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沿革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沿革

中国利率市场化在改革进程中稳步推进。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的基本设想。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 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探索贷款利率改革的途径。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2002年又进一步扩大试点。同时,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2年扩大农场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信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从2004年3月25日起,对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0.63个百分点。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浮息分三年逐步到位,且到位后加点幅度减半执行。

——改变贷款利率计结息办法,从200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各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贷款利率计息方式的改变纠正了以往存款利率固定不动、贷款利率按年变动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自主确定计结息方式,

——2004年10月28日调高利率,同时加快贷款利率下限管理、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步伐,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的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信息: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至少调高0.20个百分点。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以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为例,其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6.12%的0.9倍(即5.51%),比现行优惠利率5.31%高0.20个百分点。

——2006年4月2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2006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

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2007年中央银行六次调整利率调控经济

——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目前

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同改革之初相比已明显提高。回顾中国利率市场化所走过的道路和国际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基本经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始终注意改革进程与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宏观控制能力相适应,保证市场

稳定和金融安全。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沿革

中国利率市场化在改革进程中稳步推进。

——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最先明确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的基本设想。

——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九五”时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场改革的基本思路。

——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实现由拆借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确定拆借利率。

——1997年6月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同时放开了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转贴现利率。 ——1998年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化发行利率。

——1999年9月成功实现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9年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 对保险公司3000万元以上、5年以上大额定期存款,实行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双方协商利率的办法。

——逐步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权,简化贷款利率种类,探索贷款利率改革的途径。1998年将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由10%扩大到20%,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扩大到50%;1999年允许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将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到所有中型企业;2002年又进一步扩大试点。同时,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汇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300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由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确定。2002年3月将境内外资金金融机构对中国居民的小额外币存款,纳入人民银行现行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管理范围,实现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

——2002年扩大农场信用社利率改革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农信社利率浮动幅度;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从2004年1月1日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的浮动区间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从2004年3月25日起,对期限在1年以内、用于金融机构头寸调节和短期流动性支持的各档次再贷款利率,在现行再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0.63个百分点。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浮息分三年逐步到位,且到位后加点幅度减半执行。

——改变贷款利率计结息办法,从200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各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计息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贷款利率计息方式的改变纠正了以往存款利率固定不动、贷款利率按年变动的不对称性。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自主确定计结息方式,

——2004年10月28日调高利率,同时加快贷款利率下限管理、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步伐,促进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的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变。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流动性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2005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信息: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至少调高0.20个百分点。将现行的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回归到同期贷款利率水平,实行下限管理,下限利率水平为相应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以5年期以上个人住房贷款为例,其利率下限为贷款基准利率6.12%的0.9倍(即5.51%),比现行优惠利率5.31%高0.20个百分点。

——2006年4月28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保持不变。

——2006年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

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2007年中央银行六次调整利率调控经济

——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目前

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同改革之初相比已明显提高。回顾中国利率市场化所走过的道路和国际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基本经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始终注意改革进程与商业银行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中央银行对利率的宏观控制能力相适应,保证市场

稳定和金融安全。


相关文章

  • 金融学(教学大纲)2013
  • <金融学>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开课对象:财经类(本科)各专业 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金融学>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经济学和金融学两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同时,它又是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的高等财经类专业十一 ...查看


  • 利率市场化改革
  • 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更好发挥市场功能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现利率市场化,是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是健全金融调控机制的必由之路 ...查看


  • 金融市场功能与构成要素
  • 第一章金融市场的功能与构成要素 • • • •第一节金融市场含义与功能第二节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和市场类型第三节金融市场的沿革第四节金融市场的作用及其发展趋势 第二章货币市场 • • • • •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货币市场 ...查看


  • 浅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意义 1
  •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变传统模式,回归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人格本质是大势所趋,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金融改革平稳进行的基础与保障.本文介绍了存款保险制度的内涵.特征.目的.分类.历史沿革等,随后阐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 ...查看


  • 浅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意义
  • 浅谈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意义 作者:史建永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6期 摘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改变传统模式,回归银行作为企业法人的人格本质是大势所趋,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金融改革平稳进行的 ...查看


  • (银行管理专业初级)考试大纲(2015年版)
  • 中国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专业实务科目(银行管理专业初级)考试大纲 (2015年版) 考试目的 通过本专业类别考试,考核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是否达到初级任职资格水平,并具备与岗位匹配的履职能力水平,包括测查其对有关经济金融体系及法规.银行 ...查看


  • 2016银行专业初级[银行管理]考试大纲(2015版)
  • 2015银行专业初级<银行管理>考试大纲(2015版) 考试目的 通过本专业类别考试,考核银行业高级管理人员是否达到初级任职资格水平,并具备与岗位匹配的履职能力水平,包括测查其对应知应会的有关经济金融基础知识.银行业金融机构管理 ...查看


  • [改革后证券从业考试大纲]金融市场基础知识
  • 2015年证券从业<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 大纲 <金融市场基础知识>第一章大纲:金融市场体系 第一节 全球金融体系 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熟悉金融市场的分类;了解影响金融市场的主要因素(个人认为教材论述的影响因素有偏 ...查看


  • 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2010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考试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试,测查应考人员是否掌握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过程,是否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否能够掌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