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递呈细胞(APC)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除T细胞和B细胞起核心作用外,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也参加发挥作用,主要是处理和递呈抗原,故称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亦可称为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s,A cells)或A细胞。APC能通过吞噬或胞饮作用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经过处理得到的含有抗原决定簇的多肽片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然后表达于细胞表面递呈给CD4+TH细胞。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细胞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三类。虽然有核细胞均表达MHCⅠ类分子,也能将胞浆内的蛋白抗原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与Ⅰ类分子结合后表达在细胞表面递呈给CD8+TC细胞,有递呈抗原作用,但习惯上不将这些细胞归类于专职APC,而称其为靶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s)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统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单核吞噬细胞有较强的粘附玻璃或塑料表面的特性,而淋巴细胞无此能力,可利用该特点分离和获取单核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有多种受体。与免疫功能有关的重要受体有IgG的Fc受体(CD64)和补体C3b受体,以及某些淋巴因子受体。巨噬细胞表面有较多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与抗原递呈有关。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如下:

1.吞噬和杀伤作用

巨噬细胞可吞噬较大的病原微生物和衰老损伤细胞。已被抗体(IgG)和补体(C3b)结合的细菌等抗原异物,更易被巨噬细胞吞噬,称为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在吞噬体内被杀伤或消化降解。也可通过Fc受体与被IgG抗体结合的靶细胞发生结合,发挥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IFNγ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杀伤细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的活性。但有时巨噬细胞对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等杀伤力有限,特别在未经上述细菌免疫的机体内,这些细菌可能存活并在巨噬细胞内增殖,造成感染的扩散或迁延。

2.抗原递呈作用 免疫学实验技术论坛 http://bbs.bbioo.com/forum-140-1.html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首先吞噬、摄取含有蛋白大分子的抗原性异物,经吞噬体内的蛋白水解酶降解处理,产生许多具有抗原决定簇的多肽片段,这些多肽片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多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并移到细胞表面以利于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T细胞识别和结合。巨噬细胞是很重要的APC。

3.合成和分泌各种活性因子

巨噬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至少有50种以上。如多种蛋白水解酶(消化已吞噬的病原微生物)和多种补体成分。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释放的活性因子主要有IL1,IFN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前列腺素等,可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和免疫效应作用。巨噬细胞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中也起重要作用。

二、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 cells),简称D细胞。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形成许多很长的树状突起,胞浆内无溶酶体及吞噬体,故无吞噬能力。但可通过胞饮作用摄取抗原异物,或利用其树突捕捉和滞留抗原异物。D细胞的数量虽少,但分布很广,其特性见表6.9。其中有些不同名称的D细胞实际上是同一种细胞处在不同分化期或不同部位而已。D细胞根据其特征和功能可分为两种:与T细胞有关的并指状D细胞(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s,IDC)和与B细胞有关的滤泡D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FDC)。

表6.9 各种树突状(D)细胞的特性

细胞名称 组织或器官分布 MHC II类分子 FcR CRI 主要功能

郎格罕氏细胞 langerhas cells 皮肤的表皮层 +++ + + 摄取和处理经皮肤进入的抗原

间质D细胞interstitial D cells 心、肺、肾等非淋巴器官 +++ - - 携带抗原的迁移形式

外周血D细胞peripheral blood D cells 外周血 +++ - - 迁移形式

隐蔽细胞 veiled cells 输入淋巴管 +++ - - 迁移形式

并指状D细胞interdigitating D cells 外周淋巴组织的T细胞富含区(如淋巴结的深皮质区) +++ - - 递呈抗原给TH细胞,激发naiveT细胞的活化

滤泡D细胞follicular D cells 外周淋巴组织的B细胞富含区,即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 - ++ ++ 滞留抗原,提供给B细胞识别和结合,诱导产生B记忆细胞

