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立意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关注三个“度”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的第一关。立意的正误高下,决定了为文的成败得失。若要成功闯关,必须关注三个“度”。

一、把握立意的尺度

尺度,即标准。衡量一篇文章是否切题、合题,总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往往由以下几点“约定俗成”:一是文章的立意是否与题旨合拍。若是材料作文,要看是否能符合所供材料的主要寓意;若是话题作文,要看是否能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准确界定话题的外延,行文是否圈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若是命题作文,要看是否能切中题眼,是否能在悟准所给标题(词语、短语或句子)的或实或虚或显或隐等多重含义的基础上,择其要点合情合理地演绎。二是要看立意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是否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有着健康的情感态度。三是要看文章的立意是否有着确定性,即主旨是鲜明的,至少是明确的,而非枝枝蔓蔓甚至飘忽不定的。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绷紧尺度这根弦,机敏地悟透命题者的微妙意图,捕捉命题的隐性指向,使立意必在话题或标题或材料寓意的有效价值的范围之内,务必做到不偷换,不转移,不超框,不打擦边球,不大而化之。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老大娘不慎摔倒,后脑勺摔出了血,许多人从她身边绕过。一位出租车司机把老大娘扶了起来。路人劝他不要多事:如果被赖上就麻烦了。

一个老母亲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开口就问:“有事吗?”母亲反问:“没有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吗?你不打过来,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就一定要因为有事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以就两则材料来写,也可以就一则材料来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这两则材料,从思想内涵上看是比较接近的。第一则材料可以引出的立意范畴是关爱、信任、社会责任、真诚等;第二则材料引出的立意范畴是母爱、感恩、理解、回报、孝心、沟通等。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其立意范畴可以是关爱、理解、责任、沟通、拉近心距等。能符合上述立意范畴中的任一角度,则视为符合题意。作文时,有的同学却未能全面审视材料,未能参透材料的寓意,竟着眼于文明、人性、和谐、选择、美与丑、苦难与幸福、物质与精神、诚信的重要性、团结就是力量等范畴去立意作文,这无疑是陷入了曲解题意、立意偏颇、大而空洞等失误的陷阱。

再看一道命题作文: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的关键词是“听”“美”二字。“听”应引出文章要表达的对象,文章应抒写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是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美,可以是生活美,也可以是艺术美等等。文章应着重展示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指,也可以泛指。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写听雨听雪,听松涛听海潮,听鸟鸣听蛙声,听朗朗书声,听谆谆教诲,听至理名言,听美妙音乐等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写听生命之曲,听历史回声;还可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佳境。对美的感受应是符合审美客观标准的,深刻而有感染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不健康的。有的同学顾此失彼,只着眼于“美”,将标题改成了“以‘美’为话题作文”,于是仅写“助人”“自强”“关爱”等美好的事情;有的泛谈自然风光或社会生活等美的现象,写成了“你看,多美!”,从其文章中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有的同学只着眼于“听”,忽略了“美”,罗列一番听的内容,让人感受不到美在何处;有的竟写成了“以‘倾听’为话题作文”。此类文章,不管其文笔多美,也只好在三类卷以下判分了。

审题失误、立意偏颇,大都是因没能把握立意的尺度;而要把握立意的尺度,必先找准立意的角度。

二、找准立意的角度

角度,即视点。审题立意时,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视点。高考中,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因其试题丰富的内涵而具有一定范畴的立意多元性。也正是这种多元性,才能有效地展示考生的写作个性,才能体现具有选拔功能的作文试题的效度。考场上,接触作文试题的短短几分钟内,多角度地审题立意,有助于考生稳定情绪、集中精力,迅速打开思维的通衢,有助于考生想出“意项”一大片,筛选定准“意”一点。我们常说,要发散思维,要逆向思维,关键是我们很难找到发散点和逆向点。其实,这些一触即发的宝贵的“点”,就在作文试题的材料、导语、话题或标题中。

先说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础是准确解读材料的寓意。审题时,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若是抒情性材料(如诗歌),每一个意象往往就是一个角度;若是叙述性材料(如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现象等),其中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及其两两关系的组合都可能是一个角度;若是议论性材料(如格言、警语、论断的编组等),每一个观点及其相逆方面就是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依据材料的表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可依据材料的“结果”,探求其发生的“原因”;可

依据一景一物,类比社会中的人与事;可依据材料中的矛盾关系,辨析其内含的哲理;可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逆向推出一个崭新的理念。例如: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原突然起火,呼呼直蹿的烈火形成了一个大火圈,向草丛中央的一个小小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被逼得节节后退。包围圈越来越小,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而别无选择。但是就在这时,它们看到了希望——小丘陵下面的小河。于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劈啪作响,然而“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面对这则寓言式材料,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若从蚂蚁家族的角度看,它们面对灭顶之灾,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毅然“冲出”,表现出的是一种珍爱生命、绝处求生、英勇无畏的精神;若从蚁球的角度看,它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表现出的是一种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若从蚁球外层蚂蚁的角度看,它们被烧得劈啪作响,粉身碎骨,表现出的是一种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精神;若从蚂蚁家族的希望——小河的角度看,它揭示了正确的目标是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这一道理。很明显,求生无畏、团结拼搏、牺牲奉献、目标正确等,正是蚂蚁家族绝处逢生的保障。若从其中一点或几点的组合进行立意作文,都将符合题意。

