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地图知识点(一)

地球地图知识(一)

一 地球

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表面积:5.1亿Km 2, 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赤道周长:4万Km 平均半径:6371Km

(2) 形 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仪

(1) 地轴: 地球自转所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是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是地轴南端与地

球表面的交点。

3. 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1) 经线

①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② 所有经线都相等,端点都是两极;③ 两条正相对的经

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且任一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④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⑤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绝对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2)经度

①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② 东经度为0向东至180,用字母

E 表示;西经度为0向西至180,用字母W 表示,180经线无东西经之分;③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增大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④ 自20W 向东至160E 为东半球,自20W 向西至160E 为西半球;⑤ 本初子午线(0)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3)纬线

① 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② 所有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处纬线缩

短成点;③ 纬度相同,纬线不同,但长度相等,如30S=30N ;④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⑤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若经度差小于180则东西方向不变;若经度差大于180,则东变西,西变东;若经度差等于180,则互为东西。

(4)纬度

① 某地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② 赤道为0纬线,自赤道开始向南、北各划分

为90,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北纬度的度数越往北越大,北极点为90N ,南纬度的 1 。。。。。。。。。。。。。。。。。。。。。。。

度数越往南越大,南极点为90S ;③ 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⑤ 南、北回归线及南、半极圈:2326’N 、2326’S ,6634’N 、6634’S 。

(5).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①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②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A .赤道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故赤道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111千

米×相隔经度数。

B .其他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S=111千米×相隔经度数×COS α(α表示该点的纬度)

(6).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①.若两地经度相差等于180°

则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A 、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图中I 点到J 点)。

B 、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图中的K 点到H 点)。

C 、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

定后选择劣弧路线部分即可(如I 点到H 点——先往南,后往北)。

②.若两地经度相差不等于180°(此时往往讨论同纬度的两地)

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

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A 、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 若同在北半球,则先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C →D );

b. 若同在南半球,则先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G →F );

c. 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点(H →C )。

B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 若同在北半球,则先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D →C );

b. 若同在南半球,则先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F →G );

c. 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点 (C →H )。

(7).移动后,出发点与终点的位置问题

解题关键点——纬度越高,相邻的两根经线之间的纬线距离越短。

A 地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

(1)A 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超过100千米;(出发点以西)

(2)A 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小于100千米;(出发点以东)

(3)A 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刚好等于100千米;(出发点)

2 。。。。。。。。。。。

(4)A 地位于南半球,除南极点以外的任何位置结果均相同。(出发点以东)

附:两地间最近航线问题

(1)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这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北,经过北极点后再向南;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经过南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要讨论经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根据劣弧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如果过北极点为劣弧,则先向正北,后向正南;反之则先向正南,后向正北。

(2)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这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

二 地图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江西地图相比较,江西地图比例尺较大)。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单。因此,在比例尺的选用上,大范围地区多选用小比例尺地图,小范围地区多选用大比例尺地图。

2. 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的放大:若将原比例放大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若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比如将比例尺1/500 000放大1倍,其真正含义是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250 000,与原来的比例尺相比较,比例尺变大了。

②比例尺的缩放:若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若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比如将比例尺1/500 000

缩小1/6倍,即比例尺缩小到5/6,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5/6)×(1/500 000)=1/600 000

3 。。

③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将原图的比例尺扩大(或缩小)N 倍,则图幅面积就是原图的N (或1/ N)倍。 22

3、等高线地形图

1. 地面高度计算方法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

2.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3.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 如图所示: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 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4

地球地图知识(一)

一 地球

1.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 表面积:5.1亿Km 2, 其中海洋占71%,陆地占29%。赤道周长:4万Km 平均半径:6371Km

(2) 形 状:两极部位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仪

(1) 地轴: 地球自转所绕转的假想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赤道:在地球仪上,与地轴垂直的大圆。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北极是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是地轴南端与地

球表面的交点。

3. 经纬线的特点和经纬度的划分

(1) 经线

①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② 所有经线都相等,端点都是两极;③ 两条正相对的经

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经度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且任一经线圈均可平分地球;④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Km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⑤ 所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绝对方向),北极是地球上最北点,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是地球上最南点,四面八方都是北。

(2)经度

① 某地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二面角;② 东经度为0向东至180,用字母

E 表示;西经度为0向西至180,用字母W 表示,180经线无东西经之分;③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向东增大为东经度,递减为西经度;④ 自20W 向东至160E 为东半球,自20W 向西至160E 为西半球;⑤ 本初子午线(0)是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

(3)纬线

① 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② 所有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处纬线缩

短成点;③ 纬度相同,纬线不同,但长度相等,如30S=30N ;④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⑤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相对方向),同一纬线上的两点,若经度差小于180则东西方向不变;若经度差大于180,则东变西,西变东;若经度差等于180,则互为东西。

(4)纬度

① 某地和地心连线与赤道平面构成的线面角;② 赤道为0纬线,自赤道开始向南、北各划分

为90,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北纬度的度数越往北越大,北极点为90N ,南纬度的 1 。。。。。。。。。。。。。。。。。。。。。。。

