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及在城乡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矽r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9月,第40卷第5期,Sep.,2010,V01.40,No.5

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JNWU

【“后改革时代”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笔谈】

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及

在城乡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邹金萍

摘要:在“后改革时代”国内游将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呈现出大众化、常态化、群体化、健身化、休闲化、生态化等六大趋势。乡村旅游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栽体与助动器,它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文化观念一体化、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等。为此,通过强化乡村旅游的理念、统一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保持乡村旅游的原生态、延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加强乡村旅游资金的投入等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关键词:后改革时代;旅游业;乡村旅游;城乡经济一体化

即“非均衡”发展,融合式发展即“一体化”发展,后改革时代的主题已经由“发展”转变为“新和谐”,后改革时代将是中国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口J。因此,后改革时代需要更多地关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后改革时代的关键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4]。显然,社会和谐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后改革时代的重要命题,那么,如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则是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理论上说,旅游活动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一个重要桥梁,旅游业是天然的综合产业,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能全方位、有效地带动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带动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因而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实践上看,后改革时代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旅游活动将会成为人们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其广度和深度都不断扩展,呈现出生态性、多样性、群体性、休闲性等特征,其渗透和辐射作用越来越成为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我国是否进入“后改革时代”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后改革时代;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还没有进入后改革时代(张卓元,2008)¨J。主张我国已经进入后改革时代的观点认为,“后改革时代”的含义有两层:一方面我国在30年之前最初确定的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进入了全面调整与完善时期;另一方面我国的改革还远没有结束,但是改革的主题、性质、任务、途径等已经与前30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可以称为“后改革时代”【2J。我们认为,不管学术界的观点如何不同,事实上后改革时代的命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与30多年前相比,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学者认为后改革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分离”式发展转变为“融合”式发展。分离式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力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部地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研究”(08ZD027)的前期

研究成果

41

万方数据

量。因此,本文拟就后改革时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的作用谈点看法,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二、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前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创速度、增数量的时代;而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我国经济上台阶、上质量的时代。在后改革时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与此相适应,后改革时代我国旅游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其中国内旅游将会出现“六化”趋势,即大众化、常态化、群体化、健身化、休闲化与生态化趋势。这些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从而

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第一,国内旅游的大众化趋势。一方面,在后改革时代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增大,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型酒店的不断发展使旅游活动的成本大大降低,旅游不再是有钱人独享的事情,而是工薪阶层的普遍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普通百姓的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方式的转变,流动人口的数量会大量增加,这也会在客观上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可以说前改革时代是国际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后改革时代是国内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国内旅游的飞速发展时期,就是大众参与旅游活动的时期。旅游活动大众化趋势将日益明显,并呈现势不可挡的态势。

第二,国内旅游的常态化趋势。在前改革时代,无论从国家的角度看,还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可以说都是“积累经济”(或“储蓄经济”)的时代;而后改革时代中国将进入“消费经济”的时代,人们消费的观念、消费的价值取向将发生很大变化,消费文化逐渐成熟,全社会倡导和鼓励健康的消费形式。在人们日常消费得到满足之后,旅游将成为人们一种首选的、健康的消费方式。因此,旅游活动不仅会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也将呈现常态化的趋势。旅游活动变得越来越随意,将是人们生活中的常态现象,而不再像前改革时代那样是生活中偶尔的奢侈品。家庭汽车的普及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为国

42

万方数据

内旅游的常态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纽带与平台。

第三,国内旅游的群体化趋势。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独生子的成家立业,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家庭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空巢家庭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人们寿命的普遍延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客观上加大了空巢家庭的数量和空巢家庭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新的家庭观念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及工作压力的影响,“丁克”家庭、单身家庭也大量出现,使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型化、松散化,人们更愿意群体结伴而行,或几个家庭联合、或松散的个体结成“驴友”、或通过网络形成旅游群体等。此外,公司奖励旅游的逐渐兴起,单位集体出游增多,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旅游活动出现群体化的现象。

