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广东省考申论答案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这是一道典型的归纳概括类试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9,概括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用工短缺四个阶段的用工特征及其原因。这就要求考生作答时,不可超出材料1——9的范围。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带着问题回归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发现,企业用工短缺的四个阶段分别是2001年、2004年、2006——2007年、2009年下半年。这四个阶段的特征和原因的答案要点主要包含在材料1、2、3、4、6、7、8中。阅读时,要抓住材料中的标志性词语,即“出现不同程度用工短缺”。同时要抓住时间的脉络来理清四个阶段的界限,材料1中提到由于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之间存在矛盾,各地企业和工厂初显用工短缺现象,这是2001年出现用工短缺现象的特征和原因。材料2和3分别从企业和国家两方面的原因来解析企业用工短缺现象,这是针对2004年出现用工短缺现象的特征和原因所做的分析。材料4从技工短缺这个突出特征出发,分析了主要的原因,市2006——2007年出现用工短缺的特征和原因。材料6、7、8中则说明了2009年用工短缺的特征和原因。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分析的四个阶段进行归纳概括,从这四个阶段出发,分别就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和原因作答。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严格控制在350字以内,概括一定要准确、全面、简练、条理要清晰。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2001年前后的特征是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地部分工厂出现用工短缺,农民工出现不足。原因在于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之间的矛盾。

第二阶段:2004年前后的特征是一些大中小城市的加工制造等行业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原因在于企业的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缺少权益保障等因素,加之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吸引了农民工选择留守。

第三阶段:2006年——2007年的特征是企业用工最缺技工。原因在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技术人才需求增加,但同时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相对滞后。且社会上普遍对于当技工存在思想偏见,企业内部和外部都没有给技能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四阶段:2009年下半年至今的特征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再次出现用工短缺。原因在于用工需求增加,中西部地区薪资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缩小,新时代农民工注重工作环境和各种待遇等。

(二)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请根据所给材料,用

不超过250字的篇幅,分析提炼出近10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特点。(本题20分)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审题,可知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题目要求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特点。从题干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的信息有两个,一个是时间限制是近十年来,另一个是要求分析我国政府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特点。带着这样的信息点,回到材料,寻找答案。

[align=center]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纵观整篇材料,主要谈到两件事,一是企业用工短缺,二是政府不断推进农民工工作的政策和做法。根据审题我们明确了解答此题需要寻找政府不断推进农民工工作的政策和做法。而能作为最终答案素材的要点则主要包含在材料1、3、5、9、11中。材料1主要谈到2000年,国家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对劳动力的转移由“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材料3谈到政府在政策方向上主要是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和农民进城的就业环境以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材料5主要谈到逐步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和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材料9主要介绍了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阐述。材料11谈到2010年,国家努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完善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人员参加城镇就业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提炼出的材料要点进行加工整合。材料1主要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的不合理限制,材料11主要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所以以2004年为时间界点。2000年——2004年主要工作特点是取消对农民工进城的不合理限制,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公平流动。2004年至今主要工作特点市逐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具体阐述时要展开,体现题干中分析全面、条理清楚的要求。

参考答案:

2000年,对农民工工作权益保障,处于取消流动限制、允许农民工等基本劳动权的许可阶段,政策方向上由“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

2004年至今,从法律制度层面逐步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力度和合法权益的维护,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主要表现在帮助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子女上学困难等问题;加快建立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帮助农民工解决居住难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三)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

要求:措施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写作思路:

写作之前,一定要首先审清题干,从题干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几个信息点并予以分析:一是要求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这等于画了一个思考圈,告诫考生不要脱离材料本身去宽泛的思考问题;二是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这是题干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首先表明了题目已经限定死了,考生无需自己命题,其次要吃透“进一步”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根本上的含义是要求考生在谈对策时,要先有给定材料中已经出台的对策措施作为提出新对策的基础。同时,提出给定材料中没有涉及或没有重点涉及的对策,这样才完全切合了“进一步”的题目要求;三是题干谈到了要求写策论文章,这符合历年广东省考中该题的一贯特点,这也就要求考生写作时必须坚持以对策为主。

参考例文:

