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第26卷第6期

2010年6月

建筑科学

VoL26.No.6Jun.2010

BUILDINGSCIENCE

[文章编号】1002—8528(2010)06-0091-.04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马素贞,刹、大明,邵文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200023)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明确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而后给出了绿色建

筑技术增量成本的比较依据,即基准方案成本,并针对不同的建筑情况,提出了2种不同的基准方案,为合理确定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提供了依据。最后,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采用前述计算方法和基准方案成本对其进行了绿色建筑技术增量的

成本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软成本;绿色成本[中图分类号]E407.9;TU201.5[文献标识码]A

IncrementalCostAnalysisforGreenBuildingTechnology

MASu—zhen,SUNDa-ming,SHAOWen-xi(ChinaAcademyofBuildingResearch(ShanghaiBranch),Shanghai200023,China)

[Abstract]In

methodologyofincremental

greencost,two

thispaper,thedevelopmentbuildingincremental

status

ofgreenbuilding

inChinawas

brieflyintroduced,anddefinitionandcalculated

costwerecosts

determined.Furthermore,as

given

out

costwas

thecomparativeprincipleforgreenbuilding

technology

as

an

kindsofbasicscheme

green

were

fordifferentbuildings.Atlast,taking

carried

out.

greenbuildingproject

example,theanalysisof

buildingtechnologyincremental

[Keywords]green

building,incrementalcost,softcost,greencost

引言

识,如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绿地总部办公楼等。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地均

我国于2006年6月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及随后出台的一些配套导则、细则(如《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内涵、技术要求和应遵循的技术原则,有效地指导了绿色建筑工作的开

展。

掀起了绿色建筑的建设高潮,不仅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工作,中西部地区也有很多项目开始策划筹备。虽然绿色建筑工作已经得到了全面开展,但目前也存在着不少制约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因素。根据笔者的经验,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认识问题是制约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主要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涉及到建筑运行至少1年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周期较长,故自2008年开始,对于设计完成的建筑,可以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通过后授予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相应的星级。截止到2009年11月,我国已经组织评审了4批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获得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共20个,其中三星10个、二星4个、一星6个。目前也有不少项目正在准备申报绿色建筑的评价标

[收稿日期]2009-1I-25

[修回日期】2009-12-14

原因之一。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到底是多少,很多人心里并不清楚。此外,人们普遍认为,绿色建筑一定要采用很多种新型技术措施,成本投入会非常大。造成此误解的原因如下:

1)早期的绿色建筑地产开发项目往往选择一些价格较高的项目来进行试点,并在宣传过程中突出强调高档和“绿色”的关系。这样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J。

2)一般来说,前2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往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建筑技术集成

示范工程建设”子课题“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及绿色建筑软件研发中心建设”(2006BAJ01808)

[作者简介]马素贞(1983一),女,博士,工程师[联系方式]masuzhen@cabr-sh.com

往会投入较高,绿色建筑项目的投入也存在一个类似学习曲线的趋势,见图1。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会逐渐降低。

3)有些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做绿色建筑,还有长

万方数据

92

建筑科学第26卷

厦茁需狄喀.}L秘密

产品数量

图1学习曲线

远的示范展示作用,业主希望做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大量采用新型节能技术措施,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源热泵和中水处理系统等。一般来说,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投入会占很大比例,但可再生能源并不是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的必要条件。

4)增量成本定义不清,业主把昂贵的装饰费用也算在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这部分和绿色建筑关系不大,故导致增量成本较高。

事实上,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鉴于以上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认识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首先明确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即客观合理的界定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范围。下面本文将基于实际绿色建筑项目对增量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和基准方案的

确定

2.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什么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呢?一般来说,与

不申报绿色建筑(2.2节对基准方案的确定给出了详细分析)相比,增加的一切费用都应该算在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中。

国外将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为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旧剖。软成本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成本(绿色咨询费用)、调试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模拟分析费用(也有人将认证成本包含在软成本中)。美国有学者统计了LEED认证的软成本,一般占建造成本的3%一5%,项目越小,比例越大。其中,增加的绿色设计费用大概占0.7%;调试费用占0.5%一1.5%;整理申报材料费用为0.05%一3.8%,小建筑取上限,大型建筑取下限,平均为0.7%;模拟分析费用约占0.1%B1。

基于以上定义方法,我国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包括绿色建筑咨询成本、认证成本和绿色建筑技术

万方数据

增量成本。其中绿色建筑咨询成本包括绿色建筑方

案设计费用、模拟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等。另外,认证成本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规定收取,目前项目注册费用为1000元,设计标识为5万元,运营标识为15万元,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专家评审。最后一部分是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即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产生的增量成本。本文重点分析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产生的增量成本。

