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2014年5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已经表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上,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是农业的迅速萎缩。农村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抛荒、基建征用、城市扩张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利设施荒废、工厂废物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粮食种子被外资控制转基因泛滥成灾,长此以往中国不仅农作物种子被外资控制,粮食也会严重依赖进口,那时中国将受严重制于人!

1、“大包干”将农业经济打回个体经济

1978年开始推行“大包干”,到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标志,个体经济基本上占了主导地位。个体经济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个体经济不利于农业发展。个体农民难以承担水利等公共工程,也无力购买机械设备。其次,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发展的一条道路。个体农民难以和公司在市场上竞争,“公司加农户”只能让农民吃亏。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农民受到剥夺,拉大城乡差别,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最终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此外,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共同富裕。个体经济不仅难以兴办合作医疗等福利设施,个体经济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导致农民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时农民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退回资本主义,而且退回封建主义,倒退了2000年”。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

人民公社的解体同时意味着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农民变成单个个体参与到社会竞争中,面对权力倾轧、资本剥削完全失去了谈判的能力,成为被资产阶级和基层腐败官员鱼肉的对

象。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导致农村完全回复到无政府主义状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农民各自为战,相互帮扶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农村社会风气骤然恶化。更主要的是,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中国农业挡在现代农业大门之外,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维护、精密化的农业田间管理均变作不可能。单位农业生产效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市场模式下,个体农民面对资本组织的流通渠道,流通领域蚕食了绝大部分农业收益,造成了农民低价生产,城市消费者高价消费的局面。

2、打工经济造成农村空心化和农业劳动力的不足

农业相对收益连年下降、成本节节攀升,重挫农民积极性,农民外出务工普遍,农业劳动投入不足,田间管理缺失。

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剩下的优质劳动力不多,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区等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人口迁移多、剩余劳动力基本殆尽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专家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枯竭,无限供给时代已经过去。农业劳动力供给大幅度减少,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在充分市场化、经济效益较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业产业领域,如设施农业、果业生产,农业生产收入相当于农业领域的自我雇佣所得,显然,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忽视农业劳动力成本。并且,随着非农就业工资持续上涨,农业劳动力成本将处于持续上涨状态。一方面随着农业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非农收入逐渐高于农业收入,农业经营者在种地和打工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从而理性地弃种粮选买粮,造成新的土地撂荒。另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劳动投入少、资本投入少的粮食作物生产,增加劳动投入多、资本投入多的经济作物生产、养殖业生产,它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在农业生产成本中,人工由便宜转为昂贵使得依赖大量劳动投入的农业技术成为昂贵技术而被淘汰;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松土保墒的田间管理模式逐渐消失。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劳动力成本提高,用工多的北方区田法、南方桑基鱼塘已经消失;作为传统农业精髓的技术,如保持地力的施用有机肥、除草保水的土壤中耕,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套作、间作,都在陆续退出生产体系,复种指数持续下降,传统精耕细作迅速退化,代之以机械、化肥、农药、免耕少耕的替代劳力技术。

3、农业生产日益沦为化学农业

随着集体经济的瓦解,毛主席时代农村水库,水电站纷纷荒废,农业科技推广站也名存实亡。依靠集体的力量把全国农田改造成大寨式的保持水土,旱涝保收的“海绵田”这种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道路显然办不到了。种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养殖大量使用激素已经变成了唯一的出路。于是,共和国后30年的农业,抛弃了共和国前30年主要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培育良种等方法发展农业,施用化肥、农药只是起辅助作用生态农业模式,走上了一条种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养殖大量使用激素的“美国式”化学农业道路。由于中国耕地不到美国的一半,为取得更高的产量,今天中国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的单位数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数倍,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化学农业。

当代农业生产与食品供应遭遇了三重危机: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水资源危机。在工业化农业系统中,生产与过去同样多的食物,我们现在用的水相比过去多了十倍,因为农业成为基于化学品的农业。75%的土壤已经失去了肥力,并且正在向沙漠化发展。联合国

已经认识到,化学农业方法是造成土壤非常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众多小农户生活的农村地区的生存能力相关的巨大的危机。土地流向高资本投入的农业,种子成为专利的,消耗越来越多的肥料,使投入成本远远超过农民的承受能力,农药造成极其严重健康危害。

化肥过量使用造成的土壤板结。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粮食,面对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小粮食产量下降,为提高产量,施用化肥是大部分农民选择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施用化肥数量最大的国家。2013年,我国农业种植化肥施用量为5911.9万吨,比2000年增长42.3%,比2010年增长6.3%。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了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已经达到了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过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地质下降,因此化肥使用量并未与农作物产量成正比。

目前在全球高氮化肥用量国家中,我国是唯一的“增肥低增产”类型,2000~2008年九年中,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增长了35%,粮食单产净增加为315公斤/公顷。其他类型分别为:“减肥高增产”类型,如德国、以色列、荷兰,在2000~2006年7年中氮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下降9%~26%,粮食单产增加约500公斤/公顷;“减肥低增产”类型,如韩国、丹麦、英国、法国在氮化肥用量下降17%~33%条件下粮食单产为较低增产(同期增加为211~296公斤/公顷);“增肥高增产”类型,如越南、孟加拉、埃及、智利等,同期化肥用量增加了20%~69%,粮食单产净增加超过400公斤/公顷,最高达1173公斤/公顷。化肥使用过量农作物对肥料中的必要元素利用率不高,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造成每年上百万吨氮肥在其被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逸失到大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的污染。 除了不合理使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破坏之外,农药不合理使用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第一农药消费大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平均用量高

