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寒假作业

高二寒假作业1

1.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进步的作家艺术家,都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大凡脍

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都以美的力量和形式揭示和传播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

( )

①把德艺双馨作为自身不懈的价值追求②加强自律,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③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④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低俗之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今年央视将“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的社会话题以小品形式《扶不扶》搬上了春晚舞台,这一作品凭借

诙谐的语言在收获最多笑声的同时,也通过“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

扶不起来了!”等平实的台词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②文艺作品只有扎根现实才具有生命力

③艺术作品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道德建设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主旨所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2013年11月,一位清华的博士生放弃留校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他的

导师在博客上写下了“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的惋惜与困惑。也有网友说“少了

一个搞科研的,科研界不会伤‘元气’;多了一个搞教学的,也许教育界可能升起一颗‘明日之星’。”对导

师和网友的言论,正确的看法是( )

A.导师是错误的,培养人才的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B.网友是错误的,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

C.都有合理性,我们既要坚持核心价值,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D.都是错误的,是非善恶不能混淆,反对和倡导什么,必须旗帜鲜明

4.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由此也出现了一些网络大V谣翻网络的

现象。净化网络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监管,更需要网民的积极参与,做网络中的智者。“谣翻网络”现象折

射出( )

①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眼力有待提高②公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理应得到满足

③远离网络拒绝谣言是当务之急④对网络文化环境整治要长抓不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⑤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6.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

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 A.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7.“正能量”原为物理术语,经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现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用来描述所有积极向上的人和事。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不了解生肖文化的外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意蕴。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标识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功演出的深圳原创交响乐《人文颂》选择西方艺术的交响乐形式,演绎代表东方智慧的儒家文明,让世界听懂了中国故事。该演出的成功说明( )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B.对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 C.世界各国都能欣赏和认同中华文化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0.2013年9月7日,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在北京启幕。该艺术节是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场农村电视的艺术盛会。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我们应当(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学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成果 ③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④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物质的山水,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基;精神的山水,则是人们心灵深处追寻的乐园。”下列诗句与这段话意境相近的是( ) A.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B.有水银河天外落,无需妙手自成帘 C.浮世厚禄只等闲,洗尽铅华归田园D.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12.2013年10月,《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两部动画片因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创作单位已开始对这两部系列片全面修改,修改后再送电视台播出。对于上述报道的正确解读是( ) A.两部动画片暴力失度、语言粗俗,属于落后文化B.娱乐作品创作要面向市场,符合不同欣赏者的需求 C.大众传媒坚持正确导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3.2013年,电影《致青春》火热上映。短短130分钟,将各种各样的青春展现在我们眼前,人们能够在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由此可见( ) A.文化产品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B.社会效益的实现应当成为文化生产企业的唯一追求 C.能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健康有益的文化D.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14.国家广电总局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而全国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这说明广电总局( ) ①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引进管理②研发原创节目,优化节目结构 ③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④提高节目质量,适当借鉴国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15.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

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显示着人们对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

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

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 )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艰苦斗争中[来源: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当前,各国都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我国强调以

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这说明( )

①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③民族精神是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基础④民族精神是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

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19.“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

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文化角度,这是基于( )

A.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B.“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D.两岸人民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决定力量

20.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

的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 )

①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

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④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1.已连续举办8年的“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人们心中的中国和世界。

2013年汉语盘点揭晓:“房”和“正能量”分别当选国内年度字和年度词,“霾、梦、改革、土豪、光盘行

动、中国大妈”等热词也榜上有名。“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 )

①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②尊重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

③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融合④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横扫金球奖等多项大奖后,《逃离德黑兰》问鼎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艺术的表现手法,紧张刺

激的情节,演员的出色表演,自然是这部电影勇夺“小金人”的原因,但“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

选中缺席。材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文化产品可以达到政治目的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文学作品必须时刻贴近百姓生活,才有生命力,好的作品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作家应该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所希望的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什么。这一观点说明了( ) A.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B.来自劳动群众生活中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C.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新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4.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25.2013年,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中国新增的世界文化遗产。某班级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辩题是“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反方的辩题是“文化遗产应以开发为主”。下列论述最能佐证正方观点的是( ) A.挖掘遗产新价值,彰显新生命B.承袭历史回忆,留住民族根苗 C.传统与现代辉映,典雅与时尚并举D.特色与魅力齐放,民族与世界同唱 26.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受到了观众狂热追捧。这告诉我们( ) A.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B.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C.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融合统一 27.“分享阅读,交换快乐”。首都图书馆推出了北京换书活动,号召广大市民将家中闲置的优秀书刊流动起来,与其他市民交换阅读。这一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活动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 A.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B.科学文化修养影响思想道德修养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29.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有利于向全球输出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吸引旅游和投资,还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重视推广国家形象是基于( )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源泉 ③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针对近来热议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中央文明办强调,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这一强调是基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高二寒假作业2

31.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

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

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这则公益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

①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②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④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某作家在谈及“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描述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

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

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

把别人挤开?”上述描述说明( )

A.文化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B.文化素养是教育培养出来的

C.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D.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33.某校一班级举行了主题班会,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表演来展示家乡的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传统习俗

等,从而让学生感悟底蕴深厚的家乡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下列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

的是( )

A.弘扬文化,提升实力 B.体味文化,升华情感

C.求同存异,渐趋融合 D.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4.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

了本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B.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

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5.改革开放30多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赞歌。如三峡移民精神、中国航

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医疗队精神等。由此可知( )

①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②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6.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

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1年来,中法文化

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7.公益广告《读书-主持人篇》2014年4月下旬在央视各频道播出。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

阅读,让内心强大,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白岩松、张越、李潘、

郎永淳、欧阳夏丹、月亮姐姐以自己的真实感悟向观众传递“读书”对于生活的意义。强调阅读是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读书是个人成长的根本动力 ③人的文化素养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之所以要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是因为这( ) ①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在增强民族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民族情感最集中的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培育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华文化建设之中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不断丰富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上学习西方,在精神内涵上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传播当下社会的“中国梦”、“中国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④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2.《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招标会上,加多宝仍将独家冠名,冠名费用2.5亿元。底价6000万的《好声音》特约标,被百雀羚以1.53亿竞拍拿下。底价4000万的《好声音》互动支持标,被中国电信以5950万的天价收入囊中。如果算上15秒广告等广告时段的招标金额,《好声音》第三季全季广告总额将超过13亿元。《中国好声音》也是一笔“中国好生意”。这说明( ) A.文化对经济具有推动作用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D.经济决定文化 43.苹果公司iPhone 6于2014年10月17日在中国内地上市,引起中国人的热购。苹果公司卖的不仅是iPhone,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苹果”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科技企业的灵魂。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④要重视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4.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讲话启示我们( ) ①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②文艺作品应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④文化与经济应相互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肯

定。下面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6.2014年网络热词,邵逸夫、马上体、冯氏春晚、索契冬奥会、MH370、都教授、习大大„„一个个词

语就可以把你卷入一个时代。每一个热词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

这表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对生活与时代的感悟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47.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②2014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

③第17届亚洲运动会于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行④欣赏《中国好声音 第三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8.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面对突如其来的8•3云南鲁甸地

震,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精神散发出耀眼的光辉。这表明( )

①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9.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中提出: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此观点的文化依据是( )

A.中华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永恒不变的B.中华各族人民拥有对世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C.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D.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50.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把我国的“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保护这类“活态遗产”,是因为( )

①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它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

中华文明的演进③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④它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1.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目前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

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消除了差异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2.2014年巴西世界杯唤起无数球迷的激情,同时点燃了“中国制造”的出口热情。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社会实践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消费决定文化产业发展

5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

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②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我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④我国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4.《功夫熊猫》是继《花木兰》之后又一部题材源自中国的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的成功之处在于实现了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我们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B.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C.抵御外来文化掠夺和入侵,维护国家文化安全D.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5.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6.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政府先后确定徽州三雕、徽墨制作技艺等多个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 ①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②增强安徽文化软实力③保留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7.“互联网难免有点杂草,但是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网络文化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该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应该提倡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58.袁隆平许诺到90岁时,将使超级水稻亩产超过1吨。这完全可以实现,因为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C.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59.2013年《星光大道》将全新改版现场将加强节奏感,并由CCTV-3改为CCTV-1播出,因为《星光大道》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喜爱,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0.我国民间雕刻、编织、漆具、织锦、陶瓷、年画等各具特色,成为中华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琴棋书画,茶、酒、烹饪,花、鸟、山水、古玩等,显现了中国人热爱生活、享受艺术、乐观豁达的情致;春节的对联,元宵的花灯,端午的龙舟,飞舞的龙凤,欢乐的锣鼓„„相同的习俗爱好,甚至使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永远跳动着一颗赤诚的 “中国心”。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B.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之中 C.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想象力之中 高二寒假作业3