由于各个项目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故导致计算得到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差别很大。例如,同为所申报的三星级项目,上海某项目的增量成本为380元/m2,深圳某项目的增量成本为600元/m2,而杭州某项目的增量成本为2127元/m2。这些数据有着数倍的差异,这就促使我们去寻求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计算方法。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主要有3方面的内容:一是绿色建筑增加的技术措施,也就是从无到有产生的增量,如可再生能源系统和中水处理系统等;二是强化型技术措施,也就是效率提高产生的增量成本,如强化保温、高效COP的机组、高效的风机和水泵,以及高效光源等;三是交互影响产生的成本增量,该部分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如围护结构强化保温会减少空调负荷,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初投资。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为: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绿色建筑方案成本一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2.2基准方案的确定

经济学中的增量成本是指在各种方案的成本比较决策时,当选定某一方案为基本方案,然后将其它方案与之相比较时所增加的成本。即2个方案之间的成本差额,是差别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基准方案的确定对增量成本的计算非常关键。要想得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则必须明确界定绿色建筑的基准方案,本文定义了如下2种基准方案。

1)基准方案1:按照国家和/或地方标准设计的建筑

如果是前期介入的方案,则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基准方案定义为按照国家和/或地方标准设计的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即为: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设计的方案、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定价的产品为基准方案成本,项目实际设计因采用先进方案或高效设备而

第6期马素贞,等: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93

增加的成本。

2)基准方案2:现有的设计方案

如果是在设计开始一定阶段后介入,则基准方案为现有设计方案。增量成本为在此方案基础上增加的费用。

从业主角度来说,他们更加关注基于现有设计方案会增加多少投入,也就是根据基准方案2计算得到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但从科研角度来说,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以基准方案I计算更加合理。

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同时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并节省建筑的运营费用。该项目的设计目标是绿色建筑二星级。

3.2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针对建筑特点和业主需求,该项目通过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引入节能技术,实现降低建筑能耗,节省运营费用;同时通过环境优化与控制技术手段实现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体现环境地产的主题。

该项目主要采用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有:

案例分析

屋顶绿化、透水地面、高性能的围护结构、高效的空调系统和设备、全热回收系统、节能照明系统、分项计量、导光筒采光、能源再生型电梯、低能耗办公用电设备、中水处理系统、节水器具和节水灌溉等。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技术措施有:高压微雾系统、PHT光氢离子净化装置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3.3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基于2.1节的定义,笔者对该项目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见表1。

3.1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地下3层,地上13层,其中1~2层为公共活动空间,布置入口大堂和配套商业;2~3层为办公用房;4—12层为标准办公层,13层为高级商务办公层。地上建筑面积为

19991.4513630

m2,地下建筑面积(含地下车库)为

m2。本项目通过采用多项绿色生态技术实现

表1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结果

注:1)屋顶绿化的交互成本是增加了浇灌装置的数量,故增加了一定的费用。2)强化围护结构(外墙、屋顶和幕墙)降低了空调和采暖负荷,从而减少了空调装机容量,减少了投资。3)高效灯具系统降低了空调负荷,但增加了采暖负荷,由于该项目热源为市政热网,故该部分只考虑了对冷机容量的影响。4)热回收系统增加了风机的阻力,增加的价格已经包含在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中。5)节能灯具、节能电梯、高效冷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减少了变压器的容量,从而减少了一定的费用。6)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增加了电动风量调节阀,交互成本为电动风量阀相对于手动调节阀的增量成本。

万方数据

建冀科学

第26卷

由于设计评价标识只是针对设计阶段的,故节材部分的增量成本较难计算。一般来说,节省了材料用量会减少一定的投入,但由于节材部分会涉及到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的利用,往往又会增加一定的投入。权衡考虑,本文暂按设计阶段节材部分的费用为零计算。此外运营管理方面的增量成本在设计阶段也只是完善的自控系统增加的费用,故本文的分析结果只适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标识。

从表1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单位面积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为192.8元/m2。其中,中水处理系统的增量成本最大,为500000元,占总增量成本的13%;其次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高性能玻璃幕墙,分别为495000元和427880元,分别占12.8%和11.1%;增量成本最小的是水的分项计量,为24

000

元,占总增量成本的0.6%,其次是节水器具,为

31680元,比例为0.8%。详细增量成本贡献率见图

2。

9.9

10.

