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植树的牧羊人

商南县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编号

课 题: 14、植树的牧羊人

主备人: 殷书相 二次齐备时间 __________ 三次备课人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文中准确地概括关键句、中心句,能够大致勾画出故事发展的情节。

二、学习重点:

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叙事清晰明了的特点,能用质朴的语言记录身边

的平凡人和平凡事,并能简要地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三、学习难点:

1.感受牧羊人的不气馁、不沮丧、坚持不懈的精神;

2.懂得植树绿化、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并自觉地投身

于绿色环保的志愿行动中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良好品德,知晓并践行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设计:两课时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学:

1、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马诺斯克市,法国社会小

说作家、著名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

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他以描写大自然和

乡村生活见长,主要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

《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由其作品改编的动画片《植树的男人》曾获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2.、.读准字音....

慷慨..(kānɡ kǎi) 干涸.(hé) 废墟.(xū) 坍.塌(tān)

缝隙..(fènɡ xì) 酬.劳(chóu) 刨.根问底(páo)沉默寡.言(ɡuǎ)

山毛榉.(jǔ) 薰.衣草(xūn)

3、理解词语:

干涸:干枯,没有水。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文中用作动词,长出草木。硬朗:形容人身体健康,强硬有力。坍塌:建

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宣扬出去。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二)对学:试对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一部分(1~12)初遇牧羊人,具体地写了老人独自在高原上艰苦植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写了老人坚持植树的感人情景以及高原环境的迥异变化。

第三部分(19~21)写与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高原成了乐园,“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三) 群学:

感悟精彩句子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环境描写,突出了植树环境的恶劣,烘托了牧羊人植树劳动的艰辛,也为下文推进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联想,心理描写,通过写“我”在干涸的高原上喝了“甜丝丝的井水”后的特别感受,侧面表现了牧羊人的自信、平和、不易。

3.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语言描写,突出了牧羊人的平和、忠厚、不张扬。

4.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议论,揭示主题,既赞美了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义务植树精神的伟大,又表达了对长期默默耕耘的植树老人的由衷的敬佩。

(四)教师点拨:

(五)当堂检测:

1、音形识记。

戳( ) tān( )塌 山毛榉( ) 废xū( )

Chóu( )劳 水qú( ) 缝隙( )干涸( ) Kāngkǎi( )

2、词语解释。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3、作者作品。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六)课后反馈: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商南县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案 编号

课题:14、植树的牧羊人 授课教师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学:

1、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马诺斯克市,法国社会小说作家、著名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他以描写大自然和乡村生活见长,主要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由其作品改编的动画片《植树的男人》曾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2、读准字音 ......

慷慨( ) 干涸( ) 废墟( ) 坍塌( ) .....

缝隙( ) 酬劳( ) 刨根问底( ) 沉默寡言( ) .....

山毛榉( ) 薰衣草( ) ..

3、理解词语: 干涸:

不毛之地

硬朗:

坍塌:

造就:

溜达:

张扬:

刨根问底:

(二)对学:试对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三)群学:感悟精彩句子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商南县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编号

课 题: 14、植树的牧羊人

主备人: 殷书相 二次齐备时间 __________ 三次备课人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全文的结构安排和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文中准确地概括关键句、中心句,能够大致勾画出故事发展的情节。

二、学习重点:

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叙事清晰明了的特点,能用质朴的语言记录身边

的平凡人和平凡事,并能简要地说说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三、学习难点:

1.感受牧羊人的不气馁、不沮丧、坚持不懈的精神;

2.懂得植树绿化、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并自觉地投身

于绿色环保的志愿行动中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良好品德,知晓并践行人与

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法

五、课时设计:两课时

六、教具: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学:

1、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马诺斯克市,法国社会小

说作家、著名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

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他以描写大自然和

乡村生活见长,主要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

《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由其作品改编的动画片《植树的男人》曾获

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2.、.读准字音....