6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光

明网做了一个“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写论文

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

A.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62.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是( )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道不变,天亦不变”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

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

63.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来自英仙座星系团的神秘X射线信号。虽然仍需进一步探究,

但该信号有可能标志着我们发现了暗物质的其中一种形态。这一事例蕴含的哲理是(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具体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C.暗物质就是哲学上说的物质D.科学家的价值体现在不断发现新的物质形态

6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

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

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6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它第一次

实现了( )

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统一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6.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

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67.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

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D.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8.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69.“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如果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 ) A.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0.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世界观是( )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物是观念的结合④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1.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价值就越大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思维方式和成败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3.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4.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5.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一名称。主张对万物“什么都不要说”。他的错误在于( ) A.否定事物客观性 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7.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

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

销路。这表明( )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8.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

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79.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80.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

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

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81.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

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

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

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3.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

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4.《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的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

斋志异》中的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形”。这是因为( )

①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③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④观念中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5.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

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材料主要表明(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实践是一种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86.2014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这表明( ) A.科学构想源自实践,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真理B.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真理是发展的,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是客观的,真理能够精准预测现实的发展 8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以一幅寂静的雪景图写出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真实写照 C. 环境改变必然引起思想变化D.物质世界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88.“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D.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89.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0.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十几年前《科学美国人》杂志提出了“搭天梯上月球”的梦想,拉伸强度是钢铁276倍的碳纳米管是其最好材料。2013年7月,清华大学魏飞团队利用材料制造和化工技术学科交叉的优势,反复实验终于制造出了长达半米的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这说明( ) ①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②梦想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进行系统优化可以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人能够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利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3.在-5,-9,-13„„的数列中,若问第100项是多少,通常的做法是先求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an=

-5-4(n-1),再算出第100项为-401。这种思维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④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

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据此回答下题。

94.上述材料中执政理念的变化表明( )

①真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②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③人和自然的和谐最终以顺从自然为归宿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5.上述材料中关于生态理念的不断变化表明我党坚持( )

A.民主执政 B.依法执政 C.科学执政 D.依法行政

96.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

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

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7.2014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

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真理既是具体的,也是无条件的D.事物的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98.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

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

想”。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②人们通过科技可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科技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9.生物学界一直对“巨大叶片植物在自然界为何很稀少”未能作出科学解释。最近,我国学者研究发现,

晴朗天气下植物叶片边缘可能出现高温灼伤而“干枯”的现象,导致叶片边缘部位的生理功能受到抑制,

从植物生理学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这说明( )

A.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B.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00.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

《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

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①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22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随着网络

技术的迅猛发展,海量信息的汇入,互联网空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人们在互联网上享受信息自由流动

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一些有害信息和违法行为时常兴风作浪,成为阻碍网络健康发展的负能量。可见,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互联网秩序已刻不容缓。2014年2月27日,以习近平任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 材料二 网络购物是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它能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诸多的便利和实惠。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以“淘宝团购”、“QQ团购”为代表的“网络团购”在我国蓬勃兴起,这一方面更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使得网购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有了新的土壤。因此,社会要求加强网络经营诚信体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1)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请你就如何加强网络经营诚信体系建设提出合理建议。(10分) 92.(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产生深刻影响,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感到不自信,有的甚至恶意贬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几年闪耀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些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这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 被誉为国宝级艺术家的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 京剧、昆剧、话剧、歌剧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派”表演艺术。她率先提出将粤剧改编为动画电影的艺术构想,并在2004年推出了《刁蛮公主憨驸马》,不仅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的殊荣,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全球化环境下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10分) 93.(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美丽中国 ”。 材料二 围绕着“美丽广东”这个主题,2014年广东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评析“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建设美丽中国”。(9分) (2)某校积极响应建设“美丽广东”的号召要打造“美丽校园”,就“美丽校园人人共享,美丽校园人人有责” 展开讨论。如果你是该校同学,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列出你交流发言的提纲。(9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艺术家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强调了不仅要加强科学文修养,还

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恪守职业道德,①④适合题意。道德至善说法错误,道德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

展而不断进步的,②错误;道德准则不是永恒不变的,③错误。本题答案选A。

考点: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2.B

【解析】

试题分析:小品《扶不扶》反映了社会热点话题,“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

求,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作,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文艺作品要扎根现实才具有生命力,②说

法正确;该小品以平实的台词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说法正确;①说法正

确但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3.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重要,说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是错误的,A观点错误;题干中导师和网友的言论,是正确的,都有合理性,我们既要坚持核心价值,又

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故C符合题意;B、D没有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本题答案应选C。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D

【解析】

试题分析:网络大谣长期在网上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非法攫

取利益,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这要求我们要提高提高辨别眼力,自觉抵制;也需要政府要加强管理、正

确引导,加大对网络文化环境的整治力度。由此可见,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我们满足的应是人民大众真正

需要的文化需求,故②项中“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应得到满足”的表述是不科学的;我们要拒绝网络谣

言,但不能因噎废食,远离网络,故③项表述错误。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5.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体现了爱好和平,①是错误的;大禹化干戈为玉帛体现了爱

好和平,②是错误的;土尔扈特部东归体现了团结统一,③是错误的;④⑤是正确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6.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创新,不是继承外来文化,而应该是批判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A观点错误;题

干说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说明我们对外文化交流、借鉴的同时,

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B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观点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

社会实践,而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D观点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源泉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经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现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表明大众传媒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②④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是错误的;③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8.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这说明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②适合题意;“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是因为蛇年后面是马年,难以让不了解生肖文化的外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意蕴,这说明跨文化理解需要一定的条件,④适合题意;①③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的指向性不符。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选择西方艺术的交响乐形式,演绎代表东方智慧的儒家文明”说明交响乐《人文颂》做到了文化创新,“让世界听懂了中国故事”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A适合题意;B、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C的说法过于绝对。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创新 10.A 【解析】 试题分析: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①③说法正确;②与题意不符;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我们要做到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④说法错误,排除;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塑造人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11.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山水,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基;精神的山水,则是人们心灵深处追寻的乐园。”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是唯心主义观点,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有水银河天外落,无需妙手自成帘,是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浮世厚禄只等闲,洗尽铅华归田园,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强调意识的作用,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C。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暴力失度、语言粗俗属于腐朽文化,而不属于落后文化,A选项观点错误。作品创作要面向人民群众,即面向市场,B选项观点正确但不适合题意。题中两部动画片暴力失度、语言粗俗,发展方向错误,对此大众传媒应该坚持正确导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涉及的主体是文化产业,而不是文化事业,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C。 考点:、大众传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分排除法来做。材料中“电影《致青春》

将各种各样的青春展现在我们眼前”说明文化产品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A适合题意;

文化生产企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B是错误的;能为人民大众喜闻

乐见的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C是错误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

途径,D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A。

考点:大众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广电总局规定,可以看出,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是

在强调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引进管理,全国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是在强调抵制过度娱乐,防

止雷同浪费,故题肢①③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研发的主体应该是企业;④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D。

考点: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15.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城市雕塑为题材,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的文化

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这些雕塑被称作“城市的眼睛”,蕴含着城市生活

美好的精神追求,③正确;彰显着对民族、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是世界文化,②错误;④“决

定方向”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冯桂芬的“若要雪耻,莫如自强”、康有为的“刚健、有为”、孙中山的“革命”

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愚公移山”的精神等,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也体现了爱国主义贯穿于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奋斗之中。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史书典籍方面的

问题,故①项表述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故②项表述错误。本题答案是D项。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说明民

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

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和

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③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D。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

秀的传统文化之中,B说法正确;题干强调了民族精神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A强调的是民族精神

的地位,与题意不符;C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完善发展,与题意不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文化

发展的“主心骨”,D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B。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了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是从政治生活角度来谈的,不符合题目要求;D错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力量是广大人民的实践。因此,本题答案是A项。 考点:中华文化的作用 20.A 【解析】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①不符题意,B、C不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D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2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人们心中的中国和世界。“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尊重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①②符合题意;③项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融合的观点和④项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思想的观点均不是该活动的宗旨。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考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文化创新的主体 22.D 【解析】 试题分析:影片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选中缺席,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借助文化产品可以达到政治目的,②③正确;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颠倒了二者关系,④明显错误;本题答案选D。 考点: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3.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再现,A不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B是错误的;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C符合题意,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文化创新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体现了大众传媒推动了现代文化的传播与共享,故C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A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B项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之分,不一定起积极影响,故D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与功能 25.B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他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本题正方观点是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B适合题意;A支持反方的观点,不适合题意;C、D不适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文化遗产 26.C 【解析】 试题分析:“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受到了观众狂热追捧”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C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A说法错误;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但不是前提,B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但各有特色,D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C。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 2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原因类试题,通过材料中“这一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看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这一活动指的是市民交换阅读,也就是文化的交流传播活动,③④符合题意;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方面,经济决定文化,①是错误的;②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文化的作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中学史、学诗、学伦理,会带给人以不同的影响,体现了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发展,A符合题意;科学文化修养可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而且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B不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文化塑造人生 29.C 【解析】