罨’

7R

r]

44

4.1

4.2

衙刺}

]吲|{蚓}

驻氓跏

嚣靼群州草骣瞢啷

坦舞*嘲

毒掣疆铲

畸雒*孥

铎星搓擎悔磐难皤钮謦

蟮r科位铡螺喵妊垡棚

髓黛芸卜王厶眦辫晕船十

武毁露匿鬃惶

舞1校超

■右肾隶暑誓

一样警凰壤州

撼幡斟爿*号嘲攥磨鼍*孥■告噼求雹*蒜幡辣簟坦譬

图2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贡献率

此外,将各项绿色建筑技术按绿色建筑的几大项进行归类,增量成本情况见图3。可以看出,节能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贡献最大,占44.4%,其次是室内环境,占20.2%;节水占16.6%,主要是中水处理系统的费用;运营管理针对设计标识主要是弱电系统的贡献,增量成本所占比例为10.6%;节地对增量成本的贡献率为8.2%,主要是屋顶绿化和透水地面的增量成本。

图3各分项增量成本贡献率

万方数据

3.4绿色建筑技术收益分析

根据能耗分析结果可知,空调、照明和办公设备能耗可降低22%,即每年可节省651385

kwh,按

0.9元/kWh计算,则每年可节省费用为586246元;

供暖能耗可减少465

800

MJ,按45元/GJ计算,则每

年可节省费用为20961元。根据理论计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为12

500

kwh,则每年可节

省费用为11250元;导光筒年节电量分别为

25733

kwh,则节省费用23160元。此外,根据水量

分析计算,可节省水量为3128

t,同时非传统水源利用量为10

366t(即又少用10366

t自来水),水价按

3.7元/t计算,每年可节省费用为49928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节能的投人虽然最大,但收益也最大。该项目每年可节省费用为691545元,每年投资费用为3

854

444元,则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5.57

a。

结语

本文明确了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并基于给定的计算方法,对某绿色建筑项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为192.8元/m2,其中节能部分的增量成本最大,接近50%。对单项技术来说,高性能的围

护结构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最高。节水部分的费用主要是中水处理系统的费用,节水器具和节水灌溉等装置的增量成本并不高,这对我国严峻的节水形势比较有利,投入不用太多

即可取得较好的节水效果。中水处理系统投资相对较高,鉴于此,笔者建议各地建立市政中水,统一进行处理以减少分散的小型中水站的投资,提高经济性。

对绿色建筑来说,其增量成本中值得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本文只是界定了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基准方案,下一步将会基于该方法计算得到各个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然后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星级水平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得到各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范围及其中位水平,进而为全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提供依据;再下一步则是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即定量或定性分析影

响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因素,为降低绿色建筑

(下转第100页)

100

建筑科学

第26卷

100%=45.1%。

2)通过对某药厂空调改造项目的实例分析,冷凝热回收热泵复合系统不仅回收了冷水机组的冷凝显热,同时也回收了温度较低的冷凝潜热,使系统能效比和炯效率得以提高。与改造前的系统相比,在全年用能较大的夏季,能效比和炯效率分别提高了135%和128%,而再生热全年节能率达45.1%,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3)冷凝热回收热泵复合系统对冷水机组COP不仅不造成影响,还可减少冷凝热向冷却塔的排放量,降低冷却水处理能耗,适合对厂房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

[参考文献】

表4改进方案能耗及炯计算结果

结论

刘晓华,江亿,等.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年卫琦,刘雄,杨登科.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制冷系统性能研究[J].流体机械,2008,36(2):74—79.

[3]

梁增勇.水冷冷水机组冷凝热回收的设计[J].暖通空调,2009,39(11):107—110.

[4]

邓玉艳,丁力行,何立群.带余热回收的中温热泵热水系统炯分析及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8,36(10):63—66.

[5]

汤学忠.热能转换与利用[M].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1)有低湿要求的工业厂房可以采用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以达到同时保证空气温、湿度精度的要求。对于冬暖夏热气候的我国华南地区,工业厂房多配备空调系统,有大量的低品位冷凝热可以利用,液体除湿系统可利用冷凝热作为溶液再生热,达到节能的目的。为满足溶液再生温度的要求,可直接采用热回收换热器回收冷凝热显热或利用热泵将冷凝热温度提升后再利用。

(上接第90页)

[5】

苏芬仙,苏华.BIN法能耗计算中频数间隔分析及选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1。3:56—58.

【6]

由世俊,朱晏琳,郑雪晶,等.供热二级网侧设置燃气调峰锅炉的探讨及节能分析[J].暖通空调。2007。37(1):48—51.

