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级古村落建桥围简介

广东省级古村落建桥围简介

一、概况

建桥围古村落坐落于莲花山脉深处的丰顺县建桥镇建桥村,创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是布局严谨结构完整的古客家民居,在闽、粤、湘、赣客家围屋中属罕见独特,总占地面积近一平方公里,围内建筑面积20357.8平方米,有3街(东西向)12巷(南北向)24幢,至今保存完好。并于2009年12月入选广东省级古村落,被专家认定为潮、客、畲文化融合村。古村落遵循外圆内方的理论,建造椭圆外廓,内围属方形,四周有护城河池,四大城门原有皇帝御赐四门大鉎炮(名曰:“将军”)。围内清一色的张姓居民,是粤东地区唯一典型传统客家聚落。围内外逢年过节当地拥有众多的民间技艺和民间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锣鼓班、八音班、打醮(已失传)、弦乐、元宵迎灯等等。另外,婚嫁和丧葬(二次葬)习俗也堪称独特。

张氏为了光宗耀祖,光彩门楣,改善自身生存环境,提高社会地位,非常重视教育,鼓励子弟参加积极科举考试,各房都隆师重道,设立私塾、聘请教师,培育子弟。张氏众多成员获得功名,出外为官,使张氏在地方上声誉大涨,赢得了“大埔百侯杨,丰顺建桥张”的称誉。

据族谱记载,开基祖张德达于明初洪武年间定居于此,自乾隆以来居民都在1000人以上(据村民估算,1978年时居民约4000人),至今已发展至27代,散步周围10多个自然村落,约1.2万人,其中心为建桥围。张氏宗族人丁兴旺,宗派繁盛;族产丰厚,富盖全县;科举兴盛,仕宦不断,声名显赫;民俗活动频繁,是研究客家传统社会与文化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个案。

二、建筑特色:

1、整体:建桥围整座建筑保留了客家传统建筑的古朴风格,外圆内方。但与客家围龙屋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它呈长方形,围外有回环的池塘、沟壑,民房围绕櫨墙内而建,均为硬山顶构筑。远眺似浮水大船,故称建桥“船型围”。

建桥围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及城四周数千米练成一体既当屋墙又是城

墙,墙高而厚,至今仍保存完好并非常坚固,城门内架设木楼棚和内宽外窄枪眼孔,结构紧凑,并设封火墙不露桁桷,利于群居和防贼御敌。

城内有回环的四合建筑,较为普遍的是二栋(堂)、二横和三栋(堂)四横的大院,再次是围龙屋,结构坚固,窗眼小,层层叠叠形似盘龙,攻防自如,壁垒森严。各种建筑采用传统建筑工艺,用枱梁、穿斗的混合结构建造,布局严谨讲究坐向等共上千间房屋,既有元末古巷,更多的是明代飞檐式的四合建筑,也有清代防火山墙式建筑混杂其中。

城内还建有光大堂、保大堂、福大堂、谦大堂、树德堂等9座祠堂。张氏各世府第公室也在其中,公室建筑采用传统四合院的建筑工艺,用枱梁、穿斗的混合结构建造,布局严谨,讲究坐向,布局沿中轴线上、中、下三大厅,系奉祀先祖或公共娱乐场所。

建桥围古村落内商铺俱全,窗台构造也各俱特色;冷兵器时代抵御外来强敌时,四座城门一关并派人防御,古村落便固若金汤,城中居民一两个月不出城门仍可过平时一样的正常生活。

围外东门左边:“亦爱庐”(面积205米×62米)属于大型府第宫室。系张氏文科举人张千秋住宅,1771年乾隆辛邓科设计,设计精巧,左弯右曲,计有十厅九井(天井)。天井之地全部选用大小相等,形状一致,色泽均同之天然小石砌成各种图形和文字,有:“福禄寿”“双龙抢宝”“双凤朝阳”“鸾凤和鸣”及牡丹、梅、竹、菊,建筑内外还有祥瑞的动物装饰,正堂有金雕的屏风,四屏雕龙画凤与花鸟相映成趣,尽显客家风情习俗。:“亦爱庐”左片紫气东来(面积48米×23.6米)系18世武举人张凯三住宅。

