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七律?送瘟神]的词曲诠释与演唱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57-02  1 《七律?送瘟神》词曲的完美结合  王志信给《送瘟神》七律二首的谱曲是相当成功的,这首女高音作品,旋律线条相当清晰,和声织体写得相当成功,音乐表达细腻,使诗人的情感本意得到充分表达。  王志信版的《送瘟神》是一个二部曲式。很明显,第一首为A部分,第二首为B部分。歌曲整个旋律主要是在G宫七声民族调式上进行,很鲜明的展现了此曲的民族化风格,而在和声配置上,曲作者运用了西洋大小调的风格,还适当的运用了一些重属和副属和弦,给钢琴伴奏带来了丰富的离调效果,所以整首作品在调式上既别具民族特色,钢琴伴奏又显得格外的丰富而饱满。  九小节宽广而深沉的前奏后渐慢下来引入主题,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词义上是诗人在回顾过去瘟疫给中国的大好河山带来的深重灾难,主题旋律以中低音区的平稳进入很符合诗人陈述的语气,后一句从旋律上是逐渐的由上往下走的,贴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担忧、叹息而又无奈的心情。这里的和声简单明晰,多以四五度进行。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描写的是中国人民受灾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曲作者在这里给予的旋律音符是整曲的最低线条处。“萧”字处做了顿音处理,这样短促的轻巧的一唱一停的演唱方式,能体现出病痛造成的支离破碎的景象。和声配置在句尾的几个跳音和弦,是同样的表现目的。从“鬼唱歌”开始,旋律逐步走向全曲最低音处,伴奏织体有持续的一个低音和高八度同音的震音,很好的通过音乐渲染了中国人民受灾受难的凄惨。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十六分音符的明显增加,由前面的低沉悲诉而转为稍加激动流畅的在中音区表达。“一千河”这里和声有离调到A宫,此句正是诗人的超凡想象,他想寻遍长天,瞭看无数星河,看是否能找到消灭瘟君的救星。这个离调正好符合了这里神话色彩。尾联:“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把牛郎映射为关心疾苦的劳动人民的化身,他关怀询问劳苦人民的受灾情况,诗人给出的回答是:一切悲欢喜忧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往。曲作者在“牛郎”询问时用了轻唱标记符号,很符合“牛郎”亲切、有爱有关怀的真切形象。句尾音乐拉长弱收,意指悲欢始终会过去,好似眼看着灾难在渐渐消失。曲作者在此巧妙的运用了属和弦的开放式结束,为后面第二首的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小节一串很热烈激情的间奏后,进入了歌曲的B部分,也就是诗词的第二首。这里“春分杨柳万千条”是一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意气飞扬的画面,曲作者一开始就以激昂有力的高音地开始自由速度地向下级进后又折回高音,仿佛看到了祖国的万象山河,杨柳随风飘浮的画面。随后曲作者加了一连串的“噢”来过渡到全曲情绪激动的地方。接下来反复首联第一句,这时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春风”较之前旋律是一样的,但这里音符安排更紧凑一点,这里的音乐是流畅热情、欢心鼓舞的。“六亿神州尽舜尧”变化再现了A部分的“巡天遥看一千河” ,所以说,B部分与A部分既有对比也有呼应。和声织体上,伴奏一直在用紧凑有节奏规律的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快速律动,体现出诗人在激情高亢地为消除瘟疫而感自豪的心情。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借“红雨、青山” 祖国一派兴盛的景象,来映衬此时诗人内心美丽的情思,因为在旧社会,绿水青山被糟蹋,所以多了也枉然,而到了新时代,人人为舜尧,使山水也勃发生机,一片之欣然。所以曲作者这里把旋律放到了中音区流动地进行,伴奏织体用分解和弦来勾勒此美好景象。颈联“天联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在歌颂人民的凌云壮志让山河动摇,在歌颂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大,在颂扬社会主义的雄伟与气魄。曲作者此句旋律选择在中音区,起伏不大稳健有力,和声织体配以紧凑稳健的八十六柱式属和弦在重复律动。体现出劳动人民,社会主义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尾联“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最后一句,也是全曲的点睛高潮之笔,“纸船”这里标记了“慢一倍” ,意在强调对瘟疫与一切反动的蔑视和嘲讽,和对中国人民的肯定。