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山叶阳夕

秋山叶阳夕

秋山红叶连海潮,海上残阳共《离骚》。

红叶随波千万壑,何处秋山不渺渺?

万壑有声应晚籁,千峰无语立夕照。

红流宛转相思泪,为恐张公变名教。

叶阳一色酬红颜,尘世哪得开口笑。

与客畅谈夕阳好,朝露只缘朝闻道。

杜鹃啼来万山红,屈子曾令弭节兮。

黄河一路东奔去,残阳万里坠向西。

叶阳何年初映人,秋山何人初叹息?

秋山岁岁皆相似,人生代代无穷期。

行穷红叶见流水,坐看悠悠白云起。

白云一起烟如织,秋山一带伤心碧。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苦恨即?

片片红怨何其慢,只只宿鸟归飞急。

可怜夕阳去高楼,楼上愁人频频离。

下得楼去酒入肠,相思泪催瀑雨急。

曾经文君难赋辞,除却红叶诗不题。

一首诗轻帝王梦,道非身外求谁去?

君吟春江花月夜,我写秋山叶阳夕。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 赵勇灵)

秋 山 得 道

——《秋山叶阳夕》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同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样,令人心驰神往,“秋、山、叶、阳、夕”五种意象集中体现了一种春秋轮替的美景和一个得道的人生境界,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对这种艺术境界的探寻,真可谓是前无古人。

诗一开篇,就从秋山的宁静而又奇妙的美景入笔,勾勒出一幅秋山夕照的画面,红叶成潮,红潮连海,翻腾的海潮与如血的残阳共生,两种“红”相映成趣,谱写出一首万古绝唱《离骚》,这里的“海”是虚指。鲜红的夕阳朗照,千里红艳艳的秋山红叶,夕阳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秋山不在夕阳的朗照之中?红流随着起伏的山峰与曲曲折折的沟壑绕过秋之原野,如血的夕阳泻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之上,那样的幽美洁净。夕阳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红色海洋,在这美妙的境界中,以至于“万壑有声应晚籁,千峰无语立夕照。”

诗人何以“红流宛转相思泪”?诗人的愁苦那样的深沉,那样难以排解呢?原来“为恐张公变名教”。应该说勇灵原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无奈生活在那种盛行“逆淘汰”的政治生态中,才华无以施展,一无所成。这要扯几句题外话,元稹、白居易在官场上多对张祜(诗中的张公)进行压抑和排挤:当年元稹执掌政权的时候,令狐楚很欣赏张祜的诗才,曾上表推荐,元稹因为令狐楚有党派之争,便从中作梗,说“祜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或奖激之,恐变陛下名教。”说张祜只有雕虫小技,大丈夫是不像他那样的,如果嘉奖重用这样的人,怕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风气,因此,张祜不得重用。为此,杜牧曾为张祜作

诗,勇灵就像杜牧那样对张祜惺惺相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勇灵把张祜当成自己,将张祜的遭遇当成了自己的遭遇,因此这种不平之鸣就显得特别强烈。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抑郁之情,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也正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原因,所以诗中有着“叶阳一色酬红颜,尘世哪得开口笑”的凄惨低回,这里的“红颜”并非红颜知已,正是诗人醉酒状态,红叶红、夕阳红好像专为诗人醉酒而面红作搭配的,诗人有着“叶阳一色酬红颜“的旷达和豪爽,只缘于”尘世哪得开口笑“。李商隐著名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千古绝唱,短短十个字,蕴涵着辽阔的意象和丰富的回味。“夕阳无限好”讲的是空间,笼罩着天地景象的温馨、欢愉;“只是近黄昏”讲的是时间,黑暗渐渐逼近,留下的是悲伤,是苍凉。空间的迷茫和温馨,时间的苍凉和短促,不禁使诗人在与客人的畅谈中,联想到了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勇灵没有李商隐的哀叹,也没有曹操的悲苍,却有了孔子“朝闻道,夕可死矣”那样崇高的精神境界。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在暮春不断啼哭,以致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名为杜鹃。诗人置身于一个腐败的时代,在他看来,这万山红遍,都是杜鹃为其悲鸣而来的。这血红的山野,引起诗人无限的悲凄之感,如闻杜鹃的悲啼。一方面,诗人怀才不遇,无所作为,另一方面,时光流逝,生人短暂。屈原在《离骚》里面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要让”羲和弭节“,神话中,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着太阳在天空中行走,屈原说:羲和啊,放下你的鞭子吧,你让太阳慢一点,让太阳停一停,不要在黑夜这么迅速地把我吞噬,因

