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效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

作者:张红伟曹勇

中州学刊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D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3—0020—04

  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是指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所拥有和依赖的,能够为其开展工作所支配和利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是指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围绕实现组织目标,从组织工作资源的内容和特性出发,进行有效利用、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促进组织工作各要素之间及与其他社会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融合,以达到组织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曾庆红同志在2006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要“有效地整合各种组织资源,增强我们党的组织优势”。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这是一个全新命题,深入研究、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党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对整合组织工作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是,就这些探索实践看,还是自发的、零碎的、滞后的,缺少自觉的、超前的、统一的整体性谋划。当前在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上,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上不尽合理。一是人力资源尤其是各类人才分布不均。从地域分布上看,大部分人才积聚在经济相对发达、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和城市,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人才相对匮乏;从行业分布上看,大量人才集聚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布在经济建设一线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人才相对较少;从层级分布上看,基层拥有的人才较少,农村乡土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缺乏;从结构分布上看,科研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偏少,特别是缺少懂专业的复合型领导人才。二是组织资源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覆盖不广。“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偏低,出现了党建工作的“空白点”和“盲区”。三是物质资源尤其是经费和阵地保障不足。基层党组织对物质资源的占有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地区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不足。有的党组织没有办公场地和活动阵地,一些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没有报酬。四是组织部门内部资源尤其是人员和机构设置不当。

  (二)功能发挥上不够充分。一是部分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一些干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的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缺乏活力,整体功能不强。一些地方没有发挥好用人导向作用,调整使用干部时受人为因素干扰过多,严重挫伤了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实行干部年龄“一刀切”,造成大量干部资源浪费。在人才工作上,有的组织部门措施不力、办法不多,使一些人才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地位和作用弱化,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有的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有的农村宗教、宗族、黑社会组织与村党支部争夺领导权,群众对党组织信任度不高。国有企业改制后,“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没有理顺,一些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难以保证。大量关、停、并、转企业的党组织有的虽然存在,但常常出现“有组织无党员”、“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一些党员宗旨意识淡薄不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党员不知如何或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部分流动党员流出地管不住,流入地又不愿管,“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相对较多,也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有些制度设计不科学、不配套,有的地方对制度落实打折扣。有的制度缺乏连续性,如一些地方调整干部先后政策不一样,给干部队伍的思想带来混乱。有的制度缺乏针对性,如换届前许多地方都出台文件,强调禁止“拉票”,但对“拉票”行为的界定以及如何禁止“拉票”却是避而不答,要求归要求,下面该“拉票”还“拉票”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对现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如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存在变通走样或程序“空转”现象。四是一些地方组织部门在职能行使上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许多不属于组织部门职能的工作,如城建拆迁、计划生育、军转干部稳定等,都要求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致使组织部门干了许多不该由自己干的事,职能上“越位”。与“越位”相对应,还存在“缺位”现象。如对组织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视不够,没有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加以探索和攻关,致使识人不够准的问题、“两新”组织党建薄弱问题等长时期存在而没有很好解决。

  (三)管理使用上有所失当。一是一些组织资源闲置浪费问题严重。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现象;培训基地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各级各部门都在建培训机构,耗费了大量的建设养护成本而利用率不高,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在党员电化教育方面,许多同志反映,这项工作完全可以依托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机构来开展,组织部门只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就行了。在现代技术设备应用方面,不少地市组织部门视频会议设备都已到位,但利用率极低。二是一些地方对党员和干部的管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对干部重选拔、轻管理,特别是对“一把手”和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监督,以致出现了“带病上岗”、“带病工作”等问题。有的村多年不发展新党员,造成党员队伍后继乏人,老化现象严重,支部成了“老人头”牌支部。不少基层党员反映,党组织关系接转程序复杂繁琐,党员流动困难,如某破产企业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在社区党组织,需要先后到6个部门,办理6次手续。三是工作运行方式相对封闭,缺少资源共享。组织部内部之间缺少资源共享和横向整合,一些地方出现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与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两张皮”,干部“培训与使用”脱节,党员干部表彰与提拔脱节等现象,无法形成合力,甚至使资源作用相互抵消。从组织部门与党委、政府等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来说,也存在资源缺乏共享的问题,比如,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与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资源共享不够。

