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词中运用_世说新语_典故的特征_徐丽娜

第10卷第2期2008年3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cialScienceofHunanMedicaluniversity

Vol110 No12Mar.2008

稼轩词中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征

徐丽娜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¹

[摘要] 针对5世说新语6这一文本,通过统计与分析稼轩(辛弃疾)词中运用的5世说新语6的典故,总结出其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征:热爱祖国,展现理想抱负;悲叹生命易逝,中年伤怀;闲居旷达,却不安现状的矛盾;大量运用与酒有关的典故,与魏晋名士饮酒之风相映成趣。正是这些特征,使得稼轩的词作内涵更加丰富。[关键词] 辛弃疾;5世说新语6;典故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229(2008)02-0138-04

辛弃疾为有宋第一词家,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价稼轩词:/贾生作论而似赋,稼轩作词而似论0,并说:/名家名篇往往破本,而文体亦因以恢弘焉0[1]。邓广铭先生的5稼轩词编年笺注6中所收的稼轩词629首中,用典之多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辛弃疾在前人用典的基础上,用姜夔所称的/僻事实用,熟事虚用0,/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也,意有余而约以尽之,0[2]博众家之长,另辟新颖之境,把词中用典发挥到了极致。其用典体现着一种自觉的沟通,而并非诸多评论者所说的那样,只是/掉书袋0而已。

詹安泰先生这样评价稼轩词:/思力沉透,笔力

[3]

纵横,境界宏阔,每下一笔,即有笼盖一切之概0。

一、热爱祖国,展现理想与抱负

靖康之难之后,金兵入侵,在民族濒于危亡的南宋时代,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文人士大夫坚决主张尊王攘夷,抗金复国。这不仅在当时掀起了一股驱逐仇虏,恢复河山的爱国思潮,而且成为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压倒一切的主旋律,正是在这种风起云涌的形势下,英雄如稼轩者,自然会以收复故土为己任。

1.对故土的眷恋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对故土,稼轩发出这样的悲鸣:/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0(5水调歌头6(折尽武昌柳))、/新亭风景,可怜依旧0(5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6)、/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0(5汉宫春会稽秋风亭会怀古6),分别用庾太尉南楼谈玄(5容止二十四6)与新亭对泣(5言语三十一6)之典故,表达词人对中原故土的眷恋与收复河山的决心。东晋与南宋时局有着惊人的相似,故而,稼轩与东晋士人感同身受,用这些典故,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悲切,物似人非,凄凉之意尽在不言中。南宋河山与中原故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稼轩魂牵梦萦,这种情怀贯穿稼轩一生,更使其词作内涵丰富。

2.对祖国的热爱

稼轩借用5世说新语6的典故来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0(5洞仙歌访泉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6)/万壑千岩归健笔0(5念奴娇

本文以目前最权威最流行的邓广铭先生的5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6为依据,对辛弃疾运用的5世说新语6典故进行统计,同时参考5全宋词6中的稼轩词。

邓注本的稼轩词中,共有84首词用到了5世说新语6的典故,共用5世说新语663条。按其使用频率与内容,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借典故道出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光复情结,展现其理想抱负的词共22首;用到中年伤怀、哀叹生命无常的典故的词有11首;用到闲居旷达、归隐自适典故的词有20首;用到与酒有关的典故的词有16首。用到这些典故的词占了这81首词的大部分,且十分具有代表性,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稼轩词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色。

¹

[收稿日期] 2007-12-10

[] (:.

第2期徐丽娜:稼轩词中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征

139

赠夏玉成6)用顾长康赞美会稽山川之美的典故,(5言语八十八6)写出作者面对着大好河山时的欣喜之情。/看爽气朝来三数峰0(5水调歌头灵山齐庵赋,时偃湖未成6)用王子猷赞美西山早上清爽空气的典故(5简傲十三6)来赞美自己目之所及的景色。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词人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感情是浓烈的,也只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才能发出如此赞美。

