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茶馆]的语言特色

论《茶馆》的语言特色

【摘要】在《茶馆》里,我们可以看到老舍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的人物语言十分“个性化”,通过人物的言行的变化来体现时代的变化,“以笑写悲”,以幽默的语言,讽刺揭示了一个时代,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关键字】老舍 茶馆 语言特色 个性化 时代化 幽默风趣

老舍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他的小说和话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茶馆》是老舍后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语言艺术,更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美妙境界。

《茶馆》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对话极具性格化,“话到人到”1,“开口就响,

2闻其声知其人”,剧中出场的几十个人物,哪怕有的只讲了三五句话,也写得

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性格化”。《茶馆》中的对话都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这就使人物之间的性格区别非常鲜明。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话剧开始时,松二爷、常四爷和二德子的一段对话: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嘛?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叫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你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

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

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1

2 老舍:《对话浅论》 老舍:《出口成章》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

这是一场小误会,每个人不过讲了两三句话,但三个人的语言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松二爷的话平稳,周详;常四爷的话硬邦邦,有一股倔劲儿;二德子的话难听,又臭又硬,带有无赖气。他们讲的话,都是个字应该说的语言,因而鲜明的显示了三个人的不同性格:松二爷软弱,胆小怕事;常四爷刚强,正直不屈;二德子霸道,蛮不讲理。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二是能将人物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在简洁中包含着较大容量”3。话剧主角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剧的第一幕,王利发正当青年时期,雄心勃勃,精明干练,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发达兴旺起来。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下应酬,左右逢源。这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人们听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第二幕是王利发的中年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裕泰茶馆风雨飘摇,王利发苦心改良,惨淡经营,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苦闷徨带来的满腹牢骚。幕启时,茶馆正准备重新开张,而他却说:“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当听见远处有隐隐的炮声,他就冲着妻子王淑芬说:“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王淑芬说:“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其实王利发并非糊涂,而是因为心烦意乱、怨天尤人,才发牢骚讲怪话。第三幕是王利发的老年时期,大茶馆已经完全衰落并面临被霸占的危险,王利发彻底泄了气。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绝望而带来愤世嫉俗的嘲讽和反抗。小丁宝向他问候:“老掌柜,你硬朗啊?”他不说身体好坏,而是说:“要有炸酱面的话,我还能吃三大碗呢,可惜没有!”小唐铁嘴奉庞四奶奶之命前来威逼他交出康妈妈:“王掌柜,我晚上还来,听你的回话!”王利发根本不正面回答,而是话中带刺、愤然反抗说:“万一我下半天死了呢?”随着三幕戏的发展,王利发的语言色彩发生了有层次的变化:从风趣圆滑,到牢骚不平,最后变为冷嘲热骂。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馆里的人物语言也跟着环境有所变化,展现着这个时代的特色。这种运用语言的功力,若非大师,是很难做到的。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三是幽默,这种幽默感是对同旧社会和反动人物的讽刺联系在一起的,以笑写悲。老舍曾说,穷,使他好骂世但是他的笑骂,“又不赶尽杀绝”4。这样做的结果就产生了幽默感。如李三的“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谐音双关,表明了李三内心的困苦、凄凉和对王利发的不满。巡警临走时“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一语双关,是巡警进一步敲诈不成后对王利发的威胁。而唐铁嘴的“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啦”,更是相声“抖包袱”手法的再现。至于宋恩子、吴祥子敲诈王利发说:“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则是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 “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给钱太少,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表现了说话者无耻、无赖的3

4 选自《老舍评传》 《我怎样写》

流氓本性。还有他们和逃兵达成协议时的“君子一言”,则是庄词谐用,敲诈勒索者居然自称“君子”,怎不令人觉得滑稽可笑?在开怀大笑之后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幽默和风趣,而是社会的丑恶和怪异,带给我们深深的痛苦和严肃的思考。 《茶馆》的语言艺术不只体现在上述几个方面,但这几个方面已经能充分显现出老舍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他熟悉他所写的生活,并对生活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取得独到的认识,因此他在语言的运用上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地。

论《茶馆》的语言特色

【摘要】在《茶馆》里,我们可以看到老舍作为一个语言大师的风范,《茶馆》的人物语言十分“个性化”,通过人物的言行的变化来体现时代的变化,“以笑写悲”,以幽默的语言,讽刺揭示了一个时代,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

【关键字】老舍 茶馆 语言特色 个性化 时代化 幽默风趣

老舍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他的小说和话剧,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茶馆》是老舍后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语言艺术,更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美妙境界。

《茶馆》出场人物众多,人物对话极具性格化,“话到人到”1,“开口就响,

2闻其声知其人”,剧中出场的几十个人物,哪怕有的只讲了三五句话,也写得

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一在于“性格化”。《茶馆》中的对话都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这就使人物之间的性格区别非常鲜明。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话剧开始时,松二爷、常四爷和二德子的一段对话: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嘛?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叫谁管着吗?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你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