[7】

贺平。孙刚.供热工程[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上接第94页)

技术增量成本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此外,绿色建筑的收益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孙大明,邵文瞬,李菊.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分析[J].建设科技。2009,6:34—37.

[2]

GregKats,CapitalE.TheCosts

andFinancial

BenefitsofGreen

【8]

洪静,张文胜,张卫忠.燃煤锅炉运行热效率的估算[J].区域供热,2003。5:34—36.

[9]沈阳市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城市供热热源工程投资估算指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Buildings[EB/OL][R].http://www.usgbc.org/Docs/News/News477.pdf,2003.

[3]

Gregory

Kats.Green

Building

Costs

[10]

HGZ

47-108-2007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第8册集中供热

热力网工程)[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郑易生,阎林,钱红.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J].管理世界,1999,2:197—199.

[12]

王寿兵.中国复杂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生态评价方法与实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1999.

[13]

过孝民,张慧勤,李平.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J].中国环境科学,1990,10(1):51—5s.

andFinancial

Benefits

[EB/OL][R].http://vrww.u・gbccolorado.corn/downloads/

articles/Kats—Green—Buildings-Cost.pdf,2003.

[4]

Northbridge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nsultants.Analyzing

Cost

ofObtainingLEEDCertification[EB/OL][R].http://

ww.cleanair-coolplanet.or∥for—communifie∥LEED—finks/

Analyzingthe—CostofLEED.pdf,2003.

万方数据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马素贞, 孙大明, 邵文晞, MA Su-zhen, SUN Da-ming, SHAO Wen-xi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200023建筑科学

BUILDING SCIENCE2010,26(6)1次

参考文献(4条)

1.孙大明;邵文晞;李菊 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建设科技 2009(6)2.Greg Kats;Capital E The Costs and Financial Benefits of Green Buildings 20033.Gregory H Kats Green Building Costs and Financial Benefits 2003

4.Northbridg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nsultants Analyzing the Cost of Obtaining LEEDCertification 2003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孙大明.邵文晞.李菊 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建设科技2009(6)

2. 李菊.孙大明.Li Ju.Sun Daming 住宅建筑绿色生态技术增量成本统计分析[期刊论文]-住宅科技2008,28(8)3. 张邦刚.ZHANG Bang-gang 浅谈绿色建筑评价等级中增量成本控制[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0,36(18)4. 李菊.程凯 国内绿色建筑的造价成本调查和分析[会议论文]-2008

5. 孙大明.邵文晞.李菊 当前中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统计[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成果2008(23)

6. 李云舟.何少剑.朱惠英.陶尚儒.LI Yun-zhou.HE Shao-jian.ZHU Hui-ying.TAO Shang-ru 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建造成本增量控制分析[期刊论文]-建筑科学2009,25(4)

引证文献(1条)

1.王芳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zkx201006020.aspx

第26卷第6期

2010年6月

建筑科学

VoL26.No.6Jun.2010

BUILDINGSCIENCE

[文章编号】1002—8528(2010)06-0091-.04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马素贞,刹、大明,邵文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200023)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情况,明确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而后给出了绿色建

筑技术增量成本的比较依据,即基准方案成本,并针对不同的建筑情况,提出了2种不同的基准方案,为合理确定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提供了依据。最后,以某绿色建筑项目为例,采用前述计算方法和基准方案成本对其进行了绿色建筑技术增量的

成本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软成本;绿色成本[中图分类号]E407.9;TU201.5[文献标识码]A

IncrementalCostAnalysisforGreenBuildingTechnology

MASu—zhen,SUNDa-ming,SHAOWen-xi(ChinaAcademyofBuildingResearch(ShanghaiBranch),Shanghai200023,China)

[Abstract]In

methodologyofincremental

greencost,two

thispaper,thedevelopmentbuildingincremental

status

ofgreenbuilding

inChinawas

brieflyintroduced,anddefinitionandcalculated

costwerecosts

determined.Furthermore,as

given

out

costwas

thecomparativeprincipleforgreenbuilding

technology

as

an

kindsofbasicscheme

green

were

fordifferentbuildings.Atlast,taking

carried

out.

greenbuildingproject

example,theanalysisof

buildingtechnologyincremental

[Keywords]green

building,incrementalcost,softcost,greencost

引言

识,如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绿地总部办公楼等。

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引导下,全国各地均

我国于2006年6月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及随后出台的一些配套导则、细则(如《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内涵、技术要求和应遵循的技术原则,有效地指导了绿色建筑工作的开

