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第29卷 第4期 2002年8月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JO U RN A L O F CHEN GD U U N IV ERSIT Y O F T ECHN O L OG Y

 

V ol. 29N o. 4Aug. 2002 

[文章编号]1005-9539(2002) 04-0380-06

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孟万斌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610059)

[摘要]简要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 将层序地层学划分为初期阶段、地震地层学和现代层序地层学三个阶段。总结了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扼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定义,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关键词]层序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类号]P 539. 2    [文献标识码]A

1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简史

1. 1 层序地层学的初期阶段

学术界普遍认为层序地层学是Vail 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实际上, 层序地层的萌芽思想产生于100多年前。而自从Slo ss 于1948年提出层序的概念后, 层序地层学便诞生了。Sloss 认为层序是“比群和超群更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学单位”, 而没有现代层序地层学的概念。Sloss 的概念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而长期进展不大, 所以该时期可称为层序地层学的初期阶段。1. 2 地震地层学阶段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地震勘探活动急剧增加, 地震勘探新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使地震勘探走向了现代化。地震勘探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盆地研究和油气勘探,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并逐渐成为基本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勘探技术。20世纪70年代, 以Vail 为首的EXXON 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们将地质理论、地震勘探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 创立了地震地层学。地震地层学被认为是当代地层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1. 3 现代层序地层学阶段

地震地层学使人们开始利用地震速度来提取

[收稿日期]2001-10-10

[, [3]

[2][1]

岩性信息, 并能够在盆地规模上对地层结构、沉积相的展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层序地层学。20世纪80年代, 威尔格斯、桑格瑞和维尔等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应用层序地层学》等著作中, 以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为控制因素, 系统、全面地阐明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关键性术语的定义、解释程序和工作步骤, 从而使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趋于完善, 层序地层学进入了现代层序地层学发展阶段。1991年, 由D. I. M. Macdonald 主编的《活动边缘的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一书, 进一步把层序地层研究扩展到活动大陆边缘[2]。

层序地学是研究一系列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和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具有旋回性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并可置于年代地层框架内的沉积岩层关系, 即研究等时格架内的具有成因联系的相, 因而体现了成因地层学的本质。

近几年来, 层序地层学得到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 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多个分支。这些分支主要有层序生物地层学、成岩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地层学、层序充填动力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5], 其中尤以Cr oss 领导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成因地层研究组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影

[4]

第4期孟万斌: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显著的经济效益。

2. 2 层序地层学存在的问题

・381・

响最大。该理论及其方法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石油公司油气勘探、开发中所发挥的显著作用和重要影响, 突出地反映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新概念、新方法、新进展。

[6]

尽管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是迅速的,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其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成熟和完善

的过程, 其中也存在争论甚至挑战。首先是关于全球性海平面变化问题。有人认为, 支持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许多假设是不成立的, 因为用来限定这些曲线的古生物、古地磁及放射性等测年技术的精确度还不足以确定发表的三级曲线的时限, 结果使来自不同盆地的穿时性的曲线被错误地叠加在一起而产生那些毫无意义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Armento rout 认为, 只有通过高分辨率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研究对一些区域性旋回进行仔细论述后, 才能把一些局部事件从全球性的等时性事件中区别出来, 然后才能真正建立正确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9]。其次, 不同级别层序的划分标志是个难题。由于层序地层的研究在西欧、北美多集中在中、新生代, 但这些标准能否适用于中生代甚至更古老的地层, 受到人们的质疑。再次, 在陆相层序地层学中, 冲积作用地层对于层序地层学提出了挑战, 而体系域的延伸和适应性也是一个问题。

[4]

2 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

问题

2. 1 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成就

层序地层学由于其学术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巨大应用价值, 已被广大的地质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 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和盆地分析的实践中,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成就主要表现在:

在理论上, 它提出了一个完整统一的地层学概念。正如P. R. Vail 所说:“层序地层学概念在沉积岩上的应用有可能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地层学概念, 就像板块构造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构造概念一样。层序地层学改变了分析世界地层记录的基本原则; 因此, 它可能是地质学中的一次革

[7]

命, 它开创了研究地球历史的一个新阶段”。通

过对诸如构造沉降、基准面变化、沉积物供应及气候等控制沉积作用的几个最基本因素的深入分析, 深刻揭示了层序成因(Po samentier , 1989; Gallow ay, 1989; Cro ss, 1994) [8], 为层序划分和对比、层序特征分析、层序模式建立提供了标准或依据。通过以不整合面和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和准层序组, 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沉积层序划分原则和体系。全球统一的成因地层划分方案的提出, 消除了地层学中长期存在的年代地层、岩性地层与生物地层三重命名的混乱现象, 将地层学的研究从描述性提高到具有系统完整的理论阶段。