2.5倍—5倍。目前我国农药的利用率不足30%,近年我国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对土壤、水源、空气及农副产品产生了极大危害。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污染的加剧,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环境报复风险。一是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三是重金属病开始出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中国农膜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大部分农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会析出铅、锡、酞酸脂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新的土壤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大气、土壤和水污染。据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近年来在全国的田间定位实验与调查显示,我国各主要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据调查,中国75%的湖泊水和50%的地下水已遭受污染。

4、农业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水利设施荒废

毛泽东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建水库8万4千座(总库容4000亿立方)、河堤17万公里,新增灌溉面积3亿亩,把灌溉动力从12.8万马力增加

到7122万马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产粮区旱灾问题。为农业大发展,为粮食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30多年人们脱离了集体经济形式的劳动,人们以自己利益为中心,散失了组织劳动能力,毛主席时代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水利设施也缺少维护,到现在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水利设施老化、损坏、荒废不能再用。财政部官员公开表示,目前(2011年)全国18亿多亩耕地中,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损坏率接近4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左右,到达农田的末端渠系更是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有关数据显示,1980年以前平均每年国家对水利投入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为6.7%,1980—2007年下降到

2.84%。

随着集体经济的瓦解,毛主席时代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纷纷荒废,大型水利工程由于没有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1998年降雨量远不如1954年,但是却发生了特大洪灾,这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纷纷荒废不无关系。近几年北方的连年旱灾更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纷纷荒废的直接结果。种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养殖大量使用激素更是导致土壤板结,牲畜疾病频发。乱开发、乱占地更是使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连年减少。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壮丽的农业灌溉革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灌溉农业体系。就黄河来说,是在流域内和下游黄淮海平原兴建了规模巨大的引黄灌溉工程。因抗旱用水集中,而水库蓄水能力相对不足,出现了轻度的“季节性断流”。年均断流时间仅为14天,断流时间也只发生在春旱时节。

80年代后期,黄河断流发生“恶变”,断流时间由春旱季节向全年度弥漫,跨年度断流已屡见不鲜。年均断流天数扩大为100天,断流河道从山东延伸至河南境内。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河口连续330天无滴水入海;开封以下800公里河道一马平川,断流直逼黄河中游的界碑---郑州花园口。

当前耕作模式造成制度性干旱。“包产到户”终结了中国古典农业“中耕保墒”体制,逆转了毛泽东时代建立的“灌溉保水农业”方向,从而加大了农田蒸发。根据实验成果,仅黄淮海流域,因放弃“保水耕作”而加大的农田蒸发高达890亿m3;接近于1条黄河再加2条海河,相当于10条“南水北调”中线!这才是“大水荒”最根本的成因。主流的观点都认为造成“大水荒”的原因是:降水减少,气温增高;工业与城市用水增多;森林植被减少,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当前中国农业的耕作模式,在中国北方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作物年需水量为1000mm左右,年降水量却只有200-600mm,而且降水的季节分布极不平衡。在社会尚不具备能力组织大规模灌溉的古代中国,为解决这种十分尖锐的供、需水矛盾,劳动人民发明了以“保墒”为核心的耕作体制。“保墒”就是“经营水分”,所谓经营,就是通过深耕、细耙、勤锄等手段来尽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使尽可能多的水分来满足作物蒸腾。

很不幸,这种担心在80年代成为了现实。自“包产到户”后,小农们纷纷扔掉手中的“牢什子”锄头,撇开祖辈们干了两千多年的“松土保墒”,在播种与收获之间的漫长等待中开始从事另外一种古老而新兴的“农业”---麻将。“麻将”就是对农业全过程“开荒-种植-成熟-收获-储藏-发达”的模仿。实验证明从“精耕细作”、“保水耕作”到只管种、浇、收的“懒汉耕作”,会造成大量水源流失:放弃“松土保墒”可加大“1/2的棵间土壤蒸发”,或者“1/4的田间总腾发”。证实了民间“锄三省一”的说法;锄三遍可少浇一水。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不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北方---“黄淮海流域”现有耕地面积7.0亿亩(另一资料为

