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灾后重建中的就业结构调整

  张哲乐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9-000-02  摘 要 2008年四川地震灾害失去了让所有灾区群体回到原就业岗位就业的可能性,而灾区建设中新的就业机会又具有较强的行业局限性,灾区不同就业群体自身拥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就业意愿,加上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四川灾区灾后重建中的就业工作具有相当大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因此需要从调整就业结构方面入手研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 四川 灾后重建 就业结构 调整  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害的灾区和重灾区涉及了四川、甘肃、陕西等省51个灾区县,总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有39个灾区县,受灾地区的GDP约占到四川省全部GDP的一半左右,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遭受严重损害,很多企业被迫停产、半停产,农村土地等资源破坏受损,造成大量从业人员因灾失业。及时解决城乡灾民的就业问题,才能较快地摆脱救援和救济方式,在根本上解决其可持续生计问题,恢复正常安定的生活状态。因此,灾后对于就业结构的调整将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成果以及今后四川经济的发展方向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一、影响与现状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受灾最重的有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和阿坝6个市(州)。6个市(州)2007年末共有户籍人口258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9.3%。其中受灾较重的18个县(市)共有人口646.6万人,占6个重灾市(州)人口的25.1%。地震灾害四川就业情况如表一,  二、问题与分析  由于汶川大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度极大,破坏范围极广,灾后重建的就业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城镇就业  从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上讲,就业需求是依附于产业的派生需求。就业岗位提供必须配置相应的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相对农村而言,城镇就业对生产资料配置的要求高,就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特殊的服务对象,从而其重新就业的难度更大,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更复杂。  1.调查表明,灾区许多企业的非正式职工在企业停产或重建期间失去原有的劳动关系。许多企业的所谓临时人员则解聘回家,需要重新就业。德阳市的几个大型采矿业国有企业,由于受灾停产,目前除一小部分管理骨干和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外,其余大部分职工都采取“放假”方式,拿几百元生活费住临时安置点,投亲靠友,等待恢复生产后才能重新工作。而一些企业如金河磷矿等全面恢复正常生产至少要2年以上,企业职工及其家庭的生存问题就非常严重。  2.地震灾害后使原有城镇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面临消费结构和服务群体发生改变,城镇的就业机会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城镇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对消费群体人数及其购买力水平有正相关关系。由于重灾区城镇的主导产业受损,许多家庭的房产遭受毁灭性损失,居民的一般商品和劳务产品购买能力下降,今后的家庭收入的支付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如主要规划为住房购置和生产资料),因而享受性质的服务业及其就业岗位也会出现相对萧条现象。在重建期间,大批灾民集中在过渡房中生活,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带有很大的临时性和过渡性,也不利于市场化的服务业网点发育和岗位提供。城镇重建期间有较多的人口外流,如学生外地就学和人员异地就业安置,受灾地区的消费人口可能减少,对当地的第三产业就业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  3.城镇恢复重建期间劳动就业需求与供给间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城镇重建虽然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多数并不适应原城镇人员。恢复重建中对建筑、运输等就业岗位的需求很大,虽然有利于农民工的转移性就业,但这些岗位对于城镇居民的吸引力有限,他们即使参与有关工作,一般都属于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岗位。灾后重建前期安置的不少公益性岗位(如垃圾清理、卫生防疫等)已经基本结束,目前这批人员又面临重新安置和再就业的问题。  4.一些城镇在宏观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调整后,原有的就业结构也不复存在。地震重灾区总的趋势是企业迁出多于迁入或新投资建设。如九环线的公路交通风险情况可能使汶川、茂县、平武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出现较长时期的萧条,今后3年内九寨、黄龙旅游可能转为以空运游客为主,从而影响有关城镇旅游行业的就业岗位的提供。  (二)农村就业  汶川地震对四川省灾区农村就业的影响也比较大。地震后,由于大量耕地、山林和鱼塘严重毁损,许多农村家庭因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而失业,有的地区还需要移民安置,如青川县就已开始安置移民到去外地。  1.原有一些就近就业岗位丧失,且灾前经济收入较高,无法适应外出务工。  2.基于家庭生活安置考虑,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灾后回流。主要是农村房屋实施灾后自建,很多农村劳动力近期内选择留在家乡重建家园;一部分已在外务工人员为重建家园选择了返回家乡。  3.灾区劳动力素质无法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2008年7月统计,四川灾区有外出务工意愿劳动者中,30岁以下的占62.9%,30岁以上的占37.1%;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0.1%,高中的占27.9%,大专以上仅占12.0%;有技能的占25.5%,而无技能的占74.5%。大批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已无法适应产业升级换代后的用工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中共中央对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以及当前四川省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以科学调整就业结构应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明确四川省的产业结构定位,并结合灾区实际推出实验性调整方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四川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四川还难以在短期内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工业强省”仍然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只有第二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的快速、高水平发展,从而优化提升三次产业结构。因此,从“二、三、一”到“三、二、一”还有一个过渡时期,关键是使这个过渡时期尽可能地缩短。从产业内部看,应各有侧重。农业应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技术链,更好支撑产业链,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工业方面,一是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四川省机械制造、水电能源、油气化工、饮料食品、汽车制造、钢铁、纺织7大产业领域;二是要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等6大产业领域。