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3.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解读】该句后来流传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都讥刺为“奇文共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解读】该句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

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

2.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

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 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 通 ,

(2)景翳翳以将入 通 ,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园日涉以成趣

(2)时矫首而遐观

(3)策扶老以流憩

(4)或棹孤舟

(5)生生所资

(6)幼稚盈室

(7)眄庭柯以怡颜

(8)悦亲戚之情话

(9)乐琴书以消忧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 ;

今义:泛指,范围扩大。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 ;

今义:①(女子)文静而美好,②(妆饰、仪容)美好。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4)农人告余以春及

(5)将有事于西畴

(6)既自以心为形役

(7)遂见用于小邑

(8)稚子候门

(9)寓形宇内复几时

(10)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6.下列表述与分析,不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

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

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

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7.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名 ,字 , (朝代)诗人,世

称 。他以写 诗为主,著有《陶渊明文集》。

8.名句填空。

(1) ,奚惆怅而独

悲? , 。

(2)实迷 途其未远, 。

(3) ,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

二、文本解读

1.阅读正文前的小序,思考以下问题。

(1)陶渊明为什么要出仕当官?(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陶渊明能够成功出仕的原因有哪些?

(3)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在彭泽县当县令?

(4)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

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3.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

的闲适又从何看出?

4.第三段中,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

【基础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熹微(xī) 流憩(qì) 稚子(zì)

B.西畴(chóu) 盈樽(zūn) 眄庭(miǎn)

C.轻飏(yáng) 惆怅(zhōu) 壶觞(shāng)

D.出岫(yóu) 翳翳(yì) 盘桓(hu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携幼入室,有洒盈樽[来源:Z§xx§k.Com]

3.对下列短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荒芜) 乃瞻衡宇(世界) 三径就荒(近于) 有酒盈樽(满)

B.引壶觞(拿来) 审容膝(仔细看) 策抚老(拄着) 矫首遐观(举、抬

起)

C.息交绝游(断绝) 出岫(山穴,小峰) 西畴(田地) 巾车(车帷)

D.寻壑(山沟) 耘耔(除草) 东皋(高敞地) 聊乘化(姑且)

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园日涉以成趣

A.或棹孤舟

B.眄庭柯以怡颜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外连衡而斗诸侯

5.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译文: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B.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译文:农人告诉我春天就要到了,他有事要到西

边的田地里去。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译文: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

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姑且顺应自然之变化,直至生命尽头,乐天

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为什么。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快要。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说。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遐:远。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B.田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C.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D.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8.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田园将芜胡不归”同类的一句是( )

A.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C.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9.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

节先生,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B.陶 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

固常在。”诗句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风格也颇为悲愤慷慨。

D.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

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过一定的消极影响。

10.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

空;

【拓展提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

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

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 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

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 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隐逸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赡 赡:赡养老人。

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畜素琴一张 畜:蓄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非谢家之宝树

C.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6.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D.陶潜简慢自尊,因为不愿束带拜见都邮,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兮辞》。

7.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1.(1)衡通横 横木 (2)景通影 日

2.(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名词作状语,有时 (3)名词作动词,拄着 4) (

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5)动词作名词,生活 (6)形容词作名词,小孩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光

3.(1)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2) 指耕种之事 (3)(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

4.(1)(2)( 3)是宾语前置句。(4)(5)是介词结构后置句。(6)(7)是被动句。

(8)是省略句,“稚子”后省略“于”;(9)是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于”。(10)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

5.D(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副词,于是。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6.B(“皇帝的故乡”错,“帝乡”在这里应指仙境。)

7.潜 元亮 东晋 靖节 田园

8.(1)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觉今是而昨非 (3)云无心以出岫 (4)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5)登东皋以舒啸

二、1.(1)①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②幼稚盈室,瓶无储粟;③生生所资,未见其术;④亲戚多劝其为长吏。

(2)①会有四方之事;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叔父的推荐。

(3)①风波未静,战乱未息;②彭泽去家仅百里之遥;③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4)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③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④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其中程氏妹去世是直接原因,也是表层的原因,其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

