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课堂笔记】

一、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特点

(一).位置和范围

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河流的名称: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

(3)写出平原的名称: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_。

答案:(1)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2)辽河 松花江 黑龙江 乌苏里江

(3)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2“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形成的低平原。

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土地130多万公顷,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东北平原是海拔最高的平原(200m),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2、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优点:雨热同期;缺点:热量不足

3、河流水文特征:流量较大,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 两个汛期: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与气温有关);夏汛(大气降水补给) 结冰期长,部分河段有凌汛(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含沙量小

4、土壤: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5、植被:低山丘陵地带分布有针阔混交林

6、自然资源:煤、石油、天然气

(三)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水的来源:(1)夏雨集中,且多暴雨;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水的支出:(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土质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5)凌汛现象

东北区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逐_______;(增大或减少),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减少 北部降水丰富,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冷湿的环境使这里沼泽广布,而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1)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有(答出三方面):;② ;③ 。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答出三方面):④ ;⑤ ;⑥ 。(4)平原广阔 土壤肥沃 夏季光热充足 人均土地(耕地)面积大,居全国前列,粮食生产商品率高 耕地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 国家政策支持

(2)对东北林业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答出三方面)① ;② ;③ 。

(5)地处湿润气候区 西、北、东三面被山脉环绕,山地适宜森林生长和保存 气候温凉,使林木少受病虫害的损害等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个自然条件?为什么?

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排水;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降低水位、提高地温促进有机质分解,并不必考虑引水灌溉,增加土壤肥力,平整土地。

3、开发北大荒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为主转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生物多样性锐减

黑土退化、水土流失

湿地萎缩

气候恶化

三、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1、什么是湿地?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陆、水过渡带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红树林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

注: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2、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环境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水、美化环境、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经济效益:湿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所特有的鹤类等大型水禽和其特有的旅游价值。

湿地既是重要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被称为:地球之肾、鸟类天堂、生命摇篮。 世界上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系统

3、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湿地破坏带来的问题)

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水旱灾害增多,风蚀、盐碱化日益严重,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4、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停止开发三江平原,切实保护耕地,说明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努力,也说明国家对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传统发展道路的反思和纠错。

5、我国湿地的现状: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的数量不断减少,质量在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6、湿地面临的威胁

人为活动:(1)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2)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砍伐灌木、过度捕捞);

(3)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4)泥沙淤积严重;(5)大量排放污染物;(6)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7)引用物种干扰;(8)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干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

案例:萎缩的洞庭湖

清 末:面积6000平方公里

20世纪70年代:面积2625平方公里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据资料记载,1852年洞庭湖天然湖面近6000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至1949年湖面缩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293亿立方米。此后30年间,由于大规模开发和垦殖等原因,湖面与容积迅速缩小。自80年代之后,情况得到控制。至1995年,实测湖面为2623平方公里,容积167亿方米。

1、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人口增加,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2、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湖泊湿地减少;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水患(洪涝)增加;土地生产潜力下降;破坏生物多样性„„

3、如何保护洞庭湖湿地?

恢复和保护长江上游植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措施

4、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 到“退田还湖”?

因为洞庭湖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湿地所拥有的大量水源及其水生植物可以使周围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可以完全防止水土流失;我国一级保护的珍惜鸟类,约有一半生活在湿地中,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任何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湿地植物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吸收、代谢、分解,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湿地练习

1 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 盐湖,盐沼是湿地

C 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人工水库不是湿地

D 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2 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

A 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 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 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 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3 下列关于湿地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人类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B 目前,湿地破坏相当严重,因此人类要保护湿地不能再利用湿地

C 1971年,苏联,加拿大等6国在伊拉克共同签署了《湿地公约》,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

D 湿地的保护已经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

4 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的原因是( )

A 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B 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为商品粮基地

C 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D 该区剩余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地

练习:关于湿地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1、“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据此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①沼泽 ②河流 ③沿海滩涂

