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实录:[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1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山东省枣庄市逸夫小学 刘志玲 电话:0632 3695657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第11~1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

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情景 引发猜想

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强去“广场超市”的 冷饮专柜买冰淇淋,圆锥形的冰淇淋标价是0.8元,圆柱形的标价2元。于是,他们两个为买哪一种形状的冰淇淋争执起来。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淋更合算吗?(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有说买圆锥形的,有说买圆柱形的) 教师:学完今天的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正确解决了! 2、圆锥实物 揭示课题

①教师出示一筒 沙,师:将这筒沙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 (学生猜想后教师演示)

②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 (生自主回答,确立学习目标) ③揭题:圆锥的体积 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直观引入 直觉猜想

(1)教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

①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生说可能的情况)

②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相应的”一词的?说说你的看法。

生说后,师总结:“相应的”,即圆锥与圆柱是等底等高的。(用实物演示给生看) 2、实验探索 发现规律

(1)小组讨论填写材料单,有顺序地领取材料

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

(2)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3)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 (4)组际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 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 结论4: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 结论5: 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

师: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各不相同,到底哪组的结论对呢?

(各小组纷纷叙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结论;说明自己小组的准确性,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5)参与处理信息。

围绕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师: 我们先来看得出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这几个小组;请小组代表说说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突出他们小组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师:其他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同,是不是由于实验过程或结论有错误呢 ?我们也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说明他们的过程和结论都是对的,只是他们的圆锥和圆柱不是即等底又等高的)。

师:总结以上各个小组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2: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生3:我认为第一种说法较合理,强调了圆锥体积的求法。 „„

师总结并板书: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3、启发引导 推导公式

师:对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你能否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呢?

生: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所以我们可以用1/3 sh表示圆锥的体积。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就用1/3 sh表示圆锥的体积。 计算公式:V= 1/3 sh

师: (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回答,师做总结 4、简单应用 尝试解答

例1:(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

(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 1、试一试

一个圆锥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练一练

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3、实践性练习

师:

请你们将做实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沙(或米)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米)堆,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它的体积。

4、开放性练习

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1、上了这些课,你有什么收获?(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五)问题解决。(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 小明和小强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淋更合算呢?

师: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说出买圆柱形的冰淇淋更合算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V=sh

V=1/3sh

七、设计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实验的做法;采取提供学生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故事引入,为新知识作好铺垫和准备。又从刨铅笔直观引入,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培养。最后的问题解决回归于生活,实现了丛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

(2)在经历“错误”之中历炼思维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性的东西,比如: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过程、错误的结论等。很多老师不是“遇错即纠”,就是“遇错即批”,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错误之中也有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题的解法,更要懂得解法的来龙去脉。我们要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经历碰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考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思维的碰撞,真正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条件能牢固掌握并深刻理解,在分发学具时,我有意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三组不同的圆锥形和圆柱形容器分发给各小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得出的结论大不相同,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意见发生了重大分歧,不同结论的各小组都坚持自己的结论准确无误,认知出现了激烈的冲突,此时,我并没有给出评判,而是要求学生认真去观察、比较、发现各自小组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通过观察、比较,最后终于得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的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完全是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产生的效果 (3)学习过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这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识,同时

获得了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思想和方法,更发展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组自我评价意识。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测量,注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较好的处理了主导和主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论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刘志玲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逸夫小学邮编:

277100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山东省枣庄市逸夫小学 刘志玲 电话:0632 3695657

Email:[email protected]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第11~1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

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情景 引发猜想

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炎热的夏天,小明和小强去“广场超市”的 冷饮专柜买冰淇淋,圆锥形的冰淇淋标价是0.8元,圆柱形的标价2元。于是,他们两个为买哪一种形状的冰淇淋争执起来。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解决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淋更合算吗?(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有说买圆锥形的,有说买圆柱形的) 教师:学完今天的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正确解决了! 2、圆锥实物 揭示课题

①教师出示一筒 沙,师:将这筒沙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 (学生猜想后教师演示)

②师:在这堂课上,你希望学到哪些知识呢? (生自主回答,确立学习目标) ③揭题:圆锥的体积 师:好,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直观引入 直觉猜想

(1)教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

(2)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

①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生说可能的情况)

② 师:你们是怎样理解“相应的”一词的?说说你的看法。

生说后,师总结:“相应的”,即圆锥与圆柱是等底等高的。(用实物演示给生看) 2、实验探索 发现规律

(1)小组讨论填写材料单,有顺序地领取材料

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米等,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

(2)小组合作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3)汇报结果,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单。 (4)组际交流,得出结论:

结论1: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结论2:等底不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 结论3: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与圆柱体,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四分之一。 结论4: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 结论5: 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

师: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各不相同,到底哪组的结论对呢?

