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必修3

【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产生;发展并有所创新)——汉代(正统地位、主流思想)——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批判继承,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思想体系)】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本原因:春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上:社会变革的根源: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发展。】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道家:

②强

社会。(世⑵庄子:(战国)继承发展

李悝、商鞅、吴起、韩非子等(代表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历史

发展潮流)韩非子(战国末期;集大成者) :主张变法改革,奖励耕战,加强君主集权,实施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3、墨家:墨子(战国初期;代表代表平民小生产者利益):

“尚贤”(反对任人唯亲);“节用”等。

4、儒家:(孔、孟、荀;“仁”、

“礼”、德治、仁政”)

⑴孔子:(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至圣”)

内在

的道德自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和谐

但“爱有差等”)。

外在

的(“克己复礼”) ,主张贵贱有序、(反映其思想保守的一面)

才是理想的社会。(“过

;主张

以语上也”); 用“六艺”

(另外,伦理关系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孔子死后言论被编为⑵孟子:

(“省刑罚,薄税敛” );②③

张通过实行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⑶荀子:①

“礼”,④哲学:【※现实而遭冷遇。※但儒学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如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伦理道德方面: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尊老爱幼等;政治方面:仁政、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等。】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适应国家政治大一统形势的发展,需要统一思想为政治服务;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提出: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和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缓和阶级矛盾,发挥儒家的仁政

纳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表彰六经、建立地方郡国学校。)

太学是中国古代官方最高学府,学习儒家经典,“五经”成为教科书,从

此教育为儒家垄断。

影响:①太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

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打破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

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带动了民间向学的风气;

⑴积极:①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②宋明理学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⑵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⑴李贽(明朝中后期):离经叛道 独具个性,自称为“异端”;代表作:《藏书》、《焚书》等 思想主张: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如主张男女平等。 影响:①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②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带有民主色彩。

主”。②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③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如:批判“理”;继承“民本”),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⑴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对社

会产生巨大冲击,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性;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⑵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促使我国

影响最深远:经世致用思想;符合时代潮流:工商皆本;有利于构建近代社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不反对君主,代表的是地主阶级)】。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裁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有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高鹗;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思想性、艺术性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繁荣原因:

①经济、阶级:商业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扩大;

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日益衰落;

③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条件。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高雅、贵族化 →通俗、平民化

实质: 一定的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三、汉字与中国书画 1.了解汉字的演变和中国的书法艺术 ⑴汉字的演变: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六千年前的“图画文字”,后来象形字逐 渐符号化,形成汉字。 演变脉络:甲骨文(商代,形成完整体系,是成熟的汉字)——金文(西周)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终演变成五种主要字体,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魏晋以后:(自觉阶段)——注重审美和实用 ⑶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篆书:(秦代)李斯:《泰山石刻》 楷书:(唐代)进入盛世:欧阳询(欧体;《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颜体;

《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行书:(东晋)“二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兰亭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丧乱贴》等,号为“书圣”;王献之;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 赵孟頫创立赵体

(明)文征明、董其昌

草书:(东晋)王羲之; (唐)怀素、张旭:(狂草;草圣)

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是北宋以后(即元明清时期)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诗、书、画、印),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墨竹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王冕的《墨梅图》 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四、中国的戏剧艺术(元杂剧是戏剧成熟的标志;清代的京剧是戏剧的繁盛阶段)

——了解京剧的产生 (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国粹”之一;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角色分为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线索: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抵抗派(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并未付诸实践); 洋务派(李、曾):洋务运动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制度―― 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激进派: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陈、李、胡、鲁)和科学;

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

⑴发表文章宣传:如: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后的宣传:3﹢1

⑵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如: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让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⑶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进行论战,成为主流思潮: 如:李大钊和胡适进行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是社会主义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之争,是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结果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⑷组织社团研究: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等人在上 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举行演讲进一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⑸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宣传,并深入工农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办工人阶级补习学校,出版《劳动者》、 《劳动界》、 《劳动音》,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结果: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征服了广大进步青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1.7.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

