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

第4卷第3期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8月 Vo1. 4, No . 3          Journal of B inzhou Vocati onal College         Aug . , 2007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

曹子敏

(滨州职业学院, 山东滨州 256603)

3

摘 要: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华, 探讨“和美”、“和气”、“和谐”关键词:传统文化; “和美”校园; 中图分类号:G 641. 7:  ,

, 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以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为指针, 把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落到实处,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本文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角度探讨一下和谐校园建设的问题。

中国古代道家、儒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挖掘、梳理、重新审视, 无疑对和谐校园建设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借鉴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设“和美”校园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道家和儒家有相通之处, 主张天人合一, 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 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而不能破坏自然, 特别反对向自然界一味地索取, 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

道家鼻祖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准则。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

[1]284

说:“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3

收稿日期:2007-05-16

作者简介:曹子敏(1950-) , 男, 山东博兴人, 滨州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1]268

儒家的和谐思想也很典型。孔子主张以“仁”待人, 也以“仁”待物, 即“推己及人”, “成物成

[2]4

己”。“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这些理论都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共处和发展。孟子则提出:“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

[2]65

矣”。他所倡导的是想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途径, 来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理想境界。孟子还主张扩展爱, 并由己及人, 由人及物, 把仁爱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

最早提出“天人合一”这个概念的是北宋时期的张载, 他提出了“民吾同胞、地吾与也”的理论, 意即人类是我的同胞, 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 天与人、万物与人类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 要坚持大平等原则, 善待鸟、兽、草、木。要讲致中和原则。中庸之道,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不偏是恰到好处、不超过度量。在这里古代传统文化里蕴藏了丰富的保护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

我们应当借鉴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精华, 探讨如何建设物质的和谐校园的规律。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 科学规划, 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人人爱护自然环境、人人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和睦相处。建设一个文化气息浓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民族性与世界性完善结合、物质文化

4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第4卷

和精神文化和谐统一的整洁、幽雅、节俭、文明的“和美”校园,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二、宽和处世, 建设“和气”校园

古代传统文化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主张宽和处世, 强调和谐有序, 要善于协调好人际关系, 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 追求以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的美好的大同社会。

道家学派反对社会冲突, 主张无为而治的和谐社会。《老子》向人们勾画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 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 人人“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的理想社会。在这个“大同”, 年, 壮年发挥特长, 。儒家创始人孔

[2]81

子强调“和为贵”。孟子更是主张“、地利不如人和”。儒家学派主张从整体上建立起以“仁”为核心, 以“德”为基础, 以“礼”为规范的道德思想体系, 从而达到

[2]81

“仁者爱人”、“礼之用, 和为贵”的和谐有序的社会。对这个“和”字不要作片面性理解。孔子在不同场合对“和”字都作了严格的界定, 比如孔

[2]104

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在这里, “和”是多样性的统一, 而“同”字的含义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结党营私。“君子矜而不争、群而

[2]109

不党”, 其大意是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 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 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 才称得上君子。

借鉴古代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 我们要在高校干部中讲和气、讲团结, 教师讲和气、讲合作, 学生讲和气、塑造团队精神。干部只有讲和气, 才有利于上下沟通, 知真情、得实情、才能报下情、传上情; 只有讲和气, 才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 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才能反映社情民意, 权为民所用; 只有讲团结,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凝聚力, 出成绩、出干部。教师只有讲和气,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利于师生沟通, 师生和谐相处, 教学相长; 教师只有讲合作, 才能共同完成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实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现阶段, 在学生中提倡讲和气、讲团队精神也非常重要。当前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 虽然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 但因社会、家

[2]23

[1]2庭等因素, 在青年中较普遍的存在着以个人为中

心, 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现在和未来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办企业需要团队精神, 体育竞赛需要团队精神, 搞科研、社会服务需要团队精神, 大小单位离开团队精神都将一事无成。在高校, 干部讲团结、教师讲合作、、、, “和谐”校园, 古代传统文化主张人之、恬淡的心态, 正确处理理与。

