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作品的形式问题

作者: 福建永安一中   李艺明

内容提要:试论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存在的样式,是由内在结构和外显语言构

成的内﹑外部形式。论述了审美特质与价值及作品的魅力体现于形式本

身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关 键 词:内在结构  外显语言内部形式 外部形式 对比 节奏 对称 和谐 平衡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美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通常结构为内部形式,美术语言为外部形式,在具体作品中,这内外两种形式因素是紧密相联相互渗透不可分离。

一、美术的独特性与独立性就在于它的形式

美术的独特性与独立性就在于它的形式,美术的审美特质与价值就体现在造型结构即形式本身中,美术作品的形式关系有自身的独立意义。美术形式的生命力十分长久,一件作品,表现的内容也许是早就被人们遗忘了,但其形式却留存下来了。“人类积累和继承下来的美术珍品,几乎全是那些以形式结构为主要因素的作品。”正是形式构成了美术的本质,形式是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的性质。

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将美术中的形式称之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是指一种能激发人们审美情感的纯形式关系结构。弗莱说:有意味的形式,是与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令人愉快,它就不限于审美,也包含现实生活的诸多情感,只有能激发审美情感的形式才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当我们对一样美术品表示赞赏时,其审美判断的意思完全不同于我们对一位美的妇人、对一次美的日落、或一匹美的马所表示的赞扬。”因为前者只着重于眼前美术作品的形式,是纯审美判断,后者则不完全是对形式赞赏,还混杂了某些生活情感和实用功利等到方面的内容。所以,弗莱把纯形式从一切非形式关系中抽离出来,认为只有对纯形式的观照才是审美,因为美术的本质就在于形式,就在于形式审美特质。

形式是美术作品语言的排列样式,或者说美术作品的形式是语言在作品审美空间的排列,是作品审美形象的存在方式与表达方式,它包括线条、明暗、颜色、体块符号,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将决定语言要素在美术作品的审美空间中的位置。罗杰·弗莱主要关心的是:“在美术中,使人们的知觉或经验一方面从美术的题材转向美术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从素朴的美术材料或物质基础转向美术的媒介和形式”。他认为,美术家在使他自己与他的基本的材料语言适合后,这些语言的物质就成为创作的重要要素,美术家是用这些要素来创作,而不是对些要素进行加工,美术家加工的是他们基本材料。当美术家创作时,他要考虑这种形式因素:

1、美术品创造的形式思维,这包括:(1)媒介要素的一定形式或样式;(2)某种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通常要赋予一种有意味的形式;(3)旨在创造出一种构造,使美术作品的内容、美术家的情感能通过富有形式意味的语言媒材表现出来。

2﹑媒介形式的实现过程,这包括:(1)需要有一双感受形式的审美的眼睛。一个审美知觉迟钝或缺乏的人可以观察到物象空间中的材料即各种调子、颜色、轮廓线的排列,而看不到它们作为美术媒介的审美要素所具有的那些形式联系。也就是说:看不到它们作为审美空间中的调子意义的关系,或者看不到它们在这种关系中的相互作用。这就是忽略了作为审美客体的美术作品的第一级——形式。(2)美术家如何使用这些形式因素(线条、明暗、颜色、体块),决定着陆美术品的审美空间的位置;(3)美术家创作的审美形象如空间、体积等相类似可观察到的形状,通过审美知觉变成了一种与原型题材相类似的一种观察而被欣赏者所感知。在审美空间中,形状并不是平面颜料的体块轮廓,而是一种(客观)形象的形式,它作为作品内容的部分发挥着形式的作用。例如,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哀悼基督)中,下垂的衣服褶痕的形状构成了一种鞠躬的姿势。在这种姿势中,丧亲的悲哀与圣母弯曲的身躯的形状相互融合,使观众面对作品,一种悲剧的情感由然而生发。

二、美术作品的魅力就体现在它的形式美上

形式是美术作品的媒介的排列式样式,或者说美术作品的形式是语言媒介合乎要求的在作品审美空间中的排列,是作品审美形式的存在方式与表达方式。那么,什么是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呢?它包括内形式美和外形式美,外形式指美术作品的外形因素(点线面等)所具有的美感。内形式是美术家意象思维中对形式美的内在感受。这些内外形式因素激动着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强化着创作主体的美术语言向审美形式化、趣味化组织。美术语言的形式美要尊循一系列法则:如对比、节奏、多样统一、平衡、比例、主次、参差、和谐等。