在研究方法上, 一些新的方法被引入到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来。以不整合面和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对比方法, 与事件地层学、生物地层学、放射性年代学、磁性年代学方法相结合, 为层序地层分析的年代地层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武器。

在生产实践中, 由于层序地层学建立的先进的成因模式, 能够有效地阐明生、储、盖层的配置规律, 提高了地层对比的精度以及对相带展布、砂体分布和各种地层参数的预测能力, 为圈定有利3 层序地层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学的关系

  随着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向更复杂和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以及隐蔽油气藏勘探风险的不断增加, 石油地质学家需要更精确的技术, 以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在这种背景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理论与方法应运而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在现代层序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所依据的仍然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它与盆地或区域规模的层序分析不同在于, 它以露头、岩心、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 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 建立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骨架。这里所谓的“高分辨率”, “系指对不同级次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和等时对比的高精度时间分辨率, 也即高分辨率的时间-地层单元既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阶段长时间尺度的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 也适合开发阶段短时间尺度的砂层组、砂层和单砂体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

・382・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第29卷

入海(湖) 口处产生加积—退积作用; 在基准面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 或从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位置的两个半旋回区, 则会出现与沉积动力学条件变化相对应的进积→加积→退积(上升) 或加积→进积→局部遭受侵蚀(下降) 的地层响应过程。4. 2 可容纳空间

可容纳空间是指地球表面与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物堆积的空间(Cross, 1996) 。在基准面旋回期间相域内保存不同沉积物体积的过程称为沉积物体积分配。它是地层基准面旋回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导致的沉积过程的动力学响应。其在地质记录中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表现为:地层旋回的对称性随时空变化、相分异作用、进积/加积地层单元的叠加样式。

可容纳空间随基准面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并产生沉积物保存、剥蚀、过路不留和非补偿四种地质作用, 关系如图1所示。

4. 3 旋回对称性

沉积物体积分配的地层学响应之一是地层旋回对称性, 它是指以岩石形式保留下来的基准面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比例的记录(Cro ss, 1996) 。而对称性旋回是指在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周期和下降半周期沉积了大致相等的岩石厚度, 构成旋回的相序组成呈对称形式。地层的旋回性变化是地层对比的辅助信息。

在一个成因层序中, 旋回对称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不同的(图2) 。在冲积平原和海岸平原的上部, 地层旋回通常由基准面下降时形成的不整合和上覆的基准面上升时期堆积的沉积物组成, 形成不对称旋回。滨海环境(混积的海岸平原下部和浅海) 中的地层一般形成对称的地层

[13]

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及

关键定义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 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的变化, 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 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

[12]

型及岩石结构和组合类型发生的变化”。4. 1 基准面

Wheeler (1964) 提出, 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 也不是海平面向陆方向的水平延伸, 而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伏的、连续的、略向盆地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 图1) , 其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变化。T. A. Cro ss(1996) 引用并发展了Wheeler 的基准面概念, 认为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表起伏的连续的势能面, 而不是物理界面, 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基准面描述了可容纳空间建立与消失及其与沉积作用相对关系的变化过程。基准面变化的趋势总是向其幅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 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下降旋回。基准

面的一个上升与下降旋回称为一个基准面旋回。

图1 基准面、可容纳空间和反映可容纳空间

与沉积物供给平衡时的地貌状态

Fig. 1 Baselev el, acco mmodation and g eomo rphic

featur e reflecting t he balance betw een accom modatio n and sediment supply

(据邓宏文, 2000)

旋回。滨面和浅海陆架的地层最常见的情况是形成基准面下降非对称旋回。在中—外陆棚环境, 地层旋回的对称性逐渐增强。总之, 地层旋回的对称性变化是基准面变化期间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函数。

4. 4 相分异作用

相分异作用是沉积物体积分配的沉积学响应, 指的是基准面变化周期中岩石的沉积学属性的变化(Cr oss, 1998) 。它反映了原始地貌要素保存的程度, 以及存在于不同时间的沉积环境中的地貌要素类型的变化。相分异程度则是融入地[11]

基准面升降与沉积动力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基准面下降到最低点时, 引起包括滨岸带在内的地区发生暴露并遭受侵蚀, 此时可容纳空间(A ) 缩小至最小值, 而沉积物补给通量(S ) 值则达最大值, 河流所搬运的沉积物数量最多、粒度最粗, 在河流入海(湖) 口处产生强烈进积作用; 当基, [12]

第4期孟万斌: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383・

图2 一个成因层序中旋回对称性随地理位置的变化

Fig. 2 T heo retica l cycle symmetr y v ar iations with geo gr aphic lo cat ions w ithin a sing le g enetic sequence

(据Cr oss,

1996)

