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乃为其诸多祛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中所治症目最多的一方,方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怀牛膝共11位药组成,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怀牛膝、当归能活血化瘀,同时怀牛膝又能祛瘀通经引血下行,当归又能补血养血,配合生地凉血清热使瘀去而不伤正,方中又佐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桔梗开宣肺气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于胸中血府,桔梗与枳壳相配又能调理胸中气机升降,诸气药旨在气通血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证。王清任本人用此方治疗头痛、胸痛、胸不任物、天亮出汗、灯笼病等多种症候。

王清任对气血理论的发挥及其临床应用可谓淋漓尽致,然对血府之瘀血在其《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中仍然慨叹:“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初随刘保和临诊过程中,见其用此方疗于多种疑难病症,疗效甚佳,他运用此方有以下指征:患者觉平素周身沉困而重,休息特别是睡眠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疼痛,伴或不伴剑突下压痛;脉涩滞不畅,尤以右寸涩象明显;发病开始时向前反推5年,多有外伤病史。 刘保和验案举隅:

验案1:牙痛

任某,男,50岁,2009年8月12日初诊。患者自觉满口牙痛,左侧甚,痛窜至耳根,痛时按之加重,且觉木、胀。有糖尿病史5~6年,一直服用西医降糖药,面色黧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不畅。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询问病史,知5年前在厕所安装灯泡时从凳子上摔倒,当时疼痛难耐。

处方:血府逐瘀胶囊一盒,按说明书服用,并嘱30分钟以后来看效果。病人服药后20分钟即来曰:“牙已不疼。”

按语:《活法机要·坠损》提出:“治登高坠下,重物撞打,箭镞刀伤,心腹胸中停积郁血不散,以上、中、下三焦分之。”患者从高处摔倒,致瘀停胸胁,又因摔倒时惊恐,肾亦受损,故可判断其病位在中、下二焦。而且糖尿病乃土之有余,土盛则克水,久则水亏。肾又主骨,齿为骨之余,肾水亏虚,且上行之路亦被瘀血阻滞,因而牙失荣而痛乃作。面色黧黑亦乃肾水不能上承所致。故用血府逐瘀汤活血、疏通肾经,使肾水能达于上而使牙痛除。然其糖尿病已久,非一朝一夕所能凑效,当需缓图。

验案2:头痛

严某,男,26岁,军人,2009年3月22日初诊。患者头痛,自2008年11月份部队“拉练”之后出现,喜按后脑,两眼发困,两耳发热,纳可,寐可,二便正常,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询问病史,知5年前因训练,鼻子受过外伤,鼻骨骨裂2次。

处方: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桔梗、柴胡、怀牛膝各10g,川芎、炙甘草各6g,7服,水煎服,每日1服。2009年3月29日复诊,头痛已减一半,余症均减,续服原方7服,后因它病来诊,知此病已愈。

按语: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血脉多聚之处,又是清阳交会之地。头为诸阳之会,清阳所居之位。此即《内经》所说的“清阳出上窍”。鼻子受伤致瘀血留阻于阳经,而阻碍清阳上升之道而发头痛,久之瘀血郁积于胸中。其头痛喜按,两眼发困均为清阳不升之征。两耳发热乃经络不通,局部郁热之象。然其“拉练”为诱发诸症之因,故用血府逐瘀汤去其瘀滞,畅其气机,使清阳之气得升而诸症见愈。

验案3:口中香

吴某,女,2009年3月1日初诊。患者自觉口中香,如吃了黄豆感,自今年春节后发作。月经提前4~5天,色黑有血块,末次月经为2009年2月26日。身不定处有憋胀感7~8年,揉捏则嗳气。舌质暗,脉涩滞不畅。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

处方:生地、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桔梗、柴胡、川芎、怀牛膝各10g,炙甘草6g,7服,水煎服,每日1服。2009年3月8日复诊,自述口中香已除,已无不适,故嘱停药。因此人为药房内员工,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其臭香。”又因足太阴脾经“夹咽,连舌本,散舌下”,且“脾主味”,故口中香乃脾之病。妇人多忧悲郁怒,多致肝气郁结,久之使血络瘀阻,肝病传脾而出现脾经症状。此即《金贵要略》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7年前患者身不定处有憋胀感,揉之则嗳气,肝气郁滞之象可证,久之则病脾而出现口中香。血府逐瘀汤亦可视为由四逆散和桃红四物汤加怀牛膝、桔梗组成。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怀牛膝、桔梗升降相因、斡旋气机而使郁结得开,瘀血得化而诸症皆除。