为我要走的道路太长,上下求索,我还需要夕阳,而李白在他的《古风》中说得更加明确:“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水,飘忽不相待。”黄河一路向东奔涌,夕阳刷刷的向西坠落,这一切是如此匆促!这一东一西奔走的逝水和流光,日复一日,把生命撕扯成零落的碎片。

究竟在什么时候,在生命最初美丽的状态下,红叶和夕阳发现了人,还是哪一位远古的老人发现了如血的夕阳和红叶相互映照之美而发出感叹?相比短暂的人生,秋山是长久的,流光在生命中悄悄逝去,我们的心在红叶和夕阳的照耀下,不停地探寻——有迷茫、有喜悦、有忧伤,一切都被时光照亮,从人与夕阳的最初相见而感叹,到勇灵的发问,诗人由时空的无限自然地联想到了生命延续的无限,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自古有之,如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就有“昼夜苦短长,何不秉烛游”(《生年不满百》)、“朝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明月皎夜光》)、“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长》)等句子,都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思想;而它对人生价值、人生归宿的思考则有一定的哲理,比如“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等。三国时曹植的《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生若朝露”、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苦短、心境悲观。但勇灵没有仅仅陷入这种感叹,而是别开生面,咏出了新意:“秋山岁岁皆相似,人生代代无穷期。”个人的生命如昙花一现,而人类绵绵不绝,因而“代代无穷期”的人类就和“岁岁都相似”的秋山得以共存,勇灵更多的是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个个的身后都有故事,人人宁静的表情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情。再放眼望去,高山晚秋,扑扑簌簌,红叶纷飞,漫山遍野,长江水滚滚东去,抬头望见天

上白云悠悠。青山翠峰依旧,望着远山,心中对朋友的思念深切绵长;芳草连天,更勾起怀念,这离愁别恨何时能休?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青山、芳草中,便显得具象、生动、情深意长了。“芳草“又是贤者的象征,屈原《楚辞.九章.思美人》云:”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即以芳草喻贤德之士,诗人在这里未尝不是以芳草喻文人贤士的高洁品质!

“片片红怨何其慢,只只宿鸟归飞急。“看见成双成对的鸟儿都急着归家,而这寄情的红叶哪就这么慢慢行走?夕阳西下的时候,太多漂泊江湖的游子身后,都有一处”相思明月楼“在默默地等待。那个日日闺中难眠的人,要用怎样的心情去面对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呢?她”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却”过尽千帆皆不是“,直到下楼时还频频回头。下楼去以后呢?相思泪犹如倾盆瀑雨,急急切切。诗人联想到卓文君哪能有司马相如那样文思敏捷,抒写出如此动人的华章?唐朝是个相对开放的朝代,也是个诗歌繁盛的朝代,皇宫里一些有才情的宫女就将她的情感化作诗文,有的还可能传到宫外。相传唐僖宗时的宫女韩氏赋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到人间去。“韩氏可谓空灵蕴藉,委婉含蓄,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一个叫于佑的读书人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皇城御沟旁,撩起溪水洗手时,他看见一片红叶,便从水中捡起,看到叶子上的这首诗,这娟秀的字体和清淡的字迹不禁引起他的无限遐思,于是,他在一片红叶上题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放到流进宫中的水渠里,传说两人后来成婚,这就是”红叶题诗“的故事。一枝红叶,一首情诗,传达着一份浪漫情怀,成全了一段佳缘。在一个网络时代,手机短信、微信等极其发达,可诗人认为这些形式根本无法表达”红叶题诗“的浪漫情怀,所以他“除却红叶不题诗”。

