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政治考点

1.(1)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2)怎样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管反映。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首先,它反映社会存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实践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发展。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知道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在当代,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更加突出的一个方面。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和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消亡与保护等,展开着复杂的较量,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捍卫自己的文化。文化之间的合作、融合与竞争、冲突呈现着一种复杂的状态。

2.(1)运用唯物史观说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答:(1)文化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能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现行文化体制中存在着的一些与经济基础不想适应的方面仍相当突出,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根本解决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3.(1)当代中国,为什么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2)我们如何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1)第一,确立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正确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第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第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加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各族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有##、##拉动向依靠##、##、##协调拉动转变。由第二向第一二三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向依靠####,####和####转变。

第二,五个基本要求。坚持把***********主攻方向,坚持把*******重要支撑,坚持把******根本,坚持把*******重要着力点,坚持把******强大动力。

4.(1)社会公德的内涵,怎样理解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的底线?(2)谈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改善社会风尚的关系。

答:(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包括:文人爱保守。在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我国传统美德。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做是一种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方方面面,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做了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是人们选择行为、评价善恶的普遍标准,也是衡量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法制水平的重要标尺。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价值规范和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的。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社会风尚同荣辱观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荣辱观是社会风尚的内容,社会风尚是荣辱观的表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提炼和概括了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既有先进的导向,又有广泛的要求,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各方面,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思想道德基础。

5.(1)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区别和联系.(2)非传统安全的特点及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3)说明中东巨变原因和特点。

答:(1)所谓传统安全,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它是以国家主权的维护为核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到的国家主权安全,国家应对主权被侵犯的战争和军事要素。所谓非传统安全,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安全问题。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民族宗教冲突和高危传染疾病等。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不仅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牵制,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传统安全威胁有可能转化为非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与武装冲突。这是维护国家安全问题变的更加错综复杂。

(2)特点:第一,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第二,爆发方式发杂、第三,影响范围广泛。第四,智力难度增大。

应对措施:首先,加强国际合作。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凸显。并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走上全面合作的轨道。其次,心态更需开放。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一种开放与坦诚的态度显得格外重要。再次,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9.11事件发生以来,国际组织在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国际协调,维护国际安全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原因: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当前中东的“革命”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长期经营的结果。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名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特点:突发性、传染性、迅猛性、内生性、草根性和革命性。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共产党办的三件大事等考点见《真题预测100》P2.

马克思中国化史见《冲刺必备》P52。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在旧中国,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拥护和选择的必然结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党的领导。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

7.处理外交关系考点群

处理外交关系,南南合作问题,见《真题1000》P160

8.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稳定,为什么,基本任务,具体举措

为什么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稳定,基本任务有哪些,基本举措?见《真题100》P77

9.双百,双为方针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及回答的问题有哪些? 双百双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见《真题100》P49

10.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和根本任务,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体举措?

意义,任务,为什么,举措见《冲刺考点必背》P95

11.辛亥革命考点群

失败原因,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的原因见《真题预测100》P181

12.为什么中国崛起后不会在世界上争霸?结合综合国力谈谈中国崛起的看法?结合中近现代史和现实谈谈中国崛起的必然性。

中国崛起的问题见《真题100》P172

13.道德修养的实质?谈谈为什么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道德部分见《真题100》P137

14.收入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见《真题100》P93

15.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怎样弘扬。见《冲刺考点必背》P156

16.延安整风及党的建设

延安整风见《真题100》P183

党的建设见《冲刺考点必背》P65、

17.联合国问题

18中国加入WTO10周年考点

1.(1)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2)怎样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管反映。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首先,它反映社会存的不平衡性。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一定程度上预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实践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发展。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知道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它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三,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2)在当代,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更加突出的一个方面。文化是软国力,但其作用并不软。一定的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维持,对于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和凝聚力,对于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和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现在人们已普遍使用文化力的概念,意在强调文化也是一种力量。世界不同国家之间,围绕着文化的传播与封锁、扩张与抵制、消亡与保护等,展开着复杂的较量,有一定实力的国家则以不同方式捍卫自己的文化。文化之间的合作、融合与竞争、冲突呈现着一种复杂的状态。

2.(1)运用唯物史观说明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2)运用唯物史观说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

答:(1)文化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一定完全同步。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正是由于这种继承性,才有社会意识发展的独特的历史,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这种反作用就在于,它能把不同集团、阶级,尤其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内化为人的思想、情感、意志,以支配人们的行动,从而影响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一种社会意识发挥作用的程度及范围大小、时间久暂,同它实际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紧密相连。正确而充分地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现行文化体制中存在着的一些与经济基础不想适应的方面仍相当突出,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根本解决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必须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适应了时代发展要求,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

3.(1)当代中国,为什么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2)我们如何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答:(1)第一,确立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正确抉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第二,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转变,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第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加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才能实现我们党对各族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2)第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有##、##拉动向依靠##、##、##协调拉动转变。由第二向第一二三转变。由主要依靠物质#####向依靠####,####和####转变。

第二,五个基本要求。坚持把***********主攻方向,坚持把*******重要支撑,坚持把******根本,坚持把*******重要着力点,坚持把******强大动力。

