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_作为发展哲学的精神实质

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哲学的精神实质

刘德中

  摘 要:从发展哲学的意义看,科学发展观是新发展哲学,其精神实质是寻求发展合理性。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是能否实现协调与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包含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可融入协调发展中。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论述发展问题,触及了发展哲学最核心的问题,即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问题,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发展合理性;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10X(2008)0120009204

  党的十七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方针,国的发展哲学,,括:寻求发展合理性。,重要意义。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问题的看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即发展哲学。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发展合理性问题。如果说发展问题要解决“向何处及如何实现发展”,那么发展合理性问题则要解决“应向何处及应如何实现发展”,为此就要对各种发展目标及实现每一目标的种种手段进行反思,以探求其合理化限度并寻求合理化标准以指导具体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发展合理性问题的实质是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观的问题,是对“发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发展合理性问题是伴随发展研究的深入而出现的。发展问题解决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会意识到作为其前提和依据的发展合理性问题的重要性。发展合理性研究不直接以具体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而是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的反思性考察,力图触摸现存社会中以萌芽形式存在的问题,科学地预见其发展趋势,从而为更好地解决发展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合理性可以界定为:基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幸福的原则来选择和调节主体发展行为的过程。合理性体现在对发展目标与手段之间关系的调节上,体现在对目标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上,对行为结果的预见和权衡上,对主体间、主客体间关系的理解与处理上。发展合理性研究使社会发展研究既不是停留在社会学的水平上,又不是简单地运用唯物史观的一般结论去解释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而是使社会发展研究成为“发展哲学”。

  收稿日期:2007212215

  作者简介:刘德中(1970-),男,山东汶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732

9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道“: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

[1]。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这里的意思比较接近我们现在用的“合

理性”。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还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

[2]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研究存在的合理性向度,不在于马克思的个别且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

词句与“合理性”相契合,更重要的是他在思想实质上确实蕴含着我们今天所说的合理性因素。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研究或者说全部研究就是对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而批判正是合理性所具有的规范性功能的体现。资本主义社会是有极大缺陷的,为了避免广大未发展地区人民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痛苦,最终为实现全世界人民的解放,马克思一生致力于探求人类自由和解放的途径。

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类总体的最大幸福,首先要使无产阶级得到解放,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因为使别人得不到自由的人自己也不能享有自由,这是人类解放的第一步。然后“,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

[3]这种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关系的合理调节有利于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高效率地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必将引起主体之间关系的变革,因为“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但是,作为过去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的是有限的生产力;受这种生产力所制约的、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生产,使得人们的发展只能具有这样的形式: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4]在生产力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

充分发展的条件下,,。

可见,,。

、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能否实现协调与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与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协调指科技、经济、生态、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持续则指以上各个领域的不断改善。协调与持续是相互支持的,协调了有利于持续,持续了才能够更加协调。有利于促进协调与持续的发展才是符合发展合理性要求的。

协调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根源在于社会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相互间的关系不协调必然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协调发展可以通过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形式取得,不能形而上学地理解协调,以为协调了就是没有矛盾了,其实协调只是暂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矛盾关系的反映。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协调总是在这种不断地矛盾运动中走向更高的水平,协调发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同,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增长会停滞甚至倒退,但社会发展具有积累性、不可逆性的特点,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维持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随着经济的复苏社会发展又会加快进行下去,所以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协调与持续发展是社会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状态与过程,某一方面的发展能够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而不是给其他方面的发展制造障碍或者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社会各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要实现协调发展必须使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各个领域的结构要合理、比例要适当,经济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科技结构、教育结构等都要合理化;各个领域的功能要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科技发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经济发挥社会、科技发展的基础作用;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效益要兼顾,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环境10

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能忽视经济效益求取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只有兼顾各个方面效益才能真正实现某个方面的效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从字面看,与我们所说的判定发展合理性的“协调与持续”发展已经比较接近。从理论上来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也可以归结为“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必然是全面的,只有全面才能协调,所谓不协调往往是由于某个方面发展的滞后造成的,所以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包含了全面发展在内的,在理论表述上全面发展可以融入协调发展中。