服务业方面,一是要以四川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四川省旅游业;二是要及时抓住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张哲乐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9-000-02  摘 要 2008年四川地震灾害失去了让所有灾区群体回到原就业岗位就业的可能性,而灾区建设中新的就业机会又具有较强的行业局限性,灾区不同就业群体自身拥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就业意愿,加上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四川灾区灾后重建中的就业工作具有相当大的特殊性和困难性,因此需要从调整就业结构方面入手研究解决问题。  关键词 四川 灾后重建 就业结构 调整  2008年“5.12”汶川地震灾害的灾区和重灾区涉及了四川、甘肃、陕西等省51个灾区县,总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有39个灾区县,受灾地区的GDP约占到四川省全部GDP的一半左右,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带遭受严重损害,很多企业被迫停产、半停产,农村土地等资源破坏受损,造成大量从业人员因灾失业。及时解决城乡灾民的就业问题,才能较快地摆脱救援和救济方式,在根本上解决其可持续生计问题,恢复正常安定的生活状态。因此,灾后对于就业结构的调整将对灾后重建工作的成果以及今后四川经济的发展方向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一、影响与现状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受灾最重的有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和阿坝6个市(州)。6个市(州)2007年末共有户籍人口2581.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9.3%。其中受灾较重的18个县(市)共有人口646.6万人,占6个重灾市(州)人口的25.1%。地震灾害四川就业情况如表一,  二、问题与分析  由于汶川大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度极大,破坏范围极广,灾后重建的就业工作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城镇就业  从劳动经济学的理论上讲,就业需求是依附于产业的派生需求。就业岗位提供必须配置相应的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相对农村而言,城镇就业对生产资料配置的要求高,就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特殊的服务对象,从而其重新就业的难度更大,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也更复杂。  1.调查表明,灾区许多企业的非正式职工在企业停产或重建期间失去原有的劳动关系。许多企业的所谓临时人员则解聘回家,需要重新就业。德阳市的几个大型采矿业国有企业,由于受灾停产,目前除一小部分管理骨干和相关技术人员在工作外,其余大部分职工都采取“放假”方式,拿几百元生活费住临时安置点,投亲靠友,等待恢复生产后才能重新工作。而一些企业如金河磷矿等全面恢复正常生产至少要2年以上,企业职工及其家庭的生存问题就非常严重。  2.地震灾害后使原有城镇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面临消费结构和服务群体发生改变,城镇的就业机会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城镇的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对消费群体人数及其购买力水平有正相关关系。由于重灾区城镇的主导产业受损,许多家庭的房产遭受毁灭性损失,居民的一般商品和劳务产品购买能力下降,今后的家庭收入的支付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如主要规划为住房购置和生产资料),因而享受性质的服务业及其就业岗位也会出现相对萧条现象。在重建期间,大批灾民集中在过渡房中生活,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带有很大的临时性和过渡性,也不利于市场化的服务业网点发育和岗位提供。城镇重建期间有较多的人口外流,如学生外地就学和人员异地就业安置,受灾地区的消费人口可能减少,对当地的第三产业就业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  3.城镇恢复重建期间劳动就业需求与供给间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城镇重建虽然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多数并不适应原城镇人员。恢复重建中对建筑、运输等就业岗位的需求很大,虽然有利于农民工的转移性就业,但这些岗位对于城镇居民的吸引力有限,他们即使参与有关工作,一般都属于是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岗位。灾后重建前期安置的不少公益性岗位(如垃圾清理、卫生防疫等)已经基本结束,目前这批人员又面临重新安置和再就业的问题。  4.一些城镇在宏观的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调整后,原有的就业结构也不复存在。地震重灾区总的趋势是企业迁出多于迁入或新投资建设。如九环线的公路交通风险情况可能使汶川、茂县、平武等与旅游有关的产业出现较长时期的萧条,今后3年内九寨、黄龙旅游可能转为以空运游客为主,从而影响有关城镇旅游行业的就业岗位的提供。  (二)农村就业  汶川地震对四川省灾区农村就业的影响也比较大。地震后,由于大量耕地、山林和鱼塘严重毁损,许多农村家庭因缺乏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而失业,有的地区还需要移民安置,如青川县就已开始安置移民到去外地。  1.原有一些就近就业岗位丧失,且灾前经济收入较高,无法适应外出务工。  2.基于家庭生活安置考虑,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灾后回流。主要是农村房屋实施灾后自建,很多农村劳动力近期内选择留在家乡重建家园;一部分已在外务工人员为重建家园选择了返回家乡。  3.灾区劳动力素质无法完全满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要求。2008年7月统计,四川灾区有外出务工意愿劳动者中,30岁以下的占62.9%,30岁以上的占37.1%;初中文化水平的占60.1%,高中的占27.9%,大专以上仅占12.0%;有技能的占25.5%,而无技能的占74.5%。大批缺乏技能的劳动力已无法适应产业升级换代后的用工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中共中央对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以及当前四川省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以科学调整就业结构应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建议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一)明确四川省的产业结构定位,并结合灾区实际推出实验性调整方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四川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从目前状况来看,四川还难以在短期内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工业强省”仍然是四川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只有第二产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的快速、高水平发展,从而优化提升三次产业结构。因此,从“二、三、一”到“三、二、一”还有一个过渡时期,关键是使这个过渡时期尽可能地缩短。从产业内部看,应各有侧重。农业应以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着力构建技术链,更好支撑产业链,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工业方面,一是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四川省机械制造、水电能源、油气化工、饮料食品、汽车制造、钢铁、纺织7大产业领域;二是要不断提高高新技术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工程、新能源等6大产业领域。服务业方面,一是要以四川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展四川省旅游业;二是要及时抓住四川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机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相关文章

