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与信仰

榜样与信仰

作者:贾海峰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2期

摘 要: 德育的终极目标是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养成和道德行为的出现。其根本途径在于通过挖掘道德榜样来树立道德信仰,从而促使道德行为的出现。本文主要以道德榜样的挖掘、道德信仰的树立、道德行为的落实三大部分为主线,揭示德育的本质,为当前德育工作构建一个全新的实践模式,为德育工作从困境中突围建言献策。

关键词: 榜样;信仰;德育

德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养成和道德行为的出现。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始终是德育工作所关注的永恒主题。在社会急剧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在科学进步、物质丰富的同时,腐败、犯罪等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道德的底线也不断被侵蚀。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源于道德榜样的缺失和道德信仰的泯灭。

因此,真正的德育必须通过挖掘道德榜样来树立道德信仰,最终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德育对象内在的意识和行为。

一、道德榜样的挖掘

道德榜样就是个体某一实际的道德实践活动及其活动的成果在道德实践中所彰显出来的对于其他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具有借鉴、激励、 警示作用的东西。简言之,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崇高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巨大的道德魅力和强烈的道德吸引力的先进人、事、物。“即可以是具体的方法、方式,也可以是做人做事的原则、规范,还可以是个体所具有的某种品质、精神、作风,还可以是一个人和事本身。” ①同时,道德榜样具有二元性,正面的榜样具有引导、激励作用,反面的榜样具有诱导、警示作用。因此,树立道德榜样,确立良好的道德行为的标准,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

(一)道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道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各个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时代需求和特点,按照社会的主流风气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目标。在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道德榜样始终是人们评判是非标准的重要指标。

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榜样正是影响和改变人类道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人们就可以学会某种行为。因此,道德榜样存在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始终具有无穷的力量。

(1)正面道德榜样的激励作用。正面的道德榜样始终具有激励作用。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正面的道德榜样,始终是德育者为德育对象树立的膜拜对象。榜样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现实的道德典范,提高个体的道德认知能力、激发个体的道德情感,促进个体优化自身道德人格。

(2)反面道德榜样的警示作用。陈桂生教授在《学生行为引导中的榜样问题》一文中指出:榜样是个中性的词,既有正面的榜样,也有反面榜样。往往重视正面的榜样形象,但榜样教育不应该只选择正面的榜样形象,反面的榜样也能起到警示和矫正的作用,确实,反面的榜样对人的警示作用也是挺大的。

选择道德榜样时,应该同时选择正面的和反面的。用正面的来引导、激励,用反面的来警示,配合使用,会收到更大的成效。

(二)选择道德榜样的标准

众所周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事件还是人物,过去我们在选择榜样时,总是试图追求一种“高、大、全”的形象,人为地拔高榜样,认为只有这样的榜样才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才会受到大家的追崇。但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得榜样沦为表面的道德繁荣,而背后却蕴藏着难以否认的虚假。选择道德榜样,树立道德榜样是进行榜样德育的前提。那么,衡量道德榜样的标准究竟有哪些呢?

(1)展现时代性。榜样是一定的具体社会生活条件的产物,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榜样的成长以及榜样的行为表现都具有一定的生活背景、制度背景与行为情境②。 因此,榜样的选取必须重视时代性。如果脱离了时代性,脱离了现实情境来标榜道德榜样,榜样教育将走向普遍化、抽象化,榜样教育也将丧失其感染力而达不到真正的效果。

(2)注重真实性。《楚天金报》2002年2月7日报道“袁隆平院士2月6日到武汉市与中学生面对面交流。一名中学生说,他看到过一篇报道,说袁隆平院士累得晕倒在田问还坚持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一定别受误导,累倒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一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从来没有累倒过,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

类似上面的事例不胜枚举,一味的盲目追求榜样的完美,而忽略了真实是榜样的生命,而人为的拔高,最终使榜样脱离了实践的土壤,失去生命力。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榜样,贵在真实。

(3)体现代表性。榜样教育本来是为受教育者树立人生目标的参照系,激励更多的人奋发向上。但当前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榜样泛化的现象,甚至仅仅凭借个人的好恶树立榜样,使榜样不具代表性。

榜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榜样来标榜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和事。因此,在榜样的选择上,必须具备代表性。代表某一领域的最好、最新、最具借鉴性的人和事。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代表性。

二、道德信仰的树立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它“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毛泽东时期,物质资源匮乏,革命志士凭着“饿着肚子搞革命”的韧劲,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根源于信仰的力量。回顾中共党史,无不让人感叹:一个成立于1921年、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不起眼的小党,28年之后竟然能够夺取全国政权,并且能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重任;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能够横扫千军如卷席,百万雄师过大江,表现得如此虎虎有生气,具有如此咄咄逼人的力量!