5.85亿亩);年均降水566mm;灌溉面积3.46亿亩,2005年的灌溉用水为915亿m3;7亿亩农田包括降水和灌溉用水在内的总“受水”为3556亿m3。因放弃“松土保墒”加大的田间腾发总量每年为:3556亿m3×1/4=890亿m3;接近于1条黄河再加2条海河的天然水量;相当于10条“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890亿m3的数字,揭示了中国北方发生“大水荒”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5、畸形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80年代初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集体经济时期的大面积耕地被分成了小块面积耕地,大的一两亩,小的一两分;而且每家的耕地比较分散不集中,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很多已经实现机械化的合作社在解体之后返回到手工作业时代。韩丁介绍的山西张庄的情况是包产到户破坏机械化的一个缩影:“1978年,张庄人就开始自己搭建组装的农业机械,在200英亩的玉米地上,可以自动完成从施肥、平土、播种、除草、收割、烘干到将烘干后的玉米存入仓库的全部过程。机械组只需要12个人,但劳动效率是手工时的15倍,而且花费仅仅为原来的一半。但改革后,土地被划分为无数的小块分给了单个农户,机械化农业也不得不让位于原始的间断的个人耕作了。农民们没有选择,只有抛弃他们先进的农机,重新扛起了锄头。而银行向村里索要贷款时,村里的头头们说:把机器拿走吧!银行自然是不可能找到买主的,所以直到今天,这些施肥机、平土机、喷雾器、喷灌系统、玉米收割机、干燥机都躺在院子里慢慢的锈烂,默默的述说着那个过去的年代,那个被刻意回避的年代。” 直到近些年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带,经常可以看见装载着稻谷收割机的卡车车队。这些便是“出租收割机队”。现在在农村地区,由于许多青壮年劳力前往城市打工,所以在农田收割的季节,农村地区经常会出现收割人手不足的情况。这些“出租收割机队”便是针对这种情况所出现的一种有偿服务项目。他们一般在大半年中转遍大半个中国,承接各种收割业务。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他们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们解决了青壮劳力前往都市打工的“后顾之忧”;政府对他们也非常支持,甚至称他们为“农村的救世主”。不过,似乎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约七成的“出租收割机队”都是来自于江苏省以及邻近的安徽省。在贵州省和四川省等机械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的省份,农村劳动力还不能完全从农作业中被分离出来前往都市部打工。这些省的农民人均年收入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尽管在一方面,通往内陆地区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快速建设中,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的影响,长距离的奔袭的高成本等因素的作用,“出租收割机队”对前往这些地区进行收割作业活动越来越持一种比较怀疑的态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械化程度的水平正在成为中国地域差距的一个新的体现,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出租收割机队”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农业机械化道路,由于机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广大农民是缺乏议价权的,它进一步摊薄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使农业生产越来越沦为一项副业,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下降。但在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农民只能被迫接受这一状况。

6、工业污染对农田的破坏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化工污染成为重大污染源。苯、酚、磷类有机污染及镉、砷、铅、铬、汞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在对空气、水体造成污染的同时,也成为土壤中长期存在的“毒瘤”。业内人士指出,重金属无论是污染水体,还是污染大气,最终都会回归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重金属为主的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

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

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的污染、减产,一些谷物、蔬菜、水果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7、岌岌可危的“土地红线”

农业耕地不断被侵占,建筑用地、观光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粮食生产面积减少),收入有限,大量外出务工,农地抛荒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城镇化、工业化的快车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GDP为指标的政策驱使着各地方的疯狂发展。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各地方政府不惜代价招商引资,一时间各地经济疯狂上涨,中国GDP狂奔到了世界第二,在GDP大丰收的同时中国农业危机日显。招商引资一极低的门槛划出大量良田肥地建工厂,工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工业废气、工业污水、工业垃圾等等,很大一部分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空气、河流中造成环境恶化、土壤酸碱度过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对工厂周边农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同时城镇化、工业化带动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被迫离开农田。城市快速扩张大量农业耕地不断被划为建筑用地,政府盲目的追求城市扩大化对农耕地造成巨大缩减,国家发改委对12个省会城市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一些地区大搞观光农业,大量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种植不受重视。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1984年开始,掀起了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当农民工的浪潮,到2008年,农民工竟达1.5亿人,不少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城市的农民工极为贫困,失业严重。这一切表明,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经被农民涌入大城市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的道路取代。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进城打工农民工总量为2.7395亿人,城市繁荣发展光鲜外表的背面是农村凄凉衰败的景象。

工业发展占用大量的耕地,农民进城有使得农村大量耕地被抛荒,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征用耕地等诸多原因,造成了我们今年来耕地面积不断下降。我国目前的耕地状况不容乐观。耕地面积和土壤质量都呈下降趋势。仅2008年度,全国耕地面积就净减少了29.0万亩。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8.2574亿亩。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减少了1.25亿亩,减少的耕地约占国土面积的0.9%。2008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20.55亩/15人,较1996年的23.85亩/15人,减少3.3亩/15人。有些省份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亩,全国有660多个县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5亩,低于联合国确定的最低标准0.8亩。持较悲观意见的专家学者认为到2020年我国很难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最悲观的结果是全国耕地面积有可能减少至14.55亿亩~15.75亿亩(《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8、种业危机

种业受外资控制

2011年5月9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中国种业第三次“最高规格”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此前国务院出台的首次明确了种业的国家战略地位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此前发生的事实是,在种业国际化背景下,外国种业公司近年来大举进入中国种业市场,致使我国部分种业公司面临被挤出种业市场、市场份额被蚕食、自主品种被外国种子代替等困境,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并危及我国粮食安全,业内人士对此“心急如焚”。而如何保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主导力,做大做强中国的民族种业,牢牢掌控中国粮食的“命脉”,已然成为这个国家的重要话题。

外资种业公司在中国扩张的领头羊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杜邦集团旗下美国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先锋公司”)。2002年,先锋公司与我国最大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下称“登海先锋”);2003年,先锋公司在辽宁设立铁岭先锋育种站,成立合营育种公司;2006年,先锋公司又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种业——先锋海外有限公司(下称“敦煌先锋”)。

