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史]二十六.北方的斯芬克斯--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1777年12月12日诞生于圣彼得堡,是保罗的长子。亚历山大的降生,令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欣喜万分,马上就把长孙抱走,自己抚养。亚历山大出生后一年半,他的弟弟,也就是保罗的次子康斯坦丁降生,于是亚历山大兄弟均在祖母的呵护下成长,叶卡捷琳娜为兄弟俩请来了当时最好的学者,负责两位皇孙的教育。叶卡捷林娜二世很疼爱亚历山大,但对他的要求也很严格。每天早晨,祖母都要求亚历山大在低于15摄氏度的房间里开着窗户洗冷水澡,以磨炼他的意志。在他6岁时,祖母将家里的女保姆赶走,找了12名家庭男教师教育他,以造就他威猛、坚定的性格。

亚历山大的老师是来自瑞士的学者拉加尔普,拉加尔普同情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主张法国共和,反对君主专制,他的启蒙主义世界观对亚历山大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良好的欧式教育和启蒙主义思潮带来的理想主义,和亚历山大在日后面临俄罗斯帝国具体而又复杂的国情形成强烈反差,使得亚历山大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最终反而走向早年信仰的极端。这也是俄罗斯几代君主不断重复的执政失误的一个原因。

亚历山大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法语和德语,五岁的时候学习地理,曾拿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地球仪,在老师指导下,在一个半小时之内,竟然掌握了祖母当年花了数年才掌握的地理知识。但是亚历山大处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不可避免地有懒散的习性,最终在学术上也没什么明显长进,对知识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

早熟的亚历山大对人情世故有极早的了解,还在不到十岁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祖母和父亲二者之间的对立与分歧。在二者之间的周旋,使得亚历山大很早就懂得如何讨人喜欢,能够揣摩别人微妙的心理活动。今天保留下来了亚历山大在九岁时写给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信,在每封信中亚历山大都要写上赞美祖母的话语,每封信几乎都要以'吻您,吻您的手'等话语结束。而且在个别信件中,年幼的亚历山大还知道在何处不失时机地,但有节制地讥讽嘲笑某位宫中侍臣,常常能引得喜欢热闹的祖母开怀大笑。

亚历山大年仅十三岁时,祖母就为他找好了未来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看上了德国巴登公国的公主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特,后来接受东正教洗礼,改名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1793年,当亚历山大十六岁的时候,二人成婚。婚后亚历山大到父亲保罗组建的加特契纳团服役了一段时间,结果服役的结果是左耳部分失聪,据说是由于服役部队是炮兵,大炮的轰鸣损伤了听力。

亚历山大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祖母一心想绕过父亲保罗,让他直接继承皇帝位。亚历山大在祖母那里表示同意继位,另一方面回到父亲身边时又发誓说承认父亲是合法的帝国皇帝继承人。在内心里,亚历山大实际是倾向于让父亲继位,避免在祖母、父亲和他本人之间发生冲突,此外他甚至打算在祖母压力过大的时候逃到北美,以躲避皇位继承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亚历山大性格中的主要缺陷已经暴露出来:意志不够坚强。面对强者,他的表现不是更强,而是趋向于隐藏自己的观点,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竭力把自己打扮成另一个样子,他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只能靠推测来揣摩。

亚历山大看起来整天很快活,无忧无虑,很讨周围人的喜欢,对人和蔼,态度恭谦,有时候甚至是带着媚态陪祖母和祖母的宠臣们聊天。他在那里打牌,喝酒,听歌剧,参加舞会;可是,只要一回到父亲保罗的封地加特契纳的时候,就完全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穿着笔挺的普鲁士式制服的军官,表情严肃地监督部下的工作,而且还能面无表情地听上司讲粗话。这时的亚历山大完全是父亲保罗心目中的标准军人形象:冷酷坚毅,没有任何个人情绪,完全就是军队这个冰冷的机器上的一个部件。

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保罗一世登基,亚历山大正式被立为皇储。此外保罗一世又陆续给亚历山大加封大量官衔:谢苗诺夫近卫团炮兵上校,圣彼得堡禁卫军总督,枢密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圣彼得堡步兵骑兵师和芬兰步兵师钦差巡检等等。他对父亲惟命是从,做任何事都要请示,就连自己的时间也不能自主支配。父亲要随时召见他,让他汇报一些琐事的细枝末节,而且在半数情况下,他会因不称职而遭到训斥。渐渐地,亚历山大结交了一些有实权的朋友,他们都对沙皇保罗的统治不满,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废除妨碍自由的桎梏,实现全体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博爱的社会。随着保罗自负、狂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他,并着手策划推翻他的统治,扶植亚历山大即位。

1801年3月11日夜,政变开始。反对党冲进沙皇寝室,将保罗杀死。当夜,亚历山大躲在一个套间里,战战兢兢地守在妻子身旁。当父亲被杀的消息传来时,他嚎啕大哭。虽然父亲是死于他人之手,但自己是这样期望的,因而心里充满了负疚感。反对党的首领进来对他说:“行了,别耍孩子气了,登基去吧!”就这样,亚历山大成了新的沙皇。