2.(1)“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非”。

(2)自责(“田园将芜”),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3.(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2)“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4.(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基础达标】

1.B(A项,稚—zhì;C项,惆—chóu;D项,岫—xiù)

2.D(A项,衡—横;B项,景—影;C项,曷—何)

3.C(A项,宇:屋檐;B项,审:觉察;D项,耔:培苗。)

4.C(例句中的“日”做动词“涉”的状语,可译为“每天”。A项中的“悼”做名词的时候,当“木浆”讲,这里用作动词“划”。B项中的“怡”是使动用法,使颜怡。C项中的“翼”做动词“蔽”的状语,可译为“像翅膀一样”,D项中的“斗”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诸侯)相斗。)

5.B(B项,不是“他”,是自己。事,农事活动。)

6.C(谏:改正,劝止。)

7.A(A项,扶老:拐杖。)

8.A(A和例句都为疑问句,其它为陈述句。)

9.A(A项,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

10.你是一只青绿的叶,处身于花团之中;你是一株傲霜的菊,绽放于红尘之外;你是一只翱翔的鹰,盘旋在苍穹之中;你是一轮明净的月,高挂在凡间之上;你是一江清澈的水,长流于高山之巅„„

【拓展提升】

4.A(B赡:供给,C造诣:去(的地方)D畜:存,储存)

5.C(于是,就。A介词,为了/语气词,呢。B动词,到/助词,的。D连词,来/因为,)

[来源:学科网]

6.C(“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

7.(1)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什么地方的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

(2)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不久)就自己辞职回家了。

(3)年老时志气应更加旺盛,怎么能在白发苍苍是改变心志;处境艰难应更加坚定,不能抛弃远大的志向。

参考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 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既拒绝了州里和郡里的人前来拜见,也就从未去拜访过这些人,所去过的地方只是田里和家里,以及到庐山游览观光而已。刺史王弘很钦佩仰慕他,至于(陶潜的 )酒啊米啊,用光的时候,(王弘)也会经常供给他。

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存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岁,文集流传于世上。

《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2.积累“来、胡、奚、而、以、谏、樽、觞、眄、审、容膝、策、矫、岫、盘桓、棹”等重点字词的意义。

3.文言特殊句式。

【重点难点】

1.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

2.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学法指导】

查阅资料、信息筛选、批注式阅读、交流讨论、启发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作家作品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因家中长有五棵柳树,被人称为“五柳先生”,私谥“靖节”(死后由朋友私下起的,并非朝廷颁布,故称私谥),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到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在辞官时,写下这著名的《归去来兮辞》, 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切向往。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的诗歌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并加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几乎很少有先例的田园诗。前一类以《饮酒二十首》最为有名,其中“结庐在人境”流传最广,表现了诗人淡然忘世的态度;后一类中包括中年学仕时期的《怀古田舍》、《劝农》以及晚年归田时期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等,其中《归园田居五首》是他田园诗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第一首“少无适俗韵”尤为世人传诵。大约在晋宋易代前后,他写下了《桃花源诗并记》这篇流传千古的作品。

在辞赋方面,其代表作有《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去来兮辞》等,寄寓了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在散文方面,《桃花源记》最为有名。

《陶渊明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搜集陶渊明遗世作品,编为《陶渊明集》七卷,录一卷,并为之作:《陶渊明传》、《陶渊明集序》。至今还广为传颂的名句有: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解读】陶渊明当彭县令时,郡太守派督邮到各县视察。督邮来到彭泽,县吏对陶渊明说,应当穿好官服,束上腰带,去拜见督邮大人。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的俸禄而弯腰。”他把县令的官印放在县衙里,扬长而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历来为中国人所景仰所传颂。人是要有一点骨气的。不然,为五斗米折腰,还有什么人格尊严?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解读】该句后来流传演化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都讥刺为“奇文共赏”。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解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农村的急迫心境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作者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解读】该句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

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

2.关于“楚辞”与《楚辞》:

“楚辞”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时期的一批楚国作家在学习楚国民歌基础上,创造、发