3.收复故土的理想

对祖国的热爱与对故土的眷恋,使辛弃疾收复河山的宏愿更加迫切。辛氏的一生,是坚持抗金的一生,他少年时代即随祖父辛赞两抵燕山观察形势,思/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恨0;青年时代又于百万营中擒拿叛贼张国安;在居官的短短十年内,他又先后上5十议6、献5九议6,奏5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6,整饬滁州,振济江西,筹建飞虎军等,可谓功绩卓著,蜚声朝野。这样一位盖世英雄,拥有如此雄才大略,其理想与抱负自然是远大的。通过其运用5世说新语6的典故,便可看出这一点,/政恐不免尔,消息日边来0(5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6)用谢安答妻之语(5排调二十七6)表达自己期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0(5水调歌头6(相公倦台鼎))用丞相评诸葛道明之语(5识鉴十一6),/黑头公0即头发还未白就登上三公之位,用此典故,表达作者急切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收复河山的决心。/看匆匆西笑,争出山来,凭谁问:小草何如远志?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0(5洞仙歌6(旧交贫贱)),/小草与志远0是东晋时人郝隆对谢安的揶揄(5排调三十三6),而稼轩在揶揄之外,更传达了他对古今一些隐士反复无常的讽刺。由以上诸词句及其所运用的典故可以看出,无论为官或闲居,辛氏始终怀抱着收复河山的宏图大志,从不曾因现实的不幸而放弃自己的志向,这一点也可从他反复用到英雄典故窥得一二:/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0(5朝中措6(年年黄菊艳秋风))中用到谢安知儿辈平戎神色无常的典故(5雅量三十五6),道出自己的心声。/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0(5水龙吟6(老来曾识渊明))用到谢安受朝命而出的典故(5排调二十六6),足见稼轩胸怀天下的气度。词人词作中不止一次用到谢安的典故,盖因谢安之生平(),,射,领吏部,加后将军,一心辅晋,威怀外著,时人比之王导,太元八年苻坚攻晋,加安征讨大都督,安遣侄玄等率兵八千大破苻坚于淝水,以总统功,拜太保,卒赠太傅。稼轩所渴慕的一生,恰是如谢安一样的人生,建功立业之后全身而退,所以稼轩追慕英雄,时时用到英雄典故,正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式的苦闷之宣泄。然而,命运与理想的反差,却常使这样一位志存高远的英雄,发出中年伤怀的悲叹。

二、悲叹生命易逝,中年伤怀

纵观稼轩一生,我们不难看出,他的际遇与他的才干是极不相配的。稼轩一生渴求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其门生范开在5稼轩词序6中写道:/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0当然,/南宋朝廷也重视稼轩的才能,但大都违反辛弃疾本志,用之安内而不用之攘外0

[4]

,即便用之安内,却仍有二十年的投

闲置散。现实如此,这样一个经邦济世的奇才,在痛苦与煎熬中,自然会发出中年伤怀的感叹。

面对逝去的年华,稼轩词作中一再用到谢安中年伤怀的典故(5言语六十二6),/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0(5水调歌头6(折尽武昌柳))、/中年怀抱管弦声。难忘处:风月此时情0(5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6)、/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0(5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6),谢安与王羲之的对话,表达了人生的哀乐之感和面对亲友之间生死离别等无法排解的情感困境的感伤。宗白华先生曾经这样写道:/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0[5],正是这种更深沉的情怀,使得稼轩不断玩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难以实现的抱负使他悲苦异常。/谢公雅志还成趣。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0(5贺新郎题赵兼善龙图东山园小鲁亭6),在/长携歌舞0的生活中,作者一方面妄图以此来麻醉自己,而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忘怀平生的理想抱负。/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0(5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6),用顾悦与简文对话的典故,表现出辛氏在这种矛盾的生活中异常悲苦的心境。他这种幽咽盘旋的情感在词中穿荡,更使读者感受到来自生命深层的苍凉。/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0(5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6)中用到桓温所种之柳/木犹如此,人何以堪0(5言语五十6,

140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

也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更何况报国无门的辛弃疾?这满袖斑斑英雄泪,尤其感人肺腑。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身在南宋的稼轩的必然命运,在二十年的闲居生活中,稼轩虽然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却可以放开心胸,快意平生,而这一点又和魏晋士人任性自然的风气不谋而合,因此,其词作中又大量运用到了5世说新语6中有关隐逸的典故。

