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 : 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合逻辑的事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件东西,明明觉得它在某处,但找不到了。过了一段时间,它在另一个地方出现了。想不清楚它怎么变换了地方。这种不合逻辑,几乎总是在生活中出现,但因为事情太小,没人会有耐心追究,最后只能怪自己脑子不好使。

大一些的事情也有。比如前两天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好多著名的景点都没上榜。可这类景点的门票,又是当地发改委批的,不可能轻易涨价。有媒体追根究底地采访了一下,原来这个名单,只要签一个承诺书就能上。有人不知道这回事,就“落榜”了。这也是件不合逻辑的事情。承诺书不是合同,签字是单方的,怎么就“信得过”了呢?别说游客对这类的承诺不放心,旅游局自己拍拍胸口,真的放心么?那么,这样一个主意,这样一个榜单,怎么就轻易出炉了?怎么就正经八百通过而且公布了?当然,这个不合逻辑,恐怕也很难追究下去了。

接下来,还要说一件奇葩事。我有一个朋友,多年前在国营单位上班,那时候年轻气盛,想干大事,就和单位签了个合同,起个工作室,尝试“市场化运营”,说好单位投入多少,前两年会赔钱,但赔多少是有限度的。到了第三年打平手,第四年开赚。合同签下来,说明领导是认可的。谁知道干了不到一年,领导调任走了,新来的领导认定,“最不市场化”的就是这个工作室,接着就是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工作室的骨干向单位缴纳风险金,作为继续投入的条件。

我这个朋友纳闷了,这不是毁约么?但为了能接着做下去,还是答应了。只是钱交了,却造成了彼此不信任的心理环境,自己工作室的管理也变难了,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工作室失败,朋友只好辞职,在办辞职手续的时候,这位朋友在人事部门吐槽,说合同怎么就变废纸了呢?

人事部的人非常意外:合同?什么合同?

这次轮到我的朋友大吃一惊了。和单位正式签署的合同,一式两份的,难道没有备案么?朋友立刻拿出自己手里的合同原件,人事多方查找,发现单位里根本没存这份合同。

难怪新领导这个来了会对这个工作室有意见,因为他没有看到合同,当然会认为工作室只花钱没承诺,最不市场化,也理所当然地会提出追加条件。而我这个朋友以及他的伙伴,一直以为是领导毁约。这事能办得好吗?

这中间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单位存档的合同消失,导致大家辛苦白费,钱也花冤枉了。朋友跟我念叨的时候说了句话:“活该受穷。”不知道说他的单位,还是说自己。

这事情不合逻辑吧?也是说不清道不明,而且无法追究。

奇葩年年有,今年到我家。

我住的小区周边有两条路,北边那条叫定泗路,南边那条叫七北路。这两条路向西连着立汤路、八达岭高速,向东可去京承高速。也就是说,我们小区,以及周边十几个小区,百十万人,想要出行,这两条路必走其一。

这两条路都挺宽,上下四车道,修好的年头也不长。高峰期也堵,但还不至于堵死。可前几年开始修一个规模巨大的未来科技城,载重卡车来回轧,就不平了,加上各种施工要占道,七北路变得坑坑洼洼,定泗路简直惨不忍睹,车速稍快就成了过山车。有一次没留神,轧过一个坎儿,把底盘都给刮了。

这样,就经常堵死了,交通广播时不常就报个堵。于是,修路开始,我还说呢,好了,这回有盼头了。

但万万没想到,这事成了我和我妻子的心病。修路么,应该一条一条修啊,这回可好,一口气把七北路和定泗路全挖了,每条路封一半,只留另一半通行。想想看,本来就堵的路,剩下一半了,那就彻底走不动了。而且两条路同时动工,真有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

堵到什么地步呢?那就是公交车根本没法坐。原来乘公交到地铁站,就算堵车也就四十多分钟,现在四十多分钟,还没见着车影呢,因为公交车根本开不过来,每个临时站点,都聚集着大量等车的人群。有一次俩大公共迎面错车,堵在那里,俩司机师傅干脆隔着玻璃开聊,其中一个说,他从总站开过来,一站多点,拐两个弯,总共不到两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

堵车就费油,一费油,司机师傅就舍不得开空调了,眼看这天越来越热,罪受大了。

这种修法不是一天两天,已经修了一个多月,往后还要修多长时间,没谱。一种说法是修到六月中旬(交通台说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且修呢,怎么也还得俩月”(修路师傅原话)。

媳妇每天早晨要坐地铁上班,以前乘公交,现在彻底指望不上了。我只好开车送她去地铁,这属于添堵的行为,但完全不得已,至少能省四十分钟等车的时间。不过这也是有代价的,送到地铁站,我还得回来。有一次开回来,堵得恼火,到家都十点半了,一上午就这么消失了。

忍不住在微博上吐个槽,立刻引来了邻居们的应和。有邻居接茬儿:“没见过这么修路的,缺了大德了。”

我就想,修路是个好事啊,怎么就变成坏事了?比如,把路分开修,修好一条再修第二条,实在要一起修,在修路时搞个安民告示,或者临时封闭几个路口,要么弄成单行线,或者多请点人维持下秩序,不至于堵成这样。这回好了,这几个月,周边的人多少时间成本搭进去,损失得多大。

很难想象主管者是怎么想的,估计这也是个谜吧?难道他们自己不走这条路么?