“照天烧”旋律直接跳进到高音g并在和声上以主和弦完满终止。这三个字是诗人在给予人民力量的坚定的肯定。他相信劳动人民不仅能消灭瘟疫更能让祖国强大起来。  毛泽东的这首《送瘟神》,配以王志信的编曲,使之意境更清晰有力,旋律上很自然的做到了随诗歌情绪有落有涨,且对整个音乐的音域和情绪都拿捏得非常到位。  2 歌唱者怎样唱好《七律?送瘟神》  此曲音域宽广,节奏多变,演唱这首歌需要具备较深的基本功,既要有很好的气息支撑又要有较强的控制声音的能力,还需有较好的音乐修养来体现作品的内涵,演唱时应注意几点:  (1)要准确把握歌曲中的不同的情绪表达。如第一首七律的上片应把情绪把握在“深沉、悲痛、心酸而又无奈”的基调上,下片应把握在“对解除瘟疫有信心,并大快人心”的基调上。第二首七律应把情绪把握在“高昂、热烈、振奋”的基调上。  (2)从发声技巧来说,整首作品的呼吸要深一些,喉咙位置一定要放到非常松弛的状态,声音在不同的声区要做好充分的气息准备和共鸣调节,特别是两句“春风杨柳万千条”一定要做到充分的打开,让声音的造型相对的丰盈、饱满和连贯,力求做到声音的统一。  (3)注意个别咬字吐字,例如开头的“绿水”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这里得是自然的叙述。“小虫何”的“小”字落到了低音区的B,女高音在演唱时呼吸一定要放下来。“萧”字应唱得短促轻巧而有弹性。“春风”的“春”字属于带前鼻音的U母音,且是在高音区,所以得充分打开腔体,并注意归韵。最后“照天烧”的“天”字,得唱圆韵母经过了的i、a两个元音和一个归韵前鼻音n。而咬不好就会变成ti,使之误导听众,从而扭曲歌词原有的表达。  (4)演唱者还得注意与钢琴的默契配,有了得力的钢伴的衬托,歌曲的音乐会更有跌宕起伏的感人的力量,演唱者应在钢伴的背景下更好的做到投入与情感表达。  《七律?送瘟神》不仅仅是毛泽东的革命浪漫主义诗词的经典,也是王志信配曲的艺术声乐作品的经典。他们将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世界的音乐艺术结合到了一起,既有诗一般韵律的音乐语言,又渗透着民族化的音乐风格,丰富的和声色彩,细腻的韵味表达,都赋予了这首歌曲永久的艺术魅力。《送瘟神》是我们声乐学习者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欣赏曲目。我们可以从中提高自己的演唱、欣赏水平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使我们在专业道路上一步步更好地前进。  参考文献  [1] 周世斌、樊其光、胡钟刚.《音乐欣赏?音乐》[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汪观清、乐小英、杨可扬.《送瘟神》.全彩精装插图本[M].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6-0057-02  1 《七律?送瘟神》词曲的完美结合  王志信给《送瘟神》七律二首的谱曲是相当成功的,这首女高音作品,旋律线条相当清晰,和声织体写得相当成功,音乐表达细腻,使诗人的情感本意得到充分表达。  王志信版的《送瘟神》是一个二部曲式。很明显,第一首为A部分,第二首为B部分。歌曲整个旋律主要是在G宫七声民族调式上进行,很鲜明的展现了此曲的民族化风格,而在和声配置上,曲作者运用了西洋大小调的风格,还适当的运用了一些重属和副属和弦,给钢琴伴奏带来了丰富的离调效果,所以整首作品在调式上既别具民族特色,钢琴伴奏又显得格外的丰富而饱满。  九小节宽广而深沉的前奏后渐慢下来引入主题,首联“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词义上是诗人在回顾过去瘟疫给中国的大好河山带来的深重灾难,主题旋律以中低音区的平稳进入很符合诗人陈述的语气,后一句从旋律上是逐渐的由上往下走的,贴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担忧、叹息而又无奈的心情。这里的和声简单明晰,多以四五度进行。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描写的是中国人民受灾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曲作者在这里给予的旋律音符是整曲的最低线条处。“萧”字处做了顿音处理,这样短促的轻巧的一唱一停的演唱方式,能体现出病痛造成的支离破碎的景象。和声配置在句尾的几个跳音和弦,是同样的表现目的。从“鬼唱歌”开始,旋律逐步走向全曲最低音处,伴奏织体有持续的一个低音和高八度同音的震音,很好的通过音乐渲染了中国人民受灾受难的凄惨。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十六分音符的明显增加,由前面的低沉悲诉而转为稍加激动流畅的在中音区表达。“一千河”这里和声有离调到A宫,此句正是诗人的超凡想象,他想寻遍长天,瞭看无数星河,看是否能找到消灭瘟君的救星。这个离调正好符合了这里神话色彩。尾联:“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把牛郎映射为关心疾苦的劳动人民的化身,他关怀询问劳苦人民的受灾情况,诗人给出的回答是:一切悲欢喜忧都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往。