先锋公司采取了通过国内的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育种,然后再交给登海先锋和敦煌先锋销售的方式。敦煌先锋负责东北、内蒙古等地春玉米带,而登海先锋负责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带。到2010年,该公司玉米品种“先玉335”在中国的种植面积约有3000多万亩,加上相关品种,总面积估计大概接近6000万亩,约占玉米总面积的13%。

短短数年,先锋公司俨然已成为中国种业市场的“大鳄”。“‘先玉335’2010年的纯利近6亿元,如果加上各种套牌,它在中国玉米种子市场上的纯利可能就达到整个市场的40%~60%。就是用百分之十几的种植面积,换取了近60%的利润,非常可怕。”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公司总经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绍明对此感到震惊。据了解,继“先玉335”后,先锋公司还推出了“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单产量更高的品种,将大面积推向市场,预计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自20世纪80年末,孟山都、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含合资)种子企业已经超过了70家。与此同时,国内种子市场价值也发展至5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全球种业市场。相关人士介绍说:“现在国外大宗作物种子,基本上都是通过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在国内生产销售。(合作育种)只不过是品种从国外拿到中国直接进行筛选,筛选完了以后,品种一旦适合中国,就开始在中国生产,做到育、繁、推一体化。”,“虽然是合作育种,但核心技术它不会教你。名义上是合资,其实它就是跟你分利润,其他的育种、销售你都管不了。”

2000年我国首先对外开放蔬菜、花卉种子市场。跨国种业公司最早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事实上法国的公司很早就介入中国甜菜种子市场,现在市面上都是洋种,本土现在基本上连甜菜育种都不搞了;还有向日葵,也被国外种子完全垄断。更可悲的是中国老祖先几千年来选育出的优良种子,经美国人提取基因后回美国申请专利,这样中国本土基因摇身一变成了美国人的专利,现在中国农民种植本国大豆,便侵犯了美国的专利权。

转基因泛滥

2009年,中国农业部批准了一种转基因水稻和两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主粮转基因化的国家,尽管民众的反对声音非常强烈,但是转基因利益集团通过非法渠道扩散转基因种子,导致转基因水稻等在湖北等多个省份严重泛滥,中国出口欧盟的米制品频繁被查出非法转基因成分。转基因作物的泛滥严重威胁中国人民的餐桌安全,同时又严重加剧了种业被外资控制的危险,美国孟山都公司通过专利保护控制了全球90%的转基因产品。

结语

“包产到户”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倒退到解放前的小农模式,进而引发了农业生产领域一系列的问题。在中国经济私有化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农业又被动地卷入到资本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一个怪胎。随着跨国资本、本土资本、国外农产品的逐步入侵,中国农业的破产几乎是不可避免,而有关部门还通过统计数据不断制造N连增的神话(中国的粮食产量:“十连增”还是“十连滞”?

有志之士的个体有机农业和局部所谓的新型合作化尝试恐怕都难以根本解决当前中国农业的问题,在资本大潮面前,任何个体都会显得绝望无力。怎么办?毛泽东时代通过社会主义政权将农民组织起来,彻底打破资本的桎梏,仍然是当下最有益的经验。

中国农业现状分析

农产品批发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后,得到了迅猛发展,迄今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程,不仅加快了我国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历来都是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幸福生活的保障。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粮食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2014年5月份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农商高峰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就已经表示,我国的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了87%,全部农产品的自给率差不多是70%左右,30%左右是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节的。这些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上,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带来的是农业的迅速萎缩。农村农业人口减少、土地抛荒、基建征用、城市扩张使得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利设施荒废、工厂废物任意排放、农业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粮食种子被外资控制转基因泛滥成灾,长此以往中国不仅农作物种子被外资控制,粮食也会严重依赖进口,那时中国将受严重制于人!

1、“大包干”将农业经济打回个体经济

1978年开始推行“大包干”,到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为标志,个体经济基本上占了主导地位。个体经济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个体经济不利于农业发展。个体农民难以承担水利等公共工程,也无力购买机械设备。其次,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城乡共同发展的一条道路。个体农民难以和公司在市场上竞争,“公司加农户”只能让农民吃亏。久而久之必然会使农民受到剥夺,拉大城乡差别,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最终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此外,个体经济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共同富裕。个体经济不仅难以兴办合作医疗等福利设施,个体经济的恶性竞争必然会导致农民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当时农民说“辛辛苦苦3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不仅退回资本主义,而且退回封建主义,倒退了2000年”。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

人民公社的解体同时意味着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农民变成单个个体参与到社会竞争中,面对权力倾轧、资本剥削完全失去了谈判的能力,成为被资产阶级和基层腐败官员鱼肉的对

象。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导致农村完全回复到无政府主义状态,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公共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常年失修,农民各自为战,相互帮扶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农村社会风气骤然恶化。更主要的是,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将中国农业挡在现代农业大门之外,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维护、精密化的农业田间管理均变作不可能。单位农业生产效率长期维持在很低水平,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工农差距。市场模式下,个体农民面对资本组织的流通渠道,流通领域蚕食了绝大部分农业收益,造成了农民低价生产,城市消费者高价消费的局面。