3.认识、影响: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为进步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小结: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思潮;民主共和思潮;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 20世纪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 三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次历史巨变: ①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②在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③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新三民主义;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

二、毛泽东思想 1.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邓小平理论 1、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1956.4,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1.内容:①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2.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3.优秀文艺作品: ⑴电影:《上甘岭》、《青春之歌》、《英雄儿女》、《李双双》、《南征北战》、《北国江南》、《五朵金花》、《女篮五号》、《早春二月》等; ⑵戏剧:老舍的话剧《茶馆》、《龙须沟》;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 ⑶文学:《红岩》、《红日》、《红旗谱》、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之歌》、《创业史》; ⑷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

1、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农)半读教育共同发展,从而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⑴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人才。 ⑶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表现:①1977年恢复高考;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③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④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⑤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此外,实行了“211工程”和“希望工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结论:教育是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①产生、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人是万物的尺度”;3句话。

②复兴、发展: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③成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智者学派:(研究对象:关注“人”本身,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强调人的价值。(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把人臵于世界和社会的 中心,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形成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但忽视道德。)

⑴主张:①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是人认识自己内在的美德)③“认识你自己”。——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对理性的崇拜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影响到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 ⑵与智者言论的异同:

①异: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认为“美德即知识”

②同: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

1.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2.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①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

②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学说、民主与法制。

(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 ⑴思想上: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⑵实践上: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美国 独立战争)以及亚洲志士仁人为改造旧社会而奋斗(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 本明治维新)。 ⑶深远: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欧洲近代3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文艺复兴是把人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是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启蒙运动是把人人从封建专制制度下解放出来,去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专题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⑴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⑵概况: 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人瓦特改良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使蒸汽机热效率大大提高。 ②18世纪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 ⑶影响: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汽船、火车)。 ②蒸汽机成为人类继发明用火以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成为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③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突破了原先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 ⑴科学理论:1831年(英)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发明:★①1866年(德)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②1870年(比利时) 格拉姆发明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⑶电气技术的应用: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迅速发展。电力作为新能源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882年,(美)爱迪生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电灯、 电话、电车、电报、电影、电视等不断涌现并进入人们的生活。(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3.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 ⑴电子计算机诞生:1946 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至今,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⑵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影响: ◆1969年,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促进了互联网产生; ◆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发展成全球信息网。(中国1993年有了第一条互联网专线)。。互联网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地球村”)

①社会: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的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②经济: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③生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往、教育、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增加了生活乐趣。

★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

①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9世纪初期——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1830年;(以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

朝的七月革命为背景;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他本人被成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2、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

法国:库尔贝(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义旗号,是现实主义画派核心人物):

《石工》、《奥尔南的葬礼》

米勒:《拾穗者》、《播种者》(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抨击了俄国现实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也从侧面见证了俄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缓慢。)

3、印象主义(19世纪70年代兴起):(研究中心:“光”与“色”的瞬间效果,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早期印象派:法国:

后期印象派:法国:塞尚(擅长画静物,“现代绘画之父”);

荷兰:(色彩极其强烈,

4、现代主义(20世纪):立体派绘画(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并臵,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现代立体派画家)《亚威农少女》立体主义第一幅绘画;教材P158

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了解19世纪欧洲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19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

⑴德国:

①贝多芬(“乐圣”;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

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前期:《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后期:《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最早在交响乐

中加入合唱,“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②舒 曼:《蝴蝶》、《幻想曲》(浪漫主义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 ⑵奥地利:

①舒伯特:《魔王》(“德国艺术歌曲的典范”)、《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

《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⑶法国歌剧家:比才:《卡门》

2、19世纪中期:民族乐派音乐:

⑴俄国:柴可夫斯基(“旋律大师”)

前期:《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天鹅湖》

后期:《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睡美人》、《胡桃夹子》 ⑵捷克:德沃夏克:《自新大陆》。

⑶意大利:威尔第,歌剧《茶花女》,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3、

19世纪末、20世纪:

⑴印象主义音乐:

【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产生;发展并有所创新)——汉代(正统地位、主流思想)——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批判继承,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思想体系)】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根本原因:春秋时期是我国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上:社会变革的根源: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形成、发展。】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

1、道家:

②强

社会。(世⑵庄子:(战国)继承发展

李悝、商鞅、吴起、韩非子等(代表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历史

发展潮流)韩非子(战国末期;集大成者) :主张变法改革,奖励耕战,加强君主集权,实施严刑峻法,以法治国。

3、墨家:墨子(战国初期;代表代表平民小生产者利益):

“尚贤”(反对任人唯亲);“节用”等。

4、儒家:(孔、孟、荀;“仁”、

“礼”、德治、仁政”)

⑴孔子:(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至圣”)

内在

的道德自觉,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有利于抑制统治者暴政;和谐

但“爱有差等”)。

外在

的(“克己复礼”) ,主张贵贱有序、(反映其思想保守的一面)

才是理想的社会。(“过

;主张

以语上也”); 用“六艺”

(另外,伦理关系上,孔子主张“性相近”;孔子死后言论被编为⑵孟子:

(“省刑罚,薄税敛” );②③

张通过实行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⑶荀子:①

“礼”,④哲学:【※现实而遭冷遇。※但儒学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如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伦理道德方面: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尊老爱幼等;政治方面:仁政、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而不同等。】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⑴背景: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适应国家政治大一统形势的发展,需要统一思想为政治服务;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提出:董仲舒(新儒学思想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和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缓和阶级矛盾,发挥儒家的仁政

纳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表彰六经、建立地方郡国学校。)

太学是中国古代官方最高学府,学习儒家经典,“五经”成为教科书,从

此教育为儒家垄断。

影响:①太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

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打破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

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带动了民间向学的风气;

⑴积极:①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②宋明理学对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崇尚道德、气节;强调自我约束,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 ⑵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四、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⑴李贽(明朝中后期):离经叛道 独具个性,自称为“异端”;代表作:《藏书》、《焚书》等 思想主张: ①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②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③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如主张男女平等。 影响:①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②将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带有民主色彩。

主”。②经济: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③思想: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如:批判“理”;继承“民本”),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理解明清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⑴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对社

会产生巨大冲击,具有思想解放的进步性;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⑵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促使我国

影响最深远:经世致用思想;符合时代潮流:工商皆本;有利于构建近代社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法治(不反对君主,代表的是地主阶级)】。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

《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裁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明代;吴承恩;有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高鹗;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思想性、艺术性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繁荣原因:

①经济、阶级:商业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扩大;

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社会日益衰落;

③印刷术的不断发展,为小说的传播创造条件。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高雅、贵族化 →通俗、平民化

实质: 一定的文学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观点: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三、汉字与中国书画 1.了解汉字的演变和中国的书法艺术 ⑴汉字的演变:汉字起源于原始社会六千年前的“图画文字”,后来象形字逐 渐符号化,形成汉字。 演变脉络:甲骨文(商代,形成完整体系,是成熟的汉字)——金文(西周)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最终演变成五种主要字体,即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魏晋以后:(自觉阶段)——注重审美和实用 ⑶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篆书:(秦代)李斯:《泰山石刻》 楷书:(唐代)进入盛世:欧阳询(欧体;《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颜体;

《颜氏家庙碑》)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 行书:(东晋)“二王”:王羲之备精诸体,尤擅草书、行书,《兰亭序》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丧乱贴》等,号为“书圣”;王献之;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

(宋)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 赵孟頫创立赵体

(明)文征明、董其昌

草书:(东晋)王羲之; (唐)怀素、张旭:(狂草;草圣)

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是北宋以后(即元明清时期)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追求抒情写意,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诗、书、画、印),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墨竹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王冕的《墨梅图》 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四、中国的戏剧艺术(元杂剧是戏剧成熟的标志;清代的京剧是戏剧的繁盛阶段)

——了解京剧的产生 (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国粹”之一;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角色分为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专题线索: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 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抵抗派(林、魏):“师夷长技以制夷”(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并未付诸实践); 洋务派(李、曾):洋务运动实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制度―― 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革命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激进派: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陈、李、胡、鲁)和科学;