勇灵把诗歌看得比功名利禄重多了,一首诗比帝王梦都重得多,一种气度,一种骨气,一种得道自由的精神,显得诗人才华过人,诗意高超,有道在身,他又何必去求人呢?

一首诗中表现出那么复杂的感情,有喟叹,有情思,有愤慨,有理趣,更有着名士的洒脱与豪放。嬉怒笑骂,放达纵情,豪放不羁,重情重义,所以,他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君吟春江花月夜,我写秋山叶阳夕。”《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读《春江花月夜》,如明月、如清泉、如和风,让人如痴如醉;而读《秋山叶阳夕》如气象万千,如海深莫测,如九天难登,感动之余,不禁为历代悲情文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感到不平,掬一抹同情之泪。

山野村夫 于巴中

秋山叶阳夕

秋山红叶连海潮,海上残阳共《离骚》。

红叶随波千万壑,何处秋山不渺渺?

万壑有声应晚籁,千峰无语立夕照。

红流宛转相思泪,为恐张公变名教。

叶阳一色酬红颜,尘世哪得开口笑。

与客畅谈夕阳好,朝露只缘朝闻道。

杜鹃啼来万山红,屈子曾令弭节兮。

黄河一路东奔去,残阳万里坠向西。

叶阳何年初映人,秋山何人初叹息?

秋山岁岁皆相似,人生代代无穷期。

行穷红叶见流水,坐看悠悠白云起。

白云一起烟如织,秋山一带伤心碧。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苦恨即?

片片红怨何其慢,只只宿鸟归飞急。

可怜夕阳去高楼,楼上愁人频频离。

下得楼去酒入肠,相思泪催瀑雨急。

曾经文君难赋辞,除却红叶诗不题。

一首诗轻帝王梦,道非身外求谁去?

君吟春江花月夜,我写秋山叶阳夕。

(四川省巴中市民政局 赵勇灵)

秋 山 得 道

——《秋山叶阳夕》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同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样,令人心驰神往,“秋、山、叶、阳、夕”五种意象集中体现了一种春秋轮替的美景和一个得道的人生境界,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对这种艺术境界的探寻,真可谓是前无古人。

诗一开篇,就从秋山的宁静而又奇妙的美景入笔,勾勒出一幅秋山夕照的画面,红叶成潮,红潮连海,翻腾的海潮与如血的残阳共生,两种“红”相映成趣,谱写出一首万古绝唱《离骚》,这里的“海”是虚指。鲜红的夕阳朗照,千里红艳艳的秋山红叶,夕阳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秋山不在夕阳的朗照之中?红流随着起伏的山峰与曲曲折折的沟壑绕过秋之原野,如血的夕阳泻在“红于二月花”的霜叶之上,那样的幽美洁净。夕阳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般的红色海洋,在这美妙的境界中,以至于“万壑有声应晚籁,千峰无语立夕照。”

诗人何以“红流宛转相思泪”?诗人的愁苦那样的深沉,那样难以排解呢?原来“为恐张公变名教”。应该说勇灵原是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无奈生活在那种盛行“逆淘汰”的政治生态中,才华无以施展,一无所成。这要扯几句题外话,元稹、白居易在官场上多对张祜(诗中的张公)进行压抑和排挤:当年元稹执掌政权的时候,令狐楚很欣赏张祜的诗才,曾上表推荐,元稹因为令狐楚有党派之争,便从中作梗,说“祜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或奖激之,恐变陛下名教。”说张祜只有雕虫小技,大丈夫是不像他那样的,如果嘉奖重用这样的人,怕影响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风气,因此,张祜不得重用。为此,杜牧曾为张祜作

