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民参与理论看网络问政

从公民参与理论看网络问政

赵锐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互联网的蓬勃快速发展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公民网络问政。网络问政在推动公民参与政府活动、加强政府监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公民参与理论分析了网络问政的价值取向,同时,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也对政府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而在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政府管理

一、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产生

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主要是以网络为媒介,通过互联网诸如微博客、贴吧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见解,以期对政府公共决策和政府活动起到影响乃至改变的作用。互联网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虚假性,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具有失真性,这些种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网络问政的价值取向与公民参与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越来与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舞台和政治窗口。伴随着网络治理的快速和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决定了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必然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政府和公民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模式,公民通过网络问政这一形式,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进行参与并做出响应。

网络问政的必然性和广泛性决定了网络问政对于公民参与的重要意义,即网络问政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公民参与的范围。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全新模式,旨在建立起一个能够真正得满足公

民需求的服务性政府机构,同时要求政府对于公民在网络上提出的诉求和意见予以积极的回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公民网络问政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网络问政具有易普及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网络问政的准入门槛低这一特点使得普通民众也极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政治表达等等政治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客”为例,发表微博对于使用者的要求特别低,甚至只需要用户拥有简单的移动手机即可在自己的微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只言片语。通过网络问政,即使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对于特定的事件和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孙斯坦教授曾经指出“在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或许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政治平等这个目标变得更加现实”。[2]

其次,网络问政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它拓宽了网民与政府官员的沟通渠道。网民通过互联网,以发微博,在贴吧里发帖子,以及回复官员以及其他网民博客等方式来进行交流互动,这对于加强政府官员和网民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诸如2013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和网友通过微博互动,这种网络问政的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三、适应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推动政府管理的改革创新进程

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了舆论形成、民众表达诉求的重要社会平台,但是公民参与的网络问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政府信息的发布更加公开透明,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化,但也对政府的管理形成了一系列挑战:

1、网络问政的特征导致公民网络问政的非理性化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基于保护他人隐私的基础之上。随着网络迅速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之快和内容之杂,导致行为上或者言语上随波逐流,缺乏理性思考。加之一些媒体的非理性传播,使得一些网友随意发表的、目的性不强的、导向不明的甚至是具有恶意目标的一些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2、获取信息能力的差距造成了公民网络问政的非均衡发展。在公明参与网络问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获取信息能力较差的群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及时获知最新的信息,逐渐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中边缘化。

3、能力素质欠缺、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能力参差不齐。此外,我国网民数量庞大,其中部分网民,由于缺乏政治素养、政治知识和技能偏低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参与网络问政的人员素质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网络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网络问政是我国民主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有一定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我们应当在警惕其局限性的前提下,将其发展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E7__便捷方式,将网络问政的积极效果发展到最佳程度。

1、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优化公民网络问政的参与环境。良好的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民更好的参与网络问政,因此政府应该下大力气着力优化网络环境,一方面是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为公民进行网络问政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强化主流政治文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建立防止信息鸿沟的技术机制,保证公民网络参与,增强政府合法性。

2、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参与素质和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公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越趋于运用它们所掌握的的信息,正当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一过程也提高了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3、加快公民网络参与法制化建设,规范公民网络问政的参与秩序。政府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力加快公民网络问政参与的法制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强网络行政法规的建设,提高立法层次。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平衡好公民自由和网络秩序之间的关系。通过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使得在保护公民自由的前提之下,促使公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网络问政,进而规范公民网络问政的语言、行为。

参考文献

[1]、 以绩效考核促政府管理创新伍彬 今日浙江2011.08

[2]、 [美]孙斯坦:5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6,金朝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页。

从公民参与理论看网络问政

赵锐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摘要:互联网的蓬勃快速发展为公民进行政治参与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公民网络问政。网络问政在推动公民参与政府活动、加强政府监督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公民参与理论分析了网络问政的价值取向,同时,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也对政府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而在规范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政府管理

一、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产生

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主要是以网络为媒介,通过互联网诸如微博客、贴吧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见解,以期对政府公共决策和政府活动起到影响乃至改变的作用。互联网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虚假性,网络中的各种信息具有失真性,这些种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给政府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二、网络问政的价值取向与公民参与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互联网越来与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舞台和政治窗口。伴随着网络治理的快速和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决定了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必然性。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政府和公民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模式,公民通过网络问政这一形式,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进行参与并做出响应。

网络问政的必然性和广泛性决定了网络问政对于公民参与的重要意义,即网络问政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公民参与的范围。公民参与网络问政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的一种全新模式,旨在建立起一个能够真正得满足公

民需求的服务性政府机构,同时要求政府对于公民在网络上提出的诉求和意见予以积极的回应。从这个角度来说,公民网络问政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网络问政具有易普及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网络问政的准入门槛低这一特点使得普通民众也极易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政治表达等等政治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时下最流行的“微博客”为例,发表微博对于使用者的要求特别低,甚至只需要用户拥有简单的移动手机即可在自己的微博客上发表自己的只言片语。通过网络问政,即使是普通的民众也可以对于特定的事件和话题,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社会民众的广泛关注。孙斯坦教授曾经指出“在经济不平等的情况下,或许技术的进步可以使政治平等这个目标变得更加现实”。[2]