再看命题作文。带有引言导语的命题作文,在其引言导语中往往就有角度的提示;但不管有无引言导语,审视标题都会发现不同的角度。一般来说,标题本身或标题中的关键词语都含有多义性,其中有本义,也有比喻义或引申义。那么,每一个义项从宏观上看都是一个大的立意范畴,而每一范畴内从微观上看又有许多小的角度。让我们审视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题目中的“天空”一词,可以说包罗万象。它可以实指,即自然的天空。考生可以通过回顾并展望,抒写对蓝天白云、明净天空的向往,发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可以基于怀想至于理想,叙写人类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探索广袤宇宙的无穷奥秘„„“天空”又可以虚指,可以是美好的境界,情感的寄托,心灵的港湾,和谐自由的环境,成就事业的平台,风云变幻的历史„„因而,可以写心灵的天空,精神的天空,思想的天空,情感的天空,历史的天空,文化的天空,艺术的天空,政治的天空,经济的天空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这些都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

近年来,类比联想类的高考作文命题层出不穷,如“一枝一叶一世界”“今年

花胜去年红”“雨燕减肥”“遥望星空”“面对大海”“跑的体验”“必须跨过这道坎”“雕刻心中的天使”“肩膀”“脸”等等。此类作文题大都可从虚实两大范畴入手,特别要化实为虚,在“虚”的范畴内根据其丰富的比喻义象征义确立立意角度。

对于托物类的文题,我们还可从物的形体、成因、本质、功用、关系等诸多方面寻找角度。比如写“砖块的启示”,若从砖快方方正正、有棱有角、不圆滑的外形上审视,可类比方方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若从其服从分配,砌入高墙,身居内层,不显风姿的本质特征和功用上审视,可类比那些坚守岗位、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若从其手拉手肩并肩共为一体的关系上去审视,可联想到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真诚的团结和伟大的凝聚力;若从其“出身”泥土,经受了搅拌、重压、造型、煅烧等形成条件上审视,可类比青少年成才的过程。

有的标题如“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走与停”“生活中的减法”等,含有明显的思辨色彩,那就要着眼于正反两方面或辩证的角度去立意。以“生活中的减法”为例:1. 生活中需要减法。减法是一种排解,是一种放弃,是一种消除。它是打开通往快乐、通向幸福、通过成功之门的重要法宝。要巧于做减法,“减”去悲观厌世的情绪,畏首畏尾的心理,违背常规的主意,固守己见的观念,争名夺利的贪欲,急于成功的浮躁,唯我独尊的狂妄,排除异己的心计,生不逢时的消沉,遭遇误解的郁闷,碰到失败的低迷,失去朋友的痛苦等等。我们似乎习惯用“增加”的方式去思考如何获得快乐幸福和成功,但事实却是,快乐幸福和成功往往存在于我们努力的相反方向。这就是生活中的减法哲学。2. 生活中需要减法。一加一有时会小于二,人多不一定势众,投入大可能产出小,精简机构,精兵简政,节能减排,减少内耗,减少大锅饭等等,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3. 生活中应少一些减法, 多一些加法,多一些创造。诸如财富、幸福、快乐、理解、诚信、坚韧、忠诚、信念、关爱、友谊、感恩、互助、聪慧、才智、朋友、历练、奉献、健康等不可减去。4. 减法会消减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加一大于二”。5. 减法与加法相反相成。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会做减法,才能做好加法;牺牲个人利益,排除艰难险阻,化解消极因素才能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当然,还不止上述诸点。再如,“减法”还可指在兼容并蓄中的去粗取精,在丰裕物质生活中的节俭戒奢„„考生可紧扣题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繁纷社会生活的认识,寻找多个角度。

寻找角度,是便于全面审视试题,尽量发现所有立意的着力点;而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分析权衡,追求立意的高度。

三、追求立意的高度

这里所说的高度,即文章立意的最佳程度。“意”当存高远,追求立意的最佳点,应是考生孜孜以求的。何为立意的最佳点?那就是所立之“意”,能反映作文题旨的主流本质,能显示作文试题的最大价值取向,能展示作文试题的最新视野。具体来说,在切题的前提之下,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能探求事情发生的原因;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走向;能烛照焦点,披露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惩恶扬善,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能创新思维,展示自己对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反叛式思考;能立足现实生活,给人以思想的道德的人性的等理性思考和有益借鉴;能着眼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以文化的艺术的熏陶和审美感受。一句话,即向善,向真,向美。

如何追求立意的高度?其一,应关注“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他人”三个向度,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更要注重思想认识个性的涵养。要从客观真理、道德标准、文化审美等方面,对标题或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发掘其文化内涵和生活哲理。要思接时事,关注媒体,思考国内外热点。要亲近自然,陶冶性情,汲山水灵性,解自然法则。要见微知著,披沙拣金,倍加珍视诸如善良、亲和、仁慈、友爱、互助、谦恭、感恩、诚信等人性中最重要最美好的德性的弘扬。其二,应会分析,善表达。要充分利用提示语和关键词,给标题或话题设置不同的时空背景,对标题或材料进行形象化、情节化处理,使其关联不同的生活对象。应注重对所占有材料的筛选、体悟、分析,比如所亲历的真实故事,所谙习的典型事例,所了解的文化现象等,选取能顺理成章与素材对接的最佳立意点。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取最应手的文体、最擅长的技巧来彰显文章的最佳立意点。可捕捉自己写作的灵感,激活自己临场表达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以真情实感来强化文章的最佳立意点。可预测大众心理,另辟蹊径,大中求小,俗中求新,力避与大多数考生立意的撞车点。其三,应具备作文应试的高度敏感性。快速审题,果断立意,不畏首畏尾,不疑心重重,沉稳而不沉重,求快而更求好。立意与选材、定体、谋篇布局等往往相辅相成,立意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蓄势的过程。要在最短时间内积聚最大势能,一旦打开行文的闸门,写作激情的潮水就会喷涌而出。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全解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