图3 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的短期基准面结构类型的变化及叠加样式

ig . 3 T heor etical chang es and distr ibut ion o f sho rt -ter m base -lev el cy cles w ith different sequence structur es and -stacking pat terns w ithin middle term base -lev el cycles

(据郑荣才, 2000, 简化)

作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基准面变化周期中的单个相属性的改变, 另一种是在沉积地形剖面的相同位置沉积相或相序发生完全变化。相分异作用导致了同一地理位置相同沉积环境或沉积也是地层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4. 5 地层叠加样式

地层叠加样式是沉积物体积分配的另一个沉

积学和地层学响应。在这方面的研究, 中国学者走[12]

・384・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第29卷

来发展的第一分支, 必将成为本世纪盆地分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预测的一种强有力的科学工具。

[参

]

降与沉积动力学关系的基础上, 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 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 详细讨论了层序结构、层序叠加样式与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A /S 比值) 变化、基准面升

降幅度及沉积动力学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讨论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分布规律, 并提出了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标准层序模式(图3) 。实践证明, 这种基准面旋回和叠加样式与沉积动力学关系的分析方法适合中国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1]赵连国.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J]. 沉积与特提斯地

质, 2000, 20(3) :97-104.

[2]钱奕中, 陈洪德, 刘文均. 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M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3]姜衍文, 朱忠德, 肖传桃. 全息地层学

新的挑战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16(2) :110-118. [4]陈建华, 田景春. 层序地层学的产生、现状与展望[J].

复式油气田, 2000, (2) :9-12.

[5]曾允孚, 覃建雄. 沉积学发展现状与前瞻[J ]. 成都理

工学院学报, 1999, 26(1) :1-7. [6]邓宏文. 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

-97.

[7]朱筱敏. 21世纪层序地层学展望[J].世界石油工业,

1999, 9(1) :16-19.

[8]池秋鄂. 层序地层学成就与面临的挑战[J].世界石油

工业, 1996, 3(4) :5-6.

[9]A it ken J 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创新、应用及发

展前景[J].地质科学译丛, 1997, 14(2) :19-22. [10]郑荣才, 彭军, 吴朝容.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

划分和研究意义[J ].沉积学报, 2001, 19(2) :249-254.

[11]邓宏文, 王红亮, 宁宁. 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7(4) :305-313.

[12]郑荣才, 尹世民, 彭军.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

的沉积动力学分析[J]. 沉积学报, 2000, 18(3) :369-375.

[13]Cr oss T A , L esseng er M A . Sediment V o lume

P art itioning :Ev aluation N o rw egian

Fationale fo r and

Str atig r apic M o dle

Str atig raphic publicatio n in

Confer ence

Hig h-R eso lution A ccepted fo r

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J ].地学前缘, 2000,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16(2) :89

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前景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自诞生以来, 由于其高精度和可预测性, 可有效减小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风险、优选开发方案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理论可有效地应用于地下地质的研究, 为精细油藏描述、地下地层对比、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预测工具(J. F. Aitken et al. , 1996) 。

该理论中有关湖泊相油源岩和可作为非渗透层的陆相泥岩以及古深切谷沉积物的预测模式, 对于石油储集层、层控矿床及地下含水层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层序地层学概念在风成地层中的应用研究, 还仅限于湖相与风成相互层的研究中, 而将可容纳空间的概念扩展到风成体系中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研究课题。

对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今后的发展, 一方面, 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和方法, 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单元和沉积体系或沉积相的控制因素; 另一方面, 必须发展高分辨的地球物理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 从而增强地下地质条件下的预测功能。

总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由于其科学性、预测性、定量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将成为层序地层未

[14]

Co rr ela ton [R ].

P etro leums-F or ening

V o lume, 1996. 1-24.

[14]林畅松, 张燕梅.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J].

地学前缘, 2000, 7(3) :111-117.

第4期孟万斌: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385・

FROM SEQUENCE STRATIGRAPHY TO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Chengdu U niver sity of T echnology , China )

M ENG Wan-bin

Abstract :Sequence stratigraphy has g one through 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early stag e, seism ic stratigraphy and mo dern sequence str atig raphy. It has g ained many achiev em ents and been w idely used in oil and gas ex plor ation and ex plo itation . Nev ertheless , the classical sequence str atigr aphy faces so 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 It has dev elo ped in several directions in recent years , w ith the hig 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being the mo st important one . T he key term s o f the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 atigr aphy include base -lev el cycle , accomm odation , sedim ent volume partitioning , cy cle symm etries, facies diversity , sequence structure and stacking pattern. T he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has developed quickly since its birth and w ill hav e a bright future. Key words :str atigr aphy; seismic stratig raphy; hig h reso lution stratig raphy

