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瓷器---人世间之大美矣!

以下所展示的是我们的先人的智慧和才干,他们为我们留下“人世间之大美”,好好欣赏,不要辜负了这难得的“人世间之大美”之器!

1,卵青椭圆洗

高2.8厘米,深2.2厘米,口纵9.7厘米,口横14.2厘米,底径4.3厘米

椭圆形,浅壁,平底。底中心凹进一周。器内饰有花纹,为釉所掩,模糊难辨。胎骨较薄,浓釉莹润,青色中隐含浅粉,淡黄纹片细密,略有棕眼与缩釉。底有支钉痕迹三枚,露米黄色胎。

2,粉青纸搥奉华瓶

高22.6厘米,深22.1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8.5厘米,腹围39.5厘米

圆口微侈,颈细长,宽肩,硕腹,平底无足。薄胎满釉,颈、底釉色稍淡,肩、腹较青,釉内隐含浅粉色,细纹密布。底周有支钉痕五枚,露黄色胎,口沿加镶铜边。

底心刻清乾隆题诗: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罄,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乾隆戊戌仲夏御题。钤印二:古香,太王卜。

底边刻有“奉华”二字。

3,天青圆洗

高3.3厘米,深2.2厘米,口径13.4厘米,足径9.2厘米

形制同前,周壁较浅,厚胎满釉,器内色浓,外面稍淡,釉面灰暗无光,纹片细碎黑黄间杂,并有缩釉数片。底有支钉痕迹三枚,露黄色胎。口钤铜边。

4,粉青小碟

高1.5厘米,深1.2厘米,口径10.9厘米,底径8.2厘米

碟小而浅,平底无足。胎质甚薄,通体满釉,青色较浅,稜边微呈淡碧,细碎纹片布满釉面,器内间有冷纹。底有支钉痕迹三枚,露黄色胎。

底刻“蔡、丙”二字。

5,粉青胆瓶

高17.8厘米,深16.7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8.4厘米,腹围35.8厘米

敛圆口,短颈,硕腹,矮圈足。胎骨较薄,天青色釉极匀润,足边隐含淡碧,腹部略呈浅粉色,釉面密布黄纹,略有棕眼,口足均钤有铜边。底中心铲釉一圈,外敷黄色薄汁。

底周刻有清乾隆题诗:通体纯青缬细纹,用圜旅食古攸闻,难为兄固有其事,生二精陶实出群。乾隆乙未春御题。钤印一:太王卜。

6,卵青圆洗

高4.8厘米,深4.2厘米,口径15.9厘米,底径13.2厘米

敛圆口,周壁深直,平底无足。周壁胎薄,底稍厚。卵青色釉,器内略深,外面浅淡,汁薄欠莹润。器外纹片稀疏微黄,内面细密色黑并多黑点。底周有支钉痕迹五枚,露黄色胎。口镶铜边脱下。

7,粉青盘

高3.7厘米,深2.3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10.9厘米

釉色深浅稍差,尺寸略小。

底周刻清乾隆题诗:盘子径五寸,如亲口面圆,出陶无髺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钉迹属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乾隆新春御题。钤印二:太(王卜)、古香。

底中心旧刻篆书“甲”字。

8,粉青纸搥瓶

高20.4厘米,深19.7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8.7厘米

釉色:颈、底浅淡,肩周较浓,腹部微带黄灰,釉内隐含浅粉色,细纹密布。口沿磨损露胎。底中心铲釉一方,镌刻乾隆题句。周围有支钉痕迹五枚,露灰黄色胎质。

底心刻乾隆题诗:陶得纯青生二成,果然色质胜难兄,缘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城,簪朵雅宜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旌,足钉薜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叶美琼。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题。钤印二:三、隆。

9,粉青莲花式碗

高10.4厘米,深7.9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8.1厘米

形似莲花,分为十瓣,口微侈,深壁,上丰下敛,圆底,高圈足。薄胎满釉,粉青色内外一致极匀润,口现浅粉色边,釉面密布细碎纹片。底有支钉痕迹五枚,露黄色胎。

10,天青圆洗

高3.9厘米,深2.5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10.9厘米

周壁胎骨较薄,底足略厚,通体满施浓釉,青色中隐含淡碧,细密黄纹布满釉面,间有冷纹少许。底周有支钉痕迹五枚,露黄色胎。

底周刻清乾隆题诗: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薜暴手中侵,笑斯假借为说项,古已有然何况今。乾隆己酉御题。钤印一:古香。

