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课程论文

《中国近代现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研究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中国历史上便很重视农业的发展,历朝历代都有相应的农业政策和有关农民问题的措施,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到汉初的修养生息的政策,从辉煌的盛唐的轻徭薄赋到宋王安石变法,一直延续到清的摊丁入亩,我国的农业高度发达,占世界经济的很大比例,但在封建制度下,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并不是为了农民,以至于农民的生活很艰难,资产阶级的探索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直到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实施了一系列土地政策,才真正解决了民生问题,但对中国历代的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现有的不足和一些新问题。

关键词:农业历史农民政策

中国自古便是以农为主的农业大国,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的问题,谁能解决好农民问题谁就能解决国家的稳定问题。所以今天对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当今的农业问题。

我国从秦朝进入封建社会便一直把控制农业和农民作为基本国策。在两千年的时间里历朝统治者都有很多相关农业政策,但有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所以各个朝代基本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直到新中国成立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但目前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好农民问题。所以对历史上我国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的深入研究能很好的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

秦国为争霸而实行商鞅变法,主要就集中在对农业的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其主要的农业政策有奖励耕织劝课农桑,废井田为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土地私有,其中确立土地私有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而其他的政策都是从外在来鼓励农耕,这些政策一起迅速的使秦国强大起来。进而统一六国并吞天下。秦国的成功是以它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农业便是这最主要的经济基础。所以正确的农业政策将会对整个国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秦统一以后时间虽然不长但秦大修水利大兴农业对后世影响确实巨大的,后来秦灭亡汉朝建立,实行汉承秦制,并总结秦的得失继续发展农业。汉初统治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这个政策的主要之点是轻徭薄赋和放松对人民的控制。汉初田租(土地税) 什五税一,比秦朝已有所减轻,至景帝时又改为三十税一,遂为定制。汉主要从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在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也有很多具体的措施。

修水利灌溉事业。汉武帝时,在今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和淮河流域,都开凿了许多灌溉渠道.和郑国渠平行的白渠凿成之后,当地人民歌之曰:“且溉且粪,长我禾黍。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督促农民从事农副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救灾备荒,安置流民颁布纳粟可以拜爵和赎罪的制度。通过这样一些制度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使汉朝成为我国古代第一个经济高峰。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继承和发展这些农业政策,后来的改革也只是对原有的制度小小的修改,都没有真正解决好农民问题。这是由于时代和封建制度的决定的,地主阶级不可能从根本解决农民问题,就是在盛世农民的生活依然艰苦。统治者的政策都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剥削本质决定农民问题在封建社会是不能解决的。

所以在两千年的封建王朝总循环往复在推翻后又建立相同性质的王朝,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到了近代,清朝落后挨打,人民更加苦难。随着西方的入侵,一些先进的思想制度也随这进入中国,这便为解决好农民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

为了实现民主独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孙中山也提出了相应的社会革命,他提出的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实行平均地权。平均地权按孙中山先生的构想,把全国的土地按现有地价卖给土地所有人,以后国家发展了土地增值的部分为国家所有。但是由于没有环境实施以及平均地权本身的缺陷使得这项政策成为了空想。这是孙中山先生对民生问题的探索,但由于阶级的局限也没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随着国共两党的合作,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其中扶助农工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更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新政策,同样由于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导致没能实施。这两次探索是资产阶级对民生问题的探索,但都没提出很可行的农业政策也没有解决农民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紧紧依靠农民和工人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能团结广大的农民团体与中共的农业政策有很大的联系,只有解决好农民问题才能解决好其他的问题。

中共的土地政策是根据不同时期而不同的。 1、 大革命时期: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

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2、 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

务。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3、 “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4、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实际时间是1947-1948年):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前提),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核心),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方法)。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5、土地改革(建国初期,实际时间是1950-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的是保护富农经济。

6、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以后,步伐加快,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基本实现了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土地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

7、人民公社化(十年建设时期,实际时间1958-1978年):一大二公(一“大”指规模大;二“公”指公有化程度高)没有考虑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初期——放宽政策,休养生息,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期——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从中共的土地政策来看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是土地政策和当时的主要矛盾结合起来,政策性和时代结合的很好,并且政策也是循序渐进的,逐步推进,当然也出现了很严重的错误,原因便是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足,更多的是一些政治原因,所以给我们有很重要的启发。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始终都是重点问题,也是一个国家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农业大国,首先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其次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政策,对农业和农民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大力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中国从2004年到2011年连续七年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在2006年也取消了农业税,这些政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林甘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论稿》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现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研究

专业姓名学号

摘要:中国历史上便很重视农业的发展,历朝历代都有相应的农业政策和有关农民问题的措施,从秦国的商鞅变法到汉初的修养生息的政策,从辉煌的盛唐的轻徭薄赋到宋王安石变法,一直延续到清的摊丁入亩,我国的农业高度发达,占世界经济的很大比例,但在封建制度下,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并不是为了农民,以至于农民的生活很艰难,资产阶级的探索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直到中共领导中国革命,实施了一系列土地政策,才真正解决了民生问题,但对中国历代的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的研究,有利于解决现有的不足和一些新问题。

关键词:农业历史农民政策

中国自古便是以农为主的农业大国,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非常重视的问题,谁能解决好农民问题谁就能解决国家的稳定问题。所以今天对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解决当今的农业问题。

我国从秦朝进入封建社会便一直把控制农业和农民作为基本国策。在两千年的时间里历朝统治者都有很多相关农业政策,但有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所以各个朝代基本都是被农民起义推翻。直到新中国成立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但目前仍然没有完全解决好农民问题。所以对历史上我国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的深入研究能很好的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依据。