《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DM D ) 总体介绍

  CDM D 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与清华

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 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与全国近300家博士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CDM D 具有覆盖学科广、文献量大、收录质量高、全文收录、每日更新、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 是我国最具权威的优秀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简介

CDM D 覆盖理工、农林、医卫、社会科学各学科, 精选收录全国近300家博士授予单位, 2000-2001年的论文全文近30000册, 其中“211工程”高校的收录率达80%。CDM D 按学科划分为9大专辑出版, 今后, 每年精选增加论文全文20000册。2. 专辑清单

代码M -A

专辑名称理工辑A (数理科学) 理工辑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 理工辑C (工业技术) 农业辑医药卫生辑文史哲辑经济政治与法律辑教育与

社会科学综合辑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辑

学科范围

数学力学物理生物天文地理、测绘、资源气象、水文、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

化学化工矿冶石油天然气金属及金属工艺煤炭轻工劳动保护环境材料

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机械仪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建筑动力原子能技术电工技术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植保农作物园艺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中药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文学艺术旅游历史哲学宗教体育人物传记

经济学商贸金融保险政论党建外交军事法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学民族学人口学人才学各级各类教育无线电计算机自动化新闻与传媒图书情报档案

3. 检索系统

1) 提供CN K I 知识仓库分类导航与学科专业导航两套导航检索系统;

2) 提供关键词、中文题名、副题名、中文摘要、作者姓名、导师、全文、引文等基本检索功能;

3) 提供初级检索与高级检索两套检索界面, 支持二次检索、多种逻辑组合检索等专业检索功能;

4) 提供中文简体、中文繁体和英文检索三种检索界面, 支持中英文对照和中文简繁对照检索;

5) 提供论文全文的在线浏览、全文下载、保存、打印等功能, 提供摘录功能。4. 使用方式

1) 网上包库服务(WEB 方式) :读者直接登录CN K I 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网站(全国共有10个) 进行检索;

2) 镜像站点方式:将CDM D 数据库系统安装到用户单位的内部网络服务器上, 读者在内部网上进行检索;

3) 全文光盘方式:将CDM D 全文光盘(D VD 格式) 安装在本单位的计算机或局域网上使用。5. 更新周期

CN K I 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网站数据每日更新, 镜像站点通过互联网或卫星每日更新, 光盘每半年出版一期。6. 软件环境

用户端:W indo w 95/98/M E /2000/N T /XP 服务器端:W indo w 2000/N T /X P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8008100946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华业大厦1300室

通信地址:北京清华大学84-48信箱 邮码:100084联系人:张莉  联系电话:010-62791829/30/31E -mail:qklw @cnki. net

详情请访问:CN KI 电信全国中心ht tp ://w ww . cnki . net /I edu. M -B

M -C

M -D M -E M -F M -G M -H J -I

第29卷 第4期 2002年8月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JO U RN A L O F CHEN GD U U N IV ERSIT Y O F T ECHN O L OG Y

 

V ol. 29N o. 4Aug. 2002 

[文章编号]1005-9539(2002) 04-0380-06

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孟万斌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610059)

[摘要]简要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史, 将层序地层学划分为初期阶段、地震地层学和现代层序地层学三个阶段。总结了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扼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和关键定义,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关键词]层序地层学; 地震地层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类号]P 539. 2    [文献标识码]A

1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简史

1. 1 层序地层学的初期阶段

学术界普遍认为层序地层学是Vail 在20世纪70年代创立的。实际上, 层序地层的萌芽思想产生于100多年前。而自从Slo ss 于1948年提出层序的概念后, 层序地层学便诞生了。Sloss 认为层序是“比群和超群更高一级的岩石地层学单位”, 而没有现代层序地层学的概念。Sloss 的概念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而长期进展不大, 所以该时期可称为层序地层学的初期阶段。1. 2 地震地层学阶段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地震勘探活动急剧增加, 地震勘探新技术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使地震勘探走向了现代化。地震勘探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盆地研究和油气勘探,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并逐渐成为基本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勘探技术。20世纪70年代, 以Vail 为首的EXXON 石油公司的地质学家们将地质理论、地震勘探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 创立了地震地层学。地震地层学被认为是当代地层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1. 3 现代层序地层学阶段

地震地层学使人们开始利用地震速度来提取

[收稿日期]2001-10-10

[, [3]

[2][1]

岩性信息, 并能够在盆地规模上对地层结构、沉积相的展布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和预测, 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层序地层学。20世纪80年代, 威尔格斯、桑格瑞和维尔等在《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应用层序地层学》等著作中, 以全球性海平面变化为控制因素, 系统、全面地阐明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关键性术语的定义、解释程序和工作步骤, 从而使层序地层学的理论与方法趋于完善, 层序地层学进入了现代层序地层学发展阶段。1991年, 由D. I. M. Macdonald 主编的《活动边缘的沉积作用、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一书, 进一步把层序地层研究扩展到活动大陆边缘[2]。