中心刻篆书“甲”字。

11,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高6.9厘米,深3.4厘米,口纵16.4厘米,口横23厘米,底纵12.9厘米,底横19.2厘米

椭圆形,侈口,深壁,平底出窄边,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天青釉极匀润,底边含淡碧色,稜角微呈浅粉,釉面纯洁无纹片。底有支钉痕迹六枚,露黄色胎。

底刻清乾隆题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乾隆御题。钤印二:比德、郎润。

12,粉青椭圆水仙盆

高5.7厘米,深2.6厘米,口纵15.1厘米,口横22.9厘米,底纵13.1厘米,底横19.6厘米

形制、釉色同前,周壁较浅。釉面密布细碎纹片。底周有支钉痕迹六枚,口沿加镶铜边。底刻清乾隆题诗,与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所题相同。

13,粉青圆洗

高3.4厘米,深2.3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9厘米

形制同前。粉青色釉微呈淡碧,极匀润;浅黄细纹,密布釉面。底周有支钉痕迹三枚,露黄色胎。

底刻清乾隆题诗:只以光芒嫌定州,官窑密器作珍留,独缘世远称稀见,髻垦仍多入市求。乾隆丙午清和月御题。钤印二:比德、朗润。

14,粉青圆洗

高3.3厘米,深2.6厘米,口径12.8厘米,足径9厘米

形制同前。粉青色较深,内外一致,黄纹细密黯淡,器内间有冷纹,并多棕眼。底周有支钉痕迹三枚,露淡黄色胎。

底刻清乾隆题诗: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乾隆丙申春御题。钤印一:朗润。

15,粉青椭圆水仙盆

高6.3厘米,深4厘米,口纵18.5厘米,口横26.4厘米,底纵15厘米,底横22.6厘米

形制同前,釉色较深,釉面纹片清晰,略有棕眼。足下云头,似因伤磨去,涂有紫黑色汁。

底刻清乾隆题诗,与六号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及八号粉青椭圆水仙盆所题相同,惟多“辛巳孟春”四字。

16,粉青圆洗

高3.5厘米,深2.3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10.9厘米

青釉内隐含淡碧与浅粉二色,釉面密布黄色细纹,器内有冷纹,底有缩釉及棕眼。底周有支钉痕迹五枚,露淡黄色胎。

底中心刻篆书“甲”字。

  

谢谢网友所提供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才使我得以制作出相册视频,在我们王氏家族博客“槐堂春永”上展示人世间之大美。谢谢了!

以下所展示的是我们的先人的智慧和才干,他们为我们留下“人世间之大美”,好好欣赏,不要辜负了这难得的“人世间之大美”之器!

1,卵青椭圆洗

高2.8厘米,深2.2厘米,口纵9.7厘米,口横14.2厘米,底径4.3厘米

椭圆形,浅壁,平底。底中心凹进一周。器内饰有花纹,为釉所掩,模糊难辨。胎骨较薄,浓釉莹润,青色中隐含浅粉,淡黄纹片细密,略有棕眼与缩釉。底有支钉痕迹三枚,露米黄色胎。

2,粉青纸搥奉华瓶

高22.6厘米,深22.1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8.5厘米,腹围39.5厘米

圆口微侈,颈细长,宽肩,硕腹,平底无足。薄胎满釉,颈、底釉色稍淡,肩、腹较青,釉内隐含浅粉色,细纹密布。底周有支钉痕五枚,露黄色胎,口沿加镶铜边。

底心刻清乾隆题诗: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余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罄,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乾隆戊戌仲夏御题。钤印二:古香,太王卜。

