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最实用教案

《醉翁亭记》重点词、译文及简答(教师版)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 “”之一,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士”,谥号文忠。

2. 给下列词语注音

林壑 蔚然 潺潺 翼然 晦明 辄醉 伛偻 琅琊 阴翳 环滁 野蔌 觥筹交错

二、学习第一段 积累文言词句

,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诸:各个 尤:特别 蔚然:茂密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山:在山上 潺潺:流水声 临:靠近 意:情趣 得:领会 寓:寄托

研讨课文

1、醉翁亭是如何一步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2、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由面到点,或由全景到局部。

3、这样写有何好处?

围绕着醉翁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层层深入,步步衬托,像揭面纱一样,将最美的最后揭出。 分析第一段内容

1、归纳第一段的段意。

写醉翁亭的周边环境和亭名的由来。

2、第一段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局部

3、这段有一个名句,也是文章点题句,请将它找出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学习叙事抒情:

1、作者为何要介绍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为了引出 “醉翁”二字。

2、作者为何要自号“醉翁”?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作者“醉”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作者经历,你认为他还有没说出来原因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还有政治理想不能施展的苦闷。

4、你能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体会出作者的深意吗。

作者政治理想不得施展,通过寄情于山水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又借助于酒来催化这种陶醉,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不服。

5、你觉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两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

是全文的核心,是理解文章的钥匙,就是要理解“ 醉翁”酒外之意。

6、此段中有两个成语,请你找出来。

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分析第二段内容 积累文言词句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霏:雾气 开:散开 归:聚拢 暝:昏暗 晦:阴晦 芳:香花

发:散发 幽香:清幽的香气 佳木:好的树木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 繁阴:茂密的绿荫 四时:四季 穷:穷尽

思考:

1、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描写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2、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3、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

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形容事情真相大白。

学习写景抒情:

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

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3、“乐亦无穷”中的“乐”指什么?

指欣赏朝暮、四时山水之乐。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段内容 积累文言词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伛偻:腰背弯曲 指老人 提携:掺扶, 这里借指小孩 绝:断 临:靠近 渔:打渔 酿泉:用酿泉的水(名词, 指的是泉水名称) 肴:熟的鱼肉 蔌:菜蔬 陈:摆放 酣:尽情的喝酒 丝竹:代指音乐

射:这里是投壶, 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把箭向壶里投. 投中多的为胜, 负者照规定的杯数饮酒. 觥:酒杯 交错:交互错杂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作的样子 这里形容醉态

思考:

1、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2、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学习描写场景

1.本段有两个成语,请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引申义。

前呼后应:写文章或做事情考虑周到,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 “太守醉”仅仅写他喝醉酒吗?

一方面被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

另一方面内心的忧愤无法排遣,借酒来使自己自己暂时忘忧。

二、分析第四段内容 积累文言词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已而:不久 翳 : 遮盖 去:离开 乐:以…为乐 乐:快乐 述:记述

思考:

此段写了哪几种乐,它们有什么不同?

禽鸟乐:禽鸟乐山林,是一种自然之乐.

游人乐:游人从太守游,宴酣而乐,有人事的乐趣.

太守乐: 太守既知自然之乐,又察人情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著文来记叙,是境界最高之乐。

学习结尾扣题

1、读第四段回答:

(1)承接上文的词语是 已而 ,表示 不久,接着写出了 日暮醉归 的情景,又写了飞鸟尽得山林之乐。

(2)文章用了几个句子衬托太守之乐,这几句是: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

关键在于太守的乐趣又是什么呢?应该是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这样两者都可以讲通了,所以,两种理解均可。

3、全文围绕一个“乐”字,写出了太守欧阳修的几种乐趣?哪一种乐趣是文章主要想表达的? 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山肴野蔌,非丝非竹,起坐喧哗

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与民同乐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作者为何在结尾处才交代出太守就是自己?这样写有何好处?

照应“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样既突出太守作为一方父母,与民同乐的形象,又步步设疑,吸引读者不断追寻,最后点出主人公,使其形象越发鲜明,同时也符合全文层层揭纱式的结构特点。

5、欧阳修为何如此自吹?