三、闲居旷达,却不安现状

在这些典故中,稼轩用得最多的是张翰见秋风而思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而毅然决然归去的典故(5识鉴十6),/人生贵的适意尔0这样一种旷达的情怀,使辛氏暂时忘却了现实的悲苦,徜徉于山水之间:/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0(5鹧鸪天博山寺作6)/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0(5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6)用殷侯答桓少公的话(5品藻三十五6)与孙子荆与王武子的对话(5排调六6)表达出词人的闲情与惬意。

然而,即使是流连于山水,胸中的那份责任与使命仍然时刻提醒着稼轩。/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鱼会哉0(5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6)、(5识鉴十6)、/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0(5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用毕茂世之典(5任诞二十一6),表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不甘。/休说鲈鱼堪鱼

会。尽西风、季鹰归未?0(5水龙吟

南涧尚书寿甲辰岁6),这种以/平戎万里0,实现中兴光复为核心内容的功名欲望,构成了稼轩/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0的生命理想与终生难以化解的心理情结。面对尘世的功名与荣华,他却常有厌倦之意:/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0(5水龙吟6(老来曾识渊明)),用谢安之戏言(5排调二十七6),表现辛氏并不热衷富贵,而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才略/整顿乾坤0,若可如此,即便横尸沙场,也死而无憾。

正是这种对祖国内忧外患的忧虑,使稼轩在闲居的岁月中时刻不忘平戎万里的志向。然而,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南宋统治者安于现状,只追求一时的安宁与屈辱的和平,这种做法更使稼轩觉得报国无门,就是在这种夹缝中,辛氏以酒找回些许慰藉。

四、多用酒典,与魏晋名士饮酒之风相映成趣5世说新语6中的魏晋名士多好酒,而稼轩词中大量引用这些人饮酒之风的典故,如嵇康、阮籍、刘伶、毕茂世、张翰、王羲之等人,在稼轩词中都留下了动人的身影。

稼轩词作中有大量与朋友欢会饮宴、酣畅对饮的情景,其词5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6就是其好酒最有力的证明,如果不好酒成性,又何须戒酒?稼轩好酒,与其性格、人生际遇不无关系。/借酒浇愁0,用酒精麻醉自己,暂时忘却功名利禄,忘却建功立业,抛开人生的束缚,在词与酒中实现彻底的自由,词中有酒,酒中有词,稼轩词中运用的5世说新语6中关于饮酒的典故,使辛词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值得玩味。我们可以把这些典故大致分为三类:

1.对魏晋名士率性而为的欣赏

稼轩词中运用毕茂世/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0(5任诞二十一6)共有五处之多,与上面提到的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0(5任诞二十一6)等与酒有关的典故都不止一次的用到,虽然在不同的词作中,但足以说明稼轩对这种任性而为的欣赏。

稼轩乃一世英雄,每每有与朋友欢聚小酌或开怀畅饮的词作,而这与魏晋名士好酒放达恰好契合,因此把这种典故用到自己的词作中,更加相得益彰。

/花底夜深寒较甚,须拼却,玉山倾0(5江神子和人韵6),词人引用了嵇康的典故(5容止五6),表现出稼轩对嵇康神采的仰慕。而其他词作中又有/竹,/登健康赏心亭6)

便反用此典,表达出埋藏在词人心底最深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虽有隐逸之意,却永远不能安于此道,/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0(5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6),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归隐愿望的辛弃疾,心情也依然是沉重的,从/断吾生0三字便可看出稼轩的不甘情绪,而这种不甘,也成为稼轩心中无法排解的矛盾,让怀才不遇的他内心饱受折磨,在建功立业与安于现状之间,辛氏永远是痛苦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辛氏的功名欲望与封侯之愿,却因时代的迫促与规定性具有特定的内涵,这并非是个人穷通得失,升降浮沉的功名理念,且与那种单纯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者更不可同日而语。在他的词中时时呼号和寻觅的功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他爱国精神与光复愿望的代名词。/算平,,,0

第2期徐丽娜:稼轩词中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征

141

如魏晋名士一般率性而为,任性放达。但酒精的麻醉作用只是暂时的,醒来后更添一层悲凉,但稼轩的英雄本色,却也体现其中,无论是酩酊大醉,抑或是酒后清醒,却始终不减一分豪气,不少一分放达。词中的稼轩如此,现实中的稼轩亦如此。稼轩一生虽然英雄无用武之地,却时时不忘用理性的思考来调试自己:/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0(5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6)积极豪迈的形象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对魏晋名士虽然欣赏,而始终没有在酒中将自己放逐。