验案4:失眠

达某,女,38岁,2008年8月6日初诊。患者寐差自15岁开始,夜过21点以后即入睡难,入睡后次日清晨2点左右即睡不实,4点必醒,寐中外界稍有动静即醒。月经前10天面长痤疮,白带正常。咽滞(自觉因说话多引起)。19岁时曾患心肌炎,现遗留心肌炎后遗症,疲劳时易犯头晕(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日犯一次。血压低,饥时心慌,出虚汗已10年。二便调,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涩。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

处方:生地、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柴胡、怀牛膝、炙甘草各6g,川芎、桔梗各4g,生黄芪15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7服,水煎服,每日1服。经随访,患者药后多年痼疾有所好转,此后一直按此方抓药,现已愈。

按语:古人云:“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患者初因阴阳不和而入睡难,渐为瘀血阻络,留于胸中,使阳不能入于阴而致失眠。阳降不得,便亢逆而上,发为痤疮,经后消退缘其部分瘀血可借月经而排出体外。日久则气阴两虚,而出现头晕、心慌、出虚汗之症。然胸中瘀血乃其疾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故治疗仍当活血化瘀以治其本,方用血府逐瘀汤,佐以生脉饮、黄芪培补气阴,使气行则血行,水足则舟行。

瘀血证的一般证候如刺痛、拒按、夜间痛甚、肌肤甲错、舌有瘀斑、脉涩诸症皆为医者所熟知,但就血府逐瘀汤证而言,其病位在血府,由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可知“血府”即为胸胁膈间。刘保和还用此方治疗过心悸、咳嗽、脱发、头摇等多种疑难病症。凡具备血府逐瘀汤的指征,刘保和即用此方,不拘于何病,临床效如桴鼓。

刘保和为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师从印会河。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至今已40余载,临床善于问诊、抓主症,屡起沉疴,治疗疑难病症常出奇制胜。笔者有幸侍诊于刘保和,临床悉听其教导,渐有所得。现将刘保和应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彭智平 刘少灿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

浅谈血府逐瘀汤及临床运用[[ 作者:姚平作者单位:四川省德...]]

从属主题: 临床 瘀汤 血府 浅谈 运用 逐瘀 府逐

作者:姚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昌县中医院 615500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年2月6卷2期 中药方剂

加入收藏夹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在继承历代医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名方之一。本文试通过该方所涉及的血府、逐瘀、配伍特点、临床运用等进行阐述。

1 血府的概念

什么是血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者,血之府也”。府,有包容会聚之义。即全身的血液都会聚在脉络之中,这是医者熟知的血府。而《医林

改错》中的血府是一个较狭义的概念,书中说:“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是为坚实,前长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又说:“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曰血府”。这是王清任通过多年对人体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可见,脉者血府和胸腔血府是有区别的。虽然胸腔血府较局限,但心、肺、大脉管位居其中,它与气血的运行、血脉的通畅有重要的关系。因此,血府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在这里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特定的解剖生理概念来理解。它是“脉者,血之府也”的源头,中心,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有更高一层次的意义。

2 关于逐瘀

瘀,即瘀血。中医学认为,经脉是气血循行的通路。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脉道内流畅无阻,永不止息的运动着。当某种原因如损伤、寒凝、气滞等导致血府功能障碍,使血液运行不畅,或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瘀积在机体的某个部位均属瘀血。因瘀致病,即为瘀血证。在治法上宜活血祛瘀,恢复血液的正常运动。若病缓证轻,瘀在经络,属“脉者血府”血瘀者宜活血化瘀;若瘀久证重,瘀在脏腑,属“胸腔血府”血瘀者,当破血逐瘀。因此,王清任立血府逐瘀汤治之。方中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破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散瘀活血,均属强类活血药。相伍应用,攻逐瘀血。