这一切,归根结底源于众多的具有革命信仰的烈士仁人,为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巫恒通,弃教从戎,拿起枪杆子抗击日本侵略军,誓死拒食敌寇米,是泰州人的骄傲;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为中国的革命奉献终身;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这一系列的英雄们,舍身报国,为的是革命的胜利、为的是心中的信仰。

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因此,在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当前社会,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就要重塑道德信仰,科学选取道德榜样,用道德榜样的力量来树立道德信仰。

通过信仰,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切实烧开德育这壶水。

三、以人为本,落实德育

行为是内在世界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德育的最终归宿就是内在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外在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德育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个体的行为上。因此,德育要特别注重个体道德意识和行为。

德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还是人。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维护人权、尊崇人性、完善人格、体认人情,是德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以人为本”是的德育宗旨,是德育工作者必须要守住的“根本”。以人为本就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理解人、宽容人、爱人。“以人为本”的德育宗旨,其初级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其终极要求

是:“尊重人的存在,实现人的建设和人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德育的最终理念就是要通过榜样与信仰的力量,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张扬人的特性,发展人的个性,塑造人格力量,使每个人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生活着的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在历史悠久的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推动着人类文明史的进展不断地向更高、更深、更加理性、更加贴近人类社会大众生活的方向发展,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能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原因,正是在我们不同的时代涌现出榜样人物的精神和榜样人物所折射出信仰的力量。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榜样始终是人们所标榜的、约定成俗的道德标准,而信仰则是促使人们向着这一标准前行的内在动力。因此,当前社会德育的困境是道德榜样的缺失和道德信仰的泯灭,德育的最终途径,还是要落实到道德榜样的选择和道德信仰的树立上。

注释:

①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

②《信仰的力量》.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主编.红旗出版社,2011(7)

参考文献:

[1] 陈卓.当今中国榜样教育之尴尬——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浙江教育科学,2007,(1)

[2] 成云雷.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5)

[3] 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

[4] 高德胜.学校德育的范式转换[J],道德教育研究,2003,(4)

[5] 何芳.当代青少年道德榜样的缺失及重塑支点[J],教育科学研究,2006,(l)

[6] 王丽荣.试论毛泽东的榜样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6)

[7] 张茹粉.榜样教育的理性诉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2)

[8] 《信仰的力量》,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主编,红旗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

贾海峰(1987.8~) 陕西宝鸡人,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育思想史。

榜样与信仰

作者:贾海峰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2期

摘 要: 德育的终极目标是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养成和道德行为的出现。其根本途径在于通过挖掘道德榜样来树立道德信仰,从而促使道德行为的出现。本文主要以道德榜样的挖掘、道德信仰的树立、道德行为的落实三大部分为主线,揭示德育的本质,为当前德育工作构建一个全新的实践模式,为德育工作从困境中突围建言献策。

关键词: 榜样;信仰;德育

德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良好的道德意识的养成和道德行为的出现。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始终是德育工作所关注的永恒主题。在社会急剧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在科学进步、物质丰富的同时,腐败、犯罪等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道德的底线也不断被侵蚀。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源于道德榜样的缺失和道德信仰的泯灭。

因此,真正的德育必须通过挖掘道德榜样来树立道德信仰,最终将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德育对象内在的意识和行为。

一、道德榜样的挖掘

道德榜样就是个体某一实际的道德实践活动及其活动的成果在道德实践中所彰显出来的对于其他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具有借鉴、激励、 警示作用的东西。简言之,就是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境界、崇高的道德人格和道德品质、巨大的道德魅力和强烈的道德吸引力的先进人、事、物。“即可以是具体的方法、方式,也可以是做人做事的原则、规范,还可以是个体所具有的某种品质、精神、作风,还可以是一个人和事本身。” ①同时,道德榜样具有二元性,正面的榜样具有引导、激励作用,反面的榜样具有诱导、警示作用。因此,树立道德榜样,确立良好的道德行为的标准,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提。

(一)道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道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各个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时代需求和特点,按照社会的主流风气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目标。在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道德榜样始终是人们评判是非标准的重要指标。

班杜拉的社会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榜样正是影响和改变人类道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班杜拉认为,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人们就可以学会某种行为。因此,道德榜样存在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始终具有无穷的力量。