1801年宫廷政变后,亚历山大开始主政,首先是更改了保罗一世时代的大部分法令,恢复了贵族的特权,宣布大赦逃亡的农奴,将保罗时代被判刑的12000多人从流放地赦免或者平反,解除了贵族子弟不准出国留学的禁令,恢复从欧洲的贸易进口。尽管亚历山大一世推行的政策带有很明显的自由主义色彩,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诸如农奴制问题上仍保持保守观点。

亚历山大一世曾建立了一个“非正式委员会”,实际就是枢密院的影子内阁,成员均为他本人的亲密朋友,作为参政议政的补充。1802年,俄罗斯开始实行行政细化,推行部委制度,各部大臣由皇帝本人任命。1803年,亚历山大签署自由耕作法,试图逐步解决限制俄罗斯发展的落后的农奴制度,规定农奴可通过赎身手段获得自由。但实践表明,大多数农奴甘愿委身于大庄园主贵族,竟不愿改变自身的农奴地位,缺乏对获得自由耕中农民身份的向往,此外这项法令也遭到庄园主贵族阶层的反对,认为给予农奴获得自由的可能,将造成俄罗斯社会的动荡。最后能够通过赎身手段获得自由的农奴还不到农奴总数的5%。“非正式委员年”成员,亚历山大少年时代的密友科丘贝、恰尔托雷斯基等人曾私下里解释说,如果可以废除农奴制的话,皇帝陛下在登基第二天就可以下诏,宣布所有农奴为自由人;可是这样势必导致整个贵族阶层的激烈反对,从而丧失执政基础。可见沙皇俄国规模庞大的贵族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各项改革的减缓因素,而叶卡捷琳娜时代采取贵族和其他社会阶层分而治之的政策确实是出自不得已。

亚历山大即位后,那些垂涎他地位的女人纷纷对他投怀送抱,但在亚历山大心中却始终只有一个女人的位置——她就是叶卡捷琳娜公主。叶卡捷琳娜公主是亚历山大的大妹妹,二人年龄相当,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的岁月竟让两人产生了超出兄妹的感情。在亚历山大的婚姻名存实亡的时候,兄妹二人的感情达到了顶峰。他们经常单独闲坐,彻夜长谈,有时动作过分亲昵。他们都住在皇宫,但却要天天通信。如果亚历山大一世外出巡视或是出国访问,兄妹俩的书信往来就更加频繁。

亚历山大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写道:“知道你爱我是我幸福的源泉,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我像疯子一般爱你!……看到你,我高兴得如痴如狂,我像个着魔的人,四处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怀里甜蜜地松懈下来”。

1808年,威震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突然向叶卡捷琳娜公主求婚,这使亚历山大非常不高兴。他不能忍受将心爱的妹妹嫁给法国的“食人怪物”,婉言谢绝了。后来,他害怕拿破仑又来求婚,于是匆忙将叶卡捷琳娜嫁给相貌平常、地位一般且性格懦弱的德国奥尔登堡公爵。婚后,叶卡捷琳娜仍常住在圣彼得堡。当她的丈夫病死后,兄妹之间的感情又像以前一样无所顾忌了

亚历山大一世四平八稳的执政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俄罗斯的持续繁荣发展。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亮点还是在军事和外交领域。

如同以往俄罗斯帝国的皇帝一样,亚历山大一世时刻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又完全继承了祖母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气魄,不遗余力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领土扩张。

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之初,法国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俄罗斯积极地参加了反法同盟,成为1805年至1807年间阻挡拿破仑东进的重要力量。在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俄军大败,此后俄罗斯和法国签订了蒂尔希特和约,对法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并在实质上暂时退出反法同盟,俄法关系逐渐有所缓和。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先后在与土耳其的战争(1806年至1812年)、与瑞典的战争(1808年至1809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极大地巩固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俄罗斯相继吞并了东格鲁吉亚(1801年)、芬兰(1809年)、比萨拉比亚(1812年)、阿塞拜疆(1813年)和华沙公国(1815年)。俄罗斯的西部边界线在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固定下来并一直维持到1918年。

俄罗斯自1810年开始积极更新军队的装备,开始大规模修建军事设施。尽管由于当时制度缺陷,这些设施未能完全修建完毕,但对巩固俄罗斯国防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1812年,拿破仑率军攻入俄罗斯,俄罗斯开始了卫国战争。战争初期,俄军节节败退,亚历山大一世认识到自己无力指挥军队夺取胜利,于是就把指挥权转给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将军,此后又再次任命库图佐夫为俄罗斯军队总司令。9月7日,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爆发大决战。参战法军拥有兵力13万余人,由拿破仑亲自指挥。俄军约有12万人,由俄国元帅库图佐夫指挥。拿破仑指挥法军采用正攻方式,对巴格拉季昂率部坚守的钝角堡进行集中攻击。法俄两军针对钝角堡反复展开残酷的争夺战,法军经过八次冲击最终以极大伤亡占领了钝角堡。俄军名将巴格拉季昂在反击法军的战斗阵亡。钝角堡失守后,库图佐夫稳定两翼防线,并不时发起反冲击。双方激战至18时,俄军仍然坚韧不拔地屹立在博罗季诺阵地上。拿破仑被迫放弃已攻占的俄军工事,将军队撤回出发阵地。博罗季诺战役中法军伤亡5万多人,俄军伤亡4.4万人。