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成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

⑴发表文章宣传:如: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后的宣传:3﹢1

⑵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如: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让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谋求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⑶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进行论战,成为主流思潮: 如:李大钊和胡适进行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是社会主义革命与资产阶级改良之争,是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结果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⑷组织社团研究:李大钊在北京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等人在上 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举行演讲进一步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⑸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宣传,并深入工农群众,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办工人阶级补习学校,出版《劳动者》、 《劳动界》、 《劳动音》,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结果: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征服了广大进步青年。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1921.7.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诞生)。

3.认识、影响: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为进步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小结: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思潮;民主共和思潮;民主科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 20世纪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 三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三次历史巨变: ①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②在毛泽东思想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进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

结合的第一次飞跃); ③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2.理解新三民主义;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

二、毛泽东思想 1.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2.了解“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邓小平理论 1、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1956.4,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1.内容:①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2.意义: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推动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3.优秀文艺作品: ⑴电影:《上甘岭》、《青春之歌》、《英雄儿女》、《李双双》、《南征北战》、《北国江南》、《五朵金花》、《女篮五号》、《早春二月》等; ⑵戏剧:老舍的话剧《茶馆》、《龙须沟》;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关汉卿》、《文成公主》; ⑶文学:《红岩》、《红日》、《红旗谱》、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之歌》、《创业史》; ⑷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发展

1、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农)半读教育共同发展,从而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2、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⑴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人才。 ⑶改革开放以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表现:①1977年恢复高考;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③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④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⑤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此外,实行了“211工程”和“希望工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结论:教育是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曾经经历的逆转曲折都证明了一个道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思想史上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①产生、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人是万物的尺度”;3句话。

②复兴、发展: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③成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1、智者学派:(研究对象:关注“人”本身,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代表人物及主张: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认为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强调人的价值。(评价:“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一下子把人臵于世界和社会的 中心,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作用,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形成了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但忽视道德。)

⑴主张:①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②“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是人认识自己内在的美德)③“认识你自己”。——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对理性的崇拜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影响到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思想。 ⑵与智者言论的异同:

①异: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认为“美德即知识”

②同:但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他与智者是一致的。

1.了解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观点

2.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①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

②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学说、民主与法制。

(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理解启蒙运动的影响: ⑴思想上:启蒙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⑵实践上: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特别是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舆论准备;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美国 独立战争)以及亚洲志士仁人为改造旧社会而奋斗(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日 本明治维新)。 ⑶深远: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结:欧洲近代3次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含义:

文艺复兴是把人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是把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启蒙运动是把人人从封建专制制度下解放出来,去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专题七 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⑴条件: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⑵概况: ①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人瓦特改良制成装有冷凝器的单动式蒸汽机,使蒸汽机热效率大大提高。 ②18世纪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 ⑶影响: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汽船、火车)。 ②蒸汽机成为人类继发明用火以后,在驯服自然力方面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成为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 ③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突破了原先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推动了机器的普及,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 : ⑴科学理论:1831年(英)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⑵发明:★①1866年(德)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②1870年(比利时) 格拉姆发明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 ⑶电气技术的应用:随着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工业和电气设备工业迅速发展。电力作为新能源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882年,(美)爱迪生创建了第一个发电站。电灯、 电话、电车、电报、电影、电视等不断涌现并进入人们的生活。(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技术的应用,使城市的面貌和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灯使城市的夜晚亮如白昼,电车使城市居民出行更加方便,电梯使摩天大楼越建越高,电话使相隔千里如同近在咫尺,电冰箱、洗衣机、电熨斗等的使用大大减轻了人们繁重的家务劳动,电影和电视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3.了解二战后计算机的诞生和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 ⑴电子计算机诞生:1946 美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至今,电子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发展阶段,第五代新型计算机正在研制之中。 ⑵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影响: ◆1969年,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促进了互联网产生; ◆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发展成全球信息网。(中国1993年有了第一条互联网专线)。。互联网高效率的信息传输网络被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被人们称为“第四媒体”。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大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地球村”)

