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值日活动中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一、 班级值日及其对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价值

  在一个管理机制比较健全的单位或集体组织,都会有一些常规事务需要有人去处理,有一个固定的场地需要有人去照看,当这些工作需要大家轮换着去做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时,就会出现“值日”这样的概念。而在学校班级值日中,又分为班级内部值日和校内整体值日。本文所述班级值日活动主要为班级内部值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班级文化建设中,值日活动早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形式, 值日并非是一种单纯维护校园环境的体力劳动,其还是一种通过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来相应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的教育实践途径。毋庸置疑,“值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1]。细致而科学的班级值日活动通过细化岗位,分工协作,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在琐碎的工作中渗透责任意识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责任意识形成。因此,重视班级值日活动,利用值日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班级值日活动责任教育功能的缺位

  现在的小学生处在一个发展迅猛、经济与文化都瞬息万变的时代,因此,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更为重大。但事实上小学生们的责任意识状况并没有达到与这种重大责任相对称的水准,其在班级值日这一具体情境中显现得尤为明显。

  1.对值日劳动的态度异化,责任意识空泛

  班级值日作为学生劳动体验的一种,初衷是打造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平台,但是随着值日活动与奖惩挂钩(在学生犯错时,老师常常采用罚做值日的方式进行惩戒);社会对职业角色的定位偏差造成对体力劳动的偏见,对个人价值衡量标准的异化;家庭中的消极观念影响,诸如,“学习不好,以后就只能扫大街”……这些负面思想影响了孩子内心对于体力劳动的看法,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不认同体力劳动。这些负面观念使得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时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值日的热情[1]。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偏离,导致学生对值日存在偏见,加之学校为小学责任教育所制定的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高标准,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偏向空想主义。对于学生而言,责任行为与责任要求脱节严重,知行不一,责任要求空泛,假想主义严重,标准制定过高,使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有可能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于造成高不成、低不就,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能做的状态[2]。

  2.逃避值日,集体责任意识缺乏

  集体责任意识是责任意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指学生要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集体角色,热爱自己的集体,具有集体荣耀感,积极维护集体权益,推动个体奋发进取的一种积极情感。班级值日活动是班集体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维护班集体荣誉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当前小学值日活动中,逃避值日的现象屡屡发生,更是产生了“找人代值日”等忽视值日教育功能的现象。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更加个人化,绝大多数小学生分辨价值观、人生观的能力有限,还没有认清除主体之外自己所应树立的其他角色的价值观,个人自我意识占了主要位置,而对于集体、社会的责任意识更是匮乏,没有认识到自己应该具有奉献和服务精神;个人价值高于集体价值,只一味地接受与索取,没有付出和奉献。小学生对于班集体建设的责任意识匮乏,对待集体荣誉的态度不正确,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能够完成值日,但是缺乏监督时,就会出现逃避值日的现象,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心只是受到外部纪律的强制规约。小学生的身心机制不成熟,对于自己在班集体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认知不明确,加上学校内有关集体教育多以强制执行为主,从而弱化了小学生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责任意识。

  3.推诿值日,自我责任意识匮乏

  作为个人分工明确的活动,小学生在值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某昨天都没有做值日,我也不做了;老师让我扫地,可是某某上次没扫地,这次该轮到他了,我才不要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反而互相推诿。

  自我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在遵守道德、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抱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的反映,其包括学习方面对自己负责;生活方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珍惜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要有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学生责任意识的基础和根本。小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认识不够清晰,大多数都处在家庭与学校这种单一的环境中,日常生活也以学习为主,并没有过多融于社会角色中去,缺乏与社会、自然的接触,自然对其了解甚少,不能明白自己与社会的责任关系,种种因素使得小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缺乏。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了解自己的义务,才能在具体情境中自觉履行,而不是推卸责任。

  三、 班级值日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1.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责任认同感

  这一策略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的配合,三方都需要消除对劳动的消极认识,规避有关值日劳动的不良言行。要通过活动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值日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非惩罚的手段。

