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赏析5

5.别时长亭柳依依习题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2014天津卷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料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4)女蜗炼石补天处,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

记》)

三、本大题共有4个小题,共30分。2012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头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_______,则______。(《荀子.劝学》)

2城阙辅三秦,_______。与君离别意,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14.(8分)

(1)花瓣飘落 柳絮飘飞 春风将尽 子规啼叫

(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15.(5分)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引壶觞以自酌

(3)春江花朝秋月夜 (4)石破天惊逗秋雨

(5)其孰能讥之乎

2012北京卷10、

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

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12、【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解析】上下文意思并不难懂,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除之未必已也”的也字断到下半句,断成“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就错了。此外并无难点。

13、【答案】

①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风烟望五津,同是宦游人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则游者众,则至者少

5.别时长亭柳依依习题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2014天津卷

暮春 [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料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1)《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2分)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

(3)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________,眄庭柯以怡颜。(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________,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4)女蜗炼石补天处,________。(李贺《李凭箜篌引》)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王安石《游褒禅山

记》)

三、本大题共有4个小题,共30分。2012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

D.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头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_______,则______。(《荀子.劝学》)

2城阙辅三秦,_______。与君离别意,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14.(8分)

(1)花瓣飘落 柳絮飘飞 春风将尽 子规啼叫

(2)没有直接描写桃花形态,而是借涧水暗写桃花之香。

(3)《暮春》一诗主要抒发了诗人惜春伤感之情;

《暮春山间》一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欣赏山中暮春之景的愉悦闲适之感。

15.(5分)

(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引壶觞以自酌

(3)春江花朝秋月夜 (4)石破天惊逗秋雨

(5)其孰能讥之乎

2012北京卷10、

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

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12、【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解析】上下文意思并不难懂,可以直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除之未必已也”的也字断到下半句,断成“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就错了。此外并无难点。

13、【答案】

①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风烟望五津,同是宦游人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则游者众,则至者少


相关文章

  • 贾岛诗全集
  • 贾岛-诗词<题兴化寺园亭> 古诗 全诗赏析 贾岛-诗词<古意> 古诗 全诗赏析 贾岛-诗词<竹> 古诗 全诗赏析 贾岛-诗词<寄韩潮州愈> 古诗 全诗赏析 贾岛-诗词<雪晴晚望> ...查看


  • 张九龄诗全集
  • 张九龄-诗词<巫山高> 古诗 全诗赏析 张九龄-诗词<九月九日登龙山> 古诗 全诗赏析 张九龄-诗词<和崔尚书喜雨> 古诗 全诗赏析 张九龄-诗词<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古诗 全诗赏析 ...查看


  • 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
  • 摘 要:作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古诗词教学,特别是中学生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困绕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对此,论文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背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现状,提出相应的能力培养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意境 ...查看


  • 黄鹤楼 / 登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_崔颢古诗_古诗文网
  • 黄鹤楼 / 登黄鹤楼 (4754人评分) 8.0 朝代:唐代 作者:崔颢 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翻译 写赏析 收藏 ...查看


  •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古代诗词的赏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古诗词的赏析都占有一定分值.可是,大部分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解题. 目 ...查看


  • 有关[中秋节古诗]在线阅读
  • <中秋节古诗>在线阅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查看


  • 河南2015中招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浅谈
  • 河南2015中招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浅谈 郑州二七未来英语培训学校 李老师 古诗词赏析类题型在河南中招考试中多年稳定出现,对古诗词的赏析旨在培养和考察同学们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古诗词鉴赏,河南中招通常考察的角度是:(1)体味作者的感情 ...查看


  • 关雎原文.翻译及赏析_古诗_古诗文网
  • 关雎 (11660人评分) 8.6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 ...查看


  • 春夜喜雨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古诗_古诗文网
  • 春夜喜雨 (9897人评分) 7.9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写翻译 写赏析 收藏 app下载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好雨似 ...查看


  • 乐游原 / 登乐游原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商隐古诗_古诗文网
  • 乐游原 / 登乐游原 (629人评分) 8.4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收藏 练字套装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文译我在傍晚时分心情郁闷,于是驱车来到京都长安城东南的乐游原.只见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