(1)正面道德榜样的激励作用。正面的道德榜样始终具有激励作用。在中国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正面的道德榜样,始终是德育者为德育对象树立的膜拜对象。榜样教育可以为个体提供现实的道德典范,提高个体的道德认知能力、激发个体的道德情感,促进个体优化自身道德人格。

(2)反面道德榜样的警示作用。陈桂生教授在《学生行为引导中的榜样问题》一文中指出:榜样是个中性的词,既有正面的榜样,也有反面榜样。往往重视正面的榜样形象,但榜样教育不应该只选择正面的榜样形象,反面的榜样也能起到警示和矫正的作用,确实,反面的榜样对人的警示作用也是挺大的。

选择道德榜样时,应该同时选择正面的和反面的。用正面的来引导、激励,用反面的来警示,配合使用,会收到更大的成效。

(二)选择道德榜样的标准

众所周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是事件还是人物,过去我们在选择榜样时,总是试图追求一种“高、大、全”的形象,人为地拔高榜样,认为只有这样的榜样才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才会受到大家的追崇。但实际上,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得榜样沦为表面的道德繁荣,而背后却蕴藏着难以否认的虚假。选择道德榜样,树立道德榜样是进行榜样德育的前提。那么,衡量道德榜样的标准究竟有哪些呢?

(1)展现时代性。榜样是一定的具体社会生活条件的产物,是历史性与现实性的有机统一,榜样的成长以及榜样的行为表现都具有一定的生活背景、制度背景与行为情境②。 因此,榜样的选取必须重视时代性。如果脱离了时代性,脱离了现实情境来标榜道德榜样,榜样教育将走向普遍化、抽象化,榜样教育也将丧失其感染力而达不到真正的效果。

(2)注重真实性。《楚天金报》2002年2月7日报道“袁隆平院士2月6日到武汉市与中学生面对面交流。一名中学生说,他看到过一篇报道,说袁隆平院士累得晕倒在田问还坚持研究,非常敬仰。袁隆平连忙澄清,一定别受误导,累倒还工作不值得提倡,身体才一是最重要的。另外,我也从来没有累倒过,那是耍笔杆子的人杜撰……

类似上面的事例不胜枚举,一味的盲目追求榜样的完美,而忽略了真实是榜样的生命,而人为的拔高,最终使榜样脱离了实践的土壤,失去生命力。因此,无论是什么样的榜样,贵在真实。

(3)体现代表性。榜样教育本来是为受教育者树立人生目标的参照系,激励更多的人奋发向上。但当前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榜样泛化的现象,甚至仅仅凭借个人的好恶树立榜样,使榜样不具代表性。

榜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通过榜样来标榜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人和事。因此,在榜样的选择上,必须具备代表性。代表某一领域的最好、最新、最具借鉴性的人和事。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体现代表性。

二、道德信仰的树立

信仰,是指对圣贤的主张、主义、或对神的信服和尊崇、对鬼、妖、魔或天然气象的恐惧,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信仰与崇拜经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与崇拜还有不同。概括地说,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信仰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它“能够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的,只有虔诚的信仰。在最危险的情形下,最虔诚的信仰支撑着我们;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也是虔诚的信仰帮助我们获得胜利。”

毛泽东时期,物质资源匮乏,革命志士凭着“饿着肚子搞革命”的韧劲,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归根结底根源于信仰的力量。回顾中共党史,无不让人感叹:一个成立于1921年、最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不起眼的小党,28年之后竟然能够夺取全国政权,并且能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重任;一支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建军、最后只剩不到800人的队伍,22年后竟然能够横扫千军如卷席,百万雄师过大江,表现得如此虎虎有生气,具有如此咄咄逼人的力量!

这一切,归根结底源于众多的具有革命信仰的烈士仁人,为革命的胜利前赴后继。巫恒通,弃教从戎,拿起枪杆子抗击日本侵略军,誓死拒食敌寇米,是泰州人的骄傲;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为中国的革命奉献终身;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这一系列的英雄们,舍身报国,为的是革命的胜利、为的是心中的信仰。

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因此,在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当前社会,进行道德教育,首先就要重塑道德信仰,科学选取道德榜样,用道德榜样的力量来树立道德信仰。

通过信仰,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切实烧开德育这壶水。

三、以人为本,落实德育

行为是内在世界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德育的最终归宿就是内在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和外在的道德行为的养成。德育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个体的行为上。因此,德育要特别注重个体道德意识和行为。