胸腺D细胞 thymic D cells 胸腺髓质 +++ - - 诱导自身耐受

1.并指状D细胞(IDC) 可直接称D细胞,来源于骨髓,包括分布在各个器官的间质D细胞,皮肤中的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s,L cells),简称L细胞,输入淋巴管中的隐蔽细胞(veiled cells),以及分布在淋巴结,脾脏等淋巴器官T细胞富含区的IDC。分布在皮肤表皮层的L细胞为未成熟的D细胞,L细胞摄取和处理经皮肤进入的抗原后迁移进入淋巴管,即为淋巴液中的隐蔽细胞,最后到达引流区淋巴结深皮质区的T细胞富含区,即为成熟的IDC,与周围的许多T细胞并指交叉接触形成多细胞聚合体,是将抗原多肽-MHC分子复合体递呈给T细胞的有效方式。因此,淋巴结内IDC实际上来自皮肤组织的L细胞。有些间质D细胞也可能来自L细胞。IDC表面有丰富的MHCⅡ类分子,能有效地把抗原决定簇以多肽-MHCⅡ类分子复合体的形式递呈给CD4+TH细胞。另外,该细胞也表达B7抗原(CD80),能有效地刺激已活化的TH细胞充分活化。并指状D细胞在激发童贞T细胞(naive T Cells)的活化中起关键作用。

2.滤泡D细胞(FDC)

与IDC来源不同的另一类D细胞,大多认为不是来源于骨髓。该细胞仅分布在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中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即B细胞富含区。FDC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但细胞表面有丰富的FcR和CRI,可与抗原抗体复合体结合,能使抗原滞留于该细胞表面长达几周甚至几个月,有利于周围B细胞对这些抗原的识别和结合,以及B细胞的活化。FDC与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有关,也是能迅速有效产生抗体二次反应的因素之一。胸腺D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髓质,表达丰富的自身抗原,包括MHCⅡ类分子。该细胞可能参与对T细胞的阴性选择过程,即除去对自身抗原起反应的幼稚T细胞,诱导自身耐受。

三、B细胞

B细胞是免疫活性细胞,也是很重要的APC。B细胞能持续表达MHCⅡ类分子,能有效地递呈抗原给CD4+TH细胞;也能表达CD80,对活化的TH细胞有协同刺激作用。B细胞可通过其BCR摄入抗原。BCR与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结合后可发生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使整个抗原分子被吞入胞内,经降解处理后的多肽片段(相当于载体决定簇)与MHCⅡ类分子结合,表达在细胞表面递呈给CD4+T细胞。这种摄取和递呈抗原的方式不仅激活TH细胞也同时激活B细胞。这在针对TD\|Ag的抗体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仅少数B细胞克隆参与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摄取和递呈,但在局部抗原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这是很有效的抗原递呈方式。在局部抗原浓度很高的情况下B细胞也能非特异性地摄取抗原,即通过胞饮将异物性抗原如蛋白质分子摄入胞内,经过降解处理,多肽片段与MHCⅡ类子结合成复合体表达在细胞表面,再递呈给TH细胞,这种摄取抗原方式并不涉及BCR,故不能使B细胞本身激活。

四、其他APC

非专职APCAPC最主要的特征是能处理摄入的蛋白抗原和表达MHCⅡ类分子,还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如CD80(B7),以充分活化TH细胞。上述的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即为典型的APC,也可称专职APC。有些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表达MHCⅡ类分子,无抗原递呈能力,但在炎症过程中如受到IFNγ的诱导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并能处理和递呈抗原,这些细胞可称为非专职APC(nonprofessional APC),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各种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以及活化的T细胞等。这通常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例如,人的静脉内皮细胞受IFNγ诱导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并能递呈抗原,在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中起一定作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在某种条件下能表达Ⅱ类分子和递呈甲状腺球蛋白抗原并激活TH细胞,这与自身免疫性Graves'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五、APC处理和递呈抗原的过程

现已明确,T细胞只能识别经过APC处理并与MHC分子结合的多肽。APC处理和递呈抗原与MHC分子密切有关,并可分为Ⅰ类分子参与的内源性途径和Ⅱ类分子参与的外源性途径。