2.通过酒典表现生活的闲趣

稼轩一生,有二十年的隐居生活,虽然隐居使他壮志难酬,却也使稼轩体会到了生活的闲趣,隐士岂可无酒?饮酒之乐,常使作者与自然融合。

/细读5离骚6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0(5满江红山居即事6),用王孝伯的典故(5任诞五十三6),表现出稼轩山居之时的情趣,有酒有肉,有书有竹,闲适之情溢于言表。又如/此会不发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0(5贺新郎又韩仲止畔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6),则连用5简傲二6王戎阮籍饮酒,刘公荣在旁之典与5排调四6中嵇、阮、山、刘竹林酣饮,王戎后往之典,作者用调侃的口气,表现了宴席上气氛的轻松与融洽,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闲居生活的乐趣。有酒有词有朋友,何等人生乐事。

3.将酒作为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5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不至6中有/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0,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稼轩的童趣,古人的典故中穿插着词人的真挚之情,酒后激发童趣,便成了作者创作的源泉。

稼轩在士人、词人的人格构建中,外在的建功立业的自我评价的实现,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格追求,内在的/独善其身0精神境界的愉悦层面却是他/壮志难酬0的心灵自救。而正是这种矛盾,以酒为中介,激发了词人更多的创作灵感,/士人的这种两重人格,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就使文学成为实现自救

目的与救世目的的方式,文学方式的自救主要可以舒泄与陶冶性情,这样既可以在精神上超越现实政治,又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与瞬间的愉悦。这种自救方式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优点。0[6]

把酒与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这是很早就有的,而稼轩又采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不但表现了对魏晋名士的钦慕,把自己的闲趣与魏晋时人相结合,并且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使饮酒的典故在词作中使用得恰如其分,也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具有韵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稼轩词中运用5世说新语6的典故具有鲜明的特色,/典故的应用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历史观,它暗示出了历史进程中不断重复的原型事件,或发出时光不再的感叹,并以-历史是否重演0的问题自审0[7]。正是稼轩这种借他人之事抒己之情的典故运用,使其词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读者更能够深刻体会其词作背后的内心世界。稼轩这样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可以经邦济世的英雄,在现实中功业的失落,迫使他转变了自己担当的角色,走上了/诗言志0的中国传统文人创作著述的道路上来,而他的经历、感受和表达却和一般文人有着很大差异。叶嘉莹先生称之为/感发生命的本质0。正是这种本质,使辛词与典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参考文献:

[1] 钱钟书.钱钟书论学文选[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2] 姜夔.白石道人四种#白石道人诗说[M].清同治七年(1871),桂

林倪氏校刊本.

[3] 詹安泰.宋词散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427.[4]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235.[5]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32-133.[6] 李青春.乌托邦与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36.

[7] 季广茂.隐喻视野的诗兴传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75.

第10卷第2期2008年3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ocialScienceofHunanMedicaluniversity

Vol110 No12Mar.2008

稼轩词中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征

徐丽娜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¹

[摘要] 针对5世说新语6这一文本,通过统计与分析稼轩(辛弃疾)词中运用的5世说新语6的典故,总结出其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征:热爱祖国,展现理想抱负;悲叹生命易逝,中年伤怀;闲居旷达,却不安现状的矛盾;大量运用与酒有关的典故,与魏晋名士饮酒之风相映成趣。正是这些特征,使得稼轩的词作内涵更加丰富。[关键词] 辛弃疾;5世说新语6;典故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229(2008)02-0138-04

辛弃疾为有宋第一词家,钱钟书先生曾这样评价稼轩词:/贾生作论而似赋,稼轩作词而似论0,并说:/名家名篇往往破本,而文体亦因以恢弘焉0[1]。邓广铭先生的5稼轩词编年笺注6中所收的稼轩词629首中,用典之多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辛弃疾在前人用典的基础上,用姜夔所称的/僻事实用,熟事虚用0,/学有余而约以用之,善用事也,意有余而约以尽之,0[2]博众家之长,另辟新颖之境,把词中用典发挥到了极致。其用典体现着一种自觉的沟通,而并非诸多评论者所说的那样,只是/掉书袋0而已。