层序地学是研究一系列以侵蚀面或无沉积作用面和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具有旋回性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并可置于年代地层框架内的沉积岩层关系, 即研究等时格架内的具有成因联系的相, 因而体现了成因地层学的本质。

近几年来, 层序地层学得到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 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多个分支。这些分支主要有层序生物地层学、成岩层序地层学、高频层序地层学、层序充填动力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5], 其中尤以Cr oss 领导的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成因地层研究组为代表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影

[4]

第4期孟万斌: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显著的经济效益。

2. 2 层序地层学存在的问题

・381・

响最大。该理论及其方法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石油公司油气勘探、开发中所发挥的显著作用和重要影响, 突出地反映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新概念、新方法、新进展。

[6]

尽管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是迅速的,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其理论和方法有一个成熟和完善

的过程, 其中也存在争论甚至挑战。首先是关于全球性海平面变化问题。有人认为, 支持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许多假设是不成立的, 因为用来限定这些曲线的古生物、古地磁及放射性等测年技术的精确度还不足以确定发表的三级曲线的时限, 结果使来自不同盆地的穿时性的曲线被错误地叠加在一起而产生那些毫无意义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Armento rout 认为, 只有通过高分辨率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研究对一些区域性旋回进行仔细论述后, 才能把一些局部事件从全球性的等时性事件中区别出来, 然后才能真正建立正确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9]。其次, 不同级别层序的划分标志是个难题。由于层序地层的研究在西欧、北美多集中在中、新生代, 但这些标准能否适用于中生代甚至更古老的地层, 受到人们的质疑。再次, 在陆相层序地层学中, 冲积作用地层对于层序地层学提出了挑战, 而体系域的延伸和适应性也是一个问题。

[4]

2 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

问题

2. 1 层序地层学的主要成就

层序地层学由于其学术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巨大应用价值, 已被广大的地质工作者所认可和接受, 并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和盆地分析的实践中, 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成就主要表现在:

在理论上, 它提出了一个完整统一的地层学概念。正如P. R. Vail 所说:“层序地层学概念在沉积岩上的应用有可能提供一个完整统一的地层学概念, 就像板块构造提供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构造概念一样。层序地层学改变了分析世界地层记录的基本原则; 因此, 它可能是地质学中的一次革

[7]

命, 它开创了研究地球历史的一个新阶段”。通

过对诸如构造沉降、基准面变化、沉积物供应及气候等控制沉积作用的几个最基本因素的深入分析, 深刻揭示了层序成因(Po samentier , 1989; Gallow ay, 1989; Cro ss, 1994) [8], 为层序划分和对比、层序特征分析、层序模式建立提供了标准或依据。通过以不整合面和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划分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和准层序组, 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沉积层序划分原则和体系。全球统一的成因地层划分方案的提出, 消除了地层学中长期存在的年代地层、岩性地层与生物地层三重命名的混乱现象, 将地层学的研究从描述性提高到具有系统完整的理论阶段。

在研究方法上, 一些新的方法被引入到层序地层学研究中来。以不整合面和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地层对比方法, 与事件地层学、生物地层学、放射性年代学、磁性年代学方法相结合, 为层序地层分析的年代地层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武器。

在生产实践中, 由于层序地层学建立的先进的成因模式, 能够有效地阐明生、储、盖层的配置规律, 提高了地层对比的精度以及对相带展布、砂体分布和各种地层参数的预测能力, 为圈定有利3 层序地层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学的关系

  随着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向更复杂和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以及隐蔽油气藏勘探风险的不断增加, 石油地质学家需要更精确的技术, 以提高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在这种背景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理论与方法应运而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是在现代层序地层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所依据的仍然是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它与盆地或区域规模的层序分析不同在于, 它以露头、岩心、测井和高分辨率地震反射剖面资料为基础, 运用精细层序划分和对比技术, 建立油田乃至油藏级储层的成因地层对比骨架。这里所谓的“高分辨率”, “系指对不同级次地层基准面旋回进行划分和等时对比的高精度时间分辨率, 也即高分辨率的时间-地层单元既可应用于油气田勘探阶段长时间尺度的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比, 也适合开发阶段短时间尺度的砂层组、砂层和单砂体层序单元划分和等时对[

・382・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第29卷

入海(湖) 口处产生加积—退积作用; 在基准面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 或从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位置的两个半旋回区, 则会出现与沉积动力学条件变化相对应的进积→加积→退积(上升) 或加积→进积→局部遭受侵蚀(下降) 的地层响应过程。4. 2 可容纳空间