试题分析: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有利于向全球输出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吸引旅游和投资,还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这充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故①④正确;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②是错误的;③夸大了国家形象的重要性,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C。 考点:文化与综合国力 30.B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国家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是基于文化对人的这种影响,B符合题意;A、C、D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选B。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3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既表明了公益广告能够引领文明风尚,也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潜移默化的特征。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中“娱乐功能”的表述与公益广告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②项中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亦不能入选。因此,本题答案是D。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32.A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通过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表现出来,这说明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说法正确;B、C与题意不符;文化素养不是自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D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3.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题中强调通过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此类活动的主题可以定为体味文化,升华情感,B适合题意。题中强调运用文化活动对人产生影响,而不是强调弘扬文化,提升实力,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强调如何进行文化创新,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到不同文化间求同存异,渐趋融合,C选项观点明显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4.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D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故B项表述错误;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并非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故C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 35.A 【解析】

试题分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由此可见,①②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主旨,故可以入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3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既

说明了中法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也反映出中法文化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正是基于此原因,中法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由此可见,②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中法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仍然保持各自特色,故①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法文化历史传统并不相似,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相关知识。 37.D 【解析】

试题分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我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阅读,让内心强大,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强调的是阅读对人生的重要影响,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中的“占据主导地位”以及②项中的“根本动力”等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 38.B 【解析】

试题分析: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本题材料中“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既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也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②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9.D 【解析】

试题分析: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①③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 40.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由此可见,①④两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③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4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上学习西方,在精神内涵上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中国好声音》传播当下社会的‘中国梦’、‘中国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充分说明了文化能够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特征等相关知识。 4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加多宝以2.5亿元获得《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独家冠名”、“百雀羚以1.53亿竞拍拿下底价6000万的《好声音》特约标”、“中国电信以5950万的天价将底价4000万的《好声音》互动支持标收入囊中”以及“《好声音》第三季全季广告总额将超过13亿元”等,充分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是不同的,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B、D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 4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苹果公司卖的不仅是iPhone,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苹果”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科技企业的灵魂”,既说明了苹果公司的文化通过其产品表现出来,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启示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商品中的文化含量,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①②④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故③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等相关知识。 4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④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 45.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故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标志”的表述是不科学的,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4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每一个网络热词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充分说明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等相关知识。 47.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中“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属于政治现象,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②项中“2014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属于经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 48.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④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主旨,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强调的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其文化依据是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A说法错误,错在“永恒不变的”;本题未涉及对世界文化的态度,排除B;C说法错误,错在“物质力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民族文化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保护这类“活态遗产”,是因为它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它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④正确;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表述错误;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③说法错误,错在“先继承后发展”; 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民族节日、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存在着文化差异,①说法错误,应排除;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④说法错误,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2014年巴西世界杯唤起无数球迷的激情,同时点燃了“中国制造”的出口热情。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正确且符合题意;B 、C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文化消费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能决定,D说法错误,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表明我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我国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的常设机关,①说法错误,排除;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②表述不准确,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知识。 5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启示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B适合题意;A、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要交流、借鉴与融合,C中的抵御外来文化掠夺和入侵不合题意;本题答案选B。 考点:创新与借鉴、融合 5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消费。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①④符合题意;②的做法是错误的;③的主体是国家,而且是文化生产,不是文化消费。本题答案选A。 考点: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56.B 【解析】

试题分析:安徽省政府将多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增强安徽文化软实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②④正确;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与题意无关。本题答案选B。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57.B 【解析】

试题分析:当今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互联网难免有点杂草,面对文化的交融碰撞,我们必须弘扬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即互联网不能有毒草,B适合题意;A、D是错误的;C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58.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故A、B、D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发展,C观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C。 考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59.B 【解析】 试题分析:《星光大道》把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观点错误,不选。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④观点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点 60.C 【解析】

试题分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中的中华文化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C适合题意;A、B没有体现;D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C。 考点:中华文化的力量 61.A 【解析】

试题分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为书写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书写汉字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全社会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适合题意;B、C、D都是不全面的。本题答案选A。 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 62.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哲学上的两个对子的理解和运用,要对选项中的各个内容准确识记、熟练运用,很容易出错,难度很大。“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辩证的观点,“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A适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人定胜天”是主观唯心主义,B不适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即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适合题意;“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都是唯心主义,D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63.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虽然仍需进一步探究,但该信号有可能标志着我们发现了暗物质的其中一种形态”这说明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选项A正确;选项BD与题意无关;选项C说法错误,混淆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 考点: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6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表明朱熹把客观精神“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本题材料中“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表明陆九渊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于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类型及其分歧。 65.D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而题干设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三个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不是说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排除①,②③④均正确。正确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66.A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即唯物又辩证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而题干诗中的“青天、大地、海洋、水”说明了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干。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7.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说王夫之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题肢判断哪一句是王夫之所说的话。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王守仁所说。 C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朱熹所说。D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观点。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根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进行判断,A属于唯物主义,符合题意;B、D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 69.C 【解析】

试题分析: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唯心主义,

所以选择C。

考点:本题考查是世界的本原。 70.C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唯物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结合”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选择C。 考点:本题考查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71.D 【解析】

试题分析:心态不同,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就不同,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以公益的心态从事商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中获得商业回报,②④说法正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注重的是个人的回报,说法错误;“心态”影响商业活动,③“决定”说法错误;故该题答案选D。 考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7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分析问题。题中“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体现了量的积累。“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说明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同时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应遵循客观规律,①②适合题意。并不是所有的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发展而不是向自身的回归,故③④项错误。本题答案选A项。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73.B 【解析】

试题分析: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习近平主席强调,曾经沉睡的狮子已经醒来,并且给世界带来和平,坚持了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符合题意。拿破仑只看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对立,忽视了统一,而习近平主席坚持了对立统一的观点,强调了“和而不同”,④符合题意。②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观点,做事情也没有必要“事必躬亲”,③与材料不符且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 74.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说明人们多方面的思索,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强调的是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心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源自社会存在,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本题答案是B项。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7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及对立统一的观点。“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强调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性,②符合题意。“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体现了坚

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谈到实践和创新,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意识的作用、矛盾观 7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相对静止的含义,考核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克拉底鲁显然是否认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故C正确;A、B、D三项不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7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认识决定于实践,但是并不一定始终落后于实践,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可能先于社会实践,题肢②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需要,题肢④说法错误,故排除;题肢①③正确并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78.D 【解析】

试题分析: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不必然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向污染宣战并不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矛盾具有普遍性,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不能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C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题中向雾霾污染宣战,表明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7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生态危机中“雾霾”为材料,考核辨识材料信息对应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雾’意象”和“‘雾’的意象”的区别。前者是相对于人的主观的客观存在,其本质是一种意识;而后者是人的意识对“雾”这一客观实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雾’的意象”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A、C、D表述错误。B项表明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因物质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意识。 考点:认识的特征、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联系的特征 8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产生、物质概念、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点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具体物质的概括和总结,雾与霾都是具体物质、不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排除A;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存在区别,这一“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B适合题意;哲学关注的是万事万物,C说法是错误的;雾与霾本质的区别决定了二者定义的差异,D项错误,应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考点:物质、矛盾的特殊性 8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观念的东西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现实,题肢①说法错误,排除;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有本质的区别,题肢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材料中“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③④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故答案选D。 考点:实践的特征 82.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项羽、唐代诗人杜牧、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对项羽的乌江自刎的行为的认识各有所不同,这说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故题肢①正确;同时也能够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了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故题肢④正确;真理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是错误的;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影响认识的因素 83.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对同一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的需要不同,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②适合题意。认识具有主体性差异,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④符合题意。①不能说明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与题意无关;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题中未涉及人脑的局限性,故③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C。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84.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是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故题肢①②正确;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同一性,题肢③说法错误;观念中矛盾的解决取决于实践,题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表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B符合;A 、D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同,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C说法错误,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活动的特点的相关知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实践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隹制度安排”,既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表述错误,应排除;C错误,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相关知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江雪》以一幅寂静的雪景图写出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A正确;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并不一定是真实写照,B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8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有人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真理,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但正确的价值选择有特定的标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C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8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一位农民气象员对‘蚯蚓叫,大雨到’这一农谚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故不能入选;③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90.B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分析本题材料中的“鳄鱼试验”我们可知,动物没有意识,动物的心理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而不是意识指导性的活动,故动物心理既没有能动性,也没有创造性。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动物具有被动、机械的适应自然的本能,②项中“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④项表述不科学,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特征的相关知识。 91.C 【解析】

试题分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题材料中“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而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认识主体的差异性而不同,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③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征以及影响人们认识的因素等相关知识。

