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

1.人性化致命

中国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而实际上,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聪明导致缺陷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明的人基本上没有。

3.挥刀自宫的神功

中国的企业非常缺少管理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则非常抽象笼统。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的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号和空话。这是一本没有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

4.领导三拍

有人形容中国企业的领导三拍搞垮企业: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中国企业的管理还处于幼稚的管理阶段,往往是抓到一条大腿当大象。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比如认为营销就是做广告。当中小型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碰到困难,有的企业把广告看成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往往想通过广告来挽救销售。广告对短期产品销售确实有拉动力,但是企业的发展是长期稳步的,频繁的广告是中小企业绝对做不到的。中国企业管理过程中,领导太多的点子思维、拍脑袋决策。但是点子思维、雕虫小技都不能使战略得到有效实现。策略是方法的整合,是系统化的工作。很多企业策略很多,但成效甚微,是缺乏大智慧、缺少系统化的结果。

5.不会蹲马步

基础管理好比是蹲马步。中国企业管理的基础还没有做好,甚至连经理人自身的岗位职责,要做什么事都说不清楚。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像力来做的。这样的决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问题重重,难以解决。

6.不许随地大小便!

我们的管理规则往往不完善。海尔初期把禁止随地大小便都写进企业文化是非常有道理的。管理规则对中国企业最为迫切。规则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程序,一个是制度。程序就是教员工做正确的事,而制度是防止员工做错事。形象地讲,程序是假设员工是傻瓜,制度假设员工是坏蛋。中国企业现在程序的东西太少了。

7.质量胆小鬼

日本在质量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餐厅、家庭等场合搞全民质量管理。可是中国的企业在质量管理面前却是胆小鬼。

8.不懂123

中国企业的销售员没拿单子回来,会找很多理由,讲“非战之罪也”。日本人要的是结果,中国人喜欢找理由。每天日本人都会写报告,相互研讨报告。我们中国人很大一部分都是阳奉阴违,领导告诉这样干,底下干自己的。

9.国企命系MBO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彭烨认为,国有企业的最大问题是体制问题。一年做到盈利3个亿,企业家的动力是靠什么呢?这个收益不是个人的,是国家的。企业家可以按最低标准增长,只要保证企业的盈利,保证企业的增长,保证上级领导的认可就可以了。但是国企的老总努力在做,能得到什么呢?企业老总靠个人觉悟和对事业的追求,拿的是一个比较低的基本工资,奖金也比较少,很多福利待遇退休就没有了。这样的企业家奋斗是有后顾之忧的。

10.创业短命

彭烨认为民营企业的问题是领导人的素质问题。国有企业过分民主,民营企业过分专制。最开始的民营企业家,是因为在国有企业做不下去,或者是个性问题出去做的。青岛最大的木地板企业家,具有天才一样的市场敏锐感觉。但是本身在管理上有很大缺陷,总的素质不如国有企业家。企业发展经过创业阶段之后,

都遇到人才发展的瓶颈。

中国企业管理的十大弊病

1.人性化致命

中国企业里面的员工往往认为管理是少数人的事情,而与组织的其他人员无关。而实际上,管理是包括组织、决策、控制、领导、激励等基本职能和预测、调研、计划、策划、咨询、协调、沟通、指导、执行、制度等主要功能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有机体系和过程,制订并执行规章制度只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管理也不是组织中某几个人的事,而是组织中全体人员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体,只有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才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2.聪明导致缺陷

《细节决定成败》的作者汪中求认为,全世界最难管的就是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都很聪明。有四个词很关键,也容易模糊:聪明、精明、高明、英明。聪明就是能正确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现代社会大多数人精明;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叫高明;能够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中国企业里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明的人基本上没有。

3.挥刀自宫的神功

中国的企业非常缺少管理工具和方法,我们企业的制度建设、管理规则非常抽象笼统。很多企业员工手册的第一条是“热爱××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号和空话。这是一本没有用的手册,连最基本的做事原则和方法都没有。

4.领导三拍

有人形容中国企业的领导三拍搞垮企业:拍脑袋决策,拍大腿后悔,拍屁股走人!中国企业的管理还处于幼稚的管理阶段,往往是抓到一条大腿当大象。中国企业管理中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把必要条件当充分条件,比如认为营销就是做广告。当中小型企业在销售过程中碰到困难,有的企业把广告看成是一根救命的稻草,往往想通过广告来挽救销售。广告对短期产品销售确实有拉动力,但是企业的发展是长期稳步的,频繁的广告是中小企业绝对做不到的。中国企业管理过程中,领导太多的点子思维、拍脑袋决策。但是点子思维、雕虫小技都不能使战略得到有效实现。策略是方法的整合,是系统化的工作。很多企业策略很多,但成效甚微,是缺乏大智慧、缺少系统化的结果。

5.不会蹲马步

基础管理好比是蹲马步。中国企业管理的基础还没有做好,甚至连经理人自身的岗位职责,要做什么事都说不清楚。企业在制定很多决策时,没有科学的依据,没有真实的市场信息,有的是靠一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凭借想像力来做的。这样的决策,会在今后的工作中造成问题重重,难以解决。

6.不许随地大小便!

