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赏析 1

再读一次《陈情表》

如果说以前读古文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高考的话,那么现在去读古文则是因为对古文的那份喜爱从未远离„„

今天又一次拜读了李密的《陈情表》,感慨颇深,愿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作为早期骈文的著名篇目,我国古代散文名篇之一,李密的《陈情表》一直备受后人尤其是文人的推崇,我想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文章本身的文学成就之外,更重要的是《陈情表》里所流露出的对祖母的“孝”,对君王的“忠”,文章情深辞切,感人肺腑。

文章开篇,李密先以自己悲惨的身世说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说在自己幼年时期,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这就引出了自己“零丁孤苦”的身世,也交待了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的缘由,更突出了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的厚重,这也为李密强烈要求要报祖母的养育之恩埋下了伏笔。

文章的第二段,李密先赞赏了“圣朝”的“沐浴清化”,又介绍了圣朝对自己的厚待:李密写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而对于圣朝的这般厚待,李密“表现”出了一种诚惶诚恐,受宠若惊的姿态,并且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为由进行了委婉的拒绝。之所以用“表现”一词,是因为李密拒不赴职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确实是祖母年事已高,无人供养,自己走不开。另一种说法是李密“不愿侍晋”,奉养祖母,只不

过是借口,因为此前他就任于蜀国,并未因祖母而妨事,为何晋朝诏他,他就不能“废离”呢?所以有人说李密的言辞有“张虚掩实”的意味。

文章第三段,李密先介绍了圣朝对前朝遗老遗少的优待,于是他写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又坦白交代了自己在“伪朝”的从政经历,说自己“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而后话锋一转,李密说像自己这样的“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之人得到“过蒙拔擢”又“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不得不说李密真是一个优秀的说客,当他说服圣朝天子的时候,他的思路清晰、结构缜密、言辞恳切令人叹服,估计天子看过这篇文章后,感动的是眼泪哗哗的,这才赐给李密“奴婢二人,赡养祖母费用若干”。 文章最后一段,李密向天子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并表明自己的心志,李密希望“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并说自己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天子之恩,把自己的忠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古文观止》)说晋武帝看过此表后叹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其征召„„

据(高中语文老师)说王国维大师每读此文,必“潸然泪下”„„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李密的这篇《陈情表》无论是文学成就上,还是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文章所流露出的“忠君”,“尽孝”的思想符合了儒家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也符合了此后历朝历代的主流价值观,所以这篇表文才能历经千年,始终备受推

崇„„

再读一次《陈情表》

如果说以前读古文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高考的话,那么现在去读古文则是因为对古文的那份喜爱从未远离„„

今天又一次拜读了李密的《陈情表》,感慨颇深,愿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

作为早期骈文的著名篇目,我国古代散文名篇之一,李密的《陈情表》一直备受后人尤其是文人的推崇,我想这其中的原因除了文章本身的文学成就之外,更重要的是《陈情表》里所流露出的对祖母的“孝”,对君王的“忠”,文章情深辞切,感人肺腑。

文章开篇,李密先以自己悲惨的身世说起,“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李密说在自己幼年时期,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这就引出了自己“零丁孤苦”的身世,也交待了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的缘由,更突出了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的厚重,这也为李密强烈要求要报祖母的养育之恩埋下了伏笔。

文章的第二段,李密先赞赏了“圣朝”的“沐浴清化”,又介绍了圣朝对自己的厚待:李密写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而对于圣朝的这般厚待,李密“表现”出了一种诚惶诚恐,受宠若惊的姿态,并且以“供养无主””刘病日笃“为由进行了委婉的拒绝。之所以用“表现”一词,是因为李密拒不赴职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确实是祖母年事已高,无人供养,自己走不开。另一种说法是李密“不愿侍晋”,奉养祖母,只不

过是借口,因为此前他就任于蜀国,并未因祖母而妨事,为何晋朝诏他,他就不能“废离”呢?所以有人说李密的言辞有“张虚掩实”的意味。

文章第三段,李密先介绍了圣朝对前朝遗老遗少的优待,于是他写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后又坦白交代了自己在“伪朝”的从政经历,说自己“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而后话锋一转,李密说像自己这样的“亡国贱俘”、“至微至陋”之人得到“过蒙拔擢”又“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不得不说李密真是一个优秀的说客,当他说服圣朝天子的时候,他的思路清晰、结构缜密、言辞恳切令人叹服,估计天子看过这篇文章后,感动的是眼泪哗哗的,这才赐给李密“奴婢二人,赡养祖母费用若干”。 文章最后一段,李密向天子表达了自己的请求并表明自己的心志,李密希望“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并说自己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天子之恩,把自己的忠君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据(《古文观止》)说晋武帝看过此表后叹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其征召„„

据(高中语文老师)说王国维大师每读此文,必“潸然泪下”„„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李密的这篇《陈情表》无论是文学成就上,还是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文章所流露出的“忠君”,“尽孝”的思想符合了儒家文化的传统价值观,也符合了此后历朝历代的主流价值观,所以这篇表文才能历经千年,始终备受推

崇„„


相关文章

  • 陈情表与项脊轩志赏析
  • 中 国古代文学研究 <陈情表>与<项脊轩志>赏析 ○赵同宇 刘国勤 感人心者,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之 ...查看


  • 陈情表赏析
  • 李密<陈情表>赏析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 ...查看


  • 陈情表获奖说课稿(共7篇)
  • 篇一:陈情表说课稿 以"孝"为本 以"情"纬文 --<陈情表>说课稿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谭辉 一.说教材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陈情表>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 ...查看


  • 17陈情表
  • 17 陈情表(回目录)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 ...查看


  • 2.7陈情表教案(1)
  • 陈情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 ...查看


  • [陈情表]与[月夜]练习
  • <陈情表>与<月夜>练习 一 文学常识 1.<陈情表>的作者是者向司马炎陈述 难以两全,请求武帝让他奉养祖母而不出去做官的表文.我们学过的表还有诸葛亮的 . 2.古人称谓有忌讳,讲话比较含蓄,如" ...查看


  • 陈情表翻译及赏析- 1
  •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g u a n),益慕圣贤之道.又 ...查看


  • [陈情表]教案及导学案
  • <陈情表>教案及导学案 教案 2009-07-20 10:36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 李密 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 构思艺术 ...查看


  • 陈情表 经典教案
  • 人教版新课标普通高中◎语文⑤ 必修 7 陈情表 李 密 教案 A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