   在能源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在1990至2006年间,中国的初级能源和煤炭消费翻了一番,石油消费增长了两倍。与世界整体水平相比,这样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石油消费从每天252万桶增加到744万桶,甚至远远超过了另一个新兴大国印度的消费量。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高于经合组织的整体水平,世界煤炭消费增长的3/4都与中国有关。   至于其他原材料,中国是铁、锌、铅、铜和镍等金属的纯进口国,中国上述5种金属的消费量在世界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在15%~33%之间。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外汇储备大国,2007年年中,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万亿美元,远远超过日本。   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直接投资从1990年的8.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13亿美元。   中国人出国旅游人数大增,从1995年的450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3100万人次。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一倍,世界26%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来自中国。      中长期前景:优势与不利条件      主要优势有:   1.明显融入世界经济。2005年外国直接投资达到724亿美元,印度为66亿美元。   2.大城市和经济特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中国全国柏油马路的比例是79.5%,日本是77.7%,印度是62.6%,美国58.8%;近年来中国在高速公路、机场、海港和能源分配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中国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庞大。   3.创造大量就业。由于快速工业化和就业市场的灵活性,1999~2003年,中国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4%,越南是73.4%,印度尼西亚是62.5%。   4.健康的宏观经济指数和日益细致的经济政策使中国保持合理的宏观经济稳定。2006年中国有轻微的预算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4%),重要的经常项目盈余(国内生产总值的8.6%),1.5%的通货膨胀率,3250亿美元的外债,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724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5.社会指标的迅速改善使政府具有一定的威望。中国的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从1981年的63.8%下降到2001年的16.6%,生命期望值从1970~1975年的65岁提高到2000~2005年的71岁,儿童死亡率从1970年的85‰下降到2004年的31‰。   6.成功的经济改革战略。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使改革获得了巨大成果。没有理由认为中国政府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偏离这条道路,除非发生意外。   不利条件:   1.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肯定会使中国未富先老。低出生率导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快速增多,预计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7.6%增加到2025年的13.7%。由于15岁以下人口迅速减少,人口依赖比(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相对于15~64岁人口的比例)在1980年是67%,到2010年将达到58%。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影响是就业年龄人口(15~64岁)的相对比重A&2010年起将有所下降,这部分人口的绝对数字将从2015年开始减少。   2.过度工业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知识经济更多地要依赖于服务部门的活跃发展。2005年第二产业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是46%(印度28%,韩国41%,日本51%),因此中国应该提高服务业的相对比重(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   3.过度依赖外国投资。2005年外国直接投资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为9.2%(美国4.0%,印度3.5%,韩国3.1%),外国直接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14.5%(美国13.0%,韩国8.0%,印度5.8%)。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高度依赖使中国的经济在跨国企业国际战略的改变面前变得更加脆弱,也使工业政策丧失效用。   4.能源依赖,特别是对石油的依赖日益加强。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字,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2004年的每天620万桶增加到2015年的1000万桶,2050年将达到1310万桶。由于国内石油生产的停滞,纯进口量在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将从2004年的43.5%提高到2015年的68.0%。   5.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沙漠化、土地退化、河流、海洋和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生态多样性的丧失等现象是沿海地区快速工业化和不尊重环境,以及持续贫困的结果。      (摘自9月26日《参考消息》)