92.D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故排除;题肢③进行系统优化,有利于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但并一定会出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结果,故排除。题肢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意识的作用 93.C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说明的是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的意识活动中的主观创造性的体现,题肢①说法范围过宽,故排除,并据此选择题肢③;题肢②说法错误,应该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因此应该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故排除。故答案选C。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

94.B 95.C 【解析】

94.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应该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人和自然的和谐最终以顺从自然为归宿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排除。故答案选B。

95.试题分析:上述材料中关于生态理念的不断变化表明我党强调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科学执政的体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科学执政、辩证否定观

96.A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海洋的探索,材料中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技术所限、技术发展、高新技术设备、揭开面纱”,即表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即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又表明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即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④材料没有体现。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97.A【解析】试题分析: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说明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项中的无条件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D项说法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

98.D【解析】试题分析: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是因为人在物体上植入了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说明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①④正确。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物体没有意识的功能,②不正确。③本身说法不对。本题正确选项为D。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

99.D【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学界一直未能作出科学解释,而我国学者却从植物生理学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正确。A项意识起促进作用,说法不对。B项“就能”说法太绝对。C项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00.C 【解析】

试题分析: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的说法是错误的。大家调侃《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

的空气状况,这说明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④选项入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选项的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内涵,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101.(1))①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加强对网络市场引导和管理。(2分)通过宣传和学习诚信模范,在全社会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分)

②经营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

③网民要增强识别和抵制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

考点:本题考查了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的知识。 102.(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面对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西方强势文化,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分)

②继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反对恶意贬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4分)

③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我们要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学习、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反对在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3分)

(2)①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中坚持“政府主导”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市场监管等职能(或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要求;(3分)

考点:本题考查政府的职能、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树立高度文化自己和文化自信、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

103.(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养,体现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3分)

②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同时,如果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不能够建设美丽中国。(3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如果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对生态环境起到破坏作用。题目中观点是片面的。(3分)

(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我们要创设一个文明有礼、积极向上的美好校园环境。(2分)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我们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2分)

③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和别的学校交流、借鉴,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4分)

考点:本题考查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的知识;对立统一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知识;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特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

高二寒假作业1

1.古往今来,大凡有作为的进步的作家艺术家,都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大凡脍

炙人口的经典名著,都以美的力量和形式揭示和传播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观念。这对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

( )

①把德艺双馨作为自身不懈的价值追求②加强自律,做一个道德上至善的人

③坚守永恒的道德准则,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

④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低俗之风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今年央视将“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的社会话题以小品形式《扶不扶》搬上了春晚舞台,这一作品凭借

诙谐的语言在收获最多笑声的同时,也通过“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

扶不起来了!”等平实的台词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这表明( )

①文化创新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②文艺作品只有扎根现实才具有生命力

③艺术作品应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道德建设是经济健康发展的主旨所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2013年11月,一位清华的博士生放弃留校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他的

导师在博客上写下了“大材小用”、“太过现实的社会环境让人才流失”的惋惜与困惑。也有网友说“少了

一个搞科研的,科研界不会伤‘元气’;多了一个搞教学的,也许教育界可能升起一颗‘明日之星’。”对导

师和网友的言论,正确的看法是( )

A.导师是错误的,培养人才的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B.网友是错误的,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

C.都有合理性,我们既要坚持核心价值,又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D.都是错误的,是非善恶不能混淆,反对和倡导什么,必须旗帜鲜明

4.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由此也出现了一些网络大V谣翻网络的

现象。净化网络环境,不仅需要政府监管,更需要网民的积极参与,做网络中的智者。“谣翻网络”现象折

射出( )

①公众对网络信息的辨别眼力有待提高②公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理应得到满足

③远离网络拒绝谣言是当务之急④对网络文化环境整治要长抓不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⑤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6.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

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 A.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7.“正能量”原为物理术语,经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现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用来描述所有积极向上的人和事。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②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不了解生肖文化的外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意蕴。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标识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成功演出的深圳原创交响乐《人文颂》选择西方艺术的交响乐形式,演绎代表东方智慧的儒家文明,让世界听懂了中国故事。该演出的成功说明( ) A.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B.对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 C.世界各国都能欣赏和认同中华文化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0.2013年9月7日,第五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在北京启幕。该艺术节是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联合主办的一场农村电视的艺术盛会。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我们应当( ) 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学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成果 ③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④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物质的山水,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基;精神的山水,则是人们心灵深处追寻的乐园。”下列诗句与这段话意境相近的是( ) A.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B.有水银河天外落,无需妙手自成帘 C.浮世厚禄只等闲,洗尽铅华归田园D.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12.2013年10月,《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两部动画片因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创作单位已开始对这两部系列片全面修改,修改后再送电视台播出。对于上述报道的正确解读是( ) A.两部动画片暴力失度、语言粗俗,属于落后文化B.娱乐作品创作要面向市场,符合不同欣赏者的需求 C.大众传媒坚持正确导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D.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13.2013年,电影《致青春》火热上映。短短130分钟,将各种各样的青春展现在我们眼前,人们能够在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由此可见( ) A.文化产品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B.社会效益的实现应当成为文化生产企业的唯一追求 C.能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健康有益的文化D.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14.国家广电总局规定: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而全国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这说明广电总局( ) ①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引进管理②研发原创节目,优化节目结构 ③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④提高节目质量,适当借鉴国外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15.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

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显示着人们对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的学生冯桂芬提出“若要雪耻,莫如自强”的口号;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

以《易传》的刚健、有为等原则,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孙中山受到刚健自强思想的影响,把“革命”

看成“天演之公例”;中国共产党人则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这些体现了

( )

①史书典籍,是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②中华文化,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

③自强不息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不断进取④爱国主义,贯穿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艰苦斗争中[来源: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当前,各国都十分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我国强调以

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这说明( )

①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②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③民族精神是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基础④民族精神是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

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19.“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

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文化角度,这是基于( )

A.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归属感B.“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D.两岸人民是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决定力量

20.被誉为“国民节目”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中央电视台热播,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国学文化、传统文化

的深入讨论。这启示我们要( )

①大力发展大众传媒,创造传统文化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传承中华文化

③开展特色文化活动,传递中华文明④动员全民参与听写,弘扬民族精神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1.已连续举办8年的“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人们心中的中国和世界。

2013年汉语盘点揭晓:“房”和“正能量”分别当选国内年度字和年度词,“霾、梦、改革、土豪、光盘行

动、中国大妈”等热词也榜上有名。“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 )

①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②尊重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

③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融合④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横扫金球奖等多项大奖后,《逃离德黑兰》问鼎2013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艺术的表现手法,紧张刺

激的情节,演员的出色表演,自然是这部电影勇夺“小金人”的原因,但“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

选中缺席。材料表明( )

①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文化产品可以达到政治目的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认为,文学作品必须时刻贴近百姓生活,才有生命力,好的作品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作家应该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所希望的是什么,最大的痛苦是什么。这一观点说明了( ) A.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真实再现 B.来自劳动群众生活中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C.文学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创新 D.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4.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25.2013年,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为中国新增的世界文化遗产。某班级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问题举行了一场辩论赛。正方的辩题是“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反方的辩题是“文化遗产应以开发为主”。下列论述最能佐证正方观点的是( ) A.挖掘遗产新价值,彰显新生命B.承袭历史回忆,留住民族根苗 C.传统与现代辉映,典雅与时尚并举D.特色与魅力齐放,民族与世界同唱 26.韩国版《爸爸,我们去哪儿》受到了观众的喜爱。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受到了观众狂热追捧。这告诉我们( ) A.必须立足于传统文化进行文化创新B.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C.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D.不同民族文化在借鉴中融合统一 27.“分享阅读,交换快乐”。首都图书馆推出了北京换书活动,号召广大市民将家中闲置的优秀书刊流动起来,与其他市民交换阅读。这一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活动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说明( ) A.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B.科学文化修养影响思想道德修养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29.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有利于向全球输出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吸引旅游和投资,还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重视推广国家形象是基于( )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和源泉 ③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0.针对近来热议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中央文明办强调,要切实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这一强调是基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B.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C.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高二寒假作业2

31.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人生的酸

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通过添双筷子找到了人情的温暖,相守的人

通过筷子找到了彼此心灵的依靠。这则公益广告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由此可见,公益广告( )

①集中体现了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②已成为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能够引领文明风尚,激发正能量④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某作家在谈及“文化是什么”的话题时描述道:“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

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满

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

把别人挤开?”上述描述说明( )

A.文化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B.文化素养是教育培养出来的

C.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D.文化是在个人成长中自发形成的

33.某校一班级举行了主题班会,通过学生丰富多彩的表演来展示家乡的传统工艺、表演艺术和传统习俗

等,从而让学生感悟底蕴深厚的家乡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下列最符合本次活动主题

的是( )

A.弘扬文化,提升实力 B.体味文化,升华情感

C.求同存异,渐趋融合 D.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4.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增强了俄罗斯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其国际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