3 配伍特点

原方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川芎5g、生地黄9g、赤芍6g、枳壳6g、桔梗5g、牛膝9g、柴胡3g、甘草6g。本方系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功能活血逐瘀、理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破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散瘀活血止痛,四药相得益彰,共奏活血逐瘀止痛之效;柴胡疏肝解郁,枳壳善行胸中气滞,气行则血行;桔梗开宣肺气与枳壳相伍开胸散结,能载药直达“血府”以逐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以利瘀血消除;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润燥(兼清瘀热),甘草和中以防祛瘀药之破泄,理气药之辛散而耗伤阴血伤正。

4 临床运用

血府逐瘀汤所治以胸中血府血瘀为主,或体内由瘀血所致的某些病证。正如书中所说:“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并开列病证为“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后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凡十九种,后世医家据此把治疗范围扩大,不仅专治“血府血瘀”,还治疗因血瘀所致的多种杂病。但不能脱离所治病证必须属血瘀之实证最为重要,不能一见上述某证,就投以血府逐瘀汤。必须仔细辨识确属瘀血所致者。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生,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口唇,面部黯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细等时方可用之。

在临证时遵循上述原则,在诊治顽固性头痛、胸胁痛、腰腿痛、心悸、

不寐、月经病、肝病(肝硬化)、蛇串疮(后遗神经痛)、闪挫软伤疼痛等病证属于血瘀者,常用血府逐瘀汤,或稍加化裁,收效甚捷,试举两例于后。

4.1 头痛案

患者,女,36岁,2003年3月12日初诊。自述头痛反复发生十多年,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差,有“鼻窦炎”病史。诊见:头额胀痛,口干微苦,睡眠差,舌苔白干,脉数。诊断为头痛(风热),治以疏风清热止痛,方用菊花茶调散合苍耳散,二剂,水煎服。3月15日二诊,头痛未减。详问病情,头痛有时伴有掣动感,有时痛如锥刺。考虑痛久,有血瘀之变,遂改投血府逐瘀汤加全蝎、蜈蚣,先试一剂。3月17日三诊,头痛已减去大半,效不更方,再服3剂,药尽头痛告愈。

4.2 闭经案

患者,女,25岁,未婚,2004年10月23日初诊。月经不调,经常二、三月一行,量少色黯,挟小瘀块,经行小腹胀痛,现月经近五个月未至。诊见:心烦、易怒、叹息、胸胁胀闷,舌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细涩。诊断:闭经(肝郁血瘀)。治法:疏肝解郁,逐瘀通经。用血府逐瘀汤,服至经6剂时,月经于11月4日来潮,量较多,色黯有瘀块,5天后经净。经既通以柴胡疏肝散善后,随访月经基本按月而至。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乃为其诸多祛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中所治症目最多的一方,方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怀牛膝共11位药组成,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怀牛膝、当归能活血化瘀,同时怀牛膝又能祛瘀通经引血下行,当归又能补血养血,配合生地凉血清热使瘀去而不伤正,方中又佐柴胡、枳壳以疏肝理气,桔梗开宣肺气为诸药之舟楫,能载药于胸中血府,桔梗与枳壳相配又能调理胸中气机升降,诸气药旨在气通血活,全方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证。王清任本人用此方治疗头痛、胸痛、胸不任物、天亮出汗、灯笼病等多种症候。

王清任对气血理论的发挥及其临床应用可谓淋漓尽致,然对血府之瘀血在其《医林改错·气血合脉》说中仍然慨叹:“惟血府之血,瘀而不活,最难分别。”笔者对此深有体会。初随刘保和临诊过程中,见其用此方疗于多种疑难病症,疗效甚佳,他运用此方有以下指征:患者觉平素周身沉困而重,休息特别是睡眠后加重,活动后减轻;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疼痛,伴或不伴剑突下压痛;脉涩滞不畅,尤以右寸涩象明显;发病开始时向前反推5年,多有外伤病史。 刘保和验案举隅:

验案1:牙痛

任某,男,50岁,2009年8月12日初诊。患者自觉满口牙痛,左侧甚,痛窜至耳根,痛时按之加重,且觉木、胀。有糖尿病史5~6年,一直服用西医降糖药,面色黧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涩不畅。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询问病史,知5年前在厕所安装灯泡时从凳子上摔倒,当时疼痛难耐。

处方:血府逐瘀胶囊一盒,按说明书服用,并嘱30分钟以后来看效果。病人服药后20分钟即来曰:“牙已不疼。”