  在校园中创设自愿值日岗,定期开展志愿者值日活动,在社区中也可以组织值日小组,定期评选出劳动之星等等,使学生形成一种责任认同感,了解到责任意识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切合实际的。小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责任需求,既要培养对国家、民族、社会的高层次责任感,还要从学生主体及主体周边事情入手,培养最基本的责任感。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递进的教育过程,年龄阶段不同,小学生对责任意识的感知也不同,朴素到繁复,具体到抽象,责任行为也会由他律到自律,逐渐发展到能够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2.建立“人人有责”的班级管理机制

  学生的责任意识只有在具体的行为情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要适时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弘扬其主体性,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其乐于参与到班级的事情中来,乐于为大家服务,让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主人翁意识。可以在班集体中通过细节来渗透责任意识,使得学生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集体角色,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疏堵结合的原则下,建立“人人有责”的管理机制。教师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引导学生由个体角色转换为集体角色,将班级工作划分成各种细节性板块,更加细致化、多元化,再分别分配板块任务,确立具体的责任人,这样的安排可以保证班级工作得以完成,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爱、集体荣誉感,通过这种划分管理工作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更有效地感知责任意识,增强个体责任感。   3.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充分提供实践情境

  对于小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的培养, 需要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融入道德教育主体性的理念。小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是责任意识的主体,不能将其视为从属客体。而小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亲自参与实践才能有认知,才能了解自己的才能,只有对自身产生认可,才会更好地进行责任意识的内化,才能自愿地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3]。“纸上得来终觉浅”,个体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将所了解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对于小学生,我们需要帮其了解他们在班集体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要在学校中积极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如划分个人责任区、实行值日班长制等,还可以借助必要的行为训练,辅之以激励。

  4.教师参与,发挥师德的榜样作用

  在学校中,教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实践过程中最关键的实践者。因此学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层次特别是教师责任意识的强弱非常关键,这与学生人格的发展、责任意识的养成关系紧密。在心理学领域有研究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语、行为等都会引起学生的参照、模仿,这种引导作用是隐性的、潜在的,但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所做的教育实践探索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榜样展示人格美,从而吸引学生模仿和学习。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尤其是责任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用自身高洁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内涵熏陶学生,用自己高尚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对学生而言,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4]。所以,学生责任感的有无及强弱与教师有着正向关系。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为自己分配具体的值日任务,与学生共同完成班级值日活动;可以帮助在值日中有困难的学生,协助其进行值日活动。这种示范性行为会“唤醒”学生的值日热情,并且通过向师效应,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贾宪章.“值日”――不可偏废的成长舞台[J].思想理论教育,2012(10).

  [2] 李小月.小学责任教育的问题与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李欣.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7(17).

  [4] 顾沁麟.当前我国小学生责任心养成的问题与策略研究――以重庆市k小学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白文军】

  一、 班级值日及其对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价值

  在一个管理机制比较健全的单位或集体组织,都会有一些常规事务需要有人去处理,有一个固定的场地需要有人去照看,当这些工作需要大家轮换着去做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时,就会出现“值日”这样的概念。而在学校班级值日中,又分为班级内部值日和校内整体值日。本文所述班级值日活动主要为班级内部值日。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班级文化建设中,值日活动早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形式, 值日并非是一种单纯维护校园环境的体力劳动,其还是一种通过培养学生劳动意识来相应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合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的教育实践途径。毋庸置疑,“值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1]。细致而科学的班级值日活动通过细化岗位,分工协作,让学生在集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应履行的义务,在琐碎的工作中渗透责任意识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责任意识形成。因此,重视班级值日活动,利用值日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 班级值日活动责任教育功能的缺位

  现在的小学生处在一个发展迅猛、经济与文化都瞬息万变的时代,因此,他们所承担的责任更为重大。但事实上小学生们的责任意识状况并没有达到与这种重大责任相对称的水准,其在班级值日这一具体情境中显现得尤为明显。