可持续发展要求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我们所说的持续发展,还对人文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条件、现实国情以及国际条件有特定要求。人文环境的优化包括正确对待本国传统,根据本国实际选择发展道路,确保社会公平,消除腐败,保持稳定,争取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归根到底,自然

[5],所以我们不能只和历史———这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

是把可持续发展简单拿来,其实不发展倒是最可持续的,我们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上升到持续发展的高度。持续发展包含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条件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持续才是指发展的现实性、发展的实际状况,才是我们的实际追求。

三、科学发展观作为新发展哲学的新意所在

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论述发展问题,而且触及了发展哲学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问题。这是以前的发展理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哲学的基本理由。

从发展理论本身的发展逻辑角度看,,中心的社会发展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们讲到以人为本时。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认为,,但都不能占有中心地位,发展只能以人为中心,真正的发展要能使人得到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多元的即全面的,要保证使人得到发展必须使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整体的,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持续的发展必须使所有人都得到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内生的即自主的,在发展中应该保持自己的特性,从自己的文化中寻找发展的力量,寻找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发展道路。世界发展历史上的发展目标经历了从经济到人的转变,准确把握了世界发展趋势的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总之,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已经使科学发展观成为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个过程的灵魂。我们还要从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创新意义上来理解科学发展观作为新发展哲学的新意所在。

[6]这应该同样适用于中马克思认为“: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的产生来源于实践的需要。当实践中出现了新问题,以前的理论不能完全回答这些问题时,新的理论就会应运而生。新理论一经产生,对于以前的理论也就具有了超越性的意义。

由此,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意义便逻辑地在于端正人们对于“摸着石头过河”和“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认识。有些人认为“,摸论”和“猫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两大支柱。这种说法虽然通俗,但是容易造成误解。“摸论”似乎是不管实践的科学性,有些人以此为实践的盲目性、交学费的行为辩解。

11

科学发展观突出了科学这两个字,要求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同时“猫论”,似乎是只问结果,不管手段,使有些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形成扭曲的政绩观。然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就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协调与持续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要使中国经济尽快发展起来,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突出,所以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经济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它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超越不是否定和代替,而是推进和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从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课题、新矛盾出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成为新发展哲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292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6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29.

:何敬文

是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探索,积极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党校教育事业服务。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主要读者对象为:党政机关、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关学术团体的教学科研人员、党务工作者、高等院校学生和理论爱好者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为双月刊(每单月15日出版),正文80页,大16开本,每册定价8.00元,全年定价48元(含包装邮寄费)。欢迎单位及个人订阅。

联系地址: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4号,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院内1号楼310室。

垂询电话:(022)23679027 联系人:张艺蓓

邮局汇款请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4号)张艺蓓收

邮政编码:300191

银行汇款请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分理处

)账号:Y1383—[**************](汇款请注明订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2

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哲学的精神实质

刘德中

  摘 要:从发展哲学的意义看,科学发展观是新发展哲学,其精神实质是寻求发展合理性。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是能否实现协调与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要求包含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可融入协调发展中。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论述发展问题,触及了发展哲学最核心的问题,即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问题,从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发展合理性;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10X(2008)0120009204

  党的十七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方针,国的发展哲学,,括:寻求发展合理性。,重要意义。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问题的看法。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即发展哲学。发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发展合理性问题。如果说发展问题要解决“向何处及如何实现发展”,那么发展合理性问题则要解决“应向何处及应如何实现发展”,为此就要对各种发展目标及实现每一目标的种种手段进行反思,以探求其合理化限度并寻求合理化标准以指导具体的发展问题的解决。发展合理性问题的实质是建构科学、合理的发展观的问题,是对“发展”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发展合理性问题是伴随发展研究的深入而出现的。发展问题解决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会意识到作为其前提和依据的发展合理性问题的重要性。发展合理性研究不直接以具体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而是通过对各种发展理论的反思性考察,力图触摸现存社会中以萌芽形式存在的问题,科学地预见其发展趋势,从而为更好地解决发展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合理性可以界定为:基于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幸福的原则来选择和调节主体发展行为的过程。合理性体现在对发展目标与手段之间关系的调节上,体现在对目标的正确理解和把握上,对行为结果的预见和权衡上,对主体间、主客体间关系的理解与处理上。发展合理性研究使社会发展研究既不是停留在社会学的水平上,又不是简单地运用唯物史观的一般结论去解释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而是使社会发展研究成为“发展哲学”。