④湖泊 ⑤水稻田 ⑥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海洋水层

2、 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是

A 、调节气候 B、 防风固沙

C、 美化环境 D 、净化水污染

3、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

A 、调节气候 B、 调蓄洪水

C、 美化环境 D 、净化水污染

4、下列不属于洞庭湖湿地作用的是

A、调蓄洪水 B、 灌溉、 发电

C 、调节气候 D 、降解污染物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读 “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 回答1~3题。

1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2.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3.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 )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3高考题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C 14.B

【命题立意】本题组通过宁夏广布湖泊的变化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湖泊湿地的生态环

境效应的考查。从能力上看要求考生具备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环境问题是地理考查的热点。

【解题思路】第13题,宁夏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我国重要的农耕区。20世纪80年代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过度围垦湖泊。结合材料中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可说明湖泊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选C。此题难度中等。第14题,湖泊湿地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有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和降低气温的年较差;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故选B。此题难度较易。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2.(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

【答案】D

【解析】由于海绵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含水能力,放有海绵的盒子中的水被海绵吸收一部分,水面应较低。

3.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 黄土塬 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

【答案】C

【解析】黄土颗粒细小,吸水能力差;沙滩吸水速度快,但排水速度也较快;自流盆地为承压水;沼泽地吸水速度快,但排水速度慢,与海绵特点相似。

4.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答案】 C

【解析】 以海锦的吸水性能来模拟演示湿地吸纳地表水的现象。

6.(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 B. 扩大湿地面积 C. 开发旅游景点 D. 提供优质水源

【答案】D

【解析】长兴岛是宝山的一座荚丽岛屿,它三面临江,一面临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环境。远离外界的污染源,生态系统完善,大气清新度维持在一级水平。在其北侧边摊筑水库主要是为了提供优质水源。

7.(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长江径流量减少,导致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对三角洲滩涂的侵蚀明显,海岸线后退。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7-28题。

1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此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组考查学生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措施的评价。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10中信息,可以推出该区域的25个方格中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每个方格中两个数字相同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变化,图中有11个“11

1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C

【解析】图示区域为辽宁西北部某地,降水量较少,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蔗基鱼塘主要适宜在降水量大的珠三角地区,水稻种植适宜分布在南方,该区域草地资源少,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km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答案】B

【解析】根据表内数据计算(正值——湿地面积增加,负值——湿地面积减少):河渠湿地面积变化489-7+0+235+48=765,海涂面积变化43-155-2027+0+17627=15488,水库坑塘面积变化25657-33-211+5694+926=32033,水田面积变化76-793-1053+0+0=-1770,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选择B。

14.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C

【解析】各类湿地总面积是在增加,所以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物种多样性也增加。选择C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9-11题。

19.(2009年高考宁夏卷)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答案】A

【解析】要能够成为鸟类的栖息地,说明有一定的滩头面积

【考点定位】考查湿地的作用

20.(2009年高考宁夏卷)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C

【解析】冬季一条线是由于冬季降水减少,水位下降,成一条线说明底部为线状低地,夏季由于降水多,水位上升,成片状分布

【考点定位】考查水位季节变化的成因

21.(2009年高考宁夏卷)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答案】B

【解析】鄱阳湖湿地减少时由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而围湖造田引起

【考点定位】考查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问题研究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课堂笔记】

一、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环境及自然特点

(一).位置和范围

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山脉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河流的名称: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G________。

(3)写出平原的名称: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_。

答案:(1)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

(2)辽河 松花江 黑龙江 乌苏里江

(3)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

2“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形成的低平原。

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这里形成了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面积达110多万公顷;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化土地130多万公顷,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东北平原是海拔最高的平原(200m),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

2、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优点:雨热同期;缺点:热量不足

3、河流水文特征:流量较大,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 两个汛期:春汛(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与气温有关);夏汛(大气降水补给) 结冰期长,部分河段有凌汛(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

含沙量小

4、土壤:肥沃的黑土,黑钙土 黑土地在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乌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都分布在四季分明的温带,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层。黑土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适宜农耕的土地,因此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开发成重要的粮食基地。