2、四大城门:建桥围设有东西南北四大围门,外圆内方,各门顶均嵌有石刻和庆塑门门匾,围门四座均以青石砖作墙基材料用三合土青砖砌垒。

东门“东关巩固”高7米(外圆到拱底高2.02米,外墙体两片共阔

3.7米,外厚度1.4米,圆门见光1.8米)系嘉庆葵亥年一位状元所书。

西门“西铭是式”高5.8米(外圆到拱底高1.9米。外墙体两片共阔

3.72米,外厚度1.4米圆门见光2米)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题字,民

国二十九年旅泰华侨张鉴初捐资重修。

南门“薰风自南”高5.4米(外圆到拱底高2米,外墙体两片共阔

2.2米,外厚度1.18米,圆门见光1.6米)生死门(结婚由此门进,丧事由此门出)。

北门“众星拱北”高5.5米(外圆到拱底高1.85米,外墙体两片共阔

2.2米,外厚度1.1米,圆门见光2米)门联“众水朝东,星辰拱北”解放后铁道学院一位教授题字,门内架设木栅和枪眼孔内宽外狭结构紧凑不露相格。围外西南片开挖有十八曲水坑工程,两侧都砌有石高1.5米集雨面积,从马仔坑上游来水注入四环池塘,此坑不会积泥沙,既有水利的作用,又有其科学原理,此水坑已于平整耕地毁掉。

3、排水通风防火设计:建桥围古村落内的排水通风防火设计有其奇特之处:一是城内街道和古巷里看不到一条排水渠。但不管下多大的雨,城内从不会淹水。二是城内建筑物的通风采光设计令人叫绝,大大小小24幢四合院落式建筑,每幢建筑物的通风采光都恰到好处,冬暖夏凉;三是防火设计非常合理,除古村落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外,房与房之间还建有防火墙,既便于生活,也利于防火,数百年来城内从没有发生过大的火灾。

三、民俗风情:

建桥围当地拥有众多的民间技艺和民间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锣鼓班、八音班、打蘸(已失传)、弦乐、元宵迎灯等等。另外,婚嫁和丧葬(二次葬)习俗也堪称独特。

四、崇文重教

为了光宗耀祖,光彩门楣,改善自身生存环境,提高社会地位,张氏非常重视教育鼓励子弟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各房都隆师重道,设立私塾、聘请教师,培育子弟。

如十一世大元置东门外屋地一大块,四房各建书室。现建桥“西门书斋”、“大书斋”、“大坑唇书斋”、“树德堂”、“洪塘公祠”等地名、屋名,都是当年私塾旧址。

嘉庆年间程乡县大立举人杨鸿举被建桥张氏书室容旋居聘为塾师,曾

咏诗多首,其中有“一枝容膝可徘徊,琴剑年华又复催。客到小斋情似水,人行深巷步如雷。(门首有深巷,往来不绝)”之句,反映张氏族人对他为师的重视。社会也看重读书人。如当地竹枝词曰:“新正会课设祠堂,赏得新苎数尺长;大姊小姑都啧啧,羡她嫁得读书郎。”如考中举人、秀才,则划拨一定的尝谷予以奖励。如考得贡生以上功名者,则在祠堂前立旗杆石以示标榜。因此建桥围文风兴盛,人文蔚起,人才辈出。建桥围文风兴盛,人文蔚起,人才辈出。自明崇祯以来有多人考得功名。其中举人4人(乾隆2,道光1,同治1),贡生14人(崇祯1,顺治1,康熙3,乾隆5,嘉庆3.,道光1),秀才众多。(具体情况详见统计表)城内有金榜题名的桅杆12条(现存7条)分别是:道光九年、八年、三年,嘉庆二十一年石桅杆各一付。保大堂门口保存有道光四年,嘉庆二十年、二十一年、石桅杆各一付。嘉庆九年,乾隆18年、乾隆36年桅杆夹各一付。系张氏15至18世取得贡生以上功名的裔孙所立。