了本届冬奥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这说明( )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B.民族凝聚力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

C.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D.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5.改革开放30多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精神的赞歌。如三峡移民精神、中国航

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医疗队精神等。由此可知( )

①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突出表现②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

③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的特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6.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

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1年来,中法文化

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7.公益广告《读书-主持人篇》2014年4月下旬在央视各频道播出。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

阅读,让内心强大,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白岩松、张越、李潘、

郎永淳、欧阳夏丹、月亮姐姐以自己的真实感悟向观众传递“读书”对于生活的意义。强调阅读是因为( ) ①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②读书是个人成长的根本动力 ③人的文化素养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④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8.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慕课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 )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②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③使教育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④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9.2014年9月9日,习近平主席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之所以要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嵌在学生脑子里,是因为这( ) ①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在增强民族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民族情感最集中的表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4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下列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培育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华文化建设之中 ③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不断丰富与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1.《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上学习西方,在精神内涵上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传播当下社会的“中国梦”、“中国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④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42.《中国好声音》第三季招标会上,加多宝仍将独家冠名,冠名费用2.5亿元。底价6000万的《好声音》特约标,被百雀羚以1.53亿竞拍拿下。底价4000万的《好声音》互动支持标,被中国电信以5950万的天价收入囊中。如果算上15秒广告等广告时段的招标金额,《好声音》第三季全季广告总额将超过13亿元。《中国好声音》也是一笔“中国好生意”。这说明( ) A.文化对经济具有推动作用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D.经济决定文化 43.苹果公司iPhone 6于2014年10月17日在中国内地上市,引起中国人的热购。苹果公司卖的不仅是iPhone,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苹果”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科技企业的灵魂。这表明(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②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不断加深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手段④要重视提高商品的文化含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4.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习近平讲话启示我们( ) ①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泉②文艺作品应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③文艺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④文化与经济应相互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5.“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以来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和中央领导的高度肯

定。下面关于汉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6.2014年网络热词,邵逸夫、马上体、冯氏春晚、索契冬奥会、MH370、都教授、习大大„„一个个词

语就可以把你卷入一个时代。每一个热词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

这表明( )

A.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文化创新源于创作者对生活与时代的感悟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

47.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②2014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

③第17届亚洲运动会于2014年9月19日-10月4日在韩国仁川举行④欣赏《中国好声音 第三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8.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文化的力量就会凸现出来。面对突如其来的8•3云南鲁甸地

震,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精神散发出耀眼的光辉。这表明( )

①文化的力量是一种物质力量②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③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9.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中提出: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此观点的文化依据是( )

A.中华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永恒不变的B.中华各族人民拥有对世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C.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D.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50.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把我国的“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保护这类“活态遗产”,是因为( )

①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它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

中华文明的演进③它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财富,必须先继承后发展

④它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1.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目前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了465所孔子学院,

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表明( )

①各民族文化消除了差异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2.2014年巴西世界杯唤起无数球迷的激情,同时点燃了“中国制造”的出口热情。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社会实践推动着文化的发展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文化消费决定文化产业发展

53.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

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表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执行机关②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我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④我国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4.《功夫熊猫》是继《花木兰》之后又一部题材源自中国的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的成功之处在于实现了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我们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B.加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C.抵御外来文化掠夺和入侵,维护国家文化安全D.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5.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 )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6.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了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省政府先后确定徽州三雕、徽墨制作技艺等多个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有利于( ) ①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②增强安徽文化软实力③保留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7.“互联网难免有点杂草,但是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网络文化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该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应该提倡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58.袁隆平许诺到90岁时,将使超级水稻亩产超过1吨。这完全可以实现,因为袁隆平不是因循守旧、盲从权威的科学家,他善于质疑,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这启示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B.民族精神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C.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时代精神则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D.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59.2013年《星光大道》将全新改版现场将加强节奏感,并由CCTV-3改为CCTV-1播出,因为《星光大道》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和喜爱,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0.我国民间雕刻、编织、漆具、织锦、陶瓷、年画等各具特色,成为中华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琴棋书画,茶、酒、烹饪,花、鸟、山水、古玩等,显现了中国人热爱生活、享受艺术、乐观豁达的情致;春节的对联,元宵的花灯,端午的龙舟,飞舞的龙凤,欢乐的锣鼓„„相同的习俗爱好,甚至使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永远跳动着一颗赤诚的 “中国心”。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之中B.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创造力之中 C.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想象力之中 高二寒假作业3

61.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快速的键盘输入取代了手写汉字,汉字的日常书写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光

明网做了一个“汉字书写调查”,85.2%的被调查者认为,全民的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如果请你撰写论文

谈谈书写汉字的重要性,文章的标题可为( )

A.书写汉字,传承文化 B.书写汉字,批判继承

C.立足实践,创新汉字 D.普及书法,古为今用

62.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分歧的是( )

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道不变,天亦不变”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

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

63.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探测到来自英仙座星系团的神秘X射线信号。虽然仍需进一步探究,

但该信号有可能标志着我们发现了暗物质的其中一种形态。这一事例蕴含的哲理是(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具体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

C.暗物质就是哲学上说的物质D.科学家的价值体现在不断发现新的物质形态

64.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

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

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6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它第一次

实现了( )

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统一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6.在古代欧洲,有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

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67.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

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D.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68.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69.“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如果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 ) A.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0.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世界观是( ) 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②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③物是观念的结合④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71.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价值就越大②“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思维方式和成败④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使病菌一度不再是人类的致命威胁,但是,在人类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同时,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强,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上述事实表明( ) 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③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④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3.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 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吐故纳新”,不要“厚古薄今”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4.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5.习近平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从哲学上看,底线思维强调的是( ) ①坚持实践的观点,勇于探索②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未雨绸缪 ③坚持发展的观点,不断创新④坚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6.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一名称。主张对万物“什么都不要说”。他的错误在于( ) A.否定事物客观性 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77.以往台湾改良水果注重提高甜度,水果以甜而多汁著称。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台湾的科研人员目

前正在研究如何使水果回到合理的“糖酸比”,使菠萝、释迦、葡萄等当地优质水果带有一定酸味,以扩大

销路。这表明( )

①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够指导实践②认识决定于实践并始终落后于实践

③认识始终受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的制约④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8.李克强说,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宣战。

这表明( )

A.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就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向污染宣战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C.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有助于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D.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

79.由“雾”到“雾霾”,“雾”的意象被彻底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意象的变化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B.“雾”的意象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雾”意象的变化根源于人的意识的变化D.“雾”的意象是意识建构的人为事物联系

80.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

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

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81.3D打印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以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黏合材料为原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生产

各种形状的产品的技术;3D打印不用模具,无需机构加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3D打印

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 )

①观念的存在不通过实践也能转化为现实的存在②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没有本质的区别

③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不断发展的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和联接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项羽说完这句话后在乌江边自刎而亡。唐朝诗人杜牧为此蹉叹:“江东子弟

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则认为:“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可见( )

①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②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真理性取决于主体本身

③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认识具有同样的真理性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3.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

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种认识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4.《山海经》中追日的“夸父”,《淮南子》中的射日的“后羿”,《西游记》中七十二变的“孙悟空”和《聊

斋志异》中的一个个善良的“狐仙”,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形”。这是因为( )

①意识本质上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

③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不具有同一性④观念中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意识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5.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

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材料主要表明(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实践是一种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C.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86.2014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这表明( ) A.科学构想源自实践,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真理B.实践决定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真理是发展的,是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真理是客观的,真理能够精准预测现实的发展 8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以一幅寂静的雪景图写出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真实写照 C. 环境改变必然引起思想变化D.物质世界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88.“PX”即对二甲苯,其毒性跟酒精差不多。可是有人却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这场特殊的科学保卫战表明( ) A.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正确的认识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C.正确的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D.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 89.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0.心理学家将一条饥饿的鳄鱼和许多小鱼放在同一个大水箱里,中间用透明的玻璃隔开。最初,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每次都碰壁了。多次进攻无果后,它放弃了努力。后来心理学家取走玻璃挡板,小鱼在鳄鱼身边游来游去,但鳄鱼始终无动于衷,最后饿死了。“鳄鱼试验”进一步佐证了( ) ①动物心理没有能动性,不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②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③动物心理没有创造性,不能通过行动改变环境以满足生存的需要④动物心理没有主观性,不能创造现实世界所没有的幻想的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十几年前《科学美国人》杂志提出了“搭天梯上月球”的梦想,拉伸强度是钢铁276倍的碳纳米管是其最好材料。2013年7月,清华大学魏飞团队利用材料制造和化工技术学科交叉的优势,反复实验终于制造出了长达半米的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碳纳米管。这说明( ) ①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指导作用②梦想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③进行系统优化可以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④人能够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利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3.在-5,-9,-13„„的数列中,若问第100项是多少,通常的做法是先求这个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an=