5、植被:低山丘陵地带分布有针阔混交林

6、自然资源:煤、石油、天然气

(三)哪些自然原因使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

水的来源:(1)夏雨集中,且多暴雨;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

水的支出:(2)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3)地势低平,排水不畅;(4)土质黏重,且具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5)凌汛现象

东北区沼泽分布面积自北向南逐_______;(增大或减少),试分析形成这种南北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减少 北部降水丰富,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冷湿的环境使这里沼泽广布,而南部气温偏高,春季干旱明显,地表积水难以保存。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1)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有(答出三方面):;② ;③ 。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答出三方面):④ ;⑤ ;⑥ 。(4)平原广阔 土壤肥沃 夏季光热充足 人均土地(耕地)面积大,居全国前列,粮食生产商品率高 耕地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较高,劳动生产率较高 国家政策支持

(2)对东北林业基地建设有利的自然条件:(答出三方面)① ;② ;③ 。

(5)地处湿润气候区 西、北、东三面被山脉环绕,山地适宜森林生长和保存 气候温凉,使林木少受病虫害的损害等

2、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哪一个自然条件?为什么?

在三江平原开垦需要重点改造水分条件——排水;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排水不畅,所以开垦三江平原首先应考虑排水,降低水位、提高地温促进有机质分解,并不必考虑引水灌溉,增加土壤肥力,平整土地。

3、开发北大荒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系统——自然生态为主转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生物多样性锐减

黑土退化、水土流失

湿地萎缩

气候恶化

三、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1、什么是湿地?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陆、水过渡带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红树林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池塘

注:滩涂是海滩、河滩和湖滩的总称,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面积。在地貌学上称谓“潮间带”。由于潮汐的作用,滩涂有时被水淹没,有时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经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则经常被水淹没。 红树林是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

2、湿地具有哪些生态环境效益? 环境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洪蓄水、美化环境、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经济效益:湿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水产、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所特有的鹤类等大型水禽和其特有的旅游价值。

湿地既是重要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被称为:地球之肾、鸟类天堂、生命摇篮。 世界上把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系统

3、三江平原湿地变良田,对环境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湿地破坏带来的问题)

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水旱灾害增多,风蚀、盐碱化日益严重,动植物种类急剧减少, 水质污染问题突出,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4、现在我国停止了对三江平原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国家对三江平原开发政策的变化?

停止开发三江平原,切实保护耕地,说明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努力,也说明国家对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传统发展道路的反思和纠错。

5、我国湿地的现状: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的数量不断减少,质量在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6、湿地面临的威胁

人为活动:(1)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2)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砍伐灌木、过度捕捞);

(3)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4)泥沙淤积严重;(5)大量排放污染物;(6)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7)引用物种干扰;(8)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

自然原因:气候变暖,蒸发加剧;干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

案例:萎缩的洞庭湖

清 末:面积6000平方公里

20世纪70年代:面积2625平方公里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跨湘鄂两省,水系复杂,河网密布,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湖”。据资料记载,1852年洞庭湖天然湖面近6000平方公里。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至1949年湖面缩小为4350平方公里,容积293亿立方米。此后30年间,由于大规模开发和垦殖等原因,湖面与容积迅速缩小。自80年代之后,情况得到控制。至1995年,实测湖面为2623平方公里,容积167亿方米。

1、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人口增加,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2、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湖泊湿地减少;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水患(洪涝)增加;土地生产潜力下降;破坏生物多样性„„

3、如何保护洞庭湖湿地?

恢复和保护长江上游植被(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措施

4、通过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 到“退田还湖”?

因为洞庭湖也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可以将过多的降雨和来水存储、缓冲、然后放出,发挥着蓄洪抗旱的功能;湿地所拥有的大量水源及其水生植物可以使周围地区的酷热降温,空气湿度增加;湿地植被可以完全防止水土流失;我国一级保护的珍惜鸟类,约有一半生活在湿地中,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任何生态系统无法替代的;湿地植物能够对污染物进行吸收、代谢、分解,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

湿地练习

1 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就是过湿的土地

B 盐湖,盐沼是湿地

C 天然湖泊,河流是湿地,而人工水库不是湿地

D 青藏高原上的湿地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

2 湿地的功能或用途是( )