詹安泰先生这样评价稼轩词:/思力沉透,笔力

[3]

纵横,境界宏阔,每下一笔,即有笼盖一切之概0。

一、热爱祖国,展现理想与抱负

靖康之难之后,金兵入侵,在民族濒于危亡的南宋时代,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文人士大夫坚决主张尊王攘夷,抗金复国。这不仅在当时掀起了一股驱逐仇虏,恢复河山的爱国思潮,而且成为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压倒一切的主旋律,正是在这种风起云涌的形势下,英雄如稼轩者,自然会以收复故土为己任。

1.对故土的眷恋

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面对故土,稼轩发出这样的悲鸣:/可惜南楼佳处,风月已凄凉0(5水调歌头6(折尽武昌柳))、/新亭风景,可怜依旧0(5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6)、/山河举目虽异,风景非殊0(5汉宫春会稽秋风亭会怀古6),分别用庾太尉南楼谈玄(5容止二十四6)与新亭对泣(5言语三十一6)之典故,表达词人对中原故土的眷恋与收复河山的决心。东晋与南宋时局有着惊人的相似,故而,稼轩与东晋士人感同身受,用这些典故,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悲切,物似人非,凄凉之意尽在不言中。南宋河山与中原故土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稼轩魂牵梦萦,这种情怀贯穿稼轩一生,更使其词作内涵丰富。

2.对祖国的热爱

稼轩借用5世说新语6的典故来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0(5洞仙歌访泉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6)/万壑千岩归健笔0(5念奴娇

本文以目前最权威最流行的邓广铭先生的5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本)6为依据,对辛弃疾运用的5世说新语6典故进行统计,同时参考5全宋词6中的稼轩词。

邓注本的稼轩词中,共有84首词用到了5世说新语6的典故,共用5世说新语663条。按其使用频率与内容,可将其分为四大类:借典故道出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光复情结,展现其理想抱负的词共22首;用到中年伤怀、哀叹生命无常的典故的词有11首;用到闲居旷达、归隐自适典故的词有20首;用到与酒有关的典故的词有16首。用到这些典故的词占了这81首词的大部分,且十分具有代表性,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稼轩词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色。

¹

[收稿日期] 2007-12-10

[] (:.

第2期徐丽娜:稼轩词中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征

139

赠夏玉成6)用顾长康赞美会稽山川之美的典故,(5言语八十八6)写出作者面对着大好河山时的欣喜之情。/看爽气朝来三数峰0(5水调歌头灵山齐庵赋,时偃湖未成6)用王子猷赞美西山早上清爽空气的典故(5简傲十三6)来赞美自己目之所及的景色。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词人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种感情是浓烈的,也只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才能发出如此赞美。

3.收复故土的理想

对祖国的热爱与对故土的眷恋,使辛弃疾收复河山的宏愿更加迫切。辛氏的一生,是坚持抗金的一生,他少年时代即随祖父辛赞两抵燕山观察形势,思/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恨0;青年时代又于百万营中擒拿叛贼张国安;在居官的短短十年内,他又先后上5十议6、献5九议6,奏5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6,整饬滁州,振济江西,筹建飞虎军等,可谓功绩卓著,蜚声朝野。这样一位盖世英雄,拥有如此雄才大略,其理想与抱负自然是远大的。通过其运用5世说新语6的典故,便可看出这一点,/政恐不免尔,消息日边来0(5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6)用谢安答妻之语(5排调二十七6)表达自己期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业的愿望。/占古语,方人也,正黑头,,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0(5水调歌头6(相公倦台鼎))用丞相评诸葛道明之语(5识鉴十一6),/黑头公0即头发还未白就登上三公之位,用此典故,表达作者急切的建功立业的愿望与收复河山的决心。/看匆匆西笑,争出山来,凭谁问:小草何如远志?悠悠今古事。得丧乘除,暮四朝三又何异。0(5洞仙歌6(旧交贫贱)),/小草与志远0是东晋时人郝隆对谢安的揶揄(5排调三十三6),而稼轩在揶揄之外,更传达了他对古今一些隐士反复无常的讽刺。由以上诸词句及其所运用的典故可以看出,无论为官或闲居,辛氏始终怀抱着收复河山的宏图大志,从不曾因现实的不幸而放弃自己的志向,这一点也可从他反复用到英雄典故窥得一二:/青青未老,尊前要看,儿辈平戎0(5朝中措6(年年黄菊艳秋风))中用到谢安知儿辈平戎神色无常的典故(5雅量三十五6),道出自己的心声。/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0(5水龙吟6(老来曾识渊明))用到谢安受朝命而出的典故(5排调二十六6),足见稼轩胸怀天下的气度。词人词作中不止一次用到谢安的典故,盖因谢安之生平(),,射,领吏部,加后将军,一心辅晋,威怀外著,时人比之王导,太元八年苻坚攻晋,加安征讨大都督,安遣侄玄等率兵八千大破苻坚于淝水,以总统功,拜太保,卒赠太傅。稼轩所渴慕的一生,恰是如谢安一样的人生,建功立业之后全身而退,所以稼轩追慕英雄,时时用到英雄典故,正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式的苦闷之宣泄。然而,命运与理想的反差,却常使这样一位志存高远的英雄,发出中年伤怀的悲叹。

