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职工收入分配存在五大问题

  全总职工收入分配专题调研组于2009年10月至12月在全国十个城市开展了企业职工收入分配问题调研,共对500家已建工会企业、5000名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召开政府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座谈会30余次。在这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全总第六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和金融危机中职工权益调查等有关数据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当前企业职工收入分配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问题一:低收入职工收入偏低的比例过大   1.低收入职工收入偏低。调查显示,被调查职工月平均货币收入为2152元,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40元)的88%。其中,月收入低于2440元的职工占被调查职工的73.3%。这其中低于月平均收入50%(1076元)的占17.3%。与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数据相比,低于月平均收入和低于月平均收入50%的职工,分别增加了4.8%和0.4%。28.2%的职工工资徘徊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附近。   按照职工人数五等分组观察职工工资,占职工人数20%的低收入组的职工月收入均在1150元以下,其月平均工资仅为725元,为全部被调查职工月平均收入的(2152元)33.7%。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这种现象尤为显著,工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职工比例分别高达93.2%和90.8%,绝大多数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相去甚远。   2.低收入职工群体相对集中在农民工、一线职工、私营企业以及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在这次调查的1588名农民工中,月平均收入为1728元,相当于全部被调查职工月平均收入(2152元)的80.3%,仅相当于2440元的70.8%。有78.7%的农民工月收入低于被调查职工月平均收入(2152元)。   在企业中,一线工人工资收入明显偏低,占低收入职工的比例大。本次调查显示,一线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749元,相当于2152元的81.27%,仅为2440元的71.68%。在月平均收入低于全部职工平均收入50%的低收入职工中,一线职工占63.8%。   与国企和外商投资企业相比,私营企业、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低。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7071元,只相当于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平均工资的58.4%。本次调查中,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811.4元,仅相当于被调查国企职工月平均收入(2572.4元)的70.4%。集体企业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241.5元,仅相当于被调查国企职工月平均收入(2572.4元)的48.3%   国企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职工收入总体较高,而省属以下国有中小企业、困难企业职工收入低,社会保障问题突出。本次调查显示,在全部被调查的1859名国企职工中,职工月均收入最高的金融业(5765.68元)是最低的建筑业(1696.90元)的3.4倍。      问题二:职工利益群体逐渐分化   1. 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导致行业间差距不合理拉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8年行业工资差距继续扩大。在20个行业门类中,2008年收入高低差距为4.77倍。占企业职工总数44%的制造业企业,平均工资相当于全国平均工资的83%,相当于全国企业平均工资的85%。细分行业,收入差距尤为明显,最高的证券业相当于最低的畜牧业的15.9倍。   除工资之外,垄断行业企业制度外收入比重过大,福利待遇也远远高于其他企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加上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差异,目前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实际收入差距达5~10倍。   2.部分国企高管人员薪酬与业绩相脱节,薪酬过高,增速过快,与普通职工差距过大。据国资委数据,2004年~2007年,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47.8万元和55万元,年增长14%左右。   我们对2006年~2008年沪市A股中,国有股占总股本比重超过50%的上市公司共208家年报数据分析,2006年~2008年其高管薪酬平均值分别为254365元、346562元、381686元,其中,2007年比2006年增长36.25%;2008年比2007年增长10.14%。而这些上市公司的职工薪酬平均值,2006年为37833元,2007年为25675元,2008年为21259元。其中,2007年比2006年降低32.14%;2008年比2007年下降17.20%。   国企高管人员职务消费缺乏规范,相关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且执行不力。部分高管人员职务消费成为“无底洞”,中石化原总经理、董事长陈同海,每天职务消费4万元。   3.职工队伍内部收入差距明显,职工利益群体日益分化。   一是普通职工相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收入偏低。据全总2009年对国企改制和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情况的调查,被调查39家企业中,2006年企业一线职工平均工资为1521.21/月,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平均工资为4598.91元/月;2008年企业一线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890.97元/月,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的平均工资为5859.17元/月。   二是农民工和城镇职工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第六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1210.92元,是城镇职工1520.27元的79.9%。本次调查中,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728.08元,仅相当于城镇职工月平均收入2350.2元的73.5%,二者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三是劳务派遣工与企业正式职工收入差距明显。由于对《劳动合同法》中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只适合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原则性规定,目前尚缺少更详细、操作性强的细则规范;由于政府部门直接参与经营(目前,许多劳务派遣公司都是“公办”,挂靠在劳动保障部门劳动就业中心或劳动服务公司下),劳动监督容易流于形式。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劳务派遣公司近3万家,劳务派遣工2500万人左右。   调查显示,2006年~2008年,劳务派遣工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7858.54元、18723.86元、23058元,大大低于同期企业在岗职工平均收入。据中国金融工会调查,目前,各大银行柜台一线工作的劳务派遣工占在柜台一线工作人员的50%以上,而他们的收入仅是从事同岗位工作的正式职工的一半左右。      问题三:低收入职工成为最易受害群体   1. 欠薪及欠薪逃匿问题有所缓解,但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拖欠工资、欠薪逃匿问题明显增加。全总2009年5~6月对全国10000名职工调查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有14.4%的职工遭遇了工资拖欠,比2007年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高出10.3个百分点。另据浙江省劳动监察总队统计,2008年全省共发生欠薪逃匿案件527起,涉及33600多名员工,共拖欠职工工资1.35亿元,为过去十年的总和。   2.超时劳动、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问题严重,低收入职工成为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据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职工平均每周工作48.76小时,其中,工人身份的职工人均周工时为50.1小时;农民工周工时达52.44小时,超过法定标准一个半工作日以上。在加班职工中,55.2%的职工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领到加班费,25.6%的职工不能足额领到,12%的职工完全领不到加班工资。