曲作者在“牛郎”询问时用了轻唱标记符号,很符合“牛郎”亲切、有爱有关怀的真切形象。句尾音乐拉长弱收,意指悲欢始终会过去,好似眼看着灾难在渐渐消失。曲作者在此巧妙的运用了属和弦的开放式结束,为后面第二首的衔接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小节一串很热烈激情的间奏后,进入了歌曲的B部分,也就是诗词的第二首。这里“春分杨柳万千条”是一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意气飞扬的画面,曲作者一开始就以激昂有力的高音地开始自由速度地向下级进后又折回高音,仿佛看到了祖国的万象山河,杨柳随风飘浮的画面。随后曲作者加了一连串的“噢”来过渡到全曲情绪激动的地方。接下来反复首联第一句,这时的“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春风”较之前旋律是一样的,但这里音符安排更紧凑一点,这里的音乐是流畅热情、欢心鼓舞的。“六亿神州尽舜尧”变化再现了A部分的“巡天遥看一千河” ,所以说,B部分与A部分既有对比也有呼应。和声织体上,伴奏一直在用紧凑有节奏规律的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快速律动,体现出诗人在激情高亢地为消除瘟疫而感自豪的心情。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借“红雨、青山” 祖国一派兴盛的景象,来映衬此时诗人内心美丽的情思,因为在旧社会,绿水青山被糟蹋,所以多了也枉然,而到了新时代,人人为舜尧,使山水也勃发生机,一片之欣然。所以曲作者这里把旋律放到了中音区流动地进行,伴奏织体用分解和弦来勾勒此美好景象。颈联“天联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在歌颂人民的凌云壮志让山河动摇,在歌颂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大,在颂扬社会主义的雄伟与气魄。曲作者此句旋律选择在中音区,起伏不大稳健有力,和声织体配以紧凑稳健的八十六柱式属和弦在重复律动。体现出劳动人民,社会主义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尾联“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最后一句,也是全曲的点睛高潮之笔,“纸船”这里标记了“慢一倍” ,意在强调对瘟疫与一切反动的蔑视和嘲讽,和对中国人民的肯定。“照天烧”旋律直接跳进到高音g并在和声上以主和弦完满终止。这三个字是诗人在给予人民力量的坚定的肯定。他相信劳动人民不仅能消灭瘟疫更能让祖国强大起来。  毛泽东的这首《送瘟神》,配以王志信的编曲,使之意境更清晰有力,旋律上很自然的做到了随诗歌情绪有落有涨,且对整个音乐的音域和情绪都拿捏得非常到位。  2 歌唱者怎样唱好《七律?送瘟神》  此曲音域宽广,节奏多变,演唱这首歌需要具备较深的基本功,既要有很好的气息支撑又要有较强的控制声音的能力,还需有较好的音乐修养来体现作品的内涵,演唱时应注意几点:  (1)要准确把握歌曲中的不同的情绪表达。如第一首七律的上片应把情绪把握在“深沉、悲痛、心酸而又无奈”的基调上,下片应把握在“对解除瘟疫有信心,并大快人心”的基调上。第二首七律应把情绪把握在“高昂、热烈、振奋”的基调上。  (2)从发声技巧来说,整首作品的呼吸要深一些,喉咙位置一定要放到非常松弛的状态,声音在不同的声区要做好充分的气息准备和共鸣调节,特别是两句“春风杨柳万千条”一定要做到充分的打开,让声音的造型相对的丰盈、饱满和连贯,力求做到声音的统一。  (3)注意个别咬字吐字,例如开头的“绿水”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这里得是自然的叙述。“小虫何”的“小”字落到了低音区的B,女高音在演唱时呼吸一定要放下来。“萧”字应唱得短促轻巧而有弹性。“春风”的“春”字属于带前鼻音的U母音,且是在高音区,所以得充分打开腔体,并注意归韵。最后“照天烧”的“天”字,得唱圆韵母经过了的i、a两个元音和一个归韵前鼻音n。而咬不好就会变成ti,使之误导听众,从而扭曲歌词原有的表达。  (4)演唱者还得注意与钢琴的默契配,有了得力的钢伴的衬托,歌曲的音乐会更有跌宕起伏的感人的力量,演唱者应在钢伴的背景下更好的做到投入与情感表达。  《七律?送瘟神》不仅仅是毛泽东的革命浪漫主义诗词的经典,也是王志信配曲的艺术声乐作品的经典。他们将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世界的音乐艺术结合到了一起,既有诗一般韵律的音乐语言,又渗透着民族化的音乐风格,丰富的和声色彩,细腻的韵味表达,都赋予了这首歌曲永久的艺术魅力。《送瘟神》是我们声乐学习者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欣赏曲目。我们可以从中提高自己的演唱、欣赏水平水平和专业文化素养。使我们在专业道路上一步步更好地前进。  参考文献  [1] 周世斌、樊其光、胡钟刚.《音乐欣赏?音乐》[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 汪观清、乐小英、杨可扬.《送瘟神》.全彩精装插图本[M].上海文艺出版社.