  (四)方法手段上相对滞后。一是动力不足。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影响,党组织在党员管理中存在着重奉献、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现象,导致不少党员荣誉感和归属感弱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二是能力缺失。有的同志缺乏系统思维,习惯于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有的同志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在新经济组织中套用国有企业党建方式,用传统、静态的办法管理流动党员,导致工作没有实效。三是技术落后。不少组织部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对现代管理科学和技术接受与应用不够。

  有效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的重点与路径

  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任务。组织部门要从工作范围、职能和任务出发,采用组织推动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办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有效地做好组织工作资源的整合。

  (一)整合领导班子资源。一是确立科学的领导班子配置理念。按照功能为先、因事择人的原则,从整体需要、职位需要出发,选配领导班子成员,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从着重考虑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转变为重点考虑领导班子的最佳组合;从着重考虑年龄、性别等静态组合转变为重点考虑能力、气质等动态组合。二是构建协调高效的领导班子运行机制。完善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形式和工作机制,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检察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完善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制度和办法,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职能与分工,扩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减少副书记职数,强化党委全委会的决策作用和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建议根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等情况确定领导班子职数配置;在一些县(市)和乡镇探索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三是推进党政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四是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和引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和改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借鉴“三讲”教育和先进性教育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建立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沟通,维护班子的团结,增强整体功能。

  (二)整合干部队伍资源。一是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制度资源的功能作用。继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积极推行并不断探索竞争性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三票制”、公推直选等;改革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整合组织人事部门与各有关专业部门的干部资源,明确资格要求,组建专业化的干部考察人员队伍和面试考官队伍;根据干部选拔素能测评的需要,以省为单位,建立区域性题库中心;抓好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交流制、辞职制、回避制和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制度的落实,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二是理顺体制,打破干部资源配置的壁垒。减少垂直管理干部范围,明确双重管理干部主、协管方的职能,加强对垂管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强化地方党委责任;畅通条块干部交流的渠道,加大条块干部交流力度;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法》,科学设定机构编制,明确机构职能及岗位职责,防止因人设事、因人设岗、机构膨胀、人员超编;明确党委管理干部的渠道和范围,强化组织部门管理干部主渠道的作用,防止出现“多头管理”。三是优化资源,提高干部培训效能。加强培训的宏观管理,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分类型、分层次设计和安排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培训资源,依托高校、大型企业等培训基地,强化培训力量;实施专业培训项目公开招标、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制定境外培训管理办法,规范出国境培训;改革党校办学体制,提高培训质量,发挥其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党校的社会培训功能。四是完善手段,共享干部监督信息资源。健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诫勉谈话、函询、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提拔征求纪委意见等制度,发挥信访、举报电话、舆论的监督作用,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五是统筹考虑,优化后备干部资源配置。改进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办法,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在不同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统一调配使用后备干部,优化后备干部资源配置。