第四,国内旅游的健身化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全民健身将是后改革时代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时尚。而健身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是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健身成为出游的重要目的和内容,登山、探险等户外旅行活动将日益流行,旅游不只是放松心情的方式,更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后改革时代“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旅游活动,也将逐渐演变成“吃、住、行、游、购、娱、健、休”八位一体的旅游活动。在这里“健”是指健身活动;“休”是指休闲行为。据此,我们说国内旅游的健身化趋势将日益明显。

第五,国内旅游的休闲化或“度假化”趋势。后改革时代是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工作压力也会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期待能在出游时放慢节奏,成为“自由游”、“随心游”,使身心真正松弛下来。在后改革时代,过去那种“赶场”式旅游已不合时宜,去哪里和看什么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休闲度假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无论是长线国内游,还是短线国内游,都会呈现出“休闲化”与“度假化”的趋势。

第六,国内旅游的生态化趋势。保护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是近年来全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后改革时代中国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生态意识也明显增强。人们一方面积极倡导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提倡旅游活动的生态化;另一方面更愿意接近自然、走进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倡导生态旅游产

品的消费。因此,乡村旅游、生态旅游El益成为后改革时代国内旅游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总之,后改革时代应该是共富的时代与和谐的时代∞J,我国国内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并呈现出大众化、常态化、群体化、健身化、休闲化、生态化等特征。分析这些特征,我们不难看出,乡村游、生态游、休闲游将成为这一时代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的主流。而乡村旅游是联系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要重视乡村游在城乡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三、乡村旅游业在城乡经济社会—体化中的作用

前改革时代我国采取的是“非均衡”式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直接成果是基本完成了中国的富裕阶层、富裕地区的财富创造,而带来的问题是“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因此,留给后改革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失衡”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后改革时代的成败。但时至今El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部门差距、贫富分化是十分尖锐而又复杂的问题,采取任何单一的方法都很难奏效,必须采用综合方法解决,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

关注和参与。应该指出的是民间的途径——旅游往

往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一方面大量富裕地区(东部)和城市以及富裕阶层的出现,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条件,需要通过适当而健康的途径自觉不自觉地转移他们手中的财富,旅游既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一种方式,这些地区和个人的一部分收入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向农村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地区(如西部地区)和农村往往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可以通过开发“观光游”、“采摘游”、“休闲游”、“农家乐”等项目使其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为通过旅游方式实现富裕地区的财富转移提供了条件。

现代旅游业已经演化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健、休”八位一体的综合产业,尤其健身和休闲是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业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内容。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使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和带动是全方位的,不仅能够在经济上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地区收入和居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在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的影响作用,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乡村旅

万方数据

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旅游,其动机同时包括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项(认知)”三方面的因素,其内容是“观

光—休闲一专项”旅游的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

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等综合功能。乡村旅游可以实现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结合、旅游和民族文化的结合、旅游和扶贫的结合。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被认为是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MJ。因此,乡村旅游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助推器。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城乡文化观念一体化、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城乡市场主体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日J。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提供经济基础,而且有利于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第一,促进城乡文化观念一体化。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旅游过程就是城乡文化的融合过程。一方面城市人到农村体会农耕文化,感受乡土气息和农村先进文化(如淳朴与自然的本色),从而净化心灵,返璞归真,增进城市人与农民及落后地区的感情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城市人在体验乡土气息的同时,把城市先进的文化观念也带到农村,促进农村思想观念(如价值观、消费观念等)的改变。乡村旅游通过城乡文化理念的融通和互补,促进城乡文化观念一体化。

第二,促进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乡村旅游活动是城乡生活方式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一方面,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味农村人的生活,使城市人生活农村化,拓展了城市人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为了让城市人满意,农村人会千方百计地改善住宿及其他设施条件,适应城市人的生活习惯,这在客观上会促进农村人生活方式城市化。同时,农村人通过与城市游客的近距离接触,主观上也不断地向城市人学习,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促进城乡生活方式的一体化发展。

第三,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富民产业,农民通过开展旅游项目增加收入,甚至有些地方通过乡村游致富,农民自己

有条件改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条件

等公共设施,在为城市游客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的

43

同时也提高了农民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管理。通过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在治安、环卫、市场监督等方面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