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

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

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

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

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

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

(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 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

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 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4、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 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

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 和dog(狗) 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 ④《火刑》(布鲁诺)

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 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 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A 、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 、结合典型事例(正反) 剖析说理。

C 、论“进谏”需要勇气。

D 、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 A、商纣王、魏征 B、布鲁诺、伽利略

C 、比干、屈原 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5、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 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 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 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 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 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 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 创新塑造成功。 (二) 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他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何谓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

文章中的中心论点一定是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的一个观点。

像“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改造我们的学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恰到好处》),

这些都是鲜明表达作者观点和见解的观点,它们又分别是文中所有论据论证的对象,所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点训练:

二.提炼论点:

材料一

:前阵子,“犀利哥” ——一个以捡拾垃圾糊口的流浪者突然走红网络,他略带忧郁的眼神以及原版的“混搭”行头,“秒杀”了无数网友。

“犀利哥”既不是什么新潮达人,也不是什么帅哥王子,他只是一个身世凄惨且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然而,他因生存艰难而写在脸上的沧桑与麻木,被读成了“酷与帅”;无钱打理的长而乱的头发,被认作是日本最潮的发型;那套胡乱裹在身上的衣服,更被解释为具有“日式混搭”之时尚风格„„

“犀利哥”的走红说明了什么?针对这个材料,你可以提炼出一个什么论点: 分析:1、乞丐受人关注:人世间需要爱与关怀。

对犀利哥的过度、夸大追捧:歪曲的关心。(真正的关怀不是炒作、看热闹) 这只是一出闹剧,正如一位美术家说的,是一次审美对生活的善意误读。

3、泛娱乐时代的社会之痛 : 这样的赞美,其实是一种侮辱

他们那身褴褛的衣着,决不是为了审美而“混搭”,只是穿无可穿;他们蓬乱的头发,绝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没条件梳洗;他们忧郁的眼神,是生活的重压所致,

绝非为了装酷。赞美他有型,好比赞美一个严重的水肿病患者,说他皮肤光滑得透亮,有鲜花般艳丽。这种赞美,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充满恶意。

4、“犀利哥”映照出无数人的影子

其实,“犀利哥”既不是什么新潮达人,也不是什么帅哥王子,他只是一个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靠翻腾垃圾桶填饱肚子的乞丐、生活陷入困顿的可怜人。也许,原汁原味的“犀利哥”只有一个,而“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犀利哥”生活中却有很多,他可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城市、街区或乡村。

在逼仄生存空间中蜗居的蚁族们,仿佛在“犀利哥”身上找到了共鸣——虽然我们什么都没有,却可以像这位乞丐一样“帅”。或许,只有在这样的臆想中,蚁族们才能感受到社会的公平。

材料二、

题目:对于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格言和成语,我们今天常常会有不同的思考。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拟题) ,说说你对这条格言或成语的思考。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 、近墨者必黑 B、近墨者未必黑

②知足常乐:A 、知足方能常乐B 、常乐者不知足

三、论点提出:

论点一定要在开头提出

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不要离题太远,要尽快切入话题。

例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摇篮中孕育着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哲理、经验。其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完美的桥梁,沟通着高深的文化与想了解它的人们,它精炼的将有内含的哲理简单的表述给人们,并引发后者的深思。

“知足常乐”这一成语原意是知足者可常乐。这一简单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但细想起来,似乎想常乐,只知足是达不到的。相反,想常乐更应不满足于现状。 这个开头怎么样?你来说说?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引申为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就会变得品德高尚,相反,他如果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也会变坏。

这个开头怎么样?请评述:

这个开头中的“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也可删去,因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既不是难点又不是文章要探讨的重点。

四: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请学生来列出文章论点(展开分论点)

例:命题作文《谈意气》

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命题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

命题作文《拒绝窝囊废》文题

1.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06年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⑪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⑫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⑬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3: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

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例3:《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必须关注三个“度”

审题立意,是考场作文的第一关。立意的正误高下,决定了为文的成败得失。若要成功闯关,必须关注三个“度”。

一、把握立意的尺度

尺度,即标准。衡量一篇文章是否切题、合题,总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往往由以下几点“约定俗成”:一是文章的立意是否与题旨合拍。若是材料作文,要看是否能符合所供材料的主要寓意;若是话题作文,要看是否能正确理解话题的内涵,准确界定话题的外延,行文是否圈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若是命题作文,要看是否能切中题眼,是否能在悟准所给标题(词语、短语或句子)的或实或虚或显或隐等多重含义的基础上,择其要点合情合理地演绎。二是要看立意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是否有着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否有着健康的情感态度。三是要看文章的立意是否有着确定性,即主旨是鲜明的,至少是明确的,而非枝枝蔓蔓甚至飘忽不定的。考生在审题立意时,要绷紧尺度这根弦,机敏地悟透命题者的微妙意图,捕捉命题的隐性指向,使立意必在话题或标题或材料寓意的有效价值的范围之内,务必做到不偷换,不转移,不超框,不打擦边球,不大而化之。例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老大娘不慎摔倒,后脑勺摔出了血,许多人从她身边绕过。一位出租车司机把老大娘扶了起来。路人劝他不要多事:如果被赖上就麻烦了。