底边刻有“奉华”二字。

3,天青圆洗

高3.3厘米,深2.2厘米,口径13.4厘米,足径9.2厘米

形制同前,周壁较浅,厚胎满釉,器内色浓,外面稍淡,釉面灰暗无光,纹片细碎黑黄间杂,并有缩釉数片。底有支钉痕迹三枚,露黄色胎。口钤铜边。

4,粉青小碟

高1.5厘米,深1.2厘米,口径10.9厘米,底径8.2厘米

碟小而浅,平底无足。胎质甚薄,通体满釉,青色较浅,稜边微呈淡碧,细碎纹片布满釉面,器内间有冷纹。底有支钉痕迹三枚,露黄色胎。

底刻“蔡、丙”二字。

5,粉青胆瓶

高17.8厘米,深16.7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8.4厘米,腹围35.8厘米

敛圆口,短颈,硕腹,矮圈足。胎骨较薄,天青色釉极匀润,足边隐含淡碧,腹部略呈浅粉色,釉面密布黄纹,略有棕眼,口足均钤有铜边。底中心铲釉一圈,外敷黄色薄汁。

底周刻有清乾隆题诗:通体纯青缬细纹,用圜旅食古攸闻,难为兄固有其事,生二精陶实出群。乾隆乙未春御题。钤印一:太王卜。

6,卵青圆洗

高4.8厘米,深4.2厘米,口径15.9厘米,底径13.2厘米

敛圆口,周壁深直,平底无足。周壁胎薄,底稍厚。卵青色釉,器内略深,外面浅淡,汁薄欠莹润。器外纹片稀疏微黄,内面细密色黑并多黑点。底周有支钉痕迹五枚,露黄色胎。口镶铜边脱下。

7,粉青盘

高3.7厘米,深2.3厘米,口径15.7厘米,足径10.9厘米

釉色深浅稍差,尺寸略小。

底周刻清乾隆题诗:盘子径五寸,如亲口面圆,出陶无髺垦,阅世独完全,冰裂纹隐约,铁钉迹属连,底心镌甲字,先得此同然。乾隆新春御题。钤印二:太(王卜)、古香。

底中心旧刻篆书“甲”字。

8,粉青纸搥瓶

高20.4厘米,深19.7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8.7厘米

釉色:颈、底浅淡,肩周较浓,腹部微带黄灰,釉内隐含浅粉色,细纹密布。口沿磨损露胎。底中心铲釉一方,镌刻乾隆题句。周围有支钉痕迹五枚,露灰黄色胎质。

底心刻乾隆题诗:陶得纯青生二成,果然色质胜难兄,缘铜试看守口器,书座堪思防意城,簪朵雅宜名意蕊,称怀已自息心旌,足钉薜暴诚何碍,讵以微瑕叶美琼。乾隆丙申仲春月御题。钤印二:三、隆。

9,粉青莲花式碗

高10.4厘米,深7.9厘米,口径16.2厘米,足径8.1厘米

形似莲花,分为十瓣,口微侈,深壁,上丰下敛,圆底,高圈足。薄胎满釉,粉青色内外一致极匀润,口现浅粉色边,釉面密布细碎纹片。底有支钉痕迹五枚,露黄色胎。

10,天青圆洗

高3.9厘米,深2.5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10.9厘米

周壁胎骨较薄,底足略厚,通体满施浓釉,青色中隐含淡碧,细密黄纹布满釉面,间有冷纹少许。底周有支钉痕迹五枚,露黄色胎。

底周刻清乾隆题诗:甲字明镌器底心,抚之薜暴手中侵,笑斯假借为说项,古已有然何况今。乾隆己酉御题。钤印一:古香。

中心刻篆书“甲”字。

11,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

高6.9厘米,深3.4厘米,口纵16.4厘米,口横23厘米,底纵12.9厘米,底横19.2厘米

椭圆形,侈口,深壁,平底出窄边,四云头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体天青釉极匀润,底边含淡碧色,稜角微呈浅粉,釉面纯洁无纹片。底有支钉痕迹六枚,露黄色胎。

底刻清乾隆题诗:官窑莫辨宋还唐,火气都无有葆光,便是讹传猧食器,蹴枰却识豢恩偿。龙脑香薰蜀锦裾,华清无事饲康居,乱碁解释三郎急,谁识黄虬正不如。乾隆御题。钤印二:比德、郎润。

12,粉青椭圆水仙盆

高5.7厘米,深2.6厘米,口纵15.1厘米,口横22.9厘米,底纵13.1厘米,底横19.6厘米

形制、釉色同前,周壁较浅。釉面密布细碎纹片。底周有支钉痕迹六枚,口沿加镶铜边。底刻清乾隆题诗,与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所题相同。

