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瓦戈医生

浅析《日瓦戈医生》

——日瓦戈与安季波夫的不同爱情观 摘要:《日瓦戈医生》通篇以日瓦戈的一生命运为主轴,作者把自己的境遇和生活理想投射到日瓦戈的思想之中,而安季波夫则在许多方面成为日瓦戈的对立面,作者将二者相互对比映衬,从中真正领悟到二者对待爱情时的不同思想和行动。

关键词:日瓦戈 安季波夫 拉拉

日瓦戈出身富商家庭,幼年受到博学多识的舅舅的教导,后来生活在科洛格沃夫家中,受到完整的教育。他天资极高,对身边的人和事乃至整个时代都有完整、独立的见解。安季波夫虽然出身低微,但也聪颖好学,攻读了多门大学课程。对世界的认识虽不及日瓦戈那般深刻,却也远高于一般凡夫俗子。更重要的是,二者都不断地思索,希望找到拯救多数人的道路。在这两个方面上,日瓦戈与安季波夫拥有了可以对比分析的基础,也使读者能从适当的角度观察二者对待爱情时的不同思想和行动。

日瓦戈一生拥有两段真挚的爱情。日瓦戈对妻子托尼娅的爱不是虚伪的。从小一起成长,一起经历种种变故,托尼娅的温柔贤惠,善良正直,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使日瓦戈必须承担起爱的责任。可以想见,如果日瓦戈没有和拉拉相遇,医生夫妇也会继续平静的生活下去,在艰辛中相濡以沫,彼此忠诚。无论在日瓦戈入伍前还是从战场归来的艰苦生活中,日瓦戈都堪称热爱妻子和家庭的好丈夫。但日瓦戈毕竟是个执着的精神朝圣者。对他来说,拉拉绝不仅是作为一个情人存在,而是内心理想的化身,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寄托”。托尼娅无法代替拉拉,托尼娅代表的乃是日瓦戈对平静生活的眷恋,而拉拉则是一种象征。对日瓦戈来说,拉拉就是自然的代表,她的喜怒哀乐都发自内心,丝毫没有那个时代的人所惯有的虚伪和藻饰;因此,日瓦戈对拉拉的爱,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男女相互爱慕,而应看作人对回归自然,对回归纯洁的内心世界的渴望和追求,主体心灵在这种爱恋中得到真正的肯定。他们实在太孤独了,所以他们的生命力才更加顽强。这爱支撑着日瓦戈渡过一次次艰险。当日瓦戈从游击队逃出,在尤梁津拉拉家中等待她归来时,日瓦戈对生活本身毫无保留的爱幻化为日瓦戈对拉拉的爱。拉拉是日瓦戈的精神田园,但即使日瓦戈与拉拉住在一起时,他对托尼娅的爱也十分炽烈,日瓦戈的爱情的特质就是“双重的爱”,对托尼娅的爱是对现实生活的投入,对拉拉的爱则是精神与心灵对自由的充分向往和追求,是纯洁个体心灵寻求肯定的渴望。对精神与生活的双重之爱。在日瓦戈身上被融合得没有一丝造作之感。双重的爱象征了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一生境遇:既绝对忠于精神自由的追求,又从未放弃对现实的责任

安季波夫的爱情与日瓦戈的双重之爱是绝然不同的。无需置疑,安季波夫的心灵是纯洁的,他生长在底层社会,亲身经历——而不是像日瓦戈那样耳闻目睹——俄国劳动者的深重苦难,因此,他对既有的社会制度有更强的反抗性。安季波夫少年时就迷恋拉拉,他的读书,成材,可以说都与对拉拉的向往有密切关系。青年安季波夫不仅在经济上受到拉拉的资助,在精神上更是把拉拉作为灯塔和路标。他如此迷恋着拉拉,以至于感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拉拉的形象在他心中已经偶像化了。他爱的不是现实生