德育的出发点是人,落脚点还是人。因此,在德育工作中,维护人权、尊崇人性、完善人格、体认人情,是德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工作原则。“以人为本”是的德育宗旨,是德育工作者必须要守住的“根本”。以人为本就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理解人、宽容人、爱人。“以人为本”的德育宗旨,其初级要求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其终极要求

是:“尊重人的存在,实现人的建设和人的发展,塑造完美的人格。”德育的最终理念就是要通过榜样与信仰的力量,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张扬人的特性,发展人的个性,塑造人格力量,使每个人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生活着的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德的民族,在历史悠久的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推动着人类文明史的进展不断地向更高、更深、更加理性、更加贴近人类社会大众生活的方向发展,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能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原因,正是在我们不同的时代涌现出榜样人物的精神和榜样人物所折射出信仰的力量。在任何一个历史时代,榜样始终是人们所标榜的、约定成俗的道德标准,而信仰则是促使人们向着这一标准前行的内在动力。因此,当前社会德育的困境是道德榜样的缺失和道德信仰的泯灭,德育的最终途径,还是要落实到道德榜样的选择和道德信仰的树立上。

注释:

①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

②《信仰的力量》.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主编.红旗出版社,2011(7)

参考文献:

[1] 陈卓.当今中国榜样教育之尴尬——后现代主义的解读[J].浙江教育科学,2007,(1)

[2] 成云雷.当代中国道德建设中的榜样作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5)

[3] 戴锐.榜样教育的有效性与科学化[J],教育研究,2002,(8)

[4] 高德胜.学校德育的范式转换[J],道德教育研究,2003,(4)

[5] 何芳.当代青少年道德榜样的缺失及重塑支点[J],教育科学研究,2006,(l)

[6] 王丽荣.试论毛泽东的榜样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6)

[7] 张茹粉.榜样教育的理性诉求[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2)

[8] 《信仰的力量》,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主编,红旗出版社,2011(7)

作者简介:

贾海峰(1987.8~) 陕西宝鸡人,男,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德育思想史。


相关文章

  • 党员榜样的力量演讲稿范文(三篇)
  • 党员榜样的力量演讲稿范文(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榜样的力量>. 这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各种各样的榜样,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坐标.曾经,我们以学习雷锋为榜样.如今许多榜样,也正在我们身边不 ...查看


  • 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习近平,正在启动信仰的力量!
  • 习近平,正在启动信仰的力量 -------十二五期间完成中华民族信仰现代化刻不容缓 中华民族的信仰现代化,不同于儒释道耶回的宗教信仰,更不是迷信,而是对天道(宇宙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真理的哲学信仰和理性信仰,其理论基础是儒释道+马列主义 ...查看


  • 中央电视台"榜样"专题节目心得体会2篇
  • 中央电视台"榜样"专题节目心得体会2篇(1) 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于10月26日晚在央视播出,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 ...查看


  • 央视专题节目榜样观看心得体会
  • 央视专题节目榜样观看心得体会[1] 每一个誓言都能看到你的初心, 每一道掌纹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 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近期,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推出<榜样>专题节目. 日前,反映当代优秀共产党 ...查看


  • 道德需要与道德行为
  • 道德需要与道德行为 !蓝维 摘要:当代青年道德需要不足是其影响道德行为发生的根本原因.这种不足导 致了青年道德选择的偏差.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分离和道德行为的动摇.激烈且无序的竞争和高诱惑的社会生活环境,道德付出与道德回报的悬殊,道德信仰和 ...查看


  • 学院"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主题活动总结
  • 学院"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主题活动总结 近期,土木工程学院各团支部开展了"与信仰对话:青年的楷模,学习的榜样"主题活动班会,学习讨论习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精神并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 习近 ...查看


  • "两学一做"离不开榜样的力量
  • [摘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向榜样学习,有榜样才有方向,有方向才能信仰坚定.步伐铿锵.一往无前.学习榜样,就要学习他们做人.做事的态度,学习他们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和踏实践行.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榜样,贵在知行统一 ...查看


  • 专题节目[榜样]观后感
  • 专题节目<榜样>观后感 近期,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了<榜样>专题节目并在央视播放,节目以"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 ...查看


  • 学习龚全珍事迹心得体会8篇
  • 学习龚全珍事迹心得体会1 看了龚全珍老人的先进事迹,让我很受感动, 龚全珍老人淡泊俭朴了一辈子.情注教育了 一辈子.无私奉献了一辈子,如今她已九十高龄.然而,她关注社会.帮助他人的脚步没有丝毫放缓,这些早已在岁月的流转中成为她的习惯和本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