4.(1)社会公德的内涵,怎样理解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的底线?(2)谈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改善社会风尚的关系。

答:(1)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包括:文人爱保守。在公共生活中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我国传统美德。把帮助别人视为自己应做之事,看做是一种快乐,这是每个社会成员应有的社会公德,是有爱心的表现。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方方面面,体现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之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善恶、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第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做了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是人们选择行为、评价善恶的普遍标准,也是衡量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法制水平的重要标尺。第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价值规范和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牢牢把握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和目的。第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社会风尚同荣辱观紧密相连,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荣辱观是社会风尚的内容,社会风尚是荣辱观的表现。社会主义荣辱观,提炼和概括了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既有先进的导向,又有广泛的要求,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各方面,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思想道德基础。

5.(1)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区别和联系.(2)非传统安全的特点及如何应对非传统安全?(3)说明中东巨变原因和特点。

答:(1)所谓传统安全,主要是指国家面临的军事威胁及威胁国际安全的军事因素,它是以国家主权的维护为核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到的国家主权安全,国家应对主权被侵犯的战争和军事要素。所谓非传统安全,是指除军事、政治和外交冲突以外的其他对主权国家生存与发展构成重大威胁的安全问题。它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如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恐怖主义、环境污染、民族宗教冲突和高危传染疾病等。

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不仅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牵制,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传统安全威胁有可能转化为非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问题可能导致传统意义上的战争与武装冲突。这是维护国家安全问题变的更加错综复杂。

(2)特点:第一,安全内涵和主体的多元化。第二,爆发方式发杂、第三,影响范围广泛。第四,智力难度增大。

应对措施:首先,加强国际合作。非传统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凸显。并以共同利益为基础走上全面合作的轨道。其次,心态更需开放。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一种开放与坦诚的态度显得格外重要。再次,发挥国际组织的作用。9.11事件发生以来,国际组织在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上的国际协调,维护国际安全秩序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原因:第一,大国势力及地区强国势力之间的相互争斗是导致中东安全形势及一些中东国家政局长期动荡的外部原因;当前中东的“革命”一定程度上也是美国长期经营的结果。第二,中东地区国家间及国家内部名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是造成中东地区动乱的内部原因。特点:突发性、传染性、迅猛性、内生性、草根性和革命性。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共产党办的三件大事等考点见《真题预测100》P2.

马克思中国化史见《冲刺必备》P52。

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在旧中国,中国共产党适应人民的需要,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奋斗,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拥护和选择的必然结果。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需要党的领导。第一,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第三,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第四,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

7.处理外交关系考点群

处理外交关系,南南合作问题,见《真题1000》P160

8.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稳定,为什么,基本任务,具体举措

为什么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稳定,基本任务有哪些,基本举措?见《真题100》P77

9.双百,双为方针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及回答的问题有哪些? 双百双为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见《真题100》P49

10.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和根本任务,为什么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体举措?

意义,任务,为什么,举措见《冲刺考点必背》P95

11.辛亥革命考点群

失败原因,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的原因见《真题预测100》P181

12.为什么中国崛起后不会在世界上争霸?结合综合国力谈谈中国崛起的看法?结合中近现代史和现实谈谈中国崛起的必然性。

中国崛起的问题见《真题100》P172

13.道德修养的实质?谈谈为什么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道德部分见《真题100》P137

14.收入分配问题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见《真题100》P93

15.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内涵,怎样弘扬。见《冲刺考点必背》P156

16.延安整风及党的建设

延安整风见《真题100》P183

党的建设见《冲刺考点必背》P65、

17.联合国问题

18中国加入WTO10周年考点


相关文章

  • 重庆市2012专升本考试时间及考点设置
  • 渝教办高函" 2012 " 69 号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重庆市2012年普通高校 "专升本"统一选拔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 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2012年普通高校 ...查看


  • 2012年安徽高考高考文综答案
  • 2012年安徽省高考文科综合政治部分解析 1.[考点定位]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 [解析]本题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为背景,考查宏观调控手段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正确判断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区别.A项正确,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 ...查看


  • 2012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
  •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点1.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反作用于生活,哲学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 ...查看


  • 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综政治命题趋势预测 精品
  • 2013年北京市高考文综政治命题趋势预测 一.经济 1. 2013高考政治经济板块考查主题和知识预测: 过去五年的高考题中,在主观题中都考查了一些主题,08年考到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生的深刻变化:09年"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 ...查看


  • 2010年-2014年真题选择题思修与法基部分
  • 三.2010年-2014年真题选择题思修与法基部分 一.单选题 1.(2014年第13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 ...查看


  • 高中政治高频考点
  • 高中政治高频考点(1) (1)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含义 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控制和调节. (2)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 ...查看


  • 2014届中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试题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 2013-2014学年度政治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有不 ...查看


  •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2年10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这是中国首次就司法改革问题发布白皮书.第一次系统地向国内外介绍了中国司法改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表明中国致力于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态度 ...查看


  • 四大联盟自主招生政策解读
  • http://211.151.240.39/excellent_student http://211.151.240.112/aaa_student/ http://211.151.240.38/ccuut_student/ 相关材料须于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