  (三)整合人才队伍资源。一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加强人才工作政策研究。加强对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和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人才向贫困地区、落后地区、基层和经济建设一线等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和领域流动。三是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用好用活本地现有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整合各类人才库、专家库,搭建各级各类用人单位的人才信息交流平台;逐步整合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推进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四)整合党的基层组织资源。一是强化各类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根据“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科学界定各类基层组织的功能,明确其职责任务。二是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农村,逐步打破单一的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形式,适应发展需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协会上,由区域型向产业型、功能型转变;进行支部联建,整合农村基层党组织资源。在城市,提升社区党组织建制,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协调功能;党组织设置及时覆盖到新建居民小区。在“两新”组织,采取将支部建在楼宇、商会、市场、路段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对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实行党务工作者职业化。三是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制定政策,将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日常工作运转、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报酬等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重点解决好困难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无阵地、经费无来源的问题。四是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机制。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按照“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原则,积极推进党建“三级四方共建”活动。同时,进一步创新机关、学校、科研院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载体和机制,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五)整合党员队伍资源。一是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坚持党员标准,加强培养教育,严格发展程序,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先进力量。研究制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基本程序和政策标准,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进一步疏通出口,形成党的自我纯洁机制。二是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推行“红色家园”计划,构建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人性化服务为重点,以双向共管为纽带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党员信息库,通过党员智能管理卡,进行党员身份认证,智能管理,简化党组织关系结转手序,实现党员无障碍流动,确保把流动党员管住管好。利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等社会资源,抓好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改革党费管理办法,适当增加地方组织部门党费留成比例,增强党费分配使用效能。三是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坚持以人为本,权利和义务并重,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沟通交流、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服务,为流动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老党员服务,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为党的事业作贡献的热情。四是建立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将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六)整合组织部门的内部资源。一是合理配置内部工作力量。科学确定内部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合理分布工作力量;规范工作职能,做好组织工作“主业”;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工作协调,统筹推进组织、干部、人才工作;适当增加市、县一级组织部门的人员编制和财力支持。二是切实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严把“入口”,坚持“高进”标准,按照德才兼备、竞争择优的原则,从各条战线、各个不同专业选人,把优秀的干部选入组织部门;采取集中学习、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组工干部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疏通“出口”,坚持“高出”原则,把那些优秀的组工干部及时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使其经受锻炼,成长进步,同时,要把那些不适合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坚决调离组织部门。三是充分发挥组织工作制度资源功能。对各级组织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政策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废除不适用部分;确保新出台政策制度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政策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四是积极利用先进的资源管理手段。及时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最新成果;建立组织系统局域网,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整合党建网站等载体资源,构建党务公开、学习研讨、信息传播、经验交流四大平台;通过设立网上论坛、部长信箱等方式,建立组织系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实现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互动。

作者介绍:张红伟,曹勇,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河南 郑州 450002  张红伟,男,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副县级组织员,研究室主任。  曹勇,男,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副主任科员。

作者:张红伟曹勇

中州学刊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D2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7)03—0020—04

  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是指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所拥有和依赖的,能够为其开展工作所支配和利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是指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围绕实现组织目标,从组织工作资源的内容和特性出发,进行有效利用、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促进组织工作各要素之间及与其他社会资源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融合,以达到组织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曾庆红同志在2006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要“有效地整合各种组织资源,增强我们党的组织优势”。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这是一个全新命题,深入研究、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们党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对整合组织工作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是,就这些探索实践看,还是自发的、零碎的、滞后的,缺少自觉的、超前的、统一的整体性谋划。当前在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上,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源配置上不尽合理。一是人力资源尤其是各类人才分布不均。从地域分布上看,大部分人才积聚在经济相对发达、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地区和城市,落后地区、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人才相对匮乏;从行业分布上看,大量人才集聚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分布在经济建设一线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人才相对较少;从层级分布上看,基层拥有的人才较少,农村乡土人才、实用技术人才缺乏;从结构分布上看,科研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偏少,特别是缺少懂专业的复合型领导人才。二是组织资源尤其是基层党组织覆盖不广。“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偏低,出现了党建工作的“空白点”和“盲区”。三是物质资源尤其是经费和阵地保障不足。基层党组织对物质资源的占有明显不足。相当一部分地区村级党组织工作经费不足。有的党组织没有办公场地和活动阵地,一些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没有报酬。四是组织部门内部资源尤其是人员和机构设置不当。