一个老母亲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开口就问:“有事吗?”母亲反问:“没有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吗?你不打过来,因为你忙,我打电话给你就一定要因为有事吗?”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以就两则材料来写,也可以就一则材料来写,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这两则材料,从思想内涵上看是比较接近的。第一则材料可以引出的立意范畴是关爱、信任、社会责任、真诚等;第二则材料引出的立意范畴是母爱、感恩、理解、回报、孝心、沟通等。两则材料结合起来,其立意范畴可以是关爱、理解、责任、沟通、拉近心距等。能符合上述立意范畴中的任一角度,则视为符合题意。作文时,有的同学却未能全面审视材料,未能参透材料的寓意,竟着眼于文明、人性、和谐、选择、美与丑、苦难与幸福、物质与精神、诚信的重要性、团结就是力量等范畴去立意作文,这无疑是陷入了曲解题意、立意偏颇、大而空洞等失误的陷阱。

再看一道命题作文: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的关键词是“听”“美”二字。“听”应引出文章要表达的对象,文章应抒写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是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美,可以是生活美,也可以是艺术美等等。文章应着重展示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指,也可以泛指。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写听雨听雪,听松涛听海潮,听鸟鸣听蛙声,听朗朗书声,听谆谆教诲,听至理名言,听美妙音乐等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写听生命之曲,听历史回声;还可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佳境。对美的感受应是符合审美客观标准的,深刻而有感染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不健康的。有的同学顾此失彼,只着眼于“美”,将标题改成了“以‘美’为话题作文”,于是仅写“助人”“自强”“关爱”等美好的事情;有的泛谈自然风光或社会生活等美的现象,写成了“你看,多美!”,从其文章中根本“听”不到任何“声音”;有的同学只着眼于“听”,忽略了“美”,罗列一番听的内容,让人感受不到美在何处;有的竟写成了“以‘倾听’为话题作文”。此类文章,不管其文笔多美,也只好在三类卷以下判分了。

审题失误、立意偏颇,大都是因没能把握立意的尺度;而要把握立意的尺度,必先找准立意的角度。

二、找准立意的角度

角度,即视点。审题立意时,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视点。高考中,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都因其试题丰富的内涵而具有一定范畴的立意多元性。也正是这种多元性,才能有效地展示考生的写作个性,才能体现具有选拔功能的作文试题的效度。考场上,接触作文试题的短短几分钟内,多角度地审题立意,有助于考生稳定情绪、集中精力,迅速打开思维的通衢,有助于考生想出“意项”一大片,筛选定准“意”一点。我们常说,要发散思维,要逆向思维,关键是我们很难找到发散点和逆向点。其实,这些一触即发的宝贵的“点”,就在作文试题的材料、导语、话题或标题中。

先说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础是准确解读材料的寓意。审题时,要借助联想和想象,展开多角度思维。若是抒情性材料(如诗歌),每一个意象往往就是一个角度;若是叙述性材料(如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现实生活现象等),其中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及其两两关系的组合都可能是一个角度;若是议论性材料(如格言、警语、论断的编组等),每一个观点及其相逆方面就是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依据材料的表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可依据材料的“结果”,探求其发生的“原因”;可

依据一景一物,类比社会中的人与事;可依据材料中的矛盾关系,辨析其内含的哲理;可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逆向推出一个崭新的理念。例如: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南美洲草原上,发生过一件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原突然起火,呼呼直蹿的烈火形成了一个大火圈,向草丛中央的一个小小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蚂蚁被逼得节节后退。包围圈越来越小,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而别无选择。但是就在这时,它们看到了希望——小丘陵下面的小河。于是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劈啪作响,然而“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 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面对这则寓言式材料,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若从蚂蚁家族的角度看,它们面对灭顶之灾,不是坐以待毙,而是毅然“冲出”,表现出的是一种珍爱生命、绝处求生、英勇无畏的精神;若从蚁球的角度看,它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表现出的是一种团结奋进的团队精神;若从蚁球外层蚂蚁的角度看,它们被烧得劈啪作响,粉身碎骨,表现出的是一种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精神;若从蚂蚁家族的希望——小河的角度看,它揭示了正确的目标是夺取胜利的重要条件这一道理。很明显,求生无畏、团结拼搏、牺牲奉献、目标正确等,正是蚂蚁家族绝处逢生的保障。若从其中一点或几点的组合进行立意作文,都将符合题意。

再看命题作文。带有引言导语的命题作文,在其引言导语中往往就有角度的提示;但不管有无引言导语,审视标题都会发现不同的角度。一般来说,标题本身或标题中的关键词语都含有多义性,其中有本义,也有比喻义或引申义。那么,每一个义项从宏观上看都是一个大的立意范畴,而每一范畴内从微观上看又有许多小的角度。让我们审视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怀想天空”。题目中的“天空”一词,可以说包罗万象。它可以实指,即自然的天空。考生可以通过回顾并展望,抒写对蓝天白云、明净天空的向往,发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可以基于怀想至于理想,叙写人类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探索广袤宇宙的无穷奥秘„„“天空”又可以虚指,可以是美好的境界,情感的寄托,心灵的港湾,和谐自由的环境,成就事业的平台,风云变幻的历史„„因而,可以写心灵的天空,精神的天空,思想的天空,情感的天空,历史的天空,文化的天空,艺术的天空,政治的天空,经济的天空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这些都可以作为立意的角度。

近年来,类比联想类的高考作文命题层出不穷,如“一枝一叶一世界”“今年

花胜去年红”“雨燕减肥”“遥望星空”“面对大海”“跑的体验”“必须跨过这道坎”“雕刻心中的天使”“肩膀”“脸”等等。此类作文题大都可从虚实两大范畴入手,特别要化实为虚,在“虚”的范畴内根据其丰富的比喻义象征义确立立意角度。