可容纳空间是指地球表面与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物堆积的空间(Cross, 1996) 。在基准面旋回期间相域内保存不同沉积物体积的过程称为沉积物体积分配。它是地层基准面旋回过程中由于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导致的沉积过程的动力学响应。其在地质记录中的沉积学和地层学响应表现为:地层旋回的对称性随时空变化、相分异作用、进积/加积地层单元的叠加样式。

可容纳空间随基准面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并产生沉积物保存、剥蚀、过路不留和非补偿四种地质作用, 关系如图1所示。

4. 3 旋回对称性

沉积物体积分配的地层学响应之一是地层旋回对称性, 它是指以岩石形式保留下来的基准面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比例的记录(Cro ss, 1996) 。而对称性旋回是指在基准面旋回的上升半周期和下降半周期沉积了大致相等的岩石厚度, 构成旋回的相序组成呈对称形式。地层的旋回性变化是地层对比的辅助信息。

在一个成因层序中, 旋回对称性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变化是不同的(图2) 。在冲积平原和海岸平原的上部, 地层旋回通常由基准面下降时形成的不整合和上覆的基准面上升时期堆积的沉积物组成, 形成不对称旋回。滨海环境(混积的海岸平原下部和浅海) 中的地层一般形成对称的地层

[13]

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及

关键定义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基准面旋回变化过程中, 由于可容纳空间与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的变化, 相同沉积体系域或相域中发生沉积物的体积分配作用和相分异作用, 导致沉积物的保存程度、地层堆积样式、相序、相类

[12]

型及岩石结构和组合类型发生的变化”。4. 1 基准面

Wheeler (1964) 提出, 基准面既不是海平面, 也不是海平面向陆方向的水平延伸, 而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伏的、连续的、略向盆地下倾的抽象面(非物理面, 图1) , 其位置、运动方向及升降幅度不断随时间变化。T. A. Cro ss(1996) 引用并发展了Wheeler 的基准面概念, 认为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表起伏的连续的势能面, 而不是物理界面, 它反映了地球表面与力求其平衡的地表过程间的不平衡程度。基准面描述了可容纳空间建立与消失及其与沉积作用相对关系的变化过程。基准面变化的趋势总是向其幅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单向移动, 构成一个完整的上升下降旋回。基准

面的一个上升与下降旋回称为一个基准面旋回。

图1 基准面、可容纳空间和反映可容纳空间

与沉积物供给平衡时的地貌状态

Fig. 1 Baselev el, acco mmodation and g eomo rphic

featur e reflecting t he balance betw een accom modatio n and sediment supply

(据邓宏文, 2000)

旋回。滨面和浅海陆架的地层最常见的情况是形成基准面下降非对称旋回。在中—外陆棚环境, 地层旋回的对称性逐渐增强。总之, 地层旋回的对称性变化是基准面变化期间可容纳空间变化的函数。

4. 4 相分异作用

相分异作用是沉积物体积分配的沉积学响应, 指的是基准面变化周期中岩石的沉积学属性的变化(Cr oss, 1998) 。它反映了原始地貌要素保存的程度, 以及存在于不同时间的沉积环境中的地貌要素类型的变化。相分异程度则是融入地[11]

基准面升降与沉积动力学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基准面下降到最低点时, 引起包括滨岸带在内的地区发生暴露并遭受侵蚀, 此时可容纳空间(A ) 缩小至最小值, 而沉积物补给通量(S ) 值则达最大值, 河流所搬运的沉积物数量最多、粒度最粗, 在河流入海(湖) 口处产生强烈进积作用; 当基, [12]

第4期孟万斌: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383・

图2 一个成因层序中旋回对称性随地理位置的变化

Fig. 2 T heo retica l cycle symmetr y v ar iations with geo gr aphic lo cat ions w ithin a sing le g enetic sequence

(据Cr oss,

1996)

图3 中期基准面旋回过程中的短期基准面结构类型的变化及叠加样式

ig . 3 T heor etical chang es and distr ibut ion o f sho rt -ter m base -lev el cy cles w ith different sequence structur es and -stacking pat terns w ithin middle term base -lev el cycles

(据郑荣才, 2000, 简化)

作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在基准面变化周期中的单个相属性的改变, 另一种是在沉积地形剖面的相同位置沉积相或相序发生完全变化。相分异作用导致了同一地理位置相同沉积环境或沉积也是地层层间和层内非均质性产生的主要原因。4. 5 地层叠加样式

地层叠加样式是沉积物体积分配的另一个沉

积学和地层学响应。在这方面的研究, 中国学者走[12]

・384・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第29卷

来发展的第一分支, 必将成为本世纪盆地分析、矿产资源勘探、开发与预测的一种强有力的科学工具。

[参

]

降与沉积动力学关系的基础上, 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周期, 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 详细讨论了层序结构、层序叠加样式与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A /S 比值) 变化、基准面升

降幅度及沉积动力学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讨论了不同结构和叠加样式的短期基准面旋回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中的分布规律, 并提出了以中期基准面旋回为单元的标准层序模式(图3) 。实践证明, 这种基准面旋回和叠加样式与沉积动力学关系的分析方法适合中国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1]赵连国. 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现状[J]. 沉积与特提斯地

质, 2000, 20(3) :97-104.