按语:《活法机要·坠损》提出:“治登高坠下,重物撞打,箭镞刀伤,心腹胸中停积郁血不散,以上、中、下三焦分之。”患者从高处摔倒,致瘀停胸胁,又因摔倒时惊恐,肾亦受损,故可判断其病位在中、下二焦。而且糖尿病乃土之有余,土盛则克水,久则水亏。肾又主骨,齿为骨之余,肾水亏虚,且上行之路亦被瘀血阻滞,因而牙失荣而痛乃作。面色黧黑亦乃肾水不能上承所致。故用血府逐瘀汤活血、疏通肾经,使肾水能达于上而使牙痛除。然其糖尿病已久,非一朝一夕所能凑效,当需缓图。

验案2:头痛

严某,男,26岁,军人,2009年3月22日初诊。患者头痛,自2008年11月份部队“拉练”之后出现,喜按后脑,两眼发困,两耳发热,纳可,寐可,二便正常,舌质暗苔薄白,脉细涩。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询问病史,知5年前因训练,鼻子受过外伤,鼻骨骨裂2次。

处方: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桔梗、柴胡、怀牛膝各10g,川芎、炙甘草各6g,7服,水煎服,每日1服。2009年3月29日复诊,头痛已减一半,余症均减,续服原方7服,后因它病来诊,知此病已愈。

按语: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血脉多聚之处,又是清阳交会之地。头为诸阳之会,清阳所居之位。此即《内经》所说的“清阳出上窍”。鼻子受伤致瘀血留阻于阳经,而阻碍清阳上升之道而发头痛,久之瘀血郁积于胸中。其头痛喜按,两眼发困均为清阳不升之征。两耳发热乃经络不通,局部郁热之象。然其“拉练”为诱发诸症之因,故用血府逐瘀汤去其瘀滞,畅其气机,使清阳之气得升而诸症见愈。

验案3:口中香

吴某,女,2009年3月1日初诊。患者自觉口中香,如吃了黄豆感,自今年春节后发作。月经提前4~5天,色黑有血块,末次月经为2009年2月26日。身不定处有憋胀感7~8年,揉捏则嗳气。舌质暗,脉涩滞不畅。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

处方:生地、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桔梗、柴胡、川芎、怀牛膝各10g,炙甘草6g,7服,水煎服,每日1服。2009年3月8日复诊,自述口中香已除,已无不适,故嘱停药。因此人为药房内员工,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素问·金匮真言论》云:“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其臭香。”又因足太阴脾经“夹咽,连舌本,散舌下”,且“脾主味”,故口中香乃脾之病。妇人多忧悲郁怒,多致肝气郁结,久之使血络瘀阻,肝病传脾而出现脾经症状。此即《金贵要略》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7年前患者身不定处有憋胀感,揉之则嗳气,肝气郁滞之象可证,久之则病脾而出现口中香。血府逐瘀汤亦可视为由四逆散和桃红四物汤加怀牛膝、桔梗组成。四逆散疏肝解郁,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怀牛膝、桔梗升降相因、斡旋气机而使郁结得开,瘀血得化而诸症皆除。

验案4:失眠

达某,女,38岁,2008年8月6日初诊。患者寐差自15岁开始,夜过21点以后即入睡难,入睡后次日清晨2点左右即睡不实,4点必醒,寐中外界稍有动静即醒。月经前10天面长痤疮,白带正常。咽滞(自觉因说话多引起)。19岁时曾患心肌炎,现遗留心肌炎后遗症,疲劳时易犯头晕(西医诊为美尼尔氏综合征),日犯一次。血压低,饥时心慌,出虚汗已10年。二便调,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涩。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

处方:生地、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柴胡、怀牛膝、炙甘草各6g,川芎、桔梗各4g,生黄芪15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7服,水煎服,每日1服。经随访,患者药后多年痼疾有所好转,此后一直按此方抓药,现已愈。

按语:古人云:“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患者初因阴阳不和而入睡难,渐为瘀血阻络,留于胸中,使阳不能入于阴而致失眠。阳降不得,便亢逆而上,发为痤疮,经后消退缘其部分瘀血可借月经而排出体外。日久则气阴两虚,而出现头晕、心慌、出虚汗之症。然胸中瘀血乃其疾病发展的根本原因,故治疗仍当活血化瘀以治其本,方用血府逐瘀汤,佐以生脉饮、黄芪培补气阴,使气行则血行,水足则舟行。

