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检测规程

LD83-1995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检测规程

Rules of inspect for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labor inten sity at physical work

自 1996-6-1 起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要求,为贯彻执行GB3869—83 而制订,本标准在内容上与GB3869—83保持一致。

通过制定本标准,使执行GB3869—83现场操作具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并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统一,以满足现场检测工作和检测数据交流对比的要求。 本标准在满足GB3869—83基本要求的同时,对工作日写实连续记录天数略作了调整,适当简化了现场工作,相信有利于GB3869—83的推广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尘防毒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湖北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所、鄂州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武汉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怀新、邹少俊、朱宝玉、梁德忠、朱有成、余林、黄光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测定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强度分级测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869—8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5703—85 人体测量方法

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法

3 测定内容及方法

3.1 平均劳动时间率的测定

3.1.1 选择工种(岗位)代表性作业者2名以上(含2名),通过记录作业者的实际活动内容和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包括工作中间暂停),通过计算1个工作日平均净劳动时间。再求劳动时间率。

3.1.2 器材

秒表或具有相同功能和精度的计时器。

3.1.3 劳动时间的测定

3.1.3.1 按下列原则选择测定对象:

a . 本工种(岗位)工龄在1年以上;

b . 年龄在20岁~45岁之间;

c . 身体状况能胜任本职工作;

d . 若无作业者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e .在对未成年工或女工进行检测时,未成年工年龄要按法定要求划分,女工年龄仍按本条b 执行。

3.1.3.2 准备记录表格(见附表A )及记录工具。

3.1.3.3 准备、检查计时器。

3.1.3.4 在生产正常情况下,跟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1个工作日,连续记录2天以上(含2天),每工种(岗位)记录的工作日数不得少于4人·d ,具体记录要求如下(记录表见附录A ):

a . 记录测定对象各类动作的持续时间及动作内容,作业方式; b . 一般情况下,超过1min 的动作应单独列项记录;

c . 若某一动作在持续过程中改变了作业场所或作业性质及方式,应另列项记录。

3.1.3.5 对各类动作进行归类,并按要求进行统计。

各类动作时间按(1)式计算:

式中:tm ——m 类动作1个工作日平均累计时间,min/d;

ti ——m 类动作第i 次持续时间,min ;

D ——记录日天数,d 。

3.1.4 劳动时间率按(2)式计算:

Te=〔(法定日工作时间-tr )/法定日工作时间〕×100% (2) 式中:Te ——平均劳动时间率;

tr ——1个工作日休息(含工作中暂停)平均累计时间,min/d;

3.2 能量代谢率的测定

3.2.1 原理:选择工种(岗位)代表性作业者2名以上(含2名),运用肺通气量仪,通过测定作业者各类动作的肺通气量,按GB3869

附录A 规定,求出1个工作日该工种(岗位)平均能量代谢率。

3.2.2 器材

3.2.2.1 肺呼气量测定仪:采用产品检验合格的肺通气量仪。

3.2.2.2 通风干湿温度计:机械(电动)通风干湿温度计或数显自动综合温度测试仪,测量范围0℃~50℃。

3.2.2.3 空盒气压表。

3.2.2.4 热球式电风速仪:测量范围0.05m/s~30m/s。

3.2.2.5 人体测高仪:精确到1mm 。

3.2.2.6 医用人体秤:精确到0.5kg 。

3.2.3 气温条件的测定

3.2.3.1 测定点选择原则

a . 测定各类动作肺通气量时相应的作业地点,一般情况测定点可能靠近作业者,但不影响作业者正常操作和测定;

b . 测定点高度为立位作业1.5m 高,座位作业1.1m 高。

3.2.3.2 准备记录表格(见附录B )及记录工具,检查检测仪器。

3.2.3.3 测定内容:

a . 温度;

b . 空气相对湿度;

c . 大气压力;

d . 风速。

3.2.3.4 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测定按GB934执行,数据记录于附录B 表中。