活中的一个女人,而是他心中规定的一个完美偶像。青年的安季波夫与青年日瓦戈不同,他虽然在学业上不断精进,知识不断扩展,但却较少着意思考终极性的问题。对这个扳道工的儿子来说,拉拉就是理想,与拉拉结合,幸福地生活下去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正是这样简单的信念,构成了他婚前生命的全部历史。日瓦戈对拉拉的爱与安季波夫对拉拉的爱的本质区别正在这里,日瓦戈爱拉拉乃是因为拉拉在他眼中代表着自然,她是偶然与必然,圣洁与恶行的融合;安季波夫爱拉拉却恰恰因为在他心中,拉拉超越了自然,超越贫民区里肮脏的小旅馆的上层社会通宵达旦的晚会。拉拉是圣洁的偶像,没有污点也决不允许有自然和生活中的一切缺陷。这个不同正是安季波夫与日瓦戈虽然同样深爱着一个女人,但在爱的驱使下的行动却截然不同深层原因。

由此不难发现,安季波夫的离家参军以及后来的思想转变都可归因到这偶像化的爱情。暴风雪之夜,拉拉赴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前与安季波夫的烛光谈话,是这段爱情变质的开始。及至新婚之夜,安季波夫登上幸福的顶峰是因为他人生的最大目标终于到了实现的时刻,但同时,拉拉也坦白了她失身于科马罗夫斯斯的历史。安季波夫根本无法想像,无法接受拉拉曾经“失身”的事实,安季波夫的偶像是不允许有丝毫污点的,但现实却毫不留情地摧毁了他的偶像,人的精神支柱崩塌了。安季波夫的偶像从此破灭。这不仅使拉拉在他心中不再完整,更可怕是偶像的破灭使他不由得开始怀疑和否定自己过去的全部历史,曾经的坐标没有了,安季波夫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婚后的几年中,安季波夫虽然在遥远的尤梁津与拉拉生活在一起,还有了一个女儿,但他再没有从偶像破碎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他长久地认为拉拉并不是爱他,而只是在完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安季波夫认为拉拉把他当成孩子或在完成使命,潜意识中是因为拉拉的失身是对他的背叛。偶像不存在了,在安季波夫心中与拉拉生活在一起的理由也随之消失。因此,其实并不是拉拉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妥,而是安季波夫想要摆脱残破的偶像,既然过去的历史在那次刻骨铭心的谈话之后不复存在,他就必须用自己强有力的行动去冲淡对过去的追忆,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的历史。但他又不愿彻底否定拉拉,因为他需要生命历程中的支点。所以,离开拉拉,自愿去参军,成了安季波夫的必然选择。可安季波夫毕竟不是日瓦戈,他需要偶像,旧的偶像破灭之后,时代又为他找到了新的偶像,他开始信奉某种社会图景和伟大的主义。而新的偶像却反过来要吞噬忠心耿耿的他。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对拉拉的爱终于复苏。他爱的不再是作为偶像的拉拉,而是作为人的拉拉。虽然爱的迸发只有短短一瞬,但爱的光芒足以使一切偶像都黯然失色。

如果把安季波夫的爱也化为一种模糊的寓言,则这份爱可以被看作另一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他们和日瓦戈一样心灵纯洁高贵,但他们在现实有太多的羁绊;他们以改造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为任务,执着地以某些信念为永不改变的真理,为他们所认为的真理而生,但越是完美的真理越容易破碎,他们太陷入现实而太少相信自己的心灵。于是,当真理被现实证伪或反过来背叛他们时,他们猛然间失去了方向。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们在历史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他们或是干脆出卖自己,说服自己继续忠于所谓的真理并迫使更多人为真理献出一切,或是在彻底

绝望之后走向精神毁灭或肉体毁灭。与日百戈相比,这类知识分子缺失了对精神自由和个体价值的追求。

日瓦戈的死象征他终于逃脱令他窒息的社会获得心灵的自由,安季波夫的死则体现对自然本性终将回归,人类必将重新觉醒的信念。 但是,今天的我们在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为文明准则的普遍认同而沾沾自喜时,却又无奈地看到,帕斯捷尔纳克的痛苦还将长久地存在下去,对人性、对人类历史的真正反思才刚刚开始。9;11事件后中国知识界的一片欢呼,连绵不断的人体炸弹和民族仇杀,以各种崇高的名义施行的暴行和压迫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人类的自我拯救还是遥遥无期。虽然如此,我仍希望从帕斯捷尔纳克忧伤的眼神中汲取力量,去相信:只有爱才是人类无上的权柄,只有自然才是人类至高的境界;没有任何一个真理必须以千万人的生命来祭,没有一种奴役是理所应当。