9月15日清晨,历史性的时刻到了,拿破仑骑马带队浩浩荡荡进入莫斯科城,但此时的莫斯科看上去却像一座空城,除了趁火打劫的俄国农民,法军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居民。法军进城之后又展开另一轮“攻势”,挨家挨户搜索食物、财宝和女人。占领了莫斯科后,法军每个分队都有了正规的营房,得到了充足的食物,法军士兵都感到很振奋,认为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此时的拿破仑也认为可以静静地等待亚历山大来投降,然而法国人的美梦才做了一天就破灭了。9月16日夜,拿破仑正在克里姆林宫休息,突然一名副官走到近前把他叫醒,神色慌张地说:“陛下,莫斯科全城都烧起来啦!”拿破仑匆忙穿好衣服,透过克里姆林宫的窗户向外眺望,只见莫斯科全城烈焰腾空,一片火海。这位法国皇帝顿时惊得面如土色,连声叫道:“多么可怕的景象!”此时正赶上狂风大作,火势更加猛烈。克里姆林宫附近、莫斯科河南岸一带和索良卡等地,火逐风飞,烟焰满天。最后,连克里姆林宫也燃起了呼呼的火苗。在俄罗斯爱国诗人的笔下,这场大火被赋予了拟人化的色彩,它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赶出莫斯科。但是俄罗斯人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惨烈的现实:一个美丽的城市毁于一旦。大火一直烧了好几天,直到一场暴雨来到,火才渐趋熄灭。这场大火几乎使莫斯科全城的古代建筑、古物、园林都化为灰烬。1812年以前,莫斯科有3万幢房屋,火后剩下不到5000幢,全城着火面积有3/4。在大火中被烧死和烧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在灰烬中随时都能发现尸体。

被大火赶出莫斯科的拿破仑仍没有死心,他认为俄国军队所剩无几,莫斯科已成废墟,圣彼得堡唾手可得,亚历山大肯定会来求和。他派了使者找沙皇商议停战,亚历山大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俄国疆土上还存在一名法国士兵,就不议和!在俄罗斯的寒冬到来之际,饥寒交迫的法军被迫后撤。以逸待劳的俄军乘机追袭,拿破仑大败。

然而,拿破仑的噩梦才刚刚开始。1813年3月26日,亚历山大接替病重的陆军元帅库图佐夫,亲自率军从维尔纽斯出发,向边境推进,在莱比锡与拿破仑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战场上弹片横飞,炮声震天。亚历山大整天不离战场,左右侍卫劝他躲避一下,他说:“这里的枪弹不会射中我。”他通过望远镜能清楚地看到拿破仑的灰色大衣和宽大的军帽。有一次,亚历山大策马向前,刚走几步,一颗炮弹就落在他刚才站立的地方,将他的随从炸成重伤。这件事使他相信是上帝的力量让他消灭拿破仑的。

1814年1月,亚历山大率大军进入法国境内。3月31日,攻占法国首都巴黎。拿破仑大势已去,被迫退位。尽管一年以后拿破仑从流放地厄尔巴岛逃脱,又重整旗鼓,但在反法同盟军打击下,拿破仑惨败于滑铁卢,第二次退位,从此一蹶不振。

1815年7月,亚历山大第二次进驻巴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当他的军队通过检阅台时,同盟国的首脑们都赞不绝口,亚历山大为俄罗斯帝国赢得了无限的荣耀。但是年轻的青年近卫军看到了巴黎的繁华和革命带来的自由,痛感俄国的落后,立志推翻俄国专制政府,这些人统称为十二月党人。、

尽管俄法战争结束,拿破仑遭到流放,但欧洲的君主专制体制已经遭受到了严重打击。为了稳定局势,亚历山大一世颁发了自由化色彩浓厚的波兰王国宪法,给予波兰高度的自治,并许诺在时机成熟后,给予其他并入俄罗斯版图的地区同样程度的自治。

沙皇俄国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亚地区垂涎已久。1717年,彼得大帝耗资25万卢布,派遣切尔卡斯基公爵为首的6655人的远征队从阿斯特拉罕出发去征服希瓦汗国,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彼得大帝指出哈萨克草原才是通向中亚各国的“关键的大门”。19世纪上半期,沙皇俄国开始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全面征服,一方面出动大批军队镇压哈萨克各部的反抗,一方面又诱使小帐、中帐和大帐哈萨克上层首领向自己臣服。

1822年沙俄授权西伯利亚总督斯佩兰斯基颁布了《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条例》,宣布废除哈萨克原有的政治统治制度(可汗制),把哈萨克地区划分为若干行政区,一切按照俄罗斯的政治制度、由沙俄派遣的官员统治。至此,延续366年的哈萨克汗国宣告灭亡。随着对哈萨克的征服,沙俄即将对中亚诸汗国和中国回疆地区发动强大的攻势。

1816年至1819年间,在亚历山大一世主持下,在波罗的海地区开始推行农业改革。此后他又秘密地准备了一项取消农奴制度的法案,但遭到了贵族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亚历山大一世迫于压力,只好让步,法案暂时被搁置起来。