其实,严格说来,看上去没有逻辑的事情,内在还是有逻辑的。只是这逻辑是个秘密,得花工夫去研究。普通人自然花不起这个工夫。一个正常运行的社会,应该由管理者、掌权者把信息披露出来,把逻辑解释出来,这样大家心里就有底了。只不过,我们这里,很多人还是喜欢神秘,神秘了才权威,让人摸不透了,才有优越感。不知道这个猜测对不对?如果不对,那么答案就剩最后一条了:笨。水平不行,笨死活该。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件东西,明明觉得它在某处,但找不到了。过了一段时间,它在另一个地方出现了。想不清楚它怎么变换了地方。这种不合逻辑,几乎总是在生活中出现,但因为事情太小,没人会有耐心追究,最后只能怪自己脑子不好使。

大一些的事情也有。比如前两天国家旅游局发布“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好多著名的景点都没上榜。可这类景点的门票,又是当地发改委批的,不可能轻易涨价。有媒体追根究底地采访了一下,原来这个名单,只要签一个承诺书就能上。有人不知道这回事,就“落榜”了。这也是件不合逻辑的事情。承诺书不是合同,签字是单方的,怎么就“信得过”了呢?别说游客对这类的承诺不放心,旅游局自己拍拍胸口,真的放心么?那么,这样一个主意,这样一个榜单,怎么就轻易出炉了?怎么就正经八百通过而且公布了?当然,这个不合逻辑,恐怕也很难追究下去了。

接下来,还要说一件奇葩事。我有一个朋友,多年前在国营单位上班,那时候年轻气盛,想干大事,就和单位签了个合同,起个工作室,尝试“市场化运营”,说好单位投入多少,前两年会赔钱,但赔多少是有限度的。到了第三年打平手,第四年开赚。合同签下来,说明领导是认可的。谁知道干了不到一年,领导调任走了,新来的领导认定,“最不市场化”的就是这个工作室,接着就是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工作室的骨干向单位缴纳风险金,作为继续投入的条件。

我这个朋友纳闷了,这不是毁约么?但为了能接着做下去,还是答应了。只是钱交了,却造成了彼此不信任的心理环境,自己工作室的管理也变难了,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工作室失败,朋友只好辞职,在办辞职手续的时候,这位朋友在人事部门吐槽,说合同怎么就变废纸了呢?

人事部的人非常意外:合同?什么合同?

这次轮到我的朋友大吃一惊了。和单位正式签署的合同,一式两份的,难道没有备案么?朋友立刻拿出自己手里的合同原件,人事多方查找,发现单位里根本没存这份合同。

难怪新领导这个来了会对这个工作室有意见,因为他没有看到合同,当然会认为工作室只花钱没承诺,最不市场化,也理所当然地会提出追加条件。而我这个朋友以及他的伙伴,一直以为是领导毁约。这事能办得好吗?

这中间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单位存档的合同消失,导致大家辛苦白费,钱也花冤枉了。朋友跟我念叨的时候说了句话:“活该受穷。”不知道说他的单位,还是说自己。

这事情不合逻辑吧?也是说不清道不明,而且无法追究。

奇葩年年有,今年到我家。

我住的小区周边有两条路,北边那条叫定泗路,南边那条叫七北路。这两条路向西连着立汤路、八达岭高速,向东可去京承高速。也就是说,我们小区,以及周边十几个小区,百十万人,想要出行,这两条路必走其一。

这两条路都挺宽,上下四车道,修好的年头也不长。高峰期也堵,但还不至于堵死。可前几年开始修一个规模巨大的未来科技城,载重卡车来回轧,就不平了,加上各种施工要占道,七北路变得坑坑洼洼,定泗路简直惨不忍睹,车速稍快就成了过山车。有一次没留神,轧过一个坎儿,把底盘都给刮了。

这样,就经常堵死了,交通广播时不常就报个堵。于是,修路开始,我还说呢,好了,这回有盼头了。

但万万没想到,这事成了我和我妻子的心病。修路么,应该一条一条修啊,这回可好,一口气把七北路和定泗路全挖了,每条路封一半,只留另一半通行。想想看,本来就堵的路,剩下一半了,那就彻底走不动了。而且两条路同时动工,真有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

堵到什么地步呢?那就是公交车根本没法坐。原来乘公交到地铁站,就算堵车也就四十多分钟,现在四十多分钟,还没见着车影呢,因为公交车根本开不过来,每个临时站点,都聚集着大量等车的人群。有一次俩大公共迎面错车,堵在那里,俩司机师傅干脆隔着玻璃开聊,其中一个说,他从总站开过来,一站多点,拐两个弯,总共不到两公里,走了一个多小时。