  (二)功能发挥上不够充分。一是部分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一些干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发挥。一些地方的领导班子结构不合理,缺乏活力,整体功能不强。一些地方没有发挥好用人导向作用,调整使用干部时受人为因素干扰过多,严重挫伤了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的地方实行干部年龄“一刀切”,造成大量干部资源浪费。在人才工作上,有的组织部门措施不力、办法不多,使一些人才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二是部分基层党组织地位和作用弱化,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一些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有的甚至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缺乏凝聚力、战斗力,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有的农村宗教、宗族、黑社会组织与村党支部争夺领导权,群众对党组织信任度不高。国有企业改制后,“新三会”与“老三会”的关系没有理顺,一些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难以保证。大量关、停、并、转企业的党组织有的虽然存在,但常常出现“有组织无党员”、“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一些党员宗旨意识淡薄不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些党员不知如何或无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部分流动党员流出地管不住,流入地又不愿管,“隐形党员”、“口袋党员”相对较多,也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有些制度设计不科学、不配套,有的地方对制度落实打折扣。有的制度缺乏连续性,如一些地方调整干部先后政策不一样,给干部队伍的思想带来混乱。有的制度缺乏针对性,如换届前许多地方都出台文件,强调禁止“拉票”,但对“拉票”行为的界定以及如何禁止“拉票”却是避而不答,要求归要求,下面该“拉票”还“拉票”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地方对现有制度贯彻落实不到位,如在干部选拔工作中,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存在变通走样或程序“空转”现象。四是一些地方组织部门在职能行使上存在“越位”和“缺位”现象。许多不属于组织部门职能的工作,如城建拆迁、计划生育、军转干部稳定等,都要求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致使组织部门干了许多不该由自己干的事,职能上“越位”。与“越位”相对应,还存在“缺位”现象。如对组织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视不够,没有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加以探索和攻关,致使识人不够准的问题、“两新”组织党建薄弱问题等长时期存在而没有很好解决。

  (三)管理使用上有所失当。一是一些组织资源闲置浪费问题严重。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存在多头培训、重复培训现象;培训基地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各级各部门都在建培训机构,耗费了大量的建设养护成本而利用率不高,培训质量难以保证。在党员电化教育方面,许多同志反映,这项工作完全可以依托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机构来开展,组织部门只要加强指导和协调就行了。在现代技术设备应用方面,不少地市组织部门视频会议设备都已到位,但利用率极低。二是一些地方对党员和干部的管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对干部重选拔、轻管理,特别是对“一把手”和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缺乏有效监督,以致出现了“带病上岗”、“带病工作”等问题。有的村多年不发展新党员,造成党员队伍后继乏人,老化现象严重,支部成了“老人头”牌支部。不少基层党员反映,党组织关系接转程序复杂繁琐,党员流动困难,如某破产企业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到所在社区党组织,需要先后到6个部门,办理6次手续。三是工作运行方式相对封闭,缺少资源共享。组织部内部之间缺少资源共享和横向整合,一些地方出现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与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两张皮”,干部“培训与使用”脱节,党员干部表彰与提拔脱节等现象,无法形成合力,甚至使资源作用相互抵消。从组织部门与党委、政府等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来说,也存在资源缺乏共享的问题,比如,在干部监督管理方面,与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资源共享不够。

  (四)方法手段上相对滞后。一是动力不足。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影响,党组织在党员管理中存在着重奉献、轻服务,重义务、轻权利现象,导致不少党员荣誉感和归属感弱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二是能力缺失。有的同志缺乏系统思维,习惯于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有的同志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在新经济组织中套用国有企业党建方式,用传统、静态的办法管理流动党员,导致工作没有实效。三是技术落后。不少组织部门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对现代管理科学和技术接受与应用不够。

  有效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的重点与路径

  整合党的组织工作资源,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任务。组织部门要从工作范围、职能和任务出发,采用组织推动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办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积极有效地做好组织工作资源的整合。