  3.制定劳动定额随意性过大。18.1%的企业单方面决定劳动定额。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在规定有劳动定额的企业内,由企业单方面确定的达52.4%,16.6%的职工反映在8小时内不能完成劳动定额。   4.侵犯职工劳动报酬权益引发的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1月份全国因拖欠工资引发的5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达1150余起,涉及职工14万人,金额10.5亿元。广东省2008年共处理与欠薪有关的突发事件6659件,涉及劳动者77.85万人,其中,因恶意欠薪引发的30人以上群体性突发事件1186宗,欠薪逃匿引发的3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333宗,涉及劳动者26259人。      问题四:再分配“逆向调节”问题突出   1.社会保险强制性不足,覆盖面不高。据统计,在我国30210万城镇就业人员中,只有16587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不足55%,有14988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还有50%多未参保。金融危机中,部分企业职工出现欠保、断保、退保现象。农民工流动性大,参保率更低且兑现难。   2.劳务派遣工不仅就业不稳定,社保缴费比例也低于企业正式职工。一些劳务派遣单位甚至以最低工资标准为缴费基数。   3.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主要集中在垄断行业,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2008年企业年金市场90%以上的规模都来自中央企业,主要是电力、石油、电信、石化、民航等行业。      问题五:职工工资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速   2002年、2006年和2009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037元、1367元和2152元,7年间提高107.52%,年均增长10.98%。扣除物价因素后,年均增长8.18%。而同期GDP的年递增幅度高达10.13%。   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比大幅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97年~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10.95%上升到20.57%。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2.部分职工工资落后于物价增长水平。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部职工中有23.4%的职工和上次调查时相比5年间没有增加工资。其中,制造业职工、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职工、企业职工、一线工人情况比较严重,不增加工资职工的比重分别为24.6%、33.3%、24.4%、26.7%。调查表明,有17.5%的职工2006年以来没有增加工资。从增加幅度看,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最近一次增加了工资的职工中,73.3%的职工增加工资额在200元及以下。   3.在一些城市,低收入职工集中地区逐渐出现“贫民窟”现象,出现子女“穷二代”现象。位于上海闸北区天目中路749号的蕃瓜弄社区就是典型的一例。在城市中,“有钱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区域的划分越来越分明和固化。   4.对当前收入分配不满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调查显示,在全部被调查职工中,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社会收入分配最大的不公平。