度数越往南越大,南极点为90S ;③ 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⑤ 南、北回归线及南、半极圈:2326’N 、2326’S ,6634’N 、6634’S 。

(5).地球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①同一经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②同一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A .赤道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赤道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大约相差111千米,故赤道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约为111千

米×相隔经度数。

B .其他纬线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

S=111千米×相隔经度数×COS α(α表示该点的纬度)

(6).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通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部分长度。

①.若两地经度相差等于180°

则过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可分为三种情况:

A 、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如图中I 点到J 点)。

B 、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如图中的K 点到H 点)。

C 、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要看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

定后选择劣弧路线部分即可(如I 点到H 点——先往南,后往北)。

②.若两地经度相差不等于180°(此时往往讨论同纬度的两地)

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

点,而是过两极地区(或上空),具体可分为两种情况:

A 、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 若同在北半球,则先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C →D );

b. 若同在南半球,则先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G →F );

c. 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点(H →C )。

B 、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

a. 若同在北半球,则先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D →C );

b. 若同在南半球,则先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F →G );

c. 若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第1条中的第3点 (C →H )。

(7).移动后,出发点与终点的位置问题

解题关键点——纬度越高,相邻的两根经线之间的纬线距离越短。

A 地的位置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

(1)A 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超过100千米;(出发点以西)

(2)A 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小于100千米;(出发点以东)

(3)A 地位于北半球,且距离赤道刚好等于100千米;(出发点)

2 。。。。。。。。。。。

(4)A 地位于南半球,除南极点以外的任何位置结果均相同。(出发点以东)

附:两地间最近航线问题

(1)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180,则经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这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北,经过北极点后再向南;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经过南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要讨论经过北极点的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根据劣弧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如果过北极点为劣弧,则先向正北,后向正南;反之则先向正南,后向正北。

(2)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这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

二 地图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

(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2)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图幅相同的中国地图和江西地图相比较,江西地图比例尺较大)。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单。因此,在比例尺的选用上,大范围地区多选用小比例尺地图,小范围地区多选用大比例尺地图。

2. 比例尺的缩放

①比例尺的放大:若将原比例放大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若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 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 。比如将比例尺1/500 000放大1倍,其真正含义是比例尺放大到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1/250 000,与原来的比例尺相比较,比例尺变大了。

②比例尺的缩放:若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N)。

若将原比例尺缩小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1/N)。比如将比例尺1/500 000

缩小1/6倍,即比例尺缩小到5/6,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5/6)×(1/500 000)=1/600 000

3 。。

③比例尺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将原图的比例尺扩大(或缩小)N 倍,则图幅面积就是原图的N (或1/ N)倍。 22

3、等高线地形图

1. 地面高度计算方法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计算地面高度必须用垂直距离,相对高度随比较对象而变化,因此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也叫绝对高度。

2.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就是等高线

3. 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地面坡向的识别:示坡线、等高线间垂直于两条等高线的最短线段的方向,即斜坡方向(指向低处) 如图所示:

4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 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4


相关文章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形状及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辛和坎坷, ...查看


  • 地理-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汇总doc
  • 地球和地图知识点汇总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①特殊纬线 ...查看


  • 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 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 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正确认识是( )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天圆地方 C.地球仪是地球的真实形状 D.足球似的正球体 [考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及球形证据. [专题]示意图:地球仪与经 ...查看


  • 七年级地理上期期中复习资料
  •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资料 七年级地理第一学期期中复习资料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复习 1.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所处的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学. 2.学习地理的学习地理具备的四个基本理念.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②因地制宜,扬 ...查看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试复习纲要
  •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一. 主要知识点: 1. 生活离不开地理:如各种各样的地形,大江大河,四季的变化,多种多样的资源,什么地方有什么农产品,旅游景点,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各种各样的地图,大洲和大洋,火山和地震等. 2. 学习地理的体会:能使 ...查看


  • [第2节 地球仪和地图]教案1
  • <第二节 地球仪和地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上的两极.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的划分,了解地球仪上的赤道.纬线.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划分,了解经线.纬线表示的方向,经 ...查看


  • 地球仪和地图
  • 3.2地球仪和地图 第一课时: 导入: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而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不是静止的,它是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毛泽东曾 有过"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地球这么大,要学习.研究和利用它,我们就必须借助工具--地 球仪 ...查看


  • 地理七年级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导学引路]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和地图 经线和纬线 利用经纬网定位 本节内容涉及很多新名词和概念,如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经纬网等,多为空间概念,抽象难懂,理解起来有 ...查看


  • 五年级思品下册四单元教案
  • 霍城县三宫乡三宫上三宫学校思品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析 单元课题 第四单元 我们生活的地球 单 元教材 分 本单元从人类生活的地球这一角度出发,让学生在了 析 解地球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培养对 地球的亲近感和探索精神,及对我们所 ...查看


  • [地球.地球仪和地图三要素]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记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 学生能记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 3. 熟练掌握地球上的经纬网,并会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