展。

掀起了绿色建筑的建设高潮,不仅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大城市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工作,中西部地区也有很多项目开始策划筹备。虽然绿色建筑工作已经得到了全面开展,但目前也存在着不少制约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因素。根据笔者的经验,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认识问题是制约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主要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涉及到建筑运行至少1年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周期较长,故自2008年开始,对于设计完成的建筑,可以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通过后授予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相应的星级。截止到2009年11月,我国已经组织评审了4批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获得我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共20个,其中三星10个、二星4个、一星6个。目前也有不少项目正在准备申报绿色建筑的评价标

[收稿日期]2009-1I-25

[修回日期】2009-12-14

原因之一。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到底是多少,很多人心里并不清楚。此外,人们普遍认为,绿色建筑一定要采用很多种新型技术措施,成本投入会非常大。造成此误解的原因如下:

1)早期的绿色建筑地产开发项目往往选择一些价格较高的项目来进行试点,并在宣传过程中突出强调高档和“绿色”的关系。这样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误导作用¨J。

2)一般来说,前2批绿色建筑的设计和施工往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现代建筑技术集成

示范工程建设”子课题“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及绿色建筑软件研发中心建设”(2006BAJ01808)

[作者简介]马素贞(1983一),女,博士,工程师[联系方式]masuzhen@cabr-sh.com

往会投入较高,绿色建筑项目的投入也存在一个类似学习曲线的趋势,见图1。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会逐渐降低。

3)有些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做绿色建筑,还有长

万方数据

92

建筑科学第26卷

厦茁需狄喀.}L秘密

产品数量

图1学习曲线

远的示范展示作用,业主希望做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大量采用新型节能技术措施,如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地源热泵和中水处理系统等。一般来说,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投入会占很大比例,但可再生能源并不是绿色建筑星级认证的必要条件。

4)增量成本定义不清,业主把昂贵的装饰费用也算在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中,这部分和绿色建筑关系不大,故导致增量成本较高。

事实上,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并不像想象的那么高。鉴于以上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认识误区,笔者认为有必要首先明确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即客观合理的界定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范围。下面本文将基于实际绿色建筑项目对增量成本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2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和基准方案的

确定

2.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什么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呢?一般来说,与

不申报绿色建筑(2.2节对基准方案的确定给出了详细分析)相比,增加的一切费用都应该算在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中。

国外将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分为软成本、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和认证成本旧剖。软成本包括绿色建筑设计成本(绿色咨询费用)、调试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模拟分析费用(也有人将认证成本包含在软成本中)。美国有学者统计了LEED认证的软成本,一般占建造成本的3%一5%,项目越小,比例越大。其中,增加的绿色设计费用大概占0.7%;调试费用占0.5%一1.5%;整理申报材料费用为0.05%一3.8%,小建筑取上限,大型建筑取下限,平均为0.7%;模拟分析费用约占0.1%B1。

基于以上定义方法,我国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包括绿色建筑咨询成本、认证成本和绿色建筑技术

万方数据

增量成本。其中绿色建筑咨询成本包括绿色建筑方

案设计费用、模拟费用、申报材料整理费用等。另外,认证成本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规定收取,目前项目注册费用为1000元,设计标识为5万元,运营标识为15万元,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专家评审。最后一部分是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即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产生的增量成本。本文重点分析绿色建筑技术措施产生的增量成本。

由于各个项目的计算方法不尽相同,故导致计算得到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差别很大。例如,同为所申报的三星级项目,上海某项目的增量成本为380元/m2,深圳某项目的增量成本为600元/m2,而杭州某项目的增量成本为2127元/m2。这些数据有着数倍的差异,这就促使我们去寻求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计算方法。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主要有3方面的内容:一是绿色建筑增加的技术措施,也就是从无到有产生的增量,如可再生能源系统和中水处理系统等;二是强化型技术措施,也就是效率提高产生的增量成本,如强化保温、高效COP的机组、高效的风机和水泵,以及高效光源等;三是交互影响产生的成本增量,该部分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如围护结构强化保温会减少空调负荷,从而减少空调设备的初投资。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为: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绿色建筑方案成本一基准方案成本±交互成本。2.2基准方案的确定

经济学中的增量成本是指在各种方案的成本比较决策时,当选定某一方案为基本方案,然后将其它方案与之相比较时所增加的成本。即2个方案之间的成本差额,是差别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基准方案的确定对增量成本的计算非常关键。要想得到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则必须明确界定绿色建筑的基准方案,本文定义了如下2种基准方案。