堵车就费油,一费油,司机师傅就舍不得开空调了,眼看这天越来越热,罪受大了。

这种修法不是一天两天,已经修了一个多月,往后还要修多长时间,没谱。一种说法是修到六月中旬(交通台说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且修呢,怎么也还得俩月”(修路师傅原话)。

媳妇每天早晨要坐地铁上班,以前乘公交,现在彻底指望不上了。我只好开车送她去地铁,这属于添堵的行为,但完全不得已,至少能省四十分钟等车的时间。不过这也是有代价的,送到地铁站,我还得回来。有一次开回来,堵得恼火,到家都十点半了,一上午就这么消失了。

忍不住在微博上吐个槽,立刻引来了邻居们的应和。有邻居接茬儿:“没见过这么修路的,缺了大德了。”

我就想,修路是个好事啊,怎么就变成坏事了?比如,把路分开修,修好一条再修第二条,实在要一起修,在修路时搞个安民告示,或者临时封闭几个路口,要么弄成单行线,或者多请点人维持下秩序,不至于堵成这样。这回好了,这几个月,周边的人多少时间成本搭进去,损失得多大。

很难想象主管者是怎么想的,估计这也是个谜吧?难道他们自己不走这条路么?

其实,严格说来,看上去没有逻辑的事情,内在还是有逻辑的。只是这逻辑是个秘密,得花工夫去研究。普通人自然花不起这个工夫。一个正常运行的社会,应该由管理者、掌权者把信息披露出来,把逻辑解释出来,这样大家心里就有底了。只不过,我们这里,很多人还是喜欢神秘,神秘了才权威,让人摸不透了,才有优越感。不知道这个猜测对不对?如果不对,那么答案就剩最后一条了:笨。水平不行,笨死活该。


相关文章

  •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马兰花
  • 一.游戏综述 中国民间故事<马兰花>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动物和花草不同的个性,让勤劳和善良战胜懒惰和邪恶.故事中人物特点鲜明,表演色彩浓郁,正面形象的代表有马郎.小兰.小鸟,反面形象的代表有大兰.老猫.狼,两组形象具有强烈的对比性 ...查看


  •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养猫的男人,赵文瑄.
  • 导演手记|赵文瑄篇 养猫的男人 他几乎是没有迟疑地回答:我会读给我的猫,大咪. 在艺人导演悦怡报出赵文瑄的名字的时候,制作人董卿正往嘴里灌了一口水.她什么话也不能说,只比出了一个大拇指,用肯定的眼神做了回应.我不太看电视剧,仅有的一点了解就 ...查看


  • 那件小事感动了我
  • 考场作文--那件小事感动了我 技法点击 要求 生活中的往事就像镜头倒转似的一幕幕上演,简单的生活总会蕴含着无数的感动,平凡的小事却让人感动于心.那一幕幕平凡的镜头,静静地感动着你我的心灵,并将永远温馨着我们的回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种心灵 ...查看


  • 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案:猫捉老鼠几点了
  • 小班音乐:猫捉老鼠几点了活动目标:1.对民间童谣有兴趣,喜欢用童谣做游戏. 2.倾听指令,并根据指令作出反应,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小老鼠卡片.小背心.帽子和书包.花环.颁奖音乐.老猫头饰.图片3张. 活动过程: 一.学习童 ...查看


  • [关于合作的作文]关于合作的作文700字
  • 今天体育大课间,我们班做了一个名叫"千千结"的小游戏.这个游戏十几个人先围在一起围成个圈,所有人手拉手,记住左右手的人,然后到处跑,换位子,当说"停"时,在左右手和之前的人拉在一起,被当作" ...查看


  • 幼儿园音乐优质课游戏化歌唱教学活动小班[小老鼠找朋友]教案
  • 幼儿园音乐优质课小班<小老鼠拔明友>教案 年龄班:小班 冯甜甜 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唱歌曲"来.来.来好朋友"的部分,尝试跟老师边唱歌边做游戏. 2.在小老鼠找朋友的情 ...查看


  • 体育游戏[小猫轻轻走] (1)
  • 小班健康领域:体育游戏<小猫轻轻走> 活动目标: 1.练习轻轻的走和跑. 2.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老猫"头饰一个: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猫"头饰. 活动过程: ...查看


  • 励志寓言故事
  • <蝉与毛毛虫> 在一棵树上,蝉和毛毛虫为邻居.蝉瞧不起毛毛虫,毛毛虫丑陋,平凡,除了吃就是睡觉.它蝉呢,高高大大的,浓眉大眼,身着黑色皮夹克,多帅气,而且还会唱歌,这说明它有精神追求,毛毛虫无法跟它相比. 在昆虫界举办的歌手大赛 ...查看


  • 三个励志寓言故事
  • 三个励志寓言故事 <蝉与毛毛虫> 在一棵树上,蝉和毛毛虫为邻居.蝉瞧不起毛毛虫,毛毛虫丑陋,平凡,除了吃就是睡觉.它蝉呢,高高大大的,浓眉大眼,身着黑色皮夹克,多帅气,而且还会唱歌,这说明它有精神追求,毛毛虫无法跟它相比. 在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