  收稿日期:2007212215

  作者简介:刘德中(1970-),男,山东汶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732

9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道“:对宗教的批判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抱

[1]。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这里的意思比较接近我们现在用的“合

理性”。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还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的理智总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

[2]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研究存在的合理性向度,不在于马克思的个别且必然会不断发生巨大的紊乱。”

词句与“合理性”相契合,更重要的是他在思想实质上确实蕴含着我们今天所说的合理性因素。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研究或者说全部研究就是对占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和批判,而批判正是合理性所具有的规范性功能的体现。资本主义社会是有极大缺陷的,为了避免广大未发展地区人民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痛苦,最终为实现全世界人民的解放,马克思一生致力于探求人类自由和解放的途径。

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类总体的最大幸福,首先要使无产阶级得到解放,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因为使别人得不到自由的人自己也不能享有自由,这是人类解放的第一步。然后“,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

[3]这种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关系的合理调节有利于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高效率地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必将引起主体之间关系的变革,因为“人们每次都不是在他们关于人的理想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力所决定和所容许的范围之内取得自由的。但是,作为过去取得的一切自由的基础的是有限的生产力;受这种生产力所制约的、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生产,使得人们的发展只能具有这样的形式:己的需要,因而一些人(少数)得到了发展的垄断权;[4]在生产力而进行斗争,因而暂时(”

充分发展的条件下,,。

可见,,。

、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能否实现协调与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与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协调指科技、经济、生态、社会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而持续则指以上各个领域的不断改善。协调与持续是相互支持的,协调了有利于持续,持续了才能够更加协调。有利于促进协调与持续的发展才是符合发展合理性要求的。

协调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其根源在于社会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存在的交互作用,相互间的关系不协调必然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协调发展可以通过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形式取得,不能形而上学地理解协调,以为协调了就是没有矛盾了,其实协调只是暂时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矛盾关系的反映。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协调总是在这种不断地矛盾运动中走向更高的水平,协调发展是一种动态的过程。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同,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不可能的,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增长会停滞甚至倒退,但社会发展具有积累性、不可逆性的特点,在经济增长停滞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维持一定时期的社会发展,随着经济的复苏社会发展又会加快进行下去,所以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协调与持续发展是社会各个领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状态与过程,某一方面的发展能够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而不是给其他方面的发展制造障碍或者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社会各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要实现协调发展必须使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总目标;各个领域的结构要合理、比例要适当,经济产业结构、地区经济结构、科技结构、教育结构等都要合理化;各个领域的功能要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科技发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作用,经济发挥社会、科技发展的基础作用;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效益要兼顾,经济发展不能忽视环境10

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不能忽视经济效益求取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只有兼顾各个方面效益才能真正实现某个方面的效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从字面看,与我们所说的判定发展合理性的“协调与持续”发展已经比较接近。从理论上来说“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也可以归结为“协调与持续”发展的要求。协调发展必然是全面的,只有全面才能协调,所谓不协调往往是由于某个方面发展的滞后造成的,所以协调发展的要求是包含了全面发展在内的,在理论表述上全面发展可以融入协调发展中。

可持续发展要求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我们所说的持续发展,还对人文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历史条件、现实国情以及国际条件有特定要求。人文环境的优化包括正确对待本国传统,根据本国实际选择发展道路,确保社会公平,消除腐败,保持稳定,争取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归根到底,自然

[5],所以我们不能只和历史———这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并表现自己的那个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

是把可持续发展简单拿来,其实不发展倒是最可持续的,我们在理论上需要进一步上升到持续发展的高度。持续发展包含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条件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持续才是指发展的现实性、发展的实际状况,才是我们的实际追求。

三、科学发展观作为新发展哲学的新意所在

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论述发展问题,而且触及了发展哲学最核心的问题,也就是发展合理性的判定标准问题。这是以前的发展理论所没有达到的高度,哲学的基本理由。