二、悲叹生命易逝,中年伤怀

纵观稼轩一生,我们不难看出,他的际遇与他的才干是极不相配的。稼轩一生渴求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其门生范开在5稼轩词序6中写道:/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0当然,/南宋朝廷也重视稼轩的才能,但大都违反辛弃疾本志,用之安内而不用之攘外0

[4]

,即便用之安内,却仍有二十年的投

闲置散。现实如此,这样一个经邦济世的奇才,在痛苦与煎熬中,自然会发出中年伤怀的感叹。

面对逝去的年华,稼轩词作中一再用到谢安中年伤怀的典故(5言语六十二6),/离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丝竹陶写耳,急羽且飞觞。0(5水调歌头6(折尽武昌柳))、/中年怀抱管弦声。难忘处:风月此时情0(5小重山席上和人韵送李子永提干6)、/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0(5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6),谢安与王羲之的对话,表达了人生的哀乐之感和面对亲友之间生死离别等无法排解的情感困境的感伤。宗白华先生曾经这样写道:/人到中年才能深切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0[5],正是这种更深沉的情怀,使得稼轩不断玩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难以实现的抱负使他悲苦异常。/谢公雅志还成趣。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0(5贺新郎题赵兼善龙图东山园小鲁亭6),在/长携歌舞0的生活中,作者一方面妄图以此来麻醉自己,而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忘怀平生的理想抱负。/万事云烟忽过,百年蒲柳先衰0(5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6),用顾悦与简文对话的典故,表现出辛氏在这种矛盾的生活中异常悲苦的心境。他这种幽咽盘旋的情感在词中穿荡,更使读者感受到来自生命深层的苍凉。/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0(5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6)中用到桓温所种之柳/木犹如此,人何以堪0(5言语五十6,

140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0卷

也攀枝执条,泫然流泪,更何况报国无门的辛弃疾?这满袖斑斑英雄泪,尤其感人肺腑。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是身在南宋的稼轩的必然命运,在二十年的闲居生活中,稼轩虽然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却可以放开心胸,快意平生,而这一点又和魏晋士人任性自然的风气不谋而合,因此,其词作中又大量运用到了5世说新语6中有关隐逸的典故。

三、闲居旷达,却不安现状

在这些典故中,稼轩用得最多的是张翰见秋风而思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而毅然决然归去的典故(5识鉴十6),/人生贵的适意尔0这样一种旷达的情怀,使辛氏暂时忘却了现实的悲苦,徜徉于山水之间:/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0(5鹧鸪天博山寺作6)/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0(5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6)用殷侯答桓少公的话(5品藻三十五6)与孙子荆与王武子的对话(5排调六6)表达出词人的闲情与惬意。

然而,即使是流连于山水,胸中的那份责任与使命仍然时刻提醒着稼轩。/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鱼会哉0(5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6)、(5识鉴十6)、/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0(5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用毕茂世之典(5任诞二十一6),表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不甘。/休说鲈鱼堪鱼

会。尽西风、季鹰归未?0(5水龙吟

南涧尚书寿甲辰岁6),这种以/平戎万里0,实现中兴光复为核心内容的功名欲望,构成了稼轩/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0的生命理想与终生难以化解的心理情结。面对尘世的功名与荣华,他却常有厌倦之意:/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0(5水龙吟6(老来曾识渊明)),用谢安之戏言(5排调二十七6),表现辛氏并不热衷富贵,而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才略/整顿乾坤0,若可如此,即便横尸沙场,也死而无憾。