慷慨..(kānɡ kǎi) 干涸.(hé) 废墟.(xū) 坍.塌(tān)

缝隙..(fènɡ xì) 酬.劳(chóu) 刨.根问底(páo)沉默寡.言(ɡuǎ)

山毛榉.(jǔ) 薰.衣草(xūn)

3、理解词语:

干涸:干枯,没有水。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

文中用作动词,长出草木。硬朗:形容人身体健康,强硬有力。坍塌:建

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宣扬出去。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二)对学:试对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第一部分(1~12)初遇牧羊人,具体地写了老人独自在高原上艰苦植树的情景。

第二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写了老人坚持植树的感人情景以及高原环境的迥异变化。

第三部分(19~21)写与牧羊人最后一次相见,高原成了乐园,“他做到了只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

(三) 群学:

感悟精彩句子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环境描写,突出了植树环境的恶劣,烘托了牧羊人植树劳动的艰辛,也为下文推进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2.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联想,心理描写,通过写“我”在干涸的高原上喝了“甜丝丝的井水”后的特别感受,侧面表现了牧羊人的自信、平和、不易。

3.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语言描写,突出了牧羊人的平和、忠厚、不张扬。

4.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议论,揭示主题,既赞美了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义务植树精神的伟大,又表达了对长期默默耕耘的植树老人的由衷的敬佩。

(四)教师点拨:

(五)当堂检测:

1、音形识记。

戳( ) tān( )塌 山毛榉( ) 废xū( )

Chóu( )劳 水qú( ) 缝隙( )干涸( ) Kāngkǎi( )

2、词语解释。

1、坍塌:

2、废墟:

3、干涸:

4、刨根问底:

5、不毛之地:

3、作者作品。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六)课后反馈: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商南县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学科学案 编号

课题:14、植树的牧羊人 授课教师 导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自学:

1、作者简介: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马诺斯克市,法国社会小说作家、著名电影编剧。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他以描写大自然和乡村生活见长,主要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等。由其作品改编的动画片《植树的男人》曾获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2、读准字音 ......

慷慨( ) 干涸( ) 废墟( ) 坍塌( ) .....

缝隙( ) 酬劳( ) 刨根问底( ) 沉默寡言( ) .....

山毛榉( ) 薰衣草( ) ..

3、理解词语: 干涸:

不毛之地

硬朗:

坍塌:

造就:

溜达:

张扬:

刨根问底:

(二)对学:试对文章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三)群学:感悟精彩句子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相关文章

  • 14植树的牧羊人 1
  •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目的: 1. 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牧羊人的品格. 2. 理解牧羊人奇迹的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 情景激趣: 让.乔诺(189 ...查看


  • 14植树的牧羊人学案
  • 植树的牧羊人导学案 一.导学 二.学习目标 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3. 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查看


  • 植物的牧羊人
  • 14.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相关词语,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情节: 默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词语: 了解小说这一文体特点,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 ...查看


  •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吕卫国 教学目标: 1.学会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3.感悟牧羊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积极 ...查看


  • 植树的牧羊人优质课教学设计
  •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感知环境变化. 2.通过品析关键语句,了解牧羊人的人物形象. 3.通过学习牧羊人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揣摩对牧羊 ...查看


  •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 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思路. 2. 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教 ...查看


  • 植树的牧羊人 2
  • 总课时数: 植树的牧羊人 主备人: 使用人: 课时数: 2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 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勾画 关键语句. 3. 了解牧羊人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查看


  • 植树的牧羊人 1
  •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学习目标: 1. 默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精读中间叙述部分,圈点勾画关键句,学习塑造牧羊人形象的方法. 一.激趣导入 愚公是咱们济源标志性的人物,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今天,我们穿越时空来认识一位法 ...查看


  •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
  • <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 各位领导.同行.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植树的牧羊人>,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练习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 说教材 教材分析 <植树的牧羊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