相关文章

  • 中国京剧与地方戏曲练习
  • 中国京剧与地方戏曲练习 1. 古希腊的 .印度的 .和中国的 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 化". 2. 京剧形成于清朝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它的起源始于乾隆55年(1790年)"三 庆".&quo ...查看


  • 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 毕业设计(论文) 以歌曲<玫瑰三愿>.<思乡>为例 设计(论文) 题目 浅析作曲家黄自的创作特征及演 唱风格 姓 名: 学 号: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指导教师: 艺术学院 音乐学 目 录 I 摘要 . ... ...查看


  •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 编号 云南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歌曲嘉陵江上的创作特点和演唱处理 安威 指导教师姓名 曹智武 职 称 XX 所在教学单位 音乐学院 专 业 歌剧演唱 论文提交日期 2016年4月10日 论文答辩日期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云南艺术学院 学位 ...查看


  • 基于演唱者视角对歌曲[我的祖国妈妈]的分析
  • 基于演唱者视角对歌曲<我的祖国妈妈>的分析 摘要:歌曲是词曲(编辑QQ :81451423:386557635)结合的艺术形式,因此歌唱是具有音乐性和艺术性的语言.演唱要达到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就要对歌曲的文字信息与音乐信息进行分 ...查看


  • 呼唤民族声乐作品的多样化
  • 作者:张敏 人民音乐 2010年08期 王志信是中国当代歌坛一位很有影响的作曲家.1988年,他与词作家刘麟合作,根据同名陕北民歌创作了歌曲<蓝花花>.这首歌曲结构较大,并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由歌手孙丽英在CCTV第三届全国青年歌 ...查看


  • 音乐专业论文题目
  • 邓丽君歌曲演唱特色研究 试论蒙古族盅碗舞舞蹈的形式美 中国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异同 浅谈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谈钢琴教学中对" 放松" 的把握 郧阳<凤凰灯舞>初探 上庸地方民俗音乐初探- ...查看


  • 歌剧[巴黎圣母院]浅析
  •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浅析 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音乐鉴赏>课程论文 学生姓名:-- 教师姓名:-- 学 院:计算机学院 专 业:网络工程1班 学 号:20135075 中国·重庆 重庆大学 计算机学院 二 ...查看


  • 古典诗歌的分类及有关知识
  • 诗歌的特点:诗歌是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以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高度地集中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抒情色彩.音韵之美.含蓄凝练即成为诗歌的三大基本特征.诗歌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分,主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从形式上分,有 ...查看


  •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宣传画 舞蹈<欢庆解放>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海报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剧照 求助编辑 东方红 目录 史诗简介 故事梗概 参与人员 创作筹划 歌曲名单 演出信息 音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