  1.对值日劳动的态度异化,责任意识空泛

  班级值日作为学生劳动体验的一种,初衷是打造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教育平台,但是随着值日活动与奖惩挂钩(在学生犯错时,老师常常采用罚做值日的方式进行惩戒);社会对职业角色的定位偏差造成对体力劳动的偏见,对个人价值衡量标准的异化;家庭中的消极观念影响,诸如,“学习不好,以后就只能扫大街”……这些负面思想影响了孩子内心对于体力劳动的看法,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不认同体力劳动。这些负面观念使得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时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值日的热情[1]。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劳动教育的偏离,导致学生对值日存在偏见,加之学校为小学责任教育所制定的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高标准,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偏向空想主义。对于学生而言,责任行为与责任要求脱节严重,知行不一,责任要求空泛,假想主义严重,标准制定过高,使学生本应承担、也完全有可能承担的基础性责任被忽视,以至于造成高不成、低不就,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能做的状态[2]。

  2.逃避值日,集体责任意识缺乏

  集体责任意识是责任意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指学生要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集体角色,热爱自己的集体,具有集体荣耀感,积极维护集体权益,推动个体奋发进取的一种积极情感。班级值日活动是班集体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维护班集体荣誉的一种方式。但是在当前小学值日活动中,逃避值日的现象屡屡发生,更是产生了“找人代值日”等忽视值日教育功能的现象。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更加个人化,绝大多数小学生分辨价值观、人生观的能力有限,还没有认清除主体之外自己所应树立的其他角色的价值观,个人自我意识占了主要位置,而对于集体、社会的责任意识更是匮乏,没有认识到自己应该具有奉献和服务精神;个人价值高于集体价值,只一味地接受与索取,没有付出和奉献。小学生对于班集体建设的责任意识匮乏,对待集体荣誉的态度不正确,部分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能够完成值日,但是缺乏监督时,就会出现逃避值日的现象,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对集体的责任心只是受到外部纪律的强制规约。小学生的身心机制不成熟,对于自己在班集体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认知不明确,加上学校内有关集体教育多以强制执行为主,从而弱化了小学生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责任意识。

  3.推诿值日,自我责任意识匮乏

  作为个人分工明确的活动,小学生在值日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某昨天都没有做值日,我也不做了;老师让我扫地,可是某某上次没扫地,这次该轮到他了,我才不要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反而互相推诿。

  自我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在遵守道德、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抱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的反映,其包括学习方面对自己负责;生活方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珍惜生命,对自己的生命要有责任感。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学生责任意识的基础和根本。小学生对自我责任意识的认识不够清晰,大多数都处在家庭与学校这种单一的环境中,日常生活也以学习为主,并没有过多融于社会角色中去,缺乏与社会、自然的接触,自然对其了解甚少,不能明白自己与社会的责任关系,种种因素使得小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缺乏。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了解自己的义务,才能在具体情境中自觉履行,而不是推卸责任。

  三、 班级值日活动提升小学生的责任意识

  1.端正劳动态度,形成责任认同感

  这一策略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的配合,三方都需要消除对劳动的消极认识,规避有关值日劳动的不良言行。要通过活动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值日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而非惩罚的手段。

  在校园中创设自愿值日岗,定期开展志愿者值日活动,在社区中也可以组织值日小组,定期评选出劳动之星等等,使学生形成一种责任认同感,了解到责任意识并不是空泛的,而是切合实际的。小学生具有多方面的责任需求,既要培养对国家、民族、社会的高层次责任感,还要从学生主体及主体周边事情入手,培养最基本的责任感。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递进的教育过程,年龄阶段不同,小学生对责任意识的感知也不同,朴素到繁复,具体到抽象,责任行为也会由他律到自律,逐渐发展到能够自觉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

  2.建立“人人有责”的班级管理机制

  学生的责任意识只有在具体的行为情境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要适时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弘扬其主体性,所以,我们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其乐于参与到班级的事情中来,乐于为大家服务,让学生在班级中形成主人翁意识。可以在班集体中通过细节来渗透责任意识,使得学生更好地意识到自己的集体角色,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疏堵结合的原则下,建立“人人有责”的管理机制。教师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引导学生由个体角色转换为集体角色,将班级工作划分成各种细节性板块,更加细致化、多元化,再分别分配板块任务,确立具体的责任人,这样的安排可以保证班级工作得以完成,更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爱、集体荣誉感,通过这种划分管理工作的形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更有效地感知责任意识,增强个体责任感。   3.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充分提供实践情境