光太堂、保太堂功名统计表:

上表据葛洲甫光绪《丰顺县志》和1995年《丰顺建桥张氏族谱》统计。

张氏众多成员获得功名,除外为官,使张氏在地方上声誉大涨,赢得了“大埔百侯杨,丰顺剑桥张”的称誉。

五、保护、开发现状:

近几年来,建桥镇党委政府从“系统开发为目标,重点保护为前提”出发,着力改善建桥围周边与围内环境,把开发建桥围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制订《建桥围古村落保护村规民约》,大力宣传引导,竭力劝阻围内居民房改建,大力支持外迁居民维修围内旧房,有效使围内街道

房屋维持原貌。日前,在社会各界和县供电局的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对建桥围四大围门的外部环境进行优化改造,完善其周边的交通条件和公共设施,加大对建桥围的维护和开发,于2010年4月拟申报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截至2009年底,投入500多万元,已将建桥围东门口年代久远的破旧厕所改造为新公厕,在东门前修建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绿化带,在围内主要街道和围外线路改造,在主要道路安装了路灯,并完善相应的公共设施。镇党委政府邀请有关技术权威部门对建桥围东门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科学规划,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完成改善和优化建桥围东门口的外部环境,西南北三大围外部的环境改造工程得到改善,通过改善周边环境以带动古村落建桥围的开发。

六、开发前景:

建桥围古村落座落于建桥镇政府对面,交通便利,广梅汕铁路、汕梅高速公路、206国道皆穿建桥镇而过。且距丰顺县城37公里,距梅州市区也仅60多公里。建桥围古村落是一个客家民居建筑群,是梅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有明、清两朝古建筑的古村落,且整体保存完好。

城内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有上千间房屋,既留存有明初古巷,又有明代飞檐式的四合院建筑和清代防火山墙式建筑。围内外有八音班、舞狮、舞龙、大锣鼓、弦乐、元宵迎灯、打醮等众多民俗活动。

建桥围古村落既可以作为研究古建筑、古代风水学、客家民俗、人类学、人口学、民俗学的一个研究基地,也可以作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另外,建桥围古村落也可以和周边的温泉、铁印总兵吴六奇故居、龙鲸河漂流、揭岭飞泉等景点连成一线,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欣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中共丰顺县建桥镇委员会

丰顺县建桥镇人民政府

2010年6月10日

广东省级古村落建桥围简介

一、概况

建桥围古村落坐落于莲花山脉深处的丰顺县建桥镇建桥村,创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是布局严谨结构完整的古客家民居,在闽、粤、湘、赣客家围屋中属罕见独特,总占地面积近一平方公里,围内建筑面积20357.8平方米,有3街(东西向)12巷(南北向)24幢,至今保存完好。并于2009年12月入选广东省级古村落,被专家认定为潮、客、畲文化融合村。古村落遵循外圆内方的理论,建造椭圆外廓,内围属方形,四周有护城河池,四大城门原有皇帝御赐四门大鉎炮(名曰:“将军”)。围内清一色的张姓居民,是粤东地区唯一典型传统客家聚落。围内外逢年过节当地拥有众多的民间技艺和民间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锣鼓班、八音班、打醮(已失传)、弦乐、元宵迎灯等等。另外,婚嫁和丧葬(二次葬)习俗也堪称独特。

张氏为了光宗耀祖,光彩门楣,改善自身生存环境,提高社会地位,非常重视教育,鼓励子弟参加积极科举考试,各房都隆师重道,设立私塾、聘请教师,培育子弟。张氏众多成员获得功名,出外为官,使张氏在地方上声誉大涨,赢得了“大埔百侯杨,丰顺建桥张”的称誉。