2、打工经济造成农村空心化和农业劳动力的不足

农业相对收益连年下降、成本节节攀升,重挫农民积极性,农民外出务工普遍,农业劳动投入不足,田间管理缺失。

我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剩下的优质劳动力不多,特别是在山区、丘陵区等经济落后地区农村人口迁移多、剩余劳动力基本殆尽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专家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枯竭,无限供给时代已经过去。农业劳动力供给大幅度减少,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在充分市场化、经济效益较好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业产业领域,如设施农业、果业生产,农业生产收入相当于农业领域的自我雇佣所得,显然,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忽视农业劳动力成本。并且,随着非农就业工资持续上涨,农业劳动力成本将处于持续上涨状态。一方面随着农业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力非农收入逐渐高于农业收入,农业经营者在种地和打工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从而理性地弃种粮选买粮,造成新的土地撂荒。另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劳动投入少、资本投入少的粮食作物生产,增加劳动投入多、资本投入多的经济作物生产、养殖业生产,它是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内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在农业生产成本中,人工由便宜转为昂贵使得依赖大量劳动投入的农业技术成为昂贵技术而被淘汰;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松土保墒的田间管理模式逐渐消失。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农业劳动力成本提高,用工多的北方区田法、南方桑基鱼塘已经消失;作为传统农业精髓的技术,如保持地力的施用有机肥、除草保水的土壤中耕,提高土地生产力的套作、间作,都在陆续退出生产体系,复种指数持续下降,传统精耕细作迅速退化,代之以机械、化肥、农药、免耕少耕的替代劳力技术。

3、农业生产日益沦为化学农业

随着集体经济的瓦解,毛主席时代农村水库,水电站纷纷荒废,农业科技推广站也名存实亡。依靠集体的力量把全国农田改造成大寨式的保持水土,旱涝保收的“海绵田”这种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道路显然办不到了。种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养殖大量使用激素已经变成了唯一的出路。于是,共和国后30年的农业,抛弃了共和国前30年主要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培育良种等方法发展农业,施用化肥、农药只是起辅助作用生态农业模式,走上了一条种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养殖大量使用激素的“美国式”化学农业道路。由于中国耕地不到美国的一半,为取得更高的产量,今天中国使用化肥、农药、激素的单位数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数倍,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化学农业。

当代农业生产与食品供应遭遇了三重危机: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危机、水资源危机。在工业化农业系统中,生产与过去同样多的食物,我们现在用的水相比过去多了十倍,因为农业成为基于化学品的农业。75%的土壤已经失去了肥力,并且正在向沙漠化发展。联合国

已经认识到,化学农业方法是造成土壤非常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众多小农户生活的农村地区的生存能力相关的巨大的危机。土地流向高资本投入的农业,种子成为专利的,消耗越来越多的肥料,使投入成本远远超过农民的承受能力,农药造成极其严重健康危害。

化肥过量使用造成的土壤板结。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每年需要消耗大量粮食,面对耕地面积的大量减小粮食产量下降,为提高产量,施用化肥是大部分农民选择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施用化肥数量最大的国家。2013年,我国农业种植化肥施用量为5911.9万吨,比2000年增长42.3%,比2010年增长6.3%。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了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我国已经达到了400公斤/公顷以上,远远超出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我国过度使用化肥造成土壤地质下降,因此化肥使用量并未与农作物产量成正比。

目前在全球高氮化肥用量国家中,我国是唯一的“增肥低增产”类型,2000~2008年九年中,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增长了35%,粮食单产净增加为315公斤/公顷。其他类型分别为:“减肥高增产”类型,如德国、以色列、荷兰,在2000~2006年7年中氮化肥总用量较90年代下降9%~26%,粮食单产增加约500公斤/公顷;“减肥低增产”类型,如韩国、丹麦、英国、法国在氮化肥用量下降17%~33%条件下粮食单产为较低增产(同期增加为211~296公斤/公顷);“增肥高增产”类型,如越南、孟加拉、埃及、智利等,同期化肥用量增加了20%~69%,粮食单产净增加超过400公斤/公顷,最高达1173公斤/公顷。化肥使用过量农作物对肥料中的必要元素利用率不高,我国化肥的平均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安全施用上限的2倍,但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造成每年上百万吨氮肥在其被作物吸收之前就以气体形态逸失到大气中或从排水沟渠流失,造成土壤、地下水、地表水和空气的污染。 除了不合理使用化肥对土壤造成破坏之外,农药不合理使用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是世界第一农药消费大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用量比世界平均用量高

2.5倍—5倍。目前我国农药的利用率不足30%,近年我国农药的年使用量达120万吨以上,其中10%—20%附在植物体上,其余都散落在土壤和水中,对土壤、水源、空气及农副产品产生了极大危害。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农药使用不合理导致污染的加剧,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出现环境报复风险。一是生态关系失衡,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二是土壤质量下降,使农作物减产降质;三是重金属病开始出现,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中国农膜使用面积已突破亿亩,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大部分农膜不易分解,不但破坏了土壤结构,阻碍了作物根系对水的吸收和生长发育,降低了土壤肥力,造成地下水难以下渗,而且残膜在分解过程中会析出铅、锡、酞酸脂类化合物等有毒物质,造成新的土壤环境污染。

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大气、土壤和水污染。据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近年来在全国的田间定位实验与调查显示,我国各主要农区广泛存在的不合理耕作、过度种植、农用化学品的大量投入和沟渠设施老化已经导致农田土壤普遍性的耕层变薄,养分非均衡化严重,土壤板结,土壤生物性状退化,土壤酸化、潜育化、盐渍化增加,防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据调查,中国75%的湖泊水和50%的地下水已遭受污染。