1.内源性抗原—Ⅰ类分子途径 免疫学实验技术论坛 http://bbs.bbioo.com/forum-140-1.html

内源性抗原通常指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病毒蛋白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合成后,可受胞内蛋白水解体或称作小分子聚合多肽体(low molecularmass polypeptide,LMP)的作用降解成多肽片段(约8~12个氨基酸),随后由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转运到粗面内质网中,与该处新合成的MHCⅠ类分子结合成多肽片段I类分子复合体,并从粗面内质网移入高尔基体,最后移到细胞表面,将多肽-Ⅰ类分子复合体递呈给CD8+TC细胞。因此,CD8+TC细胞识别抗原受MHCⅠ类分子的限制。

2.外源性抗原—Ⅱ类分子途径

所谓外源性抗原是指细胞外的细菌等抗原或蛋白质抗原,由APC经吞噬或胞饮作用摄入细胞内,分别在吞噬体(phagosome)或在内体(endosome)内的酸性环境下被蛋白水解酶作用降解为多肽片段(约12~20个氨基酸)。同时,在粗面内质网内生成的MHCⅡ类分子α链和β链与γ链(即非变异链invariant chain,Ii chain,Ii链)结合成复合体(γ链可防止Ⅱ类分子与内源性多肽结合),进入高尔基体,再转入分泌性小泡中。这种富含Ⅱ类分子γ链复合体的分泌性小泡可与含有抗原多肽片段的吞噬体或内体发生融合,γ链在酸性环境下被水解酶降解,Ⅱ类分子变成开放型,抗原多肽片段可与Ⅱ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体。最后,多肽片段-Ⅱ类分子复合体转移到细胞膜表面,递呈给CD4+TH细胞。因此,CD4+TH细胞识别抗原受MHCⅡ类分子的限制。APC能同时表达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因此可以利用上述两条途径处理抗原和递呈抗原给不同的T细胞。由于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具有多态性,抗原特异性T细胞只能识别抗原多肽—自身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因T细胞识别外来抗原的同时还须识别自身MHC分子。这种特性是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发育时通过阳性选择得到的。另外须指出,在生理情况下,许多自身蛋白成分(或称自身抗原)也是通过上述两条途径与MHCⅠ类或Ⅱ类分子结合形成自身多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表达于细胞表面,并占细胞表面的多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的绝大部分,而真正表达外来抗原多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是少数。正常情况下T细胞并不对自身多肽-MHC分子复合体产生应答,而表现为自身耐受,因为对自身抗原成分起反应的T细胞克隆在胸腺内的发育分化中已被阴性选择过程所淘汰或抑制的缘故。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除T细胞和B细胞起核心作用外,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也参加发挥作用,主要是处理和递呈抗原,故称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亦可称为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s,A cells)或A细胞。APC能通过吞噬或胞饮作用摄取和处理抗原,并将经过处理得到的含有抗原决定簇的多肽片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然后表达于细胞表面递呈给CD4+TH细胞。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细胞有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三类。虽然有核细胞均表达MHCⅠ类分子,也能将胞浆内的蛋白抗原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与Ⅰ类分子结合后表达在细胞表面递呈给CD8+TC细胞,有递呈抗原作用,但习惯上不将这些细胞归类于专职APC,而称其为靶细胞。

一、单核吞噬细胞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monocytes)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s,Mφ)统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单核吞噬细胞有较强的粘附玻璃或塑料表面的特性,而淋巴细胞无此能力,可利用该特点分离和获取单核吞噬细胞。

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有多种受体。与免疫功能有关的重要受体有IgG的Fc受体(CD64)和补体C3b受体,以及某些淋巴因子受体。巨噬细胞表面有较多的MHCⅠ类和Ⅱ类分子,与抗原递呈有关。单核吞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如下:

1.吞噬和杀伤作用

巨噬细胞可吞噬较大的病原微生物和衰老损伤细胞。已被抗体(IgG)和补体(C3b)结合的细菌等抗原异物,更易被巨噬细胞吞噬,称为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被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在吞噬体内被杀伤或消化降解。也可通过Fc受体与被IgG抗体结合的靶细胞发生结合,发挥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IFNγ可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杀伤细胞内寄生菌和肿瘤细胞的活性。但有时巨噬细胞对伤寒杆菌和结核杆菌等杀伤力有限,特别在未经上述细菌免疫的机体内,这些细菌可能存活并在巨噬细胞内增殖,造成感染的扩散或迁延。