3.2.3.5 风速测定:具体方法按GB934中要求执行,数据记录于附录B 表中。

3.2.3.6 大气压力的测定:

a . 气压表必须水平放置于测定点:

b . 其它要求按GB934中规定执行。

3.2.4 肺通气测定

3.2.4.1 测定对象选择原则同3.1.3.1,选择的对象可与劳动时间测定对象是同一人,也可不同。

3.2.4.2 测定动作:将作业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后,各类动作应测定,且动作的归类数不得少于3类。

3.2.4.3 准备、检查肺通气量仪:

a . 检查整机:检查各种功能开关是否正常,数据显示是否正常,电是否充足。

b . 检查传感器传感器与主机连接后,各种上数据显示正常。

c . 检查呼吸面具阀门是否齐全,是否活动。

3.2.4.4 戴好面具检查面具四周是否紧贴面部,如有漏气应调整面具部位和橡皮,要确保测定过程中不漏气。

3.2.4.5 测定现场气象参数后,一般情况在每次测定气象条件后,即开始测量肺通气量。若气象条件无显著变化,不必每次测定前测定气象参数,一般要求现场风速≤4m/s。

3.2.4.6 原则上应采用定时工作方式。在正式测定拨好相应开关然后将启动开关拨到启动位。

3.2.4.7 停止测量时应将启动开关拨到暂停位,这一点要在从人体上卸下面具和仪器前完成,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3.2.4.8 测定应在同类动作中进行,跨类测定无效,应对每类动作的开始、中间、结尾阶段分别测定,尽量避免同类或不同类动作的连续测定。

3.2.4.9 每次测定时间不得少于2min ,每类动作的测定次数不得少于8次。

3.2.4.10 测定是要注意观察作业者,操作不正常时,如故意加大动作,额外附加动作,故意深呼吸或仪器不正常时不作记录,重新测定。

3.2.4.11 测定应在生产(作业)正常情况下进行,每次测定结束时应及时记录数据于附录B 。

3.2.4.12 各类动作肺通气量按(3)式或(4)式计算:

若m 类动作各次测定时间相等时,即

t1=t2=…=tn

式中:Vh ·m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档准状态平均肺通气量,L/min; Vi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第i 次测定时标准状态肺通气量,L/min; ti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第i 次测定时间min ;

n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肺通气量测定次数。

(注:若肺通气量测定无气体体积标化功能则标化计算公式按GB3869中要求执行)

3.2.5 人体身高及体重测定

3.2.5.1 测定对象:同4.2.4测定对象。

3.2.5.2 测定方法:按GB5703中3.1和6.1执行。

3.2.5.3 将测定结果记录于附录B 本人的肺通气测定记录表中。

3.2.5.4 体表面积按(5)式计算:

Sh=0.0061Hh+0.0218Wh-0.1527

(5) 式中:Sh ——体积表面,m2;

Hh ——人体身高,cm ;

Wh ——人体体重,kg 。

3.2.6 能量代谢率的计算

3.2.6.1 标准状态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肺通气量按(6)式计算: Xh.m=Vh.m/Sh

(6)式中:Xh.m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标准状态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肺通气量,L/m2·min ;

3.2.6.2 动作能量代谢率按(7)、(8)和(9)式计算: Ye.h.m=4.184×10(0.945Xh-0.58794)

(7)

Ye.h.m=4.184[13.26-10(1.1648-0.0125Xh.m )]

(8)

式中:Ye.h.m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能量代谢率,kJ/m2·min ; 注:若Ye.h.m 为3.0L/m2·min~7.3L/m2·min 时用(7)计算;

若Ye.h.m 为8.0L/m2·min~30.9L/m2·min 时用(8)式计算;

若Ye.h.m 为7.3L/m2·min~8.0L/m2·min 时用[(7)+(8)/2]式算;

(9)

式中:Ye.m ——某工种(岗位)m 类动作平均能量代谢率,kJ/m2·min N ——该岗位测定对象人数。

3.2.6.3 能量代谢率按(10)式计算:

式中:M ——某工种(岗位)一个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2·min

3.3 劳动强度指数

劳动强度的指数按(11)式计算:

I=3Te.m+7·K ·M

式中:I ——某工种(岗位)劳动强度指数;

K ——单位换算常数(1/4.184)。

4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GB3869中2执行。 5 本方法为基本方法,采用其他方法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6 分级和检测机构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测定由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工时记录表 (补充件)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车间_____________工种_________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____年龄

____________记录时间___________属何种分级_____________

记录者:

附录

B (标准的附录)

肺通气量测定记录

(补充件)

单位_______________车间________工种(岗位)_________姓名________身高(cm )________体重

(kg )________体表面积(m

2

)_______气温(℃)______气压(kPa )_________气湿(%)____________

风速(m/s)____________

记录: 测定: 年 月 日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起草单位:

湖北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所、鄂州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武汉市 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1995-9-1

LD83-1995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检测规程

Rules of inspect for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labor inten sity at physical work

自 1996-6-1 起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要求,为贯彻执行GB3869—83 而制订,本标准在内容上与GB3869—83保持一致。

通过制定本标准,使执行GB3869—83现场操作具体化、科学化、规范化,并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统一,以满足现场检测工作和检测数据交流对比的要求。 本标准在满足GB3869—83基本要求的同时,对工作日写实连续记录天数略作了调整,适当简化了现场工作,相信有利于GB3869—83的推广执行。 本标准的附录A 、附录B 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防尘防毒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湖北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所、鄂州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武汉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怀新、邹少俊、朱宝玉、梁德忠、朱有成、余林、黄光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体力劳动强度分级的测定内容及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强度分级测定。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869—83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5703—85 人体测量方法

GB934—89 高温作业环境气象条件测定法

3 测定内容及方法

3.1 平均劳动时间率的测定

3.1.1 选择工种(岗位)代表性作业者2名以上(含2名),通过记录作业者的实际活动内容和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包括工作中间暂停),通过计算1个工作日平均净劳动时间。再求劳动时间率。

3.1.2 器材

秒表或具有相同功能和精度的计时器。

3.1.3 劳动时间的测定

3.1.3.1 按下列原则选择测定对象:

a . 本工种(岗位)工龄在1年以上;

b . 年龄在20岁~45岁之间;

c . 身体状况能胜任本职工作;

d . 若无作业者满足上述条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e .在对未成年工或女工进行检测时,未成年工年龄要按法定要求划分,女工年龄仍按本条b 执行。

3.1.3.2 准备记录表格(见附表A )及记录工具。

3.1.3.3 准备、检查计时器。

3.1.3.4 在生产正常情况下,跟踪测定对象,连续记录1个工作日,连续记录2天以上(含2天),每工种(岗位)记录的工作日数不得少于4人·d ,具体记录要求如下(记录表见附录A ):

a . 记录测定对象各类动作的持续时间及动作内容,作业方式; b . 一般情况下,超过1min 的动作应单独列项记录;

c . 若某一动作在持续过程中改变了作业场所或作业性质及方式,应另列项记录。

3.1.3.5 对各类动作进行归类,并按要求进行统计。

各类动作时间按(1)式计算:

式中:tm ——m 类动作1个工作日平均累计时间,min/d;

ti ——m 类动作第i 次持续时间,min ;

D ——记录日天数,d 。

3.1.4 劳动时间率按(2)式计算:

Te=〔(法定日工作时间-tr )/法定日工作时间〕×100% (2) 式中:Te ——平均劳动时间率;

tr ——1个工作日休息(含工作中暂停)平均累计时间,min/d;