①社会: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的服务,在社会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②经济:信息经济在世界各地全面发展,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传统产业也借助互联网提高管理水平,并通过全球营销和采购扩大市场(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更新换代);

③生活: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交往、教育、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工作效率,增加了生活乐趣。

★互联网带来的消极影响:

①导致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②各国之间围绕互联网的竞争造成世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虚拟社会对人们生活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9世纪初期——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20世纪50年代以来

德拉克罗瓦:《自由引导人民》,1830年;(以法国人民推翻波旁王

朝的七月革命为背景;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推向高峰;他本人被成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2、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

法国:库尔贝(欧洲第一个打出现实主义旗号,是现实主义画派核心人物):

《石工》、《奥尔南的葬礼》

米勒:《拾穗者》、《播种者》(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抨击了俄国现实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也从侧面见证了俄国工业革命进程的缓慢。)

3、印象主义(19世纪70年代兴起):(研究中心:“光”与“色”的瞬间效果,绘画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早期印象派:法国:

后期印象派:法国:塞尚(擅长画静物,“现代绘画之父”);

荷兰:(色彩极其强烈,

4、现代主义(20世纪):立体派绘画(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并臵,有支离破碎的感觉)

现代立体派画家)《亚威农少女》立体主义第一幅绘画;教材P158

三、19世纪以来的世界音乐--------了解19世纪欧洲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1、19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

⑴德国:

①贝多芬(“乐圣”;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

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

前期:《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

后期:《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九(合唱)交响曲》(最早在交响乐

中加入合唱,“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②舒 曼:《蝴蝶》、《幻想曲》(浪漫主义全盛时期的代表人物) ⑵奥地利:

①舒伯特:《魔王》(“德国艺术歌曲的典范”)、《小夜曲》、《春之信念》、《野玫瑰》

《春之声圆舞曲》、《维也纳森林的故事》⑶法国歌剧家:比才:《卡门》

2、19世纪中期:民族乐派音乐:

⑴俄国:柴可夫斯基(“旋律大师”)

前期:《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天鹅湖》

后期:《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睡美人》、《胡桃夹子》 ⑵捷克:德沃夏克:《自新大陆》。

⑶意大利:威尔第,歌剧《茶花女》,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3、

19世纪末、20世纪:

⑴印象主义音乐:


相关文章

  • 2014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
  • 3年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新考纲全面解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夏:前2070商:前1600周:前1046: (西周和东周:春秋和战国) 二.理解分封制(新增).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 1.分封制: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功臣 ...查看


  • 江苏2012年"小高考"经验总结
  • 2012年理化生组小高考去年回顾 组长 高乃群 物理 2012年物理考试说明的内容与上一年相比,基本稳定.略有调整.考查范围依然是物理1.物理2.选修1-1(或选修3-1)三个模块,共涉及80个考查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分比例为7:3,易.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高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 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科任:吴亚贵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2).(3).(4).(5)个班的生物教学任务.高二(2).(3).(4).(5)班是文科班,学生对生物学科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另 ...查看


  • 2012年历史小高考复习提纲必修2
  •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 原始社会:石(刀.斧.犁)--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木制的松土工具)耒耜.石锄.石犁:商周时期还 出现少量青铜农具--石器锄耕(耜耕)方式 春秋战国时期:在农业发达 ...查看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 年的五四运动.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 ...查看


  • 高考倡议书
  • 篇一:迎接高考倡议书 3 规范行为文明毕业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三年前,我们带着共同的梦想来到x 中,三年来,我们努力拼搏,不畏艰难,度过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现在我们已成长为一群有思想.有知识.有品位的优秀青年,受到母校.老师.家长. ...查看


  •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提纲
  •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 第6课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世界现存最早唐代雕版印刷品<金刚经>(868年),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代孙思邈& ...查看


  • 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 政治必修二 政治生活 复习提纲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5.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的内容? 6.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时,要遵循哪些基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