1、对比:对比是美术形式手法之一,包括形式对比和内容对于比。形式对比如体积大小、色彩浓淡、光线明暗、空间虚实、线条曲直、形态动静。内容对比如道德行为中的善与恶、崇高与卑劣、勇敢与怯弱、富裕与贫穷、健康与病态、情感中的爱与恨、喜与悲、痛苦与欢乐等。对比是创造美术美的重要手段,其特征是使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个完整的美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这种手法的运用使于见出变化运动,显示和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加强某种美术效果美术感染力。对比法则中国画中极为典型,如马远《寒江独钓》这用了简与繁,大片留白说明寂静,突出海水浩森和钓者的逍遥自在虚实对比。扩展了想象力,表现了美术家对自由的向往。德拉克洛瓦《西阿岛的屠杀》描写了统治者残酷与百姓的悲伤、呼号、苦难,静与动之间的对比。近处的人物暖、和远处的冷之间的对比。马蒂斯《红色的和协》画中存在局步和整体互补性,窗外的风景和室内的红色形成对比,通过对比使画面视野事实色彩更体识感局上学画面使空间加强。

2、节奏:节奏是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

美术节奏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力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能在美术中表现、传达人的心理情感。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具体体现是通过音响、线条、色彩、形体等美术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如高低、快慢、强弱、深浅、缓急、持续长短等形式的多次重复)。

人的视觉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受能力,在作为视觉美术的造型美术中,节奏主要是通过线条的流动、色块形体、光影明暗等因素的反复重叠来体现。利用既连续又有规律变化的线条,或质量相似的形块引导人的视觉动动方向,控制视觉感受的规律变化,就能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节奏感受,并产生一定的情感活动。

康定斯基善用色彩着色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创立了抒情抽象主义,是“热抽象”形式的开山之人。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应以点、线、面和色彩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美术创作可以脱离可视的客观现实,以纯抽象的造型语言来表现纯主观的精神领域。以抽象的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内心感情,被认为是创作的首要目的,强调把绘画的点、线、面和色彩与“最类似音乐”的描绘方法结合在一起,以色彩的明暗、冷暖、线条的刚柔波动、形的颤动、大小等来反映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他的创作态度严肃,作品色彩形、明暗等变化丰富,构图精妙。色彩明亮洗练,誉为“色彩交响乐”。作品中一些抽象的形是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想象力。表现了较高的形式美的价值。

3、对称:对称又称“对等”是形式美法则这一,是事物中相同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均衡感。例如美术现造型中通过线切割把画面分成大致对等的二个部分,使人感到整齐稳重和沉静。例如:毕加索《镜前少女》就是一幅讲究对称的美术作品。少女与镜中的形象形成对比,图形的脸、镜子、乳房和中的反映像,程式对称关系。富有装饰性和趣味感,虽然总体上是对称关系,但映象与少女形象是大体上相同但进行了主观的变型和夸张,所以使人感到不死板不沉闷使后面有变化。表现立体主义的高超的表现手法和美术构思。

4、和谐:是指美术作品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矛盾统一之中,相互协调多样统一的种状态。和谐是美术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美术的各部分关系形成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能见出和谐。还以毕加索代表作《亚威农少女》造型统一用立体主义分析方法构建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几何体的分解和组合。画面中五个人物的造型手段。具有统一感和一致性,在色彩没有上用粉红色冠之形成了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和谐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冲击。

5、平衡:又称“均衡”形式美法则之一,在造型美术中指同一美术作品画面的不同部分和因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例如:昆丁·马苏斯《银钱兑换商夫妇》画面的人物,左右平衡,兑换商认真专注,表情比较严肃认真,而妻子则忧闲文静。二人动作和神态形成差异性对比,但是对金钱的共同关注,形成了他们的统一的精神世界。色彩运用方面,丈夫以冷色调为主,妻子暖色调为主,但是整个画面看起来却十分平衡形成互补关系,色彩对比强烈表现了画家准确把握人物性格高超技艺。

6、主次:又称“主从”、“宾主”、“偏全”。形式美法则之一。指事物各形式因素之间,主体与宾体、整体与局部的呼应组合关系。主次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具体体现形式美“多样统一”的基本规律,是任何美术创造都须遵循的法则。它要求在美术作品中,各部分之间关系不能是同等的,其中必有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主要部分具有一种内在的统领性,往往影响辅助次要部分的有无取舍。这种根据主体需要而设置的次要部分,可多方面展开主体部分的本质内容,使作品富于变化和丰富、多样。指美术作各形式因素之间,主体与客体,整体与局部的呼应组合关系,是美术创造中的一种法则之一。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环境(如屏风家具器物等)为次要描绘对象。