13,粉青圆洗

高3.4厘米,深2.3厘米,口径13.1厘米,足径9厘米

形制同前。粉青色釉微呈淡碧,极匀润;浅黄细纹,密布釉面。底周有支钉痕迹三枚,露黄色胎。

底刻清乾隆题诗:只以光芒嫌定州,官窑密器作珍留,独缘世远称稀见,髻垦仍多入市求。乾隆丙午清和月御题。钤印二:比德、朗润。

14,粉青圆洗

高3.3厘米,深2.6厘米,口径12.8厘米,足径9厘米

形制同前。粉青色较深,内外一致,黄纹细密黯淡,器内间有冷纹,并多棕眼。底周有支钉痕迹三枚,露淡黄色胎。

底刻清乾隆题诗: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乾隆丙申春御题。钤印一:朗润。

15,粉青椭圆水仙盆

高6.3厘米,深4厘米,口纵18.5厘米,口横26.4厘米,底纵15厘米,底横22.6厘米

形制同前,釉色较深,釉面纹片清晰,略有棕眼。足下云头,似因伤磨去,涂有紫黑色汁。

底刻清乾隆题诗,与六号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及八号粉青椭圆水仙盆所题相同,惟多“辛巳孟春”四字。

16,粉青圆洗

高3.5厘米,深2.3厘米,口径14.8厘米,足径10.9厘米

青釉内隐含淡碧与浅粉二色,釉面密布黄色细纹,器内有冷纹,底有缩釉及棕眼。底周有支钉痕迹五枚,露淡黄色胎。

底中心刻篆书“甲”字。

  

谢谢网友所提供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才使我得以制作出相册视频,在我们王氏家族博客“槐堂春永”上展示人世间之大美。谢谢了!


相关文章

  • 汝窑瓷器的鉴定和鉴赏
  • 原作者:吕成龙 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一个名窑迭出的时代,在众多瓷窑当中,汝窑被公认为是最重要的瓷窑之一.自1986年汝窑遗址被确认以来,在汝窑瓷器研究方面虽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广大陶瓷收藏爱好者 ...查看


  • 中国历代名瓷鉴赏
  • 宋代汝窑鉴赏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 摘要: 汝窑在河南省汝州市,是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北宋时创设,烧制御用宫中之器,时间很短,数量也少.汝窑烧制瓷器具有迷人的天青色,汝瓷的制作难度极大,它的开片极其讲究,其中蕴含着光学原理,在 ...查看


  • 汝窑瓷器详细介绍
  • 汝瓷 汝瓷,中国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一,因产于汝州(临汝旧称)而得名.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首.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其特点是:造型古朴大方.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 汝瓷在我国宋代被列为五大名瓷(柴.汝. ...查看


  • 关于古代瓷器的鉴赏
  • 中国古代陶瓷鉴赏 世界各国人民都知道,China 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所以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国际上而言,中国代表着瓷器.而西方人真正开始了解中国,正是从张骞出使西域的丝绸之路开始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瓷器的国家.一万年前已经 ...查看


  • 五大名窑瓷器的特点
  • 中国瓷器的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大大小小的瓷窑更是遍布大江南北,其中有些瓷窑因其烧制的瓷器精美出众.技艺高超而闻名于世,五大名窑就是历代演变之后最为世人推崇的瓷窑.五大名窑分别是:官窑.汝窑.钧窑.哥窑.定窑. 一.官窑 "紫口铁足 ...查看


  • 宋代瓷器的特点
  • 宋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开创了陶瓷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无论是在选料还是在工艺.纹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与突破.宋瓷的款识比前代也开始增多,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款识的主要内容有作坊标记.工匠姓名.制作年份.吉祥语.宫殿名称和宫廷用瓷专用 ...查看


  • 北宋官窑的历史传承与显微特征
  • 北宋官窑的历史传承与显微特征 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大的城市,公元961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王位,建立宋朝.在未来的二三十年里,他和弟弟赵光义指挥军队又不断征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辽.金相继在北部兴起,给北宋王 ...查看


  •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湖北盛世典藏整理)
  • 宋代五大名窑瓷器 湖北盛世典藏收集整理 宋代的陶瓷是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闻名世界.宋代同时有不少瓷器远销海外,其中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 ...查看


  • 宋代五大名窑
  • 汝窑 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宋时属汝州.汝窑以青瓷为主,汝窑瓷一般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造型上庄重大方.由于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近尤难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