对于托物类的文题,我们还可从物的形体、成因、本质、功用、关系等诸多方面寻找角度。比如写“砖块的启示”,若从砖快方方正正、有棱有角、不圆滑的外形上审视,可类比方方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若从其服从分配,砌入高墙,身居内层,不显风姿的本质特征和功用上审视,可类比那些坚守岗位、不图名利、默默奉献的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若从其手拉手肩并肩共为一体的关系上去审视,可联想到我们社会所需要的真诚的团结和伟大的凝聚力;若从其“出身”泥土,经受了搅拌、重压、造型、煅烧等形成条件上审视,可类比青少年成才的过程。

有的标题如“生有所息/生无所息”“走与停”“生活中的减法”等,含有明显的思辨色彩,那就要着眼于正反两方面或辩证的角度去立意。以“生活中的减法”为例:1. 生活中需要减法。减法是一种排解,是一种放弃,是一种消除。它是打开通往快乐、通向幸福、通过成功之门的重要法宝。要巧于做减法,“减”去悲观厌世的情绪,畏首畏尾的心理,违背常规的主意,固守己见的观念,争名夺利的贪欲,急于成功的浮躁,唯我独尊的狂妄,排除异己的心计,生不逢时的消沉,遭遇误解的郁闷,碰到失败的低迷,失去朋友的痛苦等等。我们似乎习惯用“增加”的方式去思考如何获得快乐幸福和成功,但事实却是,快乐幸福和成功往往存在于我们努力的相反方向。这就是生活中的减法哲学。2. 生活中需要减法。一加一有时会小于二,人多不一定势众,投入大可能产出小,精简机构,精兵简政,节能减排,减少内耗,减少大锅饭等等,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3. 生活中应少一些减法, 多一些加法,多一些创造。诸如财富、幸福、快乐、理解、诚信、坚韧、忠诚、信念、关爱、友谊、感恩、互助、聪慧、才智、朋友、历练、奉献、健康等不可减去。4. 减法会消减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加一大于二”。5. 减法与加法相反相成。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会做减法,才能做好加法;牺牲个人利益,排除艰难险阻,化解消极因素才能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当然,还不止上述诸点。再如,“减法”还可指在兼容并蓄中的去粗取精,在丰裕物质生活中的节俭戒奢„„考生可紧扣题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繁纷社会生活的认识,寻找多个角度。

寻找角度,是便于全面审视试题,尽量发现所有立意的着力点;而最终目的,还是通过分析权衡,追求立意的高度。

三、追求立意的高度

这里所说的高度,即文章立意的最佳程度。“意”当存高远,追求立意的最佳点,应是考生孜孜以求的。何为立意的最佳点?那就是所立之“意”,能反映作文题旨的主流本质,能显示作文试题的最大价值取向,能展示作文试题的最新视野。具体来说,在切题的前提之下,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能探求事情发生的原因;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走向;能烛照焦点,披露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惩恶扬善,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能创新思维,展示自己对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反叛式思考;能立足现实生活,给人以思想的道德的人性的等理性思考和有益借鉴;能着眼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人以文化的艺术的熏陶和审美感受。一句话,即向善,向真,向美。

如何追求立意的高度?其一,应关注“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他人”三个向度,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不仅要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更要注重思想认识个性的涵养。要从客观真理、道德标准、文化审美等方面,对标题或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发掘其文化内涵和生活哲理。要思接时事,关注媒体,思考国内外热点。要亲近自然,陶冶性情,汲山水灵性,解自然法则。要见微知著,披沙拣金,倍加珍视诸如善良、亲和、仁慈、友爱、互助、谦恭、感恩、诚信等人性中最重要最美好的德性的弘扬。其二,应会分析,善表达。要充分利用提示语和关键词,给标题或话题设置不同的时空背景,对标题或材料进行形象化、情节化处理,使其关联不同的生活对象。应注重对所占有材料的筛选、体悟、分析,比如所亲历的真实故事,所谙习的典型事例,所了解的文化现象等,选取能顺理成章与素材对接的最佳立意点。可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取最应手的文体、最擅长的技巧来彰显文章的最佳立意点。可捕捉自己写作的灵感,激活自己临场表达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以真情实感来强化文章的最佳立意点。可预测大众心理,另辟蹊径,大中求小,俗中求新,力避与大多数考生立意的撞车点。其三,应具备作文应试的高度敏感性。快速审题,果断立意,不畏首畏尾,不疑心重重,沉稳而不沉重,求快而更求好。立意与选材、定体、谋篇布局等往往相辅相成,立意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蓄势的过程。要在最短时间内积聚最大势能,一旦打开行文的闸门,写作激情的潮水就会喷涌而出。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全解

一、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

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

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三、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可引申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材料】一个小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都在家里拉个不停。家人不堪这种“锯床腿”的干扰,每次都向小女孩求饶。小女孩一气之下跑到一处幽静的树林,独自演奏了一曲。突然,她听到一个老妇人的赞许声:“拉得真不错!”老人继而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是感觉你拉得不错!”于是,小女孩每天清晨都来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会连声赞许:“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小女孩的家人发现,小女孩的琴拉得早已不是“锯床腿”了,便惊奇地问她有什么名师指点。这时,小女孩才知道,树林中的那位老妇人竟是著名的器乐教授,而她的耳朵也从未聋过。

【分析】赞美的力量

四、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不久前浙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

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五、分析关系法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分析】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

六、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

思想。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材料】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

【分析】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

七、多向辐射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

【材料】2002年8月20日,3000多位世界一流的数学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第二十四届国际数学大会开幕式。