诗,勇灵就像杜牧那样对张祜惺惺相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勇灵把张祜当成自己,将张祜的遭遇当成了自己的遭遇,因此这种不平之鸣就显得特别强烈。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抑郁之情,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不同时代的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也正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原因,所以诗中有着“叶阳一色酬红颜,尘世哪得开口笑”的凄惨低回,这里的“红颜”并非红颜知已,正是诗人醉酒状态,红叶红、夕阳红好像专为诗人醉酒而面红作搭配的,诗人有着“叶阳一色酬红颜“的旷达和豪爽,只缘于”尘世哪得开口笑“。李商隐著名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千古绝唱,短短十个字,蕴涵着辽阔的意象和丰富的回味。“夕阳无限好”讲的是空间,笼罩着天地景象的温馨、欢愉;“只是近黄昏”讲的是时间,黑暗渐渐逼近,留下的是悲伤,是苍凉。空间的迷茫和温馨,时间的苍凉和短促,不禁使诗人在与客人的畅谈中,联想到了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勇灵没有李商隐的哀叹,也没有曹操的悲苍,却有了孔子“朝闻道,夕可死矣”那样崇高的精神境界。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在暮春不断啼哭,以致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名为杜鹃。诗人置身于一个腐败的时代,在他看来,这万山红遍,都是杜鹃为其悲鸣而来的。这血红的山野,引起诗人无限的悲凄之感,如闻杜鹃的悲啼。一方面,诗人怀才不遇,无所作为,另一方面,时光流逝,生人短暂。屈原在《离骚》里面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要让”羲和弭节“,神话中,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着太阳在天空中行走,屈原说:羲和啊,放下你的鞭子吧,你让太阳慢一点,让太阳停一停,不要在黑夜这么迅速地把我吞噬,因

为我要走的道路太长,上下求索,我还需要夕阳,而李白在他的《古风》中说得更加明确:“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水,飘忽不相待。”黄河一路向东奔涌,夕阳刷刷的向西坠落,这一切是如此匆促!这一东一西奔走的逝水和流光,日复一日,把生命撕扯成零落的碎片。

究竟在什么时候,在生命最初美丽的状态下,红叶和夕阳发现了人,还是哪一位远古的老人发现了如血的夕阳和红叶相互映照之美而发出感叹?相比短暂的人生,秋山是长久的,流光在生命中悄悄逝去,我们的心在红叶和夕阳的照耀下,不停地探寻——有迷茫、有喜悦、有忧伤,一切都被时光照亮,从人与夕阳的最初相见而感叹,到勇灵的发问,诗人由时空的无限自然地联想到了生命延续的无限,探索人生的哲理和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自古有之,如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就有“昼夜苦短长,何不秉烛游”(《生年不满百》)、“朝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明月皎夜光》)、“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东城高且长》)等句子,都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思想;而它对人生价值、人生归宿的思考则有一定的哲理,比如“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者日以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青青陵上柏》)等。三国时曹植的《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生若朝露”、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苦短、心境悲观。但勇灵没有仅仅陷入这种感叹,而是别开生面,咏出了新意:“秋山岁岁皆相似,人生代代无穷期。”个人的生命如昙花一现,而人类绵绵不绝,因而“代代无穷期”的人类就和“岁岁都相似”的秋山得以共存,勇灵更多的是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个个的身后都有故事,人人宁静的表情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心情。再放眼望去,高山晚秋,扑扑簌簌,红叶纷飞,漫山遍野,长江水滚滚东去,抬头望见天

上白云悠悠。青山翠峰依旧,望着远山,心中对朋友的思念深切绵长;芳草连天,更勾起怀念,这离愁别恨何时能休?离思是无形的,把它寄寓在青山、芳草中,便显得具象、生动、情深意长了。“芳草“又是贤者的象征,屈原《楚辞.九章.思美人》云:”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即以芳草喻贤德之士,诗人在这里未尝不是以芳草喻文人贤士的高洁品质!