-5-4(n-1),再算出第100项为-401。这种思维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③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④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联系,推动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

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据此回答下题。

94.上述材料中执政理念的变化表明( )

①真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②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

③人和自然的和谐最终以顺从自然为归宿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5.上述材料中关于生态理念的不断变化表明我党坚持( )

A.民主执政 B.依法执政 C.科学执政 D.依法行政

96.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

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

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7.2014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迫切要求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破除制约经济结构调整和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这主要体现了( )

A.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真理既是具体的,也是无条件的D.事物的绝对运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98.物联网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幅生活图景:通过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

无线网络,实现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使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变得“有感觉、有思

想”。这说明( )

①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②人们通过科技可使物体具备意识功能

③科技的发展使人与物的界限日益模糊④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9.生物学界一直对“巨大叶片植物在自然界为何很稀少”未能作出科学解释。最近,我国学者研究发现,

晴朗天气下植物叶片边缘可能出现高温灼伤而“干枯”的现象,导致叶片边缘部位的生理功能受到抑制,

从植物生理学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这说明( )

A.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B.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00.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

《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

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①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意识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22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随着网络

技术的迅猛发展,海量信息的汇入,互联网空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人们在互联网上享受信息自由流动

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一些有害信息和违法行为时常兴风作浪,成为阻碍网络健康发展的负能量。可见,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互联网秩序已刻不容缓。2014年2月27日,以习近平任组长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显示出在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 材料二 网络购物是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它能为消费者和商家带来诸多的便利和实惠。随着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购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年来,以“淘宝团购”、“QQ团购”为代表的“网络团购”在我国蓬勃兴起,这一方面更新了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使得网购欺诈等违法犯罪行为有了新的土壤。因此,社会要求加强网络经营诚信体系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 (1)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请你就如何加强网络经营诚信体系建设提出合理建议。(10分) 92.(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产生深刻影响,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感到不自信,有的甚至恶意贬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几年闪耀荧屏的《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些综艺节目的版权和模式,都是从海外引进的。这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问题的思考。 材料二 被誉为国宝级艺术家的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 京剧、昆剧、话剧、歌剧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开创了独树一帜的“红派”表演艺术。她率先提出将粤剧改编为动画电影的艺术构想,并在2004年推出了《刁蛮公主憨驸马》,不仅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的殊荣,也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在全球化环境下如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10分) 93.(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众多新词里特别闪亮的一个,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文化建设更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艺术素养,把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寄予每个自觉的个体,真正带来文化的多元和丰富生态,让中华文化的魅力绽放“美丽中国 ”。 材料二 围绕着“美丽广东”这个主题,2014年广东省把城镇化作为扩内需的最大拉动力,正确处理城镇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统筹规划城镇布局,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实施百镇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评析“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一定能够建设美丽中国”。(9分) (2)某校积极响应建设“美丽广东”的号召要打造“美丽校园”,就“美丽校园人人共享,美丽校园人人有责” 展开讨论。如果你是该校同学,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列出你交流发言的提纲。(9分)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艺术家把高超艺术造诣和高尚价值追求作为人生理想强调了不仅要加强科学文修养,还

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恪守职业道德,①④适合题意。道德至善说法错误,道德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发

展而不断进步的,②错误;道德准则不是永恒不变的,③错误。本题答案选A。

考点: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2.B

【解析】

试题分析:小品《扶不扶》反映了社会热点话题,“老人摔倒了该不该扶”,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

求,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作,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这说明文艺作品要扎根现实才具有生命力,②说

法正确;该小品以平实的台词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说法正确;①说法正

确但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3.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都重要,说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重要

是错误的,A观点错误;题干中导师和网友的言论,是正确的,都有合理性,我们既要坚持核心价值,又

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故C符合题意;B、D没有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故本题答案应选C。

考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D

【解析】

试题分析:网络大谣长期在网上炮制虚假新闻、故意歪曲事实,制造事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非法攫

取利益,严重扰乱了网络秩序,这要求我们要提高提高辨别眼力,自觉抵制;也需要政府要加强管理、正

确引导,加大对网络文化环境的整治力度。由此可见,①④两项符合题意;我们满足的应是人民大众真正

需要的文化需求,故②项中“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应得到满足”的表述是不科学的;我们要拒绝网络谣

言,但不能因噎废食,远离网络,故③项表述错误。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5.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体现了爱好和平,①是错误的;大禹化干戈为玉帛体现了爱

好和平,②是错误的;土尔扈特部东归体现了团结统一,③是错误的;④⑤是正确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6.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文化创新,不是继承外来文化,而应该是批判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A观点错误;题

干说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说明我们对外文化交流、借鉴的同时,

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B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观点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

社会实践,而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D观点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文化创新的源泉 7.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经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现已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表明大众传媒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②④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①是错误的;③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本题答案选C。 考点: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8.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这说明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②适合题意;“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是因为蛇年后面是马年,难以让不了解生肖文化的外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意蕴,这说明跨文化理解需要一定的条件,④适合题意;①③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的指向性不符。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9.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选择西方艺术的交响乐形式,演绎代表东方智慧的儒家文明”说明交响乐《人文颂》做到了文化创新,“让世界听懂了中国故事”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A适合题意;B、D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排除;C的说法过于绝对。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创新 10.A 【解析】 试题分析: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①③说法正确;②与题意不符;对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我们要做到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④说法错误,排除;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塑造人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11.C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山水,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根基;精神的山水,则是人们心灵深处追寻的乐园。”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是唯心主义观点,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有水银河天外落,无需妙手自成帘,是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浮世厚禄只等闲,洗尽铅华归田园,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强调意识的作用,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C。 考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2.C 【解析】 试题分析:暴力失度、语言粗俗属于腐朽文化,而不属于落后文化,A选项观点错误。作品创作要面向人民群众,即面向市场,B选项观点正确但不适合题意。题中两部动画片暴力失度、语言粗俗,发展方向错误,对此大众传媒应该坚持正确导向,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涉及的主体是文化产业,而不是文化事业,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C。 考点:、大众传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分排除法来做。材料中“电影《致青春》

将各种各样的青春展现在我们眼前”说明文化产品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A适合题意;

文化生产企业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B是错误的;能为人民大众喜闻

乐见的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C是错误的;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

途径,D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A。

考点:大众文化、精神文明建设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广电总局规定,可以看出,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档,是

在强调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引进管理,全国卫视的歌唱类节目最多保留4档,是在强调抵制过度娱乐,防

止雷同浪费,故题肢①③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研发的主体应该是企业;④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D。

考点: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15.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以城市雕塑为题材,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城市雕塑体现着城市的文化

内涵和品位,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正确;这些雕塑被称作“城市的眼睛”,蕴含着城市生活

美好的精神追求,③正确;彰显着对民族、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是世界文化,②错误;④“决

定方向”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冯桂芬的“若要雪耻,莫如自强”、康有为的“刚健、有为”、孙中山的“革命”

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愚公移山”的精神等,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精神,也体现了爱国主义贯穿于

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艰苦奋斗之中。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史书典籍方面的

问题,故①项表述不合题意;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强国梦想的指导思想,故②项表述错误。本题答案是D项。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说明民

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是精神纽带、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

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④适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和

科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③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D。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

18.B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

秀的传统文化之中,B说法正确;题干强调了民族精神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A强调的是民族精神

的地位,与题意不符;C强调的是民族精神的完善发展,与题意不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文化

发展的“主心骨”,D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B。 考点: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两岸同胞要相互扶持,不分党派,不分阶层,不分宗教,不分地域,都参与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了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由此可见,A项符合题意;B、C两项是从政治生活角度来谈的,不符合题目要求;D错误,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力量是广大人民的实践。因此,本题答案是A项。 考点:中华文化的作用 20.A 【解析】 试题分析: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①不符题意,B、C不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D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2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汉语盘点”活动,意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来概括过去一年人们心中的中国和世界。“汉语盘点”活动的文化宗旨是彰显汉语魅力,推进汉语传播,尊重群众实践,体会文化内涵,①②符合题意;③项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文化融合的观点和④项见证中华文明,传承传统思想的观点均不是该活动的宗旨。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考点: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文化创新的主体 22.D 【解析】 试题分析:影片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政治”永远不会在奥斯卡奖评选中缺席,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借助文化产品可以达到政治目的,②③正确;①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颠倒了二者关系,④明显错误;本题答案选D。 考点: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3.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反映,但不一定是真实再现,A不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B是错误的;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C符合题意,D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文化创新 2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体现了大众传媒推动了现代文化的传播与共享,故C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A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B项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之分,不一定起积极影响,故D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点: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地位与功能 25.B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他们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本题正方观点是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B适合题意;A支持反方的观点,不适合题意;C、D不适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文化遗产 26.C 【解析】 试题分析:“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也受到了观众狂热追捧”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C适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要立足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A说法错误;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是文化创新的途径,但不是前提,B说法错误;不同民族文化相互借鉴,但各有特色,D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C。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文化创新 2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原因类试题,通过材料中“这一活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可以看出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这一活动指的是市民交换阅读,也就是文化的交流传播活动,③④符合题意;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方面,经济决定文化,①是错误的;②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文化的作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28.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题中学史、学诗、学伦理,会带给人以不同的影响,体现了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发展,A符合题意;科学文化修养可以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而且材料没有体现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B不适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不符合题意;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文化塑造人生 29.C 【解析】