这其实是他政治上苦闷的一种表现,一方面他想让政敌看看自己并没有被打垮,依然能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也想让当权者看看他是一个一心为国事着想的人,对他的贬谪实在是不公道;最后,他也想证明自己是个能臣,到哪儿都能发光发热,造福一方百姓。

6、 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欧阳修乐百姓之乐, 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中欧阳修饮酒寓意

7、本文出现的成语:

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觥筹交错 :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峰回路转: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三、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第三课时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1、而:连词:可以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表递进、表时间。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表顺接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的连词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的连词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

已而夕阳在山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

2、绝: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以为妙绝 到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极,非常

3、之:醉翁之意不在酒 名之者谁?

4、归: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归集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5、乐: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

6. 秀: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7. 谓:太守自谓 称谓 太守谓谁 8.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临溪而渔 9. 于:泻出于两峰之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10. 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表承接 可不译

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 可不译

而鱼肥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 却

二、 理解性填空

(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

(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与民同乐)

2. 问答题:

1、“太守之乐”有哪些?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2、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醉翁亭记》重点词、译文及简答(教师版)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测

1. “”之一,古文运动领袖。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士”,谥号文忠。

2. 给下列词语注音

林壑 蔚然 潺潺 翼然 晦明 辄醉 伛偻 琅琊 阴翳 环滁 野蔌 觥筹交错

二、学习第一段 积累文言词句

,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诸:各个 尤:特别 蔚然:茂密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山:在山上 潺潺:流水声 临:靠近 意:情趣 得:领会 寓:寄托

研讨课文

1、醉翁亭是如何一步步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环滁皆山—琅琊山—酿泉—有亭翼然)

2、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由面到点,或由全景到局部。

3、这样写有何好处?

围绕着醉翁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层层深入,步步衬托,像揭面纱一样,将最美的最后揭出。 分析第一段内容

1、归纳第一段的段意。

写醉翁亭的周边环境和亭名的由来。

2、第一段写醉翁亭周围的自然环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远到近 从整体到局部

3、这段有一个名句,也是文章点题句,请将它找出来。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学习叙事抒情:

1、作者为何要介绍醉翁亭名字的由来?

为了引出 “醉翁”二字。

2、作者为何要自号“醉翁”?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3、作者“醉”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作者经历,你认为他还有没说出来原因吗?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还有政治理想不能施展的苦闷。

4、你能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体会出作者的深意吗。

作者政治理想不得施展,通过寄情于山水来排遣内心的苦闷,又借助于酒来催化这种陶醉,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不服。

5、你觉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两句在全文中起何作用?

是全文的核心,是理解文章的钥匙,就是要理解“ 醉翁”酒外之意。

6、此段中有两个成语,请你找出来。

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三、分析第二段内容 积累文言词句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霏:雾气 开:散开 归:聚拢 暝:昏暗 晦:阴晦 芳:香花

发:散发 幽香:清幽的香气 佳木:好的树木 秀:开花,这里指滋长 繁阴:茂密的绿荫 四时:四季 穷:穷尽

思考:

1、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描写了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2、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 早:日出而林霏开 晚:云归而岩穴暝

3、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春:野芳发而幽香, 夏:佳木秀而繁阴 , 秋:风霜高洁, 冬:水落而石出 。

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形容事情真相大白。

学习写景抒情:

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

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情——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3、“乐亦无穷”中的“乐”指什么?

指欣赏朝暮、四时山水之乐。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三段内容 积累文言词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伛偻:腰背弯曲 指老人 提携:掺扶, 这里借指小孩 绝:断 临:靠近 渔:打渔 酿泉:用酿泉的水(名词, 指的是泉水名称) 肴:熟的鱼肉 蔌:菜蔬 陈:摆放 酣:尽情的喝酒 丝竹:代指音乐

射:这里是投壶, 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把箭向壶里投. 投中多的为胜, 负者照规定的杯数饮酒. 觥:酒杯 交错:交互错杂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作的样子 这里形容醉态

思考:

1、归纳第三段的段意。

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2、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学习描写场景

1.本段有两个成语,请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引申义。

前呼后应:写文章或做事情考虑周到,前面有伏笔,后面有照应。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 “太守醉”仅仅写他喝醉酒吗?

一方面被美丽的山间景色和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所陶醉。

另一方面内心的忧愤无法排遣,借酒来使自己自己暂时忘忧。

二、分析第四段内容 积累文言词句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已而:不久 翳 : 遮盖 去:离开 乐:以…为乐 乐:快乐 述:记述

思考:

此段写了哪几种乐,它们有什么不同?

禽鸟乐:禽鸟乐山林,是一种自然之乐.

游人乐:游人从太守游,宴酣而乐,有人事的乐趣.