“片片红怨何其慢,只只宿鸟归飞急。“看见成双成对的鸟儿都急着归家,而这寄情的红叶哪就这么慢慢行走?夕阳西下的时候,太多漂泊江湖的游子身后,都有一处”相思明月楼“在默默地等待。那个日日闺中难眠的人,要用怎样的心情去面对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呢?她”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却”过尽千帆皆不是“,直到下楼时还频频回头。下楼去以后呢?相思泪犹如倾盆瀑雨,急急切切。诗人联想到卓文君哪能有司马相如那样文思敏捷,抒写出如此动人的华章?唐朝是个相对开放的朝代,也是个诗歌繁盛的朝代,皇宫里一些有才情的宫女就将她的情感化作诗文,有的还可能传到宫外。相传唐僖宗时的宫女韩氏赋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到人间去。“韩氏可谓空灵蕴藉,委婉含蓄,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一个叫于佑的读书人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皇城御沟旁,撩起溪水洗手时,他看见一片红叶,便从水中捡起,看到叶子上的这首诗,这娟秀的字体和清淡的字迹不禁引起他的无限遐思,于是,他在一片红叶上题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放到流进宫中的水渠里,传说两人后来成婚,这就是”红叶题诗“的故事。一枝红叶,一首情诗,传达着一份浪漫情怀,成全了一段佳缘。在一个网络时代,手机短信、微信等极其发达,可诗人认为这些形式根本无法表达”红叶题诗“的浪漫情怀,所以他“除却红叶不题诗”。

勇灵把诗歌看得比功名利禄重多了,一首诗比帝王梦都重得多,一种气度,一种骨气,一种得道自由的精神,显得诗人才华过人,诗意高超,有道在身,他又何必去求人呢?

一首诗中表现出那么复杂的感情,有喟叹,有情思,有愤慨,有理趣,更有着名士的洒脱与豪放。嬉怒笑骂,放达纵情,豪放不羁,重情重义,所以,他才写出了这样的诗句:“君吟春江花月夜,我写秋山叶阳夕。”《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倒全唐”,读《春江花月夜》,如明月、如清泉、如和风,让人如痴如醉;而读《秋山叶阳夕》如气象万千,如海深莫测,如九天难登,感动之余,不禁为历代悲情文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感到不平,掬一抹同情之泪。

山野村夫 于巴中


相关文章

  • 秋天的诗句: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 出自北宋诗人寇准的<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查看


  • 思念的诗句:秋山望月酬李骑曹
  •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原文 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 ...查看


  • 写景诗:秋山望月酬李骑曹
  •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原文 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 ...查看


  • 关于月亮的诗句:秋山望月酬李骑曹
  •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原文 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 ...查看


  • 秋天的诗句:秋山望月酬李骑曹
  • <秋山望月酬李骑曹>原文 愁客坐山隈,怀抱自悠哉.况复高秋夕,明月正裴回. 亭亭出迥岫,皎皎映层台.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 淡云笼影度,虚晕抱轮回.谷邃凉阴静,山空夜响哀. 寒催数雁过,风送一萤来.独轸离居恨,遥想故人杯. & ...查看


  • 扬州个园导游词3篇
  • 扬州个园导游词3篇 "严冬过尽绽春蕾"的深远意境,个园景犹如一幅构制巨大的画卷,构成美的和谐.下面是扬州个园导游词,仅供参考. 扬州个园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 在个园景区规划时,园主人按照主要游览路线顺时针方向布置了春. ...查看


  • 个园阅读答案
  •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个园 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查看


  • 思乡的诗句:落日怅望
  •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版本一)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一何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版本二) 沈德潜评此云 ...查看


  • 个园最新导游词(2014版)
  • 个园导游词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东关街,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成.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