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

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大军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解决其相关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从上世纪开始,政府就不断出台政策,加强农民工工作,尤其是在近七年的中央政府报告中,均涉及了农民工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

但我们仍需要看到,相关工作仍存在政策性指令较多,有待落实实践,法律规制范围狭窄,一些规范较为笼统设置不够全面等问题,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我们党委和政府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政策指向不会改变,而且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可见,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是政策所向,大势所趋。

要进一步深化并落实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首先,要深化并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建设,要建立以职业和居民地划分人口类型的新型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制社会结构,逐步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并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其次,加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要进一步加快建立覆盖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目前针对农民工就业信息共享网络还有待完善。因此,各级政府要把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全面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努力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服务。

要进一步切实构建覆盖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体系。将现有的政策性指导落实到实践层面进行体系建设,以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培训场所主题;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按照职能切实做好培训工作;鼓励用人单位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多方参与培训;同时设立相关的教育培训基金项目。

要进一步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在劳动合同订立等环节严格检查,完善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机制,同时建立完善劳资纠纷处理机制。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面对农民工工作问题,只要我们以人为本、真抓实干,就定能有效解决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这是一道典型的归纳概括类试题。要求根据给定资料1——9,概括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用工短缺四个阶段的用工特征及其原因。这就要求考生作答时,不可超出材料1——9的范围。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带着问题回归材料中,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发现,企业用工短缺的四个阶段分别是2001年、2004年、2006——2007年、2009年下半年。这四个阶段的特征和原因的答案要点主要包含在材料1、2、3、4、6、7、8中。阅读时,要抓住材料中的标志性词语,即“出现不同程度用工短缺”。同时要抓住时间的脉络来理清四个阶段的界限,材料1中提到由于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之间存在矛盾,各地企业和工厂初显用工短缺现象,这是2001年出现用工短缺现象的特征和原因。材料2和3分别从企业和国家两方面的原因来解析企业用工短缺现象,这是针对2004年出现用工短缺现象的特征和原因所做的分析。材料4从技工短缺这个突出特征出发,分析了主要的原因,市2006——2007年出现用工短缺的特征和原因。材料6、7、8中则说明了2009年用工短缺的特征和原因。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分析的四个阶段进行归纳概括,从这四个阶段出发,分别就每一个阶段的特征和原因作答。要注意字数的要求,严格控制在350字以内,概括一定要准确、全面、简练、条理要清晰。

参考答案:

第一阶段:2001年前后的特征是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地部分工厂出现用工短缺,农民工出现不足。原因在于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之间的矛盾。

第二阶段:2004年前后的特征是一些大中小城市的加工制造等行业普遍存在招工难问题。原因在于企业的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低、缺少权益保障等因素,加之我国取消了农业税,吸引了农民工选择留守。

第三阶段:2006年——2007年的特征是企业用工最缺技工。原因在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对技术人才需求增加,但同时技工教育培训的发展相对滞后。且社会上普遍对于当技工存在思想偏见,企业内部和外部都没有给技能人才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

第四阶段:2009年下半年至今的特征是随着经济的复苏,再次出现用工短缺。原因在于用工需求增加,中西部地区薪资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缩小,新时代农民工注重工作环境和各种待遇等。

(二)近年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请根据所给材料,用

不超过250字的篇幅,分析提炼出近10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特点。(本题20分)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审题,可知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题目要求分析近十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特点。从题干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的信息有两个,一个是时间限制是近十年来,另一个是要求分析我国政府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特点。带着这样的信息点,回到材料,寻找答案。

[align=center]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纵观整篇材料,主要谈到两件事,一是企业用工短缺,二是政府不断推进农民工工作的政策和做法。根据审题我们明确了解答此题需要寻找政府不断推进农民工工作的政策和做法。而能作为最终答案素材的要点则主要包含在材料1、3、5、9、11中。材料1主要谈到2000年,国家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对劳动力的转移由“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材料3谈到政府在政策方向上主要是改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环境和农民进城的就业环境以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材料5主要谈到逐步推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和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的问题。材料9主要介绍了近十年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动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阐述。材料11谈到2010年,国家努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完善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人员参加城镇就业企业养老保险制度。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提炼出的材料要点进行加工整合。材料1主要讲取消对农民工进城的不合理限制,材料11主要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所以以2004年为时间界点。2000年——2004年主要工作特点是取消对农民工进城的不合理限制,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公平流动。2004年至今主要工作特点市逐步加大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具体阐述时要展开,体现题干中分析全面、条理清楚的要求。