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俄罗斯政界的腐败成为颇为头疼的问题。亚历山大的反腐措施使得政府里很多人对亚历山大心怀不满,加之他还从欧洲聘用了大量的专家进入政府,最终俄罗斯保守派开始全面抵制亚历山大一世制定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这样亚历山大一世就无法利用卫国战争结束后的有利局面,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使俄罗斯的发展发生质量上的飞跃,也就错过了这个历史良机。

亚历山大各项改革的最终失败,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俄罗斯社会普遍弥漫着保守怀旧情绪,保守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上风,外加落后的农奴制和无处不在的腐败也成为阻碍改革的重要障碍,但在另一方面,亚历山大一世的性格、处事方法和执政风格也是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希望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尽管他以最真诚的愿望希望俄罗斯社会进一步开放和自由化,但他的自由主义过于理想化,和俄罗斯的现实格格不入。此外亚历山大一世意志软弱,过于爱惜羽毛,希望在所有人的眼中都做一个好人,不愿和社会保守力量发生冲突,所以每项改革措施出台后,都是尝浅辄止,知难而退,最终也没有一项措施能够得到切实地执行。

1825年9月,亚历山大一世得到密报,军队中正在准备政变,少数军官阴谋推翻他。亚历山大一世并没有采取镇压措施,而是离开圣彼得堡,到气候适宜但位置偏僻的亚速海上小镇塔甘罗格疗养。起初,疗养的生活还算惬意,可过了不到两个月,俄国皇宫突然宣布,亚历山大一世于11月19日在疗养地驾崩。

亚历山大的突然死亡,引起人们的纷纷猜测。有人说,他的确是死于疾病;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有死,而是看破红尘,借疗养之机遁入山林过起了隐居生活。此后,亚历山大的死成了一桩悬案。亚历山大去世10年后的一天,在乌拉尔山区的一个村子出现了一位雍容高雅、仪表超俗、自称费奥多·库兹米奇的老人。由于他说不清自己的来历,被警察局驱逐到了西伯利亚。在那里,他居无定所,含辛茹苦,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学识渊博,待人宽厚,深得当地群众爱戴。人们慢慢发现,他对当代的政治事件了如指掌,对一些名人事迹如数家珍。他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俄军开进巴黎时的盛况,甚至能一个一个地说出当时沙皇身边的随员。有人说他在某段时间内经常收到一个名叫玛丽亚·费多罗芙娜(这是亚历山大一世母亲的名字)的女人寄来的钱和衣物。

1864年1月20日,费道尔·库兹米奇以87岁的高龄寿终正寝,而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一位曾参与医治亚历山大疾病的医生,从不参加11月19日纪念亚历山大之死的祷告仪式,而1864年1月的一天,他却亲自领着大家为亚历山大的亡灵祈祷。他流着泪说:“沙皇这下真是死了。”而在继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办公室的墙壁上,一直挂着费道尔·库兹米奇的画像。费道尔·库兹米奇死后,一位富商出资安葬了费道尔·库兹米奇,并在墓碑上刻上“上帝的选侯”,而“上帝的选侯”正是亚历山大一世战胜拿破仑后天主教教皇颁给他的。前苏联曾挖开沙皇时期的墓室,而亚历山大的墓穴里什么也没有。

亚历山大一世至今仍然是谜一样的历史人物。和他同时代的拿破仑评价他是“真正的拜占庭人,细心,虚伪,狡猾”,赫尔岑对他的评价是“加冕了的哈姆雷特,一生都受到被弑父君阴影的折磨”,俄罗斯历史学家维亚杰姆斯基说亚历山大是“至死都没有让人琢磨透的斯芬克斯”,而诗人普希金则说他是“一个软弱而又虚伪的统治者”。在所有这些评价背后,隐约折射出亚历山大作为历史人物的人格特征。

▌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作品  文/阳仔

点击可了解「成为原创作者」详情

亚历山大1777年12月12日诞生于圣彼得堡,是保罗的长子。亚历山大的降生,令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欣喜万分,马上就把长孙抱走,自己抚养。亚历山大出生后一年半,他的弟弟,也就是保罗的次子康斯坦丁降生,于是亚历山大兄弟均在祖母的呵护下成长,叶卡捷琳娜为兄弟俩请来了当时最好的学者,负责两位皇孙的教育。叶卡捷林娜二世很疼爱亚历山大,但对他的要求也很严格。每天早晨,祖母都要求亚历山大在低于15摄氏度的房间里开着窗户洗冷水澡,以磨炼他的意志。在他6岁时,祖母将家里的女保姆赶走,找了12名家庭男教师教育他,以造就他威猛、坚定的性格。

亚历山大的老师是来自瑞士的学者拉加尔普,拉加尔普同情法国大革命中的雅各宾派,主张法国共和,反对君主专制,他的启蒙主义世界观对亚历山大产生了很大影响。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良好的欧式教育和启蒙主义思潮带来的理想主义,和亚历山大在日后面临俄罗斯帝国具体而又复杂的国情形成强烈反差,使得亚历山大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最终反而走向早年信仰的极端。这也是俄罗斯几代君主不断重复的执政失误的一个原因。

亚历山大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法语和德语,五岁的时候学习地理,曾拿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地球仪,在老师指导下,在一个半小时之内,竟然掌握了祖母当年花了数年才掌握的地理知识。但是亚历山大处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不可避免地有懒散的习性,最终在学术上也没什么明显长进,对知识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