据族谱记载,开基祖张德达于明初洪武年间定居于此,自乾隆以来居民都在1000人以上(据村民估算,1978年时居民约4000人),至今已发展至27代,散步周围10多个自然村落,约1.2万人,其中心为建桥围。张氏宗族人丁兴旺,宗派繁盛;族产丰厚,富盖全县;科举兴盛,仕宦不断,声名显赫;民俗活动频繁,是研究客家传统社会与文化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个案。

二、建筑特色:

1、整体:建桥围整座建筑保留了客家传统建筑的古朴风格,外圆内方。但与客家围龙屋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它呈长方形,围外有回环的池塘、沟壑,民房围绕櫨墙内而建,均为硬山顶构筑。远眺似浮水大船,故称建桥“船型围”。

建桥围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及城四周数千米练成一体既当屋墙又是城

墙,墙高而厚,至今仍保存完好并非常坚固,城门内架设木楼棚和内宽外窄枪眼孔,结构紧凑,并设封火墙不露桁桷,利于群居和防贼御敌。

城内有回环的四合建筑,较为普遍的是二栋(堂)、二横和三栋(堂)四横的大院,再次是围龙屋,结构坚固,窗眼小,层层叠叠形似盘龙,攻防自如,壁垒森严。各种建筑采用传统建筑工艺,用枱梁、穿斗的混合结构建造,布局严谨讲究坐向等共上千间房屋,既有元末古巷,更多的是明代飞檐式的四合建筑,也有清代防火山墙式建筑混杂其中。

城内还建有光大堂、保大堂、福大堂、谦大堂、树德堂等9座祠堂。张氏各世府第公室也在其中,公室建筑采用传统四合院的建筑工艺,用枱梁、穿斗的混合结构建造,布局严谨,讲究坐向,布局沿中轴线上、中、下三大厅,系奉祀先祖或公共娱乐场所。

建桥围古村落内商铺俱全,窗台构造也各俱特色;冷兵器时代抵御外来强敌时,四座城门一关并派人防御,古村落便固若金汤,城中居民一两个月不出城门仍可过平时一样的正常生活。

围外东门左边:“亦爱庐”(面积205米×62米)属于大型府第宫室。系张氏文科举人张千秋住宅,1771年乾隆辛邓科设计,设计精巧,左弯右曲,计有十厅九井(天井)。天井之地全部选用大小相等,形状一致,色泽均同之天然小石砌成各种图形和文字,有:“福禄寿”“双龙抢宝”“双凤朝阳”“鸾凤和鸣”及牡丹、梅、竹、菊,建筑内外还有祥瑞的动物装饰,正堂有金雕的屏风,四屏雕龙画凤与花鸟相映成趣,尽显客家风情习俗。:“亦爱庐”左片紫气东来(面积48米×23.6米)系18世武举人张凯三住宅。

2、四大城门:建桥围设有东西南北四大围门,外圆内方,各门顶均嵌有石刻和庆塑门门匾,围门四座均以青石砖作墙基材料用三合土青砖砌垒。

东门“东关巩固”高7米(外圆到拱底高2.02米,外墙体两片共阔

3.7米,外厚度1.4米,圆门见光1.8米)系嘉庆葵亥年一位状元所书。

西门“西铭是式”高5.8米(外圆到拱底高1.9米。外墙体两片共阔

3.72米,外厚度1.4米圆门见光2米)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题字,民

国二十九年旅泰华侨张鉴初捐资重修。

南门“薰风自南”高5.4米(外圆到拱底高2米,外墙体两片共阔

2.2米,外厚度1.18米,圆门见光1.6米)生死门(结婚由此门进,丧事由此门出)。

北门“众星拱北”高5.5米(外圆到拱底高1.85米,外墙体两片共阔

2.2米,外厚度1.1米,圆门见光2米)门联“众水朝东,星辰拱北”解放后铁道学院一位教授题字,门内架设木栅和枪眼孔内宽外狭结构紧凑不露相格。围外西南片开挖有十八曲水坑工程,两侧都砌有石高1.5米集雨面积,从马仔坑上游来水注入四环池塘,此坑不会积泥沙,既有水利的作用,又有其科学原理,此水坑已于平整耕地毁掉。