瘀血证的一般证候如刺痛、拒按、夜间痛甚、肌肤甲错、舌有瘀斑、脉涩诸症皆为医者所熟知,但就血府逐瘀汤证而言,其病位在血府,由敲击右胁肋牵引剑突下痛,可知“血府”即为胸胁膈间。刘保和还用此方治疗过心悸、咳嗽、脱发、头摇等多种疑难病症。凡具备血府逐瘀汤的指征,刘保和即用此方,不拘于何病,临床效如桴鼓。

刘保和为河北中医学院教授,师从印会河。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至今已40余载,临床善于问诊、抓主症,屡起沉疴,治疗疑难病症常出奇制胜。笔者有幸侍诊于刘保和,临床悉听其教导,渐有所得。现将刘保和应用“血府逐瘀汤”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彭智平 刘少灿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

浅谈血府逐瘀汤及临床运用[[ 作者:姚平作者单位:四川省德...]]

从属主题: 临床 瘀汤 血府 浅谈 运用 逐瘀 府逐

作者:姚平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昌县中医院 615500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8年2月6卷2期 中药方剂

加入收藏夹

【关键词】 血府逐瘀汤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清代医家王清任在继承历代医学成就的基础上,经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所创立的名方之一。本文试通过该方所涉及的血府、逐瘀、配伍特点、临床运用等进行阐述。

1 血府的概念

什么是血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者,血之府也”。府,有包容会聚之义。即全身的血液都会聚在脉络之中,这是医者熟知的血府。而《医林

改错》中的血府是一个较狭义的概念,书中说:“血府即人胸下膈膜一片,其薄如纸,是为坚实,前长于心口凹处齐,从两胁至腰上,顺长如坡,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又说:“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曰血府”。这是王清任通过多年对人体进行解剖研究的结果。可见,脉者血府和胸腔血府是有区别的。虽然胸腔血府较局限,但心、肺、大脉管位居其中,它与气血的运行、血脉的通畅有重要的关系。因此,血府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在这里可以把它作为一个特定的解剖生理概念来理解。它是“脉者,血之府也”的源头,中心,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有更高一层次的意义。

2 关于逐瘀

瘀,即瘀血。中医学认为,经脉是气血循行的通路。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脉道内流畅无阻,永不止息的运动着。当某种原因如损伤、寒凝、气滞等导致血府功能障碍,使血液运行不畅,或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瘀积在机体的某个部位均属瘀血。因瘀致病,即为瘀血证。在治法上宜活血祛瘀,恢复血液的正常运动。若病缓证轻,瘀在经络,属“脉者血府”血瘀者宜活血化瘀;若瘀久证重,瘀在脏腑,属“胸腔血府”血瘀者,当破血逐瘀。因此,王清任立血府逐瘀汤治之。方中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破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散瘀活血,均属强类活血药。相伍应用,攻逐瘀血。

3 配伍特点

原方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川芎5g、生地黄9g、赤芍6g、枳壳6g、桔梗5g、牛膝9g、柴胡3g、甘草6g。本方系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功能活血逐瘀、理气止痛。方中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破瘀,川芎行气活血,赤芍散瘀活血止痛,四药相得益彰,共奏活血逐瘀止痛之效;柴胡疏肝解郁,枳壳善行胸中气滞,气行则血行;桔梗开宣肺气与枳壳相伍开胸散结,能载药直达“血府”以逐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以利瘀血消除;当归养血活血,生地黄养阴润燥(兼清瘀热),甘草和中以防祛瘀药之破泄,理气药之辛散而耗伤阴血伤正。

4 临床运用

血府逐瘀汤所治以胸中血府血瘀为主,或体内由瘀血所致的某些病证。正如书中所说:“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证”。并开列病证为“头痛、胸痛、胸不任物,胸任重物,天亮出汗,食自胸后下,心里热(名曰灯笼病),瞀闷急躁,夜睡梦多,呃逆,饮水即呛,不眠,小儿夜啼,心跳心忙,夜不安,俗言肝气病,干呕,晚发一阵热”。凡十九种,后世医家据此把治疗范围扩大,不仅专治“血府血瘀”,还治疗因血瘀所致的多种杂病。但不能脱离所治病证必须属血瘀之实证最为重要,不能一见上述某证,就投以血府逐瘀汤。必须仔细辨识确属瘀血所致者。如疼痛日久不愈,反复发生,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口唇,面部黯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细等时方可用之。

