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向分析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向分析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上,已经打破了由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民办职业学校有了很大发展。1999 年上半年,中国已有1400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各种形式的民办短期职业培训机构也在迅速发展。今后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积极发展,普高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会超过《发展规划》规定的年递增率,但决不会成为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干扰因素。影响中国职 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在普高发展之外。普高和职高的发展,不是对立的,不是此长彼消的。在中国非义务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教育资源是大量的,教育任务是繁重的,可招收的学生人数永远多于实际超收的名额。

那么,近几年制约中国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职教经费投入不足。

职业高中的经费短缺尤为严重。具体表现为生均预算内经费增幅不高,许多学校 缺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必备设施和设备,缺少资金去进行必要的职业实习,教师缺少进修提高的资金,办学 条件仍然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专业布局不合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大。

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部门分割 、行业分割,以及部门、行业与地方间的分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高、技校、中专之间专业重复,资源不能融 通、共享;农村职业中学办学方向出现偏差,农村职业

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有所脱轨;少数民族聚 集的省区中等职教发展的模式不够清晰,缺乏特色,发展的力度不够。 三、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化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困难。

1980年到1996年,中国 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投资比例已从81.9%下降为52.2%,而非公有制单位的投资比例已从13.1%上 升为33%。经济体制变化中,公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怎样参与职业教育出现了一段动荡和需要调整、规范的时 期。近几年,国有企业经济亏损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就业 压力逐年增大。一方面是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增加,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事业用人追求高学历化, 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的困难和压力。

四、是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不仅轻 视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而且对近几年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持轻视的态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

五、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特别是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亟需提高。

据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 布的数据,职业高中的多项办学基本指标(如专任教师人数及学历合格率、实验室建筑面积达标率、理科实验 设备达标率、图书达标率、体育馆面积达标率等)仍然没有达到《教师法》、《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 要求;而

且,远远低于全国普通高中办学的基本指标,增长速度也多数低于普通高中。

由于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教学质量不高,办学基本条件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差距较大,因而难以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薄观念,一些职业高中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很难打破。

统观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以及政府一贯的政策,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归纳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与发展趋向:

一、彰显公平:贫困生可减免学费并接受助学贷款

“职业学校应当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助学贷款。”

“职业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人,肩负着更多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使命,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惠及困难群体。”任所长表示,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必须通过具体的现实制度安排加以充分体现。近20年来,本市已经构建起中高职衔接、职业与成人继续教育和培训结合的立体职成教体系,保障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教育权利,并提供了规范竞争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条例》更关注贫困生和困难群体,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上,建立起保障和救济的平台,即“奖、贷、助、补、减、缓、免”等一系列特困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社会二次分配,实现教育公平。

“订单培养”“弹性学制”等制度,都为受教育者,特别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勤工俭

学”完成学业创造了条件。

二、增加经费: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应当不低于30%。”

“曾几何时,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一直处于‘弱势’‘边缘’的地位,而目前看来,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招生比例均达到1:1,也就是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支持,仅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来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从制度上保障了这种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即采取政府支持、办学主管部门配套、职业院校自筹、社会捐款等多渠道筹措方式,其中“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应当不低于30%”明确规定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比例比以往提高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环节,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焕发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中央财政将拨出专款在全国重点建设50个职教师资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并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 ,推动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开展。职业学校要吸收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并加快学校内教 师的流动与知识更新,努力完成职教师资学历达标的要求。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

“双 师型”教师。为抓住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愈来愈重视校长的选拔和进修。提出要选 拔具有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掌握教育规律的有识之士担任职业学校的校长。而且,要建立校长培训制度,促 进校长的知识更新,提高校长在新形势下管理职业学校的水平。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职业教 育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1999年以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 育司围绕实施课程改革与建设工程,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提出了面向21世纪职业 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措施。突出强调,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 位的指导思想,通过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逐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 学,构建适应劳动就业、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 四,积极推动农业、艰苦行业和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国家强调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必须把办好农 业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农业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为主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为发 展高产、高效的农业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农业职业学校要围绕当地农业资 源开发设置专业,教学内容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适当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形 式、学制、入学条件、经费

投入和毕业生务农优惠等方面,都要以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 村职业学校可以免试招收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学生入学。

五、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搭建“立交桥”。

具体做法,一是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使他们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继续学习;另外,对一些在工作中成绩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可以采取保送的方法,让他们进入到普通高校学习。

让职业院校的高材生有机会进入到金碧辉煌的普通高校学习,似乎是一个人才互通的绝妙政策。这样的做法从主观上看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这两种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尤其是为动手能力强而理论知识不足的职业人才提供继续深造和再培训的平台。客观的社会影响又是什么呢?我们不遑这样推论一下教育部的意思:只要你“优秀”,你照样可以上普通高校。潜台词是:普通教育的大门不是永远向你们关闭的,如果是真是太“优秀”了,作为奖赏,或许就让你到我这儿来读书了!言外之意是: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才是正宗,普通教育地位就是要高于职业教育。笔者绝没有有意曲解教育部政策的意思,只是想说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否有南辕北辙、误导视听之嫌?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千载良机已经来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逼迫着全球性的企业大转型,国内多数地区都出现了技术工人“断层”局面,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象