1)基准方案1:按照国家和/或地方标准设计的建筑

如果是前期介入的方案,则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基准方案定义为按照国家和/或地方标准设计的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即为:以目前国家或地方节能设计标准要求设计的方案、当地的材料和设备市场准入制度规定定价的产品为基准方案成本,项目实际设计因采用先进方案或高效设备而

第6期马素贞,等: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93

增加的成本。

2)基准方案2:现有的设计方案

如果是在设计开始一定阶段后介入,则基准方案为现有设计方案。增量成本为在此方案基础上增加的费用。

从业主角度来说,他们更加关注基于现有设计方案会增加多少投入,也就是根据基准方案2计算得到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但从科研角度来说,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以基准方案I计算更加合理。

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同时保证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并节省建筑的运营费用。该项目的设计目标是绿色建筑二星级。

3.2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针对建筑特点和业主需求,该项目通过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引入节能技术,实现降低建筑能耗,节省运营费用;同时通过环境优化与控制技术手段实现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体现环境地产的主题。

该项目主要采用的绿色建筑节能技术措施有:

案例分析

屋顶绿化、透水地面、高性能的围护结构、高效的空调系统和设备、全热回收系统、节能照明系统、分项计量、导光筒采光、能源再生型电梯、低能耗办公用电设备、中水处理系统、节水器具和节水灌溉等。改善室内环境质量的技术措施有:高压微雾系统、PHT光氢离子净化装置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等。3.3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基于2.1节的定义,笔者对该项目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见表1。

3.1项目概况

该项目为企业自用型办公建筑,地下3层,地上13层,其中1~2层为公共活动空间,布置入口大堂和配套商业;2~3层为办公用房;4—12层为标准办公层,13层为高级商务办公层。地上建筑面积为

19991.4513630

m2,地下建筑面积(含地下车库)为

m2。本项目通过采用多项绿色生态技术实现

表1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结果

注:1)屋顶绿化的交互成本是增加了浇灌装置的数量,故增加了一定的费用。2)强化围护结构(外墙、屋顶和幕墙)降低了空调和采暖负荷,从而减少了空调装机容量,减少了投资。3)高效灯具系统降低了空调负荷,但增加了采暖负荷,由于该项目热源为市政热网,故该部分只考虑了对冷机容量的影响。4)热回收系统增加了风机的阻力,增加的价格已经包含在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中。5)节能灯具、节能电梯、高效冷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减少了变压器的容量,从而减少了一定的费用。6)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增加了电动风量调节阀,交互成本为电动风量阀相对于手动调节阀的增量成本。

万方数据

建冀科学

第26卷

由于设计评价标识只是针对设计阶段的,故节材部分的增量成本较难计算。一般来说,节省了材料用量会减少一定的投入,但由于节材部分会涉及到可再循环材料、可再利用材料的利用,往往又会增加一定的投入。权衡考虑,本文暂按设计阶段节材部分的费用为零计算。此外运营管理方面的增量成本在设计阶段也只是完善的自控系统增加的费用,故本文的分析结果只适用于绿色建筑的设计标识。

从表1可以看出,该项目的单位面积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为192.8元/m2。其中,中水处理系统的增量成本最大,为500000元,占总增量成本的13%;其次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高性能玻璃幕墙,分别为495000元和427880元,分别占12.8%和11.1%;增量成本最小的是水的分项计量,为24

000

元,占总增量成本的0.6%,其次是节水器具,为

31680元,比例为0.8%。详细增量成本贡献率见图

2。

9.9

10.

罨’

7R

r]

44

4.1

4.2

衙刺}

]吲|{蚓}

驻氓跏

嚣靼群州草骣瞢啷

坦舞*嘲

毒掣疆铲

畸雒*孥

铎星搓擎悔磐难皤钮謦

蟮r科位铡螺喵妊垡棚

髓黛芸卜王厶眦辫晕船十

武毁露匿鬃惶

舞1校超

■右肾隶暑誓

一样警凰壤州

撼幡斟爿*号嘲攥磨鼍*孥■告噼求雹*蒜幡辣簟坦譬

图2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贡献率

此外,将各项绿色建筑技术按绿色建筑的几大项进行归类,增量成本情况见图3。可以看出,节能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贡献最大,占44.4%,其次是室内环境,占20.2%;节水占16.6%,主要是中水处理系统的费用;运营管理针对设计标识主要是弱电系统的贡献,增量成本所占比例为10.6%;节地对增量成本的贡献率为8.2%,主要是屋顶绿化和透水地面的增量成本。

图3各分项增量成本贡献率

万方数据

3.4绿色建筑技术收益分析

根据能耗分析结果可知,空调、照明和办公设备能耗可降低22%,即每年可节省651385

kwh,按

0.9元/kWh计算,则每年可节省费用为586246元;