2.抗原递呈作用 免疫学实验技术论坛 http://bbs.bbioo.com/forum-140-1.html

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首先吞噬、摄取含有蛋白大分子的抗原性异物,经吞噬体内的蛋白水解酶降解处理,产生许多具有抗原决定簇的多肽片段,这些多肽片段与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多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并移到细胞表面以利于具有相应抗原受体的T细胞识别和结合。巨噬细胞是很重要的APC。

3.合成和分泌各种活性因子

巨噬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至少有50种以上。如多种蛋白水解酶(消化已吞噬的病原微生物)和多种补体成分。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巨噬细胞释放的活性因子主要有IL1,IFN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前列腺素等,可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和免疫效应作用。巨噬细胞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所引起的炎症反应中也起重要作用。

二、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 cells),简称D细胞。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形成许多很长的树状突起,胞浆内无溶酶体及吞噬体,故无吞噬能力。但可通过胞饮作用摄取抗原异物,或利用其树突捕捉和滞留抗原异物。D细胞的数量虽少,但分布很广,其特性见表6.9。其中有些不同名称的D细胞实际上是同一种细胞处在不同分化期或不同部位而已。D细胞根据其特征和功能可分为两种:与T细胞有关的并指状D细胞(interdigitating dendritic cells,IDC)和与B细胞有关的滤泡D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FDC)。

表6.9 各种树突状(D)细胞的特性

细胞名称 组织或器官分布 MHC II类分子 FcR CRI 主要功能

郎格罕氏细胞 langerhas cells 皮肤的表皮层 +++ + + 摄取和处理经皮肤进入的抗原

间质D细胞interstitial D cells 心、肺、肾等非淋巴器官 +++ - - 携带抗原的迁移形式

外周血D细胞peripheral blood D cells 外周血 +++ - - 迁移形式

隐蔽细胞 veiled cells 输入淋巴管 +++ - - 迁移形式

并指状D细胞interdigitating D cells 外周淋巴组织的T细胞富含区(如淋巴结的深皮质区) +++ - - 递呈抗原给TH细胞,激发naiveT细胞的活化

滤泡D细胞follicular D cells 外周淋巴组织的B细胞富含区,即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 - ++ ++ 滞留抗原,提供给B细胞识别和结合,诱导产生B记忆细胞

胸腺D细胞 thymic D cells 胸腺髓质 +++ - - 诱导自身耐受

1.并指状D细胞(IDC) 可直接称D细胞,来源于骨髓,包括分布在各个器官的间质D细胞,皮肤中的郎格罕氏细胞(Langerhan's cells,L cells),简称L细胞,输入淋巴管中的隐蔽细胞(veiled cells),以及分布在淋巴结,脾脏等淋巴器官T细胞富含区的IDC。分布在皮肤表皮层的L细胞为未成熟的D细胞,L细胞摄取和处理经皮肤进入的抗原后迁移进入淋巴管,即为淋巴液中的隐蔽细胞,最后到达引流区淋巴结深皮质区的T细胞富含区,即为成熟的IDC,与周围的许多T细胞并指交叉接触形成多细胞聚合体,是将抗原多肽-MHC分子复合体递呈给T细胞的有效方式。因此,淋巴结内IDC实际上来自皮肤组织的L细胞。有些间质D细胞也可能来自L细胞。IDC表面有丰富的MHCⅡ类分子,能有效地把抗原决定簇以多肽-MHCⅡ类分子复合体的形式递呈给CD4+TH细胞。另外,该细胞也表达B7抗原(CD80),能有效地刺激已活化的TH细胞充分活化。并指状D细胞在激发童贞T细胞(naive T Cells)的活化中起关键作用。

2.滤泡D细胞(FDC)