在临证时遵循上述原则,在诊治顽固性头痛、胸胁痛、腰腿痛、心悸、

不寐、月经病、肝病(肝硬化)、蛇串疮(后遗神经痛)、闪挫软伤疼痛等病证属于血瘀者,常用血府逐瘀汤,或稍加化裁,收效甚捷,试举两例于后。

4.1 头痛案

患者,女,36岁,2003年3月12日初诊。自述头痛反复发生十多年,在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差,有“鼻窦炎”病史。诊见:头额胀痛,口干微苦,睡眠差,舌苔白干,脉数。诊断为头痛(风热),治以疏风清热止痛,方用菊花茶调散合苍耳散,二剂,水煎服。3月15日二诊,头痛未减。详问病情,头痛有时伴有掣动感,有时痛如锥刺。考虑痛久,有血瘀之变,遂改投血府逐瘀汤加全蝎、蜈蚣,先试一剂。3月17日三诊,头痛已减去大半,效不更方,再服3剂,药尽头痛告愈。

4.2 闭经案

患者,女,25岁,未婚,2004年10月23日初诊。月经不调,经常二、三月一行,量少色黯,挟小瘀块,经行小腹胀痛,现月经近五个月未至。诊见:心烦、易怒、叹息、胸胁胀闷,舌边有瘀点,舌苔薄白,脉细涩。诊断:闭经(肝郁血瘀)。治法:疏肝解郁,逐瘀通经。用血府逐瘀汤,服至经6剂时,月经于11月4日来潮,量较多,色黯有瘀块,5天后经净。经既通以柴胡疏肝散善后,随访月经基本按月而至。


相关文章

  • 中医妇科学试题
  • 中医妇科学试题 六 一. 名词解释 1. 激经:孕后仍按月行少量的月经,而无损于胎儿.亦称"盛胎"."垢胎".属生理上的异常现象. 2. 胎漏: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 ...查看


  • 浅谈血府逐瘀汤的临床实践
  • [摘要]血府逐瘀汤是清代著名医学王清任所制订经验方之一,通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瘀所引起的疾患.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本方加减用于气滞血瘀而致的怔忡.低热.头痛眩晕等病证,效果甚好. [关键词]用于气滞血瘀而致的怔忡:低热:头痛眩晕等病证:效果 ...查看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头痛的研究进展
  •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瘀血头痛的研究进展 [摘要] 扩展血府逐瘀汤的适应证范围, 列举4个病例, 说明血府逐瘀汤不仅能治疗胸中瘀血, 还能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 高血压性头痛, 外伤性头痛, 更年期头痛, 通过临床观察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 ...查看


  • 老年人秋季的保健起居
  • 进入秋季以后,温差较大,白天气温仍然较高,早晚及夜间则相对较低,这段时间是感冒及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到了晚秋,天气渐渐寒凉,气候也逐渐干燥.受凉后,人们容易出现咽干.鼻塞.咳嗽.声哑.关节酸痛.大便干燥等症状,通常称为"秋燥症& ...查看


  • 分析不孕不育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的临床疗效
  • [摘 要]目的:临床上对不孕不育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患者(n=40)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克罗米芬及烯雌 ...查看


  • 膈下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体会
  •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52-01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红斑狼疮中最严重的类型,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其病因病机各大医家多有论述 ...查看


  • 治疗脑血栓的中药方
  • 治疗脑血栓的中药方: 黄芪200克,当归尾15克,生地15克,桃仁20克,红花15克,积壳10克,赤芍10克,柴胡8克,干草10克,桔梗8克,川牛夕15克,地龙40克,川穹8克,蜈蚣40克,乌蛇40克 以上为煎汤药,每付煎3遍,使药平均分成 ...查看


  • 血府逐瘀汤新用
  •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具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用于治疗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而致胸痛.头痛.呃逆.干呕.内热.心悸.怔忡等症.笔者据 ...查看


  • 病历中医的内容
  •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舌质紫暗,脉强涩均为骨折初期瘀血阻滞之象. 证候分析:伤后中期,经适宜的治疗及正气抗邪的作用下,使气血瘀滞逐渐消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