正是这种对祖国内忧外患的忧虑,使稼轩在闲居的岁月中时刻不忘平戎万里的志向。然而,在那样一个黑暗的时代,南宋统治者安于现状,只追求一时的安宁与屈辱的和平,这种做法更使稼轩觉得报国无门,就是在这种夹缝中,辛氏以酒找回些许慰藉。

四、多用酒典,与魏晋名士饮酒之风相映成趣5世说新语6中的魏晋名士多好酒,而稼轩词中大量引用这些人饮酒之风的典故,如嵇康、阮籍、刘伶、毕茂世、张翰、王羲之等人,在稼轩词中都留下了动人的身影。

稼轩词作中有大量与朋友欢会饮宴、酣畅对饮的情景,其词5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6就是其好酒最有力的证明,如果不好酒成性,又何须戒酒?稼轩好酒,与其性格、人生际遇不无关系。/借酒浇愁0,用酒精麻醉自己,暂时忘却功名利禄,忘却建功立业,抛开人生的束缚,在词与酒中实现彻底的自由,词中有酒,酒中有词,稼轩词中运用的5世说新语6中关于饮酒的典故,使辛词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值得玩味。我们可以把这些典故大致分为三类:

1.对魏晋名士率性而为的欣赏

稼轩词中运用毕茂世/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0(5任诞二十一6)共有五处之多,与上面提到的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0(5任诞二十一6)等与酒有关的典故都不止一次的用到,虽然在不同的词作中,但足以说明稼轩对这种任性而为的欣赏。

稼轩乃一世英雄,每每有与朋友欢聚小酌或开怀畅饮的词作,而这与魏晋名士好酒放达恰好契合,因此把这种典故用到自己的词作中,更加相得益彰。

/花底夜深寒较甚,须拼却,玉山倾0(5江神子和人韵6),词人引用了嵇康的典故(5容止五6),表现出稼轩对嵇康神采的仰慕。而其他词作中又有/竹,/登健康赏心亭6)

便反用此典,表达出埋藏在词人心底最深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虽有隐逸之意,却永远不能安于此道,/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买山自种云树0(5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6),即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归隐愿望的辛弃疾,心情也依然是沉重的,从/断吾生0三字便可看出稼轩的不甘情绪,而这种不甘,也成为稼轩心中无法排解的矛盾,让怀才不遇的他内心饱受折磨,在建功立业与安于现状之间,辛氏永远是痛苦的。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辛氏的功名欲望与封侯之愿,却因时代的迫促与规定性具有特定的内涵,这并非是个人穷通得失,升降浮沉的功名理念,且与那种单纯追求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者更不可同日而语。在他的词中时时呼号和寻觅的功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他爱国精神与光复愿望的代名词。/算平,,,0

第2期徐丽娜:稼轩词中运用5世说新语6典故的特征

141

如魏晋名士一般率性而为,任性放达。但酒精的麻醉作用只是暂时的,醒来后更添一层悲凉,但稼轩的英雄本色,却也体现其中,无论是酩酊大醉,抑或是酒后清醒,却始终不减一分豪气,不少一分放达。词中的稼轩如此,现实中的稼轩亦如此。稼轩一生虽然英雄无用武之地,却时时不忘用理性的思考来调试自己:/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0(5水调歌头题张晋英提举玉峰楼6)积极豪迈的形象更加让人印象深刻,对魏晋名士虽然欣赏,而始终没有在酒中将自己放逐。

2.通过酒典表现生活的闲趣

稼轩一生,有二十年的隐居生活,虽然隐居使他壮志难酬,却也使稼轩体会到了生活的闲趣,隐士岂可无酒?饮酒之乐,常使作者与自然融合。

/细读5离骚6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0(5满江红山居即事6),用王孝伯的典故(5任诞五十三6),表现出稼轩山居之时的情趣,有酒有肉,有书有竹,闲适之情溢于言表。又如/此会不发公荣者,莫呼来政尔妨人乐0(5贺新郎又韩仲止畔院山中见访,席上用前韵6),则连用5简傲二6王戎阮籍饮酒,刘公荣在旁之典与5排调四6中嵇、阮、山、刘竹林酣饮,王戎后往之典,作者用调侃的口气,表现了宴席上气氛的轻松与融洽,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闲居生活的乐趣。有酒有词有朋友,何等人生乐事。