其次,网络问政具有较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它拓宽了网民与政府官员的沟通渠道。网民通过互联网,以发微博,在贴吧里发帖子,以及回复官员以及其他网民博客等方式来进行交流互动,这对于加强政府官员和网民之间的联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诸如2013年两会期间,代表们和网友通过微博互动,这种网络问政的方式显得更为重要。

三、适应公民参与网络问政,推动政府管理的改革创新进程

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成为了舆论形成、民众表达诉求的重要社会平台,但是公民参与的网络问政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政府信息的发布更加公开透明,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化,但也对政府的管理形成了一系列挑战:

1、网络问政的特征导致公民网络问政的非理性化发展。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基于保护他人隐私的基础之上。随着网络迅速发展,信息传递的速度之快和内容之杂,导致行为上或者言语上随波逐流,缺乏理性思考。加之一些媒体的非理性传播,使得一些网友随意发表的、目的性不强的、导向不明的甚至是具有恶意目标的一些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2、获取信息能力的差距造成了公民网络问政的非均衡发展。在公明参与网络问政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获取信息能力较差的群体,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及时获知最新的信息,逐渐在这个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中边缘化。

3、能力素质欠缺、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我国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能力参差不齐。此外,我国网民数量庞大,其中部分网民,由于缺乏政治素养、政治知识和技能偏低等因素,造成了我国参与网络问政的人员素质不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网络民主化的发展进程。

网络问政是我国民主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有一定的特殊价值和意义,我们应当在警惕其局限性的前提下,将其发展为公民参与政治活动=E7__便捷方式,将网络问政的积极效果发展到最佳程度。

1、政府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优化公民网络问政的参与环境。良好的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民更好的参与网络问政,因此政府应该下大力气着力优化网络环境,一方面是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为公民进行网络问政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强化主流政治文化,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建立防止信息鸿沟的技术机制,保证公民网络参与,增强政府合法性。

2、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参与素质和公民意识,提高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公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越趋于运用它们所掌握的的信息,正当的表达自己的诉求。这一过程也提高了公民参与网络问政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3、加快公民网络参与法制化建设,规范公民网络问政的参与秩序。政府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力加快公民网络问政参与的法制化建设,形成良好的网络环境:首先,政府应加强网络行政法规的建设,提高立法层次。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平衡好公民自由和网络秩序之间的关系。通过完善网络法律体系,使得在保护公民自由的前提之下,促使公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网络问政,进而规范公民网络问政的语言、行为。

参考文献

[1]、 以绩效考核促政府管理创新伍彬 今日浙江2011.08

[2]、 [美]孙斯坦:5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6,金朝武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0页。


相关文章

  • 政策网络与中国的发展
  • 政策网络与中国的发展 摘要:政策网络治理是政策网络理论与治理理论研究相结合形成的新的治理流派.与科层和市场相区别,政策网络治理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模式,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框架和新模式.而这种新型的模式大大的降低了群众参与成本,更方便更大范围的让 ...查看


  •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引论
  •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引论 李惠斌 近年来,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 )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一个重要术语.由于这个概念的重要意义,甚至还产生了一个独立的学科――"经济社会学".研究者们 ...查看


  • 政策执行网络研究述评
  • [提要] 政策网络理论以其全新的视角拓展了政策执行研究的视域,成为第三代政策执行模式中的重要内容,从而形成政策执行网络研究.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文章,主要从政策执行网络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展开.政策执行网络研究在积极探索的同时还存在研 ...查看


  • 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对策完善
  • 公民网络参与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对策完善 摘要: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公民网络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在扩大参与主体.深化沟通交流和促进政策调整完善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之而来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推行 ...查看


  • 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及实现条件
  • 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及实现条件 [摘要]我国的公共行政模式,正经历由单向管理模式向参与治理模式的创新转变: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社会治理的手段由平面化向网络化转变,社会治理的目的由工具化向价值化转变.在我国目前的行政生态下,构建这一 ...查看


  •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 2fx)8年2月10日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Feb.10,2008 第2期(总第328期) Fujian PartySchool No.2(GeneralNo.328) 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 李 斌 750021) ...查看


  • 城市社区参与式治理研究
  • 摘 要 以行政管理为主.条块分割的城市管理体系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整合与社会治理的需求,原先的管理机制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导致社会功能紊乱,社会治理不突出.不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结构复杂化与多层化,社会组织兴起和居民民主意识增强.社会治理需 ...查看


  • 大众传媒与政治
  • 姓名:段桂娥 专业:08政行 学号:[1**********]2 浅谈网络对政治的影响 [摘要]由于网络通过电子论坛等提供了网民讨论各种问题的公共空间,网络媒体能够迅速汇集围绕特定话题的相关报道.然而,在网络成为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得以生长并发 ...查看


  • _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_述评_向定杰
  • 校园之声 XIAOYUANZHISHENG 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述评 ●向定杰 在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影响下,公民参与被视为政 理和运作中.但与公民旺盛的参与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州.地方官员对公共政策的选择性执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