一.简介: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

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与拉拉虽然近在咫尺却忍受住相思之苦,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候,就会把他踩死。

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欺骗过拉拉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在与日瓦戈谈话以后,日瓦戈欺骗拉拉也会随后跟随他们而去,科马罗夫斯基带走了拉拉和拉拉与安季波夫的女儿卡坚卡,日瓦戈却留了下来。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走。斯特列利尼科夫自知走投无路,思想绝望,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

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后又与玛琳娜结为夫妻,生了两个女儿:卡帕卡、克什卡。在于好友戈尔东和杜多罗夫长谈后,离家出走,在坐电车时,心脏病发作,猝死在路上。

浅析《日瓦戈医生》

——日瓦戈与安季波夫的不同爱情观 摘要:《日瓦戈医生》通篇以日瓦戈的一生命运为主轴,作者把自己的境遇和生活理想投射到日瓦戈的思想之中,而安季波夫则在许多方面成为日瓦戈的对立面,作者将二者相互对比映衬,从中真正领悟到二者对待爱情时的不同思想和行动。

关键词:日瓦戈 安季波夫 拉拉

日瓦戈出身富商家庭,幼年受到博学多识的舅舅的教导,后来生活在科洛格沃夫家中,受到完整的教育。他天资极高,对身边的人和事乃至整个时代都有完整、独立的见解。安季波夫虽然出身低微,但也聪颖好学,攻读了多门大学课程。对世界的认识虽不及日瓦戈那般深刻,却也远高于一般凡夫俗子。更重要的是,二者都不断地思索,希望找到拯救多数人的道路。在这两个方面上,日瓦戈与安季波夫拥有了可以对比分析的基础,也使读者能从适当的角度观察二者对待爱情时的不同思想和行动。

日瓦戈一生拥有两段真挚的爱情。日瓦戈对妻子托尼娅的爱不是虚伪的。从小一起成长,一起经历种种变故,托尼娅的温柔贤惠,善良正直,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使日瓦戈必须承担起爱的责任。可以想见,如果日瓦戈没有和拉拉相遇,医生夫妇也会继续平静的生活下去,在艰辛中相濡以沫,彼此忠诚。无论在日瓦戈入伍前还是从战场归来的艰苦生活中,日瓦戈都堪称热爱妻子和家庭的好丈夫。但日瓦戈毕竟是个执着的精神朝圣者。对他来说,拉拉绝不仅是作为一个情人存在,而是内心理想的化身,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寄托”。托尼娅无法代替拉拉,托尼娅代表的乃是日瓦戈对平静生活的眷恋,而拉拉则是一种象征。对日瓦戈来说,拉拉就是自然的代表,她的喜怒哀乐都发自内心,丝毫没有那个时代的人所惯有的虚伪和藻饰;因此,日瓦戈对拉拉的爱,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男女相互爱慕,而应看作人对回归自然,对回归纯洁的内心世界的渴望和追求,主体心灵在这种爱恋中得到真正的肯定。他们实在太孤独了,所以他们的生命力才更加顽强。这爱支撑着日瓦戈渡过一次次艰险。当日瓦戈从游击队逃出,在尤梁津拉拉家中等待她归来时,日瓦戈对生活本身毫无保留的爱幻化为日瓦戈对拉拉的爱。拉拉是日瓦戈的精神田园,但即使日瓦戈与拉拉住在一起时,他对托尼娅的爱也十分炽烈,日瓦戈的爱情的特质就是“双重的爱”,对托尼娅的爱是对现实生活的投入,对拉拉的爱则是精神与心灵对自由的充分向往和追求,是纯洁个体心灵寻求肯定的渴望。对精神与生活的双重之爱。在日瓦戈身上被融合得没有一丝造作之感。双重的爱象征了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一生境遇:既绝对忠于精神自由的追求,又从未放弃对现实的责任

安季波夫的爱情与日瓦戈的双重之爱是绝然不同的。无需置疑,安季波夫的心灵是纯洁的,他生长在底层社会,亲身经历——而不是像日瓦戈那样耳闻目睹——俄国劳动者的深重苦难,因此,他对既有的社会制度有更强的反抗性。安季波夫少年时就迷恋拉拉,他的读书,成材,可以说都与对拉拉的向往有密切关系。青年安季波夫不仅在经济上受到拉拉的资助,在精神上更是把拉拉作为灯塔和路标。他如此迷恋着拉拉,以至于感情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拉拉的形象在他心中已经偶像化了。他爱的不是现实生