我们的管理规则往往不完善。海尔初期把禁止随地大小便都写进企业文化是非常有道理的。管理规则对中国企业最为迫切。规则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程序,一个是制度。程序就是教员工做正确的事,而制度是防止员工做错事。形象地讲,程序是假设员工是傻瓜,制度假设员工是坏蛋。中国企业现在程序的东西太少了。

7.质量胆小鬼

日本在质量管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餐厅、家庭等场合搞全民质量管理。可是中国的企业在质量管理面前却是胆小鬼。

8.不懂123

中国企业的销售员没拿单子回来,会找很多理由,讲“非战之罪也”。日本人要的是结果,中国人喜欢找理由。每天日本人都会写报告,相互研讨报告。我们中国人很大一部分都是阳奉阴违,领导告诉这样干,底下干自己的。

9.国企命系MBO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彭烨认为,国有企业的最大问题是体制问题。一年做到盈利3个亿,企业家的动力是靠什么呢?这个收益不是个人的,是国家的。企业家可以按最低标准增长,只要保证企业的盈利,保证企业的增长,保证上级领导的认可就可以了。但是国企的老总努力在做,能得到什么呢?企业老总靠个人觉悟和对事业的追求,拿的是一个比较低的基本工资,奖金也比较少,很多福利待遇退休就没有了。这样的企业家奋斗是有后顾之忧的。

10.创业短命

彭烨认为民营企业的问题是领导人的素质问题。国有企业过分民主,民营企业过分专制。最开始的民营企业家,是因为在国有企业做不下去,或者是个性问题出去做的。青岛最大的木地板企业家,具有天才一样的市场敏锐感觉。但是本身在管理上有很大缺陷,总的素质不如国有企业家。企业发展经过创业阶段之后,

都遇到人才发展的瓶颈。


相关文章

  • 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9
  • 第九讲:战后国际关系史: 社会主义阵营(中) 陈科霖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九讲:战后国际关系史: 社会主义阵营(中)(七)赫鲁晓夫其人(八)苏共二十大(九)匈牙利事件(十)中苏大论战(十一)文化大革命(十二)布拉格之春(七)赫鲁晓夫其人 ...查看


  • 论旅游业弊端及其治理
  • 毕业论文 冀中职业学院 国内旅游业的弊端及其治理 姓 名 武丽娟 所学专业 旅游管理 所在班级 09旅管 学 号 32 指导教师 郝亚静 完成日期 2012年4月3日 目录 摘要------------------------------- ...查看


  • 谈企业如何做好精准服务营销
  •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所面临的情况是,传统的营销手段已不能适应企业和消费者的需要了,为了在市场中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尽可能的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企业开始更多的关注营销方式.方法.手段的改进和创新,换句话说,企业所能提供给消费者哪些服务 ...查看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辩析
  • 作者:周新城 学术探索 2004年10期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4)08-0069-06 经常听到一种说法:苏联演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乍一听来,颇为有理:苏 ...查看


  • 鲁全: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中的十大关系研究
  • [摘要]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迫切需要进行战略规划,在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制度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梳理关键问题,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主体制度与补充制度.福利增长与责任分担结构等十大重要关系,明确改革方向和改革路径,建构理性的制度模式, ...查看


  • '精读红楼'第十四回(下)--都知爱慕此生才
  • 作者:沈默 [按:文随意行,意在文内,沈默大才] 虽然第十四回的回目是"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但实际上这两件事都仅仅是穿插的细节.前者靠苏州回来的仆人昭儿传送了林如海逝世的消息,也无甚反响,没有人对林如海 ...查看


  • 2016年网络推广部年度总结和计划
  • 2016年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2016年中,我主要负责公司网络推广方面的工作,同时也协助网络客服做客服方面的工作.在过去的一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帮助下,才得以把工作顺利完成,2016已经成为过去,努力在2017才是我现阶段最重要的 ...查看


  • "中苏关系破裂原因"研究述评
  • 2012-06-06 10:42 国史网 有3人参与 分享到: 4 (原刊于2009年9月6日 国史网,作者栾景河) 有关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长期以来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①]本文力求在全面介绍现有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的基 ...查看


  • 20省试行省管县 解决政令出不了中南海弊病_
  • 香港<大公报>发表评论说,中国积极试行"省管县"改革,明确职责减少冗员,有利于明确职责.减少冗员,解决中央政策不能直达基层的弊病. 文章称,从2002年起开始试行的"省管县"改革,至今已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