儒家学派充分肯定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孔

[2]85

子说:“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又说:“富而

[2]91

可求,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但孔子又非常强调理与欲的正确关系, 他主张“欲而不

[2]118

贪”, 反对放纵欲念, 提倡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

[2]111

也, 血气已衰, 戒之在得”。在这里, 孔子把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和追求情欲, 怎样掌握个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物质利益, 摆得非常得当。即要掌握中和原则, 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 不能贪得无厌, 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 更不能见利忘义。人要为道义而活, 不能为富贵而生, 这样才具有人生的价值。正是在这个

[2]86

意义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老子也是主张身心合一, 即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

[1]264

一。他说:“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 ”又说:

[1]267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在这里老子并没有要求人们无私无欲, 一个人绝对无私无欲是不可能的, 而是要努力做到少私寡欲。这已经是很高的境界, 了不起的事了。如果有这样一种平衡恬淡的心态, 就可以以开阔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和事, 心和气顺、恬淡处事, 从而达到和顺的境界。

激烈的竞争年代容易使人们争强好胜; 独生子女的时代容易使人们利已欲膨胀; 经济大潮的冲击, 又容易使人们视物质利益至高无上、拜金主义滋生, 甚至有些人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地谋取物质利益; 跨越式发展年代又容易使人们心浮气躁。这些不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平衡心态需要用一种

第3期           曹子敏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             5观念去平衡。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则是人们在当代修身养性的一副良药。心和才能平等对待人和事, 气顺才能平衡心态、宠辱不惊、得失不计, 和顺才能和谐。倡导青少年读点《论语》和《老子》, 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继承过来, 引导青少年学生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平和恬淡、自重宽厚的心

态, 勤恳俭让、诚信惠人的品质, 温文尔雅、大度不俗的气质, 值得提倡。

(责编 邹向英)

参考文献

[1]夏于全. 四库全书精华(子部) [M].第三卷. 第一版. 呼和浩特:[2]夏于全. 四库全书精华(经部) [M].第一卷. 第一版. , .

”跟“反映”有什么不同?

王老师:

“反应”跟“反映”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武汉 何华升

何华升同志:

“反应”是指受到某种刺激引起的活动, 也指化学、物理变化, 还指事情引起的意见或行动。例如:

过敏反应、疼痛反应、化学反应、这部电影观众反应不错。

“反映”是指显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某种潜在的现象, 也指向有关方面报告情况或问题。例如:

(1) 这篇论文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 这本长篇小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

许多人的心态。

(3) 这一席话反映出他内心的期盼。

(4) 他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些错误做法。

(5) 读者反映该书校对差错较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是说人或事物受到“刺激”而产生某种“变化”, 要用“反应”; 如果是说事物本身表现出什么现象或本质, 或者说某人向上级报告什么情况或问题, 要用“反映”。

王一民

第4卷第3期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8月 Vo1. 4, No . 3          Journal of B inzhou Vocati onal College         Aug . , 2007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

曹子敏

(滨州职业学院, 山东滨州 256603)

3

摘 要:借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华, 探讨“和美”、“和气”、“和谐”关键词:传统文化; “和美”校园; 中图分类号:G 641. 7:  ,

, 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以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为指针, 把建设和谐校园的工作落到实处,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本文从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思想的角度探讨一下和谐校园建设的问题。

中国古代道家、儒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对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作一番挖掘、梳理、重新审视, 无疑对和谐校园建设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借鉴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设“和美”校园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道家和儒家有相通之处, 主张天人合一, 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 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而不能破坏自然, 特别反对向自然界一味地索取, 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和征服自然。

道家鼻祖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准则。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

[1]284

说:“天地与我并生, 而万物与我为一”。强调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3

收稿日期:2007-05-16

作者简介:曹子敏(1950-) , 男, 山东博兴人, 滨州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 研究员;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