与IDC来源不同的另一类D细胞,大多认为不是来源于骨髓。该细胞仅分布在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中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即B细胞富含区。FDC不表达MHCⅡ类分子,但细胞表面有丰富的FcR和CRI,可与抗原抗体复合体结合,能使抗原滞留于该细胞表面长达几周甚至几个月,有利于周围B细胞对这些抗原的识别和结合,以及B细胞的活化。FDC与记忆性B细胞的产生有关,也是能迅速有效产生抗体二次反应的因素之一。胸腺D细胞主要分布在胸腺髓质,表达丰富的自身抗原,包括MHCⅡ类分子。该细胞可能参与对T细胞的阴性选择过程,即除去对自身抗原起反应的幼稚T细胞,诱导自身耐受。

三、B细胞

B细胞是免疫活性细胞,也是很重要的APC。B细胞能持续表达MHCⅡ类分子,能有效地递呈抗原给CD4+TH细胞;也能表达CD80,对活化的TH细胞有协同刺激作用。B细胞可通过其BCR摄入抗原。BCR与抗原分子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结合后可发生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使整个抗原分子被吞入胞内,经降解处理后的多肽片段(相当于载体决定簇)与MHCⅡ类分子结合,表达在细胞表面递呈给CD4+T细胞。这种摄取和递呈抗原的方式不仅激活TH细胞也同时激活B细胞。这在针对TD\|Ag的抗体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仅少数B细胞克隆参与对某种抗原的特异性摄取和递呈,但在局部抗原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这是很有效的抗原递呈方式。在局部抗原浓度很高的情况下B细胞也能非特异性地摄取抗原,即通过胞饮将异物性抗原如蛋白质分子摄入胞内,经过降解处理,多肽片段与MHCⅡ类子结合成复合体表达在细胞表面,再递呈给TH细胞,这种摄取抗原方式并不涉及BCR,故不能使B细胞本身激活。

四、其他APC

非专职APCAPC最主要的特征是能处理摄入的蛋白抗原和表达MHCⅡ类分子,还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ostimulator)如CD80(B7),以充分活化TH细胞。上述的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即为典型的APC,也可称专职APC。有些细胞在通常情况下并不表达MHCⅡ类分子,无抗原递呈能力,但在炎症过程中如受到IFNγ的诱导也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并能处理和递呈抗原,这些细胞可称为非专职APC(nonprofessional APC),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各种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皮肤的成纤维细胞,以及活化的T细胞等。这通常与炎症反应的发生和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有关。例如,人的静脉内皮细胞受IFNγ诱导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并能递呈抗原,在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中起一定作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在某种条件下能表达Ⅱ类分子和递呈甲状腺球蛋白抗原并激活TH细胞,这与自身免疫性Graves'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有关。

五、APC处理和递呈抗原的过程

现已明确,T细胞只能识别经过APC处理并与MHC分子结合的多肽。APC处理和递呈抗原与MHC分子密切有关,并可分为Ⅰ类分子参与的内源性途径和Ⅱ类分子参与的外源性途径。

1.内源性抗原—Ⅰ类分子途径 免疫学实验技术论坛 http://bbs.bbioo.com/forum-140-1.html

内源性抗原通常指病毒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病毒蛋白在宿主细胞的胞浆内合成后,可受胞内蛋白水解体或称作小分子聚合多肽体(low molecularmass polypeptide,LMP)的作用降解成多肽片段(约8~12个氨基酸),随后由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转运到粗面内质网中,与该处新合成的MHCⅠ类分子结合成多肽片段I类分子复合体,并从粗面内质网移入高尔基体,最后移到细胞表面,将多肽-Ⅰ类分子复合体递呈给CD8+TC细胞。因此,CD8+TC细胞识别抗原受MHCⅠ类分子的限制。