4、农业缺水问题日益严重 水利设施荒废

毛泽东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国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建水库8万4千座(总库容4000亿立方)、河堤17万公里,新增灌溉面积3亿亩,把灌溉动力从12.8万马力增加

到7122万马力,从根本上解决了产粮区旱灾问题。为农业大发展,为粮食增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30多年人们脱离了集体经济形式的劳动,人们以自己利益为中心,散失了组织劳动能力,毛主席时代辛辛苦苦建起来的水利设施也缺少维护,到现在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水利设施老化、损坏、荒废不能再用。财政部官员公开表示,目前(2011年)全国18亿多亩耕地中,55%的耕地完全靠天吃饭,大型灌区骨干工程损坏率接近40%,中小型灌区干支渠完好率只有50%左右,到达农田的末端渠系更是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有关数据显示,1980年以前平均每年国家对水利投入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为6.7%,1980—2007年下降到

2.84%。

随着集体经济的瓦解,毛主席时代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纷纷荒废,大型水利工程由于没有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1998年降雨量远不如1954年,但是却发生了特大洪灾,这和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纷纷荒废不无关系。近几年北方的连年旱灾更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纷纷荒废的直接结果。种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养殖大量使用激素更是导致土壤板结,牲畜疾病频发。乱开发、乱占地更是使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连年减少。

20世纪70年代,中国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为辉煌壮丽的农业灌溉革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灌溉农业体系。就黄河来说,是在流域内和下游黄淮海平原兴建了规模巨大的引黄灌溉工程。因抗旱用水集中,而水库蓄水能力相对不足,出现了轻度的“季节性断流”。年均断流时间仅为14天,断流时间也只发生在春旱时节。

80年代后期,黄河断流发生“恶变”,断流时间由春旱季节向全年度弥漫,跨年度断流已屡见不鲜。年均断流天数扩大为100天,断流河道从山东延伸至河南境内。1997年,利津站断流226天,河口连续330天无滴水入海;开封以下800公里河道一马平川,断流直逼黄河中游的界碑---郑州花园口。

当前耕作模式造成制度性干旱。“包产到户”终结了中国古典农业“中耕保墒”体制,逆转了毛泽东时代建立的“灌溉保水农业”方向,从而加大了农田蒸发。根据实验成果,仅黄淮海流域,因放弃“保水耕作”而加大的农田蒸发高达890亿m3;接近于1条黄河再加2条海河,相当于10条“南水北调”中线!这才是“大水荒”最根本的成因。主流的观点都认为造成“大水荒”的原因是:降水减少,气温增高;工业与城市用水增多;森林植被减少,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当前中国农业的耕作模式,在中国北方广大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区,作物年需水量为1000mm左右,年降水量却只有200-600mm,而且降水的季节分布极不平衡。在社会尚不具备能力组织大规模灌溉的古代中国,为解决这种十分尖锐的供、需水矛盾,劳动人民发明了以“保墒”为核心的耕作体制。“保墒”就是“经营水分”,所谓经营,就是通过深耕、细耙、勤锄等手段来尽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使尽可能多的水分来满足作物蒸腾。

很不幸,这种担心在80年代成为了现实。自“包产到户”后,小农们纷纷扔掉手中的“牢什子”锄头,撇开祖辈们干了两千多年的“松土保墒”,在播种与收获之间的漫长等待中开始从事另外一种古老而新兴的“农业”---麻将。“麻将”就是对农业全过程“开荒-种植-成熟-收获-储藏-发达”的模仿。实验证明从“精耕细作”、“保水耕作”到只管种、浇、收的“懒汉耕作”,会造成大量水源流失:放弃“松土保墒”可加大“1/2的棵间土壤蒸发”,或者“1/4的田间总腾发”。证实了民间“锄三省一”的说法;锄三遍可少浇一水。这可不是个小数字!不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北方---“黄淮海流域”现有耕地面积7.0亿亩(另一资料为

5.85亿亩);年均降水566mm;灌溉面积3.46亿亩,2005年的灌溉用水为915亿m3;7亿亩农田包括降水和灌溉用水在内的总“受水”为3556亿m3。因放弃“松土保墒”加大的田间腾发总量每年为:3556亿m3×1/4=890亿m3;接近于1条黄河再加2条海河的天然水量;相当于10条“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890亿m3的数字,揭示了中国北方发生“大水荒”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5、畸形的农业机械化道路