7、参差:形式美法则之一,与整齐一律相对。一般指事物形式因素部分与部分之间既变化又有秩序的组合关系。它的特点是有整有乱,乱中见整,形成不齐之齐、无秩序之秩序。

参差一般是指事物外在形式因素如物象形的大小高低、隐显有无,位置的远近、上下、纵横,作品结构的疏密张弛、开合聚散,色彩的浓淡、明暗、冷暖,绘画作品的某一局部整齐一律与其它部分的变幻多端,建筑中的高低、大小,远近的交错变化等。参差法则的运用,能使美术作品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变化无穷,丰富多彩,满足人们审美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的需求,使人们在不断变化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丰富多样的美感享受。但参差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在交错变化中按照一定的章法使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以形式的参差表现整体的内在和谐统一。吕德的《马塞曲》,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构图参差,结构富有变化;每个人体都迸发出势不可挡的钢铁力量,表现了起义者英勇不屈的昂扬斗志,形体参差组合所形成的强烈动感,极易调动起观众的英雄主义情感。

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固定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对形式美的感受既有继承性、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和变易性。形式美的法则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和人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形成新的审美法则与标准。例如西方美术的各种风格、体裁和美术手法的不断形成和发展,不断冲击旧的形式美法则,创造了新的形式美法则。

对形式美的研究是美术本体论的重要课题,是纯化美术语言、建构美术自律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形式美就是要关注美术的反现实性和对现实的异化性,使美术独立于历史现实获得本身内在的美感。

参考书目:

《美育书简》,席勒,载自《古典文艺理论译丛》1963年第5期

《心理学原理》,斯宾塞,第2卷1873

《艺术的起源》,朱狄,中国青年出版社

《伊甸园的飞龙》,卡尔·萨根中译,1980年版式,第74版

《神话、祭礼、宗教》,赖纳克,第1卷,1905年版

《永久的呈现》,吉德,第1卷,纽约1962年版

《古代狩猎者》,W·J索勒斯,(w·J·Sollas)1924年版

《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选自《艺术与社会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高教出版社1995年版

《西方文论选》

《诗学》,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现代美学文选》中的《艺术家和心理分析》,弗莱著

《变型》,弗莱,纽约1956年版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苏珊·朗格,北京大学出版社

《哲学新解》

《人论—对人类文化哲学的一个介绍》,卡西尔,1947年版

《符号形式的哲学》,卡西尔,第3卷

《我的绘画观》,杰克逊·波洛克,载自《西方当代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6月版

文章录入:gzmeishu4    责任编辑:gzmeishu4

上一个文章:论美术作品的本源与物性问题

下一个文章: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 一一审美体验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

作者: 福建永安一中   李艺明

内容提要:试论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存在的样式,是由内在结构和外显语言构

成的内﹑外部形式。论述了审美特质与价值及作品的魅力体现于形式本

身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

关 键 词:内在结构  外显语言内部形式 外部形式 对比 节奏 对称 和谐 平衡

美术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是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美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的,通常结构为内部形式,美术语言为外部形式,在具体作品中,这内外两种形式因素是紧密相联相互渗透不可分离。

一、美术的独特性与独立性就在于它的形式

美术的独特性与独立性就在于它的形式,美术的审美特质与价值就体现在造型结构即形式本身中,美术作品的形式关系有自身的独立意义。美术形式的生命力十分长久,一件作品,表现的内容也许是早就被人们遗忘了,但其形式却留存下来了。“人类积累和继承下来的美术珍品,几乎全是那些以形式结构为主要因素的作品。”正是形式构成了美术的本质,形式是美术作品的最基本的性质。

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将美术中的形式称之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是指一种能激发人们审美情感的纯形式关系结构。弗莱说:有意味的形式,是与那些令人愉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令人愉快,它就不限于审美,也包含现实生活的诸多情感,只有能激发审美情感的形式才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当我们对一样美术品表示赞赏时,其审美判断的意思完全不同于我们对一位美的妇人、对一次美的日落、或一匹美的马所表示的赞扬。”因为前者只着重于眼前美术作品的形式,是纯审美判断,后者则不完全是对形式赞赏,还混杂了某些生活情感和实用功利等到方面的内容。所以,弗莱把纯形式从一切非形式关系中抽离出来,认为只有对纯形式的观照才是审美,因为美术的本质就在于形式,就在于形式审美特质。