  (一)整合领导班子资源。一是确立科学的领导班子配置理念。按照功能为先、因事择人的原则,从整体需要、职位需要出发,选配领导班子成员,逐步实现“两个转变”:从着重考虑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体素质转变为重点考虑领导班子的最佳组合;从着重考虑年龄、性别等静态组合转变为重点考虑能力、气质等动态组合。二是构建协调高效的领导班子运行机制。完善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的有效形式和工作机制,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和审判、检察机关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完善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制度和办法,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党代会、全委会、常委会的职能与分工,扩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减少副书记职数,强化党委全委会的决策作用和常委会的集体领导作用;建议根据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等情况确定领导班子职数配置;在一些县(市)和乡镇探索党政“一把手”一肩挑。三是推进党政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一步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四是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和引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和改善民主生活会制度,借鉴“三讲”教育和先进性教育的经验,进一步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建立经常性谈心谈话制度,加强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沟通,维护班子的团结,增强整体功能。

  (二)整合干部队伍资源。一是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制度资源的功能作用。继续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积极推行并不断探索竞争性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如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三票制”、公推直选等;改革和完善干部考察考核工作,整合组织人事部门与各有关专业部门的干部资源,明确资格要求,组建专业化的干部考察人员队伍和面试考官队伍;根据干部选拔素能测评的需要,以省为单位,建立区域性题库中心;抓好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交流制、辞职制、回避制和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制度的落实,大力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二是理顺体制,打破干部资源配置的壁垒。减少垂直管理干部范围,明确双重管理干部主、协管方的职能,加强对垂管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强化地方党委责任;畅通条块干部交流的渠道,加大条块干部交流力度;研究制定《机构编制法》,科学设定机构编制,明确机构职能及岗位职责,防止因人设事、因人设岗、机构膨胀、人员超编;明确党委管理干部的渠道和范围,强化组织部门管理干部主渠道的作用,防止出现“多头管理”。三是优化资源,提高干部培训效能。加强培训的宏观管理,避免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分类型、分层次设计和安排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充分整合利用社会培训资源,依托高校、大型企业等培训基地,强化培训力量;实施专业培训项目公开招标、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培训质量;制定境外培训管理办法,规范出国境培训;改革党校办学体制,提高培训质量,发挥其干部培训主渠道作用;进一步扩大基层党校的社会培训功能。四是完善手段,共享干部监督信息资源。健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诫勉谈话、函询、经济责任审计和干部提拔征求纪委意见等制度,发挥信访、举报电话、舆论的监督作用,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五是统筹考虑,优化后备干部资源配置。改进后备干部选拔管理办法,对后备干部实行动态管理;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在不同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统一调配使用后备干部,优化后备干部资源配置。

  (三)整合人才队伍资源。一是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二是加强人才工作政策研究。加强对人才资源开发的研究和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人才向贫困地区、落后地区、基层和经济建设一线等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和领域流动。三是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用好用活本地现有人才,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健全人才市场体系。整合各类人才库、专家库,搭建各级各类用人单位的人才信息交流平台;逐步整合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全面推进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