  • 汶川地震灾害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与评价
  • 摘要: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内外经济分析机构和专家学者,纷纷表述了各自的观点.他们运用各自掌握的信息资源.预测手段,分析预测了此次地震灾害对我国宏观经济及各行业的影响.但这些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得出了我们关于地震灾 ...查看


  • 2010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 2010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蒋巨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面对繁重的灾后恢 ...查看


  • 重建家园――"四川加油!"
  • 8月12日,距汶川大地震3个月,灾区恢复重建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城乡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的445.4万户家庭住进活动板房和过渡安置房:地震灾区已实现异地转移就业14.6万人,实现就地就业64.2万人-- 汶川大地震给四川造成深重的灾难,但 ...查看


  • 关于四川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各位代表: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在省委领 ...查看


  • 四川省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 四川省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房地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川建房发[2011]240号 各市.州及扩权试点县(市)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查看


  • 薛潮:我们肩负使命而来
  • 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进度服从质量,确保质量第一,把每个项目都建成优质.可持续发展工程,尤其是把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 忙,对于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总指挥薛 ...查看


  • 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问答
  • 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财金[2009]72号,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将妇联组织纳入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 ...查看


  • 党代会报告
  • 抢抓发展机遇 扩大重建成果 奋力推进磁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磁峰镇第十二次代表大会2009年会上的报告 丁 伍 林 (2010年1月2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抢抓新一 ...查看


  • 历届"挑战杯"国赛特等奖作品名称一览
  • 附件4 历届"挑战杯"国赛特等奖作品名称一览 第十届 多通道超声波无损检测系统 超高速开关磁阻电机 通用型分体式耐高温微型压力传感器研制及产业化 沟槽式微热管毛细芯高速旋压犁削复合成形技术 便携式宽带综合业务数字卫星通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