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文章就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原因、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从管理者的角度针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制度与人性管理相统一;社会支持与自我内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对策,以期为缓解高校教师的压力及其专业化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129-01      近些年来,大量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以及媒体报道的高校“过劳死”现象表明:高校教师职场的长期超负荷工作致使一部分教师不堪重负、体力透支、心理压力大。在高等教育成为高层次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的今天,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还会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工作在高度压力下的教师,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表现出的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状态,是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如下:(一)长期的职业压力。众多研究表明高校教师正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压力,由于高校教师职业有着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殊性,既要努力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又面临着沉重的科研负担,因为科研成果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就,和职称晋升与经济利益息息相关。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状态势必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过高的压力对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从而产生消极心理,上课缺乏激情,教学效果下降,缺课等现象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高压还会出现优秀教师流失的现象。(二)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教师管理体制当中,教师考核制度中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被用来当做考核的指标。然而考核标准又与晋升情况相挂钩,这是造成教师心理困惑的最重要原因。一些高校也借鉴社会上的做法,把市场竞前提机制引入到教育体制中来,这些做法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到教室的就业,使他们产生过度的危机感。(三)角色冲突。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看,首先应扮演好其职业角色。但大量的工作任务迫使高校教师在其它非工作时间里也不得不继续扮演教师角色,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致使他们需要在学校、社会、家庭里的多种人际交往中不断的转换角色,这容易使他们产生多方面的角色混乱,不可避免地使其产生心理冲突,从而增加教师工作上的压力。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一)理性化制度和人性化管理的辩证统一。1、优化改革,坚持理性化的管理制度。本着人性的观念,管理者通过理性化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从任务、制度制定上体现人文关怀,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刚柔并济相辅相成,谋求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有效地激励。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制定出理性化的制度。2、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实践证明,生硬的管理制度、单纯的工作任务很难有好的管理效能,缺乏情感的人性化管理必定会降低工作任务的力量,而且工作任务运用不当,容易使管理者陷入“专断”的泥坑。所以高校管理者要做好教师管理工作就要辩证运用工作管理方法,要本着人性的观念,通过理性化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从任务、制度制定上体现人文关怀,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刚柔并济相辅相成,谋求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有效地激励。(二)外部激励和自身激励的辩证统一。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引发动机、指导行为,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即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调动者的行为向组织期望的方向发展。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属于稳定因素,而工作积极性是不稳定因素。因此,当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一定时,其工作绩效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积极性的高低,而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又取决于激励力量的大小。1、管理者应做好物质与精神上的外部激励。管理者通过各种外部的管理措施,在外力的推动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中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物质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来调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注重提高个人待遇向更加重视支持人才成长和发展转变,要重实绩、重贡献,向一线教师、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可以实行年薪制,对短期聘任的教师可以实行协议工资制。通过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激励,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2、社会支持与自我激励的有机结合。自20世纪60年代对职业倦怠开展研究以来,社会支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影响因素。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支持性网络越丰富,越能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职业怠倦。因此,关心高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帮助建立支持性网络体系,有助于高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有意识的培养积极健康的自尊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倦怠的产生。教师应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挑战,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辩证地看待前进中的挫折和失败,激励自尊自强,积极培养和提高心理康复能力,迅速走出人生的误区,主动创设人生发展的新天地。教师要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以“阳光”的心态完成职业教师光荣的使命。   三、研究结论与不足。上述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主客观成因分析,运用辩证的管理和激励方法对这一现状的对策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对教学和科研都是有益处的。随着我国目前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知识积累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教师肩负着对知识与信息的传递与创造的使命,将继续面临严峻的工作挑战。所以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随时关注高等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从多方面对其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并从这些研究中寻找出适当且有效的方法来为高校教师“减压”、“减负”,今后这必将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   对高等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研究中,管理策略大多针对普遍的现象加以应对,然而更多的教师压力是由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组织因素造成的,而这方面研究却涉及甚少,因此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机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冒容,贺晓星,穆荣华等.无觅桃花源何处好耕田--高校教师精神压力问题初探.高等教育研究.1997,7:31-36   [2]濮宁镇,奖春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中国初级保健.2002,16(10):44-45