  对于小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的培养, 需要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充分融入道德教育主体性的理念。小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是责任意识的主体,不能将其视为从属客体。而小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亲自参与实践才能有认知,才能了解自己的才能,只有对自身产生认可,才会更好地进行责任意识的内化,才能自愿地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3]。“纸上得来终觉浅”,个体只有亲身实践才能将所了解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对于小学生,我们需要帮其了解他们在班集体中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要在学校中积极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如划分个人责任区、实行值日班长制等,还可以借助必要的行为训练,辅之以激励。

  4.教师参与,发挥师德的榜样作用

  在学校中,教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育实践过程中最关键的实践者。因此学校教师的道德修养层次特别是教师责任意识的强弱非常关键,这与学生人格的发展、责任意识的养成关系紧密。在心理学领域有研究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具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言语、行为等都会引起学生的参照、模仿,这种引导作用是隐性的、潜在的,但影响是直接的、深远的。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所做的教育实践探索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以榜样展示人格美,从而吸引学生模仿和学习。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尤其是责任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用自身高洁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内涵熏陶学生,用自己高尚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对学生而言,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4]。所以,学生责任感的有无及强弱与教师有着正向关系。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为自己分配具体的值日任务,与学生共同完成班级值日活动;可以帮助在值日中有困难的学生,协助其进行值日活动。这种示范性行为会“唤醒”学生的值日热情,并且通过向师效应,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 贾宪章.“值日”――不可偏废的成长舞台[J].思想理论教育,2012(10).

  [2] 李小月.小学责任教育的问题与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 李欣.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7(17).

  [4] 顾沁麟.当前我国小学生责任心养成的问题与策略研究――以重庆市k小学为个案[D].重庆:西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白文军】


相关文章

  • 谈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培养
  • 谈学生主人翁精神的培养 在我的脑海中,低年级的学生跟幼儿园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自理能力还不强,能完成学习任务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应该被老师保护,应该被老师管理.所以在班机管理中,我一直以一个班主任的身份出现,处处为学生着想,事事替学生做 ...查看


  • 自主管理,自我发展
  • 做过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老师都会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字的含义――"忙".班主任几乎天天都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紧盯紧靠.忙忙碌碌,可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而这种警察式和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结果却是班主任人人喊累,学生个个叫苦. ...查看


  • 怎样做到班级自主管理
  • 怎样做到班级自主管理 "班级自主管理"是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学生实行的自治,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班主任是管理的参谋者.指导者.高中教育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大胆放手切实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成为生活的主人.以下是我的几点做 ...查看


  • 班级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 班级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少年,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 ...查看


  • 养成教育材料
  • 卧龙中心小学养成教育 材 料 汇 编 卧龙乡中心小学 二0一二至二0一三学年度 卧龙乡中心小学学生养成教育工作 实 施 方 案 为了切实落实<中小学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一步深化养成教育工作,切实培养 ...查看


  • 小学班主任怎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 摘要 实行素质教育,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班主任肩上责无旁贷的重任.我认为,班主任在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严格管理,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 ...查看


  • 班级工作总结范文模板 1
  • 育人要从小抓起.今天的少年,是21世纪国家的栋梁,担负着振兴中华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们好比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才能发育滋长,使他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勇于献身的一代新人.他们能否健康成 ...查看


  • 关于班级自主管理
  • 班级自主管理总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班级工作事无巨细一把抓,很多时候是既辛苦又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配合,可谓事倍 ...查看


  • 班委会工作计划1
  • 七一班班委会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 一.班级概况: 班级总人数:39人 男生:16人 女生:23人. 二.本学期班级发展目标 建立一个和谐.积极.向上.优秀的班集体,使整个班级团结向上,同学间融洽相处.互助协作,有较强的集体意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