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

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1

2 老舍:《对话浅论》 老舍:《出口成章》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

这是一场小误会,每个人不过讲了两三句话,但三个人的语言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松二爷的话平稳,周详;常四爷的话硬邦邦,有一股倔劲儿;二德子的话难听,又臭又硬,带有无赖气。他们讲的话,都是个字应该说的语言,因而鲜明的显示了三个人的不同性格:松二爷软弱,胆小怕事;常四爷刚强,正直不屈;二德子霸道,蛮不讲理。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二是能将人物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在简洁中包含着较大容量”3。话剧主角茶馆掌柜王利发的台词不但符合其茶馆老板的身份,而且表现了他性格的发展变化。剧的第一幕,王利发正当青年时期,雄心勃勃,精明干练,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发达兴旺起来。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下应酬,左右逢源。这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涨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是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人们听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第二幕是王利发的中年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裕泰茶馆风雨飘摇,王利发苦心改良,惨淡经营,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苦闷徨带来的满腹牢骚。幕启时,茶馆正准备重新开张,而他却说:“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当听见远处有隐隐的炮声,他就冲着妻子王淑芬说:“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王淑芬说:“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其实王利发并非糊涂,而是因为心烦意乱、怨天尤人,才发牢骚讲怪话。第三幕是王利发的老年时期,大茶馆已经完全衰落并面临被霸占的危险,王利发彻底泄了气。此时他语言的特点是由绝望而带来愤世嫉俗的嘲讽和反抗。小丁宝向他问候:“老掌柜,你硬朗啊?”他不说身体好坏,而是说:“要有炸酱面的话,我还能吃三大碗呢,可惜没有!”小唐铁嘴奉庞四奶奶之命前来威逼他交出康妈妈:“王掌柜,我晚上还来,听你的回话!”王利发根本不正面回答,而是话中带刺、愤然反抗说:“万一我下半天死了呢?”随着三幕戏的发展,王利发的语言色彩发生了有层次的变化:从风趣圆滑,到牢骚不平,最后变为冷嘲热骂。随着时代的变迁,茶馆里的人物语言也跟着环境有所变化,展现着这个时代的特色。这种运用语言的功力,若非大师,是很难做到的。

茶馆的语言特色之三是幽默,这种幽默感是对同旧社会和反动人物的讽刺联系在一起的,以笑写悲。老舍曾说,穷,使他好骂世但是他的笑骂,“又不赶尽杀绝”4。这样做的结果就产生了幽默感。如李三的“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谐音双关,表明了李三内心的困苦、凄凉和对王利发的不满。巡警临走时“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一语双关,是巡警进一步敲诈不成后对王利发的威胁。而唐铁嘴的“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改抽“白面”啦”,更是相声“抖包袱”手法的再现。至于宋恩子、吴祥子敲诈王利发说:“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则是利用了词语的多义性: “那点意思”是要钱的委婉说法,“不好意思”是指给钱太少,说不过去;实际是暗示王利发不要给得太少,否则就会跟他过不去。表现了说话者无耻、无赖的3

4 选自《老舍评传》 《我怎样写》

流氓本性。还有他们和逃兵达成协议时的“君子一言”,则是庄词谐用,敲诈勒索者居然自称“君子”,怎不令人觉得滑稽可笑?在开怀大笑之后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幽默和风趣,而是社会的丑恶和怪异,带给我们深深的痛苦和严肃的思考。 《茶馆》的语言艺术不只体现在上述几个方面,但这几个方面已经能充分显现出老舍运用语言的高超技巧,他熟悉他所写的生活,并对生活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取得独到的认识,因此他在语言的运用上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地。


相关文章

  • 论老舍_茶馆_的艺术特色_段奇
  • 论老舍<茶馆>的艺术特色 段 <茶馆>作为轰动一时的话剧,是老舍先生的代 .<茶馆>自问世以来,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表作 成就,堪称建国以来戏剧的巅峰之作,而<茶馆>也因其独特的艺术创作特色在 ...查看


  • 28[扬州茶馆]教学设计
  • 28 扬州茶馆 <扬州茶馆>节选自朱自清先生1934年的文章<说扬州>.朱自清先生自七岁起在扬州生活,一住十三年,对扬州充满了感情.朱自清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散文以纯真朴实的风格见长,给人疏朗清新的感觉.这篇< ...查看


  • [茶馆]的艺术特征
  • <茶馆>的艺术特征 <茶馆>一部仅有三幕的戏剧,三个不同的时代,但是在同样的地点.这样奇特的构思,给戏剧<茶馆>增添了不少吸引人眼球的亮点.三个时间段了发生的事情也是在变化,这个<茶馆>的面貌 ...查看


  • 28.扬州茶馆
  • 28扬州茶馆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兜揽.黯淡"等词语. 2.通过品味重点词句,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扬州小吃的特色,并能把"烫干丝"的过程 ...查看


  • 茶馆观后感
  • 历史的见证,社会的缩影 --读<茶馆>有感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茶香氤氲,古老中国缓缓走过五千年历程.茶馆林立,更是茶文化的物质和人民休闲生活的真实体现.至康乾盛世时期,茶叶.丝绸.陶瓷远销海内外, ...查看


  • 茶馆的剧本和话剧的文学语言
  • 剧本<茶馆>和话剧<茶馆>的文学语言 <茶馆>是老舍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戏剧创作的精品.<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 ...查看


  • 昆明市茶馆店名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 昆明市茶馆店名的语言文化内涵探析 作者:阮崇友 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6期 摘 要: 店名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既具有语言的一般性质,又有区别于其他应用语言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修辞运用.语汇特征.文化意蕴.审美特质等角度,对 ...查看


  • 经典的回响_重温老舍的_茶馆_安淑荣
  • 创作圆桌●CHUANGZUOYUANZHUO 063 经典的回响 ---重温老舍的<茶馆> 安淑荣 <茶馆>是老舍戏剧的灵魂,代表了老舍戏剧艺术的最高成就.戏剧家曹禺称<茶馆>"前无古人,盖世无 ...查看


  • 话剧[茶馆]和[厕所]比较谈
  • 话剧<厕所>和<茶馆>比较谈 作者:马南君 摘要:在中国话剧史上,老舍的一部<茶馆>以旧中国3个时代为背景,上演着中国人30年来的悲欢离合,在话剧界引起了不同凡响:本世纪初,剧作家过士行则创作了一部表现2 ...查看


热门内容