  摘要:文章就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原因、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从管理者的角度针对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优化制度与人性管理相统一;社会支持与自我内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对策,以期为缓解高校教师的压力及其专业化发展提供切实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7(c)-0129-01      近些年来,大量关于高校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以及媒体报道的高校“过劳死”现象表明:高校教师职场的长期超负荷工作致使一部分教师不堪重负、体力透支、心理压力大。在高等教育成为高层次人才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的今天,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消极影响更大,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还会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帮助高校教师摆脱职业倦怠,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原因。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工作在高度压力下的教师,在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表现出的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状态,是不能顺利应对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如下:(一)长期的职业压力。众多研究表明高校教师正承受着严重的心理压力,由于高校教师职业有着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特殊性,既要努力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又面临着沉重的科研负担,因为科研成果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就,和职称晋升与经济利益息息相关。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状态势必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过高的压力对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从而产生消极心理,上课缺乏激情,教学效果下降,缺课等现象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高压还会出现优秀教师流失的现象。(二)管理体制不完善。在教师管理体制当中,教师考核制度中一些无法量化的内容被用来当做考核的指标。然而考核标准又与晋升情况相挂钩,这是造成教师心理困惑的最重要原因。一些高校也借鉴社会上的做法,把市场竞前提机制引入到教育体制中来,这些做法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到教室的就业,使他们产生过度的危机感。(三)角色冲突。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看,首先应扮演好其职业角色。但大量的工作任务迫使高校教师在其它非工作时间里也不得不继续扮演教师角色,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致使他们需要在学校、社会、家庭里的多种人际交往中不断的转换角色,这容易使他们产生多方面的角色混乱,不可避免地使其产生心理冲突,从而增加教师工作上的压力。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应对策略。(一)理性化制度和人性化管理的辩证统一。1、优化改革,坚持理性化的管理制度。本着人性的观念,管理者通过理性化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从任务、制度制定上体现人文关怀,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刚柔并济相辅相成,谋求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有效地激励。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制定出理性化的制度。2、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实践证明,生硬的管理制度、单纯的工作任务很难有好的管理效能,缺乏情感的人性化管理必定会降低工作任务的力量,而且工作任务运用不当,容易使管理者陷入“专断”的泥坑。所以高校管理者要做好教师管理工作就要辩证运用工作管理方法,要本着人性的观念,通过理性化的制度来规范教师的行为,从任务、制度制定上体现人文关怀,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做到刚柔并济相辅相成,谋求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有效地激励。(二)外部激励和自身激励的辩证统一。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引发动机、指导行为,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即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内因,从而使被调动者的行为向组织期望的方向发展。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属于稳定因素,而工作积极性是不稳定因素。因此,当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一定时,其工作绩效的大小取决于工作积极性的高低,而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又取决于激励力量的大小。1、管理者应做好物质与精神上的外部激励。管理者通过各种外部的管理措施,在外力的推动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中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对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物质激励就是通过满足个人物质利益的需求,来调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从注重提高个人待遇向更加重视支持人才成长和发展转变,要重实绩、重贡献,向一线教师、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探索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可以实行年薪制,对短期聘任的教师可以实行协议工资制。通过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激励,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2、社会支持与自我激励的有机结合。自20世纪60年代对职业倦怠开展研究以来,社会支持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影响因素。教师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支持性网络越丰富,越能有效地预防和缓解职业怠倦。因此,关心高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满意度,帮助建立支持性网络体系,有助于高校教师克服职业倦怠。有意识的培养积极健康的自尊意识,可以有效预防倦怠的产生。教师应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挑战,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辩证地看待前进中的挫折和失败,激励自尊自强,积极培养和提高心理康复能力,迅速走出人生的误区,主动创设人生发展的新天地。教师要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以“阳光”的心态完成职业教师光荣的使命。   三、研究结论与不足。上述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的主客观成因分析,运用辩证的管理和激励方法对这一现状的对策进行研究,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对教学和科研都是有益处的。随着我国目前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知识积累和传播方式的改变,教师肩负着对知识与信息的传递与创造的使命,将继续面临严峻的工作挑战。所以我们应用发展的眼光,随时关注高等教育工作者,更深入地从多方面对其工作状况进行分析,并从这些研究中寻找出适当且有效的方法来为高校教师“减压”、“减负”,今后这必将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   对高等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研究中,管理策略大多针对普遍的现象加以应对,然而更多的教师压力是由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组织因素造成的,而这方面研究却涉及甚少,因此对教师的职业倦怠发生机制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冒容,贺晓星,穆荣华等.无觅桃花源何处好耕田--高校教师精神压力问题初探.高等教育研究.1997,7:31-36   [2]濮宁镇,奖春雷.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中国初级保健.2002,16(10):44-45


相关文章

  • 职业倦怠开题报告
  • 新课程背景下建水县农村初级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研究 开题报告 (赵丽莎 学号:8201508019 工作单位:建水县青云中学 电话:[1**********]) 一.选题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当今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作为教 ...查看


  • 环境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试析广州星河湾酒店实习员工 职业倦怠成因和疏解 潘东燕1 李培2 (1.上海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上海 200234:2.湘南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南 423000) 摘要: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和餐饮管理专业的学生已成为饭店实习生大军中非 ...查看


  •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 摘要:由于很多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都是采用已有量表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对于某一教师的职业生涯过程缺乏连续性研究,因此,从这方面作深入研究的空间还很大.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查看


  • 10论文选题2
  • 管理系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参考题 目 一.学年论文工作说明: 为提高论文质量,管理系实行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同一导师指导的方式.总结以往导师分配中的弊端,本届毕业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采取随机抽取的原则(班长进行抽签) ...查看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论文 摘要:当教师面对课堂里的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教师只要坚持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和技能,就会有能力和底气摆托职业倦怠的纠缠,这是一种着眼于长远.标本兼治的问题解 ...查看


  • 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美国心理学家弗登伯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个词语.他认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体力.精力和能力上都无法应付外界的要求而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 ...查看


  •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成因分析
  • 摘 要: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它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发展,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危害,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职业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教师个人因素.我们可以 ...查看


  • 特殊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特殊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082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 班主任职业倦怠现象的解析与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班主任职业倦怠现象的解析与对策 作者:王志平 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5年第04期 班主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班主任也因其工作时间长.强度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