早熟的亚历山大对人情世故有极早的了解,还在不到十岁的时候,就感觉到了祖母和父亲二者之间的对立与分歧。在二者之间的周旋,使得亚历山大很早就懂得如何讨人喜欢,能够揣摩别人微妙的心理活动。今天保留下来了亚历山大在九岁时写给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信,在每封信中亚历山大都要写上赞美祖母的话语,每封信几乎都要以'吻您,吻您的手'等话语结束。而且在个别信件中,年幼的亚历山大还知道在何处不失时机地,但有节制地讥讽嘲笑某位宫中侍臣,常常能引得喜欢热闹的祖母开怀大笑。

亚历山大年仅十三岁时,祖母就为他找好了未来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看上了德国巴登公国的公主路易莎玛丽亚奥古斯特,后来接受东正教洗礼,改名为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1793年,当亚历山大十六岁的时候,二人成婚。婚后亚历山大到父亲保罗组建的加特契纳团服役了一段时间,结果服役的结果是左耳部分失聪,据说是由于服役部队是炮兵,大炮的轰鸣损伤了听力。

亚历山大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就是祖母一心想绕过父亲保罗,让他直接继承皇帝位。亚历山大在祖母那里表示同意继位,另一方面回到父亲身边时又发誓说承认父亲是合法的帝国皇帝继承人。在内心里,亚历山大实际是倾向于让父亲继位,避免在祖母、父亲和他本人之间发生冲突,此外他甚至打算在祖母压力过大的时候逃到北美,以躲避皇位继承的问题。

在这个时期,亚历山大性格中的主要缺陷已经暴露出来:意志不够坚强。面对强者,他的表现不是更强,而是趋向于隐藏自己的观点,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竭力把自己打扮成另一个样子,他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只能靠推测来揣摩。

亚历山大看起来整天很快活,无忧无虑,很讨周围人的喜欢,对人和蔼,态度恭谦,有时候甚至是带着媚态陪祖母和祖母的宠臣们聊天。他在那里打牌,喝酒,听歌剧,参加舞会;可是,只要一回到父亲保罗的封地加特契纳的时候,就完全像是变成了另一个人:穿着笔挺的普鲁士式制服的军官,表情严肃地监督部下的工作,而且还能面无表情地听上司讲粗话。这时的亚历山大完全是父亲保罗心目中的标准军人形象:冷酷坚毅,没有任何个人情绪,完全就是军队这个冰冷的机器上的一个部件。

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逝世,保罗一世登基,亚历山大正式被立为皇储。此外保罗一世又陆续给亚历山大加封大量官衔:谢苗诺夫近卫团炮兵上校,圣彼得堡禁卫军总督,枢密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圣彼得堡步兵骑兵师和芬兰步兵师钦差巡检等等。他对父亲惟命是从,做任何事都要请示,就连自己的时间也不能自主支配。父亲要随时召见他,让他汇报一些琐事的细枝末节,而且在半数情况下,他会因不称职而遭到训斥。渐渐地,亚历山大结交了一些有实权的朋友,他们都对沙皇保罗的统治不满,常常在一起商量如何废除妨碍自由的桎梏,实现全体公民的平等,建立公正博爱的社会。随着保罗自负、狂躁的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他,并着手策划推翻他的统治,扶植亚历山大即位。

1801年3月11日夜,政变开始。反对党冲进沙皇寝室,将保罗杀死。当夜,亚历山大躲在一个套间里,战战兢兢地守在妻子身旁。当父亲被杀的消息传来时,他嚎啕大哭。虽然父亲是死于他人之手,但自己是这样期望的,因而心里充满了负疚感。反对党的首领进来对他说:“行了,别耍孩子气了,登基去吧!”就这样,亚历山大成了新的沙皇。

1801年宫廷政变后,亚历山大开始主政,首先是更改了保罗一世时代的大部分法令,恢复了贵族的特权,宣布大赦逃亡的农奴,将保罗时代被判刑的12000多人从流放地赦免或者平反,解除了贵族子弟不准出国留学的禁令,恢复从欧洲的贸易进口。尽管亚历山大一世推行的政策带有很明显的自由主义色彩,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诸如农奴制问题上仍保持保守观点。

亚历山大一世曾建立了一个“非正式委员会”,实际就是枢密院的影子内阁,成员均为他本人的亲密朋友,作为参政议政的补充。1802年,俄罗斯开始实行行政细化,推行部委制度,各部大臣由皇帝本人任命。1803年,亚历山大签署自由耕作法,试图逐步解决限制俄罗斯发展的落后的农奴制度,规定农奴可通过赎身手段获得自由。但实践表明,大多数农奴甘愿委身于大庄园主贵族,竟不愿改变自身的农奴地位,缺乏对获得自由耕中农民身份的向往,此外这项法令也遭到庄园主贵族阶层的反对,认为给予农奴获得自由的可能,将造成俄罗斯社会的动荡。最后能够通过赎身手段获得自由的农奴还不到农奴总数的5%。“非正式委员年”成员,亚历山大少年时代的密友科丘贝、恰尔托雷斯基等人曾私下里解释说,如果可以废除农奴制的话,皇帝陛下在登基第二天就可以下诏,宣布所有农奴为自由人;可是这样势必导致整个贵族阶层的激烈反对,从而丧失执政基础。可见沙皇俄国规模庞大的贵族阶层在很大程度上是俄罗斯各项改革的减缓因素,而叶卡捷琳娜时代采取贵族和其他社会阶层分而治之的政策确实是出自不得已。