展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地”,故谓之“楚辞”的一种诗歌形式。《楚辞》则是由西汉刘向编辑的屈原、宋玉等楚国作家作品的总集名。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一般四句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 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瞻衡宇 通 ,

(2)景翳翳以将入 通 ,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园日涉以成趣

(2)时矫首而遐观

(3)策扶老以流憩

(4)或棹孤舟

(5)生生所资

(6)幼稚盈室

(7)眄庭柯以怡颜

(8)悦亲戚之情话

(9)乐琴书以消忧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

古义: ;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将有事于西畴

古义: ;

今义:泛指,范围扩大。

(3)既窈窕以寻壑

古义: ;

今义:①(女子)文静而美好,②(妆饰、仪容)美好。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复驾言兮焉求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乐夫天命复奚疑

(4)农人告余以春及

(5)将有事于西畴

(6)既自以心为形役

(7)遂见用于小邑

(8)稚子候门

(9)寓形宇内复几时

(10)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B.乃瞻衡宇/乃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云无心以出岫

D.门虽设而常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6.下列表述与分析,不 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

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

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

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7.文学常识填空。

陶渊明(365~427),名 ,字 , (朝代)诗人,世

称 。他以写 诗为主,著有《陶渊明文集》。

8.名句填空。

(1) ,奚惆怅而独

悲? , 。

(2)实迷 途其未远, 。

(3) ,鸟倦飞而知还。

(4)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

二、文本解读

1.阅读正文前的小序,思考以下问题。

(1)陶渊明为什么要出仕当官?(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2)陶渊明能够成功出仕的原因有哪些?

(3)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在彭泽县当县令?

(4)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2.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

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渊明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在课文的小序里陶渊明已经明确说出了自己不愿意做官的原因。那么,辞中第一段哪些词又明确表达了这样的心愿?

(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

3.阅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

归家途中的迫切体现在哪里?抵家时的欣喜又体现在哪些语句当中?到家后衣食住行

的闲适又从何看出?

4.第三段中,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

【基础达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熹微(xī) 流憩(qì) 稚子(zì)

B.西畴(chóu) 盈樽(zūn) 眄庭(miǎn)

C.轻飏(yáng) 惆怅(zhōu) 壶觞(shāng)

D.出岫(yóu) 翳翳(yì) 盘桓(huá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B.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C.曷不委心任去留

D.携幼入室,有洒盈樽[来源:Z§xx§k.Com]

3.对下列短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荒芜) 乃瞻衡宇(世界) 三径就荒(近于) 有酒盈樽(满)

B.引壶觞(拿来) 审容膝(仔细看) 策抚老(拄着) 矫首遐观(举、抬

起)

C.息交绝游(断绝) 出岫(山穴,小峰) 西畴(田地) 巾车(车帷)

D.寻壑(山沟) 耘耔(除草) 东皋(高敞地) 聊乘化(姑且)

4.下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园日涉以成趣

A.或棹孤舟

B.眄庭柯以怡颜

C.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D.外连衡而斗诸侯

5.下列语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译文: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

B.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译文:农人告诉我春天就要到了,他有事要到西

边的田地里去。

C.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译文:羡慕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及时生长繁荣,感叹

我的一生将要过去了。

D.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姑且顺应自然之变化,直至生命尽头,乐天

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为什么。

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快要。

C.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说。

D.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遐:远。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B.田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C.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D.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8.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句,与“田园将芜胡不归”同类的一句是( )

A.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C.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D.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9.下面有关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去来兮辞》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一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

节先生,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

B.陶 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作田园诗的开创者。

C.陶渊明也写过“金刚怒目”式的作品,如《读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猛志

固常在。”诗句展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风格也颇为悲愤慷慨。

D.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

命的思想,给后世带来过一定的消极影响。

10.仿照划线句子的形式,续写两个句子

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

空;

【拓展提升】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

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

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未尝有 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

已。

刺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至于酒米乏绝,亦 时相赡。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节选自《晋书•隐逸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善属文 属:连接,连缀,引申为写作。