  全总职工收入分配专题调研组于2009年10月至12月在全国十个城市开展了企业职工收入分配问题调研,共对500家已建工会企业、5000名职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召开政府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座谈会30余次。在这次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全总第六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和金融危机中职工权益调查等有关数据进行综合研究,认为当前企业职工收入分配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问题一:低收入职工收入偏低的比例过大   1.低收入职工收入偏低。调查显示,被调查职工月平均货币收入为2152元,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440元)的88%。其中,月收入低于2440元的职工占被调查职工的73.3%。这其中低于月平均收入50%(1076元)的占17.3%。与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的数据相比,低于月平均收入和低于月平均收入50%的职工,分别增加了4.8%和0.4%。28.2%的职工工资徘徊在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附近。   按照职工人数五等分组观察职工工资,占职工人数20%的低收入组的职工月收入均在1150元以下,其月平均工资仅为725元,为全部被调查职工月平均收入的(2152元)33.7%。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这种现象尤为显著,工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职工比例分别高达93.2%和90.8%,绝大多数普通职工的工资收入与公布的职工平均工资相去甚远。   2.低收入职工群体相对集中在农民工、一线职工、私营企业以及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在这次调查的1588名农民工中,月平均收入为1728元,相当于全部被调查职工月平均收入(2152元)的80.3%,仅相当于2440元的70.8%。有78.7%的农民工月收入低于被调查职工月平均收入(2152元)。   在企业中,一线工人工资收入明显偏低,占低收入职工的比例大。本次调查显示,一线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749元,相当于2152元的81.27%,仅为2440元的71.68%。在月平均收入低于全部职工平均收入50%的低收入职工中,一线职工占63.8%。   与国企和外商投资企业相比,私营企业、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低。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信息,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7071元,只相当于现行劳动工资统计制度平均工资的58.4%。本次调查中,私营企业、个体企业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811.4元,仅相当于被调查国企职工月平均收入(2572.4元)的70.4%。集体企业职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241.5元,仅相当于被调查国企职工月平均收入(2572.4元)的48.3%   国企之间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垄断企业职工收入总体较高,而省属以下国有中小企业、困难企业职工收入低,社会保障问题突出。本次调查显示,在全部被调查的1859名国企职工中,职工月均收入最高的金融业(5765.68元)是最低的建筑业(1696.90元)的3.4倍。      问题二:职工利益群体逐渐分化   1. 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导致行业间差距不合理拉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2008年行业工资差距继续扩大。在20个行业门类中,2008年收入高低差距为4.77倍。占企业职工总数44%的制造业企业,平均工资相当于全国平均工资的83%,相当于全国企业平均工资的85%。细分行业,收入差距尤为明显,最高的证券业相当于最低的畜牧业的15.9倍。   除工资之外,垄断行业企业制度外收入比重过大,福利待遇也远远高于其他企业,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加上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差异,目前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的实际收入差距达5~10倍。   2.部分国企高管人员薪酬与业绩相脱节,薪酬过高,增速过快,与普通职工差距过大。据国资委数据,2004年~2007年,国资委监管下的央企高管的平均年薪分别为35万元、43万元、47.8万元和55万元,年增长14%左右。   我们对2006年~2008年沪市A股中,国有股占总股本比重超过50%的上市公司共208家年报数据分析,2006年~2008年其高管薪酬平均值分别为254365元、346562元、381686元,其中,2007年比2006年增长36.25%;2008年比2007年增长10.14%。而这些上市公司的职工薪酬平均值,2006年为37833元,2007年为25675元,2008年为21259元。其中,2007年比2006年降低32.14%;2008年比2007年下降17.20%。   国企高管人员职务消费缺乏规范,相关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且执行不力。部分高管人员职务消费成为“无底洞”,中石化原总经理、董事长陈同海,每天职务消费4万元。   3.职工队伍内部收入差距明显,职工利益群体日益分化。   一是普通职工相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收入偏低。据全总2009年对国企改制和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情况的调查,被调查39家企业中,2006年企业一线职工平均工资为1521.21/月,企业中层以上干部平均工资为4598.91元/月;2008年企业一线职工的平均工资为1890.97元/月,企业中层以上干部的平均工资为5859.17元/月。   二是农民工和城镇职工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第六次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1210.92元,是城镇职工1520.27元的79.9%。本次调查中,农民工的月平均收入为1728.08元,仅相当于城镇职工月平均收入2350.2元的73.5%,二者的差距呈扩大趋势。   三是劳务派遣工与企业正式职工收入差距明显。由于对《劳动合同法》中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只适合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岗位的原则性规定,目前尚缺少更详细、操作性强的细则规范;由于政府部门直接参与经营(目前,许多劳务派遣公司都是“公办”,挂靠在劳动保障部门劳动就业中心或劳动服务公司下),劳动监督容易流于形式。近年来,劳务派遣用工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劳务派遣公司近3万家,劳务派遣工2500万人左右。   调查显示,2006年~2008年,劳务派遣工的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7858.54元、18723.86元、23058元,大大低于同期企业在岗职工平均收入。据中国金融工会调查,目前,各大银行柜台一线工作的劳务派遣工占在柜台一线工作人员的50%以上,而他们的收入仅是从事同岗位工作的正式职工的一半左右。      问题三:低收入职工成为最易受害群体   1. 欠薪及欠薪逃匿问题有所缓解,但没有根本解决,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拖欠工资、欠薪逃匿问题明显增加。全总2009年5~6月对全国10000名职工调查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有14.4%的职工遭遇了工资拖欠,比2007年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高出10.3个百分点。另据浙江省劳动监察总队统计,2008年全省共发生欠薪逃匿案件527起,涉及33600多名员工,共拖欠职工工资1.35亿元,为过去十年的总和。   2.超时劳动、不依法支付加班工资问题严重,低收入职工成为受影响最大的群体。据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职工平均每周工作48.76小时,其中,工人身份的职工人均周工时为50.1小时;农民工周工时达52.44小时,超过法定标准一个半工作日以上。在加班职工中,55.2%的职工能够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领到加班费,25.6%的职工不能足额领到,12%的职工完全领不到加班工资。