已经影响到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州市2009年技能岗位对接大型专场招聘会日前举行,提供4300个岗位,虽然进场求职人数约有5000人,但现场多数企业仍抱怨难找技工。据介绍,广州技工缺口在50万人左右。破解“技工荒”的最有效方法是大刀阔斧地改革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核变革,实现和现实社会人才需求的真正对接,变职业教育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漂亮“大转身”,这是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根本所在。

对于那些已经上了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育部能不能给自己一个再上大学的机会,而恰恰相反的是要让这些人暗自庆幸自己没有上错学校。要从根本上改革职业教育的教材、课时、师资和实训方式,培养真正的动手动脑型的实用人才,而不是仅仅是有点见识的“半拉子”人。要加大投入,打造名震一方的职业教育品牌,让毕业生成为企业争相聘用的抢手货。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成果和职教毕业生的社会贡献,提高职教人才的社会认同感。相信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会以其巨大吸引力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向分析

中国的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上,已经打破了由政府单一办学的格局,民办职业学校有了很大发展。1999 年上半年,中国已有1400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各种形式的民办短期职业培训机构也在迅速发展。今后几年,随着高等教育的积极发展,普高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会超过《发展规划》规定的年递增率,但决不会成为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干扰因素。影响中国职 业教育发展的原因在普高发展之外。普高和职高的发展,不是对立的,不是此长彼消的。在中国非义务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教育资源是大量的,教育任务是繁重的,可招收的学生人数永远多于实际超收的名额。

那么,近几年制约中国职业教育积极发展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职教经费投入不足。

职业高中的经费短缺尤为严重。具体表现为生均预算内经费增幅不高,许多学校 缺少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必备设施和设备,缺少资金去进行必要的职业实习,教师缺少进修提高的资金,办学 条件仍然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专业布局不合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大。

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的部门分割 、行业分割,以及部门、行业与地方间的分割;中等职业学校的职高、技校、中专之间专业重复,资源不能融 通、共享;农村职业中学办学方向出现偏差,农村职业

教育与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有所脱轨;少数民族聚 集的省区中等职教发展的模式不够清晰,缺乏特色,发展的力度不够。 三、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化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困难。

1980年到1996年,中国 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投资比例已从81.9%下降为52.2%,而非公有制单位的投资比例已从13.1%上 升为33%。经济体制变化中,公有企业与非公有企业怎样参与职业教育出现了一段动荡和需要调整、规范的时 期。近几年,国有企业经济亏损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国的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就业 压力逐年增大。一方面是下岗人员、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增加,另一方面是一些企事业用人追求高学历化, 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的困难和压力。

四、是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一些人总认为职业教育是低水平、低层次的教育,不仅轻 视中等和初等职业教育,而且对近几年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持轻视的态度,影响了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

五、是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特别是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亟需提高。

据199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 布的数据,职业高中的多项办学基本指标(如专任教师人数及学历合格率、实验室建筑面积达标率、理科实验 设备达标率、图书达标率、体育馆面积达标率等)仍然没有达到《教师法》、《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的 要求;而

且,远远低于全国普通高中办学的基本指标,增长速度也多数低于普通高中。

由于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高中教学质量不高,办学基本条件与国家规定的要求差距较大,因而难以扭转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鄙薄观念,一些职业高中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很难打破。

统观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以及政府一贯的政策,我们可以从六个方面归纳职业教育的改革力度与发展趋向:

一、彰显公平:贫困生可减免学费并接受助学贷款

“职业学校应当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助学贷款。”

“职业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人,肩负着更多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使命,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深度惠及困难群体。”任所长表示,实现教育公平、公正,必须通过具体的现实制度安排加以充分体现。近20年来,本市已经构建起中高职衔接、职业与成人继续教育和培训结合的立体职成教体系,保障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教育权利,并提供了规范竞争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条例》更关注贫困生和困难群体,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上,建立起保障和救济的平台,即“奖、贷、助、补、减、缓、免”等一系列特困生资助政策体系,通过社会二次分配,实现教育公平。

“订单培养”“弹性学制”等制度,都为受教育者,特别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勤工俭

学”完成学业创造了条件。

二、增加经费:加大政府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将职业教育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安排一定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应当不低于30%。”

“曾几何时,职业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一直处于‘弱势’‘边缘’的地位,而目前看来,中职院校与普通高中、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招生比例均达到1:1,也就是说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教育的半壁江山。”职业教育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支持,仅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来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从制度上保障了这种促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即采取政府支持、办学主管部门配套、职业院校自筹、社会捐款等多渠道筹措方式,其中“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应当不低于30%”明确规定政府投入职业教育的比例比以往提高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两个环节,提高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焕发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中央财政将拨出专款在全国重点建设50个职教师资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并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 ,推动职教师资培训工作的开展。职业学校要吸收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并加快学校内教 师的流动与知识更新,努力完成职教师资学历达标的要求。培养既有合格学历,又有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