3.2 能量代谢率的测定

3.2.1 原理:选择工种(岗位)代表性作业者2名以上(含2名),运用肺通气量仪,通过测定作业者各类动作的肺通气量,按GB3869

附录A 规定,求出1个工作日该工种(岗位)平均能量代谢率。

3.2.2 器材

3.2.2.1 肺呼气量测定仪:采用产品检验合格的肺通气量仪。

3.2.2.2 通风干湿温度计:机械(电动)通风干湿温度计或数显自动综合温度测试仪,测量范围0℃~50℃。

3.2.2.3 空盒气压表。

3.2.2.4 热球式电风速仪:测量范围0.05m/s~30m/s。

3.2.2.5 人体测高仪:精确到1mm 。

3.2.2.6 医用人体秤:精确到0.5kg 。

3.2.3 气温条件的测定

3.2.3.1 测定点选择原则

a . 测定各类动作肺通气量时相应的作业地点,一般情况测定点可能靠近作业者,但不影响作业者正常操作和测定;

b . 测定点高度为立位作业1.5m 高,座位作业1.1m 高。

3.2.3.2 准备记录表格(见附录B )及记录工具,检查检测仪器。

3.2.3.3 测定内容:

a . 温度;

b . 空气相对湿度;

c . 大气压力;

d . 风速。

3.2.3.4 气温和空气相对湿度测定按GB934执行,数据记录于附录B 表中。

3.2.3.5 风速测定:具体方法按GB934中要求执行,数据记录于附录B 表中。

3.2.3.6 大气压力的测定:

a . 气压表必须水平放置于测定点:

b . 其它要求按GB934中规定执行。

3.2.4 肺通气测定

3.2.4.1 测定对象选择原则同3.1.3.1,选择的对象可与劳动时间测定对象是同一人,也可不同。

3.2.4.2 测定动作:将作业与休息加以归类(近似的活动归为一类)后,各类动作应测定,且动作的归类数不得少于3类。

3.2.4.3 准备、检查肺通气量仪:

a . 检查整机:检查各种功能开关是否正常,数据显示是否正常,电是否充足。

b . 检查传感器传感器与主机连接后,各种上数据显示正常。

c . 检查呼吸面具阀门是否齐全,是否活动。

3.2.4.4 戴好面具检查面具四周是否紧贴面部,如有漏气应调整面具部位和橡皮,要确保测定过程中不漏气。

3.2.4.5 测定现场气象参数后,一般情况在每次测定气象条件后,即开始测量肺通气量。若气象条件无显著变化,不必每次测定前测定气象参数,一般要求现场风速≤4m/s。

3.2.4.6 原则上应采用定时工作方式。在正式测定拨好相应开关然后将启动开关拨到启动位。

3.2.4.7 停止测量时应将启动开关拨到暂停位,这一点要在从人体上卸下面具和仪器前完成,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3.2.4.8 测定应在同类动作中进行,跨类测定无效,应对每类动作的开始、中间、结尾阶段分别测定,尽量避免同类或不同类动作的连续测定。

3.2.4.9 每次测定时间不得少于2min ,每类动作的测定次数不得少于8次。

3.2.4.10 测定是要注意观察作业者,操作不正常时,如故意加大动作,额外附加动作,故意深呼吸或仪器不正常时不作记录,重新测定。

3.2.4.11 测定应在生产(作业)正常情况下进行,每次测定结束时应及时记录数据于附录B 。

3.2.4.12 各类动作肺通气量按(3)式或(4)式计算:

若m 类动作各次测定时间相等时,即

t1=t2=…=tn

式中:Vh ·m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档准状态平均肺通气量,L/min; Vi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第i 次测定时标准状态肺通气量,L/min; ti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第i 次测定时间min ;

n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肺通气量测定次数。

(注:若肺通气量测定无气体体积标化功能则标化计算公式按GB3869中要求执行)

3.2.5 人体身高及体重测定

3.2.5.1 测定对象:同4.2.4测定对象。

3.2.5.2 测定方法:按GB5703中3.1和6.1执行。

3.2.5.3 将测定结果记录于附录B 本人的肺通气测定记录表中。

3.2.5.4 体表面积按(5)式计算:

Sh=0.0061Hh+0.0218Wh-0.1527

(5) 式中:Sh ——体积表面,m2;

Hh ——人体身高,cm ;

Wh ——人体体重,kg 。

3.2.6 能量代谢率的计算

3.2.6.1 标准状态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肺通气量按(6)式计算: Xh.m=Vh.m/Sh