  3.制定劳动定额随意性过大。18.1%的企业单方面决定劳动定额。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在规定有劳动定额的企业内,由企业单方面确定的达52.4%,16.6%的职工反映在8小时内不能完成劳动定额。   4.侵犯职工劳动报酬权益引发的劳动争议和群体性事件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1月份全国因拖欠工资引发的50人以上群体性事件达1150余起,涉及职工14万人,金额10.5亿元。广东省2008年共处理与欠薪有关的突发事件6659件,涉及劳动者77.85万人,其中,因恶意欠薪引发的30人以上群体性突发事件1186宗,欠薪逃匿引发的30人以上的群体性事件333宗,涉及劳动者26259人。      问题四:再分配“逆向调节”问题突出   1.社会保险强制性不足,覆盖面不高。据统计,在我国30210万城镇就业人员中,只有16587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不足55%,有14988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还有50%多未参保。金融危机中,部分企业职工出现欠保、断保、退保现象。农民工流动性大,参保率更低且兑现难。   2.劳务派遣工不仅就业不稳定,社保缴费比例也低于企业正式职工。一些劳务派遣单位甚至以最低工资标准为缴费基数。   3.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主要集中在垄断行业,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分配差距。2008年企业年金市场90%以上的规模都来自中央企业,主要是电力、石油、电信、石化、民航等行业。      问题五:职工工资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速   2002年、2006年和2009年,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037元、1367元和2152元,7年间提高107.52%,年均增长10.98%。扣除物价因素后,年均增长8.18%。而同期GDP的年递增幅度高达10.13%。   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资本所有者和政府占比大幅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从1997年~2007年,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从10.95%上升到20.57%。而在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大多在50%以上。   2.部分职工工资落后于物价增长水平。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部职工中有23.4%的职工和上次调查时相比5年间没有增加工资。其中,制造业职工、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职工、企业职工、一线工人情况比较严重,不增加工资职工的比重分别为24.6%、33.3%、24.4%、26.7%。调查表明,有17.5%的职工2006年以来没有增加工资。从增加幅度看,第六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最近一次增加了工资的职工中,73.3%的职工增加工资额在200元及以下。   3.在一些城市,低收入职工集中地区逐渐出现“贫民窟”现象,出现子女“穷二代”现象。位于上海闸北区天目中路749号的蕃瓜弄社区就是典型的一例。在城市中,“有钱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区域的划分越来越分明和固化。   4.对当前收入分配不满已成为普遍的社会心态。调查显示,在全部被调查职工中,75.2%的职工认为当前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61%的职工认为“普通劳动者收入过低”是当前社会收入分配最大的不公平。


相关文章

  • 浙大远程政治经济学作业(选)
  • 政治经济学作业集 (选做题) 第一章 1.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发展过程分析,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刚开始提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是不完善的.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将自己的理论不断发展. ...查看


  • 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学内容的拓展
  • 作者:张存刚宋丽霞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5年07期 [中图分类号]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465(2005)01-011-08 马克思的经济学体系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理论体系,恰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 ...查看


  • 坚持按劳分配制度的论文索引①
  • 题名: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的探索 作者:王金池 关键词:改革开放新时期:4893,中国共产党:4846,按劳分配原则:4799,分配制度:4753,多种分配方式:1456,平均主义:1309,收入分配结构:10 ...查看


  • 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 我国总体实现小康以后,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 ...查看


  •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问题研究
  • [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的高收入引起了全社会极大关注.文章通过分析发现,国有行业的高额利润大部分原因在于行政垄断,而其他问题如利润上缴比例低等都是其形成的"催化剂" .本文主要意于研究如何让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还利于民,更 ...查看


  • 控制权收益的的来源.计量及分配
  • 最后,在提升决策科学水平的基础上强化危机处理.与股权分散的情况下股东决策成本较大效率较低相比,股权结构集中境遇下控股股东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在利益最大化目标追求的推动下股东决策的优势更在于能提升决策的科学水平,即如申尊焕所言,大股东 ...查看


  •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当前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
  • 作者:丁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年12期 近年来,我国个别地方少数私营企业由于受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等原因,被合并重组,引起了社会热议.一些学者指责其为"国进民退",是"一股逆流",说&qu ...查看


  • 公务员考试的复习攻略
  • 公务员考试的复习攻略 在最后三周行测和申论我们要采取两科都不能偏科,我们今天重点放在行测上,如果在最后的三周提高自己的成绩,你要安排一个计划,要了解行测最基本的内容.所谓行测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我们要知道行测这个科目要考什么,这是关键点. 我个 ...查看


  • 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质和量的规定性
  • 作者:张作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16年03期 中图分类号:F0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6)01-0009-08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对原有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实行了&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