试题分析: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有利于向全球输出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吸引旅游和投资,还能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这充分说明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故①④正确;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②是错误的;③夸大了国家形象的重要性,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C。 考点:文化与综合国力 30.B 【解析】

试题分析: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国家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普及文明旅游知识,强化文明出游意识,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是基于文化对人的这种影响,B符合题意;A、C、D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选B。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 3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央视公益广告《筷子篇》通过一双双筷子诉说着不同人生和情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既表明了公益广告能够引领文明风尚,也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潜移默化的特征。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中“娱乐功能”的表述与公益广告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②项中的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亦不能入选。因此,本题答案是D。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32.A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通过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表现出来,这说明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说法正确;B、C与题意不符;文化素养不是自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D说法错误。本题答案选A。 考点: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33.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题中强调通过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此类活动的主题可以定为体味文化,升华情感,B适合题意。题中强调运用文化活动对人产生影响,而不是强调弘扬文化,提升实力,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本题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而不是强调如何进行文化创新,D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到不同文化间求同存异,渐趋融合,C选项观点明显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4.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在俄罗斯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季奥运会,彰显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加牢固”,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故D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不能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故B项表述错误;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但并非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故C项表述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点:文化与经济、政治 35.A 【解析】

试题分析: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由此可见,①②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主旨,故可以入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36.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既

说明了中法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也反映出中法文化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正是基于此原因,中法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由此可见,②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中法文化在长期的交流中相互借鉴和融合,但仍然保持各自特色,故①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法文化历史传统并不相似,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文化多样性以及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相关知识。 37.D 【解析】

试题分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我们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阅读,让内心强大,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强调的是阅读对人生的重要影响,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中的“占据主导地位”以及②项中的“根本动力”等表述不科学,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以及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 38.B 【解析】

试题分析: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本题材料中“慕课(MOOC)是新近涌现出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有力促进了现代教育的发展”,既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也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大众传媒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故②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9.D 【解析】

试题分析: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①③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 40.D 【解析】

试题分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而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由此可见,①④两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表述错误,故不能入选;③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41.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中国好声音》在制作技术和传播规律上学习西方,在精神内涵上强调中国文化、中国人的情感”,充分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征,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中国好声音》传播当下社会的‘中国梦’、‘中国力量’,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充分说明了文化能够对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特征等相关知识。 42.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加多宝以2.5亿元获得《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独家冠名”、“百雀羚以1.53亿竞拍拿下底价6000万的《好声音》特约标”、“中国电信以5950万的天价将底价4000万的《好声音》互动支持标收入囊中”以及“《好声音》第三季全季广告总额将超过13亿元”等,充分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是不同的,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B、D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相关知识。 43.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苹果公司卖的不仅是iPhone,更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苹果”的卖点,也是这家全球市值最高科技企业的灵魂”,既说明了苹果公司的文化通过其产品表现出来,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启示我们必须重视提高商品中的文化含量,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①②④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故③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等相关知识。 4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必须立足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启示我们文化创作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④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 45.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故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项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标志”的表述是不科学的,故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46.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每一个网络热词背后都站着一类人群、一段时事、一个热点话题、一种生活方式”,充分说明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故C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等相关知识。 47.D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由此可见,③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中“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属于政治现象,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②项中“2014年经济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属于经济现象,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含义。 48.C 【解析】

试题分析: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故①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故③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②④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主旨,故可以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强调的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态度,其文化依据是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A说法错误,错在“永恒不变的”;本题未涉及对世界文化的态度,排除B;C说法错误,错在“物质力量”;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民族文化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保护这类“活态遗产”,是因为它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的演进;它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④正确;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表述错误;文化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③说法错误,错在“先继承后发展”; 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遗产、民族节日、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增强。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存在着文化差异,①说法错误,应排除;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④说法错误,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2014年巴西世界杯唤起无数球迷的激情,同时点燃了“中国制造”的出口热情。表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正确且符合题意;B 、C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文化消费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不能决定,D说法错误,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表明我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我国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的常设机关,①说法错误,排除;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②表述不准确,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相关知识。 5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中国元素与西方文化的完美结合”启示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即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B适合题意;A、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要交流、借鉴与融合,C中的抵御外来文化掠夺和入侵不合题意;本题答案选B。 考点:创新与借鉴、融合 55.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消费。作为公民,在文化消费时我们应当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①④符合题意;②的做法是错误的;③的主体是国家,而且是文化生产,不是文化消费。本题答案选A。 考点: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56.B 【解析】

试题分析:安徽省政府将多个项目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增强安徽文化软实力,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②④正确;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与题意无关。本题答案选B。 考点:传统文化的继承 57.B 【解析】

试题分析:当今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互联网难免有点杂草,面对文化的交融碰撞,我们必须弘扬主旋律,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即互联网不能有毒草,B适合题意;A、D是错误的;C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58.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故A、B、D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发展,C观点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C。 考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59.B 【解析】 试题分析:《星光大道》把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而激动,更为音乐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②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①观点错误,不选。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④观点错误。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多样性、中华文化的特点 60.C 【解析】

试题分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材料中的中华文化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C适合题意;A、B没有体现;D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C。 考点:中华文化的力量 61.A 【解析】

试题分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为书写中华文明做出了贡献,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书写汉字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全社会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A适合题意;B、C、D都是不全面的。本题答案选A。 考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 62.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哲学上的两个对子的理解和运用,要对选项中的各个内容准确识记、熟练运用,很容易出错,难度很大。“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是辩证的观点,“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A适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是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人定胜天”是主观唯心主义,B不适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是唯物主义观点,“存在即是被感知”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不适合题意;“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都是唯心主义,D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63.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虽然仍需进一步探究,但该信号有可能标志着我们发现了暗物质的其中一种形态”这说明世界上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选项A正确;选项BD与题意无关;选项C说法错误,混淆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物质具体形态。 考点: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64.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表明朱熹把客观精神“理”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本题材料中“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表明陆九渊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于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由此可见,C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唯心主义的类型及其分歧。 65.D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而题干设问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三个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不是说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排除①,②③④均正确。正确答案选D。 考点: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66.A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即唯物又辩证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而题干诗中的“青天、大地、海洋、水”说明了A项正确。B、C、D均不符合题干。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67.A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说王夫之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题肢判断哪一句是王夫之所说的话。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王守仁所说。 C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朱熹所说。D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观点。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观点。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根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进行判断,A属于唯物主义,符合题意;B、D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 69.C 【解析】

试题分析: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体现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体现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是唯心主义,

所以选择C。

考点:本题考查是世界的本原。 70.C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东汉时期的王充认为人是物质,是唯物主义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唯物主义观点,“物是观念的结合”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选择C。 考点:本题考查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71.D 【解析】

试题分析:心态不同,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就不同,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以公益的心态从事商业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中获得商业回报,②④说法正确。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①注重的是个人的回报,说法错误;“心态”影响商业活动,③“决定”说法错误;故该题答案选D。 考点: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72.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分析问题。题中“病菌的耐药性也在增加”体现了量的积累。“由于滥用抗生素,出现了目前难以控制的“超级病菌”说明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同时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应遵循客观规律,①②适合题意。并不是所有的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发展而不是向自身的回归,故③④项错误。本题答案选A项。

考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73.B 【解析】

试题分析: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着的,习近平主席强调,曾经沉睡的狮子已经醒来,并且给世界带来和平,坚持了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符合题意。拿破仑只看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对立,忽视了统一,而习近平主席坚持了对立统一的观点,强调了“和而不同”,④符合题意。②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观点,做事情也没有必要“事必躬亲”,③与材料不符且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 74.B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材料“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说明人们多方面的思索,反映了社会问题的多样性,强调的是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故①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故②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③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社会心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源自社会存在,故④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本题答案是B项。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与多样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75.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及对立统一的观点。“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牢牢把握主动权”强调了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性,②符合题意。“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体现了坚

持两点论,把握矛盾转化的条件,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谈到实践和创新,①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意识的作用、矛盾观 76.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相对静止的含义,考核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克拉底鲁显然是否认相对静止,否定事物的相对稳定性,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故C正确;A、B、D三项不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77.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认识决定于实践,但是并不一定始终落后于实践,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也可能先于社会实践,题肢②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需要,题肢④说法错误,故排除;题肢①③正确并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78.D 【解析】