亚历山大即位后,那些垂涎他地位的女人纷纷对他投怀送抱,但在亚历山大心中却始终只有一个女人的位置——她就是叶卡捷琳娜公主。叶卡捷琳娜公主是亚历山大的大妹妹,二人年龄相当,从小一起长大,朝夕相处的岁月竟让两人产生了超出兄妹的感情。在亚历山大的婚姻名存实亡的时候,兄妹二人的感情达到了顶峰。他们经常单独闲坐,彻夜长谈,有时动作过分亲昵。他们都住在皇宫,但却要天天通信。如果亚历山大一世外出巡视或是出国访问,兄妹俩的书信往来就更加频繁。

亚历山大在给妹妹的信中这样写道:“知道你爱我是我幸福的源泉,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尤物之一”,“我像疯子一般爱你!……看到你,我高兴得如痴如狂,我像个着魔的人,四处奔波,多希望能在你的怀里甜蜜地松懈下来”。

1808年,威震欧洲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突然向叶卡捷琳娜公主求婚,这使亚历山大非常不高兴。他不能忍受将心爱的妹妹嫁给法国的“食人怪物”,婉言谢绝了。后来,他害怕拿破仑又来求婚,于是匆忙将叶卡捷琳娜嫁给相貌平常、地位一般且性格懦弱的德国奥尔登堡公爵。婚后,叶卡捷琳娜仍常住在圣彼得堡。当她的丈夫病死后,兄妹之间的感情又像以前一样无所顾忌了

亚历山大一世四平八稳的执政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俄罗斯的持续繁荣发展。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亮点还是在军事和外交领域。

如同以往俄罗斯帝国的皇帝一样,亚历山大一世时刻以富国强兵为己任,又完全继承了祖母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气魄,不遗余力地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领土扩张。

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之初,法国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俄罗斯积极地参加了反法同盟,成为1805年至1807年间阻挡拿破仑东进的重要力量。在1805年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俄军大败,此后俄罗斯和法国签订了蒂尔希特和约,对法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并在实质上暂时退出反法同盟,俄法关系逐渐有所缓和。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先后在与土耳其的战争(1806年至1812年)、与瑞典的战争(1808年至1809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胜利,极大地巩固了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俄罗斯相继吞并了东格鲁吉亚(1801年)、芬兰(1809年)、比萨拉比亚(1812年)、阿塞拜疆(1813年)和华沙公国(1815年)。俄罗斯的西部边界线在亚历山大一世时期固定下来并一直维持到1918年。

俄罗斯自1810年开始积极更新军队的装备,开始大规模修建军事设施。尽管由于当时制度缺陷,这些设施未能完全修建完毕,但对巩固俄罗斯国防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

1812年,拿破仑率军攻入俄罗斯,俄罗斯开始了卫国战争。战争初期,俄军节节败退,亚历山大一世认识到自己无力指挥军队夺取胜利,于是就把指挥权转给米哈伊尔·波格丹诺维奇·巴克莱·德·托利将军,此后又再次任命库图佐夫为俄罗斯军队总司令。9月7日,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爆发大决战。参战法军拥有兵力13万余人,由拿破仑亲自指挥。俄军约有12万人,由俄国元帅库图佐夫指挥。拿破仑指挥法军采用正攻方式,对巴格拉季昂率部坚守的钝角堡进行集中攻击。法俄两军针对钝角堡反复展开残酷的争夺战,法军经过八次冲击最终以极大伤亡占领了钝角堡。俄军名将巴格拉季昂在反击法军的战斗阵亡。钝角堡失守后,库图佐夫稳定两翼防线,并不时发起反冲击。双方激战至18时,俄军仍然坚韧不拔地屹立在博罗季诺阵地上。拿破仑被迫放弃已攻占的俄军工事,将军队撤回出发阵地。博罗季诺战役中法军伤亡5万多人,俄军伤亡4.4万人。

9月15日清晨,历史性的时刻到了,拿破仑骑马带队浩浩荡荡进入莫斯科城,但此时的莫斯科看上去却像一座空城,除了趁火打劫的俄国农民,法军在空荡荡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居民。法军进城之后又展开另一轮“攻势”,挨家挨户搜索食物、财宝和女人。占领了莫斯科后,法军每个分队都有了正规的营房,得到了充足的食物,法军士兵都感到很振奋,认为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此时的拿破仑也认为可以静静地等待亚历山大来投降,然而法国人的美梦才做了一天就破灭了。9月16日夜,拿破仑正在克里姆林宫休息,突然一名副官走到近前把他叫醒,神色慌张地说:“陛下,莫斯科全城都烧起来啦!”拿破仑匆忙穿好衣服,透过克里姆林宫的窗户向外眺望,只见莫斯科全城烈焰腾空,一片火海。这位法国皇帝顿时惊得面如土色,连声叫道:“多么可怕的景象!”此时正赶上狂风大作,火势更加猛烈。克里姆林宫附近、莫斯科河南岸一带和索良卡等地,火逐风飞,烟焰满天。最后,连克里姆林宫也燃起了呼呼的火苗。在俄罗斯爱国诗人的笔下,这场大火被赋予了拟人化的色彩,它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大军赶出莫斯科。但是俄罗斯人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惨烈的现实:一个美丽的城市毁于一旦。大火一直烧了好几天,直到一场暴雨来到,火才渐趋熄灭。这场大火几乎使莫斯科全城的古代建筑、古物、园林都化为灰烬。1812年以前,莫斯科有3万幢房屋,火后剩下不到5000幢,全城着火面积有3/4。在大火中被烧死和烧伤的人更是不计其数,在灰烬中随时都能发现尸体。