80年代初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集体经济时期的大面积耕地被分成了小块面积耕地,大的一两亩,小的一两分;而且每家的耕地比较分散不集中,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很多已经实现机械化的合作社在解体之后返回到手工作业时代。韩丁介绍的山西张庄的情况是包产到户破坏机械化的一个缩影:“1978年,张庄人就开始自己搭建组装的农业机械,在200英亩的玉米地上,可以自动完成从施肥、平土、播种、除草、收割、烘干到将烘干后的玉米存入仓库的全部过程。机械组只需要12个人,但劳动效率是手工时的15倍,而且花费仅仅为原来的一半。但改革后,土地被划分为无数的小块分给了单个农户,机械化农业也不得不让位于原始的间断的个人耕作了。农民们没有选择,只有抛弃他们先进的农机,重新扛起了锄头。而银行向村里索要贷款时,村里的头头们说:把机器拿走吧!银行自然是不可能找到买主的,所以直到今天,这些施肥机、平土机、喷雾器、喷灌系统、玉米收割机、干燥机都躺在院子里慢慢的锈烂,默默的述说着那个过去的年代,那个被刻意回避的年代。” 直到近些年在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带,经常可以看见装载着稻谷收割机的卡车车队。这些便是“出租收割机队”。现在在农村地区,由于许多青壮年劳力前往城市打工,所以在农田收割的季节,农村地区经常会出现收割人手不足的情况。这些“出租收割机队”便是针对这种情况所出现的一种有偿服务项目。他们一般在大半年中转遍大半个中国,承接各种收割业务。对于普通的农民来说,他们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们解决了青壮劳力前往都市打工的“后顾之忧”;政府对他们也非常支持,甚至称他们为“农村的救世主”。不过,似乎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约七成的“出租收割机队”都是来自于江苏省以及邻近的安徽省。在贵州省和四川省等机械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的省份,农村劳动力还不能完全从农作业中被分离出来前往都市部打工。这些省的农民人均年收入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尽管在一方面,通往内陆地区的高速公路网正在快速建设中,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原油价格的居高不下的影响,长距离的奔袭的高成本等因素的作用,“出租收割机队”对前往这些地区进行收割作业活动越来越持一种比较怀疑的态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械化程度的水平正在成为中国地域差距的一个新的体现,并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出租收割机队”并不是一个健康的农业机械化道路,由于机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广大农民是缺乏议价权的,它进一步摊薄了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使农业生产越来越沦为一项副业,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下降。但在壮劳动力都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农民只能被迫接受这一状况。

6、工业污染对农田的破坏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化工污染成为重大污染源。苯、酚、磷类有机污染及镉、砷、铅、铬、汞等重金属污染严重,在对空气、水体造成污染的同时,也成为土壤中长期存在的“毒瘤”。业内人士指出,重金属无论是污染水体,还是污染大气,最终都会回归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据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重金属为主的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

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

2.1%、1.5%、1.1%、0.9%、4.8%;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3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农作物的污染、减产,一些谷物、蔬菜、水果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据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土壤污染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对生态安全构成威胁。

7、岌岌可危的“土地红线”

农业耕地不断被侵占,建筑用地、观光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粮食生产面积减少),收入有限,大量外出务工,农地抛荒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城镇化、工业化的快车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GDP为指标的政策驱使着各地方的疯狂发展。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各地方政府不惜代价招商引资,一时间各地经济疯狂上涨,中国GDP狂奔到了世界第二,在GDP大丰收的同时中国农业危机日显。招商引资一极低的门槛划出大量良田肥地建工厂,工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工业废气、工业污水、工业垃圾等等,很大一部分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空气、河流中造成环境恶化、土壤酸碱度过高、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对工厂周边农业造成致命的伤害。同时城镇化、工业化带动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被迫离开农田。城市快速扩张大量农业耕地不断被划为建筑用地,政府盲目的追求城市扩大化对农耕地造成巨大缩减,国家发改委对12个省会城市调查显示,平均每个城市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平均每个规划建设约1.5个新城新区。为了提高经济收入,一些地区大搞观光农业,大量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种植不受重视。

1984年,随着人民公社的撤销,社队工业改为了乡镇企业,事实上开启了社队工业私有化的大门,90年代的后期,通过一轮“股份合作制”为旗号的私有化浪潮,基本上完成了乡镇集体企业的私有化。社队工业和乡镇企业是有本质不同的,社队工业是集体所有,可以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而乡镇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只能让少数农民富裕起来,大多数农民只能日益贫困。1984年开始,掀起了农民纷纷涌入大城市当农民工的浪潮,到2008年,农民工竟达1.5亿人,不少农村只剩下了老人和孩子,城市的农民工极为贫困,失业严重。这一切表明,就地实现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道路已经被农民涌入大城市导致农村凋敝和城市贫民窟化的道路取代。据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进城打工农民工总量为2.7395亿人,城市繁荣发展光鲜外表的背面是农村凄凉衰败的景象。

工业发展占用大量的耕地,农民进城有使得农村大量耕地被抛荒,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征用耕地等诸多原因,造成了我们今年来耕地面积不断下降。我国目前的耕地状况不容乐观。耕地面积和土壤质量都呈下降趋势。仅2008年度,全国耕地面积就净减少了29.0万亩。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8.2574亿亩。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减少了1.25亿亩,减少的耕地约占国土面积的0.9%。2008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20.55亩/15人,较1996年的23.85亩/15人,减少3.3亩/15人。有些省份人均占有耕地不足1亩,全国有660多个县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5亩,低于联合国确定的最低标准0.8亩。持较悲观意见的专家学者认为到2020年我国很难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最悲观的结果是全国耕地面积有可能减少至14.55亿亩~15.75亿亩(《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8、种业危机

种业受外资控制

2011年5月9日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中国种业第三次“最高规格”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此前国务院出台的首次明确了种业的国家战略地位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此前发生的事实是,在种业国际化背景下,外国种业公司近年来大举进入中国种业市场,致使我国部分种业公司面临被挤出种业市场、市场份额被蚕食、自主品种被外国种子代替等困境,给我国种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并危及我国粮食安全,业内人士对此“心急如焚”。而如何保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主导力,做大做强中国的民族种业,牢牢掌控中国粮食的“命脉”,已然成为这个国家的重要话题。