2.外源性抗原—Ⅱ类分子途径

所谓外源性抗原是指细胞外的细菌等抗原或蛋白质抗原,由APC经吞噬或胞饮作用摄入细胞内,分别在吞噬体(phagosome)或在内体(endosome)内的酸性环境下被蛋白水解酶作用降解为多肽片段(约12~20个氨基酸)。同时,在粗面内质网内生成的MHCⅡ类分子α链和β链与γ链(即非变异链invariant chain,Ii chain,Ii链)结合成复合体(γ链可防止Ⅱ类分子与内源性多肽结合),进入高尔基体,再转入分泌性小泡中。这种富含Ⅱ类分子γ链复合体的分泌性小泡可与含有抗原多肽片段的吞噬体或内体发生融合,γ链在酸性环境下被水解酶降解,Ⅱ类分子变成开放型,抗原多肽片段可与Ⅱ类分子结合形成复合体。最后,多肽片段-Ⅱ类分子复合体转移到细胞膜表面,递呈给CD4+TH细胞。因此,CD4+TH细胞识别抗原受MHCⅡ类分子的限制。APC能同时表达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因此可以利用上述两条途径处理抗原和递呈抗原给不同的T细胞。由于MHCⅠ类和Ⅱ类分子具有多态性,抗原特异性T细胞只能识别抗原多肽—自身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因T细胞识别外来抗原的同时还须识别自身MHC分子。这种特性是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发育时通过阳性选择得到的。另外须指出,在生理情况下,许多自身蛋白成分(或称自身抗原)也是通过上述两条途径与MHCⅠ类或Ⅱ类分子结合形成自身多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表达于细胞表面,并占细胞表面的多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的绝大部分,而真正表达外来抗原多肽—MHCⅠ类(或Ⅱ类)分子复合体是少数。正常情况下T细胞并不对自身多肽-MHC分子复合体产生应答,而表现为自身耐受,因为对自身抗原成分起反应的T细胞克隆在胸腺内的发育分化中已被阴性选择过程所淘汰或抑制的缘故。


相关文章

  • 新概念疫苗考试重点
  • 新概念疫苗总结 名词解释 新概念疫苗: 与传统疫苗成分, 机制, 作用不同, 且能激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新型疫苗 (1.成分不同:传统疫苗多为死疫苗/减毒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 新概念疫苗则为编码无毒力抗原蛋白的病毒核酸或能激发特异性机 ...查看


  • 416免疫免疫细胞
  • B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B lymphocyte): B细胞 来源:哺乳动物骨髓 鸟类法氏囊 定居:淋巴小结,外周血淋巴细胞20% 功能:体液免疫 抗原提呈 发育场所:骨髓 骨髓微环境:粘附分子.CKs 主要事件: 功能性BCR 的表达 ...查看


  • 药学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 灭菌 采用强烈的理 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2. 抗原漂移:指由基因 组发生突变导致抗原的小幅度变异,不产生新的亚型,属于量变,没有质的变化.多引起流感的中小型流行. 3. ...查看


  • 细胞免疫应答
  • 细胞免疫应答@ • • • • • • • • • • • • • • • •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①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 n 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n 外源性抗原:APC/ MHCIICD4+T细胞 n 内源性抗原:APC或靶 ...查看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问答
  • 问答题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功能:1免疫防御2免疫监视,3免疫调节,4免疫自稳(具体看定义) 固有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参与的主要细胞 (1)固有免疫应答:早期性,快速,无记忆性 主要细胞:NK细 ...查看


  • 现代免疫学复习资料
  • 名词解释: 1.免疫防御 immunological defense 指机体抵御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一种免疫保护过程或功能. 免疫防疫 epidemic immunization prevention 指采用人工方法将抗原或抗体制剂接种于 ...查看


  • 考研兽医免疫学
  • 免疫思考题 第一章和第二章 1.免疫的三大功能和三大特点是什么? 答:⑴三大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身稳定:③免疫监视. ⑵三大特点:①识别自己与非己:②特异性:③免疫记忆. 2.免疫系统的构成 骨髓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法氏囊 免疫器 ...查看


  • 免疫学判断
  • 判断题 1. 传统与现代的免疫都认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指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防御.F 传统概念--机体针对外来病原微生物所产生的抗感染防御能力.对机体自身成分不发生免疫应答. 现代概念--机体对"自己"(或"非己 ...查看


  • 第十四章免疫应答的调节
  • 第十四章 免疫应答的调节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 填空题 1.免疫调节涉及到 . . 及 水平. 2.能与B细胞表面及体液中免疫球蛋白分子超变区特异性结合的抗体称为 抗体. 3.抗独特型可使B细胞表面 与 交联,由 介导产生抑制信号. 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