[2]钱奕中, 陈洪德, 刘文均. 层序地层学理论和研究方法

[M ].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3]姜衍文, 朱忠德, 肖传桃. 全息地层学

新的挑战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16(2) :110-118. [4]陈建华, 田景春. 层序地层学的产生、现状与展望[J].

复式油气田, 2000, (2) :9-12.

[5]曾允孚, 覃建雄. 沉积学发展现状与前瞻[J ]. 成都理

工学院学报, 1999, 26(1) :1-7. [6]邓宏文. 美国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新学派

-97.

[7]朱筱敏. 21世纪层序地层学展望[J].世界石油工业,

1999, 9(1) :16-19.

[8]池秋鄂. 层序地层学成就与面临的挑战[J].世界石油

工业, 1996, 3(4) :5-6.

[9]A it ken J F.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创新、应用及发

展前景[J].地质科学译丛, 1997, 14(2) :19-22. [10]郑荣才, 彭军, 吴朝容. 陆相盆地基准面旋回的级次

划分和研究意义[J ].沉积学报, 2001, 19(2) :249-254.

[11]邓宏文, 王红亮, 宁宁. 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7(4) :305-313.

[12]郑荣才, 尹世民, 彭军.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

的沉积动力学分析[J]. 沉积学报, 2000, 18(3) :369-375.

[13]Cr oss T A , L esseng er M A . Sediment V o lume

P art itioning :Ev aluation N o rw egian

Fationale fo r and

Str atig r apic M o dle

Str atig raphic publicatio n in

Confer ence

Hig h-R eso lution A ccepted fo r

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基础[J ].地学前缘, 2000,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学[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5, 16(2) :89

5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前景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自诞生以来, 由于其高精度和可预测性, 可有效减小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风险、优选开发方案和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理论可有效地应用于地下地质的研究, 为精细油藏描述、地下地层对比、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方法和预测工具(J. F. Aitken et al. , 1996) 。

该理论中有关湖泊相油源岩和可作为非渗透层的陆相泥岩以及古深切谷沉积物的预测模式, 对于石油储集层、层控矿床及地下含水层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层序地层学概念在风成地层中的应用研究, 还仅限于湖相与风成相互层的研究中, 而将可容纳空间的概念扩展到风成体系中对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研究课题。

对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今后的发展, 一方面, 需要进一步完善其理论和方法, 研究高分辨率层序单元和沉积体系或沉积相的控制因素; 另一方面, 必须发展高分辨的地球物理技术和计算机模拟技术, 从而增强地下地质条件下的预测功能。

总之,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由于其科学性、预测性、定量性和实践性等特点, 将成为层序地层未

[14]

Co rr ela ton [R ].

P etro leums-F or ening

V o lume, 1996. 1-24.

[14]林畅松, 张燕梅.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预测[J].

地学前缘, 2000, 7(3) :111-117.

第4期孟万斌:从层序地层学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385・

FROM SEQUENCE STRATIGRAPHY TO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Chengdu U niver sity of T echnology , China )

M ENG Wan-bin

Abstract :Sequence stratigraphy has g one through three developmental stages:early stag e, seism ic stratigraphy and mo dern sequence str atig raphy. It has g ained many achiev em ents and been w idely used in oil and gas ex plor ation and ex plo itation . Nev ertheless , the classical sequence str atigr aphy faces so 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 It has dev elo ped in several directions in recent years , w ith the hig 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being the mo st important one . T he key term s o f the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 atigr aphy include base -lev el cycle , accomm odation , sedim ent volume partitioning , cy cle symm etries, facies diversity , sequence structure and stacking pattern. T he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has developed quickly since its birth and w ill hav e a bright future. Key words :str atigr aphy; seismic stratig raphy; hig h reso lution stratig raphy

《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DM D ) 总体介绍

  CDM D 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与清华

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 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与全国近300家博士培养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CDM D 具有覆盖学科广、文献量大、收录质量高、全文收录、每日更新、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 是我国最具权威的优秀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 简介

CDM D 覆盖理工、农林、医卫、社会科学各学科, 精选收录全国近300家博士授予单位, 2000-2001年的论文全文近30000册, 其中“211工程”高校的收录率达80%。CDM D 按学科划分为9大专辑出版, 今后, 每年精选增加论文全文20000册。2. 专辑清单