第四,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乡村旅游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交通运输、住宿、购物、娱乐、健身等方面的条件。因此,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从而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程。

第五,促进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健、闲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其中包括食品市场、日用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娱乐市场、文化市场等,这些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育也将吸引一些城市人到农村经商,城乡市场的不断交融和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

四、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的兴起预示着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因此,后改革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上层次、上质量,要适应广大旅游群体的推出一些新产品、新项目。同时,要突出乡村旅游的“休闲”特点,把清静、优雅、舒适放在重要位置。此第一,强化乡村旅游的理念。乡村旅游肩负着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强化乡的位置。从地域方面看,不仅要在一线、二线、三线的大镇周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融入现第二,统一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任何地区“

万方数据

的现象出现。

第三,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后改革时代是人们生活上档次、产品上质量的时代。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重视吃、住、行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提升;其次,要重视地方特色,推出的项目要有品位、有文化内涵、有吸引力;再次,要提高经营者的素质,规范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最后,营造良好的旅游接待氛围,使城里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四,保持乡村旅游的原生态。乡村旅游不仅要满足城市人到农村旅游的需要,更要满足当地农展乡村游的同时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副产品加工业相配套,实现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的“双可持续发展”。

第五,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业的开第六,加大乡村旅游资金的投入。要采取市场的高度来认识乡村旅游市场资金投入的重要性,保障旅游每年有专项旅游资金投入。同时,适当引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村人长期生存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使乡村旅游产品在循环经济中自然产生,保持乡村游的原生态。同时,乡村旅游要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与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相互配套;与发展农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积极推进与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生态农业的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的开发,乡村纪念品的开发等。通过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长,增加附加值,尽可能提高农民收入。

融资与农户投入、政府投入三结合的办法,加大乡村游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要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外资,积极引导农民自愿投入乡村旅游市场。

核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中小城市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地域分布广泛,发展潜力巨大,新进人口的生存压力和社会排斥相对较轻。通过重点发展小城镇,引导进城农民向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物流等就业容量大、专业化水平较低的服务行业转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使农民与城市人有更多的近距离的接触,逐步提高农民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最终一定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和谐社会目标。

新需求,逐步放弃过去一些老套的做法,不断创新,外,发展乡村旅游还必须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相结合,走环保与低碳之路。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后改革时代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各级政府要从城乡一体化的村旅游的理念,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一个十分重要城市周边积极发展乡村游,而且在小城市和有条件代城市人的生活,全方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发展乡村旅游都要有整体和统筹的观念,以自然区划来统一规划与开发,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应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避免各村各户独立开发,内部恶性竞争;防止既损害消费者利益,又损害开发者利益

参考文献:

[1]周怀宗.张卓元:“后改革时代”未到[N].竞报,2008—10—

9.

[5]郭俊华,卫玲.后改革时代的特征分析[J].西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lO-13.

[6]马彦琳.如何推动中国式乡村旅游的发展[J].旅游学

刊,2006,3:7-8.

[2]白永秀,任保平.未来30年改革的主题判断和路径选择

[J].改革,2010,(I):20-25.

[3]任保平.后改革时代的主要矛盾、改革趋向及其重点

[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4.19.[4]白永秀.由“前改革时代”到“后改革时代”[J].西北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9.

(作者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责任编辑卫玲】

促进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研讨会综述

为加深对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课题纽和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于加10年8月13--15日在西安市I临潼区联合举办了“促进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研讨

会”。来自西北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政府等lO多个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与会,会议

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部地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16-局的战略研究”的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概念。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任保平教授认为,对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先有城乡分离,然后有城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城乡双向互动的过程,城乡之间应该取长补短、优势互,tl-;第三,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是消灭城乡差别,而是城乡之阎互为市场、相互带动。对于统筹城乡发展、1"41,反哺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言,统筹城乡发展是战略思路,_r-.,Ik反哺农业是战略取向,新农村建设是战略的具体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战略结果。成阳市副市长严维佳博士和西部证券董事长刘建武博士认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应该重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加强引导,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紧密融合与功能互补。