秦国为争霸而实行商鞅变法,主要就集中在对农业的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其主要的农业政策有奖励耕织劝课农桑,废井田为田开阡陌,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土地私有,其中确立土地私有是历史的巨大进步,而其他的政策都是从外在来鼓励农耕,这些政策一起迅速的使秦国强大起来。进而统一六国并吞天下。秦国的成功是以它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农业便是这最主要的经济基础。所以正确的农业政策将会对整个国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秦统一以后时间虽然不长但秦大修水利大兴农业对后世影响确实巨大的,后来秦灭亡汉朝建立,实行汉承秦制,并总结秦的得失继续发展农业。汉初统治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这个政策的主要之点是轻徭薄赋和放松对人民的控制。汉初田租(土地税) 什五税一,比秦朝已有所减轻,至景帝时又改为三十税一,遂为定制。汉主要从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在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也有很多具体的措施。

修水利灌溉事业。汉武帝时,在今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和淮河流域,都开凿了许多灌溉渠道.和郑国渠平行的白渠凿成之后,当地人民歌之曰:“且溉且粪,长我禾黍。推广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督促农民从事农副业和家庭手工业生产。救灾备荒,安置流民颁布纳粟可以拜爵和赎罪的制度。通过这样一些制度来促进农业的发展,使汉朝成为我国古代第一个经济高峰。以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继承和发展这些农业政策,后来的改革也只是对原有的制度小小的修改,都没有真正解决好农民问题。这是由于时代和封建制度的决定的,地主阶级不可能从根本解决农民问题,就是在盛世农民的生活依然艰苦。统治者的政策都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剥削本质决定农民问题在封建社会是不能解决的。

所以在两千年的封建王朝总循环往复在推翻后又建立相同性质的王朝,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到了近代,清朝落后挨打,人民更加苦难。随着西方的入侵,一些先进的思想制度也随这进入中国,这便为解决好农民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

为了实现民主独立,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孙中山也提出了相应的社会革命,他提出的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政策,实行平均地权。平均地权按孙中山先生的构想,把全国的土地按现有地价卖给土地所有人,以后国家发展了土地增值的部分为国家所有。但是由于没有环境实施以及平均地权本身的缺陷使得这项政策成为了空想。这是孙中山先生对民生问题的探索,但由于阶级的局限也没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随着国共两党的合作,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其中扶助农工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性,更提出了节制资本的新政策,同样由于国共合作的破裂而导致没能实施。这两次探索是资产阶级对民生问题的探索,但都没提出很可行的农业政策也没有解决农民问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紧紧依靠农民和工人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能团结广大的农民团体与中共的农业政策有很大的联系,只有解决好农民问题才能解决好其他的问题。

中共的土地政策是根据不同时期而不同的。 1、 大革命时期: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农民在农会领导下,纷纷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

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

2、 土地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

务。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制定的依据:国内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即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

3、 “双减双交”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4、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实际时间是1947-1948年):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前提),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核心),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方法)。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5、土地改革(建国初期,实际时间是1950-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的是保护富农经济。

6、农业合作化(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以后,步伐加快,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基本实现了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转变,土地由农民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

7、人民公社化(十年建设时期,实际时间1958-1978年):一大二公(一“大”指规模大;二“公”指公有化程度高)没有考虑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来)初期——放宽政策,休养生息,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后期——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从中共的土地政策来看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是土地政策和当时的主要矛盾结合起来,政策性和时代结合的很好,并且政策也是循序渐进的,逐步推进,当然也出现了很严重的错误,原因便是对当时的国情认识不足,更多的是一些政治原因,所以给我们有很重要的启发。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农业政策和农民问题始终都是重点问题,也是一个国家能否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农业大国,首先应该重视农业的发展,其次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制定政策,对农业和农民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大力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素质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中国从2004年到2011年连续七年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问题的,在2006年也取消了农业税,这些政策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林甘泉《中国古代政治文化论稿》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相关文章

  • 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 宁医教发[2009]53号 宁夏医科大学教务处 关于下达2009-2010学年 第二学期教学任务安排的通知 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药学院.检验学院.管理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外国语教学 ...查看


  • 6.世界近代史
  • 本课程涵盖了从1500年到1900 本课程之所以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是基于以下几种理由. 第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 ...查看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学习模 拟 考 试 试 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标准(2011年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 唯物史观 的指导下,弘扬以 爱国主义 为核 ...查看


  • 日本近代文学史(大纲)
  • <日语近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6018 学分:2 学时:34(其中实践学时:0 ) 授课学期:第六学期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日语近代文学史>使学生了解日本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查看


  •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所属门类:历史学 学科名称:历史学 学科代码:0601 二.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培养既具有历史学专业知识又具有系统人文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 ...查看


  • 2016历史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 2016年<历史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现代史内容标准的重点 2.一般来说.文明的交流方式大多以两种基本形式展开即__________与 ...查看


  • 九年级下学期历史课程纲要
  • "九年级历史总复习"课程纲要 九年级 XXX 一. 一般项目 1.课程名称:九年级历史总复习 2.课程类型:必修课 3.教学材料:八.九年级人教版历史教科书 4.授课时间:一学期(每周2课时,授课36课时) 5.授课教师 ...查看


  •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毕业论文设计
  •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学 院 历史与社会学院 专 业 历史学 学生姓名 XXXXXX 学 号 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 职称 教授 论文字数 9037 完成日期 2013 年 3 月 2 ...查看


  • 史上最牛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申报书
  • 史上最优秀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中标申报书 (2014年最新版) 课题名称 新记<大公报>再研究--以"蒋介石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0 一.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限2页,不能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