A 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 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C 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D 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3 下列关于湿地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湿地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人类可以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B 目前,湿地破坏相当严重,因此人类要保护湿地不能再利用湿地

C 1971年,苏联,加拿大等6国在伊拉克共同签署了《湿地公约》,以通过国际合作,保护重要的湿地系统

D 湿地的保护已经从现状维持到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湿地

4 目前政府决定停止垦荒的原因是( )

A 该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森林资源

B 全国人口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不再需要将它作为商品粮基地

C 该区是全国最大的沼泽地,停止垦荒是为了保护珍贵的湿地资源

D 该区剩余的荒地开垦条件差,不适合开垦耕地

练习:关于湿地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1、“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据此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①沼泽 ②河流 ③沿海滩涂

④湖泊 ⑤水稻田 ⑥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海洋水层

2、 下列不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作用的是

A 、调节气候 B、 防风固沙

C、 美化环境 D 、净化水污染

3、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与森林相比独有的功能是

A 、调节气候 B、 调蓄洪水

C、 美化环境 D 、净化水污染

4、下列不属于洞庭湖湿地作用的是

A、调蓄洪水 B、 灌溉、 发电

C 、调节气候 D 、降解污染物

国务院在2009年12月12日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读 “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规划分布示意图”, 回答1~3题。

1鄱阳湖湿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湿地之一,有关湿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湿地是重要的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B.大力开垦湿地,有利于扩大耕地面积,缓解人地矛盾

C.降解污染物,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使当地和下游区域受益

D.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

2.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围湖造田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3.下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正确的是 ( )

①将林地和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13高考题海南卷)地处干旱区的宁夏银川市,其周边地区曾广布湖泊,明清时有“七十二连湖”的说法。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1999年开始,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图4示意银川周围目前的湖泊分布。据此完成13~14题。

1.20世纪80年代银川周边湖泊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 B.气候变暖 C.排水造田 D.黄河来水量减少

2.疏浚、恢复湖泊湿地,对银川环境的直接影响是( )

①增强城市排污能力 ②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③美化城市环境 ④增大城市气温年较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3.C 14.B

【命题立意】本题组通过宁夏广布湖泊的变化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湖泊湿地的生态环

境效应的考查。从能力上看要求考生具备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环境问题是地理考查的热点。

【解题思路】第13题,宁夏平原由于黄河水的灌溉形成我国重要的农耕区。20世纪80年代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过度围垦湖泊。结合材料中银川实施恢复湿地的计划可说明湖泊的减少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选C。此题难度中等。第14题,湖泊湿地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有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和降低气温的年较差;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涝灾害;具有增加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的作用。故选B。此题难度较易。

在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塑料盒子的一端用潮湿的土壤分别搭起一座相同坡度的“小山”,从盒子的另一端倒入等量的水,形成“湖泊”;不同的是在其中一个盒子内,将一块微湿的海绵压入“小山”底端的土壤里(见图)。分别用两个喷水壶,往“小山”上洒等量的水,模拟降水。观察、比较两个盒子内水面发生的变化。

2.(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放有海绵的盒子的水面与另一盒子的水面相比

A.高出很多 B. 高出稍许 C.高度相同 D. 高度较低

【答案】D

【解析】由于海绵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含水能力,放有海绵的盒子中的水被海绵吸收一部分,水面应较低。

3.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实验中海绵代表的地理环境是

A. 黄土塬 B. 沙滩地 C. 沼泽地 D. 自流盆地

【答案】C

【解析】黄土颗粒细小,吸水能力差;沙滩吸水速度快,但排水速度也较快;自流盆地为承压水;沼泽地吸水速度快,但排水速度慢,与海绵特点相似。

4.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该实验模拟的地理事实是

A. 湖泊能够调节空气湿度 B.坡度变化会改变地表径流量

C. 湿地能够吸纳地表径流 D. 降水变化能够影响自然环境

【答案】 C

【解析】 以海锦的吸水性能来模拟演示湿地吸纳地表水的现象。

6.(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上海在长兴岛北侧边滩筑堤建成青草沙水库。该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止洪水泛滥 B. 扩大湿地面积 C. 开发旅游景点 D. 提供优质水源