(各小组纷纷叙述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结论;说明自己小组的准确性,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5)参与处理信息。

围绕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师: 我们先来看得出三分之一或3倍关系的这几个小组;请小组代表说说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突出他们小组的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师:其他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同,是不是由于实验过程或结论有错误呢 ?我们也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的看法。

(生说明他们的过程和结论都是对的,只是他们的圆锥和圆柱不是即等底又等高的)。

师:总结以上各个小组的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生1: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2: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生3:我认为第一种说法较合理,强调了圆锥体积的求法。 „„

师总结并板书: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3、启发引导 推导公式

师:对于同学们得出的结论,你能否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呢?

生:因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V=sh;所以我们可以用1/3 sh表示圆锥的体积。 师:其他同学呢?你们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那我们就用1/3 sh表示圆锥的体积。 计算公式:V= 1/3 sh

师: (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生回答,师做总结 4、简单应用 尝试解答

例1:(课件出示教材情景图)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小麦堆的体积吗?

(生独立列式计算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运用拓展 1、试一试

一个圆锥形零件,它的底面直径是10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练一练

计算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3、实践性练习

师:

请你们将做实验时装在圆柱容器里的沙(或米)倒出,堆成一个圆锥形沙(米)堆,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它的体积。

4、开放性练习

一段圆柱形钢材,底面直径10厘米,高是15厘米,把它加工成一个圆锥零件。根据以上条件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得出哪些数学结论?(可小组讨论) (四)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1、上了这些课,你有什么收获?(互说中系统整理) 2、用什么方法获取的?你认为哪组表现最棒?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想法?还有什么问题? (五)问题解决。(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 小明和小强到底买哪种形状的冰淇淋更合算呢?

师: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说出买圆柱形的冰淇淋更合算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V=sh

V=1/3sh

七、设计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实验的做法;采取提供学生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富有儿童情趣。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故事引入,为新知识作好铺垫和准备。又从刨铅笔直观引入,引发学生大胆猜想,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得到培养。最后的问题解决回归于生活,实现了丛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

(2)在经历“错误”之中历炼思维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性的东西,比如: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过程、错误的结论等。很多老师不是“遇错即纠”,就是“遇错即批”,其实大可不必,因为错误之中也有可以充分利用的宝贵资源。“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会题的解法,更要懂得解法的来龙去脉。我们要利用“错误”这一资源让学生思考问题,经历碰壁,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考的实际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经历思维的碰撞,真正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思维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对“等底等高”这一条件能牢固掌握并深刻理解,在分发学具时,我有意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和等高不等底的三组不同的圆锥形和圆柱形容器分发给各小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得出的结论大不相同,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意见发生了重大分歧,不同结论的各小组都坚持自己的结论准确无误,认知出现了激烈的冲突,此时,我并没有给出评判,而是要求学生认真去观察、比较、发现各自小组的圆锥和圆柱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通过观察、比较,最后终于得出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的体积才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做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完全是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产生的效果 (3)学习过程中揭示了一般科学的研究方法:

提出问题——直觉猜想——实验探索——合作交流——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这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提供了一个基本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了知识,同时

获得了最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思想和方法,更发展了学生的反思意识、小组自我评价意识。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测量,注重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纵观本节课的设计,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学,较好的处理了主导和主体、知识和能力、过程和结论的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重点突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与反思

作者:刘志玲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逸夫小学邮编:

277100


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案例 --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这题是 ...查看


  • 三步五环节案例分析
  • 三步五环节案例分析 六二班 焦娜娟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分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数学却又是对生活的提升和诠释,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造适合儿童学习的数学,这种数学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可操作性的,同时也是富有挑战性的. (一 ...查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标要求: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l ...查看


  • 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操作和演示,讲解和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方法,使新课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与练,相结合. 1.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合理利用教材 对于圆柱体侧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严格遵循主体性原则,让学 ...查看


  • 圆锥的体积评课稿
  • 圆锥的体积评课稿 辉县市百泉学校李卫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第33----34页. 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2是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例3是圆锥体体积公式的应用. 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 ...查看


  • 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课堂实录与反思人教新课标版
  • <伤仲永>课堂实录与反思 师: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那么朗读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字音: 师:有拿不准的字音吗? 生:(摇头). (出示幻灯二)易读错的字: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师:尽管大家 ...查看


  • 2015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第一单元 扇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 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 ...查看


  •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 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们认识了圆柱体积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因此它与圆柱体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们有了学习圆柱体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人是圆锥应不成问题,再加上学生们会在动手合作中进行学习,这是他们非常喜欢 ...查看


  •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 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 今天上了<圆锥的体积>这节课,反思整堂课的教学,自我感觉较为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大胆猜测,培养猜测意识 假设和猜想是科学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任何发明创造我想都是离不开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