在诞生过张衡与祖冲之的华夏古国召开这样的大会是我们祖国的一大盛事。大会名誉主席——97岁的陈省身教授坐在轮椅上发言时,身边的国家主席欠身为他调好麦克风。陈省身在发言时含蓄地说:“中国数学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会颁发了数学领域与计算机理论运用方面的世界最高成就奖“菲尔茨奖”与“内万林奖”。三位获此奖项的都是“老外”,他们都只有36岁,全是1966年出生的。

【分析】这则材料,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法进行立意。(1)从主席欠身为陈省身教授调整麦克风的细节出发立意——我们国家以及国家领导人非常尊重知识和科学,对科学家更是充满无限敬意。(2)从获奖者全是“老外”的角度立意——我国的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我国还需要再次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3)从三位获奖者全是36岁的角度立意——我国在科学领域也要“年轻化”。

这样提炼出多个立意后,学生应该择优进行写作。

【材料】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

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

【分析】多角度入手:

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

八、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学生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材料】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枪法极准,但总捕不到大雁。于是,他去向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困难。但是,我们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年轻人照着做了,雁奴发现年轻人后立即向同伴发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群得讯后纷纷出逃,但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它们又飞回了原地。长者让年轻人如法炮制了好几回。终于,有几只以为受骗的大雁向雁奴发动了攻击。如此再三,几乎所有的大雁都以为雁奴是谎报军情,纷纷把不满发泄在了它身上——可怜的雁奴被啄得伤痕累累。“现在,你可以逼近雁群了。”长者提醒道。于是,年轻人大摇大摆地走进芦苇地。雁奴虽然瞧在眼里,但它已经懒得再管了。年轻人举起了枪„„

【分析】这则材料中共出现了四个“人物”——年轻人、长者、雁奴和雁群。

审题时,学生可以舍弃年轻人和长者这两个次要人物,从雁奴和雁群的关系入手确定如下立意。

(1)从雁群角度立意:不要轻易误解忠诚的人,因为被误解的人因此会放弃忠诚。

(2)从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诚被误解后该怎么办呢?是坚持到底,还是放弃忠诚,这是对忠诚的真正考验。

九、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材料】

一、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当断臂的维纳斯出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趋之若鹜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了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异想。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一种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二、有一次,记者问棒球明星史蒂夫•加里威:“你从来没有哭过吗?”史蒂夫回答说:“是的,我从不掉泪。”记者又对他说:“我认为你倒不如像大多数人一样,有时不妨也掉掉泪,这样才能证明你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喜怒哀乐的人,一个感情丰富的男子汉。”

【分析】这两则材料表面上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一分析,学生就会发现,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显然,材料一中的好事之徒和材料二中的记者都是求同心理在作怪。这就是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据此学生可以确立这样的立意:

(1)做事要克服求同心理;(2)不可用狭隘的经验看待世界和生活。

【材料】

(1)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

(1)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两则材料,一则是说很少有人能走过搁在山涧上的木头,一则是说小李演讲面对黑压压的人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相同的,但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未能如愿以偿,究其原因都是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这个共同点,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①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②要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十、寻互补法

【材料】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分析】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此外,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学生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

审题立意强化练习:

1、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安泰是众所公认的英雄,所向无敌,地神盖娅是他的毋亲。安泰在格斗时,只要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地从大地母亲身上汲取力量,因而能够击败任何强大的对手。不幸的是,安泰克敌制胜的奥妙,被一个叫赫拉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了,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了。

【分析】材料写了三个人物,先要弄清他们的关系,安泰和盖姬是母子关系,安泰和赫拉克勒斯是敌人,一向无敌的英雄安泰被赫拉克勒斯弄到空中扼死。究其原因,是安泰离开了力量之源—大地母亲。

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立意:

从安泰的角度探究他失败的原因,一向无敌是因为不断从大地母亲身上吸取力量,而被扼死是因为离开了大地被弄到空中,没有了力量之源,可见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要依靠集体才能有所作为。

从母亲的角度看,她给予安泰力量,却不给予安泰自立的能力,对安泰的悲剧她有责任。所以适当的给予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从赫拉克勒斯的角度来看,他能打败安泰的关键在于他掌握了对手的致命弱点,所以只有知己知被,才能百战不殆。、

2、(一) 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

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二) 拿破仑说:“不想当众帅的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分析】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比如你欣赏老黄牛还是千里马,我们的时代需要老黄牛的精神,千里马的速度。因此,可立意为:

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他在出差住旅馆时,总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最后,洛克菲勒还指定他为自己的继任者,成为公司的第二任董事长。

请就此材料,写一篇文章。

【分析】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只是一件举手之劳的事,谁都可以做得到,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个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的才华与能力在他之上,可最后只有他接了洛克菲勒的班。可立意为:

有些人常常不屑去做一些不起眼的小事,然而事实上,做好不起眼的小事,体现了敬业精神,这正是筑起大厦的基础。

4、张老师在一次上语文课时,误将“晏”写成“宴”,李明同学当即指出了他的错误。张老师把“宴”改成“晏”之后说:“唔! 汉字就是这个毛病,相同的零部件,摆的位置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外国文字可不会这样。”谁料话音刚落,李明

同学又举手了。张老师问李明同学有什么问题,李明同学说:“英文的god(上帝) 和dog(狗) 呢?”„„

就李明同学的做法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分析】解答过程如下:

第一步,认真阅读。

这是答好供料作文题的前提和基础。此题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学生李明连续两次当场指出老师的错误。

第二步,提炼观点。

从逻辑上讲,对李明同学的做法,无非是三种态度:要么赞同,要么反对,要么部分肯定,部分否定。于是,提炼观点如下:

①李明同学勇于质疑,求真求实的精神值得提倡。

②李明同学不顾场合、对象,让老师下不了台的做法不可取。

③李明同学勇于质疑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在实际答题中,有些同学提炼出的观点竟是“张老师的行为崇洋媚外”,这显然有些跑题了,写的不是李明的行为而是张老师的行为了。

第三步,联想素材。

上述三种观点均可以写。如选定第三种观点,那么,不妨全面展开联想,想到什么就先记下来。例如可能会想到以下各条

①当说不说的好好先生 ②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敢于直谏的魏征 ④《火刑》(布鲁诺)

⑤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 ⑥面对歹徒,敢说敢斗

⑦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⑧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⑨外国文字与外国月亮 ⑩爱迪生晚年自以为是,一无所成„„ 第四步,列出提纲。

根据选定的观点和想到的素材,列出写作提纲。限于时间,此提纲不宜过细。下面是一份拟好的提纲:

①中心论点:

李明勇于质疑的精神值得学习,具体做法还可商榷。

②引论:简述材料,提出论点。

③本论:A 、列举、简析生活中不正常的现象。

B 、结合典型事例(正反) 剖析说理。

C 、论“进谏”需要勇气。

D 、结合有关哲学原理分析。

④结论: 总结全文,辩证分析。

⑤素材: A、商纣王、魏征 B、布鲁诺、伽利略

C 、比干、屈原 D、邹忌

从上列提纲看,想到的素材中的⑥⑨两条显然应删除。②③⑦属同类素材,④⑤⑩应归为一类„„这些素材不一定都用,只要选取一部分就可以了。

第五步,撰写成文。

5、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窿这,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窿,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材料中的裁缝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艺,使自己摆脱了失误不利的局面,变废为宝,走向成功。在理解题意的时候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来准确把握立意的关键。“不小心”“废品”“为了挽回损失”等词可以帮助我们明确“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观创新和时尚潮流的产物,而是一种“挽回损失”,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作品。“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取名为‘金边凤尾裙’”等词句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主观上并不放弃,甚至非常用心,加上技艺高超,创意无限。

因此,从立意上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立意属于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切合题意,内容项在一档打分。

(一) 人要从不利走向有利,就要依靠自己永不放弃的精神。 (二) 人要从失误的阴影中走出来,就需要聪明过人的智慧、灵活变通地思维、高超绝妙的技艺。 (三) 成功往往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其必然性。

其中(一)(二)两点可同时采用,也可从任意一个或几个角度立意。

以下几种立意属于较准确地理解材料,应判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二档打分。

(一) 做人不能被失误打倒。(二) 要战胜困难才能成功。(三) 挫折不可怕,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这几类立意只是抓住了材料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深入理解裁缝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内容只评为二类。

以下立意属于对材料的理解存在一点偏差,应判基本符合题意,内容项在三档打分。

(一) 创新塑造成功。 (二) 天生我材必有用。

其他立意则属于偏离材料,应判离题,内容项在四档打分。如“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我们不应盲目追求潮流”等。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何谓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

一、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

文章中的中心论点一定是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的一个观点。

像“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改造我们的学习》)、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恰到好处’”(《恰到好处》),

这些都是鲜明表达作者观点和见解的观点,它们又分别是文中所有论据论证的对象,所以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论点训练:

二.提炼论点:

材料一

:前阵子,“犀利哥” ——一个以捡拾垃圾糊口的流浪者突然走红网络,他略带忧郁的眼神以及原版的“混搭”行头,“秒杀”了无数网友。

“犀利哥”既不是什么新潮达人,也不是什么帅哥王子,他只是一个身世凄惨且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然而,他因生存艰难而写在脸上的沧桑与麻木,被读成了“酷与帅”;无钱打理的长而乱的头发,被认作是日本最潮的发型;那套胡乱裹在身上的衣服,更被解释为具有“日式混搭”之时尚风格„„

“犀利哥”的走红说明了什么?针对这个材料,你可以提炼出一个什么论点: 分析:1、乞丐受人关注:人世间需要爱与关怀。

对犀利哥的过度、夸大追捧:歪曲的关心。(真正的关怀不是炒作、看热闹) 这只是一出闹剧,正如一位美术家说的,是一次审美对生活的善意误读。

3、泛娱乐时代的社会之痛 : 这样的赞美,其实是一种侮辱

他们那身褴褛的衣着,决不是为了审美而“混搭”,只是穿无可穿;他们蓬乱的头发,绝不是因为喜欢,而是没条件梳洗;他们忧郁的眼神,是生活的重压所致,

绝非为了装酷。赞美他有型,好比赞美一个严重的水肿病患者,说他皮肤光滑得透亮,有鲜花般艳丽。这种赞美,不是愚昧无知,就是别有用心,充满恶意。

4、“犀利哥”映照出无数人的影子

其实,“犀利哥”既不是什么新潮达人,也不是什么帅哥王子,他只是一个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靠翻腾垃圾桶填饱肚子的乞丐、生活陷入困顿的可怜人。也许,原汁原味的“犀利哥”只有一个,而“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犀利哥”生活中却有很多,他可能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城市、街区或乡村。

在逼仄生存空间中蜗居的蚁族们,仿佛在“犀利哥”身上找到了共鸣——虽然我们什么都没有,却可以像这位乞丐一样“帅”。或许,只有在这样的臆想中,蚁族们才能感受到社会的公平。

材料二、

题目:对于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格言和成语,我们今天常常会有不同的思考。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或自拟题) ,说说你对这条格言或成语的思考。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A 、近墨者必黑 B、近墨者未必黑