“双 师型”教师。为抓住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愈来愈重视校长的选拔和进修。提出要选 拔具有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掌握教育规律的有识之士担任职业学校的校长。而且,要建立校长培训制度,促 进校长的知识更新,提高校长在新形势下管理职业学校的水平。

课程改革与建设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也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职业教 育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1999年以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 育司围绕实施课程改革与建设工程,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后,提出了面向21世纪职业 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措施。突出强调,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 位的指导思想,通过实施“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逐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 学,构建适应劳动就业、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 四,积极推动农业、艰苦行业和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国家强调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必须把办好农 业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农业职业学校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为主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为发 展高产、高效的农业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农业职业学校要围绕当地农业资 源开发设置专业,教学内容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适当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形 式、学制、入学条件、经费

投入和毕业生务农优惠等方面,都要以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 村职业学校可以免试招收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学生入学。

五、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搭建“立交桥”。

具体做法,一是为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技能型人才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使他们有机会进入普通高校继续学习;另外,对一些在工作中成绩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可以采取保送的方法,让他们进入到普通高校学习。

让职业院校的高材生有机会进入到金碧辉煌的普通高校学习,似乎是一个人才互通的绝妙政策。这样的做法从主观上看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这两种教育之间的优势互补,尤其是为动手能力强而理论知识不足的职业人才提供继续深造和再培训的平台。客观的社会影响又是什么呢?我们不遑这样推论一下教育部的意思:只要你“优秀”,你照样可以上普通高校。潜台词是:普通教育的大门不是永远向你们关闭的,如果是真是太“优秀”了,作为奖赏,或许就让你到我这儿来读书了!言外之意是: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才是正宗,普通教育地位就是要高于职业教育。笔者绝没有有意曲解教育部政策的意思,只是想说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否有南辕北辙、误导视听之嫌?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千载良机已经来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逼迫着全球性的企业大转型,国内多数地区都出现了技术工人“断层”局面,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的现象

已经影响到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州市2009年技能岗位对接大型专场招聘会日前举行,提供4300个岗位,虽然进场求职人数约有5000人,但现场多数企业仍抱怨难找技工。据介绍,广州技工缺口在50万人左右。破解“技工荒”的最有效方法是大刀阔斧地改革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的内核变革,实现和现实社会人才需求的真正对接,变职业教育卖方市场为买方市场,从而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漂亮“大转身”,这是增加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根本所在。

对于那些已经上了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育部能不能给自己一个再上大学的机会,而恰恰相反的是要让这些人暗自庆幸自己没有上错学校。要从根本上改革职业教育的教材、课时、师资和实训方式,培养真正的动手动脑型的实用人才,而不是仅仅是有点见识的“半拉子”人。要加大投入,打造名震一方的职业教育品牌,让毕业生成为企业争相聘用的抢手货。要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成果和职教毕业生的社会贡献,提高职教人才的社会认同感。相信不久的将来,职业教育会以其巨大吸引力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相关文章

  • 幼儿教育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年中国幼儿教育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 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51639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 ...查看


  • 阅读新趋向与青年期刊发展策略
  • 摘要 本文分析了阅读环境的变化导致青年阅读出现的三种新趋向:阅读栽体新趋向.阅读内容新趋向.阅读方式新趋向.与三种新趋向相对应,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 青年期刊 阅读 趋向 阅读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而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文化 ...查看


  • 论未来薪酬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 论未来薪酬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 [摘要]本文在对薪酬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薪酬制度改革的未来趋向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企业的薪酬制度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 ]薪酬制度:改革:企业 薪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薪酬包括经济性的报酬和 ...查看


  •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 第20卷 第1期曲 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Vol.20 No.1 2001年1月JOURNALOFQUJINGNORMALCOLLEGEJan.2001 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及成因分析 朱海燕 分类号 G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查看


  • 北方民族大融合
  • 第17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 作者:岳文忠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65 | 更新时间:2004-12-27 | 文章录入:admin ] [内容标准] 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了解北方政局 ...查看


  •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 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内容摘要:纵观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可以预见当代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向:一是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二是研究范式的转换,三是进一步分化与综合,四是把理论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五是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六是教育学学术的国际交 ...查看


  • 金融学(教学大纲)2013
  • <金融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开课对象:财经类(本科)各专业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金融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同时,它又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的高等财经类专业十一 ...查看


  • 从现代化的角度浅析当代中国特色文明形式
  • 摘 要: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换句话说,现代化可以看做是代表我们这个历史时代的一种"文明形式".这是现代化内涵的之一.本文从社会学角度.文化人类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点进行分析总结,特别 ...查看


  • 高考作文命题总结_趋向分析及备考策略_唐惠忠
  • 命题研究 高考作文命题总结. 趋向分析及备考策略 江苏 分析2 015年高考全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作文题,不难看出作文命题的新思维.新特点和发展趋向. 一.命题总结 高考作文是教育改革"探"向社会的一个"窗口&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