2.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永秀教授认为,产业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生产要素集中的过程,这就需要利用城镇化的契机,将农村分散的生产要素向市、县、镇集中。具体而言,一是采取“县城一大镇一大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二是采取“1/3人员外出务工、1/3人员在县城就业、1/3人员在村镇务农”的三位一体的劳动力转移模式与人员居住布局;三是采取“对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农村采取移民搬迁的办法、对适宜生存但没有发展潜力的农村采取由市场机制选择的办法、对既适宜生存又有发展潜力的农村采取重点建设的办法”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四是采取“镇办小学一县办初中~市办高中”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布局模式;五是采取“村卫生室一镇卫生所一县医院”三位一体的卫生资源布局模式,重点建设县医院,将来向“社区卫生所一县医院”的布局模式转变。任保平教授认为,目前西部地区尚未完全具备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条件,现阶段应通过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来创造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条件。

3.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模式与具体实践。白永秀教授认为,划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标准不尽相同,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对陕西省10多个县(区)的深入调研。他以陕西省为例,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动力的角度,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五种模式:一是依托大城市主导产业拉动型模式,以临潼、高陵等城郊农业区为代表;二是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多元产业拉动型模式,以合阳、大荔、岐山、乾县等传统农业区为代表;三是资源型产业拉动型模式,以昊起、安塞、平利等资源富集且远离大城市的农业区为代表;四是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以清涧等资源贫乏、生态脆弱、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的农业区为代表;五是综合优势拉动型模式,以横山等具备后发优势、多重资源并存的综合性农业区为代表。

铜川市政府副市长任勇博士、成阳市政府副市长严维佳博士分别介绍了铜川市和成阳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临潼区委书记任军号博士介绍了l临潼区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安置拆迁农民的几个案例,在秦文化旅游区、唐文化旅游区和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拆迁农民的安置使农民经历了由半市民化到基本市民化再到完全市民化的过程。

4.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袁云涛博士认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服务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这一作用发挥欠佳,具体表现在:第一,金融机构多,但向农村地区延伸少;第二,金融产品多,但涉农金融产品少,并且很多涉农金融产品不符合农户信贷需求;第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领域相对较窄,地位尴尬。为破解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困局,他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的引导。规定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必须在当地投放,以解决农村资金匮乏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王颂吉)

45

万方数据

矽r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9月,第40卷第5期,Sep.,2010,V01.40,No.5

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JNWU

【“后改革时代”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笔谈】

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及

在城乡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邹金萍

摘要:在“后改革时代”国内游将以城乡经济一体化为背景,呈现出大众化、常态化、群体化、健身化、休闲化、生态化等六大趋势。乡村旅游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栽体与助动器,它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城乡文化观念一体化、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等。为此,通过强化乡村旅游的理念、统一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保持乡村旅游的原生态、延长乡村旅游的产业链、加强乡村旅游资金的投入等措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关键词:后改革时代;旅游业;乡村旅游;城乡经济一体化

即“非均衡”发展,融合式发展即“一体化”发展,后改革时代的主题已经由“发展”转变为“新和谐”,后改革时代将是中国实现“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口J。因此,后改革时代需要更多地关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3],“后改革时代的关键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4]。显然,社会和谐以及缩小城乡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后改革时代的重要命题,那么,如何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则是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理论上说,旅游活动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一个重要桥梁,旅游业是天然的综合产业,具有巨大的乘数效应,能全方位、有效地带动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带动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因而是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实践上看,后改革时代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将会发生很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旅游活动将会成为人们的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其广度和深度都不断扩展,呈现出生态性、多样性、群体性、休闲性等特征,其渗透和辐射作用越来越成为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我国是否进入“后改革时代”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了后改革时代;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我国还没有进入后改革时代(张卓元,2008)¨J。主张我国已经进入后改革时代的观点认为,“后改革时代”的含义有两层:一方面我国在30年之前最初确定的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现在进入了全面调整与完善时期;另一方面我国的改革还远没有结束,但是改革的主题、性质、任务、途径等已经与前30年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可以称为“后改革时代”【2J。我们认为,不管学术界的观点如何不同,事实上后改革时代的命题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不能不承认的事实是,与30多年前相比,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发生或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学者认为后改革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由“分离”式发展转变为“融合”式发展。分离式发展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力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部地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战略研究”(08ZD027)的前期