[1]268

儒家的和谐思想也很典型。孔子主张以“仁”待人, 也以“仁”待物, 即“推己及人”, “成物成

[2]4

己”。“致中和。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这些理论都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共处和发展。孟子则提出:“尽其心者, 知其性也。知其性, 则知天

[2]65

矣”。他所倡导的是想通过“尽心知性知天”的途径, 来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理想境界。孟子还主张扩展爱, 并由己及人, 由人及物, 把仁爱精神扩展到宇宙万物。

最早提出“天人合一”这个概念的是北宋时期的张载, 他提出了“民吾同胞、地吾与也”的理论, 意即人类是我的同胞, 天地万物是我的朋友, 天与人、万物与人类本质上是一致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 要坚持大平等原则, 善待鸟、兽、草、木。要讲致中和原则。中庸之道,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不偏是恰到好处、不超过度量。在这里古代传统文化里蕴藏了丰富的保护自然、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

我们应当借鉴古代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精华, 探讨如何建设物质的和谐校园的规律。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 科学规划, 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人人爱护自然环境、人人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和睦相处。建设一个文化气息浓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民族性与世界性完善结合、物质文化

4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第4卷

和精神文化和谐统一的整洁、幽雅、节俭、文明的“和美”校园, 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二、宽和处世, 建设“和气”校园

古代传统文化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主张宽和处世, 强调和谐有序, 要善于协调好人际关系, 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 追求以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的美好的大同社会。

道家学派反对社会冲突, 主张无为而治的和谐社会。《老子》向人们勾画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 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 人人“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的理想社会。在这个“大同”, 年, 壮年发挥特长, 。儒家创始人孔

[2]81

子强调“和为贵”。孟子更是主张“、地利不如人和”。儒家学派主张从整体上建立起以“仁”为核心, 以“德”为基础, 以“礼”为规范的道德思想体系, 从而达到

[2]81

“仁者爱人”、“礼之用, 和为贵”的和谐有序的社会。对这个“和”字不要作片面性理解。孔子在不同场合对“和”字都作了严格的界定, 比如孔

[2]104

子说:“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在这里, “和”是多样性的统一, 而“同”字的含义是一味地附和乃至结党营私。“君子矜而不争、群而

[2]109

不党”, 其大意是行为庄重而不与他人争执, 保持和谐而不结党营私, 善于团结别人而不搞小团体, 才称得上君子。

借鉴古代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 我们要在高校干部中讲和气、讲团结, 教师讲和气、讲合作, 学生讲和气、塑造团队精神。干部只有讲和气, 才有利于上下沟通, 知真情、得实情、才能报下情、传上情; 只有讲和气, 才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 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才能反映社情民意, 权为民所用; 只有讲团结,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凝聚力, 出成绩、出干部。教师只有讲和气, 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利于师生沟通, 师生和谐相处, 教学相长; 教师只有讲合作, 才能共同完成教学、科研、实验实习实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现阶段, 在学生中提倡讲和气、讲团队精神也非常重要。当前大学生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 虽然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 但因社会、家

[2]23

[1]2庭等因素, 在青年中较普遍的存在着以个人为中

心, 一意孤行、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现在和未来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团队精神的时代。办企业需要团队精神, 体育竞赛需要团队精神, 搞科研、社会服务需要团队精神, 大小单位离开团队精神都将一事无成。在高校, 干部讲团结、教师讲合作、、、, “和谐”校园, 古代传统文化主张人之、恬淡的心态, 正确处理理与。

儒家学派充分肯定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孔

[2]85

子说:“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又说:“富而

[2]91

可求,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但孔子又非常强调理与欲的正确关系, 他主张“欲而不

[2]118

贪”, 反对放纵欲念, 提倡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 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 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 及其老