B.亦时相赡 赡:赡养老人。

C.未尝有所造诣 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D.而畜素琴一张 畜:蓄养。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非谢家之宝树

C.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6.下面对文章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自幼就怀有高尚的品格,博学善文,受到乡邻的重视。

B.陶潜笔下五柳先生的性情、行为及处境是他自己的写照。

C.为了有隐居之资,陶潜先后担任了祭酒、参军、县令等职位。

D.陶潜简慢自尊,因为不愿束带拜见都邮,隐居不仕,写下《归去来兮辞》。

7.将下列从文言文阅读文段和课文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1.(1)衡通横 横木 (2)景通影 日

2.(1)名词作状语,每天 (2)名词作状语,有时 (3)名词作动词,拄着 4) (

名词作动词,用桨划 (5)动词作名词,生活 (6)形容词作名词,小孩 (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 (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愉快 (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光

3.(1)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2) 指耕种之事 (3)(宫室、山水)幽深曲折的样子

4.(1)(2)( 3)是宾语前置句。(4)(5)是介词结构后置句。(6)(7)是被动句。

(8)是省略句,“稚子”后省略“于”;(9)是省略句,“寓形”后省略“于”。(10)固定句,载„„载„„;一边„„一边„„

5.D(D项前者是连词,表转折;后者是连词,表修饰。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副词,于是。C项,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6.B(“皇帝的故乡”错,“帝乡”在这里应指仙境。)

7.潜 元亮 东晋 靖节 田园

8.(1)既自以心为形役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2)觉今是而昨非 (3)云无心以出岫 (4)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之行休 (5)登东皋以舒啸

二、1.(1)①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②幼稚盈室,瓶无储粟;③生生所资,未见其术;④亲戚多劝其为长吏。

(2)①会有四方之事;②诸侯以惠爱为德;③叔父的推荐。

(3)①风波未静,战乱未息;②彭泽去家仅百里之遥;③公田之利,足以为酒。

(4)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③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④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其中程氏妹去世是直接原因,也是表层的原因,其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

2.(1)“田园将芜”“心为形役”“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非”。

(2)自责(“田园将芜”),自悔(“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可追’’),自觉、自醒(“迷途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里的“心为形役”中的“心”和“役”,显然不能单纯理解为“心意”和“形体”,应该深入理解为“心”是“志趣人格”,“形”是作者“出仕为官”的这种行为。

3.(1)“舟遥遥”“问征夫”“恨晨光”,尤其一个“恨”字,迫切之情,溢于言表。(2)“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可感悟出主仆俱迎、妻子皆乐的情景,尤其具有情味的是妻子,好似不出来迎接,但由“有酒盈樽”可知妻子比谁都盛情,多好的一幅天伦之乐图啊!(3)“引壶觞以自酌„„抚孤松而盘桓”,既有室中之乐,也有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4.(1)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2)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3)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春及,有事西畴;(4)巾车孤舟出游之乐——窈窕寻壑,崎岖经丘。

【基础达标】

1.B(A项,稚—zhì;C项,惆—chóu;D项,岫—xiù)

2.D(A项,衡—横;B项,景—影;C项,曷—何)

3.C(A项,宇:屋檐;B项,审:觉察;D项,耔:培苗。)

4.C(例句中的“日”做动词“涉”的状语,可译为“每天”。A项中的“悼”做名词的时候,当“木浆”讲,这里用作动词“划”。B项中的“怡”是使动用法,使颜怡。C项中的“翼”做动词“蔽”的状语,可译为“像翅膀一样”,D项中的“斗”是使动用法,意为使(诸侯)相斗。)

5.B(B项,不是“他”,是自己。事,农事活动。)

6.C(谏:改正,劝止。)

7.A(A项,扶老:拐杖。)

8.A(A和例句都为疑问句,其它为陈述句。)

9.A(A项,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

10.你是一只青绿的叶,处身于花团之中;你是一株傲霜的菊,绽放于红尘之外;你是一只翱翔的鹰,盘旋在苍穹之中;你是一轮明净的月,高挂在凡间之上;你是一江清澈的水,长流于高山之巅„„