被大火赶出莫斯科的拿破仑仍没有死心,他认为俄国军队所剩无几,莫斯科已成废墟,圣彼得堡唾手可得,亚历山大肯定会来求和。他派了使者找沙皇商议停战,亚历山大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俄国疆土上还存在一名法国士兵,就不议和!在俄罗斯的寒冬到来之际,饥寒交迫的法军被迫后撤。以逸待劳的俄军乘机追袭,拿破仑大败。

然而,拿破仑的噩梦才刚刚开始。1813年3月26日,亚历山大接替病重的陆军元帅库图佐夫,亲自率军从维尔纽斯出发,向边境推进,在莱比锡与拿破仑展开了一场生死决战。战场上弹片横飞,炮声震天。亚历山大整天不离战场,左右侍卫劝他躲避一下,他说:“这里的枪弹不会射中我。”他通过望远镜能清楚地看到拿破仑的灰色大衣和宽大的军帽。有一次,亚历山大策马向前,刚走几步,一颗炮弹就落在他刚才站立的地方,将他的随从炸成重伤。这件事使他相信是上帝的力量让他消灭拿破仑的。

1814年1月,亚历山大率大军进入法国境内。3月31日,攻占法国首都巴黎。拿破仑大势已去,被迫退位。尽管一年以后拿破仑从流放地厄尔巴岛逃脱,又重整旗鼓,但在反法同盟军打击下,拿破仑惨败于滑铁卢,第二次退位,从此一蹶不振。

1815年7月,亚历山大第二次进驻巴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当他的军队通过检阅台时,同盟国的首脑们都赞不绝口,亚历山大为俄罗斯帝国赢得了无限的荣耀。但是年轻的青年近卫军看到了巴黎的繁华和革命带来的自由,痛感俄国的落后,立志推翻俄国专制政府,这些人统称为十二月党人。、

尽管俄法战争结束,拿破仑遭到流放,但欧洲的君主专制体制已经遭受到了严重打击。为了稳定局势,亚历山大一世颁发了自由化色彩浓厚的波兰王国宪法,给予波兰高度的自治,并许诺在时机成熟后,给予其他并入俄罗斯版图的地区同样程度的自治。

沙皇俄国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中亚地区垂涎已久。1717年,彼得大帝耗资25万卢布,派遣切尔卡斯基公爵为首的6655人的远征队从阿斯特拉罕出发去征服希瓦汗国,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彼得大帝指出哈萨克草原才是通向中亚各国的“关键的大门”。19世纪上半期,沙皇俄国开始对哈萨克斯坦进行全面征服,一方面出动大批军队镇压哈萨克各部的反抗,一方面又诱使小帐、中帐和大帐哈萨克上层首领向自己臣服。

1822年沙俄授权西伯利亚总督斯佩兰斯基颁布了《西西伯利亚吉尔吉斯人条例》,宣布废除哈萨克原有的政治统治制度(可汗制),把哈萨克地区划分为若干行政区,一切按照俄罗斯的政治制度、由沙俄派遣的官员统治。至此,延续366年的哈萨克汗国宣告灭亡。随着对哈萨克的征服,沙俄即将对中亚诸汗国和中国回疆地区发动强大的攻势。

1816年至1819年间,在亚历山大一世主持下,在波罗的海地区开始推行农业改革。此后他又秘密地准备了一项取消农奴制度的法案,但遭到了贵族地主阶级的强烈反对,亚历山大一世迫于压力,只好让步,法案暂时被搁置起来。

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期间,俄罗斯政界的腐败成为颇为头疼的问题。亚历山大的反腐措施使得政府里很多人对亚历山大心怀不满,加之他还从欧洲聘用了大量的专家进入政府,最终俄罗斯保守派开始全面抵制亚历山大一世制定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这样亚历山大一世就无法利用卫国战争结束后的有利局面,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使俄罗斯的发展发生质量上的飞跃,也就错过了这个历史良机。

亚历山大各项改革的最终失败,一方面固然是由于俄罗斯社会普遍弥漫着保守怀旧情绪,保守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了上风,外加落后的农奴制和无处不在的腐败也成为阻碍改革的重要障碍,但在另一方面,亚历山大一世的性格、处事方法和执政风格也是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他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做什么,都希望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尽管他以最真诚的愿望希望俄罗斯社会进一步开放和自由化,但他的自由主义过于理想化,和俄罗斯的现实格格不入。此外亚历山大一世意志软弱,过于爱惜羽毛,希望在所有人的眼中都做一个好人,不愿和社会保守力量发生冲突,所以每项改革措施出台后,都是尝浅辄止,知难而退,最终也没有一项措施能够得到切实地执行。