从发展理论本身的发展逻辑角度看,,中心的社会发展目标。,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们讲到以人为本时。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认为,,但都不能占有中心地位,发展只能以人为中心,真正的发展要能使人得到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多元的即全面的,要保证使人得到发展必须使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整体的,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持续的发展必须使所有人都得到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内生的即自主的,在发展中应该保持自己的特性,从自己的文化中寻找发展的力量,寻找适合自己具体情况的发展道路。世界发展历史上的发展目标经历了从经济到人的转变,准确把握了世界发展趋势的科学发展观吸收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成果。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总之,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这已经使科学发展观成为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个过程的灵魂。我们还要从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创新意义上来理解科学发展观作为新发展哲学的新意所在。

[6]这应该同样适用于中马克思认为“: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的产生来源于实践的需要。当实践中出现了新问题,以前的理论不能完全回答这些问题时,新的理论就会应运而生。新理论一经产生,对于以前的理论也就具有了超越性的意义。

由此,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意义便逻辑地在于端正人们对于“摸着石头过河”和“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认识。有些人认为“,摸论”和“猫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两大支柱。这种说法虽然通俗,但是容易造成误解。“摸论”似乎是不管实践的科学性,有些人以此为实践的盲目性、交学费的行为辩解。

11

科学发展观突出了科学这两个字,要求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同时“猫论”,似乎是只问结果,不管手段,使有些人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形成扭曲的政绩观。然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就是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协调与持续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要使中国经济尽快发展起来,所以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后,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突出,所以科学发展观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经济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它必须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这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一定的超越性。超越不是否定和代替,而是推进和发展,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所以,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从新时期、新阶段的新课题、新矛盾出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成为新发展哲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7.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292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6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29.

:何敬文

是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探索,积极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党校教育事业服务。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主要读者对象为:党政机关、党校、行政学院、管理干部学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有关学术团体的教学科研人员、党务工作者、高等院校学生和理论爱好者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为双月刊(每单月15日出版),正文80页,大16开本,每册定价8.00元,全年定价48元(含包装邮寄费)。欢迎单位及个人订阅。

联系地址: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4号,中共天津市委党校院内1号楼310室。

垂询电话:(022)23679027 联系人:张艺蓓

邮局汇款请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天津市南开区育梁道4号)张艺蓓收

邮政编码:300191

银行汇款请寄: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市南开区红旗南路分理处

)账号:Y1383—[**************](汇款请注明订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12


相关文章

  • 哲学的当代境界
  • 作者:丛大川 哈尔滨师专学报 2000年03期 哲学还能生存下去吗?哲学真的该终结了吗?当代哲人们在自我拷问. 其实,在时代的转折点上,这个"哲学危机"或"哲学终结"问题总要被人们提出,但哲学不仅生存 ...查看


  • 试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 科学发展观研究 田心铭 摘 要: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人与自然关 系意义上的人类为本或人人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内涵之一,人民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理解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必然抓住人民为本这一基本内涵.以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 710062 内容摘要:内心期待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希望从马克思能够从深邃的理论中,辩证的方法论里获得精神的指引,打开思路,打开眼界,使自己不在拘于闭塞的世界里.本文随马克思主义哲学带给我的知 ...查看


  •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 摘要: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理解,虽然把握到实践概念,但缺失了人的生命本性的研究维度,往往使理解陷入抽象.本文基于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以人的生命本性为研究切入点,认为西方传统哲学"科学观点"与"神学观 ...查看


  • 高清海教授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 作者:孙利天 社会科学战线 2003年02期 自1952年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到吉林大学任教,高清海教授从教已经五十年 了.在这值得庆贺的日子,他的学生.朋友和有关方面领导聚集在他的身边,回顾他五 十年教学和研究的丰硕成果,总结他五十 ...查看


  •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重点
  • 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 绪论 一. 把握西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心理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范畴; 理论心理学的范畴. 研究对象:研究西史的起源, 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 理解西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 ...查看


  • 关键词的归类总结
  • <生活与哲学>教材常用关键词的归类总结 一. 基础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2.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理基础分别是物质的反应特性.人脑 3.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 ...查看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恩格斯在给威·桑巴特的信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看法 ...查看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核心观点总结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核心观点总结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 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