研究成果

41

万方数据

量。因此,本文拟就后改革时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的作用谈点看法,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二、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前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创速度、增数量的时代;而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我国经济上台阶、上质量的时代。在后改革时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大幅度提高,生活观念、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与此相适应,后改革时代我国旅游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其中国内旅游将会出现“六化”趋势,即大众化、常态化、群体化、健身化、休闲化与生态化趋势。这些趋势的出现,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从而

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第一,国内旅游的大众化趋势。一方面,在后改革时代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增大,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特别是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经济型酒店的不断发展使旅游活动的成本大大降低,旅游不再是有钱人独享的事情,而是工薪阶层的普遍行为;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普通百姓的旅游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方式的转变,流动人口的数量会大量增加,这也会在客观上促进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可以说前改革时代是国际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后改革时代是国内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国内旅游的飞速发展时期,就是大众参与旅游活动的时期。旅游活动大众化趋势将日益明显,并呈现势不可挡的态势。

第二,国内旅游的常态化趋势。在前改革时代,无论从国家的角度看,还是从个人的角度看,可以说都是“积累经济”(或“储蓄经济”)的时代;而后改革时代中国将进入“消费经济”的时代,人们消费的观念、消费的价值取向将发生很大变化,消费文化逐渐成熟,全社会倡导和鼓励健康的消费形式。在人们日常消费得到满足之后,旅游将成为人们一种首选的、健康的消费方式。因此,旅游活动不仅会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也将呈现常态化的趋势。旅游活动变得越来越随意,将是人们生活中的常态现象,而不再像前改革时代那样是生活中偶尔的奢侈品。家庭汽车的普及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为国

42

万方数据

内旅游的常态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城市近郊旅游的发展,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纽带与平台。

第三,国内旅游的群体化趋势。一方面,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代独生子的成家立业,后改革时代中国的家庭结构将发生很大的变化,空巢家庭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人们寿命的普遍延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客观上加大了空巢家庭的数量和空巢家庭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由于新的家庭观念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及工作压力的影响,“丁克”家庭、单身家庭也大量出现,使家庭结构越来越小型化、松散化,人们更愿意群体结伴而行,或几个家庭联合、或松散的个体结成“驴友”、或通过网络形成旅游群体等。此外,公司奖励旅游的逐渐兴起,单位集体出游增多,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旅游活动出现群体化的现象。

第四,国内旅游的健身化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普遍提高,特别是社会老龄化的到来,全民健身将是后改革时代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与时尚。而健身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是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健身成为出游的重要目的和内容,登山、探险等户外旅行活动将日益流行,旅游不只是放松心情的方式,更是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我们认为,后改革时代“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的旅游活动,也将逐渐演变成“吃、住、行、游、购、娱、健、休”八位一体的旅游活动。在这里“健”是指健身活动;“休”是指休闲行为。据此,我们说国内旅游的健身化趋势将日益明显。

第五,国内旅游的休闲化或“度假化”趋势。后改革时代是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将加快,工作压力也会加大。越来越多的人期待能在出游时放慢节奏,成为“自由游”、“随心游”,使身心真正松弛下来。在后改革时代,过去那种“赶场”式旅游已不合时宜,去哪里和看什么已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休闲度假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无论是长线国内游,还是短线国内游,都会呈现出“休闲化”与“度假化”的趋势。

第六,国内旅游的生态化趋势。保护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是近年来全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后改革时代中国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生态意识也明显增强。人们一方面积极倡导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提倡旅游活动的生态化;另一方面更愿意接近自然、走进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倡导生态旅游产

品的消费。因此,乡村旅游、生态旅游El益成为后改革时代国内旅游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总之,后改革时代应该是共富的时代与和谐的时代∞J,我国国内旅游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并呈现出大众化、常态化、群体化、健身化、休闲化、生态化等特征。分析这些特征,我们不难看出,乡村游、生态游、休闲游将成为这一时代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趋势的主流。而乡村旅游是联系城市与农村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因此,要重视乡村游在城乡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