参考答案:

2000年,对农民工工作权益保障,处于取消流动限制、允许农民工等基本劳动权的许可阶段,政策方向上由“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

2004年至今,从法律制度层面逐步加大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力度和合法权益的维护,进一步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主要表现在帮助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子女上学困难等问题;加快建立农民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帮助农民工解决居住难问题;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努力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三)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文章。(本题50分)

要求:措施全面,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写作思路:

写作之前,一定要首先审清题干,从题干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几个信息点并予以分析:一是要求所反映的问题仅限所给材料,这等于画了一个思考圈,告诫考生不要脱离材料本身去宽泛的思考问题;二是以“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为题,这是题干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首先表明了题目已经限定死了,考生无需自己命题,其次要吃透“进一步”这三个字,这三个字,根本上的含义是要求考生在谈对策时,要先有给定材料中已经出台的对策措施作为提出新对策的基础。同时,提出给定材料中没有涉及或没有重点涉及的对策,这样才完全切合了“进一步”的题目要求;三是题干谈到了要求写策论文章,这符合历年广东省考中该题的一贯特点,这也就要求考生写作时必须坚持以对策为主。

参考例文:

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

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大军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积极解决其相关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从上世纪开始,政府就不断出台政策,加强农民工工作,尤其是在近七年的中央政府报告中,均涉及了农民工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问题的重视。

但我们仍需要看到,相关工作仍存在政策性指令较多,有待落实实践,法律规制范围狭窄,一些规范较为笼统设置不够全面等问题,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我们党委和政府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政策指向不会改变,而且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可见,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是政策所向,大势所趋。

要进一步深化并落实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首先,要深化并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建设,要建立以职业和居民地划分人口类型的新型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制社会结构,逐步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并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其次,加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要进一步加快建立覆盖农民工的就业服务体系。目前针对农民工就业信息共享网络还有待完善。因此,各级政府要把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外来农民工全面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努力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等服务。

要进一步切实构建覆盖农民工的职业培训体系。将现有的政策性指导落实到实践层面进行体系建设,以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培训场所主题;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按照职能切实做好培训工作;鼓励用人单位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多方参与培训;同时设立相关的教育培训基金项目。

要进一步加大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执法力度。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在劳动合同订立等环节严格检查,完善农民工维权举报投诉机制,同时建立完善劳资纠纷处理机制。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面对农民工工作问题,只要我们以人为本、真抓实干,就定能有效解决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

  • 国家.广东省真题集合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汇总
  • 国家.广东省真题集合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汇总   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答案及范文(word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word版) ››根据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新大纲编写的申论冲刺 题   ››20 ...查看


  • 概括全部图形推理类型
  • 几乎概括了图形推理的所有类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片: 图图片: 图片: [行测资料集]: 华图2011公考资料大集合: http://www.iliyu. ...查看


  • 广东省2010年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笔试科目
  • 广东省2010年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笔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两科.两个科目均不指定考试用书,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广东省2010年从乡镇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 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笔试科目考试大纲 ...查看


  • 最强数学运算公式集锦
  • 基础几何公式 1. 三角形: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中任两 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的角的平分线和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 ...查看


  • 广东省考行测真题
  • 广东省考行测真题 广东省考行测真题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 ...查看


  • 2010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
  • 2010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乙级真题及答案 2010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申论.吉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乙级真题及答案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查看


  • 广东公务员行测分值
  • 广东公务员行测分值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 ...查看


  • 山东省行测历年真题
  • 山东省行测历年真题 山东省行测历年真题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 ...查看


  • 考公务员经验
  • 我的公考我的梦--我的公考感言 [ 蓦然回首,已经工作半年了.又是一年公考的日子,回想自己去年今日拉开了公考的序幕,汇报论坛,写点东西. 青涩的我去年还是一名应届大学生,一直梦想着能考上公务员.国考报了南方某边检,不知自己的水平如何,只想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