【拓展提升】

4.A(B赡:供给,C造诣:去(的地方)D畜:存,储存)

5.C(于是,就。A介词,为了/语气词,呢。B动词,到/助词,的。D连词,来/因为,)

[来源:学科网]

6.C(“为了有隐居之资”错误)

7.(1)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什么地方的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

(2)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不久)就自己辞职回家了。

(3)年老时志气应更加旺盛,怎么能在白发苍苍是改变心志;处境艰难应更加坚定,不能抛弃远大的志向。

参考译文:

陶潜(陶渊明),字元亮,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知识渊博善于做文章,洒脱大方不拘谨,自得于真性情,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不知道姓名,房子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就用它作为自己的号(或所以就以此为号)。清闲安静少说话,不爱慕虚荣实利。喜欢读书,却不去穷根究底的解释,一旦对书的内容有所感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本性爱喝酒,可是家里穷不能一直得到。亲朋故旧知道这样,有时就置办酒招他过来,他去饮酒一定会喝完,目的是一定要醉。 醉以后回去,一点也不收敛情绪。家里四壁空空,不能遮阳挡雨,旧衣衫十分破烂,盛饭的容器经常空着,也不在意。经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不计较得失,用这来结束自己一生。”他的自序是这样,当世人说是实录。

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官吏这个职务,没几天就自己辞职回家了。州里聘用他为主簿,不去,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向来简朴自爱,不谄媚长官。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弯腰,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义熙二年,将印绶交还离开了彭泽县,于是作了《归去来》。

不久,被征召做著作郎,他没有去任职。既拒绝了州里和郡里的人前来拜见,也就从未去拜访过这些人,所去过的地方只是田里和家里,以及到庐山游览观光而已。刺史王弘很钦佩仰慕他,至于(陶潜的 )酒啊米啊,用光的时候,(王弘)也会经常供给他。

他的亲朋好友,有时带着酒菜前往陶潜住处,他也从不推辞,每喝醉一次,就感觉很舒适。他不经营生意,家务事都委托给儿子仆人。从没有生气的时候。只是每次逢酒必喝,即使有时不喝酒,也不停止写诗咏叹。他曾经说,在夏天的月夜,得空闲时,高卧在北窗之下,清风突然扑面而来,感觉自己象羲皇。陶潜不懂音乐,但却存有一张琴,琴没有五音,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和着琴音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要劳烦音乐。”陶潜宋元嘉年中去世,享年63岁,文集流传于世上。


相关文章

  • 高二语文必修5理解性默写
  • 必修五文言文理解性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 .& ...查看


  •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总结 眄庭柯以怡颜 一.重点实词 (2)意动用法 (一)通假字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乃瞻衡宇:"衡"通"横" (3)动词作名词 (二)一词多义 审容膝之易安 1 ...查看


  • [归去来兮辞]情境默写
  • 归去来兮辞情景默写 1. 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 ? , ? 2. 诗人认识到仕途即迷途,幸而践之未远,回头不迟的四句是 : , . , . 3. 回家途中,表现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地欢快舒畅的诗句是: , ...查看


  • [归去来兮辞]高中语文教案
  • 2. 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弄懂并积累"来.谏.樽.觞.审.容膝. ...查看


  •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诗文情境默写经典练习
  • 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五古诗文情境默写经典练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 ...查看


  • 高二语文情景式默写训练题答案
  • 高二语文情景式默写训练题答案 <归去来兮辞>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描绘了 ...查看


  • [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
  •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案 教学博苑 2009-09-04 0631 <归去来兮辞并序> 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 2.辞 ...查看


  • 必修5理解性默写有答
  •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型默写 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五古诗文情境默写45练 1. <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查看


  • 必修一[归去来兮辞]情景默写
  • 高一奥赛<归去来兮辞>情景默写学案 <归去来兮辞> (1)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的自责之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


  • 归去来兮辞 翻译
  • 归去来兮辞(正文翻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 既然自己让心被形体所役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我)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