3.将酒作为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5乌夜啼山行,约范廓不至6中有/江头醉倒山公。月明中。记得昨宵归路笑儿童0,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稼轩的童趣,古人的典故中穿插着词人的真挚之情,酒后激发童趣,便成了作者创作的源泉。

稼轩在士人、词人的人格构建中,外在的建功立业的自我评价的实现,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人格追求,内在的/独善其身0精神境界的愉悦层面却是他/壮志难酬0的心灵自救。而正是这种矛盾,以酒为中介,激发了词人更多的创作灵感,/士人的这种两重人格,表现在文学创作上,就使文学成为实现自救

目的与救世目的的方式,文学方式的自救主要可以舒泄与陶冶性情,这样既可以在精神上超越现实政治,又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与瞬间的愉悦。这种自救方式有着其他方式所不能代替的优点。0[6]

把酒与文学作品联系起来,这是很早就有的,而稼轩又采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不但表现了对魏晋名士的钦慕,把自己的闲趣与魏晋时人相结合,并且以此来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使饮酒的典故在词作中使用得恰如其分,也使词的内容更加丰富且具有韵味。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稼轩词中运用5世说新语6的典故具有鲜明的特色,/典故的应用本身就是一种新的历史观,它暗示出了历史进程中不断重复的原型事件,或发出时光不再的感叹,并以-历史是否重演0的问题自审0[7]。正是稼轩这种借他人之事抒己之情的典故运用,使其词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读者更能够深刻体会其词作背后的内心世界。稼轩这样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可以经邦济世的英雄,在现实中功业的失落,迫使他转变了自己担当的角色,走上了/诗言志0的中国传统文人创作著述的道路上来,而他的经历、感受和表达却和一般文人有着很大差异。叶嘉莹先生称之为/感发生命的本质0。正是这种本质,使辛词与典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参考文献:

[1] 钱钟书.钱钟书论学文选[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0.[2] 姜夔.白石道人四种#白石道人诗说[M].清同治七年(1871),桂

林倪氏校刊本.

[3] 詹安泰.宋词散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427.[4]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235.[5]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132-133.[6] 李青春.乌托邦与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36.

[7] 季广茂.隐喻视野的诗兴传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75.


相关文章

  • 辛弃疾的心态变化对于词中用典的影响
  • 辛弃疾的心态变化对于词中用典的影响 文史纵横 辛弃疾的心态变化对于词中用典的影响 冯 艳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 310023) =摘 要> 辛弃疾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 在这期间其心态的变化对辛词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文从辛词 ...查看


  • 世说新语论文
  • <世说新语>的文论价值 摘要:<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代刘义庆的志人小说集,它以短小的故事,精炼的文学语言和分类体的形式记录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人物的遣文轶事,勾勒出当时社会真实的生活画面.<世说新语>的价值, ...查看


  • 6.辛弃疾词两首
  • 6辛弃疾词两首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辛弃疾于绍兴十年(1140)生于被金人占领的山东,这时距北宋的败亡已13年.他的祖父辛赞曾在金朝做官,但心怀宋室,常带着辛弃疾"指画山河""谛观形势",要待时机 ...查看


  • 例谈初中古诗词中化用典故的妙处
  • 庄浪县南湖中学  胡晓波 在古诗词当中,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常常化用典故.这种表现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借助引用古书中的词句,援引古书中的历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寄托某种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既能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 ...查看


  • 论文综述要求及范文
  •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 ...查看


  • 人琴俱亡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 <人琴俱亡>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的文言文字词. 2.体会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 3.朗读成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 ...查看


  • 论文综述要求及范文 1
  • 资料一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的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往往反映的是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反映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 ...查看


  • 4南宋中期词选
  • 南宋中期词选 辛弃疾(1140-1207,68岁),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22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 ...查看


  • 世说新语7则
  •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变化是压在中国头上的三座环境大山.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从目前来看,中国都是世界第一.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日前在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环境保护四十年"论坛上如是说 真正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