3、排水通风防火设计:建桥围古村落内的排水通风防火设计有其奇特之处:一是城内街道和古巷里看不到一条排水渠。但不管下多大的雨,城内从不会淹水。二是城内建筑物的通风采光设计令人叫绝,大大小小24幢四合院落式建筑,每幢建筑物的通风采光都恰到好处,冬暖夏凉;三是防火设计非常合理,除古村落四周有护城河环绕外,房与房之间还建有防火墙,既便于生活,也利于防火,数百年来城内从没有发生过大的火灾。

三、民俗风情:

建桥围当地拥有众多的民间技艺和民间活动。主要有舞狮、舞龙、锣鼓班、八音班、打蘸(已失传)、弦乐、元宵迎灯等等。另外,婚嫁和丧葬(二次葬)习俗也堪称独特。

四、崇文重教

为了光宗耀祖,光彩门楣,改善自身生存环境,提高社会地位,张氏非常重视教育鼓励子弟积极参加科举考试,各房都隆师重道,设立私塾、聘请教师,培育子弟。

如十一世大元置东门外屋地一大块,四房各建书室。现建桥“西门书斋”、“大书斋”、“大坑唇书斋”、“树德堂”、“洪塘公祠”等地名、屋名,都是当年私塾旧址。

嘉庆年间程乡县大立举人杨鸿举被建桥张氏书室容旋居聘为塾师,曾

咏诗多首,其中有“一枝容膝可徘徊,琴剑年华又复催。客到小斋情似水,人行深巷步如雷。(门首有深巷,往来不绝)”之句,反映张氏族人对他为师的重视。社会也看重读书人。如当地竹枝词曰:“新正会课设祠堂,赏得新苎数尺长;大姊小姑都啧啧,羡她嫁得读书郎。”如考中举人、秀才,则划拨一定的尝谷予以奖励。如考得贡生以上功名者,则在祠堂前立旗杆石以示标榜。因此建桥围文风兴盛,人文蔚起,人才辈出。建桥围文风兴盛,人文蔚起,人才辈出。自明崇祯以来有多人考得功名。其中举人4人(乾隆2,道光1,同治1),贡生14人(崇祯1,顺治1,康熙3,乾隆5,嘉庆3.,道光1),秀才众多。(具体情况详见统计表)城内有金榜题名的桅杆12条(现存7条)分别是:道光九年、八年、三年,嘉庆二十一年石桅杆各一付。保大堂门口保存有道光四年,嘉庆二十年、二十一年、石桅杆各一付。嘉庆九年,乾隆18年、乾隆36年桅杆夹各一付。系张氏15至18世取得贡生以上功名的裔孙所立。

光太堂、保太堂功名统计表:

上表据葛洲甫光绪《丰顺县志》和1995年《丰顺建桥张氏族谱》统计。

张氏众多成员获得功名,除外为官,使张氏在地方上声誉大涨,赢得了“大埔百侯杨,丰顺剑桥张”的称誉。

五、保护、开发现状:

近几年来,建桥镇党委政府从“系统开发为目标,重点保护为前提”出发,着力改善建桥围周边与围内环境,把开发建桥围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通过制订《建桥围古村落保护村规民约》,大力宣传引导,竭力劝阻围内居民房改建,大力支持外迁居民维修围内旧房,有效使围内街道