活中的一个女人,而是他心中规定的一个完美偶像。青年的安季波夫与青年日瓦戈不同,他虽然在学业上不断精进,知识不断扩展,但却较少着意思考终极性的问题。对这个扳道工的儿子来说,拉拉就是理想,与拉拉结合,幸福地生活下去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正是这样简单的信念,构成了他婚前生命的全部历史。日瓦戈对拉拉的爱与安季波夫对拉拉的爱的本质区别正在这里,日瓦戈爱拉拉乃是因为拉拉在他眼中代表着自然,她是偶然与必然,圣洁与恶行的融合;安季波夫爱拉拉却恰恰因为在他心中,拉拉超越了自然,超越贫民区里肮脏的小旅馆的上层社会通宵达旦的晚会。拉拉是圣洁的偶像,没有污点也决不允许有自然和生活中的一切缺陷。这个不同正是安季波夫与日瓦戈虽然同样深爱着一个女人,但在爱的驱使下的行动却截然不同深层原因。

由此不难发现,安季波夫的离家参军以及后来的思想转变都可归因到这偶像化的爱情。暴风雪之夜,拉拉赴斯文季茨基家的圣诞晚会前与安季波夫的烛光谈话,是这段爱情变质的开始。及至新婚之夜,安季波夫登上幸福的顶峰是因为他人生的最大目标终于到了实现的时刻,但同时,拉拉也坦白了她失身于科马罗夫斯斯的历史。安季波夫根本无法想像,无法接受拉拉曾经“失身”的事实,安季波夫的偶像是不允许有丝毫污点的,但现实却毫不留情地摧毁了他的偶像,人的精神支柱崩塌了。安季波夫的偶像从此破灭。这不仅使拉拉在他心中不再完整,更可怕是偶像的破灭使他不由得开始怀疑和否定自己过去的全部历史,曾经的坐标没有了,安季波夫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婚后的几年中,安季波夫虽然在遥远的尤梁津与拉拉生活在一起,还有了一个女儿,但他再没有从偶像破碎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他长久地认为拉拉并不是爱他,而只是在完成一种神圣的使命:安季波夫认为拉拉把他当成孩子或在完成使命,潜意识中是因为拉拉的失身是对他的背叛。偶像不存在了,在安季波夫心中与拉拉生活在一起的理由也随之消失。因此,其实并不是拉拉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妥,而是安季波夫想要摆脱残破的偶像,既然过去的历史在那次刻骨铭心的谈话之后不复存在,他就必须用自己强有力的行动去冲淡对过去的追忆,书写属于自己的新的历史。但他又不愿彻底否定拉拉,因为他需要生命历程中的支点。所以,离开拉拉,自愿去参军,成了安季波夫的必然选择。可安季波夫毕竟不是日瓦戈,他需要偶像,旧的偶像破灭之后,时代又为他找到了新的偶像,他开始信奉某种社会图景和伟大的主义。而新的偶像却反过来要吞噬忠心耿耿的他。在生命最后时刻,他对拉拉的爱终于复苏。他爱的不再是作为偶像的拉拉,而是作为人的拉拉。虽然爱的迸发只有短短一瞬,但爱的光芒足以使一切偶像都黯然失色。

如果把安季波夫的爱也化为一种模糊的寓言,则这份爱可以被看作另一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他们和日瓦戈一样心灵纯洁高贵,但他们在现实有太多的羁绊;他们以改造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为任务,执着地以某些信念为永不改变的真理,为他们所认为的真理而生,但越是完美的真理越容易破碎,他们太陷入现实而太少相信自己的心灵。于是,当真理被现实证伪或反过来背叛他们时,他们猛然间失去了方向。梦醒了,却无路可走,他们在历史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他们或是干脆出卖自己,说服自己继续忠于所谓的真理并迫使更多人为真理献出一切,或是在彻底