三、乡村旅游业在城乡经济社会—体化中的作用

前改革时代我国采取的是“非均衡”式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直接成果是基本完成了中国的富裕阶层、富裕地区的财富创造,而带来的问题是“两极分化”更为严重。因此,留给后改革时代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失衡”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后改革时代的成败。但时至今El地区差距、城乡差距、部门差距、贫富分化是十分尖锐而又复杂的问题,采取任何单一的方法都很难奏效,必须采用综合方法解决,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共同

关注和参与。应该指出的是民间的途径——旅游往

往是最为有效,也是最为直接的方式:一方面大量富裕地区(东部)和城市以及富裕阶层的出现,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条件,需要通过适当而健康的途径自觉不自觉地转移他们手中的财富,旅游既可以是自觉的也可以是不自觉的一种方式,这些地区和个人的一部分收入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向农村转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另一方面落后地区(如西部地区)和农村往往是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可以通过开发“观光游”、“采摘游”、“休闲游”、“农家乐”等项目使其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为通过旅游方式实现富裕地区的财富转移提供了条件。

现代旅游业已经演化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健、休”八位一体的综合产业,尤其健身和休闲是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业的显著特征和主要内容。由于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使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和带动是全方位的,不仅能够在经济上增加旅游目的地的地区收入和居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在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的影响作用,对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乡村旅

万方数据

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旅游,其动机同时包括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项(认知)”三方面的因素,其内容是“观

光—休闲一专项”旅游的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

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等综合功能。乡村旅游可以实现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结合、旅游和民族文化的结合、旅游和扶贫的结合。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乡村旅游被认为是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MJ。因此,乡村旅游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助推器。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具体内容包括城乡文化观念一体化、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城乡市场主体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等日J。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但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提供经济基础,而且有利于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第一,促进城乡文化观念一体化。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旅游过程就是城乡文化的融合过程。一方面城市人到农村体会农耕文化,感受乡土气息和农村先进文化(如淳朴与自然的本色),从而净化心灵,返璞归真,增进城市人与农民及落后地区的感情和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城市人在体验乡土气息的同时,把城市先进的文化观念也带到农村,促进农村思想观念(如价值观、消费观念等)的改变。乡村旅游通过城乡文化理念的融通和互补,促进城乡文化观念一体化。

第二,促进城乡生活方式一体化。乡村旅游活动是城乡生活方式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一方面,城市居民到农村旅游,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体味农村人的生活,使城市人生活农村化,拓展了城市人的生活空间;另一方面,为了让城市人满意,农村人会千方百计地改善住宿及其他设施条件,适应城市人的生活习惯,这在客观上会促进农村人生活方式城市化。同时,农村人通过与城市游客的近距离接触,主观上也不断地向城市人学习,改变自身的生活习惯,促进城乡生活方式的一体化发展。

第三,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富民产业,农民通过开展旅游项目增加收入,甚至有些地方通过乡村游致富,农民自己

有条件改善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条件

等公共设施,在为城市游客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的

43

同时也提高了农民自身的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要求地方政府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管理。通过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在治安、环卫、市场监督等方面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管理水平,最终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发展。

第四,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乡村旅游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包括交通运输、住宿、购物、娱乐、健身等方面的条件。因此,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改善,从而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进程。

第五,促进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旅游业是综合性极强的产业,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健、闲等八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其中包括食品市场、日用品市场、农副产品市场、娱乐市场、文化市场等,这些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发育也将吸引一些城市人到农村经商,城乡市场的不断交融和发展将有力地促进城乡市场体系一体化。

四、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的兴起预示着后改革时代中国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因此,后改革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上层次、上质量,要适应广大旅游群体的推出一些新产品、新项目。同时,要突出乡村旅游的“休闲”特点,把清静、优雅、舒适放在重要位置。此第一,强化乡村旅游的理念。乡村旅游肩负着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强化乡的位置。从地域方面看,不仅要在一线、二线、三线的大镇周边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使乡村旅游融入现第二,统一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任何地区“