[2]111

也, 血气已衰, 戒之在得”。在这里, 孔子把人们如何正确对待和追求情欲, 怎样掌握个人的喜怒哀乐以及如何正确对待物质利益, 摆得非常得当。即要掌握中和原则, 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 不能贪得无厌, 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 更不能见利忘义。人要为道义而活, 不能为富贵而生, 这样才具有人生的价值。正是在这个

[2]86

意义上孔子说:“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老子也是主张身心合一, 即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

[1]264

一。他说:“载营魄抱一, 能无离乎? ”又说:

[1]267

“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在这里老子并没有要求人们无私无欲, 一个人绝对无私无欲是不可能的, 而是要努力做到少私寡欲。这已经是很高的境界, 了不起的事了。如果有这样一种平衡恬淡的心态, 就可以以开阔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和事, 心和气顺、恬淡处事, 从而达到和顺的境界。

激烈的竞争年代容易使人们争强好胜; 独生子女的时代容易使人们利已欲膨胀; 经济大潮的冲击, 又容易使人们视物质利益至高无上、拜金主义滋生, 甚至有些人见利忘义、不择手段地谋取物质利益; 跨越式发展年代又容易使人们心浮气躁。这些不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不平衡心态需要用一种

第3期           曹子敏 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             5观念去平衡。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则是人们在当代修身养性的一副良药。心和才能平等对待人和事, 气顺才能平衡心态、宠辱不惊、得失不计, 和顺才能和谐。倡导青少年读点《论语》和《老子》, 把传统文化的精华借鉴继承过来, 引导青少年学生

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平和恬淡、自重宽厚的心

态, 勤恳俭让、诚信惠人的品质, 温文尔雅、大度不俗的气质, 值得提倡。

(责编 邹向英)

参考文献

[1]夏于全. 四库全书精华(子部) [M].第三卷. 第一版. 呼和浩特:[2]夏于全. 四库全书精华(经部) [M].第一卷. 第一版. , .

”跟“反映”有什么不同?

王老师:

“反应”跟“反映”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武汉 何华升

何华升同志:

“反应”是指受到某种刺激引起的活动, 也指化学、物理变化, 还指事情引起的意见或行动。例如:

过敏反应、疼痛反应、化学反应、这部电影观众反应不错。

“反映”是指显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某种潜在的现象, 也指向有关方面报告情况或问题。例如:

(1) 这篇论文反映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 这本长篇小说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

许多人的心态。

(3) 这一席话反映出他内心的期盼。

(4) 他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些错误做法。

(5) 读者反映该书校对差错较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是说人或事物受到“刺激”而产生某种“变化”, 要用“反应”; 如果是说事物本身表现出什么现象或本质, 或者说某人向上级报告什么情况或问题, 要用“反映”。

王一民


相关文章

  •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战略意义
  •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 ...查看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 也决定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过程中, 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这个根本.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关键和 ...查看


  • 党课教案2 1
  • 学校党课教案 东安一中党委书记 王少山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校园: 2.深刻理解党章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3.思考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二.教学重点: 1.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查看


  •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引言: 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的状态,也是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古往今来,世界各国的哲人贤达都对社会和谐的美好理想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一.对 ...查看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系统地回答了(D ).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查看


  • _和_中国发展的道德之维
  • 和谐社会 H E X I E S H E H U I "和":近 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 的日益接近,国际社会对中国未来发展走向越来越关注:中国是否会一如既往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 ...查看


  • 文明礼仪与和谐校园
  • 文明礼仪与和谐校园 --四川省双流县棠湖小学 江世海 内容摘要:一个社会中最活跃的构成是人.从根本上讲,和谐的人是构成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教育,学校教育乃关键,突破这一关键的举措便是"礼",并由" ...查看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教案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目标: 培育当代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引导青年学生践行和培 ...查看


  • 第五部分 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 第五部分 建设和谐文化 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作者:党建研究    来源:中组部党建研究网    添加时间: 2007-1-19 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强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思想文化条件.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