  (四)整合党的基层组织资源。一是强化各类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根据“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科学界定各类基层组织的功能,明确其职责任务。二是改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在农村,逐步打破单一的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党组织设置形式,适应发展需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协会上,由区域型向产业型、功能型转变;进行支部联建,整合农村基层党组织资源。在城市,提升社区党组织建制,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协调功能;党组织设置及时覆盖到新建居民小区。在“两新”组织,采取将支部建在楼宇、商会、市场、路段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对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实行党务工作者职业化。三是保障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制定政策,将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日常工作运转、基层党务工作者工作报酬等经费开支列入财政预算,重点解决好困难党组织和“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无阵地、经费无来源的问题。四是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机制。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按照“地区性、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原则,积极推进党建“三级四方共建”活动。同时,进一步创新机关、学校、科研院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载体和机制,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五)整合党员队伍资源。一是提高党员队伍质量。坚持党员标准,加强培养教育,严格发展程序,把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先进力量。研究制定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基本程序和政策标准,加大处置不合格党员的力度,进一步疏通出口,形成党的自我纯洁机制。二是改进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推行“红色家园”计划,构建以党员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人性化服务为重点,以双向共管为纽带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模式。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党员信息库,通过党员智能管理卡,进行党员身份认证,智能管理,简化党组织关系结转手序,实现党员无障碍流动,确保把流动党员管住管好。利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络等社会资源,抓好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改革党费管理办法,适当增加地方组织部门党费留成比例,增强党费分配使用效能。三是切实保障党员权利。坚持以人为本,权利和义务并重,为党员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沟通交流、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服务,为流动党员、生活困难的党员、老党员服务,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为党的事业作贡献的热情。四是建立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将活动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六)整合组织部门的内部资源。一是合理配置内部工作力量。科学确定内部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合理分布工作力量;规范工作职能,做好组织工作“主业”;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工作协调,统筹推进组织、干部、人才工作;适当增加市、县一级组织部门的人员编制和财力支持。二是切实加强组工干部能力建设。严把“入口”,坚持“高进”标准,按照德才兼备、竞争择优的原则,从各条战线、各个不同专业选人,把优秀的干部选入组织部门;采取集中学习、交流轮岗、挂职锻炼等形式,加强组工干部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疏通“出口”,坚持“高出”原则,把那些优秀的组工干部及时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使其经受锻炼,成长进步,同时,要把那些不适合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坚决调离组织部门。三是充分发挥组织工作制度资源功能。对各级组织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政策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及时废除不适用部分;确保新出台政策制度的科学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政策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四是积极利用先进的资源管理手段。及时运用现代管理科学最新成果;建立组织系统局域网,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整合党建网站等载体资源,构建党务公开、学习研讨、信息传播、经验交流四大平台;通过设立网上论坛、部长信箱等方式,建立组织系统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实现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互动。

作者介绍:张红伟,曹勇,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河南 郑州 450002  张红伟,男,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副县级组织员,研究室主任。  曹勇,男,中共郑州市委组织部副主任科员。


相关文章

  • 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与能力分析
  • 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与能力分析 饶扬德1-2 1(武汉大学,武汉430072) (摘要) 2(黄石理工学院,黄石435003) 资源整合是指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 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 ...查看


  • 有效整合资源能力:企业成长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 有效整合资源能力:企业成长应具备的重要条件 在新创办的企业中,第一年就有50%的企业关门停业,70%的企业支撑不过3年,90%的企业生存不超过5年,大约有5%--6%的企业可以挺过10年,有1%--3%的企业可以存活30--50年.我们是否 ...查看


  • 物流资源整合
  • 物流资源整合 所谓物流资源整合就是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的需要,在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下,借助现代科技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力量,以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目标,将企业有限的物流资源与社会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无缝化链接的一种动态管理运作体系. ...查看


  • 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 品德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专题简介: 该研修专题主要是为小学品德教师提供一些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研究方式和教学资源等指导和服务,以解决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操作问题.根据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品德课堂教学活动的方式是多 ...查看


  • 整合视野下非公经济组织中党组织拓展研究
  • 作者:黄一玲 求实 2016年06期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6)01-0004-08 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分化加快,利益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化,各种新兴社会阶层和社会力量不断涌现,如何对 ...查看


  • 怎样提高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
  • 怎样提高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 在领导工作实践中,领导者要提高自身的资源整合能力,必须从三个方面下功夫:在观念上,必须树立任何资源都是可用的现代管理理念;在眼界上,要具有开阔的视野和独到的眼光;在领导行为上,要注意克服"比试心理&q ...查看


  • 资源整合能力
  • 资源整合能力.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 [摘 要]以创新为本质的创业成为激发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本研究以处于中国转型期特定情境下的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资源整合能力.创业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化方程 ...查看


  • 企业并购整合风险研究
  •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信息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产业结构更深层次的调整也随之展开.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很多企业选择了并购这一资本运作方式,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购成功将会实现企业以较低成本完 ...查看


  • 2.深入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
  • 深入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 ■ 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本刊主编 邵 宁 在国资委的推动和中央企业的努力下,"十一五"期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中央企业之间的重组,力度比较大,基本实现了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