1825年9月,亚历山大一世得到密报,军队中正在准备政变,少数军官阴谋推翻他。亚历山大一世并没有采取镇压措施,而是离开圣彼得堡,到气候适宜但位置偏僻的亚速海上小镇塔甘罗格疗养。起初,疗养的生活还算惬意,可过了不到两个月,俄国皇宫突然宣布,亚历山大一世于11月19日在疗养地驾崩。

亚历山大的突然死亡,引起人们的纷纷猜测。有人说,他的确是死于疾病;也有人说,他根本就没有死,而是看破红尘,借疗养之机遁入山林过起了隐居生活。此后,亚历山大的死成了一桩悬案。亚历山大去世10年后的一天,在乌拉尔山区的一个村子出现了一位雍容高雅、仪表超俗、自称费奥多·库兹米奇的老人。由于他说不清自己的来历,被警察局驱逐到了西伯利亚。在那里,他居无定所,含辛茹苦,生活十分艰难。但他学识渊博,待人宽厚,深得当地群众爱戴。人们慢慢发现,他对当代的政治事件了如指掌,对一些名人事迹如数家珍。他能绘声绘色地讲述俄军开进巴黎时的盛况,甚至能一个一个地说出当时沙皇身边的随员。有人说他在某段时间内经常收到一个名叫玛丽亚·费多罗芙娜(这是亚历山大一世母亲的名字)的女人寄来的钱和衣物。

1864年1月20日,费道尔·库兹米奇以87岁的高龄寿终正寝,而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疑问:一位曾参与医治亚历山大疾病的医生,从不参加11月19日纪念亚历山大之死的祷告仪式,而1864年1月的一天,他却亲自领着大家为亚历山大的亡灵祈祷。他流着泪说:“沙皇这下真是死了。”而在继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办公室的墙壁上,一直挂着费道尔·库兹米奇的画像。费道尔·库兹米奇死后,一位富商出资安葬了费道尔·库兹米奇,并在墓碑上刻上“上帝的选侯”,而“上帝的选侯”正是亚历山大一世战胜拿破仑后天主教教皇颁给他的。前苏联曾挖开沙皇时期的墓室,而亚历山大的墓穴里什么也没有。

亚历山大一世至今仍然是谜一样的历史人物。和他同时代的拿破仑评价他是“真正的拜占庭人,细心,虚伪,狡猾”,赫尔岑对他的评价是“加冕了的哈姆雷特,一生都受到被弑父君阴影的折磨”,俄罗斯历史学家维亚杰姆斯基说亚历山大是“至死都没有让人琢磨透的斯芬克斯”,而诗人普希金则说他是“一个软弱而又虚伪的统治者”。在所有这些评价背后,隐约折射出亚历山大作为历史人物的人格特征。

▌历史百家争鸣特约作者作品  文/阳仔

点击可了解「成为原创作者」详情


相关文章

  • 浅谈彼得大帝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及意义
  • 浅谈彼得大帝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及意义 彼得大帝和亚历山大二世都是俄国历史上非常伟大的沙皇,他们在位期间,都对俄国的政治及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改革,对俄罗斯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两者的改革有很多的不同,但都推动了 ...查看


  • 俄罗斯历史文化之谜
  • 俄罗斯历史文化之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查看


  • 走进俄罗斯 1
  • 『走近俄罗斯』课程论文 罗曼诺夫王朝历史浅议 罗曼诺夫王朝历史浅议 历史概述: 建立 1598-1605年担任沙皇的鲍里斯·戈冬诺夫将政敌罗曼诺夫家族流放到科斯特罗马.也正是从这里走出了俄罗斯新王朝的开创人.1613年1月,罗斯托夫总主教菲 ...查看


  • 克里米亚战争
  • 基本简介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又名"克里木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东方战争.第九次俄土战争).英.法.奥斯曼帝国(1299-1922)和撒丁王国结成同盟同沙皇俄国进行的一次战争,也是拿破仑帝国崩溃以后规模最大 ...查看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历史第六单元测试卷
  •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单元测试试卷 九上历史第六单元 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有一部反映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美影片,影片 ...查看


  • 拿破仑简介: 1
  •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查看


  • 世界史上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六大古帝国
  • 第一个帝国: 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旧称译音.历史上在这一西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 波斯和伊朗 自从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这个名称来自于波斯的一个地区帕斯(Pars).直到1935年,欧洲 ...查看


  • 初三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 ②古代文明象征[埃及国王权力和地位的象征]:金字塔[埃及国王巨型陵墓,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和狮身人面像. 4.文化: ①文字:创制象形文字. ②历法: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 ③建筑:金字塔和卡尔纳克神庙.④推算圆周率为3.16,能计算多种 ...查看


  • 世界历史常识
  • 世界历史常识 1世界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历史上,文明的发祥总是和河流密切相关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就象两条生命之藤,伸展在荒凉和干旱的沙漠地区,在今天伊拉克一代联袂合作,塑造了肥沃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这里,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两河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