外资种业公司在中国扩张的领头羊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杜邦集团旗下美国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下称“先锋公司”)。2002年,先锋公司与我国最大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成立了合资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下称“登海先锋”);2003年,先锋公司在辽宁设立铁岭先锋育种站,成立合营育种公司;2006年,先锋公司又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种业——先锋海外有限公司(下称“敦煌先锋”)。

先锋公司采取了通过国内的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育种,然后再交给登海先锋和敦煌先锋销售的方式。敦煌先锋负责东北、内蒙古等地春玉米带,而登海先锋负责黄淮海地区的夏玉米带。到2010年,该公司玉米品种“先玉335”在中国的种植面积约有3000多万亩,加上相关品种,总面积估计大概接近6000万亩,约占玉米总面积的13%。

短短数年,先锋公司俨然已成为中国种业市场的“大鳄”。“‘先玉335’2010年的纯利近6亿元,如果加上各种套牌,它在中国玉米种子市场上的纯利可能就达到整个市场的40%~60%。就是用百分之十几的种植面积,换取了近60%的利润,非常可怕。”大北农集团北京金色农华种业公司总经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绍明对此感到震惊。据了解,继“先玉335”后,先锋公司还推出了“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单产量更高的品种,将大面积推向市场,预计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此外,自20世纪80年末,孟山都、先锋等跨国种业巨头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含合资)种子企业已经超过了70家。与此同时,国内种子市场价值也发展至500多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全球种业市场。相关人士介绍说:“现在国外大宗作物种子,基本上都是通过在中国设立合资公司,在国内生产销售。(合作育种)只不过是品种从国外拿到中国直接进行筛选,筛选完了以后,品种一旦适合中国,就开始在中国生产,做到育、繁、推一体化。”,“虽然是合作育种,但核心技术它不会教你。名义上是合资,其实它就是跟你分利润,其他的育种、销售你都管不了。”

2000年我国首先对外开放蔬菜、花卉种子市场。跨国种业公司最早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事实上法国的公司很早就介入中国甜菜种子市场,现在市面上都是洋种,本土现在基本上连甜菜育种都不搞了;还有向日葵,也被国外种子完全垄断。更可悲的是中国老祖先几千年来选育出的优良种子,经美国人提取基因后回美国申请专利,这样中国本土基因摇身一变成了美国人的专利,现在中国农民种植本国大豆,便侵犯了美国的专利权。

转基因泛滥

2009年,中国农业部批准了一种转基因水稻和两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主粮转基因化的国家,尽管民众的反对声音非常强烈,但是转基因利益集团通过非法渠道扩散转基因种子,导致转基因水稻等在湖北等多个省份严重泛滥,中国出口欧盟的米制品频繁被查出非法转基因成分。转基因作物的泛滥严重威胁中国人民的餐桌安全,同时又严重加剧了种业被外资控制的危险,美国孟山都公司通过专利保护控制了全球90%的转基因产品。

结语

“包产到户”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倒退到解放前的小农模式,进而引发了农业生产领域一系列的问题。在中国经济私有化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农业又被动地卷入到资本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成为一个怪胎。随着跨国资本、本土资本、国外农产品的逐步入侵,中国农业的破产几乎是不可避免,而有关部门还通过统计数据不断制造N连增的神话(中国的粮食产量:“十连增”还是“十连滞”?

有志之士的个体有机农业和局部所谓的新型合作化尝试恐怕都难以根本解决当前中国农业的问题,在资本大潮面前,任何个体都会显得绝望无力。怎么办?毛泽东时代通过社会主义政权将农民组织起来,彻底打破资本的桎梏,仍然是当下最有益的经验。


相关文章

  • 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分析评估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2016年生态农业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 2016-2020年中国生态农业行业现状分析与 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66768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查看


  • 2017年农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报告(目录)
  • 2017-2022年中国农业行业市场发展 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中国报告网 2017-2022年中国农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 ∙ ∙ ∙ ∙ ∙ ∙ [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www.chinabaogao.c ...查看


  • 国内生态农业和食品行业市场现状调查趋势分析报告2018年(目录)
  • 「生态农业和食品」市场分析, 价格, 份额, 现状, 发展趋势, 行情, 容量, 规模, 需求, 前景, 规划, 品牌, 占有率, 渠道, 行业报告, 销售额, 排名, 厂商, 数据, 政策, 历史, 消费量, 地区, 产值, 格局, 竞争 ...查看


  • 中国农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2015年农业科技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
  • 2015-2020年中国农业科技市场现状分析与 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7966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 ...查看


  • 再保险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中国再保险行业发展回顾与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553AA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 ...查看


  •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现状分析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现状分析 作者:林锐 来源:<商情>2015年第29期 [摘要]农业作为一国重要的基础产业,因其本身具有的弱质性受到政策保护.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 ...查看


  • 2016-2022年中国生态农业市场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报告
  • 生态农业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 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 ...查看


  •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组织体系的完善
  • 摘要: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了解,提出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完善的重要措施,提出只有按照股份制原则,改革现阶段中国农村信用社,加强县级以下农业银行的建设,将农村邮政储蓄并入农业银行.以不断规范金融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基本保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