形式是美术作品语言的排列样式,或者说美术作品的形式是语言在作品审美空间的排列,是作品审美形象的存在方式与表达方式,它包括线条、明暗、颜色、体块符号,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将决定语言要素在美术作品的审美空间中的位置。罗杰·弗莱主要关心的是:“在美术中,使人们的知觉或经验一方面从美术的题材转向美术的内容,另一方面又从素朴的美术材料或物质基础转向美术的媒介和形式”。他认为,美术家在使他自己与他的基本的材料语言适合后,这些语言的物质就成为创作的重要要素,美术家是用这些要素来创作,而不是对些要素进行加工,美术家加工的是他们基本材料。当美术家创作时,他要考虑这种形式因素:

1、美术品创造的形式思维,这包括:(1)媒介要素的一定形式或样式;(2)某种事物的形象,这种形象通常要赋予一种有意味的形式;(3)旨在创造出一种构造,使美术作品的内容、美术家的情感能通过富有形式意味的语言媒材表现出来。

2﹑媒介形式的实现过程,这包括:(1)需要有一双感受形式的审美的眼睛。一个审美知觉迟钝或缺乏的人可以观察到物象空间中的材料即各种调子、颜色、轮廓线的排列,而看不到它们作为美术媒介的审美要素所具有的那些形式联系。也就是说:看不到它们作为审美空间中的调子意义的关系,或者看不到它们在这种关系中的相互作用。这就是忽略了作为审美客体的美术作品的第一级——形式。(2)美术家如何使用这些形式因素(线条、明暗、颜色、体块),决定着陆美术品的审美空间的位置;(3)美术家创作的审美形象如空间、体积等相类似可观察到的形状,通过审美知觉变成了一种与原型题材相类似的一种观察而被欣赏者所感知。在审美空间中,形状并不是平面颜料的体块轮廓,而是一种(客观)形象的形式,它作为作品内容的部分发挥着形式的作用。例如,米开朗基罗《圣母怜子》(哀悼基督)中,下垂的衣服褶痕的形状构成了一种鞠躬的姿势。在这种姿势中,丧亲的悲哀与圣母弯曲的身躯的形状相互融合,使观众面对作品,一种悲剧的情感由然而生发。

二、美术作品的魅力就体现在它的形式美上

形式是美术作品的媒介的排列式样式,或者说美术作品的形式是语言媒介合乎要求的在作品审美空间中的排列,是作品审美形式的存在方式与表达方式。那么,什么是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呢?它包括内形式美和外形式美,外形式指美术作品的外形因素(点线面等)所具有的美感。内形式是美术家意象思维中对形式美的内在感受。这些内外形式因素激动着创作主体的审美情感,强化着创作主体的美术语言向审美形式化、趣味化组织。美术语言的形式美要尊循一系列法则:如对比、节奏、多样统一、平衡、比例、主次、参差、和谐等。

1、对比:对比是美术形式手法之一,包括形式对比和内容对于比。形式对比如体积大小、色彩浓淡、光线明暗、空间虚实、线条曲直、形态动静。内容对比如道德行为中的善与恶、崇高与卑劣、勇敢与怯弱、富裕与贫穷、健康与病态、情感中的爱与恨、喜与悲、痛苦与欢乐等。对比是创造美术美的重要手段,其特征是使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处于一个完整的美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呼应关系。这种手法的运用使于见出变化运动,显示和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加强某种美术效果美术感染力。对比法则中国画中极为典型,如马远《寒江独钓》这用了简与繁,大片留白说明寂静,突出海水浩森和钓者的逍遥自在虚实对比。扩展了想象力,表现了美术家对自由的向往。德拉克洛瓦《西阿岛的屠杀》描写了统治者残酷与百姓的悲伤、呼号、苦难,静与动之间的对比。近处的人物暖、和远处的冷之间的对比。马蒂斯《红色的和协》画中存在局步和整体互补性,窗外的风景和室内的红色形成对比,通过对比使画面视野事实色彩更体识感局上学画面使空间加强。

2、节奏:节奏是客观事物(包括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运动的重要属性,是一种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