②知足常乐:A 、知足方能常乐B 、常乐者不知足

三、论点提出:

论点一定要在开头提出

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不要离题太远,要尽快切入话题。

例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化的摇篮中孕育着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哲理、经验。其中,成语是语言文化的一个完美的桥梁,沟通着高深的文化与想了解它的人们,它精炼的将有内含的哲理简单的表述给人们,并引发后者的深思。

“知足常乐”这一成语原意是知足者可常乐。这一简单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明白,但细想起来,似乎想常乐,只知足是达不到的。相反,想常乐更应不满足于现状。 这个开头怎么样?你来说说? 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引申为一个人如果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就会变得品德高尚,相反,他如果在一个不好的环境中也会变坏。

这个开头怎么样?请评述:

这个开头中的“这个成语大致的意思是说:把一种东西和红色的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会变红,而把它放在黑色的之中会变黑”也可删去,因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既不是难点又不是文章要探讨的重点。

四:议论文分论点的提炼与表述

请学生来列出文章论点(展开分论点)

例:命题作文《谈意气》

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命题作文《这山望着那山高》

命题作文《拒绝窝囊废》文题

1.追问办法法——即问一个“怎么办”

所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途径。这些具体措施和途径往往就是文章的分论点。采用“追问办法法”提炼分论点,也必须先确立中心论点。

例:06年湖南高考,题目“谈意气”

提炼:先把题目“谈意气”中的关键词“意气”扩展成一个句子(即中心论点),:人要有意气,然后追问:人怎样才能有意气?于是得到三个分论点:⑪坚韧不屈,不畏风霜,不畏冷雨 ;⑫勇敢不惧,勇往直前,不怕牺牲; ⑬自信乐观的,几多风雨阴霾,总能拨开云雾见阳光

例:命题作文《学会欣赏别人》。

提炼: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围绕“怎样学会欣赏别人”提出解决问题的三个具体做法(亦即三个分论点):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有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并借鉴,不求全责备,不嫉贤妒能;学会欣赏别人就是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追问结果法——即问一个“会怎样”

追问结果法,就是把由话题(标题)确定的中心论点作为前提,去推想在这个前提下将会产生的结果(意义、价值、影响)。

例3: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

提炼:题目《这山望着那山高》即为中心论点,无须扩展成句子,用推想结果的方法提炼:①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永不满足; ②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精

益求精; ③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进取开拓; ④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就会力争上游。

例3:《拒绝窝囊废》文题

提炼:题目即为中心论点。对“窝囊废”进行分析,分析它的能指和所指,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1)拒绝平庸无能者(提倡德才兼备);(2)拒绝怯懦无聊者(提倡敢作敢为);(3)拒绝鼠目寸光者(提倡志存高远)。


相关文章

  • 名家谈写作
  • 怎样写作文(1-26)总汇 作文指导百法总目录1 作文指导百法总目录2 小学生作文技法详解(总目录) 写人作文写法详解--写不同职业的人 写人作文写法详解--写长辈亲人 写人作文写法详解--写自己 写事作文应注意什么 写作记叙文要特别讲究& ...查看


  • 走出议论文写作的困境
  • 作者:刘吉英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 2012年05期 议论文写作一直是高中教学和高考复习的重头戏,但收效甚微.近几年屡屡出现关系型议论文考题,更是让高三学子面露难色,头绪混乱,陷入思维的僵局.笔者在2011年福建省质检"有益与 ...查看


  • 小学作文立意教学之管见论文
  • 小学作文立意教学之管见 摘要:小学作文立意教学是提高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抓好"三个环节": 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作文立意及立意的重要作用,是作文立意教学的基本环节:让学生掌握作文立意必须做到正确.新颖. ...查看


  • 20130319厦门市质检作文分析
  • 20130319厦门市质检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摆脱一切限制.也有人说:一支笔,可以画,可以写,但必须让一只手握住.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不少于800字.(3)不得 ...查看


  • 事业单位申论写作备考:关系型议论文审题立意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业单位申论写作备考:关系型议论文审题立意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www.zgsydw.com/xinjiang/中公新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所谓关系型作文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合而成的一种 ...查看


  • 答辩小组意见参考模板
  • 以满洲里为例探究城市形象品牌建设 答辩小组通过对该论文的审核,认为该论文重点论证了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对于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亲身实践调查,通过对所在边境城市满洲里的了解,成功为其打造独一无二的城市品牌形象设计.通过对满洲里城市特点的 ...查看


  • 第二次议论文写作指导
  •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 首先必须辨明材料的用途,然后,或分析材料.提炼主旨,或使用材料.构思成文. 要根据材料的特点来具体分析: (1)对于文字性材料,不仅要看正文,还要附加说明,如解说文字.出处.写作时间等. (2)对于事实性材料, ...查看


  • 有关高考作文的思考
  • 内容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学生在写作中,重审题.立意.选材,轻文体.结构和语言,这为高考语文埋下隐患,我们为此尝到苦果,付出代价.本文从立意.选材,文体.结构,语言等三个角度思考如何提升考场作文水平. 关键词:立意 选材 文体 结构 ...查看


  • 初中语文写作论文
  • 浅谈初中语文的写作 内容摘要:作文的写作技巧,主要从主题的确立,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讲究等方面浅谈 关键词:立意 材料 自由 绿叶 鲜花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 ...查看


  • 110010101111高位跨越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
  • 高位跨越高考作文的审题立意关 南京市第十二中学靳贺良 高考作文,贵在审题立意."意",是一篇文章的命脉,它决定着文章的思想高度.情感纯度和价值信度,制约着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整体框架.立意,反映出考生理解命题意图.对接社会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