供暖能耗可减少465

800

MJ,按45元/GJ计算,则每

年可节省费用为20961元。根据理论计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年发电量为12

500

kwh,则每年可节

省费用为11250元;导光筒年节电量分别为

25733

kwh,则节省费用23160元。此外,根据水量

分析计算,可节省水量为3128

t,同时非传统水源利用量为10

366t(即又少用10366

t自来水),水价按

3.7元/t计算,每年可节省费用为49928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节能的投人虽然最大,但收益也最大。该项目每年可节省费用为691545元,每年投资费用为3

854

444元,则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5.57

a。

结语

本文明确了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并基于给定的计算方法,对某绿色建筑项目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为192.8元/m2,其中节能部分的增量成本最大,接近50%。对单项技术来说,高性能的围

护结构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最高。节水部分的费用主要是中水处理系统的费用,节水器具和节水灌溉等装置的增量成本并不高,这对我国严峻的节水形势比较有利,投入不用太多

即可取得较好的节水效果。中水处理系统投资相对较高,鉴于此,笔者建议各地建立市政中水,统一进行处理以减少分散的小型中水站的投资,提高经济性。

对绿色建筑来说,其增量成本中值得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本文只是界定了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计算方法和基准方案,下一步将会基于该方法计算得到各个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然后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不同建筑类型不同星级水平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得到各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范围及其中位水平,进而为全国的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提供依据;再下一步则是对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即定量或定性分析影

响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的因素,为降低绿色建筑

(下转第100页)

100

建筑科学

第26卷

100%=45.1%。

2)通过对某药厂空调改造项目的实例分析,冷凝热回收热泵复合系统不仅回收了冷水机组的冷凝显热,同时也回收了温度较低的冷凝潜热,使系统能效比和炯效率得以提高。与改造前的系统相比,在全年用能较大的夏季,能效比和炯效率分别提高了135%和128%,而再生热全年节能率达45.1%,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3)冷凝热回收热泵复合系统对冷水机组COP不仅不造成影响,还可减少冷凝热向冷却塔的排放量,降低冷却水处理能耗,适合对厂房空调系统的节能改造。

[参考文献】

表4改进方案能耗及炯计算结果

结论

刘晓华,江亿,等.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年卫琦,刘雄,杨登科.溶液除湿蒸发冷却空调制冷系统性能研究[J].流体机械,2008,36(2):74—79.

[3]

梁增勇.水冷冷水机组冷凝热回收的设计[J].暖通空调,2009,39(11):107—110.

[4]

邓玉艳,丁力行,何立群.带余热回收的中温热泵热水系统炯分析及实验研究[J].流体机械,2008,36(10):63—66.

[5]

汤学忠.热能转换与利用[M].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1)有低湿要求的工业厂房可以采用液体除湿空调系统,以达到同时保证空气温、湿度精度的要求。对于冬暖夏热气候的我国华南地区,工业厂房多配备空调系统,有大量的低品位冷凝热可以利用,液体除湿系统可利用冷凝热作为溶液再生热,达到节能的目的。为满足溶液再生温度的要求,可直接采用热回收换热器回收冷凝热显热或利用热泵将冷凝热温度提升后再利用。

(上接第90页)

[5】

苏芬仙,苏华.BIN法能耗计算中频数间隔分析及选用[J].低温建筑技术,2001。3:56—58.

【6]

由世俊,朱晏琳,郑雪晶,等.供热二级网侧设置燃气调峰锅炉的探讨及节能分析[J].暖通空调。2007。37(1):48—51.

[7】

贺平。孙刚.供热工程[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

(上接第94页)

技术增量成本提供决策依据,促进绿色建筑的健康发展;此外,绿色建筑的收益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孙大明,邵文瞬,李菊.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分析[J].建设科技。2009,6:34—37.

[2]

GregKats,CapitalE.TheCosts

andFinancial

BenefitsofGreen

【8]

洪静,张文胜,张卫忠.燃煤锅炉运行热效率的估算[J].区域供热,2003。5:34—36.

[9]沈阳市热力工程设计研究院.城市供热热源工程投资估算指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Buildings[EB/OL][R].http://www.usgbc.org/Docs/News/News477.pdf,2003.

[3]

Gregory

Kats.Green

Building

Costs

[10]

HGZ

47-108-2007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第8册集中供热

热力网工程)[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郑易生,阎林,钱红.90年代中期中国环境污染经济损失估算[J].管理世界,1999,2:197—199.

[12]

王寿兵.中国复杂工业产品生命周期生态评价方法与实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1999.

