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效应(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 测量普朗克常量h 。

实验仪器:

ZKY -GD-4 光电效应实验仪

1 微电流放大器 2 光电管工作电源 3 光电管 4 滤色片 5 汞灯

实验原理:

原理图如右图所示: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 上,产生的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A 迁移形成光电流。改变外加电压V AK ,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

1)对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I-V AK 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见,对于一定频率,有一电压V 0,当V AK ≤V 0时,电流为0,这个电压V 0叫做截止电压。

2) 当V AK ≥V 0后,电流I 迅速增大,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IM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来说,其截止频率的数值不同,如右图:

4) 对于截止频率V 0与频率ν的关系图如

下所示。V 0与ν成正比关系。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某极限值ν0时,不论发光强度如何大、照射时间如何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流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光电流的发光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ν0,在开始照射后立即就要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之多为10s 的数量级。

实验内容及测量:

1 将4mm 的光阑及365nm 的滤光片祖昂在光电管暗箱光输入口上,打开汞灯遮光盖。从低到高调节电压(绝对值减小),观察电流值的变化,寻找电流为零时对应的V AK 值,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V

值,测量数据如下:

-9

频率和截止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直线的方程是

:y=0.4098x-1.6988 所以: h/e=0.4098×10−14 ,

h =1.6×10−19×0.4098×10−14=6.5568×10−34J ·s

当y=0,即V 0=0V时,ν=1.6988÷0.4098=4.1454×1014Hz ,即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1454×1014Hz 。也就是说,如果入射光如果频率低于上值时,不管光强多大也不能产生光电流;频率高于上值,就可以产生光电流。

根据线性回归理论:

0− v ∙Vv∙ V0

k =2v 2−v

可得:k=0.40975,与EXCEL 给出的直线斜率相同。

我们知道普朗克常量ℎ0=6.626×10−34J∙s, 所以,相对误差:

ℎ−ℎ0E ==−0.01044

2 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 用435.8nm 的滤色片和4mm 的光阑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数据如下表所示:

作两种情况下,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

由上图可知: 1) 光电流随管压降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增大的过程中,增长速度由快变慢最终达到饱和。这一点在546.1nm 的伏安特性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2) 当管压降相同时,比较两个不同波长的光电流可以发现:波长长的,即频率小的

(546.1nm )光电流小;波长短的,即频率大的(435.8nm )光电流大。这也间接

2+A。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流方程:h ν=m v0对于同一种金属,溢出功A 相等,

21

频率高的就能得到更大的动能来克服金属的束缚,从而形成更大的光电流。

3. 保持管压降VAK=30.0V 不变,调整光阑的直径,分别为:2mm, 4mm, 8mm 。测量作出两种不同波长的光电流随光强的变化图,如下:

我们可以看出:

1) 同一种波长下,光电流随光阑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数据点有限,不能表明光

阑面积(即光强的大小)同光电流的具体关系,是否是线性的,也就无从得知。

所画出的图形如下:

2) 不同波长下,若光阑直径相等,即光强相同,光的频率越大,光电流越大;并且,

频率大的光变化也快。在光强较弱时,不同的光产生的光电流大小相差无几,但

当光强变大后,两者差距逐渐变大。

4 在VAK=30.0V 的情况下,保证光阑直径为8mm ,测量两种光强下,光电流与入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入射距离增大,光强势必会减小,由图可知,光电流变小,这样的结论和以上改变光阑直径所得结论相一致。对于不同的光波,频率大的光在相同的光强条件下,获得的光电流较大。

实验总结:

1) 实验中改变入射距离处误差最大,所以只能做定性分析,不能用于定量计算。 2) 通过实验得到了普朗克常数,也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3) E XCEL 表格中所得到的线性方程也是利用了线性回归理论,可见线性回归理论在

处理数据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4) 实验中由汞灯产生的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本身也应该有所差别,546.1nm 和

435.8nm 的光的强度应该是不相同的。所以对于实验中的光强也无法做到定量研

究。

北京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光电效应

实验目的:

(1) 了解光电效应的规律,加深对光的量子性的理解 (2) 测量普朗克常量h 。

实验仪器:

ZKY -GD-4 光电效应实验仪

1 微电流放大器 2 光电管工作电源 3 光电管 4 滤色片 5 汞灯

实验原理:

原理图如右图所示:入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 上,产生的光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阳极A 迁移形成光电流。改变外加电压V AK ,测量出光电流I 的大小,即可得出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

1)对于某一频率,光电效应I-V AK 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见,对于一定频率,有一电压V 0,当V AK ≤V 0时,电流为0,这个电压V 0叫做截止电压。

2) 当V AK ≥V 0后,电流I 迅速增大,然后趋于饱和,饱和光电流IM 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3)对于不同频率的光来说,其截止频率的数值不同,如右图:

4) 对于截止频率V 0与频率ν的关系图如

下所示。V 0与ν成正比关系。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某极限值ν0时,不论发光强度如何大、照射时间如何长,都没有光电流产生。

5)光电流效应是瞬时效应。即使光电流的发光强度非常微弱,只要频率大于ν0,在开始照射后立即就要光电子产生,所经过的时间之多为10s 的数量级。

实验内容及测量:

1 将4mm 的光阑及365nm 的滤光片祖昂在光电管暗箱光输入口上,打开汞灯遮光盖。从低到高调节电压(绝对值减小),观察电流值的变化,寻找电流为零时对应的V AK 值,以其绝对值作为该波长对应的V

值,测量数据如下:

-9

频率和截止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直线的方程是

:y=0.4098x-1.6988 所以: h/e=0.4098×10−14 ,

h =1.6×10−19×0.4098×10−14=6.5568×10−34J ·s

当y=0,即V 0=0V时,ν=1.6988÷0.4098=4.1454×1014Hz ,即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1454×1014Hz 。也就是说,如果入射光如果频率低于上值时,不管光强多大也不能产生光电流;频率高于上值,就可以产生光电流。

根据线性回归理论:

0− v ∙Vv∙ V0

k =2v 2−v

可得:k=0.40975,与EXCEL 给出的直线斜率相同。

我们知道普朗克常量ℎ0=6.626×10−34J∙s, 所以,相对误差:

ℎ−ℎ0E ==−0.01044

2 测量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 用435.8nm 的滤色片和4mm 的光阑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数据如下表所示:

作两种情况下,光电管得伏安特性曲线:

由上图可知: 1) 光电流随管压降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在增大的过程中,增长速度由快变慢最终达到饱和。这一点在546.1nm 的伏安特性中可以清楚地看出。 2) 当管压降相同时,比较两个不同波长的光电流可以发现:波长长的,即频率小的

(546.1nm )光电流小;波长短的,即频率大的(435.8nm )光电流大。这也间接

2+A。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流方程:h ν=m v0对于同一种金属,溢出功A 相等,

21

频率高的就能得到更大的动能来克服金属的束缚,从而形成更大的光电流。

3. 保持管压降VAK=30.0V 不变,调整光阑的直径,分别为:2mm, 4mm, 8mm 。测量作出两种不同波长的光电流随光强的变化图,如下:

我们可以看出:

1) 同一种波长下,光电流随光阑直径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数据点有限,不能表明光

阑面积(即光强的大小)同光电流的具体关系,是否是线性的,也就无从得知。

所画出的图形如下:

2) 不同波长下,若光阑直径相等,即光强相同,光的频率越大,光电流越大;并且,

频率大的光变化也快。在光强较弱时,不同的光产生的光电流大小相差无几,但

当光强变大后,两者差距逐渐变大。

4 在VAK=30.0V 的情况下,保证光阑直径为8mm ,测量两种光强下,光电流与入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下表和下图所示:

入射距离增大,光强势必会减小,由图可知,光电流变小,这样的结论和以上改变光阑直径所得结论相一致。对于不同的光波,频率大的光在相同的光强条件下,获得的光电流较大。

实验总结:

1) 实验中改变入射距离处误差最大,所以只能做定性分析,不能用于定量计算。 2) 通过实验得到了普朗克常数,也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3) E XCEL 表格中所得到的线性方程也是利用了线性回归理论,可见线性回归理论在

处理数据中有很重要的应用。 4) 实验中由汞灯产生的不同波长的光的强度本身也应该有所差别,546.1nm 和

435.8nm 的光的强度应该是不相同的。所以对于实验中的光强也无法做到定量研

究。


相关文章

  • 实验报告模板塞曼效应
  • 计算机仿真物理实验1-塞曼效应 实验报告模板 班 实验组号 姓名 学号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2) 2007 年 9 月 3 日 实验题目 计算机仿真物理实验1-塞曼效应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研究汞原子(546.1nm)谱线 ...查看


  • 法拉第效应实验报告完整版
  •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学生姓名: 学号: 5502210039 专业班级:应物101班 实验时间: 教师编号:T017 成绩: 法拉第效应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法拉第效应的原理: 2.了解和掌握法拉第效应的实验装置结构及实验原理: ...查看


  • O.光电管特性的研究.05
  • 实验名称 光电管特性的研究 一.前言 光电效应是指在光的作用下,从物体表面释放电子的现象,所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现象是1887年赫兹研究电磁波时发现的.在光电效应中,光不仅在被吸收或发射时以能量h 的微粒出现,而且以微粒形式在空间传播 ...查看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碰撞与动量守恒
  •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2. 定量研究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在工程技术中有重要意义. 3. 同时通过实验还可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二. 实验原理 如果一个力学 ...查看


  • 物理实验报告_液晶物性
  • 液晶物性 [摘要]: 本实验主要了解液晶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测量方法,特别是电光性能.在实验中通过测量液晶盒两面锚泊方向的差值,得到液晶盒扭曲角的大小.测量了不同间歇频率下液晶的响应时间,液晶升压和降压过程的电光响应曲线,液晶光栅升压和降压过 ...查看


  • 塞曼效应实验报告 1
  • 塞曼效应 [摘要]本实验运用法布里-珀罗标准具分光,观测Hg绿线(546.1nm)的塞曼分裂现象.先标定磁场的B-I曲线,判断电磁铁的性质,再利用法布里-珀罗标准具进行分光,观察Hg绿线(546.1nm)的塞曼分裂情况,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自 ...查看


  • AFM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
  • AFM 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及应用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袁求理 近 代 物 理 实 验 报 告 物理班实验小组2012年12月18日 引言 在当今的科学技术中,如何观察.测量.分析尺寸小于可见光波长的物体,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扫描隧道显微 ...查看


  • 大学物理实验目的
  • 实验目的: 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并用光电效应方法测量普朗克常数. 实验原理 应该掌握的实验原理:点击菜单中的" 原理" 按钮弹出实验原理的介绍,掌握光电效应和光电子的概念.了解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图:其中S 为真空光电管 ...查看


  • 大学物理实验气垫导轨实验报告
  • 气轨导轨上的实验 --测量速度.加速度及验证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气垫导轨和电脑计数器的使用方法. 2.在气垫导轨上测量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并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3.定性研究滑块在气轨上受到的粘滞阻力与滑块运动速度的关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