  中国繁荣的国际意义      25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这一数字是中低收入国家的两倍,是高收入国家的三倍。   这种快速增长的结果是,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比重从1980年的3.4%提高到2005年的15.4%,美国一直保持在21%的水平,欧盟国家的比重从29%下降到21%。   在能源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在1990至2006年间,中国的初级能源和煤炭消费翻了一番,石油消费增长了两倍。与世界整体水平相比,这样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石油消费从每天252万桶增加到744万桶,甚至远远超过了另一个新兴大国印度的消费量。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高于经合组织的整体水平,世界煤炭消费增长的3/4都与中国有关。   至于其他原材料,中国是铁、锌、铅、铜和镍等金属的纯进口国,中国上述5种金属的消费量在世界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在15%~33%之间。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外汇储备大国,2007年年中,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万亿美元,远远超过日本。   中国企业在国外的直接投资从1990年的8.3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13亿美元。   中国人出国旅游人数大增,从1995年的450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3100万人次。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从现在到2030年,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一倍,世界26%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来自中国。      中长期前景:优势与不利条件      主要优势有:   1.明显融入世界经济。2005年外国直接投资达到724亿美元,印度为66亿美元。   2.大城市和经济特区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中国全国柏油马路的比例是79.5%,日本是77.7%,印度是62.6%,美国58.8%;近年来中国在高速公路、机场、海港和能源分配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中国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庞大。   3.创造大量就业。由于快速工业化和就业市场的灵活性,1999~2003年,中国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4%,越南是73.4%,印度尼西亚是62.5%。   4.健康的宏观经济指数和日益细致的经济政策使中国保持合理的宏观经济稳定。2006年中国有轻微的预算赤字(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4%),重要的经常项目盈余(国内生产总值的8.6%),1.5%的通货膨胀率,3250亿美元的外债,超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724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   5.社会指标的迅速改善使政府具有一定的威望。中国的贫困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从1981年的63.8%下降到2001年的16.6%,生命期望值从1970~1975年的65岁提高到2000~2005年的71岁,儿童死亡率从1970年的85‰下降到2004年的31‰。   6.成功的经济改革战略。渐进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使改革获得了巨大成果。没有理由认为中国政府会在未来几十年内偏离这条道路,除非发生意外。   不利条件:   1.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肯定会使中国未富先老。低出生率导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快速增多,预计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7.6%增加到2025年的13.7%。由于15岁以下人口迅速减少,人口依赖比(0~14岁和65岁以上人口相对于15~64岁人口的比例)在1980年是67%,到2010年将达到58%。人口老龄化的另一个影响是就业年龄人口(15~64岁)的相对比重A&2010年起将有所下降,这部分人口的绝对数字将从2015年开始减少。   2.过度工业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为知识经济更多地要依赖于服务部门的活跃发展。2005年第二产业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是46%(印度28%,韩国41%,日本51%),因此中国应该提高服务业的相对比重(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   3.过度依赖外国投资。2005年外国直接投资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中的比重为9.2%(美国4.0%,印度3.5%,韩国3.1%),外国直接投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14.5%(美国13.0%,韩国8.0%,印度5.8%)。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高度依赖使中国的经济在跨国企业国际战略的改变面前变得更加脆弱,也使工业政策丧失效用。   4.能源依赖,特别是对石油的依赖日益加强。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字,中国的石油需求将从2004年的每天620万桶增加到2015年的1000万桶,2050年将达到1310万桶。由于国内石油生产的停滞,纯进口量在消费量中所占比例将从2004年的43.5%提高到2015年的68.0%。   5.日益严重的环境破坏。沙漠化、土地退化、河流、海洋和空气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和生态多样性的丧失等现象是沿海地区快速工业化和不尊重环境,以及持续贫困的结果。      (摘自9月26日《参考消息》)


相关文章

  • 2016年辽宁省港口业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中国辽宁省港口业行业发展监测分析与发 展趋势预测报告(2016-2016年) 报告编号:187162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 ...查看


  • 三个坚定不移的思想汇报
  • 三个坚定不移的思想汇报,在新中国建国六十周年国庆庆典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坚持三个"坚定不移",相信中国的发展前景无限美好.以下是10月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在新中国成 ...查看


  • 香港经济的现状与前瞻
  • 作者:陈多 中国物价 1997年08期 香港回归举世瞩目,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是依照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思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伟大创举.对于全世界炎黄子孙来说,是洗刷百年耻辱.振奋民族精神的一件大事.现在香港回归在 ...查看


  • 创造新技术革命机遇
  •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科技革命新机遇,中国应争取在某些领域引领新科技革命的世界潮流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兰 实习生韩冰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拉入急速下行轨道,席卷各主要经济体的大幅衰退至今仍未见底 ...查看


  • 为了香港和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 --李克强考察访问香港纪行 新华社记者 谢登科 陈斌华 本报记者 张毅 < 人民日报 >( 2011年08月20日   02 版) 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考察香港公屋屋村并看望家住九龙观塘平田村73岁 ...查看


  • LED照明灯的产业发展前景
  • LED照明灯的产业发展前景 中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何述宝 一.前言 近几年兴起的LED灯是照明史上的又一次重大的革新,作为 新世纪的全新照明技术,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被誉为人类照明史上第三次革命.因其有与传统照明相比具有的理论以及环保等多项 ...查看


  •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变化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 一.引言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我国股市结构.制度不断进行调整. 从根本上讲,股票市场的运作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是相当一致的.经济周期决定股票市场的价格区间,而股票市场价格总体方向性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 ...查看


  • 形势与政策论文-促进民族团结_共同繁荣发展
  • 论文摘要: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使民 ...查看


  • 论内蒙古经济的发展与前景
  • 论内蒙古经济发展与前景 今年是党中央决策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第10个年头.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并且在2002-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8年位居国内各省市自治区第1位,形成了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目前,面对世界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