房屋维持原貌。日前,在社会各界和县供电局的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对建桥围四大围门的外部环境进行优化改造,完善其周边的交通条件和公共设施,加大对建桥围的维护和开发,于2010年4月拟申报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截至2009年底,投入500多万元,已将建桥围东门口年代久远的破旧厕所改造为新公厕,在东门前修建4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和绿化带,在围内主要街道和围外线路改造,在主要道路安装了路灯,并完善相应的公共设施。镇党委政府邀请有关技术权威部门对建桥围东门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科学规划,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完成改善和优化建桥围东门口的外部环境,西南北三大围外部的环境改造工程得到改善,通过改善周边环境以带动古村落建桥围的开发。

六、开发前景:

建桥围古村落座落于建桥镇政府对面,交通便利,广梅汕铁路、汕梅高速公路、206国道皆穿建桥镇而过。且距丰顺县城37公里,距梅州市区也仅60多公里。建桥围古村落是一个客家民居建筑群,是梅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座保存有明、清两朝古建筑的古村落,且整体保存完好。

城内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有上千间房屋,既留存有明初古巷,又有明代飞檐式的四合院建筑和清代防火山墙式建筑。围内外有八音班、舞狮、舞龙、大锣鼓、弦乐、元宵迎灯、打醮等众多民俗活动。

建桥围古村落既可以作为研究古建筑、古代风水学、客家民俗、人类学、人口学、民俗学的一个研究基地,也可以作为客家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另外,建桥围古村落也可以和周边的温泉、铁印总兵吴六奇故居、龙鲸河漂流、揭岭飞泉等景点连成一线,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欣赏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中共丰顺县建桥镇委员会

丰顺县建桥镇人民政府

2010年6月10日


相关文章

  • 岭南十大明清古村落简介
  • 岭南十大明清古村落: 韶关南雄珠玑巷 佛山三水大旗头村 韶关乐昌应山村 广州从化钱岗村 东莞南社村 广州番禺石楼大岭村 河源仙塘南园古村 江门恩平歇马村 肇庆高要"八卦村" 云浮郁南连滩.大湾古村落 始自南岭珠玑巷,繁衍 ...查看


  • 梅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1
  •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0月18日在梅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梅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文广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从2006年10月换届以来,在 ...查看


  •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步入关键期
  •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步入关键期 从中央到地方,都已经认识到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活态保护"是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内容,所有工作要围绕如何让传统村落的主人 ...查看


  • 古村落民居保护与开发的产权分析_许抄军
  • 第24卷第4期2003年8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ofHengya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No.4Vol.24Aug.2003 古村落民居保护与开发的产权分析 许抄军,刘沛林, ...查看


  • 带您走进我的家乡温州
  • 牵肠,欲把他乡,落作家乡. 泰顺承天氡泉人说繁华比帝乡,馆厦皇皇,道路皇皇.山川瑰丽胜苏杭, 楼外花香,楼里人香. 攘往熙来富贵商,天上机航,水上舟航.王孙到此也 承天氡泉县地处泰顺雅阳镇承天村会甲溪谷中,这里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 ...查看


  • 探访广东四大古村寻找正在消逝的传统
  • 探访广东四大古村 寻找正在消逝的传统 一个筑于农田之上的村寨 河源和平 林寨古村 进村,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或许你会觉得都一样---整个林寨就像一个摆好的方阵,但又不似绕迷宫,绕了一圈最终还是可以绕出来.多数时候,它会让奔着四角楼建筑而来的 ...查看


  • 江西古村落 遗珠遍布待人识(名家看景)
  • 四围峰峦,千年古村,百座祠宇,高墙围屋,江西省保存至今成规模的古村落达数百,其中有8个国家级.49个省级历史文化村.镇 江西古村落 遗珠遍布待人识(名家看景) □ 刘 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4月12日   第 ...查看


  • 广东五大最美古村落值得你一去
  • 广东五大最美古村落查看


  • 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
  • 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桥冲镇大塘村 2013-10-22 00:31:27|  分类: 摄影 |举报 |字号 订阅 大塘村位于陆丰市桥冲镇西南部,村落南北边各有一条河流如玉带般环饶该村,故称金带塘,简称带塘,后称大塘,以闽南褔佬话为方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