绝望之后走向精神毁灭或肉体毁灭。与日百戈相比,这类知识分子缺失了对精神自由和个体价值的追求。

日瓦戈的死象征他终于逃脱令他窒息的社会获得心灵的自由,安季波夫的死则体现对自然本性终将回归,人类必将重新觉醒的信念。 但是,今天的我们在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为文明准则的普遍认同而沾沾自喜时,却又无奈地看到,帕斯捷尔纳克的痛苦还将长久地存在下去,对人性、对人类历史的真正反思才刚刚开始。9;11事件后中国知识界的一片欢呼,连绵不断的人体炸弹和民族仇杀,以各种崇高的名义施行的暴行和压迫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人类的自我拯救还是遥遥无期。虽然如此,我仍希望从帕斯捷尔纳克忧伤的眼神中汲取力量,去相信:只有爱才是人类无上的权柄,只有自然才是人类至高的境界;没有任何一个真理必须以千万人的生命来祭,没有一种奴役是理所应当。

一.简介: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

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

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与拉拉虽然近在咫尺却忍受住相思之苦,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候,就会把他踩死。

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欺骗过拉拉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在与日瓦戈谈话以后,日瓦戈欺骗拉拉也会随后跟随他们而去,科马罗夫斯基带走了拉拉和拉拉与安季波夫的女儿卡坚卡,日瓦戈却留了下来。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走。斯特列利尼科夫自知走投无路,思想绝望,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

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后又与玛琳娜结为夫妻,生了两个女儿:卡帕卡、克什卡。在于好友戈尔东和杜多罗夫长谈后,离家出走,在坐电车时,心脏病发作,猝死在路上。


相关文章

  • 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2 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 3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4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 ...查看


  •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 --李慧远 刚拿到<日瓦戈医生>这本书,以为与医学有关,开始读第一感觉俄罗斯人名冗长,一个人几个昵称,前看后忘.句子节奏不鲜快,比如他常给一件事物按上两三个比喻,但是看着看着渐入佳境.当我慢慢的 ...查看


  • 金宇澄,[繁花]过后转身[回望]
  • 他说:很多好故事都烂在了肚子里,文学在它们面前也常常无力. 采访约在金宇澄的办公室――巨鹿路657号"爱神花园"(上海作家协会所在地)那栋老洋房中.穿过门口的罗马立柱,沿着陈旧的木质楼梯盘旋而上,到三楼走廊已听见说话声. ...查看


  • 品读:伏特加与花楸树
  • 伏特加与花楸树作者:高军 伏特加在俄国文学中是个重要的语汇.还有一个词汇是花楸树. 朋友从俄罗斯回来,带回瓶洋酒,名字叫AK-47,听着就不是好东西.不过酒在俄国文学中是个重要的语汇,比如伏特加,还有一个词汇是花楸树.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酒 ...查看


  • 先行者的天空和大地
  • 余世存 北岛送我一本他新出版的诗文集,系香港明报出版的"2000年文库----当代中国文库精读"丛书中的"北岛"卷.这本书从法国旅行,辗转来到我的手中.我与北岛并不相识,在他开始思考.写作.成名的年代 ...查看


  • 外国作家史料
  • 1.希腊神话:太阳神--阿波罗酒神--狄奥尼索斯众神之王-宙斯 2.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以短歌为基础,在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之间,最后形成了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 ...查看


  • 外国经典长篇小说精选
  • 外国经典长篇小说精选 呼啸山庄(艾米莉·勃朗特)包法利夫人(福楼拜)泰坦尼克号(JAMES CAMERON ) 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沉默的羔羊(哈里斯)女人十日谈 洛丽塔(纳博科夫)赤道悲鸟 (伊夫·马拜)惊世未了缘(蓝道.华勒斯) ...查看


  • 2010级论文选题
  • 2010级论文选题 [日期:2010-11-26] 阅读: 次 朱淑仪 1.谈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文化差异对商务汉语教学的影响 3.韩国在华公司商务人员汉语一对一个别教学形式及教学反馈 4.影音资料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查看


  • 100部经典英文电影
  • [1] Babel 通天塔(火线交错) [2] The Gods Must Be Crazy上帝也疯狂 [3] Hotel Rwanda卢旺达饭店 [4] Tsotsi 黑帮暴徒 [5] Gua Sha – The Treatment刮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