(6)式中:Xh.m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标准状态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每分钟肺通气量,L/m2·min ;

3.2.6.2 动作能量代谢率按(7)、(8)和(9)式计算: Ye.h.m=4.184×10(0.945Xh-0.58794)

(7)

Ye.h.m=4.184[13.26-10(1.1648-0.0125Xh.m )]

(8)

式中:Ye.h.m ——h 测定对象m 类动作能量代谢率,kJ/m2·min ; 注:若Ye.h.m 为3.0L/m2·min~7.3L/m2·min 时用(7)计算;

若Ye.h.m 为8.0L/m2·min~30.9L/m2·min 时用(8)式计算;

若Ye.h.m 为7.3L/m2·min~8.0L/m2·min 时用[(7)+(8)/2]式算;

(9)

式中:Ye.m ——某工种(岗位)m 类动作平均能量代谢率,kJ/m2·min N ——该岗位测定对象人数。

3.2.6.3 能量代谢率按(10)式计算:

式中:M ——某工种(岗位)一个工作日平均能量代谢率,kJ/m2·min

3.3 劳动强度指数

劳动强度的指数按(11)式计算:

I=3Te.m+7·K ·M

式中:I ——某工种(岗位)劳动强度指数;

K ——单位换算常数(1/4.184)。

4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按GB3869中2执行。 5 本方法为基本方法,采用其他方法时,必须以本方法为基准 6 分级和检测机构

体力劳动强度的分级和测定由劳动行政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 附录

A (标准的附录)

工时记录表 (补充件)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车间_____________工种_________姓名________性别_________年龄

____________记录时间___________属何种分级_____________

记录者:

附录

B (标准的附录)

肺通气量测定记录

(补充件)

单位_______________车间________工种(岗位)_________姓名________身高(cm )________体重

(kg )________体表面积(m

2

)_______气温(℃)______气压(kPa )_________气湿(%)____________

风速(m/s)____________

记录: 测定: 年 月 日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起草单位:

湖北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所、鄂州市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武汉市 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 1995-9-1


相关文章

  •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清单
  • 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上 1 地基与基础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9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 ...查看


  • 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
  • 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法律法规 一 法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5. <中华人民共和 ...查看


  • 我国的劳动保护法规
  • 我国的劳动保护法规 一.我国宪法及刑法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 我国宪法有关劳动保护的规定有: 第4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 ...查看


  • [有毒作业分级检测规程
  • LD81-1995有毒作业分级检测规程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要求贯彻执行GB12331-90而制订. 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与GB12331-90.GB13733-92保持一致.通过制订本标准,使执行GB12331-90与GB ...查看


  • 花岗岩矿--安全评价报告
  • 花岗岩矿安全评价报告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概 况 兴山县闽兴石材有限责任公司(吊溪岩花岗岩矿)主要开采花岗岩,其用途主要用于建筑及装饰材料.该采石场始建于1999年. 该矿地点位于宜昌市兴山县水月寺镇北东坟埫坪林场,与宜昌县樟村坪林场毗 ...查看


  • (GB30871-2014)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30871-2014) 2014-07-24发布 2015-06-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化学品生产单位设备检修中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高处作业.吊装.临时用电. ...查看


  • 钢结构检测相关标准
  • 钢结构检测相关标准.规范 一.设计施工标准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93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J135-90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 ...查看


  • 钢结构涉及到最新的规范(截止2012年8月)
  • 钢结构最新工程技术规范 在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贯彻现行施工规范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应 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技术规范: 序号 一 1 2 3 4 5 6 二 1 2 3 4 5 三 1 2 3 四 1 2 3 4 5 6 7 低合金高强度结 ...查看


  • 浙江省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培训试题(含答案)
  • 浙江省建筑节能检测技术培训试题 选择: 1.依据<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进行抗结露因 子检测时, 应在试件窗框和玻璃热侧表面共布置 B 个热电偶供计算使用. A.15 B.20 C.25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