万方数据

的现象出现。

第三,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后改革时代是人们生活上档次、产品上质量的时代。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首先要重视吃、住、行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提升;其次,要重视地方特色,推出的项目要有品位、有文化内涵、有吸引力;再次,要提高经营者的素质,规范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最后,营造良好的旅游接待氛围,使城里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四,保持乡村旅游的原生态。乡村旅游不仅要满足城市人到农村旅游的需要,更要满足当地农展乡村游的同时注重科技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副产品加工业相配套,实现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的“双可持续发展”。

第五,延长乡村旅游产业链。乡村旅游业的开第六,加大乡村旅游资金的投入。要采取市场的高度来认识乡村旅游市场资金投入的重要性,保障旅游每年有专项旅游资金投入。同时,适当引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村人长期生存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使乡村旅游产品在循环经济中自然产生,保持乡村游的原生态。同时,乡村旅游要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与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相互配套;与发展农发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行,积极推进与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生态农业的开发,农副产品加工与销售的开发,乡村纪念品的开发等。通过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延长,增加附加值,尽可能提高农民收入。

融资与农户投入、政府投入三结合的办法,加大乡村游的资金投入力度。以政府投入为主,政府要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外资,积极引导农民自愿投入乡村旅游市场。

核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中小城市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地域分布广泛,发展潜力巨大,新进人口的生存压力和社会排斥相对较轻。通过重点发展小城镇,引导进城农民向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物流等就业容量大、专业化水平较低的服务行业转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使农民与城市人有更多的近距离的接触,逐步提高农民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最终一定能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和谐社会目标。

新需求,逐步放弃过去一些老套的做法,不断创新,外,发展乡村旅游还必须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相结合,走环保与低碳之路。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后改革时代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各级政府要从城乡一体化的村旅游的理念,把发展乡村旅游放在一个十分重要城市周边积极发展乡村游,而且在小城市和有条件代城市人的生活,全方位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发展乡村旅游都要有整体和统筹的观念,以自然区划来统一规划与开发,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应走集群化发展的道路。避免各村各户独立开发,内部恶性竞争;防止既损害消费者利益,又损害开发者利益

参考文献:

[1]周怀宗.张卓元:“后改革时代”未到[N].竞报,2008—10—

9.

[5]郭俊华,卫玲.后改革时代的特征分析[J].西北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lO-13.

[6]马彦琳.如何推动中国式乡村旅游的发展[J].旅游学

刊,2006,3:7-8.

[2]白永秀,任保平.未来30年改革的主题判断和路径选择

[J].改革,2010,(I):20-25.

[3]任保平.后改革时代的主要矛盾、改革趋向及其重点

[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14.19.[4]白永秀.由“前改革时代”到“后改革时代”[J].西北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5-9.

(作者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

[责任编辑卫玲】

促进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研讨会综述

为加深对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认识,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课题纽和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于加10年8月13--15日在西安市I临潼区联合举办了“促进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研讨

会”。来自西北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政府等lO多个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政府领导和企业负责人与会,会议

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西部地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16-局的战略研究”的相关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概念。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任保平教授认为,对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应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先有城乡分离,然后有城乡一体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城乡双向互动的过程,城乡之间应该取长补短、优势互,tl-;第三,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是消灭城乡差别,而是城乡之阎互为市场、相互带动。对于统筹城乡发展、1"41,反哺农业、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等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而言,统筹城乡发展是战略思路,_r-.,Ik反哺农业是战略取向,新农村建设是战略的具体化,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战略结果。成阳市副市长严维佳博士和西部证券董事长刘建武博士认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应该重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政府加强引导,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紧密融合与功能互补。