美术节奏是美术作品的重要表现力之一。它的基本特征是能在美术中表现、传达人的心理情感。美术作品中的节奏具体体现是通过音响、线条、色彩、形体等美术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如高低、快慢、强弱、深浅、缓急、持续长短等形式的多次重复)。

人的视觉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受能力,在作为视觉美术的造型美术中,节奏主要是通过线条的流动、色块形体、光影明暗等因素的反复重叠来体现。利用既连续又有规律变化的线条,或质量相似的形块引导人的视觉动动方向,控制视觉感受的规律变化,就能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节奏感受,并产生一定的情感活动。

康定斯基善用色彩着色来表现自己对音乐的节奏感受,创立了抒情抽象主义,是“热抽象”形式的开山之人。康定斯基认为绘画应以点、线、面和色彩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美术创作可以脱离可视的客观现实,以纯抽象的造型语言来表现纯主观的精神领域。以抽象的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内心感情,被认为是创作的首要目的,强调把绘画的点、线、面和色彩与“最类似音乐”的描绘方法结合在一起,以色彩的明暗、冷暖、线条的刚柔波动、形的颤动、大小等来反映人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他的创作态度严肃,作品色彩形、明暗等变化丰富,构图精妙。色彩明亮洗练,誉为“色彩交响乐”。作品中一些抽象的形是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想象力。表现了较高的形式美的价值。

3、对称:对称又称“对等”是形式美法则这一,是事物中相同相似形式因素之间相称的组合关系所构成的均衡感。例如美术现造型中通过线切割把画面分成大致对等的二个部分,使人感到整齐稳重和沉静。例如:毕加索《镜前少女》就是一幅讲究对称的美术作品。少女与镜中的形象形成对比,图形的脸、镜子、乳房和中的反映像,程式对称关系。富有装饰性和趣味感,虽然总体上是对称关系,但映象与少女形象是大体上相同但进行了主观的变型和夸张,所以使人感到不死板不沉闷使后面有变化。表现立体主义的高超的表现手法和美术构思。

4、和谐:是指美术作品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矛盾统一之中,相互协调多样统一的种状态。和谐是美术品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美术的各部分关系形成一定的比例和秩序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能见出和谐。还以毕加索代表作《亚威农少女》造型统一用立体主义分析方法构建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几何体的分解和组合。画面中五个人物的造型手段。具有统一感和一致性,在色彩没有上用粉红色冠之形成了一个整体,具有高度的和谐感,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视觉冲击。

5、平衡:又称“均衡”形式美法则之一,在造型美术中指同一美术作品画面的不同部分和因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例如:昆丁·马苏斯《银钱兑换商夫妇》画面的人物,左右平衡,兑换商认真专注,表情比较严肃认真,而妻子则忧闲文静。二人动作和神态形成差异性对比,但是对金钱的共同关注,形成了他们的统一的精神世界。色彩运用方面,丈夫以冷色调为主,妻子暖色调为主,但是整个画面看起来却十分平衡形成互补关系,色彩对比强烈表现了画家准确把握人物性格高超技艺。

6、主次:又称“主从”、“宾主”、“偏全”。形式美法则之一。指事物各形式因素之间,主体与宾体、整体与局部的呼应组合关系。主次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于它具体体现形式美“多样统一”的基本规律,是任何美术创造都须遵循的法则。它要求在美术作品中,各部分之间关系不能是同等的,其中必有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主要部分具有一种内在的统领性,往往影响辅助次要部分的有无取舍。这种根据主体需要而设置的次要部分,可多方面展开主体部分的本质内容,使作品富于变化和丰富、多样。指美术作各形式因素之间,主体与客体,整体与局部的呼应组合关系,是美术创造中的一种法则之一。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以人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环境(如屏风家具器物等)为次要描绘对象。

7、参差:形式美法则之一,与整齐一律相对。一般指事物形式因素部分与部分之间既变化又有秩序的组合关系。它的特点是有整有乱,乱中见整,形成不齐之齐、无秩序之秩序。

参差一般是指事物外在形式因素如物象形的大小高低、隐显有无,位置的远近、上下、纵横,作品结构的疏密张弛、开合聚散,色彩的浓淡、明暗、冷暖,绘画作品的某一局部整齐一律与其它部分的变幻多端,建筑中的高低、大小,远近的交错变化等。参差法则的运用,能使美术作品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变化无穷,丰富多彩,满足人们审美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的需求,使人们在不断变化的心理感受中获得丰富多样的美感享受。但参差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在交错变化中按照一定的章法使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以形式的参差表现整体的内在和谐统一。吕德的《马塞曲》,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构图参差,结构富有变化;每个人体都迸发出势不可挡的钢铁力量,表现了起义者英勇不屈的昂扬斗志,形体参差组合所形成的强烈动感,极易调动起观众的英雄主义情感。