代码M -A

专辑名称理工辑A (数理科学) 理工辑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 理工辑C (工业技术) 农业辑医药卫生辑文史哲辑经济政治与法律辑教育与

社会科学综合辑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辑

学科范围

数学力学物理生物天文地理、测绘、资源气象、水文、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

化学化工矿冶石油天然气金属及金属工艺煤炭轻工劳动保护环境材料

工业通用技术及设备机械仪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水利工程农业工程建筑动力原子能技术电工技术农业基础科学农艺学植保农作物园艺林业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水产、渔业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中药药学生物医学工程文学艺术旅游历史哲学宗教体育人物传记

经济学商贸金融保险政论党建外交军事法律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社会学民族学人口学人才学各级各类教育无线电计算机自动化新闻与传媒图书情报档案

3. 检索系统

1) 提供CN K I 知识仓库分类导航与学科专业导航两套导航检索系统;

2) 提供关键词、中文题名、副题名、中文摘要、作者姓名、导师、全文、引文等基本检索功能;

3) 提供初级检索与高级检索两套检索界面, 支持二次检索、多种逻辑组合检索等专业检索功能;

4) 提供中文简体、中文繁体和英文检索三种检索界面, 支持中英文对照和中文简繁对照检索;

5) 提供论文全文的在线浏览、全文下载、保存、打印等功能, 提供摘录功能。4. 使用方式

1) 网上包库服务(WEB 方式) :读者直接登录CN K I 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网站(全国共有10个) 进行检索;

2) 镜像站点方式:将CDM D 数据库系统安装到用户单位的内部网络服务器上, 读者在内部网上进行检索;

3) 全文光盘方式:将CDM D 全文光盘(D VD 格式) 安装在本单位的计算机或局域网上使用。5. 更新周期

CN K I 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网站数据每日更新, 镜像站点通过互联网或卫星每日更新, 光盘每半年出版一期。6. 软件环境

用户端:W indo w 95/98/M E /2000/N T /XP 服务器端:W indo w 2000/N T /X P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8008100946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华业大厦1300室

通信地址:北京清华大学84-48信箱 邮码:100084联系人:张莉  联系电话:010-62791829/30/31E -mail:qklw @cnki. net

详情请访问:CN KI 电信全国中心ht tp ://w ww . cnki . net /I edu. M -B

M -C

M -D M -E M -F M -G M -H J -I


相关文章

  •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 目 录 1 概述................................................................................................................ ...查看


  • 沉积相作业
  • 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读书报告 --层序模式 层序地层学是研究旋回式.成因上有联系的.以侵蚀面或者与其可以对比的整合面为界的年代地层格架,以及沉积层序内部地层.岩相分布模式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它是现代沉积地质学中最具有革命性的范例之一,层序地层学 ...查看


  • 河流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30卷第6期 地质科技情报 V01.30 No.62011年 11月 Geological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 Nov. 2011 河流层序地层学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胡光明1a'16,倪 超2, ...查看


  • 斯伦贝谢随钻测井新技术
  • 斯伦贝谢LWD新技术介绍 聂向斌 北亚区随钻测井专家 2009年12月8日 年 议 题 斯伦贝谢LWD技术发展概况 多功能随钻测井仪EcoScope 高分辨率随钻侧向电阻率成像仪MicroScope 深探测储层边界探测仪PeriScope ...查看


  •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_
  • 第29卷 第1期 文章编号:0253-9985(2008) 01-0038-07 O I L &G AS GE OLOGY 2008年2月 沉积环境复杂地区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罗东明, 谭学群, 游 ...查看


  •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 第28卷 第2期 2007年3月 文章编号:0253Ο2697(2007) 02Ο0069Ο04 石油学报 Vol. 28Mar. AC TA PETROL EI SIN ICA No. 2 2007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 林承焰 张宪国 ...查看


  •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与应用
  • 第29卷第8期2010年8期 煤 CoalTechnology 炭技术 Vol.29,No.08August,2010 自然电位测井原理与应用 党春华 (黑龙江省煤田地质一○八勘探队,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测量井内自然电场的测井方 ...查看


  • 地震沉积学课程报告
  • 地震沉积学方法及其应用 赵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摘要 介绍地震沉积学的涵义,研究方法.地震沉积学主要是利用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来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提高分辨率处理和分频解释有利于建立高频层序地层格架, 等时地层切片可以用来 ...查看


  • 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
  • 第21卷 第1期 2006年3月(页码:143-151) 地 球 物 理 学 进 展 PRO GRESS IN GEOP H YSICS Vol. 21 No. 1Mar. 2006 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展 张向林1, 陶 果1, 刘新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