2.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实现路径。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永秀教授认为,产业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过程就是农业生产要素集中的过程,这就需要利用城镇化的契机,将农村分散的生产要素向市、县、镇集中。具体而言,一是采取“县城一大镇一大村(社区)”三位一体的农村城镇化模式;二是采取“1/3人员外出务工、1/3人员在县城就业、1/3人员在村镇务农”的三位一体的劳动力转移模式与人员居住布局;三是采取“对不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农村采取移民搬迁的办法、对适宜生存但没有发展潜力的农村采取由市场机制选择的办法、对既适宜生存又有发展潜力的农村采取重点建设的办法”的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四是采取“镇办小学一县办初中~市办高中”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布局模式;五是采取“村卫生室一镇卫生所一县医院”三位一体的卫生资源布局模式,重点建设县医院,将来向“社区卫生所一县医院”的布局模式转变。任保平教授认为,目前西部地区尚未完全具备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条件,现阶段应通过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经济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来创造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条件。

3.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模式与具体实践。白永秀教授认为,划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标准不尽相同,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对陕西省10多个县(区)的深入调研。他以陕西省为例,从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动力的角度,提出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五种模式:一是依托大城市主导产业拉动型模式,以临潼、高陵等城郊农业区为代表;二是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多元产业拉动型模式,以合阳、大荔、岐山、乾县等传统农业区为代表;三是资源型产业拉动型模式,以昊起、安塞、平利等资源富集且远离大城市的农业区为代表;四是特色产业拉动型模式,以清涧等资源贫乏、生态脆弱、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的农业区为代表;五是综合优势拉动型模式,以横山等具备后发优势、多重资源并存的综合性农业区为代表。

铜川市政府副市长任勇博士、成阳市政府副市长严维佳博士分别介绍了铜川市和成阳市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临潼区委书记任军号博士介绍了l临潼区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安置拆迁农民的几个案例,在秦文化旅游区、唐文化旅游区和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拆迁农民的安置使农民经历了由半市民化到基本市民化再到完全市民化的过程。

4.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陕西省分行副行长袁云涛博士认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服务在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前这一作用发挥欠佳,具体表现在:第一,金融机构多,但向农村地区延伸少;第二,金融产品多,但涉农金融产品少,并且很多涉农金融产品不符合农户信贷需求;第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业务领域相对较窄,地位尴尬。为破解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困局,他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的引导。规定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必须在当地投放,以解决农村资金匮乏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王颂吉)

45

万方数据


相关文章

  • 大学生社会实践选题征集参考
  • 附件1: 大学生社会实践选题征集参考 (一)2013年"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推荐的哲学社会科学类部分选题 一.哲学类 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和经验的典型调查 2. 在当代中国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彰显的典型调查 ...查看


  •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 浅析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路 --美国农村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 借鉴意义 班级:工程管理11级2班 学号: 11082201 姓名: 张鹏飞 指导老师: 谢忠刚 2013年8月 摘 要 美国农村地广人稀,赚钱多和财富划分显示了美国农民的特 ...查看


  • 大学生科研项目选题
  • 附件二 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 (注:本指南只作选题指南的参考方案,课题申报方向不受限制) 经济类: 1. 2. 3. 4. 5. 6. 7. 8. 9.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内需与外需关系研究 后危机时期我国财 ...查看


  • 十年"十一"黄金周旅游
  • 十年"十一"黄金周回顾与展望 08旅游管理(1)班 [1**********]3 2009-11-10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改革开放的 这二十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 ...查看


  • 关于下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度
  • 关于下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0年度 课题指南及搞好申报组织工作的通知 陕哲社科[2010]号 各有关单位科研管理部门: 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我省2010年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从即日开始.现就课题指南及搞好申报组 ...查看


  • 重磅!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附全文
  •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6]7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查看


  • 2016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 2016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课 题 指 南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查看


  • 全域旅游大有可为
  • 全域旅游大有可为 李金早 (2016.1.29) 全域旅游的概念在社会上逐渐引起注意,越来越多的地方对此表示很高的积极性,并就此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实践.那么,究竟什么是全域旅游?为什么要推进全域旅游?如何推进全域旅游?需要我们一起认真探索. ...查看


  • 科学发展看 绍兴
  • 科学发展看绍兴 讲 稿 一.城市由来.城市概况 二.科学发展看绍兴 1.经济腾飞看绍兴 2.文化繁荣看绍兴 3.魅力青春看绍兴 一.城市由来.城市概况 绍兴古称会稽,始建于公元前490年.春秋时代为越国都城,南宋时两度作为临时首都.1131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