[13]

过孝民,张慧勤,李平.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估算[J].中国环境科学,1990,10(1):51—5s.

andFinancial

Benefits

[EB/OL][R].http://vrww.u・gbccolorado.corn/downloads/

articles/Kats—Green—Buildings-Cost.pdf,2003.

[4]

Northbridge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nsultants.Analyzing

Cost

ofObtainingLEEDCertification[EB/OL][R].http://

ww.cleanair-coolplanet.or∥for—communifie∥LEED—finks/

Analyzingthe—CostofLEED.pdf,2003.

万方数据

绿色建筑技术增量成本分析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马素贞, 孙大明, 邵文晞, MA Su-zhen, SUN Da-ming, SHAO Wen-xi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上海,200023建筑科学

BUILDING SCIENCE2010,26(6)1次

参考文献(4条)

1.孙大明;邵文晞;李菊 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建设科技 2009(6)2.Greg Kats;Capital E The Costs and Financial Benefits of Green Buildings 20033.Gregory H Kats Green Building Costs and Financial Benefits 2003

4.Northbridg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nsultants Analyzing the Cost of Obtaining LEEDCertification 2003

本文读者也读过(6条)

1. 孙大明.邵文晞.李菊 我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建设科技2009(6)

2. 李菊.孙大明.Li Ju.Sun Daming 住宅建筑绿色生态技术增量成本统计分析[期刊论文]-住宅科技2008,28(8)3. 张邦刚.ZHANG Bang-gang 浅谈绿色建筑评价等级中增量成本控制[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0,36(18)4. 李菊.程凯 国内绿色建筑的造价成本调查和分析[会议论文]-2008

5. 孙大明.邵文晞.李菊 当前中国绿色建筑成本增量调查统计[期刊论文]-中国科技成果2008(23)

6. 李云舟.何少剑.朱惠英.陶尚儒.LI Yun-zhou.HE Shao-jian.ZHU Hui-ying.TAO Shang-ru 绿色建筑住宅小区的建造成本增量控制分析[期刊论文]-建筑科学2009,25(4)

引证文献(1条)

1.王芳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4)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zkx201006020.aspx


相关文章

  • 国内绿色建筑造价成本分析
  • 国内绿色建筑的造价成本调查和分析 孙大明 苑麒 李菊 程凯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中心,上海 200023) 摘 要:本文在对国内现阶段已建成和已设计的多个绿色建筑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节地.节水.节材.节 ...查看


  • 装配式建筑:成本测算模型.控制法宝
  • PC建筑:成本测算模型.控制法宝 胡卫波/文 前    言 国务院继2016年8月8日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后,2016年9月14日时隔一月又力度加码: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 ...查看


  • 2015绿色建筑工程师(高级)第三版-基础理论知识大纲
  • 绿色建筑工程师<基础理论知识> 第三版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绿色建筑概论 1.1绿色建筑的定义 1.2绿色建筑溯源 1.3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 1.4绿色建筑管理的内涵 1.5绿色建筑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章 绿色建筑费用效益分析 2.1 ...查看


  • 节能与绿色建筑全过程
  • 节能与绿建咨询 策划立项阶段 节能评估 ·依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10年第6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各省市节能评估相关规定. ·概念 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 ...查看


  •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的通知
  • 秦政[2013]10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北戴河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3年7月30日 秦皇岛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查看


  • 建筑产业化调研报告
  • 建筑产业化调研报告 摘要:国家在 "十二五"期间,已经将"推动建筑工业化"列为十大重要任务之一,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已势不可挡.北京.湖南.福建等省市已经推出大量政策及制度,推广和扶持建筑产业化的进程.但 ...查看


  • 住宅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探讨
  • 住宅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探讨 --以中国海南海花岛2#岛首期项目为例 陈鹏 申评中级职称论文(申评级别) 摘要 基于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简要分析一星级绿色住宅在我国的的推广现状,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及设计方法.通过某住区绿色建筑项目实践介 ...查看


  • 国外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分析
  • 国外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分析 □ 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学组 国外绿色建筑政策法规及评价体系比较分析 现阶段,绿色建筑的实施,技术已不再是突出问题,关键在于政策法规的支撑力度.通过对美国.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 ...查看


  • 建筑结构丨装配式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全过程控制策略
  • 作者:向春兵,沈阳地铁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裁 来源:新营造 采用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实施规模化应用和采用标准化设计等是解决装配式建筑造价偏高的内在因素. 一定比例面积奖励.提前预售回款.节税节息等政策红利是弥补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的外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