试题分析: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不必然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A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向污染宣战并不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B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矛盾具有普遍性,改善生产与生活方式并不能消除人与自然的斗争性,C选项观点错误,故排除。题中向雾霾污染宣战,表明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治污成功的关键,D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入选。 考点: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79.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生态危机中“雾霾”为材料,考核辨识材料信息对应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雾’意象”和“‘雾’的意象”的区别。前者是相对于人的主观的客观存在,其本质是一种意识;而后者是人的意识对“雾”这一客观实在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雾’的意象”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A、C、D表述错误。B项表明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因物质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意识。 考点:认识的特征、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联系的特征 80.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哲学的产生、物质概念、矛盾的特殊性等知识点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对各种具体物质的概括和总结,雾与霾都是具体物质、不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排除A;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存在区别,这一“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B适合题意;哲学关注的是万事万物,C说法是错误的;雾与霾本质的区别决定了二者定义的差异,D项错误,应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考点:物质、矛盾的特殊性 81.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来做。观念的东西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够转化为现实,题肢①说法错误,排除;观念的存在与现实的存在有本质的区别,题肢②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材料中“3D打印技术的发明应用”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直接现实性,③④是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故答案选D。 考点:实践的特征 82.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项羽、唐代诗人杜牧、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对项羽的乌江自刎的行为的认识各有所不同,这说明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故题肢①正确;同时也能够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了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故题肢④正确;真理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是错误的;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影响认识的因素 83.C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问的是对同一认识对象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的需要不同,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②适合题意。认识具有主体性差异,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④符合题意。①不能说明认识存在差异的原因,与题意无关;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题中未涉及人脑的局限性,故③与题意不符。本题答案选C。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84.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这些虚构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其原型”是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同时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在反映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创造幻想的世界,故题肢①②正确;观念中的矛盾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同一性,题肢③说法错误;观念中矛盾的解决取决于实践,题肢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意识的本质、意识活动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我国自行研制的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其主要目的是突破和掌握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的关键技术,为嫦娥五号任务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表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B符合;A 、D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同,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C说法错误,也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活动的特点的相关知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实践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隹制度安排”,既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B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①表述错误,应排除;C错误,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真理的相关知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江雪》以一幅寂静的雪景图写出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A正确;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并不一定是真实写照,B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说法错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88.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有人出于某种目的,将百度百科词条中‘PX’的毒性由‘低毒’改成‘剧毒’”、“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6天日夜坚守,36次修正被反复篡改的词条,在网络上成功捍卫了‘PX’低毒属性这一科学常识”,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真理,故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但正确的价值选择有特定的标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C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 89.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中“一位农民气象员对‘蚯蚓叫,大雨到’这一农谚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故④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本题材料中“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②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项的表述过于绝对,故不能入选;③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90.B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分析本题材料中的“鳄鱼试验”我们可知,动物没有意识,动物的心理活动纯粹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而不是意识指导性的活动,故动物心理既没有能动性,也没有创造性。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动物具有被动、机械的适应自然的本能,②项中“动物心理没有适应性”的表述是错误的,故不能入选;④项表述不科学,亦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特征的相关知识。 91.C 【解析】

试题分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本题材料中“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而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充分说明了人们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认识主体的差异性而不同,说明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②④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①③两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C项。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特征以及影响人们认识的因素等相关知识。

92.D 【解析】

试题分析: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故排除;题肢③进行系统优化,有利于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但并一定会出现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结果,故排除。题肢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考点: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意识的作用 93.C 【解析】

试题分析:上述材料说明的是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人的意识活动中的主观创造性的体现,题肢①说法范围过宽,故排除,并据此选择题肢③;题肢②说法错误,应该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因此应该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故排除。故答案选C。 考点:意识活动的特点

94.B 95.C 【解析】

94.试题分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应该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故排除;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人和自然的和谐最终以顺从自然为归宿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排除。故答案选B。

95.试题分析:上述材料中关于生态理念的不断变化表明我党强调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科学执政的体现,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科学执政、辩证否定观

96.A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海洋的探索,材料中能够获取到的信息“技术所限、技术发展、高新技术设备、揭开面纱”,即表明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即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又表明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即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④材料没有体现。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97.A【解析】试题分析: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说明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项中的无条件不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D项说法不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

98.D【解析】试题分析:人与物体的“对话”,物体和物体的“交流”,是因为人在物体上植入了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说明人的意识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事物固有的属性改造世界,①④正确。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物体没有意识的功能,②不正确。③本身说法不对。本题正确选项为D。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

99.D【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学界一直未能作出科学解释,而我国学者却从植物生理学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正确。A项意识起促进作用,说法不对。B项“就能”说法太绝对。C项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造。本题正确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00.C 【解析】

试题分析: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①的说法是错误的。大家调侃《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

的空气状况,这说明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④选项入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选项的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本题正确答案为C。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内涵,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101.(1))①国家要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加强对网络市场引导和管理。(2分)通过宣传和学习诚信模范,在全社会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分)

②经营者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

③网民要增强识别和抵制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

考点:本题考查了公民的政治自由、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管理,正确引导、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的知识。 102.(1)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面对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西方强势文化,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家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3分)

②继承和发展传统优秀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反对恶意贬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4分)

③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全球化,我们要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学习、借鉴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反对在文化上的“守旧主义”、“封闭主义”。(3分)

(2)①在提高文化开放水平中坚持“政府主导”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市场监管等职能(或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的要求;(3分)

考点:本题考查政府的职能、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树立高度文化自己和文化自信、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

103.(1)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养,体现了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3分)

②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同时,如果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不能够建设美丽中国。(3分)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这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如果盲目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对生态环境起到破坏作用。题目中观点是片面的。(3分)

(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我们要创设一个文明有礼、积极向上的美好校园环境。(2分)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我们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2分)

③自觉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和别的学校交流、借鉴,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4分)

考点:本题考查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的知识;对立统一的观点、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的知识;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特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知识。


相关文章

  • 高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 22.280m 200m 5m/s 23. 18 10 东偏北53° 24.2m/s2 25.(1)10m/s,向下:7.5m/s,向上 (2)大小350m/s2 方向向上 2011届高二物理寒假自主学习答案(1月25日) 21.12.5 ...查看


  • 高二寒假学习计划
  • 内容摘要: 过一年高中生活的适应与磨合,学生已经较好地融入到了高中的班级.高一一年有收获.有不足,也基本固定了自己在班级.学校所扮演的角色.而新学期刚开始,大多同学更有对新一学年的展望.但是同时,部分高二学生对校园生活的日渐熟悉也造成了第二 ...查看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确定)
  •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确定) 1.<100练>做8练,认真更正纠错. 备注:第44-48练+第67-71练. 2.素材积累 请以"谈谈为题,选择4个古今中外的著名作家,进行素材积累,共积累4则素材.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一个 ...查看


  • (寒假总动员)2015年高二数学寒假作业专题18复数(背)
  • 专题18 复数 [背一背] 1. 复数的概念 (1) 虚数单位i: i2=-1:i和实数在一起,服从实数的运算律. (2) 代数形式:a+bi(a,b∈R),其中a叫实部,b叫虚部. 2. 复数的分类 复数z=a+bi(a.b∈R)中, z ...查看


  • (寒假总动员)2015年高二数学寒假作业专题18复数(学)
  • 专题18 复数 学一学------基础知识结论 1. 复数的概念 (1) 虚数单位i: i2=-1:i和实数在一起,服从实数的运算律. (2) 代数形式:a+bi(a,b∈R),其中a叫实部,b叫虚部. 2. 复数的分类 复数z=a+bi( ...查看


  • 汨罗一中高二寒假作业物理答案
  • 卷一 选择题BABDC DBABC 填空题 11.B A 12.大于 13.2*10-3 5*10-9 14.1000 500 在ab连线上指向a 15.-2 14*10-8 5 16.w/qdcos 17.1.6*10-11 100 18 ...查看


  • 寒假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 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短短的一个学期,你们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学习上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让老师倍感欣慰!这段时间一定会成为同学们人生中最值得回忆的美好时光.但是,老师希望同学们站的更高,看得更远,不要有人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你 ...查看


  • 13-14学校结束工作安排
  • 汉川一中2014 ~ 2015学年度上学期 期末结束工作安排 校 长 办 公 室 二O 一五年二月三日 年末岁首,学校工作千头万绪.为推进各项工作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使我校2014年度教育教学工作和谐圆满,特将各处室(年级 ...查看


  • 寒假生活高二文科答案
  • 寒假生活参考答案 高中二年级(文科)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语文 作业一 1-6DADABA7查看


  • 高二数学寒假作业五--综合训练(1)参考答案
  • 高二数学寒假作业五--综合训练(1)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n∈N,2n≤1000 2. 充分而不必要 3. y2x 4. x29y2 1 520 5. 0.03 2 2 6. 5:4 10. 64 7. 2 11. 8.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