形式美的法则不是固定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对形式美的感受既有继承性、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和变易性。形式美的法则总是随着社会生活的演变和人的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发展,而形成新的审美法则与标准。例如西方美术的各种风格、体裁和美术手法的不断形成和发展,不断冲击旧的形式美法则,创造了新的形式美法则。

对形式美的研究是美术本体论的重要课题,是纯化美术语言、建构美术自律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形式美就是要关注美术的反现实性和对现实的异化性,使美术独立于历史现实获得本身内在的美感。

参考书目:

《美育书简》,席勒,载自《古典文艺理论译丛》1963年第5期

《心理学原理》,斯宾塞,第2卷1873

《艺术的起源》,朱狄,中国青年出版社

《伊甸园的飞龙》,卡尔·萨根中译,1980年版式,第74版

《神话、祭礼、宗教》,赖纳克,第1卷,1905年版

《永久的呈现》,吉德,第1卷,纽约1962年版

《古代狩猎者》,W·J索勒斯,(w·J·Sollas)1924年版

《没有地址的信》,普列汉诺夫,选自《艺术与社会生活》,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美术概论》,王宏建、袁宝林主编,高教出版社1995年版

《西方文论选》

《诗学》,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现代美学文选》中的《艺术家和心理分析》,弗莱著

《变型》,弗莱,纽约1956年版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苏珊·朗格,北京大学出版社

《哲学新解》

《人论—对人类文化哲学的一个介绍》,卡西尔,1947年版

《符号形式的哲学》,卡西尔,第3卷

《我的绘画观》,杰克逊·波洛克,载自《西方当代艺术》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2年6月版

文章录入:gzmeishu4    责任编辑:gzmeishu4

上一个文章:论美术作品的本源与物性问题

下一个文章:审美主体的深层结构 一一审美体验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


相关文章

  • [美术鉴赏]说课试讲教案全套
  •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各位评委老师好! 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人教版中学美术第 册第 课< >(板书课题) ,课型是 .这一课我设计的教学理念是采用 . 教学法(板书出来)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 ...查看


  • 专题讲座美术鉴赏
  • 专题讲座 高中"美术鉴赏"模块分析与教学实施建议 何墨荣(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美术教研员,中学高级) 教师的困惑: 怎样实现教学目标?必修模块<美术鉴赏>课程多,知识量大.知识点多,课时少,如何解决? 高 ...查看


  • 分析新闻作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一
  • 分析新闻作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一.对新闻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具体分析.①分析新闻作品内容.②分析新闻作品形式.⑴对新闻结构的分析:⑵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⑶对新闻语言的分析.③对新闻结构的分析.二.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2.研究.评析新闻作品要 ...查看


  • 网络环境下的数字版权问题研究
  • 网络环境下的数字版权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不断延伸,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并日益成为我国出版产业变革的"前沿阵地".由于现行法律制度规定存在不足之处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知识产 ...查看


  • 审美反映与艺术形式
  • 作者:王元骧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09期 中图分类号:I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2338(2015)03-0057-07 DOI:10.3969/j.issn.1674-2338.2015.03.018 ...查看


  • 对艺术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思考_尹华斌
  • 第6卷第2期 湖 北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o.2 Vol.6 2003年6月 Journal of Hubei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Jun. 2003 文章编号:1671-8178(200 ...查看


  •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 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联系与区别 从18世纪1750年工业革命兴起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工业设计的酝酿和探索时期. 在此期间,工业设计的基础逐步建立,并完成了由传统的手工艺设计向工业设计的过渡. 工业革命后出现了机器生产.劳动分工和商 ...查看


  • 论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
  • 理论研究 论生态文明建设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础 刘莹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550004) 摘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生态文明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它要求人类在追求自身幸福.舒适生活的同 ...查看


  • 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姚洋琳 省璜镇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在美术欣赏中,教师往往在课堂出示欣赏图片后便一讲到底,好多都是自己学到的知识再介绍,有的人云亦云,有的自主观念造很强,意识片面.课堂教学造成教师投入,自己欣赏的章节兴奋激扬但学生漠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