太守乐: 太守既知自然之乐,又察人情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还能著文来记叙,是境界最高之乐。

学习结尾扣题

1、读第四段回答:

(1)承接上文的词语是 已而 ,表示 不久,接着写出了 日暮醉归 的情景,又写了飞鸟尽得山林之乐。

(2)文章用了几个句子衬托太守之乐,这几句是: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

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太守自有他的乐趣”;一种是“太守把大家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你的看法是什么?说说理由。

关键在于太守的乐趣又是什么呢?应该是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乐。这样两者都可以讲通了,所以,两种理解均可。

3、全文围绕一个“乐”字,写出了太守欧阳修的几种乐趣?哪一种乐趣是文章主要想表达的? 山水之乐: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宴酣之乐:山肴野蔌,非丝非竹,起坐喧哗

乐人之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与民同乐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作者为何在结尾处才交代出太守就是自己?这样写有何好处?

照应“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这样既突出太守作为一方父母,与民同乐的形象,又步步设疑,吸引读者不断追寻,最后点出主人公,使其形象越发鲜明,同时也符合全文层层揭纱式的结构特点。

5、欧阳修为何如此自吹?

这其实是他政治上苦闷的一种表现,一方面他想让政敌看看自己并没有被打垮,依然能保持乐观进取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也想让当权者看看他是一个一心为国事着想的人,对他的贬谪实在是不公道;最后,他也想证明自己是个能臣,到哪儿都能发光发热,造福一方百姓。

6、 根据《醉翁亭记》的内容,完成下列对联。 欧阳修乐百姓之乐, 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中欧阳修饮酒寓意

7、本文出现的成语:

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醉翁之意不在酒 :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觥筹交错 :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峰回路转: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三、中心思想: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第三课时

一、文言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1、而:连词:可以表顺接、表并列、表转折、表递进、表时间。

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 表顺接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 表并列的连词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表递进的连词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的连词,可是,却

已而夕阳在山 表时间的连词,不久

2、绝: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以为妙绝 到极点 佛印绝类弥勒 极,非常

3、之:醉翁之意不在酒 名之者谁?

4、归: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归集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

5、乐: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前为“以……为乐”;后为“乐趣”

6. 秀: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7. 谓:太守自谓 称谓 太守谓谁 8. 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临溪而渔 9. 于:泻出于两峰之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10. 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表承接 可不译

朝而往,暮而归 表修饰 可不译

而鱼肥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表转折 却

二、 理解性填空

(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

(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与民同乐)

2. 问答题:

1、“太守之乐”有哪些?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2、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相关文章

  • 醉翁亭记(教案)
  • <醉翁亭记>教案 科 目:初二语文(下册) 授课时间:2012年08月25日 试讲人: 课 时: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 ②熟悉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③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掌握语句形式 ...查看


  • [醉翁亭记]教案第一课时
  • <醉翁亭记>教案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积累本课文言词语,了解作者生平及其创作经历,从而加深理解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能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特点: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 ...查看


  •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7
  •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难词难句,掌握部分实词的古今异义,体会部分虚词的一词多义. 2.理清本文的段落层次,体会语句的形式特点及其与表意的关系. 3.理解本文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查看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目录 (人教版) 初中语文第一册目录 第-单元 阅读 1<短文两篇>教案及同步练习 <短文两篇>课件及音频朗读 2<背影>教案及同步练习 <背影>课件及音频朗读 3&l ...查看


  • 精品教案黄州快哉亭记
  • 黄州快哉亭记 介绍题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篇名 作者 旨趣与性质 桃花源记 陶渊明 纯记叙文--纯寓言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查看


  •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合集(17)
  • 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下)语文教材 (语文版) 目 录 八年级(下)语文教学计划?????? (1) 第一单元 1. 背影 ??????????朱自清(4) 2. 永久的悔 ????????季羡林(7) 3.*铁骑兵 ?????????杨 朔 ...查看


  • 蝶恋花的教案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教学目标: 1.体会全词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的风格. 2.学习本词欲扬先抑的写景手法. 3.鉴赏本词工笔描摹式的抒情.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词欲扬先抑的写景手法. 2.鉴赏本词工笔描摹式的抒情. 教学难点: ...查看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语文教学与研究 刊名: 语文教学与研究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 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 周期: 旬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4-0498 CN: 42-1 ...查看


  • [秋声赋]教案
  • 秋声赋·教案 [教学目标] 1.文章用各种手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2.作者在描写中融入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研读文本,理解作者摹写秋声.化抽象为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