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的教学设计 王剑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中国花鸟画

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 王剑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课重在突出中国花鸟画与山水画和西方静物画的区别,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有自己的方法去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

理论依据: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辅导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及他们已有的美术知识,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最后形成学生可以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系列之《鉴赏》模块的第9课,是鉴赏基础部分之后的第一课。本课具有内容多,作家多,作品多,艺术门类多,要在一课时全都让学生感受、了解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在课堂上有所取舍,尽量选择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由于中国古代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部分是相对学生比较好理解,所以本课还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形成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为之后继续学习中国古代雕塑、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做好一定的铺垫。 2、学生分析:

我校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一般,每个班都有固定的“君朋学习小组”(每组4-6人),同学彼此熟悉,有互补,是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过中国古代绘画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理解不深,也没什么印象。 学生刚学习完鉴赏基础部分,有一定鉴赏基础,但多数同学对中国古代绘画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不懂怎样欣赏欣赏,认为距离自己很遥远,但青年学生都很爱国,也希望听祖国艺术又多么伟大。 3、课时安排设置: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知道以“气韵生动”为评价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标准;认识到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追求。

2、能够积极参与对作品鉴赏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学习能够用美术的方法对一幅作品表达一些见解。

过程与方法:教师采用对比欣赏,由中国画造型方法深入到表现内容最后提高到艺术追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学习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2、重点: 用中西对比的方法,通过造型语言的不同理解表现内容的不同,最终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观。

难点: 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艺术运用“以线造型”。

四、教学方式和技术说明:

技术、资料的准备:多媒体,数字白板,音响,一盆苔藓。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设问、启发,学生探究、互动、讨论、合作、课堂练习等活动,配合多媒体展示的方法。

学习方法:欣赏、分组讨论、表述等方法。 五、教学内容及框架设计

环节(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通过一个说名字的小测试,激发学生去探究中国古代绘画。 环节(二):理解中西方造型方法的不同,解决难点

1、通过三组作品的对比,初步感受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

2、通过《二泉映月》与《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体会西方艺术追求空间感与立体感。 3、通过猜建筑的小游戏,感受中国艺术中“线”的丰富变化。

4、利用绘画、音乐、建筑三组对比,总结中西方绘画造型方法的不同。中国“以线造型”不重立体,西方“以面造型”只求空间塑造。

5、通过《八十七神仙图卷》与教师的一幅素描对边,巩固对“线”在中西方绘画中不同运用的理解。看《兰亭序》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总说“书画同源”。 环节(三):发现中西绘画表现内容不同

1、分析两张油画作品,得出西方重“写实”,画“解剖”,多画“死物”。

2、分析四张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理解中国绘画重生命力的表现,多表现瞬间,多画“活物”。 3、通过作品欣赏,理解中国画表现内容上的“动”,最终理解“气韵生动”的含义。 环节(四):理解中国画中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1、通过作品欣赏历代名画家关于“梅兰竹菊”的作品,总结出中国绘画包含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特殊情怀。

2、用教师的作品使学生知道写意画更能体现“借物言志,托物言情”。 环节(五):练习

从造型语言、表现内容、借物抒情三方面分析宋 赵佶《芙蓉锦鸡图》。 环节(六):教师寄语,感情升华

教学过程

六:课后反思

大多数美术老师是学习绘画出身,特别喜欢讲画,一到绘画课就讲好几节课,尤其是中国古代绘画或是西方绘画滔滔不绝,老觉得讲不完,而往往忽视我们的对象是普通高中生,《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也只是《鉴赏》模块中的一部分,而应该把它放在中国古代美术这一大框架中。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作为中国古代美术部分的第一课,我没有过多地讲画家、作品、技法,而是着重介绍中国古代审美理念,为之后的中国古代雕塑、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及民间美术做观念上的铺垫。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所以我从不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资料。更多注重课堂上学生活动,教师重在引导,强调学生学习,合理使用45分钟。

教学中大量展示了教师自己的作品,将教师自身的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拉近课堂距离,不是一节课全是百年前大师的作品,能看见“活的”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的《教师寄语》升华感情,许多学生被感动,效果很好。

附:《教师寄语》

清代诗人袁牧《苔》中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弱小,既不起眼更不绚烂,仍要学着牡丹的样子,认真地装点春天,乐观地开放出生命的尊严!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生命的自强,争得和牡丹一样开放的权利。“也学牡丹开花”既是谦虚也是自信,正经八百的傲然开放,一点没有觉得自己渺小,开得有模有样,开得春光灿烂。 苔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托物言志 借物抒情——中国花鸟画

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 王剑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本课重在突出中国花鸟画与山水画和西方静物画的区别,通过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些特点,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有自己的方法去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方法。

理论依据: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辅导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及他们已有的美术知识,在教师的问题驱动下,最后形成学生可以欣赏中国古代绘画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系列之《鉴赏》模块的第9课,是鉴赏基础部分之后的第一课。本课具有内容多,作家多,作品多,艺术门类多,要在一课时全都让学生感受、了解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在课堂上有所取舍,尽量选择吸引学生兴趣的内容。由于中国古代绘画在中国古代美术部分是相对学生比较好理解,所以本课还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形成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为之后继续学习中国古代雕塑、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做好一定的铺垫。 2、学生分析:

我校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一般,每个班都有固定的“君朋学习小组”(每组4-6人),同学彼此熟悉,有互补,是进行小组讨论的基础。学生在初中曾经接触过中国古代绘画的相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理解不深,也没什么印象。 学生刚学习完鉴赏基础部分,有一定鉴赏基础,但多数同学对中国古代绘画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不懂怎样欣赏欣赏,认为距离自己很遥远,但青年学生都很爱国,也希望听祖国艺术又多么伟大。 3、课时安排设置: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画以线造型;知道以“气韵生动”为评价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标准;认识到中国画“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追求。

2、能够积极参与对作品鉴赏的讨论与交流,通过学习能够用美术的方法对一幅作品表达一些见解。

过程与方法:教师采用对比欣赏,由中国画造型方法深入到表现内容最后提高到艺术追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唤起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学习的兴趣;感受中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更加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2、重点: 用中西对比的方法,通过造型语言的不同理解表现内容的不同,最终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艺术观。

难点: 让学生能够理解中国艺术运用“以线造型”。

四、教学方式和技术说明:

技术、资料的准备:多媒体,数字白板,音响,一盆苔藓。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设问、启发,学生探究、互动、讨论、合作、课堂练习等活动,配合多媒体展示的方法。

学习方法:欣赏、分组讨论、表述等方法。 五、教学内容及框架设计

环节(一):提出问题,导入课题

通过一个说名字的小测试,激发学生去探究中国古代绘画。 环节(二):理解中西方造型方法的不同,解决难点

1、通过三组作品的对比,初步感受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的不同。

2、通过《二泉映月》与《D 小调托卡塔与赋格》,体会西方艺术追求空间感与立体感。 3、通过猜建筑的小游戏,感受中国艺术中“线”的丰富变化。

4、利用绘画、音乐、建筑三组对比,总结中西方绘画造型方法的不同。中国“以线造型”不重立体,西方“以面造型”只求空间塑造。

5、通过《八十七神仙图卷》与教师的一幅素描对边,巩固对“线”在中西方绘画中不同运用的理解。看《兰亭序》理解为什么中国人总说“书画同源”。 环节(三):发现中西绘画表现内容不同

1、分析两张油画作品,得出西方重“写实”,画“解剖”,多画“死物”。

2、分析四张中国古代绘画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理解中国绘画重生命力的表现,多表现瞬间,多画“活物”。 3、通过作品欣赏,理解中国画表现内容上的“动”,最终理解“气韵生动”的含义。 环节(四):理解中国画中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1、通过作品欣赏历代名画家关于“梅兰竹菊”的作品,总结出中国绘画包含的“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特殊情怀。

2、用教师的作品使学生知道写意画更能体现“借物言志,托物言情”。 环节(五):练习

从造型语言、表现内容、借物抒情三方面分析宋 赵佶《芙蓉锦鸡图》。 环节(六):教师寄语,感情升华

教学过程

六:课后反思

大多数美术老师是学习绘画出身,特别喜欢讲画,一到绘画课就讲好几节课,尤其是中国古代绘画或是西方绘画滔滔不绝,老觉得讲不完,而往往忽视我们的对象是普通高中生,《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也只是《鉴赏》模块中的一部分,而应该把它放在中国古代美术这一大框架中。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作为中国古代美术部分的第一课,我没有过多地讲画家、作品、技法,而是着重介绍中国古代审美理念,为之后的中国古代雕塑、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及民间美术做观念上的铺垫。

高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所以我从不布置学生课前准备资料。更多注重课堂上学生活动,教师重在引导,强调学生学习,合理使用45分钟。

教学中大量展示了教师自己的作品,将教师自身的感受,活跃课堂气氛,拉近课堂距离,不是一节课全是百年前大师的作品,能看见“活的”了,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的《教师寄语》升华感情,许多学生被感动,效果很好。

附:《教师寄语》

清代诗人袁牧《苔》中诗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花弱小,既不起眼更不绚烂,仍要学着牡丹的样子,认真地装点春天,乐观地开放出生命的尊严!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生命的自强,争得和牡丹一样开放的权利。“也学牡丹开花”既是谦虚也是自信,正经八百的傲然开放,一点没有觉得自己渺小,开得有模有样,开得春光灿烂。 苔花,悄然的开着,不引人注目,更无人喝彩。就算这样,它仍然那么执著的开放,认真的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


相关文章

  • 我用我的方式赞美她!著名法医王雪梅
  • 2013-08-29 21:54:31|  分类: 美好心灵|字号 订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6d5fe0101fvoz.html 著名法医王雪梅画像(萧亮画) "当一个人不能阻止犯 ...查看


  • 以文化景区为主题的商业街设计初探
  • 商业在现代社会是人们最为关切的的社会活动之一, 商业空间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商业街也成为了城 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和竞 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查看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情分析 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回答问题)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如下不足: 1.思维质量不高 ...查看


  •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2008年总目录
  •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2008年总目录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1期 1 文化宝库"天一阁" 2 2 发刊词 本刊编缉部 4 3 中华民族文化与新文化问题 周林 5-10 4 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研究笔谈 王季 ...查看


  • 说课十三 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 说课十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0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 ...查看


  •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教学教案
  • 高中美术课本第十七课 中国古代人物画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 ...查看


  •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教学设计
  • 人类生活的真实再现-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人美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 ...查看


  •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 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 大庆市第五十八中学 李金燕 课 时:1课时(第十六周)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学生并尝试如何欣赏古代美术作品. 2.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查看


  • [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 <美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选修课. 主要任务: 本课程从学习和掌握美术欣赏的基础知识入手,然后按照观赏性美术(绘画.雕塑)和实用性美术(工艺美术.设计艺术等)两大系统,对古今中外的名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