【答案】D

【解析】长兴岛是宝山的一座荚丽岛屿,它三面临江,一面临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气候环境。远离外界的污染源,生态系统完善,大气清新度维持在一级水平。在其北侧边摊筑水库主要是为了提供优质水源。

7.(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下列因素中,可能使长江三角洲滩涂遭受侵蚀与海岸线后退的是 ①上游输沙量降低 ②风暴潮频发 ③长江径流量加大 ④海平面上升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长江径流量减少,导致入海水量减少,海水对三角洲滩涂的侵蚀明显,海岸线后退。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图10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完成27-28题。

1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A.土地此生盐渍化加剧 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

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 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答案】:A

【命题意图】:本题组考查学生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措施的评价。

【解析】根据题干和图10中信息,可以推出该区域的25个方格中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每个方格中两个数字相同说明土地利用类型没有变化,图中有11个“11

1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推广蔗基鱼塘 B.推广水稻种植

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 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C

【解析】图示区域为辽宁西北部某地,降水量较少,发展节水灌溉农业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蔗基鱼塘主要适宜在降水量大的珠三角地区,水稻种植适宜分布在南方,该区域草地资源少,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km2

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3.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河渠

B.河渠 水田 海涂 水库坑塘

C.水田 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D.河渠 水库坑塘 海涂 水田

【答案】B

【解析】根据表内数据计算(正值——湿地面积增加,负值——湿地面积减少):河渠湿地面积变化489-7+0+235+48=765,海涂面积变化43-155-2027+0+17627=15488,水库坑塘面积变化25657-33-211+5694+926=32033,水田面积变化76-793-1053+0+0=-1770,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选择B。

14.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

【答案】C

【解析】各类湿地总面积是在增加,所以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物种多样性也增加。选择C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据此完成9-11题。

19.(2009年高考宁夏卷)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 湖滩面积大,水浅 B 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 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D 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答案】A

【解析】要能够成为鸟类的栖息地,说明有一定的滩头面积

【考点定位】考查湿地的作用

20.(2009年高考宁夏卷)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 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 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 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 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C

【解析】冬季一条线是由于冬季降水减少,水位下降,成一条线说明底部为线状低地,夏季由于降水多,水位上升,成片状分布

【考点定位】考查水位季节变化的成因

21.(2009年高考宁夏卷)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B 围湖造田

C 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答案】B

【解析】鄱阳湖湿地减少时由于人口增长导致人均耕地减少,为了增加粮食产量而围湖造田引起

【考点定位】考查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相关文章

  •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教案
  • 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3.在对湿地环境效益理解的基 ...查看


  •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高考考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自主梳理]区域发展的几个阶段: [自主检测] 1.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是( ) 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 ...查看


  • 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
  • 河南省优质课大赛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3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 说 课 稿 说课人:李志华 单位:开封尉氏三中 时间:2009年10月 <区域农业发展>说课稿 ...查看


  • 生物的多样性
  • 教案示例(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 3.了解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查看


  • 高二上期文科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2
  • 高二上期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60分) 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 .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 C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 ...查看


  •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全集
  • 篇一: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精品教案(整套) 绥阳中学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学﹚案(整套) 目 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问题研究 地理环境为新加坡经 ...查看


  •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课时 1.东北地区位于下列哪个地区的中心 A.东亚 B.东北亚 C.北亚 D.中亚 2.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一般是 A.一年两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一熟 D.一年三熟 3.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 ...查看


  • 2011年度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 2011年度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作者:高民三发布时间:2012-03-02 10:33:53 ------------------------------------------------------------------ ...查看


  • 商业地产项目商业计划书
  • 商 业 地 产 策 划报 告 目录 一.商业地产的涵义 二.目前中国商品住宅市场发展及走势分析 (一)商品住宅的历史概述 (二)关于商品住宅的政策及走势分析 1.商品住宅的远景分析 (1)中国经济可预见的10-15年年GDP8%高速发展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